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险投资的可能性

保险投资的可能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险投资的可能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保险投资的可能性

保险投资的可能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投资抗风险的能力

Abstract: on analysis of uncertainty of real estate can not only help investors to make the right investment decision, still can predict the project of the ability of the risk.

Keywords: investment in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of the ability of the risk

中图分类号:F29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于环境、条件以及有关因素的变动和主观预测能力的局限,所确定的基础数据、基本指标和项目的经济效益结论,有时不符合评价者和决策者所作的某种确定的预测和估计,这种想象成为不确定性。对房地产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还可以预测项目的抗风险的能力。

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中主要的不确定性因素包括租售价格、土地费用、开发周期、建安工程费、融资成本、建筑面积和资本化率等。投资分析有必要对上述因素或参数的变化对财务评价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房地产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房地产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主要包括临界点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及作用

敏感性分析是研究和预测项目的主要变量发生变化时,导致项目投资效益的主要经济评价指标发生变动的敏感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房地产投资分析中,其主要经济指标是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开发商利润等。

敏感性分析的作用和目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敏感性分析,寻找敏感性因素,观察其变动范围,了解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程度,以便集中注意力,重点研究敏感因素产生的可能性,并制定出应变对策,最终使投资风险减少,提高决策的可能性。

二是通过敏感性分析,计算出允许这些敏感性因素变化的最大幅度(或极限值),或者说预测出项目经济效益变化最乐观的最悲观的临界条件或临界数值,以此判断项目是否可行。

三是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对不同的投资项目(或某一项目的不同方案)进行选择敏感程度小、承受风险能力强、可靠性大的项目或方案。

敏感性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单变量敏感性分析和多变量敏感分析。

房地产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

房地产开发风险具有客观性、多样性、补偿性和可测性等特征。房地产投资风险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1.自然风险与意外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对房地产商品的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造成的影响,以及对房地产商品产生直接破坏,从而对房地产开发商和经营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这些损失通常都是由不可抗力的因素所引起的,主要包括:火灾风险、风暴风险、洪水风险、高温和低温风险等。

2.财务风险,是指房地产投资者运用财务杠杆即在使用贷款的条件下,既扩大了投资的利润范围,同时也增加了不确定性,即增加的现金收益不足以偿还未来到期债务的可能性。

3.经营风险,是指由于房地产投资经营上得失误(或其可能性),造成的实际经营结果偏离期望值的可能性。主要包括经营不善、销售不力、管理水平低下等。

4.市场风险,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状况变化的不确定性给房地产投资者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材料价格上涨、材料供应紧张、销售价格定位不准以及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等。

5.政策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有关房地产投资的各种政策变化而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主要是指法律手续的变化,城市规划政策、企业政策和土地政策的变化。

以上风险,很多都是投资者无法控制,但是投资者可以通过控制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减少投资决策的失误,保证投资项目能够获得既定的收益。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房地产企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业务管理活动,它具有专业性强、技术性强和横跨多领域、多部门的特点。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消除风险发生的隐患,减少风险损失的影响,为企业生产和获取最大利益提供保证。房地产项目的风险管理与一般的风险的管理程序基本一致,房地产风险识别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风险的识别。这是风险管理中最困难的事,指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科学的归类,弄清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合适的方法来识别特定的风险。具体可以采用风险分析问询法、财务报表法、现场视察法等。

二是风险的衡量。这个过程主要是对对上一个环节中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量描述,测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并据此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损失及对项目或整个的企业的影响。

三是风险管理对策。在上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针对识别和衡量的风险制定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便尽最大努力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带来的损失。

