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血压治疗的新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吲达帕胺缓释剂属于长效低毒性口服利尿剂。它和美利巴、寿比山是同一种药物。只不过美利巴和寿比山属于普通剂型,而吲达帕胺缓释剂属于缓释剂型。吲达帕胺缓释剂的降压原理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主要认为该药是通过干扰肾小管对电解质的重吸收,使人体内钠、钾、氯和水的排泄增加,或是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内的钙离子内流而引起血管扩张来降压。由于该药的降压作用十分温和,对血脂、血糖的影响不大,而且利尿的作用也很微弱,故较适合轻、中度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也非常适合合并有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使用。该药的用法为每日服1次,每次服1.5毫克。需要注意的是,吲达帕胺缓释剂可引起低血钾(低血钾患者可出现乏力、烦躁、情绪不稳、便秘、疲倦、腹胀等症状)。因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该药期间要经常检查血钾、血钠等指标,一旦发现这些指标明显下降应及时进行治疗。另外,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血尿酸升高(或痛风)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该药。单独使用吲达帕胺缓释剂效果不理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进行治疗。而本次年会上提出的可加用的降压药就是培哚普利。
培哚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该药是通过将人体内的血管紧张素Ⅰ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来扩张血管,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培哚普利属于长效降压药。其降压的作用可持续24个小时,一般在用药后的4~6个小时其降压的作用最大。培哚普利可用于治疗各种程度的高血压,也可用于防治慢性心力衰竭和冠心病。该药的用法为每日服1次,每次服4毫克,在连续服用3~4周后可逐渐增加用药量,但每日的最大用药量不得超过8毫克。需要注意的是,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双侧肾动脉狭窄者、怀孕或哺乳期妇女及对该药过敏者应禁用该药。
由此可见,用吲达帕胺缓释剂加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的方法适合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
[关键词]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高血压;起搏器;右室心尖部;右室流出道
[中图分类号] R54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b)-036-02
Influence study on blood pressure of accompanied hypertensive of third 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by using cardiac permanent pacemaker for treatment
GAO Lianjie, YU Bo*
Cardiology Department,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ermanent cardiac pacemaker therapy on Ⅲ 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ssociated with blood pressure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zed of 37 cases Ⅲ 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blood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pacemaker implantation and pacing site on blood pressure. Results: The blood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pacemaker implantation was significantly (P0.05). Conclusion: Pacemaker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Ⅲ 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ssociated with blood pressure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pacing site had no effect on blood pressure.
[Key words] Ⅲ 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Hypertension; Pacemaker; Right ventricular apex;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由多种原因导致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在临床并不少见,患者除有心悸、胸闷、头昏等症状,还有高血压,其特点为脉压差较大,药物控制效果较差[1]。在临床中笔者发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发高血压患者通过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后,在未改变降压药的情况下血压明显下降,并逐渐趋于达标,针对这一现象,笔者通过对37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发高血压患者在安置起搏器前后血压的变化做一回顾,进而探讨起搏器植入与血压变化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 2005年5月12日~2009年4月16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循环内科收治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高血压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37例,其中,男17例,女20例,平均年龄66.4岁,其中高血压3级14例,高血压2级13例,房颤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2例,糖尿病患者12例。
1.2 手术方法
常规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将螺旋电极固定于右室心尖部、右室流出道,测试起搏阈值≤1.0,固定电极并连接于相应类型的起搏器,埋植于皮下。
1.3 记录血压方法
入院时用台式血压记测量血压进行筛查,血压高者应用多导心电血压记录仪监测患者血压,每30分钟记录一次,直至术前;起搏器植入术中应用多导心电血压记录仪监测患者血压,每15分钟记录一次,同时记录起搏器开始工作后血压直至安返病房;术后应用多导心电血压记录仪监测患者血压,每30分钟记录一次血压直至血压平稳,而后用台式血压计每天监测血压至出院。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应用SPSS 13.0软件,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然后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中的统计数据均以收缩压为主。
2 结果
2.1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发高血压患者起搏器植入前后血压变化
见表1。
起搏器植入前平均血压为(186.01±27.28) mmHg ,起搏器植入后平均血压为(171.21±26.76)mmHg,P值为0.000,P<0.05,说明安置心脏永久起搏器前后血压有显著性差异。
2.2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发高血压患者入院时血压与出院时血压变化
见表2。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发高血压患者入院时平均血压(178.05±24.79)mmHg,出院时平均血压(138.65±17.22)mmHg,P值为0.000,P<0.05,更进一步说明安置心脏永久起搏器前后血压确实有显著差异。
