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支气管炎治疗的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复方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症状: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7(c)-0006-02
为了分析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和作用及临床效果,用分组的方法选取从2014年2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的方法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而对照组采用的是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接受治疗,并且要观察两组的各项指数变化,对小儿的哮喘时间和咳嗽的缓解情况以及肺部体征好转进行观察,选择出最佳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最佳方案。通过数据分析后证明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最好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缓解病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中,随机选取从2014年2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选用症状相同的小儿患者各40例,治疗组男孩18例,女孩22例,对照组男孩16例,女孩24例,临床患者的平均年龄(1.5±1)岁,在分组过程中完全采用随机原则,每个患者都表现为咳嗽、气促、喘憋等症状,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的是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临床表现,而对照组采用的是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接受治疗。治疗组的治疗方法为采用异丙托溴铵(国药准字BX20000074)2.5 mL与布地奈德(国药准字J20110037)0.2mg,间断用药,随时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一疗程3~4d.而对照组采用的是盐酸丙卡特罗(国药准字H20003348)16ug口服接受治疗,对患者的体征,病症和胃肠道不良反应进行临床观察翻。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喘憋和咳嗽的发生频率变化和患者胃肠道出现恶心和呕吐的频率。
1.4 评价标准
显效:喘憋和咳嗽明显缓解,喘憋和咳嗽发生率低,胃肠道出现恶心和呕吐的频率低;有效:喘憋和咳嗽明显减轻,喘憋和咳嗽发生率较低,胃肠道出现恶心和呕吐的频率较低;无效:症状无好转,肠道恶心呕吐未减少。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X2检验。
2 结果
两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主要症状的发生率和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如表1和表2所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关键词】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儿童;支原体肺炎;安全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9.143
支原体肺炎在儿科中较为常见, 患儿体质特殊、疾病发生率高, 后果较为严重, 临床正确选择合适药物进行正确治疗显得尤为重要[1]。目前, 临床治疗支原体肺炎主要采用阿奇霉素, 但临床发现不同的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可起到不同的治疗作用[2], 并且对患儿依从性均有一定影响。本研究究旨在探讨不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支原体肺炎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室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70例, 均经患儿及家属知情同意, 且符合伦理委员会基本要求, 均符合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3], 排除肺脓肿、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阿奇霉素过敏史者。其中男37例, 女33例, 年龄4~13岁, 平均年龄(11.5±2.5)岁, 病程3~9 d, 平均病程(5.2±1.6)d。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5例。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 10 mg/(kg・d), 1次/d, 先以阿奇霉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10701, 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静脉滴注连续给药5 d, 间隔2 d后, 改为口服阿奇霉素肠溶胶囊(国药准字H20090152, 浙江众益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连续服用5 d, 停2 d;观察组注射剂和口服剂均为连续应用3 d, 停用4 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儿疗效[4]:显效:患儿治疗3 d后退热, 体温恢复正常, 听诊咳嗽减轻、肺部音减少较为明显;有效:连续治疗5 d, 体温恢复正常, 咳嗽与治疗前比较减少, 肺部音减少;无效:治疗7 d后, 患儿体温仍未降低或者上升, 临床症状未见减轻, 甚至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及住院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94.3%,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7%, 低于对照组的65.7% (P
2. 2 两组治疗后临床表现比较 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3 讨论
儿童免疫能力低, 易感染肺炎支原体等多种病毒, 感染后痰液分泌增多、粘稠, 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支原体肺炎), 甚至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小儿由于解剖结构特殊、支气管较为狭窄、咳嗽反射不完善等原因, 容易导致粘稠痰液堵塞支气管造成呼吸道堵塞, 进而呼吸困难, 甚至导致呼吸衰竭。
抗菌药物的使用仍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法, 合理选择高效、敏感的抗生素是早期控制支原体肺炎的主要途径。阿奇霉素为临床使用频率较高的抗生素, 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该药物在有效发挥抗菌作用的同时, 还可通过调节免疫因子, 降低炎症细胞因子, 以发挥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但对于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的方案临床仍有一定争议。本研究显示, 阿奇霉素注射剂和口服剂均为连续应用3 d、停用4 d的序贯方法优于连续应用5 d、停用2 d的方法, 在不影响临床疗效的基础上, 可降低患儿不良反应, 缩短症状恢复时间。本研究结果与仇成凤等[5]学者研究相似, 认为该种方法可有效提高患儿依从性。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的药物效应时间长, 可持续释放药物, 且其半衰期较长, 有研究显示[6, 7], 单剂量给药后的血清消除半衰期为35~48 h, 因此3 d的用量可使靶组织中的有效浓度维持10 d左右, 并且降低药物浓度过高引发的不良反应。
总之, 连续应用3 d、停用4 d的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较佳, 临床安全性高, 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方案参考。
参考文献
[1] 崔京涛, 闫文娟, 倪安平, 等.五年间肺炎衣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及流行病学分析.中华医学杂志, 2014, 94(12):919-923.
