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效阅读技巧

高效阅读技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阅读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效阅读技巧

高效阅读技巧范文第1篇

一、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可知,学生在做阅读理解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速度慢,效率低。大部分学生认为只有逐字逐句阅读才能够掌握文章意思,就不会遗漏任何信息。实际上采取这种阅读方法不仅减慢了阅读速度,同时做题效率也较低。二是过分注重细节,忽略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若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就死逮着不放,非要弄懂这一点,再继续往下读。三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每一国的文化不同,在语言表达中也就有所差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由于缺乏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导致在做题时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选择。四是用自己的看法代替作者的观点。对所设置的问题进行阅读时,其实有的问题在文章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但是很多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揣摩作者的意思,往往想的过多,就导致做题的失误。五是缺乏自信。在考试过程中,遇到不认识或者不确定的单词时就立马慌神了,不知道如何是好,处于过分紧张的心态下,势必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二、结合考试例子来探讨如何高效完成阅读理解

(一)获取文章段落大意或者找出主旨句

英文根中文在文章段落大意上有着相通点,就是主旨句在文章开头或者结尾,都会用一个句子来高度概括,找出主旨句对于理解文章意思有着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主旨句具有三个特点:其一,表述的意思较为概括,相对于其他句子来看,较为明显;其二,文章中其他句子都是对这句话的解释或者支撑该句的发展;其三,在结构上大多较简单,多数情况下不采用长难句型。

文章的主旨句大多情况下在段首,说明文、议论文以及新闻报道多数采用该种方法。如在2013 年某省中考题阅读材料A 第一段:All living on the...and together theyform an food an food chain. 该篇文章主要的第一句话就概括了文章的主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要生存都离不开其他的生物”,接下来的文章句子都是对这句话进行阐述的,下面列举大量的实例,来证明如果食物链中的一链消失了,其他的食物链也都会断掉。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只要找到该句在做题过程中就能够紧紧围绕该句来进行做题。

文章的主旨句出现段末,该情形主要是对文章进行归纳时,对该句详细介绍的往往在文章的前面,在文章的末尾则采用一句话进行总结。例如:在2013 年某省的中考题中阅读材料B 的最后一段为:If you buy some well-madeclothes...or they always fit better. In other words, some less...better than more expensive clothes. 该篇文章主要讲的是若买一些制作好的衣服,就会省一些钱,因为这些衣服制作优良,穿的时间久,就不用总买一些衣服,即使洗了好多次,但是穿起来如新买的一样;有的衣服你花了很多钱买,但是不一定合身。文章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有很多便宜的衣服比贵的衣服更好看以及更合身,更实惠。”言外之意就是,不必要追求高档昂贵的衣服,自己合身为好。

(二)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猜测句意是做阅读理解的一种方法,能够提升做文章的速度以及准确率。任何一个词在上下文中一定能够找到确定的词义,因此,这就需要学生根据上下文意思对词义进行猜测。如2013 年某省的中招试题阅读材料C:whendoes the under lined word“Pause”mean in the Passage?———A.search B.stop C.listen D.choose

该段体可以根据原文中的“speak slowly and clearly,look at your audience 与you’re your audience chances tothinkover what you’ve said 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推断该词的意思为“停止”。

(三)根据文章信息进行合理推理

文章推理就是根据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对未知的信息进行大胆推断,甚至对全文进行推断,在中招试题中该题型越来越广泛。如在2013 年某省的中招试题中阅读材料A 第15 小题:What’s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A.a businessman and a dog

B.the powre of kindness

C.a poor’s childhood

D.a dog and a boy

此题是一道主旨大意题,主要讲的是吉姆如何受到年轻女士的话启示进而改变人生经历,由此可以证明友善力量的伟大。因此,本题应选择B。

高效阅读技巧范文第2篇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关心,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应该怎么答题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一般情节的作用: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点。

(6)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叙事策略,既表现生活本身的逻辑,同时又使情节曲折生姿,跌宕起伏,或结尾平中见奇。