2.3 右室流出道、右室心尖部起搏器植入前后的血压差值
根据起搏器植入部位不同,将右室流出道、右室心尖部起搏器植入前后的血压差值进行比较,见表3。
起搏器植入右室心尖部前后血压差值为(39.87±4.12)mmHg,起搏器植入右室流出道前后血压差值为(36.9±4.08)mmHg,P值为8.798, P>0.05,结果表明心脏起搏部位对血压无明显影响。
3 讨论
众所周知,在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神经、肾脏、及内分泌等因素的参与,然而持久性心动过缓对血压的保护作用至今未被认识,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发高血压多见于老年人,有些为原发性高血压,部分为继发性高血压,特点为脉压差较大,平均在100mmHg左右,血压波动较大,药物控制效果较差[1],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心室率减慢后,心舒张期延长,回心血量明显增多,收缩压增高,心舒张期延长致流出动脉系统的血量增多,故心舒张期末主动脉内存留的血量减少,舒张压下降,脉压差明显增大。在临床中笔者发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发高血压患者通过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后,在未改变降压药的情况下血压明显下降,并逐渐趋于达标,某些资料曾提及通过植入起搏器后消除心动过缓可导致血压下降与笔者观察结果一致。Schaeffer及Schottler发现5例心动过缓药物治疗无效的高血压于安装起搏器后血压下降,Kovacs等在205例暂时性心脏起搏治疗过程中发现25 例血压(主要是收缩压)下降。起搏器治疗可使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血压在短期内出现降低,并有助于伴高血压者的血压长期控制[2]。
起搏器治疗引起血压下降原因分析[3]: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发高血压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心率为50~60/min,心率增快以后,心脏舒张期缩短,回心血量减少,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脉压差减小,血压下降。②血压下降可能是心肺感受器[4]引起的心血管反射所致,心肺感受器是心房、心室及肺循环大血管壁上存在的许多感受器的总称,其受到牵拉刺激或某些化学物质刺激而兴奋,引起心率变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患者的血压下降即可考虑为:心房、心室内的心肺感受器有规律地受到起搏电极引起的牵拉刺激而兴奋引起。③心室起搏的患者,由于房室收缩不同步,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心搏量减少,血压降低,脉搏减弱,导致出现心悸、血管搏动、头胀、头昏等起搏器综合征[5]症状,大部分患者未出现伴随症状,仅有血压降低,亦可考虑因血流动力学而引起的血压下降,它是以损失心房射血功能和降低心搏量为代价的,因此到底起搏器使血压降低有利抑或有害呢,作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全面而长期观察,在此仅旨在报道这一现象。
右室心尖部(RVA)是传统的心室起搏位点[6],近年来较多研究显示,RVA起搏改变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引起心室间及心室内的收缩不同步并产生不利的血流动力学改变[7-9],是一种非生理性的起搏方式,从而可能导致左心室(LV)功能下降和慢性心力衰竭[10-11],然而临床上也观察到并非所有长期依赖RVA起搏的患者均出现心功能改变,目前有关哪些患者容易出现RVA起搏导致的心功能下降,起搏多久才能出现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变化以及与血压变化的关系罕有文献报道。
近几年,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报道,证明RVOT起搏能改善心功能。目前认为右室流出道接近房室水平,右室流出道起搏,其冲动能通过间隔同时向双侧心室传导,使双心室电活动更接近一致,此处起搏能使心室激动更加接近生理,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心室的同步化激动,有助于保护心功能。而本组资料表明,右室流出道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相比较对血压影响无明显差异,因此,在选择起搏器植入部位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对于依赖心室起搏的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尤其是有心功能不全或潜在心功能不全者,应提倡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以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而传统的右室心尖部作为多数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点,主要是因为方法简便、起搏阈值良好、电极稳定等优点,目前仍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起搏方法。
4 结论
起搏器治疗可使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发高血压患者血压明显下降,并有助于血压长期控制。
对于依赖心室起搏的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尤其是有心功能不全或潜在心功能不全者,应提倡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而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目前仍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起搏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怀宇,石江涛.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继发高血压2例[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9.
[2]高航,王晓丽.缓慢性心律失常以及起搏器治疗对血压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10(32):增刊2.
[3]管鸽,李春晓,周鹏.起搏器植入后致血压下降一例病例分析[J].医学信息,2010,5(8):2113-2114.
[4]赵志远,李伟,刘艳.起搏器植入致血压下降1 例[J].山东医药,2006,46(8):75.
[5]张澍.起搏器综合征[J].中国循环杂志,2000,15(4):197.
[6]俞霏,宿燕岗,柏瑾,等.长期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三度房室阻滞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0,14(12):17.
[7]Stojnic B,Stojanov PL,Angelkov L,et al.Evaluation of asyn-chronous left ventricular relaxation by Doppler echocardiogsaphy during ventricular pacing withsynchrony(VDD):comparison with atrial pacing(AAI)[J].PACE,1996,19:940.
[8]聂如琼,伍卫,王景峰,等.不同心脏起搏方式对犬急性血流动力学及心肌力学的影响[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1,(15):47-49.
[9]Liu WH,Chen MC,Chen YL,et al.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 acutely impairs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induces mechanical dyssynchmny in patients with sick sinus syndrome:a real-time threc-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ie study[J].J Am Soc Echacardior,2008,2l(3):224-229.
[10] Wilkoff BL,Cook JR,Epstein AE,et al.Dual-chamber pacing or ventricular backup pacing in patients with implantable defibrillator:the dual chamber and VVI implantabl defibrillator(DAVID)trial[J].JA-MA,2002,285:3115-3123.