四是风险管理的实施与评估。这是风险管理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主要是根据风险管理的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计划,通过有效的指挥与协调,保证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风险控制具体到风险的控制方式主要有回避风险、风险损失的减轻、风险转移及保险。风险回避就是避开风险较大的项目,选择风险较低的项目;风险损失的减轻,指企业在风险损失发生或者发生后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损失的程度,比如企业应尽量准确预测开发项目的费用,减少开发过程中的盲目性,尽量缩短开发周期,尽早完成开发项目;风险转移,主要指企业在能够预测存在的风险情况下,将面临的风险转嫁给别人承担,对房地产来说可以选择与其他企业合作开发某些项目;保险,指房地产企业将自己面临的某些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的行为。房地产项目的投资者可以选择投保各种工程保险、质量保证保险、技术保险和责任保险等,在相应的保险事故发生以后,房地产公司可以从相应的保险公司获得资金的补偿。

参考文献

[1] 林文俏.项目投资经济评价与风险分析[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

保险投资的可能性范文第2篇

“官方的表态太重要了,我们早就希望能直接投资股市,在机会成熟的时候,公司会考虑申请直接投资的牌照,对于保监会放开中小保险公司投资的做法,我们非常欢迎。”一位中小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部有关人士表示。

“这绝对是个利好。”华安财险副总经理李安民认为,“以前中小保险公司都要依托资产管理公司来进行投资,如可以由自己投资,在省去了谈判等交易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很多的自主性机会。”

持这种欢迎态度的保险公司不在少数。总体来看,直接投资股市因能避免过去委托理财所产生的投资理念差异,投资收益高低及委托费用纠纷,同时增加中小险企的投资自主性,自然受到大多数保险公司欢迎。

但也有保险公司对官方的此番表态较为冷静。一家小型保险公司投资部负责人坦言,“目前我们对此还没有特别的看法,关键要看细则。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也会权衡利弊,谨慎考量。”出于对直投标准的担忧,这位负责人谈到,“即使放开直投,牌照可能仍会落到规模较大的中型保险公司,我们获得直投的可能性不大”。

更有一位保险公司人士直言:“直接投资股票将受到注重投资的中小保险公司的欢迎,但是对于专注保险主业的保险公司而言,吸引力则较小。”

“对于有志于参与直接投资的中小保险公司而言,如何加强自身实力,从投研人员数量、部门机构设置、IT系统装备、公司内部防火墙建立等等各方面做好直投的准备,才是其下一阶段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该人士表示。

对于,此次官方表态对资本市场和中小险企的影响,业内专家和学者大多表示了乐观的态度。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郝演苏表示,“这表明了监管部门的一种鼓励态度,希望支持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

国信证券保险研究员武建刚也认为,“直接投资股市对中小保险公司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总体来说是好事,相比目前委托资产管理公司间接投资股市,资产结构会更合理,投资成本也会降低。”

但郝演苏同时也指出,尽管市场呼声很高,但具体涉及的操作仍然相当复杂。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而言,直接投资是否一定优于委托入市还有待考证。“虽然中间费用成本降低,但研究成本、人力培养成本等却会大大增加,并不是所有的中小险企都适合直投。同时,为防范风险,可入市资金的比例是否会‘因人而异’也有待明确。”

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表示,“这个政策对于中小型保险公司来说,短期之内不会有影响。中小公司即使有资格,但他们的管理、人力、技术都可能还不达标,而且投研能力短期内也有待提高,短期内还要依托大公司。即使从理论上看,直接投资也仅对业务量大的保险公司较为划算,但是对于业务量小的保险公司,外包则可能更为经济方便。”

市场人士的担忧不无道理,由于资金规模有限,中小保险公司直接投资股市很难做到分散风险,而且其自身投资能力、经验等不如成熟保险公司,容易出现集中投资某一只股票的风险。“对于中小保险公司来说,直接投资股市不是人才的问题,而是加强管理和防范风险的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王稳表示。

保险投资的可能性范文第3篇

让我们来做这样两个实验。一是有两个选择,A是肯定赢1000(1000,1),B是50%可能性赢2000元,50%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2000,0.5)。你会选择哪一个呢?超过80%的人都选择A,这说明人是风险规避的。二是这样两个选择,A是你肯定损失1000元(-1000,1),B是50%可能性你损失2000元,50%可能性你什么都不损失(-2000,0.5)。结果,超过70%的人选择B,这说明他们是风险偏好的。