(五)情节结构具体题型设置及技巧点拨1.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具体说,其作用有: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以此来烘托水生嫂的美好心灵。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小说的结局及作用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愚昧的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她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高效阅读技巧范文第3篇

一、了解环境描写的概念

学生答题失分的一大原因就是他们辨不清哪些语句是环境描写,之所以辨不清主要是由于他们对环境描写的概念不清楚。所以,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并明确环境描写的概念。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自然场景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特定时代背景和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理解并明确这些概念之后,我们还要带领学生实践一下,让他们在选定的文本里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区分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我用2011年江西省高考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晚秋》为例让学生实践,效果很好,学生能迅速准确地找到并区分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

二、熟记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生失分的另一个因素是不清楚环境描写的作用。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归纳、理解并熟记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规范他们的答题思路。

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季节)地点。例如《晚秋》的开头:

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这里就交代的故事发生的季节――秋季、地点――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

(2)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例如《药》: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作者借助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例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A.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B.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第一处环境描写是在菲利普一家怀着发财梦去旅游时,那时他们收到于勒发财的信,菲利普的二女儿也因此结了婚,一家人高兴出游,那时的海面在他们眼中美得如“绿色大理石桌面”。可见一家人的心情多么愉快。但出乎预料的是,他们在旅游的船上却遇到了破产后沦落为水手的于勒,他们一家发财的梦想破灭了,所以,他们旅游的目的地在他们眼中却成了“紫色的阴影”,不着一字,却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菲利普一家失望、沮丧的心情。

这里要特别注意环境与人物之间的对比反衬。例如《晚秋》中:“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此处就用温暖晴和的秋景反衬瓦萨卡心情的烦闷,处境凄凉。

(4)暗示社会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例如《孔乙己》: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两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这里对咸亨酒店的介绍,是为了交代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个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与人之间冷酷的关系。作者刻画这样一个势力、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5)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例如《这是你的战争》中第五节“雪越下越大了”一句,在小说情节发展上就起了推动作用,既照应了第一节“昆明下着雪”,又为第六节“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做铺垫。文章中“雪”这一自然景物描写既贯穿全篇又富有变化。

(6)揭示或深化主旨。例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悲惨的主题。

三、规范答题语言

学生在了解并明确环境描写的概念、熟记环境描写的作用之后,还必须规范答题语言。这要从两个方面做起:

首先,需要有清晰的答题思路,环境描写作用类题型就要按照“环境+人物+情节+主题”的规范进行作答,可以这样组织语言:1.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2.人物(烘托,映衬)。3.情节(推动,暗示,铺垫)。4.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其次,不能照搬规范的语言,不能只答专业术语,必须具体文章具体分析,要按照规范、结合文本进行具体的分析理解。

有了以上的解题技巧,再利用相关类型的题目加以巩固,应当可以提高学生在此类题目上的得分。

高效阅读技巧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初三学生 阅读能力 现状分析 提高方法

进入初三阶段以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对较大压力,数年奋斗一朝见分晓,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应试水平和综合素质,成为教师应当关注的重要课题。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在中考检验中取得更满意的成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这方面开展分析探究,主要针对初三学生阅读能力现状及其突破途径进行分析。

一、初三学生阅读能力现状分析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压力大、节奏快,尤其是单纯的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阅读能力是其中重要的方面,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低下,影响了语文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存在阅读学习畏难情绪,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调查研究显示,超过百分之六十四的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阅读方面具有畏难情绪,阅读分析成了语文考查中失分率较高的项目。这样的消极情绪对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产生了消极影响,许多学生对阅读分析感到恐惧,不能从阅读中获得快乐,体验成功。