通讯作者:黄良海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茶剂对中青年隐匿性高血压(MH)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MH患者考虑肥胖、运动、吸烟、饮酒等因素按“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分为治疗组38例,在社区干预基础上,服用中药茶剂,一天一剂泡茶,6月后复查ABPM;对照组37例仅行社区干预治疗,同期作ABPM比较参数。结果 治疗组24 h-SBP、dSBP、24 h-DBP、dDBP、dPP和nSBP、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对照组24 h-SBP、dSBP、dDBP前后有差异。同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81.58%,优于对照组的54.05%(P<0.01)。结论 中药茶剂配合社区干预可有效逆转中青年MH患者血压,改善其昼夜节律和血管顺应性,有利于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关键词】 中青年; 隐匿性高血压; 中药; 社区干预
随着动态血压监测仪的普及使用,隐匿性高血压(Masked Hypertension,MH)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关注。文献报道15.17%诊室内血压正常者存在白昼SBP或DBP升高[1],即MH,其可导致心、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2]。而通过一定的社区干预,部分隐匿性高血压可逆转为正常血压,故对MH进行积极干预有一定的社会和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10年5月油坊镇卫生院门诊和社区体检者,参照MH的易发因素对高危患者行诊室血压监测及24 h 动态血压监测(ABPM)[3]。MH诊断标准:偶测血压<140/90 mm Hg,而白昼动态收缩压≥135 mm Hg和/或白昼动态舒张压≥85 mm Hg[4]。依据纳入标准:MH、血压昼夜波动曲线呈非杓型及年龄在30~50岁间,共筛选出75例男性为研究对象。考虑肥胖、运动量、饮酒吸烟及工作压力等高血压的高危因素,采用“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5],将其分为治疗组(A组)38例,对照组(B组)37例。两组均排除心、脑、肾、血管疾病及继发性高血压,且患者在入组前均无高血压服药史,一月内无脑卒中史。
1.2 检测方法
1.2.1 诊室内血压测量 采用固定的汞式血压计及标准袖带,坐位右上臂血压,按WHO规定,取Korotkoff第1音为第5音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压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考虑运动因素,患者诊室血压均为静休5 min后的坐位血压。
1.2.2 24 h动态血压监测 使用美国Spacel abs无创性袖带式动态血压仪,调节30 min自动充气测量,记录并贮存SBP、DBP及平均压,监测时间从上午6:00~次日上午6:00,24 h测得完整血压读数为48次,获得80%以上有效血压监测次数为有效。参数有:(1)24 h平均SBP、DBP(24 h-SBP、24 h-DBP)和24 h平均脉压差(24 h-PP);(2)白昼6:00~22:00时平均SBP、DBP(dSBP、dDBP)和昼间脉压差(dPP);(3)夜间22:00~6:00时平均SBP和DBP(nSBP、nDBP)和夜间脉压差(nPP);在行ABPM检测时,嘱患者进行正常日常活动。
1.3 治疗方法和观察指标 对照组:实行生活干预,(1)通过健康教育,使其意识到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严重危害性;(2)教会受试者正确的生活方式,包括减轻工作压力、适度放松心情、控制情绪、参加体育锻炼等;(3)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提倡低盐饮食,包括多食用有助降压、降脂的新鲜水果、蔬菜,如香蕉、苹果、芹菜及土豆番薯等,少食油腻和高胆固醇的动物内脏和脑等,戒烟、控酒,提倡少饮酒或不饮酒。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茶剂(三七花6 g、山楂15 g、泽泻12 g、决明子30 g),一天一剂,泡一水瓶水(约2000~3000 ml)为一天的饮水量。
观察6月,每周发一次药,了解和督促受试者采用正确的生活方式。同时测坐位血压1次,了解血压情况,治疗前及结束各测一次ABPM。
1.4 疗效评定 (1)痊愈:血压达正常范围(<130/85 mm Hg),昼夜恢复杓型节律;(2)有效:血压未达正常范围,但昼夜节律恢复杓型;(3)无效:血压未达正常范围,或有升高其昼夜节律未恢复杓型。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汉化版软件包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变化 治疗组治疗前后24 h-SBP、dSBP、24 h-DBP、dDBP、dPP和 nSBP均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24 h-SBP、dSBP、dDBP亦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这说明通过积极的干预对降低MH患者的血压水平是有效的。
表1 两组治疗前后ABPM的参数比较(x±s,mm Hg)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1
2.2 疗效观察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81.58%,优于对照组的5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7,P<0.01)。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受试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在临床中,对在门诊血压测量不高,但患者自述血压高有不适感的一类患者,起初并未引起医生的注意。直到2002年,Pickering等[6]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名称隐蔽性高血压(masked hypertension,MH)。有研究发现MH患者可有明显的靶器官损伤,如白蛋白尿和左心室肥厚等[7]。因患者对MH的不了解或对其危害意识不强,导致其有很高的心脑血管事件危害。
中青年男性人群处于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以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使其成为MH的高危人群。其常常合并有1~2项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饮酒、紧张、运动少等,依据《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的分类标准,MH属于正常高值的范畴,有研究显示,如果不治疗,在4年内约有2/3“高血压前期”患者会发展为高血压,在2年内只需治疗4例“高血压前期患者”就能预防1例发展成高血压[8]。因此,对于MH的积极干预是有重要临床意义的。本课题通过6个月社区干预,24 h-SBP、dSBP、24 h-DBP、dDBP、dPP、nSBP均取得了显著变化,60%的受试者恢复了正常血压。同时患者昼夜节律异常,呈非杓型,表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因素存在。治疗组通过治疗,其dSBP、nSB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31例受试者恢复杓型节律,表明通过干预有利减轻靶器官功能的损害。
本课题在运用自制的协定方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干预取得了满意疗效,体现了治未病的理论,方中三七花即三七花朵,其疗效优于三七,三七中含多有种三萜皂甙(三七皂甙甲、三七皂甙乙)、黄酮甙及生物碱,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动脉压、略减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及血管活性作用;山楂则有扩血管、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泽泻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有利尿降压和利钠保钾作用,亦符合初期高血压使用利尿剂的原则;决明子中蛋白质、低聚糖及蒽醌苷均有明显的降压降脂作用,调脂的主要途径不是抑制胆固醇的合成。李续娥等[9]研究发现,决明子蛋白质、蒽醌苷皆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从而有效控制血压,防治心、脑、肾等并发症,且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刘丽芳,谢晋湘,晋库根,等.14例偶测血压正常动态血压升高病人临床分析.高血压杂志,2003,11:305-307.
