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管控的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风险规避的方式
项目管理方作为工程建设的参建主体,应以“降低事故发生率”作为出发点,增强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履行好管理义务,从而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护产品生产者的健康与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免受损失;同时项目管理者也要对公司负责,完善项目的管理流程,有效规避所要承担的责任,使公司能够得到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所以,从项目管理者的角度来讲,如何规避风险,应从三个方面入手:①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做好安全控制,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争取安全生产无事故;②要有完善的应急机构及预案,倘若发生安全事故,可立即实施应急预案,控制险情、降低损失;③完善项目的管理流程,要有切实可行的避责措施。当然这三个方面也是相辅相成的,都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2做好安全控制、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措施如何规避安全风险,降低事故发生几率,管理方应从几个不同的层面去剖析,如:公司层面、每个项目的管理层面、与不同主体的沟通层面等。
2.1公司层面——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
以“体制”和“人”为核心,加大公司的内部安全防范力度,提高整个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1)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制度,并大力落实制度的监督、检查体系,使其在每一个项目运行过程中都得到有效的运用;(2)公司内部要有健全的安全管理、风险管理驾控机构,并有可行的应急预案;(3)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教育,并给予考核,使每个员工都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通用安全技术、安全文化及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争取能让每个员工都能对工程环境的变化和各种风险因素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2.2项目管理层面——加强项目执行阶段的管理
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在执行公司管理制度的同时,需要项目管理者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如下工作:(1)项目进场后,确定项目安全目标,制定项目组的安全责任体系,使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树立每个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2)将项目管理方、监理方、施工方等几个管理层面相结合,从上至下,要有完善的安全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措施计划制度、安全监察制度、事故处置制度、“三同时”制度等等,建立好安全管理机构,使制度层层到位,划分各管理层的责任,明确各管理层的义务;(3)做好对每个不同特征项目的分析,识别危险源、确定风险系数,根据危险大小、风险等级、危险情况发生的几率、发生危险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使项目管理更有效、更有针对性;(4)紧抓施工项目的动态控制,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检查确保应急措施到位。
2.3与不同主体的沟通层面
工程建设项目是多个主体共同作业、共同努力的结果,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督单位、代建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检测单位等等,这些参建各方虽然承担不同的责任义务、代表着不同的利益关系,但仍然是相辅相成相制约的一个体系,必须加强沟通、协调,使管理更有效、更到位,使工程更安全、更优质。
3可行的事故应急措施
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实行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因某些诱因,引发事故的可能性仍然较大。项目管理单位需做到:(1)接到险情报告后,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及合同的规定,第一时间向上级单位报告,及时启动应急预案;(2)及时到达事发现场,查看事故动态,从代建层面组织救援团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果断行动,做好警戒工作,防止事故扩大;(3)迅速制定抢险方案,组织抢险工作,抢险救援工作必须以人为本,生命高于一切;(4)积极配合做好救援现场的各项工作的同时,做好代建层面的事故书面上报工作;(5)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工作及原因分析;(6)工程实行过程中,必须购买一切险及意外险,转移风险,降低事故损失。
4有效的避责措施