可是,仔细分析一下上面两个问题,你会发现他们是完全一样的。假定你现在先赢了2000元,那么肯定赢1000元,也就是从赢来的2000元钱中肯定损失1000元;50%赢2000元也就是有50%的可能性不损失钱;50%什么也拿不到就相当于50%的可能性损失2000元。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人在面临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人人都成了冒险家了。这就是卡尼曼“前景理论”的两大“定律”。

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喜欢躲避风险,而在面临损失时,却又倾向于冒险了。这是卡尼曼[2](Kahneman)与特沃斯基(Tversky)的“前景理论”[3]的重要观点。理性使我们规避风险,非理性又让我们有风险偏好。

在人寿保险行为中人们有同样的非理。纯粹保障型产品没有储蓄型产品受欢迎。保险是一种损失性风险,这是由保险基本原理——损失补偿——决定的。用“前景理论”的实验描述人寿保险就是两种选择保险A有50%[4]可能死亡损失生命和1000元(保费)获得2000元(保险金),50%生存但损失1000元(保费),不保险B有50%可能死亡损失生命,50%生存而没有损失。如果把保险金当成对生命损失的补偿,那么A是(-1000,1),B是(-2000,0.5)。大部分人选择不保险B,这说明他们是风险偏好的。所以人们的非理性拒绝保险——风险规避——而寻求风险。

二.非理性人寿保险产品

显然,保险公司不会有上述的损失概率达到50%的产品。保险人经营的风险发生的概率一般不高。这是保险产品的经济可行性要求。理性上讲,保险的目的是风险转移与损失分担。只有纯保障性产品才是被保险人最理性的保险选择。由于人们面对损失的非理性,纯保障性保险产品往往不被市场接受。人寿保险市场主要是具有储蓄[5]功能的产品。长期死亡险和短期意外险占总保费比例不到十分之一,加上健康险也不到五分之一。

2002年全国人身保险保费2275亿,其中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79亿,健康险保费122亿,寿险保费2074亿[6]。占人身险保费91%以上的寿险保费中属于纯保障责任的保费不到10%。大量的还本性的两全险和养老金险,客户可以反还保费同时又得到了保险保障。其实是用客户保费的利息充当了保险保障的保费。这种利息收入对客户不敏感。这就是芝加哥大学萨勒(Thaler)教授所提出的“心理账户”的概念。

钱就是钱。同样是100元,是工资挣来的,还是彩票赢来的,或者路上拣来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应该是一样的。可是事实却不然。一般来说,你会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存起来舍不得花,而如果是一笔意外之财,可能很快就花掉了。

这证明了人是有限理性的另一个方面:钱并不具备完全的替代性,虽说同样是100元,但在消费者的脑袋里,分别为不同来路的钱建立了两个不同的账户,挣来的钱和意外之财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今天晚上你打算去听一场音乐会。票价是200元,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你发现你把最近买的价值200元的电话卡弄丢了。你是否还会去听这场音乐会?实验表明,大部分的回答者仍旧会去听。可是如果情况变一下,假设你昨天花了200元钱买了一张今天晚上的音乐会票子。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突然发现你把票子弄丢了。如果你想要听音乐会,就必须再花200元钱买张票,你是否还会去听?结果却是,大部分人回答说不去了。

可仔细想一想,上面这两个回答其实是自相矛盾的。不管丢掉的是电话卡还是音乐会票,总之是丢失了价值200元的东西,从损失的金钱上看,并没有区别,没有道理丢了电话卡后仍旧去听音乐会,而丢失了票子之后就不去听了。原因就在于,在人们的脑海中,把电话卡和音乐会票归到了不同的账户中,所以丢失了电话卡不会影响音乐会所在账户的预算和支出,大部分人仍旧选择去听音乐会。但是丢了的音乐会票和后来需要再买的票子都被归入同一个账户,所以看上去就好像要花400元听一场音乐会了。人们当然觉得这样不划算了。