[2] 李令华,宋昌稳,黄文立,等.白大衣性高血压及蒙面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中国基层医药,2007,14:360-362.
[3] 黄俊.现代循证心脏病学.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2:10.
[4] 刘丽芳,谢晋湘,晋库根,等.隐形高血压病人中心动脉压及增强指数.高血压杂志,2005,13(12):771-775.
[5] 张承业,王静,詹新,等.临床药理实验分组新方法――序贯平衡系数法.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12):1524-1525.
[6] Pickering TG,Davidson K,Gerin W,et al.Masked hyperten-sion.Hypertension,2002,40:795-796.
[7] 毛源杰,苏加林.隐性高血压:诊治与预后.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12):978-980.
[8] 林金秀.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岭南心血管杂志,2007,13(4):233-236.
[关键词]高血压;骨质疏松;骨密度;依那普利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2(a)-0028-04
Effect of Enalapril combined with calcium carbonate vitamine D3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osteoporsis
CHEN Ping-jun WANG Xia HUANG Xiao-hong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ujiang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Jiujiang 332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nalapril combined with calcium carbonate vitamine D3 on bone mineral density(BMD)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osteoporosis.Methods From May 2014 to December 2015,a total of 63 elderly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osteoporosi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 and randomly and double-blindly divided into group A (n=32) treated by Enalapril with calcium carbonate vitamine D3 and group B (n=31) without Enalapril.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for one year,the levels of 25-OH-vitamin D,serum calcium (Ca2+),serum phosphorus (P),alkaline phosphatase (ALP),parathyroid hormone (PTH),osteocalcin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3,6,9,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of lumbar vertebrae and neck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aseline values of serum parameters between two groups (P>0.05).The total serum 25-OH-vitamin D levels in two groups were increased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and which 9 and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baseline values,however,the levels of 25-OH-vitamin D in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normal value(30 ng/ml),there was no signific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levels of 25-OH-vitamin D between two groups(P>0.05).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serum Ca2+ levels of two groups were elevated and within the normal range,no hypercalcemia occurred;serum Ca2+ levels of two groups 6,9 and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to the baseline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Osteocalcin,PTH,ALP,P compared with baseline values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BMD (L1-4) value after treatment for one year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P0.05);after treatment for one year,BMD (L1-4)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BMD value was obviously increased in the elderly patient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osteoporosis who have taken Enalapril and calcium carbonate vitamine D3 after treatment for one year.