[2] 李志华, 熊宇航, 张华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中医学报, 2013, 28(7):945-946.
[3] 区小明.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0例疗效分析.临床医学工程, 2013, 20(10):1249-1250.
[4] 朱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研究.中医学报, 2014, 29(8):1114-1115.
[5] 仇成凤, 谭力铭.两种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方案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比较.中国药房, 2013(48):4557-4559.
[6] 沈亚娟, 王金龙, 吴春红, 等.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分析.浙江医学, 2012, 34(5):356-358.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氨茶碱;支气管炎;临床疗效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临床有效治疗支气管炎的可靠方法,从而为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和相关实践提供依据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支气管炎患者。全部患者共计156例。全部研究对象均符合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100例,女性患者56例。患者年龄为5~43岁,平均年龄为(22.34±3.45)岁。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研究对象。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组 本组研究对象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氨茶碱静滴注。
1.2.2对照组 本组研究对象采用氨茶碱静脉滴注(两组用量相同)。疗程均为5d。1.3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针对数据分析过程所采用的软件以及统计工具均为SPSS18.0软件包,在进行相关计量资料处理时,采用的是t检验,在进行相关计数资料处理时,采用的χ2检验,并且认为当 P
2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如下:在咳嗽消失率、痰量减少率和哮鸣音减少率等三项指标上,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三项指标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支气管炎实际上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从支气管炎的发病机理上分析,导致支气管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毒和细菌的反复感染所形成的支气管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2]。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群体来说,相关患者一旦发病,不仅仅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其身体正常的发育。因此,临床上针对支气管炎有效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回顾以往的临床相关同类研究和报道结果后,我们总结发现[3~6]:在临床针对支气管炎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氨茶碱实施治疗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比较优势。能够较为显著的改善支气管炎患者的咳嗽、痰量、哮鸣音等相关的临床症状。
而本文比较数据也显示: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氨茶碱实施治疗后患者的咳嗽消失率、痰量减少率和哮鸣音减少率等三项指标均显著的高于实施常规治疗的患者。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临床针对支气管炎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氨茶碱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支气管炎患者的可靠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娇莉, 任振义, 夏俊波, 等.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特征的研究[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1,34(6):433-437.
[2] 郭荣莲, 孙亚快, 张素真, 等. 甲型H1N1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 2011,46(4):355-356.
[3] 章德峰. 喘可治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26(9):904-905.