同样的,保险客户对所交保费与保费的利息建立了不同的帐户,保费是自己付出的而利息是获得的“意外”之财。显然,保险客户更看重保费。

这种保险市场的选择正好映证了“前景理论”的结论。面对客户的非理性选择,保险人要有针对性的非理性产品。

三.非理性寿险营销

面对人们的非理性决策,在寿险营销中必须抓住客户心理,理性地进行非理性营销。

1让计划书看起来很美

卡尼曼在做诺贝尔演讲时,特地谈到了一位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他就是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行为科学中心主任奚恺元教授[7]。

来看一个奚教授于1998年发表的冰淇淋实验。现在有两杯哈根达斯冰淇淋,一杯冰淇淋A有7盎司,装在5盎司的杯子里面,看上去快要溢出来了;另一杯冰淇淋B是8盎司,但是装在了10盎司的杯子里,所以看上去还没装满。你愿意为哪一份冰淇淋付更多的钱呢?

如果人们喜欢冰淇淋,那么8盎司的冰淇淋比7盎司多,如果人们喜欢杯子,那么10盎司的杯子也要比5盎司的大。可是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别判断的情况下(评点:也就是不能把这两杯冰淇淋放在一起比较,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决策所依据的参考信息往往是不充分的),人们反而愿意为分量少的冰淇淋付更多的钱。实验表明:平均来讲,人们愿意花2.26美元买7盎司的冰淇淋,却只愿意用1.66美元买8盎司的冰淇淋。

这契合了卡尼曼等心理学家所描述的: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们在做决策时,并不是去计算一个物品的真正价值,而是用某种比较容易评价的线索来判断。比如在冰淇淋实验中,人们其实是根据冰淇淋到底满不满来决定给不同的冰淇淋支付多少钱的。

在为客户设计保险计划时,可以附加风险很低的保障责任。客户花相对主险保费很少钱获得很高保障(保额)。这让客户看起来很美的计划书必容易让客户满意。

2突出客户获得

“前景理论”的另一重要“定律”是: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在寿险营销中通过适当的话术突出客户获得的快乐,弱化损失的痛苦。

先让我们来看一个萨勒曾提出的问题:假设你得了一种病,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低于美国年均车祸的死亡率)会突然死亡,现在有一种药吃了以后可以把死亡的可能性降到零,那么你愿意花多少钱来买这种药呢?那么现在请你再想一下,假定你身体很健康,如果说现在医药公司想找一些人测试他们新研制的一种药品,这种药服用后会使你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突然死亡,那么你要求医药公司花多少钱来补偿你呢?在实验中,很多人会说愿意出几百块钱来买药,但是即使医药公司花几万块钱,他们也不愿参加试药实验。这其实就是损失规避心理在作怪。得病后治好病是一种相对不敏感的获得,而本身健康的情况下增加死亡的概率对人们来说却是难以接受的损失,显然,人们对损失要求的补偿,要远远高于他们愿意为治病所支付的钱。

健康险中有一种住院津贴的责任,相对补偿性的医疗报销责任,住院津贴是很受欢迎的产品[8]。被保人觉得报销性责任没有给他带来额外“收获”,而津贴却有“收获”。

再来看一个卡尼曼与特沃斯基的著名实验:假定美国正在为预防一种罕见疾病的爆发做准备,预计这种疾病会使600人死亡。现在有两种方案,采用A方案,可以救200人;采用B方案,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救600人,三分之二的可能一个也救不了。显然,救人是一种获得,所以人们不愿冒风险,更愿意选择A方案。

