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球经济发展

全球经济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全球经济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球经济发展

全球经济发展范文第1篇

一、推动技术创新

在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发展飞速的新时代,科学技术是新经济的发展保障,我国对于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不断加大对经济发展中创新研发的投资力度,反映出的则是我国科技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寻求转型升级,要求转型的核心要从数量转移到质量上,不仅需要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来提升产品附加值,还需要通过提高产品竞争力,来扩大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比重,以期推动中国经济贸易的发展,进而实现中国经济持续稳步的发展。

二、完善和改进对外经济贸易制度

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变得日益密切。首先,应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使独具中国特色的品牌能走出国门面向世界,让独具中国特色的品牌提高在国际经济市场的影响。其次,企业发展结构优化调整,优化资源做到合理配置,把企业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放到首要位置,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最后是合理优化企业剩余劳动力资源配置,确保企业整体始终处于高水平的发展位置。不断对我国外贸进行结构调整,鼓励地方企业积极参与到国际资源市场的竞争中,借助国际资本来实现地方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增强贸易风险防范,提高应对贸易摩擦能力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企业管理者应转变传统贸易思维,不断加强和提高贸易风险意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对贸易风险的有效规避:第一,在贸易活动中,注重信息的获取,助于实时掌握国际市场动态以及国际政治形势,准确判断发展走势;第二,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为防止掉进贸易陷阱,审阅合同条款时应谨慎仔细,明确条款的实际性质,减少合同违约等相关纠纷和问题的发生;第三,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遇到问题时可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确保经济贸易活动正常运行;第四,企业与企业之间要加强交流和沟通,通过产品创新,提高产品技术的不可替代性,更好地形成技术竞争优势,这对于规避贸易风险十分重要。在国际市场环境下,贸易摩擦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必须正确认识贸易摩擦才能有效地应对,企业在积极创造发展的同时,还须实时关注国际市场,了解国际规则,把握国际走向,不断提高贸易服务水平,一旦出现贸易摩擦就要敢于应对、积极应对,要善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以辩证的思维,客观冷静的态度去面对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

四、加大人才培养和利用率

全球经济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关系

前言:在全球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进而逐渐呈现出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技术全球化这一现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抓住这一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能够为明确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为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综述

所谓的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将各国经济联系成紧密的整体,进而通过这一经济整体的形成来促进各国间经济贸易往来,实现技术与人才的交流,以优势互补来实现各国的共同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通过国际市场准则的构建来实现对各国经济行为的规范,进而通过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来促进经济的增长。

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1.吸引外资来华投资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能够提供优势劳动力资源以及项目资源等,同时,在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人均消费水平能力不断提升,因此,在中国加入WTO以后,立足于国际市场这一角度,其对外商具备着很强的吸引力,也正是基于经济全球化这一背景,外商不断涌入,在中国投资建厂的同时,将先进的技术等带入中国,进而为推进我国企业创新与改革的步伐奠定了基础。

2.拉动对外出口贸易的增长

在全球经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各国间实现公平竞争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使各国间实现了贸易的往来,为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在此背景下,中国对外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对外出口贸易额逐渐增长,进而为促进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为解决就业问题、推进城市化进程创造了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过程中,逐渐以机械生产取代人工劳作,进而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问题。而解决就业、稳定社会秩序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前提与保障,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商投资建厂以及中国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都为解决就业问题、推进城市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无疑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全球化下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进而使得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加剧。具体表现在:

1.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贸易频设障碍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市场的竞争原则实际上依旧是由发达国家所掌权的,因此各项原则都是更加倾向于自身利益的,以贸易壁垒的方式来确保自身经济利益不受影响。在出口贸易上,如果中国所出口的商品给其国家同类商品造成了一定的竞争威胁,其就会以贸易壁垒这一借口为掩护进行抵制,这就变相的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更是使得发达国家以自身占据贸易准则的主动权而频设障碍。

2.产业转移的方式给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带来了阻碍

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等上还是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当发达国家将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移到我国进行投资建厂时,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来提升自身的综合效益,中国很大程度上都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基于此,我国在进行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等更加严峻,从长远看将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

三、应对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挑战的对策

(一)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积极的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

基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现有市场经济体制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因此,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就需要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基础上,适当发挥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进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市场环境。在此基础上,积极的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强化招商引资的质量,并要加大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确保不断提升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以推进我国企业改革进程并提升其综合竞争实力。

(二)提高对产业转移的重视程度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

在产业转移问题上,为了避免招商引资下给我国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需要实现对外商投资的有效监管,以提高投资质量,为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要意识到当前竞争格局下人才与技术已成为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实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实现技术的创新能够为提高社会总体生产力水平与经济效益奠定基础,同时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也能够为解决当前产业转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为我国更好的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形势、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国力、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总结: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其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在积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的同时,要针对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问题给予有效解决。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实力,以在国际市场中立足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强化对产业转移的监管力度,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步伐,进而为我国企业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市场环境,使其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为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实力奠定基础。(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康冬梅.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民营科技,2011,01:50.