目前,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必须的工具的就是电子计算机,其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这为企业的办公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企业办公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技术时代,最新的档案方式就是电子信息档案,它对企业在高科技方面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看,电子信息档案并不全是优化,它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与传统的纸张档案相比,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如果没有积极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那么很容易导致企业的数据被盗,所以,企业在使用信息档案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积极主动的制定一些避免风险的措施,以使信息资源更加安全。
一、避免风险的措施
提前预防,在风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进行遏制是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经济的方式,对于电子档案来说,应该以其自身的潜在缺陷为根据来实施控制管理,来保证内部信息的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
1.积极引进最新技术。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同时结合多种措施,而规避风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新的技术,新技术对可以使电子信息档案更加安全可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设置密码,这是现代操作系统最常运用的方式,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密码设置后,要积极的训练一些计算机技术人员来实施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资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
2.制定一些制度。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那么必要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企业要主动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制度来进行预防,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档案管理人员自己制定制度,例如:可以规定只有管理人员才能进行相关的系统操控,而无关的人员没有权利操作系统等。
3.及时消除风险。为了确保信息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维修期内,企业尤其要注意随时可能存在的风险,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因为计算机网络的的复杂性,使得控制风险工作也极其的不容易,不过,只要及时且做到全面看待问题,那么就可以把问题解决掉。比如,对于那种对计算机激进主义异常敏感的机构来说,为了应对潜在的危险,那么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4.及时进行预防和保护。为了消除危险电子信息档案的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安全防护,其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数据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二、缓解风险的措施
电子信息档案在遭到外界的干扰后,为了把危险降到最小,就需要管理人员尽最大的努力把危险掌控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管理人员应该怎么做才能使风险得到缓解?目前,许多企业开始利用风险转移的策略进行缓解,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缓解就是通过制定实施应变计划、灾难恢复计划、电子信息档案相关资产重新布置等手段来减小电子信息档案及相关资产价值本身或风险的后果或影响。常见的风险缓解方法包括:事前措施、事后措施。前者是指在损失发生前为减少损失程度执行的方案;后者是在损失发生后为减少损失执行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时如果发生危险,那么不管是什么情况,企业都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三、分散风险的措施
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还有一种经常使用的规避风险的措施就是转移策略,所谓转移策略实质上是一种风险的分散,即把风险转到其他的地方,以此来把已经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一般而言,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风险转移的方法实施修正,如:修改配置模式、购买保险、外包给其他机构、或者与提供商签署服务合同等等。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我们可以把复杂的风险问题进行简化,再对原先实施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策略优化改进,创造更加先进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此外,还可以与网络供应商互相协调,让供应商的安全服务符合电子信息档案的使用需要。另外,还要强调的是,外包同样隐含着风险,如果外包人员不符合合同的标准,那么后果会很严重。所以为了预防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损失,那么那些使用电子信息档案的人员要做的就是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标准。