现在来看另外一种描述,有两种方案,A方案会使400人死亡,而B方案有1/3的可能性无人死亡,有2/3的可能性600人全部死亡。死亡是一种失去,因此人们更倾向于冒风险,选择方案B。

而事实上,两种情况的结果是完全一样的。救活200人等于死亡400人;1/3可能救活600人等于1/3可能一个也没有死亡。可见,不同的表述方式改变的仅仅参照点——是拿死亡,还是救活作参照点,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表述方式上将得与失参照点平移以“获得”为中心。例如损失20元保费,获得200020元保额(保额加反还保费[9]),表述成(净)获得200000元。

3改变客户的参照系

不过,损失和获得并不是绝对的。人们在面临获得的时候规避风险,而在面临损失的时候偏爱风险,而损失和获得又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改变人们在评价事物时所使用的参照点,可以改变人们对风险的态度。

比如有一家公司面临两个投资决策,投资方案A肯定盈利200万,投资方案B有50%的可能性盈利300万,50%的可能盈利100万。这时候,如果公司的盈利目标定得比较低,比方说是100万,那么方案A看起来好像多赚了100万,而B则是要么刚好达到目标,要么多盈利200万。A和B看起来都是获得,这时候员工大多不愿冒风险,倾向于选择方案A;而反之,如果公司的目标定得比较高,比如说300万,那么方案A就像是少赚了100万,而B要么刚好达到目标,要么少赚200万,这时候两个方案都是损失,所以员工反而会抱着冒冒风险说不定可以达到目标的心理,选择有风险的投资方案B。可见,老板完全可以通过改变盈利目标来改变员工对待风险的态度。

在制订保险计划时,有两种方法可以改变参照系。一种是将保费损失隐含必要消费中或相对必要消费不明显。例如,航空意外险保费相对机票价格不是损失。同样,可以有列车旅客意外险、汽车旅客意外险等,只要保费不超过车票价格的5%,人们是不敏感的。另一种是提高客户对现有生活的优越感,进而产生保持这种生活持久下去的愿望,从而厌恶风险增加保险需求。

4帮助客户完美

再来看一个奚教授做的餐具的实验。比方说现在有一家家具店正在清仓大甩卖,你看到一套餐具,有8个菜碟、8个汤碗和8个点心碟,共24件,每件都是完好无损的,那么你愿意支付多少钱买这套餐具呢?如果你看到另外一套餐具有40件,其中24件和刚刚提到的完全相同,而且完好无损,另外这套餐具中还有8个杯子和8个茶托,其中2个杯子和7个茶托都已经破损了。你又愿意为这套餐具付多少钱呢?结果表明,在只知道其中一套餐具的情况下,人们愿意为第一套餐具支付33美元,却只愿意为第二套餐具支付24美元。

这里显示了人们追求完美的心理。“完整性”本身是一种美。一套餐具件数再多,破了几个就不美了。如果客户已经买保险了或是老客户,我们可以指出他保险计划存在“缺陷”,需要新的保险保障来完善。象补充医疗是对社保医疗的完善,补充养老是对社保养老的完善。人的生、老、病、死都需要保险保障。“完整性”是我们拓展保险市场的金钥匙。

5调整客户“心理帐户”

人们分别为不同来路的钱建立了两个不同的账户,挣来的钱和意外之财是不一样的。同样,也为不同的消费建立“心理帐户”。有些消费帐户预算总是会比较充裕而稳定,有些帐户波动性大而成为临时和备用帐户。如果说服客户动用临时帐户进行保险计划相对比较容易。在客户收入帐户与消费帐户之间有些关系紧密几乎是同一个帐户,有些比较随意,有一个分配过程。往往固定收入用于固定消费联系非常紧密,只有有盈余时才分配到非固定消费和投资帐户。

我们不要将保险计划固定到消费帐户。针对客户的财务状况,让投资帐户贫乏的客户把保险列入消费帐户,让投资帐户充足的客户把保险列入投资帐户。有些收入帐户的“意外”收入需要时间分配到消费和投资帐户。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客户参与保险计划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小数法则