[Key words]Essential hypertension;Osteoporosis;Bone mineral density;Enalapril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存在于骨组织并参与骨代谢疾病的发病过程。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Ⅰ与Ⅱ与骨质疏松发生密切相关,AngⅡ激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动剂受体使骨吸收增加而骨形成减少[1]。多数研究者一致认为RAS抑制剂可增加骨形成,减少骨量丢失,然而临床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对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作用存在不一致性。本研究选择我院住院及门诊高血压并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依那普利联合维生素D3对BMD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2月我科住院及门诊的63例老年高血压并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67.5~85.8岁,平均77.3岁,随机、双盲分成A组和B组。A组32例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67.5~82.7岁,平均75.3岁。B组31例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69.6~85.8岁,平均76.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评定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之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2],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②BMD测定标准,参照WHO推荐的诊断标准,基于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BMD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正常成人的骨峰值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症,即BMD≥-1 SD为正常,-2.5 SD
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骨质疏松;有肿瘤或Paget病(畸形性骨炎);患有糖尿病、甲亢、甲旁亢等内分泌性疾病;患有卵巢及子宫切除术等影响骨代谢疾病者;半年内曾使用过激素或其他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者;不愿参加干预及随访者。
1.2研究方法
所有病例均进行常规项目检查:①测血压、体重、血常规、生化等。②BMD测定,采用美国进口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型号:DPX-NT)对所有患者进行腰椎L1~4和股骨颈(neck)BMD测量。采用罗氏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OH)D水平,并测定骨转换指标[钙、磷、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激素(PTH)]。③A组患者口服依那普利(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碳酸钙D3,B组单纯口服碳酸钙D3。两组观察1年,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3、6、9、12个月的血清指标及治疗前后的BMD情况(腰椎L1~4和股骨颈BMD测量)。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血清指标基线值的比较
两组各血清参数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2.2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骨代谢指标情况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3、6、9、12个月总血清25(OH)D水平均呈上升趋势,治疗后9、12个月较基线值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12个月,两组血清Ca2+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均在正常范围内,无高钙血症发生;A组、B组治疗后6、9、12个月较基线值显著升高(P0.05)。骨钙素、PTH、ALP、P较基线值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BMD值治疗前后的比较
A组治疗后1年的L1~4 BMD值^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表3)。
3讨论
高血压和骨质疏松是老年患者中常见共存疾病,在与非高血压患者的对比研究中认为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易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增加[3-4]。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导致血压升高,通过刺激成骨细胞,对骨代谢有负性调节作用[5]。同时近年来不断有研究[6-8]表明降压药物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对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发现RAS存在于骨组织并参与骨代谢疾病的发病过程[9-10]。AngⅡ能通过ERK信号通路和cAMP信号途径诱导成骨细胞表达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损害成骨细胞,增加破骨细胞数量,最终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11-12]。AngⅡ也可能通过降低离子钙和增加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影响钙代谢。由于骨组织RAS的活性升高,其活性肽AngⅡ的生成增加,AngⅡ显著增加多核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通过细胞外蛋白激酶RANKL表达上调[13]。ACEI可抑制AngⅠ并阻止AngⅠ转换成AngⅡ,使AngⅡ水平下降,从而使BMD增加。动物实验证实ACEI可使骨组织ACE、AngⅡ、肾素等RAS组分的蛋白表达水平都明显降低,可明显提高血磷和血清骨钙素(骨形成指标)水平,具有潜在的调控骨转换速率的作用。
多项临床研究[14-16]数据显示,ACEI可以在改善BMD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国内在ACEI应用动物小鼠试验中也得出ACEI能部分改善骨组织的负转换状态,有助于骨质疏松的治疗[17]。一项流行病学研究和对老年人开展的横断面研究[18],发现ACEI具有增加骨量和降低骨折风险的作用。本文选择对象为年龄>67岁的老年患者,对比研究发现,骨质疏松患者联合服用依那普利片和碳酸钙D3后,A组股骨颈BMD明显提高,进一步支持ACEI可改善骨质疏松,降低骨折风险的论点。本文两组维生素D水平尽管较基线值升高,但仍低于正常水平值30 ng/ml,可能与口服维生素D剂量不足、老年患者胃肠吸收相关。ALP和骨保护素是反映骨形成的两个重要指标,两者的提高可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本文两组血清钙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无一例高钙血症,无任何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依那普利联合碳酸钙D3干预研究1年后,A组的BMD值有显著上升。依那普利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可能有效地发挥对骨质疏松症的改善作用,但还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其产生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新军.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拮抗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5,36(6):673-676.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5):42-93.
[3]徐君翔,刘晨,张鹏,等.高血压与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6):872-875.
[4]史大治,王曦云,宋成伟.中老年男性高血压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8):55-56.
[5]和渝斌,王波,刘立新,等.长效钙拮抗剂对高龄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骨密度及骨折发生率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8):5703-5704.
[6]李霞绯,吴娟.依那普利和替米纱坦对绝经后原发性高血压女性患者骨密度及骨转化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3, 24(48):4534-4536.
[7]王宇,徐颖颖,张相彩,等.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5,32(3):385-390.
[8]杨军,王博,宣淼,等.降压药对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骨密度的影响[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1,17(2):92-94.
[9]刘颖,宋成伟,杜以武.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与骨密度及骨代谢失调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10):1689-1690.
[10]廖梦阳,程龙献,廖玉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回顾[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28(2):83-87.
[11]柏松.新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6):19-21.
[12]蔡晓娜,屈百鸣.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为靶点的高血压治疗新方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63-67.
[13]方怡,Yoseph G,黄文秀,等.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对低钙喂饲小鼠松质骨的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 30(10):1477-1478.
[14]谢军,孙媛媛,张颖,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医学,2014,35(2):146-148.
[15]王烨明.抗高血压药与骨质疏松症[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22(9):1184-1187.
[16]钟奕,薛青,周奕,等.培哚普利对维甲酸所致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代谢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18):2589-2602.
李长玉 主任医师
我买了血糖仪,可以自己在家测血糖。可是病友说血糖仪测的血糖不准,会比静脉血糖低,这是真的吗?
李长玉:这种说法不确切。糖尿病患者在家用血糖仪测血糖,采用的是指尖血,得到的指尖血糖值,而到医院去抽血测得的,则是静脉血糖。一般地说,静脉血浆血糖高于指尖血糖约13%。所以,不能说血糖仪测的血糖不准,它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要和静脉血糖直接做比较,只要将指尖血糖换算成静脉血糖,即乘以1.13即可。另外,血糖仪测定范围一般在2~33毫摩尔/升,接近或超过两极时其结果欠准,此时应观察静脉血糖。
自测血糖有没有什么窍门,可提高监测的准确性?