2.阅读方式方法技巧不足,导致阅读效率低下。许多初中生的阅读学习还停留在大卸八块式的阅读分析上,这与语文教师长时间以来偏重于课堂阅读知识点分析的教学模式有关。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并非从整体上感悟文章、揣摩特色,而是将其肢解为若干个知识点,这样的阅读模式看似能够提高应试成绩,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3.课内课外未能紧密联系,自主阅读训练偏少。初中生的学习时间较为紧张,在紧张快节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无法拥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开展阅读,加上受学校及学生自身条件的影响,课外阅读的书目较少,这就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空间与客观条件,影响了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有效突破教学困境,提高初三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难点,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学工作面临的困境,尤其应针对影响初三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之处,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改进,以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开展阅读,喜爱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积累。教师应当从两个角度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一方面要重点向学生推荐优秀的青少年读物,让学生在对这些优秀书籍刊物的阅读中提高阅读兴趣。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籍很多,既有中外文学名著,又有各类与学生的学科学习有关的杂志、报纸等。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向学生推荐一些对学生思想成长、文学积累有帮助的优秀刊物,通过这样的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同时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悟、收获更多的分析技巧与写作技巧。只有让优秀作品走进学生生活,才能够保证开卷有益,并在与这些优秀作品刊物接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是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搭建表达平台。初中生阅读之后会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的需求搭建平台,鼓励学生进行表达。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表达阅读心得体会,说说自己阅读了哪些作品,阅读之后有什么样的收获,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阅读心得与阅读体会。教师也可以在对学生刊物进行阅读的基础上开展相关内容的复述,丰富学习内容。

2.给予方法技巧指导,让学生高效开展阅读。面对海量文学作品,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获得丰富内容,但是阅读效果如何,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教师应当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保证学生的阅读活动高效。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指导,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分析方法。初中生在经过了小学阶段的学习之后,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技巧,如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设身处地进行情感体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家的生平简历,综合分析文章的主题立意,以及通过预习活动解决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分析的针对性等。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对学生强化高效阅读方法的技巧,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提高阅读效率。例如在课堂阅读分析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123”分析模式,进行文章的阅读理解。“1”是寻找文章中蕴含的思想与情感这一条内在主线,“2”是紧扣住文章结构和表达特色两个方面,“3”是通过朗读感悟、重点字词分析、联系实际思考三个切入点深化对教材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教会学生科学高效地开展阅读分析活动。例如在《背影》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抓住“浓浓的父爱”这一条内在情感线索,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对文章的表达特色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遍全身心投入的情感朗读,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情感,抓住父亲背影出现的不同场合与频率,感悟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及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促进功能。最后,联系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达到内心情感与教材同脉搏的效果。在这样的阅读指导中,学生不仅对文章的间架结构、写作特色有了深刻理解,而且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在阅读方法的指导方面,教师还要充分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鼓励学生自主地运用与总结提炼,将更为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语文学习活动之中。许多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自己总结出了一些好的阅读方法,如重点字词突破法、文章机构解剖法等,这些阅读方法都是学生在吸收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朗读技巧,这样的阅读技巧能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起到较为明显的促进功能。

3.增加自主阅读容量,丰厚学生的阅读底蕴。初中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抓手是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在阅读中多积累。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提高了对学生的阅读量要求,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规定了每学期必须完成的阅读数量,初三学生全年课外阅读量不少于一百万字,以这样的硬性指标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活动作为基础。一方面,对阅读的成果积累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学生运用读书笔记的方式将阅读成效积累下来,无论是摘抄优美的语段,还是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与特色,这些方面都应当成为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积累技巧、提高能力的重要抓手。笔者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阅读,在班级开展了读后感点评、展览、评比活动,让学生的阅读学习成果展现出来,这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方面。

4.结合中考阅读要求,让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抓好初三阅读教学目标,除了要定位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之外,还面临中考语文的应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潜移默化的培养,同时要采取短平快的方式提高应试技巧,让学生两条腿走路,既要抓好日常积累,又要开展应试技巧训练,让学生在短时期内迅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首先,笔者针对中考常见阅读分析题型,有意识地整理相关阅读分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训练与分析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会更具针对性,兼顾思维训练,提高分析技巧。这样的训练活动能够有效强化学生面对同类型阅读分析时的解题效果。其次,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理解方面的经验效果,为学生搭建平台,鼓励他们自主开展交流活动,这样的交流活动对于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应试成绩具有积极的帮助。此外,教师要对近几年各地中考试卷中的阅读内容进行分析,筛选出阅读训练的考查要点,在教学活动中强调,以此达到加强针对性训练的目标。

综上所述,初三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阅读能力对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广大语文教师应当深入分析当前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现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方法指导,增加阅读容量,强化应试技巧指导,有效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丛文雁.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2).