现实生活中,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判断,往往会以偏概全、以小见大。概率论中贝叶斯定理的大数法则告诉我们,一个理性推断行为不仅会使用大样本的所有信息,也会利用所有的先验信息。但实际上人们往往只是重视了条件概率,而忽视了先验概率。卡尼曼与特韦尔斯基提出了他们称之为“小数法则”的许多例子,即人们通常会根据自己已知的少数例子来作推测。我们都知道,概率论中存在“大数定理”,指的是当分析样本接近于总体时,样本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将接近于总体概率。而“小数法则偏差”是指人们将小样本中某事件的概率分布看成是总体分布。人们在根据现有信息对不确定事件进行判断时似乎不关心样本的大小,也就是与“样本无关”。例如,投掷6次硬币如果出现4次正面2次背面,人们会将这个结果“推论”到投掷1000次的情况,因而高估出现正面的概率。这也说明人们往往会过于简单地将对不确定事件条件下的判断建立在少量信息的基础上。中国有句古话,“亡羊补牢”。如果发现邻居被人偷盗,会加强自己家的防盗系统,安装防盗门和防盗网等。其实,从社会总体上看,入屋盗窃发生的概率与邻居家被盗没有直接关系。人们往往从身边发生的小数有时是偶然事件去推理,判断。这正是与大数法则相对的小数法则。如果保险人从大数法则出发判断损失概率是理性的,那么个人从个别事件推理出的损失风险是非理性的。

保险人可以通过各种媒体,用专题节目、专栏[10]形式广泛报道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意外事故、灾难事件,加深读者对各种危险的印象,触发客户非理性联想,提高公众投保意识。

7悲剧的感染力

假设这个小岛上有1000户居民,90%居民的房屋都被台风摧毁了。如果你是联合国的官员,你以为联合国应该支援多少钱呢?但假如这个岛上有18000户居民,其中有10%居民的房子被摧毁了(你不知道前面一种情况),你又认为联合国应该支援多少钱呢?从客观的角度来讲,后面一种情况下的损失显然更大。可实验的结果显示,人们觉得在前面一种情况下,联合国需要支援1500万美元,但在后面一种情况下,人们觉得联合国只需要支援1000万美元。

90%的破坏性产生的悲剧色彩给人们以震撼。这正是航空意外险在没有推销的情况下购买比例超过80%的原因之一。因为航空事故的死亡率几乎是100%。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加深了人们对航空事故印象,提高了对航空危险的厌恶程度。同样的原因,保险人通过各种媒体广泛报道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意外事故、灾难事件时,要选择更惨烈、悲剧色彩更浓的事件进行更深入的跟踪报道。

四.最大化人们的幸福

人们最终追求的是幸福,而不是金钱。这是经济学新的发展方向。人们在追求金钱时,往往异化了。金钱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传统经济学认为增加人们的财富是提高人们幸福水平的最有效的手段。但奚教授认为,财富仅仅是能够带来幸福的很小的因素之一,人们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举个例子,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的人均GDP翻了几番,但是许多研究发现,人们的幸福程度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压力反而增加了。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耗费了那么多的精力和资源,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财富,但是人们的幸福程度却没有什么变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归根究底,人们最终在追求的是生活的幸福,而不是有更多的金钱。因为,从“效用最大化”出发,对人本身最大的效用不是财富,而是幸福本身。

我们不能一味地用金钱来衡量客户的得失。安全感的满足、爱心与责任心的体现、时尚的追求等是一份保险计划给人们心理上幸福感。所以在引导客户的享受保险的诸多幸福与快乐前提是保险的交费计划要确实可行,不至于成为生活的负担。只有这样客户才能体验纯粹的幸福与满足。