李长玉:自测血糖是要注意以下技巧: ①血糖仪的载纸盘处要保持清洁。②采血量要适中,如血滴过少,用力挤压指尖会稀释血液,使测定值偏低。③试纸要随用随取不可暴露时间过长。④室温应在15~30度之间,冬季应将手掌摩擦升温后再测。⑤手指皮肤粗糙者,可在指肚两侧采血。⑥避免电磁干扰影响结果,不要在打手机时或开启的无线电器材近旁测血糖。
医生说我患糖尿病,体形肥胖,还有心脏病,所以在降糖的同时要注意补铬,这是为什么?
李长玉:研究发现,缺铬能引发糖耐量减低、血脂和胰岛素升高、胰岛素受体减少、结合力下降。补铬可使糖尿病症状减轻血糖平稳,减少口服药和胰岛素用量,有利于糖尿病的恢复。目前临床上还不能测定血铬浓度,以确定是否应该补铬,但心脏病、肥胖确实是糖尿病患者补铬的适应症。因为缺铬可加重心肌胰岛素抵抗,阻滞糖代谢的正常进行;而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消耗铬比非肥胖患者多,加重了胰岛素抵抗。吡啶酸铬是目前吸收最好,安全性最大的微量元素食用铬。铬还存在于猪肝、牛肉、海藻、啤酒、酵母、蕈菇、麸糠、奶油等食物中。
我患糖尿病后一直餐前服优降糖,降糖效果尚好。最近因听病友说该药说明书上写着应饭后服,就改为饭后服,结果血糖上升。请问优降糖到底该何时服?
李长玉:降糖药的降糖作用,除了与药理作用、药物用量相关外,还与服药时间有关。优降糖是磺脲类降糖药,这类药物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而降糖的,胰岛素的分泌要比餐后血糖升高来得慢,为了使胰岛素与血糖升高的时间同步,使降糖效果最大化,故需在餐前30分钟左右服用。一般中短效的磺脲类降糖药(优降糖、糖适平、美比达、迪沙片、消渴丸)及植物胰岛素,均需在餐前服,长效的磺脲类降糖药(格列美脲、瑞易宁)服用时间则可随意。
我早晨的血糖一直控制得不好,有时6~7点钟时可达10毫摩尔/升左右,可睡前测血糖明明很好。是不是我前晚吃得太多或降糖药量不足?
李长玉:这属凌晨高血糖,一般患者睡前至午夜3~4点钟血糖控制较好,自4点钟后血糖升高,这既不是晚餐进食过多,也不是药物剂量不足的缘故。处理时,要视凌晨3点钟的血糖值决定。如果该值低于4毫摩尔/升,则高血糖是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过量引起,应该减少晚饭前或睡觉前的药物用量;如果该值大于4毫摩尔/升,则应与由于机体在午夜分泌较多的生长激素和皮质醇有关,可请医生处理。这类患者早餐前的降糖药应提前在6点服,早餐也应随之提前在6点半。
我刚被查出糖尿病,想通过少吃饭、不吃早餐的办法来降血糖,可以吗?
李长玉: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但饮食治疗不是减少吃饭次数,更不是不吃早餐。不吃早餐,血糖的来源会减少,体内就会分解脂肪并在肝脏转化为血糖,若脂肪分解过多,就会生成酮体,出现酮尿,重者可能发展成酮症酸中毒。不吃早餐还会发生午餐前低血堂,使血糖升高,造成降糖药量不够的假象,误导治疗。另外,长期不吃早餐和限食,使患者营养不良,容易引发感染,是很不足取的。
体检查出空腹血糖6.8毫摩尔/升,可以仅用饮食治疗来控制血糖吗?
李长玉:空腹血糖高者,餐后血糖一定也是高的,应严格控制饮食。如果空腹血糖增高不明显(7毫摩尔/升以下),说明病情较轻,可先用饮食控制。这类中老年患者中,有1/4的人血糖可达理想目标。但是随着患者年龄的渐长、病情进展,大部分患者单纯饮食控制会失效。如果经严格的饮食控制,空腹血糖仍大于7毫摩尔/升,餐后血糖大于1.1毫摩尔/升,就需要联合药物治疗了。
D:\许蕾\健康热线\加工稿\糖尿病.doc
类风湿关节炎
顾粤英 王元
问:最近我老是感到双膝关节肿痛,会不会得了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关)?
顾粤英:关节肿痛并非一定是类风关。其他很多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SSC),脊柱关节病、骨关节炎(退引性变)和痛风等都可出现关节肿痛。类风关的关节肿痛部位和持续时间有一定特点,比如常为对称性的小关节肿痛,如双腕、双手指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双踝、双足趾关节,甚至双侧颞颌关节等处肿痛;这样的肿痛可涉及三个以上关节、可持续六周以上。建议你到风湿病科做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如果关节肿痛有以上特征,并且排除了其他的风湿性疾病,则类风关的可能性较大。
问:类风湿因子阳性(RF+)是否一定为类风关?
