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业务规划方案

业务规划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业务规划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业务规划方案

业务规划方案范文第1篇

动物诊疗行业规范化管理,是新形势下兽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不断适应全社会畜禽饲养、伴侣动物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工作目标。通过动物诊疗机构规范化建设,规范动物诊疗行为,实现全市动物诊疗行业“机构合法、从业持证、诊疗规范、制度健全”的目标任务,提高诊疗水平,确保兽医公共卫生安全,使诊疗行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用三年时间,努力达到全市动物诊疗机构持证率100%,规范化建设达标率80%,从事诊疗活动的兽医人员持证率100%,执业兽医师、执业助理兽医师注册备案率100%。

(二)基本原则。一是市场培育与规范提高并重,以规范提高为主。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动物诊疗范围发生变化,伴侣动物诊疗重要性日益增加,要针对各地具体情况,加强动物诊疗特别是宠物诊疗行业管理,坚持培育与规范提高并重,全面提高诊疗行业管理水平。二是全面与试点相结合,以试点分步实施为主。在规范全市动物诊疗许可管理的基础上,分步实施、分批试点,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推进规范化建设各项措施要求,做实试点,注重实效,达到规范有方向,管理有目标。三是外部管理与内在需求相统一,以引导内在需求为主。剖析动物诊疗行业发展历程,分析存在问题,制定动物诊疗行业规范化管理对策措施,广泛征求行业发展意见,从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出发,力求管理措施有的放矢。将着力点放在引导、激发行业内在动力上,做到政府管理与行业发展的需求有机对接,实现管理与需求和谐统一。

二、工作要求

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总体考虑,全市动物诊疗行业管理分为诊疗许可管理和规范化建设两类。动物诊疗许可作为动物诊疗行业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规范化建设,实施分类、分级管理。

(一)严格诊疗许可管理要求。在市内开办动物诊疗机构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必须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并在规定的诊疗活动范围内开展动物诊疗活动。认真贯彻执行《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加强动物诊疗许可管理,严格许可审查程序和审查条件,严格规范动物诊疗机构名称。一是严格人员要求。动物诊疗机构具有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少于1名,其中从事动物颅腔、胸腔和腹腔手术的动物医院应具有3名以上执业兽医师,并在主管部门注册,从事诊疗活动的兽医人员和服务人员必须有健康证明材料。资格证书与健康证明悬挂于诊疗场所的明显位置。二是严格场所要求。动物诊疗机构必须具有符合规定的固定诊疗场所,其使用面积应与诊疗规模相适应。动物医院应达到100平方米以上,诊所(门诊部)应达到60平方米以上。诊疗、手术、输液、药房、化验、住院等功能区布局合理,使用方便,并与宠物美容等其它经营服务场所进行物理隔离。三是严格设施要求。具有与其诊疗规模相适应的诊断、手术、消毒、冷藏、常规化验、污水处理等设施设备,从事动物颅腔、胸腔和腹腔手术的动物医院还要具有手术台、X光机或B超等设备。四是严格制度要求。动物诊疗机构必须将省统一制定的诊疗服务、疫情报告、卫生消毒、兽医处方、药物和无害化处理等各项管理制度悬挂上墙。五是严格档案要求。使用规范的印有诊疗机构名称的处方笺、病历册,规范开具处方药、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等,各项记录规范齐全,并按要求专柜保存病案档案。鼓励有条件的动物医院使用电子档案。