[2] 崔冀.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20:6.

全球经济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影响;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7. 068

[中图分类号] F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7- 0111- 02

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导致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确定因素,面对这些因素的影响,我们要积极应对。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世界各地的经济紧密联系到一起,成为一个经济整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世界各地之间自由往来,相互交流技术、资本以及人才等,超越了国界和地区的限制,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1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1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首先,我国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可以吸引发达国家投资。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我国主要接收外资,所以跨国企业在我国快速发展。而我国较高的吸引外资的能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了我国对资本的需求,同时我国在引进外资时,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我国成为贸易出口大国,不断增大的出口量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虽然我国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也受到了影响,可是也提高了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我国企业制定了风险预警和预防机制,更好地应对将来的风险,有效促进了我国企业的成长。再次,经济全球化更加合理地分配了劳动力,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加工企业的发展,进而为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岗位,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更加重视技术人才,提高了企业发展的竞争力。

1.2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不良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问题。第一,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发达国家的限制。经济全球化发展受控于少数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它们制定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经济规则,而发展中国家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经济必然受到更多的限制。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发达国家投资大量资金建设企业,还可以利用贸易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这样发达国家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例如,我国廉价商品会冲击发达国家市场,影响发达国家的企业,此时发达国家会以贸易保护的借口禁止我国产品进入它们的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二,发达国家利用资金优势将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消耗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污染其环境。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会接收发达国家转移的高耗能和高污染产业,进而引发我国的环境问题。

2 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2.1 对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完善

我国当前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是仍然需要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我国应该对政府职能进行转变,以市场规律和规则为依据,真正分开政企职责,为企业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还要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完善,改革国有企业。真正改变企业的经营机制,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

2.2 积极参与国际间的竞争

我国是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深刻影响着国际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仅要吸引外资,还要提高国际投资的质量。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意识,而政府也要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参与国际竞争,我国企业将会更加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吸取发达国家企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管理方式等进行完善,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2.3 重视产业转移引发的问题

国际产业转移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环境和资源。所以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要关注国际游资的动向并强化监管,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我国虽然经济发展迅速,可是非常依赖外贸,因此有效提高国内需求以及供给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所以我国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其他国家的限制,我国一定要守住阵地,促进我国内部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

3 结 语

经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面对机遇要紧紧抓住,面对问题要积极解决。此外,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重视环境、资源、社会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环境、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树本.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12).

[2]庞乔舒.浅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J].中国集体经济,2011(4).

全球经济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机遇;趋势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005-01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为社会主义国家打破思想禁锢、促进价值观念变革、扩大对外开放、利用世界资源、发挥“后发优势”、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就是逐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30年,在经济全球化中,中国是少数几个赢家之一。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采取了正确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导向,持续保持高增长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有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资源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使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发展,使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提高国际合作的质量,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技术交流,许多跨国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并在中国各地建立了子公司,使得中国企业能够直接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刺激了中国企业规模和水平的发展,并为在中国建立富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有利于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资金及管理经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吸收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加速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利用后发优势赶超工业化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跨越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供了有利时机。

(4)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进行人才交流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市场。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经济发展已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一体化使得人才流动国际化,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成为各国各区争夺的对象。众所周知,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种人才交流增长的速度将超过货物和资本的增长速度,人力资本将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本。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1.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更强了,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经济发展的要素如资金、技术、人才大都为发达国家所占有或支配,发展中国家是以所谓的“比较优势”加入全球经济的分工体系的。这种“比较优势”说到底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包括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生产和获取硬通货就只能处在国际分工体系的底层,而长期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虽然能使发展中国家经济有所增长,但由于产业发展空间趋于狭窄,加上过份依赖海外市场,发展中国家内部产业严重失衡,对发达国家的依附程度也日渐加深。

2.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加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规模日渐扩大,逐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在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中,大量“热钱”用于炒汇投机谋利。据统计,90年代中期国际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额超过一万亿美元,而其中用于国际贸易的交易额不足2%。国际货币交换已与国际贸易中的物品交换相脱节,规模庞大的金融活动早已失去了相应的物质生产与产品的支撑。大规模投机套利活动不仅直接打击了新兴工业国正常的经济活动,而且也没放过像英国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投机资本的金融投机行为导致原来欣欣向荣的东南亚经济在很短时期内灰飞烟灭,整个亚洲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中。由国际投机资本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不仅危害了亚洲国家的经济,而且也危及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旦以“信用”为基础的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大混乱,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也就在劫难逃了。