顾粤英:大约70%~80%的类风关患者类风湿因子可为阳性,但类风湿因子阳性并非一定为类风关。因为类风湿因子的实质是免疫复合物,因此很多除类风关以外的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甚至感染(如反复细菌、病毒感染),都可导致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滴度越高,则患者除关节肿痛以外,引起血管炎的可能性越大,如间质性肺病变、皮肤血管炎、单发性多神经类(足下垂、腕下垂等)等出现的可能性越多。
问:父亲被诊断为类风关后心情沮丧,不积极治疗,说这病没法根治,白花钱。我该怎样开导他?
顾粤英:类风关虽然目前尚不能根治,但是可得到控制。患者被风湿科大夫诊断为类风关后,不必紧张,不要颓丧首先。要认识到类风关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积极的治疗可以延缓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第二,要高度重视,认识到类风关不仅累及关节,而且如果不及时治疗、控制疾病的活动和发展,还会影响全身多个器官,如肺、皮肤和血管。因此,要尽早找专科医师进行正规治疗,并且一定要定期到风湿病学专科随诊,要按时服药。第三,要认识到这个病的长期性、难治性,一般应用2~3种药物联合治疗,而且控制疾病(DMARDs)药物一般需用药2~3个月后才发挥作用,要作好与疾病长期作斗争的思想准备。
问:母亲患了类风关后,不吃鸡、不吃香菇、不吃……说那些都是发物,会加重病情,请问这样的“忌口”有道理吗?
王元:一般来说,类风关患者不需“忌口”。但是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有高脂血症的患者,应避免高胆固醇饮食。如果因长期服用治疗类风关的药物而致胃不适者,要注意不能暴饮暴食,应改用有护胃作用的药物。
问:我母亲和一个舅舅患有类风关,我是否容易得这个病?
王元:类风关的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清楚。一般地说,多种因素与类风关发病有关。在遗传易感基因的基础上,外加环境因素,诸如反复的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诱发类风关的发生。因此家族中有类风关患者的人,不要太紧张,要注意饮食,多参加体育锻炼,注意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另外,要尽量减少感冒,及时治疗咽炎、鼻炎、牙炎等,以去除慢性炎症病灶。如此,即可远离类风关的阴影。
问:我结婚后患了类风关,经治控制得不错,现在想生个孩子,可以吗?
王元:类风关患者可以生孩子。但是怀孕时不能服某些疾病控制药和非甾体类的消炎止痛药物。因此,类风关患者入想生育,需经风湿科专科大夫的诊治,确认疾病的活动和发展已被控制后,才可安全怀孕,不至于在妊娠期间因停药而导致疾病发作。常用甲氨喋呤(MTX)的患者,要停药3~6个月后才可怀孕。一般地说,患者在妊娠期间疾病活动会缓解,但是分娩后疾病会发作。因此,类风关患者分娩后,可采用人工喂养,并应尽早到专科大夫处治疗。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万小平 谢毅
问:我年度体检时发现左侧卵巢有一个5厘米的囊肿,医生说需要手术,请问能否用腹腔镜手术?
谢毅:卵巢囊肿可以开腹做,亦可选择在腹腔镜下进行。腹腔镜手术由于其切口美观,常是年轻患者的首选。而且,这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所需时间短。但腹腔镜手术亦有其限制条件,一般我们选择的治疗对象是囊肿在6~7厘米以下,活动度较好,与周围无粘连或粘连较轻的畸胎瘤、良性上皮性肿瘤和部分巧克力囊肿。此外,经济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讲,腹腔镜手术所需费用是开腹手术的一倍左右。你可与医生一起商量,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决定手术方式。
问:我绝经已经快3年了,最近发现白带中带血丝,还曾有两次比较少的出血,请问可能是什么问题?
谢毅:你这种情况属于绝经后阴道出血,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老年性阴道炎或子宫内膜炎,这是最常见的原因。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粘膜防御能力降低,易于感染、充血、出血。2.子宫内膜息肉。此病有时也会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3.子宫内膜癌。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尤其应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可能,需及时到医院做相关检查以排除。
问:我32岁,还没有生育,单位普查时发现宫颈原位癌,请问手术后还有可能生孩子吗?
谢毅:宫颈原位癌是很早期的宫颈癌,临床表现和慢性宫颈炎很相似,多于体检中发现。根据患者的年龄不同,对其治疗方法亦不相同。像你这种情况可以考虑接受宫颈锥切手术,即锥形切除包括病灶在内的宫颈组织,而保留宫体和部分颈管。这样,术后仍保留生育功能。
问:我46岁,发现子宫腺肌瘤四年,有6~7厘米大,医生说要切除子宫,可我还想保留子宫,行不行?
谢毅:子宫腺肌瘤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是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肌层而形成的病灶。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随时间推移,痛经越来越严重。由于目前药物治疗效果还不满意,所以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子宫腺肌瘤没有明显的包膜,与周围正常组织的界限多不清楚,所以手术挖除,可能难以挖净,不能彻底解决痛经的问题,并且易于复发。一般对尚未生育、年纪尚轻的患者,我们才会考虑做这种手术。像你这种情况,如果没有生育要求,还是以切除子宫为宜。
问:我患有子宫黏膜下肌瘤,这两年有增大趋势,听说现在可以介入治疗,请问我是否合适做?