(二)规范化建设要求。动物诊疗机构除必须达到上述诊疗许可管理的一般要求以外,还应在下列方面进行进一步规范提高。一是布局更加合理。规范化的动物诊疗机构布局要更加合理,各个功能区要明显分开,有相对独立的诊疗室、观察室、化验室、手术室、住院室、隔离室、处置室、消毒室、药品室、办公室等工作场所。二是技术要求更高。动物医院必须有3名以上经注册的执业兽医师固定坐诊,并配备3名以上经备案的执业助理兽医开展必要的辅助诊疗活动,能从事动物的各种诊治与手术,专业科室相对齐全。有计划地开展职业技术与技能培训,不断降低医疗事故率。三是用药更加规范。处方使用与管理规范。兽药的采购、使用、保存符合规定,建立兽药进出库和使用档案。严格按照国家兽药管理的规定使用兽药,不得使用假劣兽药和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毒麻品的采购、保管、使用等应符合国家有关管理规定。四是规范病案管理。使用规范的印有机构名称的处方笺、病历,规范填写病历,病畜特征描述及诊断与病畜实际情况相一致,病历档案保存规范整齐,便于查找。五是仪器设备先进。动物医院应具有诊断台、保定器、开口器、开膣器、听诊器、体温计、输液架、B超机、X光机、手术器械、电冰箱、恒温箱、紫外消毒灯、喷雾消毒器、洗衣机、药品柜、器械柜、消毒灭菌密闭器械柜、高压灭菌设备、显微镜、血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切片机、化验器具等仪器设备。对仪器设备定期进行保养、维修,使用与维修等记录完整。六是规范疫情报告和无害化处理。诊疗活动中发现疑似传染病例能严格执行重大动物疫病报告制度,不得擅自诊治。严格做好无害化处理和医疗废弃物处理工作,对解剖和病死动物必须用密闭的专用装尸袋封闭后送指定地点焚烧、消毒及无害化处理,对病死动物、解剖动物现场,要及时消毒清洗干净。医疗废弃物采用专用的废弃物消毒桶收集,专人保管,专人处理。七是提高服务水平。统一机构人员着装,并印有机构名称。着装整洁,挂牌上岗,服务热情,登记清楚,询问详细,诊断准确,用药合理,手术安全。做好后期跟踪服务,发生重大医疗事故或用药严重不良反应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三)诊疗机构管理规范化要求。各地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大动物诊疗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宣传与贯彻工作力度,严格按照《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等法规规范动物诊疗机构的许可管理,规范审查发证行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建立日常监管机制,完善监管记录,对辖区内的动物诊疗机构每季度巡查一次以上,了解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诊疗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有效地化解和处理有关诊疗方面的投诉,强化监督执法和案件查处工作力度,严厉打击无证行医,坚决取缔黑诊所,确保辖区内不发生无证行医、超范围诊疗等现象。

三、年度安排

(一)试点启动阶段。年对全市动物诊疗机构现状进行调查摸底,包括机构名称、性质、地址、人员结构、持证、营业面积、诊疗范围、诊疗量、功能设置、仪器设备、制度等情况,各市于7月底前完成该项工作。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在8月底前各地建立1-2个诊疗机构规范化建设示范点,通过现场会等形式进行示范,启动并有序引导规范化管理建设。省里将陆续出台各项管理制度,推动规范化建设的开展。在今年年底前,全市动物诊疗机构诊疗许可持证率达60%,规范化管理达标率达20%。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2年在今年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动物诊疗机构规范化建设,重点抓好诊疗机构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继续组织做好执业兽医考试及业务素质等方面的培训,确保人员全部持证上岗,促进服务水平提高。推进动物诊疗机构从业兽医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为建立动物诊疗高级专家库做好必要的准备。各地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对动物诊疗机构实行分类指导,逐步实现功能布局合理、仪器设备先进、药品采购与使用规范、诊断准确、诊治有效、档案完善。力争动物诊疗机构诊疗许可持证率达80%,规范化管理达标率达40%以上。

(三)完善提高阶段。2013年在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规范化管理的各项工作,加快培育高级临床兽医专家库,全面实行动物诊疗机构分级分类管理,委托省宠物诊疗行业协会进行评审并授牌。诊疗许可持证率达100%,规范化管理达标率达80%以上。各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制度和督查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不符合条件的动物诊疗场所采取整顿、规范、取缔等措施,逐步净化动物诊疗市场。

四、工作措施

各级兽医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动物诊疗机构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动物诊疗机构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领导,按照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有计划、分阶段开展各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广泛宣传。为加强全市动物诊疗规范化建设活动的领导,市农委将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建设工作。各地也要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织、协调辖区内动物诊疗行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具体实施。要明确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职责,制定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要广泛宣传建设活动的意义,让每一个诊疗机构认识到建设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建设活动要求,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二)完善制度,强化培训。建立和完善诊疗服务制度、业务培训、人员管理、卫生消毒、疫情报告、无害化处理、兽医处方等制度,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与执行,有效推动建设活动的开展。举办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班,全面提高城市兽医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服务水平。

业务规划方案范文第2篇

一、评估的目的、思路与目标

(一)评估目的

通过对各市州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和评估,准确把握人口发展领域和计划生育领域若干重点指标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完善政策措施,改善规划实施的外部环境提供依据,确保规划主要目标的顺利完成,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思路