[4] 赵凯, 陈迎春, 何丽萍, 等. 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近期疗效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 2012,10(9):1339-1340,1426.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哮喘;丙酸氟替卡松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临床上经常遇见毛细支气管炎患者治愈后反复发生喘息的情况,有30%的患者日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针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及哮喘问题,我院采用了丙酸氟替卡松干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病例资料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者113例,分为对照组55例与干预组58例。对照组55例,男24例,女31例,年龄1~6个月22例,7~12个月20例,l3~24个月13例;干预组58例,男25例,女33例,年龄1~6个月23例,7~12个月21例,13~24个月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干预方法:干预组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配合储物罐加用面罩吸入4周,125ug/次,2次/d,后8周125ug/次,1次/d,总疗程3个月;对照组急性期治疗至临床治愈后停药,不做任何形式的干预。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随访1年后喘息复发率及哮喘发生率。其中肺功能指标包括潮气量(TV),达峰流速时间:呼气时间(%T-PF),峰容量:呼气容量(%V-PF),小气道:峰流速『V25PF(%)],潮气峰流速(mL/s)。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结果
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见表l。
干预组喘息复发及哮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讨论
国内外研究表明,毛细支气管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与支气管哮喘存在类似,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道分泌物及血液中发现了大量类似哮喘患者特有的炎性介质(包括白三烯、白介素、趋化因子等),从而促进了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的发生。如果不能有效地消除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势必会造成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反复喘息。丙酸氟替卡松是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其非特异性抗炎及抑制变态反应的强度是地塞米松的20~30倍。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可有效抑制气道炎性细胞及介质的合成与释放,同时降低气道局部血流,减少黏膜水肿及黏液分泌。虽然吸人性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干预和预防喘息的疗效有不同的报告,但在我们的长期的观察中,吸人性糖皮质激素对治疗喘息确有较好的疗效,而且有时候是“终极”的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剂量最关键,短期较大剂量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哮喘;糖皮质激素
[中图分类号] R56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c)-0103-03
毛细支气管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为毛细支气管为主的下呼吸道急性感染疾病,目前临床治疗方案已经非常成熟,而且预后大多数都比较好。毛细支气管炎增加了以后患上哮喘的几率,相关的防治方案研究成为临床热点。笔者借助本研究比较不同疗程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预防作用,为相关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病例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5月诊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113例,均排除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并严格按照诊断标准[1]确诊,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31例;年龄4个月~69岁,平均(31.5±2.1)岁;病程1~12 d,平均(4.5±2.0)d。观察组中,男25例,女33例;年龄5个月~67岁,平均(31.9±2.0)岁;病程1~10 d,平均(4.2±1.3)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吸氧、止咳化痰等;吸入β2受体激动剂为特布他林雾化溶液(规格2.5 mL︰25 mg),每次1~2喷,每天3~4次;吸入糖皮质激素为布地奈德混悬液(规格2 mL︰500 μg),每次1~2喷,每天2次。对照组在治疗结束时(4周)即停用糖皮质激素,观察组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停用糖皮质激素。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随访1年后的复发率及哮喘发生率,其中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5 d喘憋消失,气促缓解,肺部喘鸣音消失,咳嗽明显减轻;有效:治疗 5 d喘憋好转,气促缓解,肺部喘鸣音减少,咳嗽有所减轻;无效:治疗5 d仍咳喘,肺部喘鸣音未减少。显效与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为9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 3,P > 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P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5),但两组治疗后FVC、FEV1、P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 0.168 7、0.254 8、0.312 6,均P > 0.05)。见表2。
2.3 两组复发及哮喘发生情况比较
随访1年,观察组的复发率及哮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可由许多种不同的病毒引起,最常见的病毒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鼻塞、流涕、咳嗽、烦躁不安、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出现持续性干咳和发作性呼吸困难,症状有轻有重,喘憋和肺部哮鸣音为其突出表现,有的患儿还会有轻度呕吐和腹泻症状[2-5]。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都有典型的喘息症状,部分毛细支气管炎实际是哮喘的首次发作,如果毛细支气管炎伴有特应性体质及家族哮喘史,则应高度警惕日后发展为哮喘[6-7]。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关系十分密切,前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促发因素,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病毒感染后引起的气道感染性炎症破坏了气道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削弱了对变应原和刺激物的防御能力,增加了气道致敏的几率和程度,可发展为哮喘。因此,毛细支气管炎一定要积极治疗,定期随访观察。