万小平: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是新近发展的治疗方法,通过超选择性插管至子宫动脉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导致肌瘤缺血、坏死、缩小而达到治疗效果。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无失血、住院时间短甚至可不住院等优点,尤其可保留子宫。然而,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方法,尚存在一些缺陷:1. 适应症较窄。如子宫黏膜下肌瘤
问:我还没结婚,体检发现“左侧附件增厚”,请问这是什么意思,是否与我宫颈糜烂有关,要不要治疗?
万小平:“附件增厚”,多见于附件炎或小的卵巢、输卵管囊肿或输卵管积水。如果你以前患过盆腔炎,可能为炎症消退后的慢性增生反应,与宫颈糜烂无关。如果在附件区留有慢性炎症反应,输卵管的蠕动就会受到影响,或其伞端粘连、闭合而影响拾卵功能,可能会导致不孕甚至宫外孕。宫颈糜烂也会使受孕能力降低,所以您应该积极就医治疗。
问:我被诊断子宫肌瘤后,医生只说要随访而没给开药,请问怎么个随访法?为什么不能吃点西药或中药消肌瘤?
万小平:子宫肌瘤不一定都要手术或药物治疗,如果子宫小于孕10周大小,对月经没有影响或无其他自觉症状,可仅行随访观察。所谓随访,即每隔半年到一年去医院进行检查。现在的抗肌瘤药物效果都不是很肯定,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激素分泌药物及中药,都具有一定副作用,一般用药3~6月以后要停药,而停药后肌瘤可能还会复发或增大,所以多在术前或围绝经期才使用,不作为治疗子宫肌瘤的常规用药。
心力衰竭
陆志刚 李勇
问:我患高血压,最近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到肺科就诊,医生却说我是心衰,不是肺科疾病,会是误诊吗?
陆志刚:心衰即心力衰竭,又称为心功能不全。各种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瓣膜病、高血压等最终均可导致心衰。心衰最早的临床表现就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往后可以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最后可以出现端坐呼吸。有的患者还可以出现咳嗽、咳痰,所以容易同肺部疾病相混淆。临床上,有很多患者是经过肺部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时,才发现心脏疾病的。你能早期发现十分幸运,请接受心内科医师的继续诊治。
问:我最近两年里患了三次肺炎,这是否与我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有关?
陆志刚:是的。心衰的患者因为心肌收缩减弱,可以出现肺瘀血,减弱了呼吸系统抵御疾病的能力。所以当发生感冒时,心衰患者就易引发肺炎;而心衰患者发生了肺炎后,又可以反过来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心脏功能受到进一步的损害,导致心功能恶化。因此,心衰病人应注意天气冷暖变化,及时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问:我最近才发现心衰,请问治疗起来是否很困难?
陆志刚:心衰的治疗首先是治疗导致心衰的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然后是纠正心衰的治疗,主要的药物有强心药(如洋地黄)、利尿剂(如安体舒通、速尿)、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B-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扩血管剂(如硝酸盐类)。心衰治疗是一个长期治疗的过程,患者应该坚持随访,医生会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早期发现、正规治疗,效果会很显著。
问:我患有高血压,近期心电图检查发现“心肌缺血”,是否表示发生了心脏病?
陆志刚:所谓“心肌缺血”是心电图上ST-T的变化,有许多原因可以出现上述变化,常见的原因有冠心病、心肌病、肺心病、心肌劳损等,因此需要行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导致心电图上ST-T变化的原因,这些检查可以是运动平板试验、心动超声图或CT等。请你先接受抗高血压治疗,控制血压,同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视结果决定治疗方案。
问:父亲有轻度高血压,最近上楼时气喘得厉害,有时半夜惊醒坐起,说胸闷气憋,这是怎么回事?
李勇:这种情况要考虑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衰竭。很多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平时对自己的血压不太在意,以为只要头晕头胀等症状出现时服用药物,头晕头胀好转,就说明血压已经控制,高血压也就治愈了。实际上,长期高血压后,头晕头胀的症状可能会减轻,但是对心脏的危害却还在继续,除了会引起心脏肥大外,还会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脑梗死或脑出血)以及肾功能衰竭。因此,严格控制高血压,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服用抗高血压药物不能单凭自觉症状来决定,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则、足量、定时并长期服用。
问:我因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恢复很顺利,请问出院后要注意什么?
李勇:心肌梗死后及时的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可以有效地重建血运,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肌细胞的缺血坏死。但是在心肌梗死后,几乎不可避免地会逐步出现心脏重构,出现心力衰竭。平时,心力衰竭的症状表现可不明显。但是在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情绪激动、较多摄入盐分或水分(茶、汤、水果等)时,就可能诱发心力衰竭的急性发作。因此,你需注意保暖,避免到空气污浊或人多嘈杂、通风不畅的地方,以防止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同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急不躁;适当限制饮水,严格限制盐分的摄入(3~4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