采取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的方法,对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一些重点指标进行抽样调查和综合评估,把握全省人口发展总体运行情况,进一步发挥省级人口规划及其相关政策在全省人口发展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推动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切实转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轨道。

(三)拟达到的目标

1.对规划目标、任务进展情况作出客观评估。

2.对“十一五”时期重大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及对规划目标的推进效用作出评估。

3.形成甘肃省“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评估报告及重点专题评估报告。

二、评估的原则和方法

1.省级评估和市州自评相结合。省级规划总体评估报告既采用独立调查资料和专项规划评估资料,同时也吸收各市州自评的基本材料。注重对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估,推动战略规划的贯彻实施。

2.总体评估与专题评估相结合。省级组织规划总体评估,选择若干重点专题,由省人口委相关处室负责重点专题评估和重大工程项目评估。

3.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定量指标主要是事业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指标。定性指标主要考察各级党政领导和人口计生系统干部人口规划战略思想的了解情况、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决策情况等。

4.专项采集与统计资料直取相结合。对规划涉及的核心指标,通过专项数据采集进行评估,其他指标以现有的统计局公布数据、统计报表、信息系统数据为主进行评估。

5.系统内部评估与相关部门评估相结合。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指标,以系统内部为主进行评估。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人口素质等项指标,以省发改委、省卫生厅、省教育厅专项规划中期评估为主,直接获取有关数据,间接进行评估。

三、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省级评估的主要指标

1.总和生育率、出生政策符合率;

2.避孕节育优质服务、生殖道感染干预、出生缺陷干预三大工程覆盖率;

3.出生人口性别比;

4.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指标;

5.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建设指标;

6.人均计划生育事业经费;

7.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综合满意率;

8.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指标;

9.人口和计划生育违法违规案件发生数。

10.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程度。

(二)评估的侧重方面

评估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将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宏观决策、加强领导、综合治理的情况;近年来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两个规划”有关指标的进展情况。

3.“两个规划”中人口计生部门承担的人口数量、素质、结构与分布有关任务的进展情况。

4.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规划的有关目标、任务提出完善的政策建议。

(三)重点专题评估

1.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评估(由办公室牵头);

2.全省及各市州的生育水平专题评估(由发展规划处牵头);

3.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专题评估(由流动人口处牵头);

4.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专题评估(由政策法规处牵头);

5.全省县、中心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十一五”已安排国债项目建设和技术服务人员能力建设及出生缺陷干预专题评估(国债项目由财务处牵头,其它由科学技术处牵头);

6.社会抚养费征收专题评估(由政策法规处牵头)。

7.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评估(由综合协调处牵头、少生快富和财务处配合);

8.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评估(由发展规划处和西北信息中心牵头);

9.人口和计划生育教育培训、职业化建设评估(由国际合作处牵头)。

10.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评估(由宣传教育处牵头)。

四、评估步骤

本次调查评估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08年5月-6月10日)

主要任务是:省人口委制定并下发全省“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和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方案;明确有关各处室的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对各市州的自查评估工作做出部署。

(二)初评自评估阶段(6月中旬-7月中旬)

主要任务是:省人口委有关处室按照分工组织专项调查评估并写出评估报告;各市州人口委根据省方案的统一要求,拟定具体的调查计划,设计本市州调查需要的各种调查提纲和问卷并组织对所辖的县市区进行调查评估,并写出报告报省人口委。

(三)综合调查评估阶段(7月下旬-8月底)

主要任务是:省人口委组织对市州进行调查评估;依据收集取得的各项数据、专项调查报告和市州自查结果省人口委进行汇总,运用综合评估方式对“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展情况作出评估,按要求起草省级“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上报省发改委和国家人口计生委。

业务规划方案范文第3篇

为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相关工作要求,切实组织好《XX市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坚持以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林业改革为动力,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积极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做好建设绿水青山、维护生态安全、打造金山银山三篇文章,为我区全面开启林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建设生态文明、秀美山川新XX提供科学的规划保障和政策指引。

(二)编制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与创新发展相统筹原则。既要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林业发展基础,科学设置“十四五”林业发展目标;又要适应林业转型后新体制、新环境的内在要求,要以发展的眼光全面分析林业发展现状与突出问题,主动衔接国家、省、市等上位规划,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确保规划适应新时代要求。