糖皮质激素在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临床肯定,例如钱文杰[8]研究结果显示,应用糖皮质激素吸入预防哮喘发作可以取得满意效果,且未发现毒副作用。该类药物具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感染作用,对炎症的全过程都有抑制作用,但不能抑制和杀灭病原体。在炎症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毛细血管扩张、渗出、水肿、白细胞浸润和吞噬等反应,从而改善炎症早期出现的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在炎症后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蛋白、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从而防止炎症后期的粘连和瘢痕形成,减轻炎症的后遗症[9-10]。但是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和修复功能,应用要谨慎。因此临床工作者将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时间作为重点问题,相关的研究不少,但观点并不完全一致。胡旭东等[11]的研究中应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配合储雾罐、面罩规范化吸入治疗第一次毛细支气管炎愈后的患儿至少6个月,并以第一次毛细支气管炎愈后未作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结果前一组哮喘发病率明显低于后一组,提示规范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明显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哮喘的发病率。邓红真[12]将13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给予普米克气雾剂吸入治疗,其中又分为疗程6个月、3个月两组,干预组的喘息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但疗程6个月、3个月两组未体现出统计学差异,提示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给予3~6个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可降低喘息发作频率,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发生。潘斌等[13]的研究则显示,糖皮质激素序贯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 mL,qd,持续3个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有效防止喘息的反复及哮喘的发生,且经济实用。以上研究中糖皮质激素多选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布地奈德是具有抗炎作用的皮质激素,它的糖皮质激素作用较强、盐皮质激素作用较弱,是一种非特异抗炎剂,皮质激素对多种细胞和介质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包括对过敏与非过敏引起炎症的抑制[14-17],布地奈德的局部抗炎活性与全身作用的比例的提高是由于其较高的糖皮质激素受体亲和力以及较强的首过效应和较短的半衰期,该药品应用于哮喘的防治工作中临床效果满意。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方面,延长应用糖皮质激素一个月并未体现出明显的临床优势,但是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复发率及哮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体现了明显的临床优势。这与以上报道结果既有相符之处,也有独到见解,相符之处在于均肯定了延长应用糖皮质激素在减少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方面的作用,但对于延长应用的时间方面观点并不统一,有待积累更多的临床资料进行更为细致的比较研究。
综合本研究结果及以上论述可见,不同疗程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预防作用差异明显,适当延长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临床效果更佳,是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204.
[2] 陈青,钟斌盐.酸氨溴索与硫酸镁联用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465-466.
[3] 张海邻,张正霞.对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再认识[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6):474-476.
[4] 陆云炳.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5):865-866.
[5] 李潮.硫酸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86例[J].医药导报,2008,27(10):1220-1221.
[6] 尹俊,黄珠能.布地奈德气雾剂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2,18(3):360-363.
[7] 李宏,王亚亭.毛细支气管炎280例长期随访及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1):1646.
[8] 钱文杰.糖皮质激素吸入干预毛细支气管炎2年后哮喘发作情况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7):73.
[9] 郭秀东,赵萍,严文康.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和吸入小剂量布地奈德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07,2(6):370-371.
[10] 廖彩霞.糖皮质激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利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4):3795-3796.
[11] 胡旭东,官晓艳.规范化吸入糖皮质激素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日后发生哮喘的探讨[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6(2):107-108.
[12] 邓红真.激素吸入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0):1609-1610.
[13] 潘斌,万玲燕,吴月超,等.糖皮质激素序贯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142例[J].医药导报,2009,28(12):1579-1580.
[14] 李新康.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5):609-610.
[15] 郝素芳,刘国栋.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6):68-69.
[16] 朱现民,陈煦.冬病夏治“华盖贴”治疗支气管哮喘72例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2,25(3):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