四、评估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 风险管控 监控点 措施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慢慢的做大做强,也在向着国外的市场发展,进而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经营的风险也在加大,这个严峻的事实无时无刻的不再提醒我们的企业管理层需要加强对于风险的控制的相关的能力。本文就如何为企业设计一套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开展讨论。
1.风险控制体系的目标与具体措施
想要为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就需要我们可以在这个体系的建立之初就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出发:运用现代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理念,使用现代化的监控手段,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确定企业的风险监管体系,提高相应的风险监控的效率和能力。只有以上这些方面都可以做到的情况下才可以真正的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相应的力量。
1.1确定需要监管的风险的监控点
每一个企业的实际情况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的需要来深入的进行分析,进而找到其中的关键点,找到这些来确定需要管控风险的关键点,以便可以最准确的确定具体的管控的范围。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需要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即通过对于公司的业务以及管理的流程梳理来找到适合本企业的风险识别的方法,以便可以系统的来分析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中潜在的风险因素,通过对于以往的发生过的财务风险事故的分析来找出可能会引发财务风险的行为来,相应的来确定可能发生问题的主体,进而来进行科学的分类。
1.2确定相应的基本风险的监控指标和管控的模型
企业的风险来源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进行分析,比如可以从资源的配置、职位的权限、对于具体的执行者的相关能力的要求、对于过程的监控和风险意识等方面来面对具体的风险的事项而来进行客观地评估。然后再根据发现的风险的重要的监控点、风险监控的业务范围继而结合具体的风险的类型还有相应的成因的分析,来进一步的对监控的目标进行细化,进而来建立起监控的指标体系和相应的管理控制的模型。
1.3纳税风险管理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是指纳税企业对纳税筹划风险予以识别和评估,通过运用适当的处理办法,并以最小经济代价用确定的管理成本替代不确定的风险成本,从而获得纳税筹划利益的活动。对纳税筹划风险的管理实质上是如何以有效的手段控制纳税筹划风险,保障纳税筹划取得相应的收益。在纳税筹划中,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企业各部门间配合协作。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方案。
2.制定相应的管控方案和实施方案
2.1制定管控方案
企业的风险大致分为内部风险以及外部风险这两大类,这两方面的风险也都需要区别的来进行对待。对于企业的内部风险,就需要我们可以来结合相应的风险监控的模型,进而来建立有效地风险考评的相关制度,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来对各个部门的风险管控的情况还有相应的内部执行的情况,和制度的制定和相应的执行的情况来做出相关的专项的评价来,找出其中的薄弱的环节。通过对于风险考评工作的开展,来相应的加强一些约束的机制的建设,推动风险的监督管理。在这个基础上再来从风险解决的具体目标,所涉及到的具体的各种的流程,需要的条件和手段等等,在风险发生的各个阶段采取不同的应对的措施来提出风险管控的方案。对于企业的外部的风险,就需要我们可以相应的来结合企业管控的模型,继而来建立起科学高效地决策的相关的制度,通过使用科学的决策的办法来制定有效地外部管控的风险来,继而降低相应的风险的控制成本,加强对于风险的过程的监控。
2.2实施方案的关键点
方案的完美实施也都是需要可以注意更多的细节,才可以做到最好。第一就是要确定需要监控风险的关键点,这就需要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联合到相关的专业的顾问,对于公司的业务和管理上的流程来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相关的专业的节点,继而来对需要风险管控的范围进行全面的确定,利用对于风险的识别的办法来对企业的内外部的潜在的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再对风险进行科学的分类,找到风险发生的原因。第二就需要来建立相关的模型,把上一步找到的信息,结合到风险的类型的不同还有不同的成因,再进一步的细化那些需要监控的业务指标,建立起监控的指标体系和模型;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来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的管控的方案,通过风险的监控模型来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有效地风险考评的制度来,通过对于风险进行考评的工作来相应的加强约束奖励的机制,推动相关的财务风险的监督与管理。通过对于风险评估模型的使用来相应的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决策的制度来,进而制定出有效地风险管控的方案。第三就是加强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来对相关的过程进行监控,定期的从风险的管控的范围、管控的指标和管控的方案来开展相应的经验的总结,对于方案的执行力度进行规范、考核与评价制度的落实,滚动完善风险全面控制体系,逐步提升企业整体管控水平厂