2.坚持全面谋划与突出重点相协调原则。既要全面统筹林业各方面,推动全区林业高质量发展;又要突出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滞后方面,集中攻关,提出可行思路和务实措施。

3.坚持战略谋划与可操作性相统一原则。既要坚持未来五年甚至未来更长远的发展谋划,增强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又要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考虑规划设定目标的科学、合理和易评估,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4.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原则。既要充分发挥好政府部门编制规划的主导作用;又要坚持开门搞规划,充分听取和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尤其要听取基层单位、涉林企业及林农的意见,增强规划编制的民主性,提高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

二、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一)主要任务

系统总结XX区“十三五”时期林业建设取得的成绩、经验,找出制约林业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十四五”时期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确定林业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生态治理重点建设区域和重点建设项目;提出营造林任务、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蓄积增长、林业产业发展和助农增收等目标指标;确定“十四五”期间深化林业改革的重点任务及需要国家支持的政策建议;制定实施“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的主要保障措施。

(二)责任分工

1.生态保护修复股。牵头推进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落实规划编制机构单位;征求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对林业发展的意见建议;汇总收集相关课题调研报告,整理形成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及规划评审会;协调解决规划编制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

2.财务股。负责落实规划编制工作经费。

3.森林资源管理股、森林防火股(办)、森防站等相关股室(单位)。根据各自工作领域和调研工作安排,完成相关课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及时报生态修复股收集汇总。

4.南阳国有林场、区国有林管理所、区种苗站等直属单位。根据单位自身基本情况,结合“十三五”期间工作开展及项目进度,充分考虑“十四五”期间林业发展方向,撰写本单位“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成果报告,并报生态修复股汇总。对全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初步成果提出意见建议。

5.规划编制单位。具体规划编制单位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由生态修复股按程序落实。

三、工作阶段和时间安排

规划编制期限为:2020年12月-2021年7月,分为制定工作方案、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总体思路、编制规划大纲、成果编制评审和规划成果报批6个阶段。

(一)制定工作方案阶段(2020年12月)

制定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部署开展重大问题调研;组织各直属单位、局机关有关股室和乡镇林业工作人员开展“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发展基本思路、建设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政策和资金需求等基础材料及数据收集上报工作。

(二)开展专题调研阶段(2021年1月-2月)

围绕《规划》编制和重点工作,确立3个调研课题方向,分组开展调研,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于2021年2月底前报“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生态保护修复股)汇总。

1.推动林业转型,实现“十四五”XX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对策

课题组组长:施广,成员:岳映强、曾冬、毛中友、胡昭、李文铭

课题任务:精准分析XX林业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准确研判国家林业政策走势和重大机遇,对接林业改革方向,确立林业转型思维,研究提出“十四五”林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

2.建立“十四五”林业森林资源综合监管保护体系的重点任务与对策措施

课题组组长:XXX;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课题任务:吃透国家、省、市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工作职能,提出“十四五”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地、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措施。

在专题调研进行的同时,同步启动规划编制单位招标。

3.“十四五”林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对策与思考

课题组组长XXX,成员:XXXXXXXXXXXXXXXX

课题任务:全面分析“十三五”XX林业产业发展基础,把握林业金融、资金等政策走向,提出“十四五”林业产业发展升级的方向、途径。

(三)形成总体思路阶段(2021年3月)

完成规划编制单位落实。

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生态保护修复股)在汇总前期资料收集和调研报告的基础上,结合林业发展相关政策,撰写形成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提出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经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审定后提交规划编制单位。

(四)编制规划大纲阶段(2021年4月)

深度剖析国家、省、市林业发展规划,深入对接上位规划和区级相关部门“十四五”规划,编制完成“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大纲,召开第一次专家咨询会,修改后报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审定。

(五)成果编制评审阶段(2021年5-6月)

2021年5月底前,编制完成“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6月上旬,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单位、乡镇(街道)、机关股室、直属单位、社会各界等意见建议,召开第二次专家咨询会,修改形成规划送审稿;6月下旬,召开专家评审会,根据专家评审会意见修订形成规划成果稿。

(六)规划成果报批阶段(2021年7月)