[2]张军,边荣金.对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J].学周刊,2011(11).

[3]祝来军.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5).

[4]叶裕兵.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5).

[5]徐耀.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8).

高效阅读技巧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有效结合

一、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关注长足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绝不能只片面的、割裂的训练,一定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关注学生长足发展。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相连的。初中生通过阅读可获取有效的信息,并从中拓宽视野、丰富见闻,进而走进生活,丰富自身体验;在写作中运用有效的阅读表达方法,能够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初中生的能力,学以致用。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阅读与写作两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思维能力的提高能够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表达自己的冲动和能动性,而写作正是实现主观意愿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先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技巧,然后把这些方法应用到他们的写作之中,尽情抒发他们的情感,释放内心的压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情感的丰富及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当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就可以在写作中释放情感,诠释内心的压力。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不但能够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更加深入地、高效地理解文章内容,还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初中生把握自身情感,e极健康成长。多种表达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将他们的写作手法也变得更加成熟起来。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兴趣永远是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关键要素,只有让学生对阅读和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才能把学习方法运用的如鱼得水。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大多数时间都用来讲授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数老师更注重对生字生词的讲授和考察,从而忽略了对课文的写作背景和文章思想的拓展。长期以来学生对这种上课模式会产生疲惫感,这大大影响了课堂的效率。因此在课堂上,要注重对课文背景的深度挖掘。通过老师对文章作者的写作心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会带给学生一个相对轻松的课堂,在课堂上可以相互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快乐中收获到知识。除了学习课本中的文章,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故事”来吸引学生,在课下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意思的读物。起初,这些读物可以以记叙文为主,当学生慢慢对阅读产生兴趣之后,可以加大读物的难度,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去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当对阅读产生兴趣之后,学生就会主动阅读,积极写作。

三、结合方式,提高实效性

1.要多展示课文的魅力,让学生懂得欣赏语文的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本所选编美文佳作进行反复诵读。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好作品,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处处展现了语文之美、语言之美。例如,语文课本中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写人名篇《背影》,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至今读来仍能让人感受到它们的无限魅力。它们无穷的魅力来自何处呢?看那文章质朴、平实的语言,就知道了。教师要引领学生反反复复地去诵读、品味,让学生能够深入地感悟其中巨大的魅力。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的名家名作,让学生的阅读有个较高、较宽的起点。“书海无边”,教师可以根据每一册语文课本的“名著导读”来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如何阅读这些名家名作,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2.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在学习完阅读文本后,我们可以采用仿写的方式,让学生仿照阅读文本进行仿写。这样,学生就能够把自己对阅读内容的感悟在自己的作文中表达出来。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增强了阅读能力。

四、加强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1.要充分利用教材

初中语文课本经过谨慎的筛选,其所选的文章,都是比较典型且质量高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示范作用。对于教材中的著名篇章,我们一定要详细讲解,并与学生一同探讨,使他们最大程度的掌握文本知识。此外,我们还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境引情,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文学的美、文字的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强他们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我们要避免照搬教案的讲解模式,设计高效、有活力的课堂,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指导初中生方法和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不仅紧密相连,还相互促进。高效阅读,能够使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会写作方法和技巧。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所学到的这些方法和技巧灵活运用到他们的写作之中,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然后,学生再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地阅读其他优秀作品。这样就构建一个“阅读到写作再到阅读”的循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另外,我们还要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段落层次和修辞手法等,并指导学生研读优秀文章,以此来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进而写出好文章。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写作的激情。

3.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质量较高的课外读物,如果可以的话,教师应该亲自指导学生如何选择书籍。因为在初中生的写作过程中,许多学生都是套用作文模板进行写作。写作模板看似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但实际上是束缚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不偿失。好的文章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学生通过阅读好的作品,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可使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在写作方面也会有更深刻的感悟。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