3.贫富差距加大。许多人对于经济全球化寄予了美好的愿望,希望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过上富裕的生活。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果。说得再准确一点就是,一部分人利用经济全球化谋利,而另一部分人被迫接受其后果。前不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了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呼吁人们重新认识经济全球化,逐步缩小当前世界上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三、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需做四件事

1.必须开放市场。只有开放市场,才能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能马上无条件地全面开放,而是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在适应自身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开放,这样才能产生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效益。

2.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因为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制经济,所以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并参与规则的制定。

3.必须发展资本市场。任何一个想要让企业家大展宏图的国家,都必须发展其资本市场。但中国虽然拥有高储蓄率,却只有很小一部分流进了私人企业,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储蓄更是少之又少。

四、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应对之策

1.首先应当注意,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尚且处于一种非常粗放和自发的状态。由于还不具备坚实的合作基础,全球经济作为一个分工生产的经济社会共同体为时尚早。

2.根据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对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以提高国家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时的实力。

3.特别加强对金融市场完善化和金融监管高级化的力度。

4.积极发展国际贸易,注意控制国际资本流动。

5.以积极的态度推动全球化的制度基础建设,尽中国的所能去维护一个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孙居涛.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J].江西社会科学,2003(02).

[2]朱行巧.经济全球化:中国何去何从[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12).

[3]吴舒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安全[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06).

全球经济发展范文第5篇

一、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法的关系 

当前,国际经济生活中的发展动向与鲜明特征,突出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全球化。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已全面而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那么,作为全球化浪潮在经济领域中的表现,经济全球化主要是以商品、服务、技术与资金大规模跨境流动,再加上各类生产要素的全球化配置与重组为主要特征。经济全球化作为经济市场化与国际化的全面延伸与必然要求,可以说是充分反映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依存度在逐渐加强、加深。经济全球化在内容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是生产全球化,二是贸易全球化,三是投资全球化,四是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与高级发展层次,是由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另一大特点——经济领域中的金融化所引发的。经济金融化,主要是指实物经济已经被金融经济所代替,社会资产的金融资产化程度在逐渐加深,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已经日益深入地表现在国际金融关系上,比如,国际债权与债务关系、国际股权及股利关系及国际风险保险关系等。在经济金融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十分突出地表现出金融全球化的趋势。 

所谓国际金融法,是指国际金融关系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应当说,不同时期的国际金融关系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国际金融法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点。金融因为其自身更加适合数字化与终极市场,因而已经成为经济生活当中一个核心性、主导性与战略性的重要因素,对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渗透与影响在不断加强。伴随着经济金融化程度的逐渐加深。经济全球化十分突出地表现为金融领域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就是指各个国家或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及金融政策、金融法律等方面跨越了国界,从而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逐步出现了融合的趋向,主要可表现为货币体系、资金流动、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等各个要素的全球化及金融政策、法律制度的全球化等等。金融全球化不仅是构成经济全球化的应有之义,而且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及投资全球化发展的合理要求与必然结果,并且和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及投资全球化之间交互发生作用,并交互影响。与此同时,金融全球化又因为金融的特殊属性与发展状况,因此具有自身独特的内容与运行规律。 

在经济全球下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世界各国的经济与金融的国际化进程已显著加快,在国际金融法律制度上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加。同时,随着国际金融竞争的日趋激烈,全球性和地区性的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当前的国际金融体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以上这一切,自然将对国际金融法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从而推动国际金融法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对于国际金融关系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环境的改变,国际社会与各国的立法当局也进行了十分积极的回应,由此,将进一步推进国际金融法律体系的快速发展。 

二、金融全球化视野下的国际金融法发展途径 

(一)不断完善现行国际金融法律制度 

要在现行国际金融法律制度的基础上,继续整合资源,查漏补缺,使之更为完善。应当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巴塞尔委员会等全球最为重要国际金融机构为核心,全面利用与发展其各自的资源优势,并促进各大资源之间的优势互补,通过加强相互之间的金融信息、金融技术的交流和合作,来促进国际金融监管标准的法制化、统一化进程,建立起包括跨国资本流动监督机制等在内的,具有相当大约束力的国际性金融安全机制。比如,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优势在于其作为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权威性与其下属成员的普遍性、基金协定所具有的约束性、组织机制所具有的健全性、金融分析所具有的全局性、金融监管信息所具有的易得性、与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所具有的便利性等。巴塞尔委员会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资源主要包括非政府组织所具有的灵活性、发达国家银行监管信息所具有的易得性、银行监管规则修订所具有的便利性、金融监管标准所具有的市场亲善性等等。假如着重从宏观的角度来关注国际金融形式稳定,为避免再次发生重大金融危机而忧虑的国际性基金组织,和重在从微观角度来关注各国银行日常监管的有效性,为避免发生银行业金融危机而十分忙碌的巴塞尔委员会,如果能够进行携手合作,以共同防范全球性金融危机,那么,其效果自然是十分显而易见的。近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金融危机治理中的实践当中,已经深刻认识到了利用资源与整合资源的重要意义,开始将成员国银行业所具有的有效监管纳入到金融监督的安排之中,因而提出了介入银行业监管所需要的若干任务及原则。巴塞尔委员会自身也期望借助于货币基金组织之权威地位,以推行其有效的银行监管标准,所以在实践中,十分积极地与货币基金组织进行配合。 