3.对于风险管控体系的实际运用
风险管控体系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可以更好的来帮助企业应对经营过程中的一些未知的和已知的风险,每一个企业的实际状况的不同都会使得执行的过程有些区别,下面就一些实际中比较好的做法来进行介绍。
3.1组织企业的管理层来召开风险管理的研讨会,交流相关的经验,让各家的企业都可以来介绍财务风险的预警和定性,定量的目标的制定的方法。企业对于重大的风险评估的方法,这种会议的举办对于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也为公司的做好风险评估相关的工作奠定了基础。聘请外部的一些专家来就企业如何开展相应的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价,如何相应的制定应对的策略和解决的方案等进行较为详细的培训,以此来为企业以后科学有效地进行风险评估打下相应的基础。
3.2对原有的风险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把企业的相关审计全面的纳入到风险管理的范围内,出台相应的审计的办法,也把审计结果的好坏与企业领导的年度考核相互结合起来;加大相关的审计的力度,对于事后的追究制度进行明确的规定,进一步的明确了企业的财务总监的相关责任,通过这些措施来进一步的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的意识,把审计整改与风险管理相应的结合到一起,帮助企业制定切实有效地风险管理的解决的方案,以便可以应对各种风险。
3.3加大风险管理的覆盖的范围,把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与理事会、财务总监的监督工作相互结合起来,进而来全面的全方位的监督公司的治理。在公司的审计与风险管理部门来设立监事派驻组,由他们来负责企业的相关监督的工作,并且对企业的风险管理的体系进行监督。这个做法在实际上极大地扩大了风险管理的覆盖面,形成了企业的监察,审计和财务总监之间联合起来对企业实行全方位的大监督,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指导,这种监督体系可以有效地来提升监督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帮助公司克服各种的风险而得到较好的治理。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相关企业要想加大自身的企业竞争力,争取可以与国际上的其他企业进行竞争,就很有必要来完善自身的企业的风险管控体系,当然这个体系本身由于涵盖的范围较广,所涉及到的细节较多,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也是不容易的。考虑到风险的管控对于企业带来的重大的利好,在以后的工作中还是需要可以把风险的管理和内部控制机构有效地结合起来,做到以风险为导向、流程为纽带、控制为手段、制度为保障来为企业做大做强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近年来,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安全风险管控,国家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若干行业规章制度与相关标准规范,相关企业陆续探索有效开展安全风险管控的相关制度、办法以及技术手段,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重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广州地铁新一轮线网建设中,有11条线(段)工程同步建设,累计同期在建360多个工点,遍及全市各区。在如此大规模、高强度的建设形势下,加上技术与管理力量的不足,加剧了安全风险管理的难度。
针对以上现状,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地铁”)建立了安全风险分析与评审制度,通过施工单位自身排查、分析风险,并组织风险评审,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加强监督管理,通过实施全过程动态跟踪管理,实现工程建设风险的及时辨识、分析、处置与消除,减少工程建设风险的发生,避免或降低事故、险情事件的发生。
风险分级
按技术风险等级划分,风险等级从危险性大小依次为Ⅰ、Ⅱ、Ⅲ、Ⅳ级。Ⅰ级表示是极其危险的、不可控的、不能继续作业的;Ⅱ级表示是高度危险的;Ⅲ级表示是中度危险的;Ⅳ级表示是一般危险的。风险等级可通过制定有效的针对性安全防范措施进行降级。
按管理层级划分,将风险等级为Ⅰ级、Ⅱ级对应的风险点划分为总公司级;风险稍小的Ⅱ级对应的风险点划分为总部级;Ⅲ级对应的风险点划分为中心级,重大的Ⅲ级风险点可为总部级;Ⅳ级对应的风险点划分为项目部级。
总公司级风险点:重大风险源、过江隧道掘进开挖、穿越既有线路、超深基坑开挖、周边环境很复杂等工程。
总部级风险点:较大风险源、爆破工程、深基坑开挖、穿越复杂地质条件等工程。
中心级风险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盾构始发、到达、开仓作业,高大模板支撑,起重吊装,隧道开挖,轨行区安全等。
项目部级风险点:日常施工风险源,周边环境风险源,盾构掘进等。
风险分析与过程管控