2021年7月,完成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成果编制,按程序送审报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保证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成立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由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分管林业工作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生态修复股、森林资源股、财务股、森林防火股(办)、区森防站、XX国有林场、区林管所、区种苗站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附件),下设办公室于生态修复股,负责日常工作,统筹推进“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协调解决编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二)成立咨询专班。

邀请省、市、区林业科研规划领域专家、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成员单位领导和专业人员、林业新型经营主体代表以及林业乡土专家代表等组成专家咨询组,为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等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持。

业务规划方案范文第4篇

首先是规划阶段。如同国家级公路网的建设规划一样,要达到整体优化就需要全局规划。同样,现今企业的业务流程错综复杂,成熟的业务流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企业建立了成熟的业务流程体系,就可整体规划需要实施的应用系统,再根据从不同业务需求分步实施。反之,如果企业在做应用系统规划时,流程成熟度仅为部门级,这样连做好跨部门的企业级应用系统规划都有难度,更何况集团级规划呢?

其次是实施阶段。要关注解决方案和实施。应用系统的解决方案,如果从成熟的业务流程体系出发,则可通过分析已建立运行的企业整体流程框架,从业务需求出发,挑选合适的应用系统解决方案来满足不同子流程的需求。即使日后业务需要调整,也能根据流程的变化对不同应用系统做出相应调整。而且,信息技术部门从业务流程入手,能全面了解企业业务,从而更有效地为企业提供符合业务需求的解决方案。企业也能通过恰当的应用系统,强化对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

建立了成熟业务流程体系的企业,在实施时就能成竹在胸,不被应用系统厂商和顾问公司误导。不仅能根据自身需求设计切合应用系统的业务流程,还能省却从头开始流程调研和流程设计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就能避免“规划时拍脑袋、实施时拍胸脯、上线后问题百出只能拍屁股”的现象,准确选择适用的实施模式,有效的实施应用系统,并且真正发挥应用系统的作用。

再次是运维阶段。这是项目上线后的跟踪和持续改进。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企业要求应用系统能为业务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这也对应用系统的功能扩展和变更提出了更高的时间要求。如果企业能建立成熟的业务流程体系,就能主动对应用系统信息做进一步发掘和利用。面对用户的新业务需求,也能根据业务和管理层要求,准确定位相关信息,及时分析,开发扩展新的功能,提炼形成用户需要的业务材料和报表,从而满足应用系统对业务需求的快速响应需求。

业务规划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 ;流程规划

信息化规划,是指在全面评估企业信息化已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对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情况的了解,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愿望、目标和战略,以及信息化架构的设计、选型和具体实施方案,详细指导有关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从而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企业进行信息化规划必须以下几点:首先,信息化规划应能充分反映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体现企业未来的管理发展和业务发展。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企业全方位的发展方向。其次,信息化规划应注重可扩展性,尽量适应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能适应业务模式与管理模式不断的变化。在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的今天,信息化技术、企业业务与管理模式经常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将导致以前的信息化规划不适应新的变化。因此在做信息化规划时,需要分析企业的战略与信息化支撑之间的影响度,合理评估有关环境改变将会给企业战略带来的偏差,在规划时充分考虑余量,不盲目追求大而全,做到贴切务实。企业需要依据新的变化不断调整信息化规划。最后,信息化规划要适应和满足企业的规模发展节奏和需要。由于不同的企业规模效应在信息化规划时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具体规划时一定要从企业自身的情况出发,结合米钱的有关形势,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要求的信息化规划。

信息化主要包含6大部分内容,相关定义如下:

1) 评估信息化现状

企业信息化评估就是从企业自己身信息技术的战略出发,详细评估信息技术应用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作用。既要对目前已有信息化建设进行评价,包括检查评估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确定目前信息化建设所处的阶段,并与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比较,找出实施信息化具体过程中所存在的差距,找出问题的根源。

2) 规划信息化战略

信息化战略规划是指,根据信息化现状评估的结果,制定和调整企业信息化的策略,以适当的规模,合适的成本,做合适的信息化工作。第一步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明确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第二步是起草企业信息化指导策略,明确企业在实施和管理工作中要遵循的标准。

3) 规划基础设施

规划基础设施是指对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进行设计,包含硬件设施、软件设备等。具体表现为约束条件及数据流量分析、拓扑结构设计、网络安全方案、网络建设方案等;硬件设备规划包括路由器、服务器、集线器、交换机、计算机、打印机、手持设备等的配备等;基础软件规划包括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等软件的规划。