(二)围绕当代全球金融危机之特点进行制度设计 

根据当代国际金融危机所具有的复合性特点,应当着重加强国际金融法律制度的协调性建设,主要包括国际货币法制建设、国际银行监管法制建设、国际证券监管法制建设等国际金融法制内部的相互协调,并与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国际投资法律制度、国际刑事法律制度等开展外部协调,使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联盟等各类国际经济组织的政策制度实施形成正向的叠加效应,而不是反向的抵消效应。根据当代金融危机的区域性特点,要建立与发展区域性的金融监管与协调机制,不断探索与逐步推进区域危机联防的法律合作,比如货币互换和汇率协调;各国监管当局与国际组织之间相互借鉴和交流经验;建立起反应灵敏的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及应急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条件,建设具有危机救援特点的绿色通道;针对当代金融危机所具有的系统性,应当开发与利用国际金融法制所具有的救济功能,赋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金融危机的救助职能,并赋予其相应的制裁能力,根据权利与义务一致原则,建立起发达国家在金融监管与危机救助当中的责任制度,通过完善危机处理的国际纪律与程序,研究与发展存款保险制度及国家债务重组制度等各项危机处理制度,从而有效地避免金融危机的蔓延与升级。 

(三)明确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中所具有的独立性 

国外学者在对西方发达国家二战后长期存在的高通胀现象开展了大量的计量分析,有以下两点发现。一是发现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数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二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数和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则不存在相关的关系。这就说明了一个趋向,即一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小,那么该国的通货膨胀率就会越高。与此相反,一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大,那么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也就越低。但是,不管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大小,其对于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并不存在明确的影响。所以,为实现物价与宏观经济的稳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运营的独立性十分重要,这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显得尤为突出。从当前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就连一部分以往最为保守的,其中央银行独立性最差的发达国家或东亚国家,比如英国、日本、韩国等,在经历了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之后,都纷纷加大了金融改革的力度,这些国家在金融改革当中一致将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放在首位来抓。日本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以往一直相对比较小,实际上是置身于其大藏省的严格管控之下。但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末那次泡沫经济所带来的惨痛教训,以及随后出现的大量银行呆坏账困扰,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政府不得不推行了大规模、全方位的金融体制改革及相关的行政体制改革,其率先推出的,并取得重要进展的举措,就是加强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明确要求日本银行的独立性不应当低于国际水平。 

(四)不断拓宽国际金融法研究的范围 

经济与金融的全球化,造成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与国际金融等跨国经济活动的相互联系变得日益频繁,对国际金融法律的协调性要求也就变得越来越高,这就为国际金融法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更大的空间。当前,国际贸易组织的管辖与控制范围,已经从传统的国际货物贸易领域全面扩展到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投资及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之中。由此而来,国际金融法当中的一些课题,不但可以与国际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体制、国际贸易法问题及国际投资法问题开始连通,而且也在国际贸易组织的制度框架内实现形成、解决与发展。国际金融法和其他各类国际经济法制度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与协调关系,在法学研究领域也有反映,比如,我国学者提出的将国际金融法分解为国际货币金融法、国际贸易金融法与国际投资金融法三个组成部分,这样就能建立起不仅能反映学科之间内在发展规律,而且又能解决当前国际资金融通中的复杂问题的全新国际金融法学体系。还有学者对传统的国际惯例理论提出了新的质疑,并在进行不断地突破。以上诸如此类的众多学术创新,不仅来源于金融学者们对近年来国际经济环境对国际金融法领域的实际影响与作用所作出的深刻洞察与分析,而且也反映了学者们在金融全球化视野下,对国际金融法之于当前国际经济环境所作出的反向影响与作用的认识及评价。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崛起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对国际金融形式的变化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应当给予密切的关注。题,比如,国内金融业的开放和安全问题、如果调整人民币汇率制度问题、国内金融立法如何向国际接轨等问题。在当前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新兴国家代表的中国,应当全力以赴,积极参加到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和相关规则的制定中,从而在推动国际金融法律实现可持续发展上扮演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阮翠霞.浅析金融全球化成因.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1). 

[2]何焰.国际金融法晚近发展的若干特点.法学.2005(4). 

[3]刘丰.论金融创新对国际金融法的影响.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