新线新建工点(含车辆段工程)在开展风险分析与评审前,必须做好“四个报告”(地质补勘、房屋调查鉴定、管线调查评估、周边环境调查报告),作为风险分析与评审的基础。项目开工之前,施工项目部按照住建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调查指南》(建质[2012]56号),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工程地质补勘、房屋调查鉴定与调查、管线调查评估和周边环境调查,形成“四个报告”,作为开工的必备条件,并纳入开工前安全交底及安全验收范畴。
各施工标段,由法人单位组织开展工程重大风险分析与评审工作,编写风险分析评审报告,并组织专家评估咨询后,作为工程风险防控的重要指导意见。为落实施工企业的主体责任,积极发挥施工单位各层级(集团、分公司、项目部)管理与技术优势,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的特点,要求由施工企业法人单位牵头,对本企业中标广州地铁的所有工程项目逐个标段进行工程风险分析,从项目部、分公司、集团公司三层次制定相应防控措施,分级落实防控责任人,组织内部或外部专家进行评审,形成《重大安全风险分析与评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送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组织业内专家对《报告》进行咨询与检查,提出意见或建议;再由企业法人单位组织修改、完善,编制专项方案和责任人,严格组织落实实施。
每月,各施工项目点组织进行安全风险源的辨识、动态更新,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召开评审会,全面分析与评审。
每季度,各工程中心组织所辖工点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动态更新评审工作,并对其进行初步评审后报质量安全部。质量安全部组织总部季度安全风险排查动态更新评审工作,并将结果上报总公司安全监察部。
每年年初,各工程中心组织所辖工点开展本年度工程安全风险排查评审工作,并对其进行初步评审后报质量安全部。质量安全部组织总部年度安全风险排查评审工作,并将结果上报总公司安全监察部。
监督与考核
广州地铁建设事业总部将安全风险管控情况纳入各工程中心、各部(室)年度安全责任目标考核。通过安全会议、安全检查等形式不定期通报安全风险管控情况。对现场单位制定安全奖罚制度,按照奖优罚劣,奖罚平衡原则,对现场违章行为、不安全状态进行经济处罚,将每季度所处罚款项,全部用于奖励各条线路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排名前列的单位。针对问题隐患重复出现的标段,采取约谈单位负责人、通报批评等形式督促落实,纳入企业诚信综合评分。
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单位)未履行管控职责,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质量安全部将根据总公司、总部相关规定,采取约谈、通报等形式督促整改。
建立了安全生产联动工作机制,一年组织两次约见施工企业上级单位(如中国中铁股份、中国铁建股份、广东省建工集团、广州市建筑集团),两家单位高层领导,面对面沟通,做到信息互通,形成上级单位、法人单位、项目部三个层级齐抓共管局面。
应用案例分析
以广州市轨道交通八号线北延线施工2标为例,介绍风险分析与评审的实施情况。
风险分析
八号线北延段施工2标按陈家祠站、陈家祠站前暗挖段、陈家祠站―彩区间、彩虹桥站(含连接通道)、彩虹桥站换乘节点、彩虹桥站―西村站区间共6个工点分别进行了风险辨识、分析和评估。(见图1、2)
本标段共计辨识出Ⅲ级以上安全风险点15个,其中:Ⅰ级风险0个,Ⅱ级风险9个,Ⅲ级风险6个。
以陈家祠站的Ⅱ级以上风险及保护措施为例:八号线陈家祠站前暗挖隧道施工对运营中的一号线陈家祠站的影响主要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如果超前支护措施不强、工法选择不当、隧顶失水固结引发地层沉降变形和土体扰动偏大,会导致一号线陈家祠站轨面沉降、地铁一号线的停运或结构破坏,造成施工安全风险。
风险预防预控措施
鉴于陈家祠站前暗挖隧道上方所处的特殊环境条件,直接的保护措施难以实施。因此对于地铁一号线陈家祠站的保护,主要通过控制陈家祠站前暗挖隧道施工过程所产生的土体扰动和沉降变形来实现。根据以往经验和陈家祠站及其周边环境状况,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1.管理措施。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并建立联动机制;编制暗挖隧道的专项施工方案并严格履行审查批准程序;建立并实施领导带班制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做好各项演练;数字化管理平台软件切实运用到各项管理制度、风险管控措施和专项方案中;做好各项方案、预案的交底工作,并对作业层人员进行作业前风险管控交底和培训。
2.技术措施。暗挖隧道下穿一号线陈家祠车站,范围内施做大管棚超前支护,首先施做不受既有围护结构影响的部分,待开挖至既有围护结构并拆除后,再施做剩余的拱部超前大管棚。暗挖隧道采用非爆破开挖以减小对围岩的扰动。暗挖隧道施工严格遵守“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方针。在完成对一号线陈家祠站主体段穿越后,及时施做二次衬砌。制定专项监测方案,设置自动监测系统对运营的地铁一号线受影响段实施全过程动态监测,确保一号线运营安全。
风险过程化管控的若干举措
鉴于该工程具有施工风险点多、等级高,工程规模大、结构形式多,技术难度高、工程地质复杂的特点,广州地铁将其列为公司级重点工程项目,要求施工单位和项目部按公司重点工程管理要求,每周按时向广州地铁报告项目相关情况,进一步加强对该项目的管理,并做好以下工作:
1.将该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列为一级,由广州地铁总工程师组织相关专家审批。
2.专项方案必须严格按广州地铁和中铁二局的专项方案管理办法和规定履行编制、报批、交底、实施、变更修改程序。 提出了7个一级专项方案。
3.施工单位成立风险管理和技术专家组,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帮助和指导,施工单位及项目部应定期向“中铁二局广州地铁土建工程管理和技术专家组”报告工作情况。关键环节和重大专项方案实施前,两级专家组必须共同赴现场进行交底和指导。