4) 规划数据

规划数据是对企业自己的数据进行整理,从数据管理基础层面、基础应用系统层面和管理决策集成层面三个层面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整合,建立自己得标准,同时确立数据存储的具体方式。

5) 规划信息系统

对信息系统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功能架构、选型、建设阶段和投资预算等进行具体的列出,是信息化规划的重要工作。

6)设计信息化组织

信息化组织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信息化组织设计包括对其组成、职能、分工、考核、员工信息化的设计等。

根据以上所包含的六大内容,通常企业信息化规划都需经历4个阶段:

阶段一:管理诊断阶段,管理诊断包括了IT现状能力评估、企业战略、IT战略等。

阶段二:信息化管理基础提升阶段,包括运营管理优化和IT管理标准化,即运营模式的优化、业务流程的优化、组织机构的调整,信息化编码以及名词规范等。

阶段三:IT规划阶段,包括IT业务蓝图规划、IT软硬件平台规划、网络架构规划、IT信息集成点规划等。

阶段四:系统选型阶段,包括系统方案选型及系统实施指导方案等。

按照上述逻辑思路归纳整理,企业信息化规划通常按照以下12个步骤进行:

信息化现状评估

现有系统与基础设施评价

现有系统评价从应用系统和基础设施两方面展开,应用系统的评价包括功能应用的范围,对管理和运营业务的支撑程度,应用系统之间的体系性;基础设施包括主机系统、网络、存储、安全等内容,主要是从对应用系统运行有效支撑的角度判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信息化关键成功要素分析

五个要素成为决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领导、战略、组织、机制、资金。

信息化需求分析

企业战略对信息化的需求

管理运营对信息化的需求

信息化的价值在于支持战略实现、支撑企业管理、促进流程优化,因此信息化的需求来自于战略、管理和流程三个方面,战略和管理模式对信息化的要求,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阶段和应用系统总体架构及部署方式,满足IT战略规划的需要,而对于IT应用规划,则需要对核心流程进行详细梳理,结合流程优化方案,归集应用系统的细致需求,从而提出解决方案 。

企业业务流程梳理

现有业务流程分析

管理诊断与流程优化建议

流程分析关注整体效率,流程分析和改善侧重部门之间的协作,岗位之间的动作衔接。流程优化将采用清除/简化/集成/自动化等方式来促进效率改善。

应用系统详细需求

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

信息化发展战略

信息化使命与价值定位

明确战略定位,需要识别信息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信息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信息化与管理提升的关系,以及信息化的价值落实在什么地方。

信息化建设目标

信息化建设策略与阶段

信息化系统规划

应用系统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

网络/主机/安全/存储等

根据信息化目标与需求,结合当前信息系统发展趋势,对信息系统应用架构进行初步设计,形成信息化全景图——信息化应用业务蓝图。在业务蓝图规划基础上、依据企业管理问题的迫切性,目前管理基础与IT能力基础上的建设复杂程度,来确定软件系统需求优先级状态;再根据优先级,初步制定的信息化行动计划、信息化规划实施的路线图;在实施路线图的基础上,进行 软硬件平台、网络平台的规划。

信息化治理模式

信息化治理模式选择

确认与企业管理模式以及系统架构相适应的治理模式,例如在“集中资源、分散控制”,“集中资源、集中控制”、“ 分散资源、分散控制”、“分散资源、集中控制”等4种选取适合企业的治理模式。

信息化组织设计

关键管理运营流程设计

信息化实施计划

信息化项目推进计划

项目范围/进度/资源要求

实施风险管理建议

信息化投资估算

信息化投资估算

信息化收益分析

应用系统解决方案

总体解决方案

各应用系统解决方案

应用系统选型比较

系统功能架构与核心需求

主流软件产品比较

依据信息化规划的内容、形成选型的目标、范围、应用重点与标准、在此基础上制定选型方法。

应用系统执行计划

项目执行计划

投资详细估算

在系统选型阶段完成后,开始制定实施指导方案。具体指导管理提升与规划内容,组织、流程、规范成果在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应用。给出全面的系统实施指导方案。

参考文献:

《信息化规划方法论》 肖建国

《信息化与信息管理实践之道》 雷万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4月

《Pattern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Martin Foe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