通过完善的客户服务,保险人与客户建立紧密联系,使客户产生归属感。

五.结语

大多数人的行为作为个体不是非理性的,人们不会断然地去冒险、也不会不加考虑地去买保险。我们总是会遵循某种可以使我们有预见地或系统考虑问题的方式来进行决策,只不过这些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型。绝对的理性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必须占有足够信息,二是具有完备逻辑。这两个条件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是无法真正满足,何况在比较紧急时还有一个时效性问题,即运用逻辑尽可能快。所以人们非理性是绝对的。保险产品的特点和人们需求隐性化决定了人们非理性地拒绝保险。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要针对人们的非理性进行产品设计和保险营销。[1]创立博弈论的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教授用个人收入的效用曲线解释了理性经济人也有风险偏好的情况。

[2]卡尼曼因为对非理性经济行为的研究,建立了“前景理论”而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3]概括来说,前景理论有以下三个基本原理:(a)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b)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爱的;(c)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4]生命表显示60岁的人在20年间的死亡率超过50%。

[5]这里不指因平准保费必然产生的储蓄。

[6]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统计资料。

[7]奚教授用心理学来研究经济学、市场学、决策学等学科的问题,是这个领域的主要学者之一。

[8]保险人往往将医疗津贴产品作为附加险来促主险销售。

保险投资的可能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0.前言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信号,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要求企业经营者进行经常性财务分析,防范财务危机,建立预警分析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财务风险策。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本文着重讨论一下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1.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

1.1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经营风险主要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应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应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付款方式的变动而导致实际付款期限与平均付款期的偏离;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

1.2存货管理风险

企业保持一定量的存货对于其进行正常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如何确定最优库存量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存货太多会导致产品积压,占用企业资金,风险较高;存货太少又可能导致原料供应不及时,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严重时可能造成对客户的违约,影响企业的信誉。

1.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移现金或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把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从企业的变现力和偿付能力两方面分析与评价。由于企业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发生的问题,称为现金不足及现金不能清偿风险。由于企业资产不能确定性地转移为现金而发生的问题则称为变现力风险。

1.4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指的是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金融资产的波动而导致筹资成本的变动;再融资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品种、融资方式的变动,导致企业再次融资产生不确定性,或企业本身筹资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再融资产生困难;财务杠杆效应是指由于企业使用杠杆融资给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带来不确定性;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企业外汇业务成果的不确定性;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币值的变动给筹资带来的影响。

1.5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证券投资主要有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两种形式。股票投资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投资形式;债券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定期收取固定的利息,所面临的是被投资者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道德风险、违约风险等。

2.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2.1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组织规模不断变大,组织结构也日趋复杂,这些都使得企业的管理也变得复杂多变,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而现金流量作为跟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息息相关的生命“血液”,其在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作为企业,必须对现金流量的信息予以充分的重视,有效的管理与控制现金流量,使其“血液”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这已成为现今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关键点。

2.2健全风险防御机制

多元化经营乃是现代企业分散风险的重要方法。一般财力雄厚、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更愿意采用这种方法。另外,风险转移法是不少企业,特别是那些规模不大而管理水平又一般的企业所乐于采用的。它是指以一定的代价将可能的风险转移给其它单位的合法行为,包括保险转移或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即企业就某项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交纳保险费,而非保险转移则是指企业以一定的代价将某种财务风险转移给非保险专业机构或单位,如将产品以较低的价格卖给批发商或零售商业部门等。

2.3建立有效领导体系

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而言,最终的引导者和诠释者均取决于企业的领导阶层,员工执行力的培养也依赖于企业的领导阶层。另外,无论是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领会和感悟,都需要领导阶层来引导和管理。只有有了运行良好和有效的领导体系,企业才能良性循环,企业的风险管理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范。而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来说,就更是如此,由纵向的有效管理,再到横向的有效控制,才能达到财务风险的最优化控制。

2.4采取适当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成本上升,就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的途径。