4.部署实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对各关键工序和环节进行有效卡控,使各项管理制度、风险管控措施和专项方案能够得到切实的贯彻和落实。
5.按规定编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确保紧急情况下响应及时、处置得当。
应用成效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过程控制制度,在广州地铁工程建设中得到全面应用。通过制度的应用与实施,突出了施工单位是安全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单位,强化了施工单位自身排查风险、分析风险与防控风险的能力,并通过加强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监督管理,实现了全过程动态跟踪管理,使得工程建设风险能够及时辨识、分析、处置与消除,降低了工程建设风险。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也是中国崛起的30年。中国的崛起是中国经济的崛起,也是中国企业的崛起。我国集团型企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是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集团转型升级
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通常有三个发展方向。即全球化、行业化、平台化。如下方三维图所示:横向。表示企业的经营范围从区域内经营到跨区域经营,最后发展为跨境经营纵向,表示集团型企业逐渐由单一行业经营向跨行业经营发展;同时,集团型企业的发展要面向客户及产业链。如何界定服务的平台及架构,是企业管理者需要深入考虑并决策的。
一、全球化
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业绩管理的侧重方向不同。首先,规模约束。成立之初,企业通常关注生存,着重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其次,盈利约束。这一阶段企业已经解决了生存问题,开始更多地关注发展规模和速度,致力于提高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企业继续发展,进入风险约束阶段。开始关注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规模、盈利与风险的管控至关重要。集团型企业往往处于第三阶段,更加需要注重风险管理。
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或者进行资本运作,要在充分理解当地法律及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强化企业的全面管控。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 在强化人、财、物集中管控的基础上,加强内控、风险及全面业绩管理;2 注重对业务过程的管理和控制;3 关注企业间及整个供应链间的协同。
二、行业化
专业化决定企业深化发展的可能,也是集团型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单一行业为主的集团型企业,需要促进产品持续研发和创新:努力形成科研、生产、销售及服务一体化,对客户市场需求快速反应,建立个性化生产服务模式;要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全面成本控制水平;深化发展,关注产业链上下游的状况及整合。
跨行业、多元化发展的集团型企业需要加强每个行业的专业化、深化发展,与此同时,整体实现行业板块间协同、资源共享及平衡风险,进而关注行业业务板块间的管控;构建集团与各行业板块的绩效管理、内部交易的处理及内部转移价格体系,并加强对总体拥有成本(Total CostofOwnership,TCO)的管理。
三、平台化
平台化即要面向产业链和客户体系,支持跨国交易、多币种、多国汇率及多会计准则、多语言。同时,基于互联网平台,实现集团各业务板块流程拆分、重组和协同。
作为集团企业,应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总结和提升企业个性化的竞争优势。以客户为中心,面向客户服务体系及产业链的协同,应对产业链间竞争。通过流程平台,支持企业业务流程的快速优化,有效整合资源。集团型企业建立企业的门户体系,需要建立电子商务的平台,以快速响应市场。
驱动转型升级的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集团型企业风险、盈利和增长管控的均衡发展,需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架构支撑。在集团型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和机遇的今天,信息化无疑是驱动企业集团转型升级、构建新竞争力的有力工具。制定一体化、平台化、全面的企业集团管控信息化解决方案包括集团层面、业务层面、客户层面三个层面。
集团层面,包括战略管控、财务管控、运营管控三层模式。建立集团层面管控模式及体系,要能够实现管控与业务的一体化。
业务层面,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型企业的业务板块由不同的业务子板块构成,如制造业、流通业、建筑业、金融业等等。多业务板块如何布局,怎样建立支持深化行业的解决方案,采取何种方式控制集团企业之间、业务板块之间交易的风险和成本等问题,是行业化解决方案需涵盖和解决的问题。
客户层面,集团型企业面向客户和产业链,需要建立一个平台。现在较流行的是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平台。通过统一的平台,为电子商务提供很好的支持,实现面向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及面向全球客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