2.5强化财务风险意识

作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无论是一般的员工还是领导阶层,都应当树立强有力的风险意识,让财务风险意识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里得以体现。首先,财务管理人员要有坚实的财务知识基础,具备财务分析能力,并且能对财务风险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及时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作为财务管理人员要有职业的敏感度,随时的估计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对策。最后,专业人员应当在平时的工作细节里,把财务风险意识渗透进去,让企业的其他员工也培养出强烈的财务风险意识,为企业的安全有效运行作出贡献。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仅应建立财务指标预警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财务风险管理、监督和防范体系,使企业保持良好有序的运行机制,才能最终抵御各方面的风险。

【参考文献】

保险投资的可能性范文第5篇

近日,央行宣布将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2.75%提高到3%!

自2010年10月20日以来,这已是央行连续三次加息。但这次加息对于保险消费者而言,特别是将保险作为理财工具的个人投资者而言,更多了一份“纠结”的意味。

因为很多人选择在低利率时代买保险产品,是为了获得高于银行利息的回报。但连续加息之后,储蓄利率显然超过手中保险产品的固定收益部分(或称内含报酬率,学名为“预定利率”,目前消费者手里的长期储蓄型保单绝大部分预定利率在2.2%~2.5%),那岂不是不划算了?

那么,是不是要像那些加息后去银行办理转存的人们一样,把手里的保单也变一变?

其实,不同情况还得区别对待。

分红险:不同情况不同处理

如果消者手里持有的分红险保单,且是在三年内购买的,建议大家就不要动了,因为这类储蓄型保险,在购入初期退保的损失比较大。

如果购入的分红险已经超过5年持有期,且认为自身已经找好了投资方向的消费者,可以查看一下自己保单后面所附的“现金价值表”,看看自己退保后能拿回多少保费,如果认可这个金额,可以选择退保,然后将这部分资金重新投资利用。如果觉得自己并没有更多可行的投资渠道,那么还不如继续持有分红险。毕竟,分红险除了内含的固定报酬部分,每年还有一定的分红,两者相加,总收益率达到或者超过3%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而且,加息也能令分红险的分红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些,因为分红险的主要投资渠道包括银行大额协议存款、国债、股权类产品和不动产类等。央行加息后,大额协议存款的利率也随之上调,因此,分红险的收益也很有可能提高一些。

如果是持币待购的消费者,那么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实际保险需求。如果是保障需求为主的,可以先花点小钱购买纯保障型产品。如果是想兼顾保障和理财两方面需求的,可以稍微等等看,未来三个月或一年内是否有新的分红险出来。这里所指的“新”,主要是说预定利率的变化。因为2010年7月,保监会下发了《关于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决定放开传统人身保险预定利率,由保险公司按照审慎原则自行决定,执行已达10多年的长期人身保险产品年复利2.5%的预定利率上限首度破冰。近期多次加息后,储蓄类保险产品的“加息”压力也不小,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出现设定较高预定利率的保险产品可能性更大了。

万能险:可随加息“水涨船高”

如果手中持有的是万能险保单,那么加息后,可以安心持有。因为万能险基本上属于一款“利随息涨”的保险品种。

消费者仔细阅读万能险条款后就会发现,万能险的投资风格都是稳健型的,其最主要的投资品种是各类国债和存款,这些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比例至少要达到60%以上,因此加息后,万能险的投资账户收益率马上就会“水涨船高”。

如果是近期打算购买万能险的消费者,也可以将这类保险作为自己资产保值增值的工具之一。一旦进入加息周期,对万能险的影响将是积极而正面的。

投连险:加息直接影响有限

至于投连险,虽然大部分产品都提供了风格偏好不同的多账户供投资人选择,包括账户转换功能等,但大部分人购买投连险还是冲着投资收益去的,因此投连险中大部分投资人选择的是偏股型账户。而这类账户主要投资在股票、基金等权益类工具上,因此加息对其直接影响很有限,反而要注意观察股市的走向。股市好,则投连险收益会提升;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