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方案优化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 abstract 】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scheme optimiz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scheme optimization related content, to understand scheme optimization, application scheme optimization.
【 key words 】 architectural design; Schem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methods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设计的理念是着眼于持久的长期价值,它通过良好的功能与适用性的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很高的价值。因此在目标要求、市场要求、销售要求、材料要求、结构及其要素的合理选用与商品生命周期间的配合下。形成了最佳配比和系统优化的组合,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及增加无效的投入。
一、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必要性
建筑设计方案优化是在建筑设计招标工作结束后 建设单位 与中标设计单位需要立刻展开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必要性在于:
1、中标设计方案有待成熟与完善
方案中标并不意味着方案的完善。通常情况下,自招标文件公布至提交方案.留给设计单位的有效设计周期不会超过40天。同时,依据招投标法规,招标期间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除“答疑 之外不能进行其他方式的沟通,因此,在有限时间与有限交流的前提下,要求设计单位拿出能够充分领悟建设单位意 图、完全满足建设需求的方案是不现实的。此外为了加快进度,目前建设单位一般都采用”概念设计方案 招标。在功能布局及 技术标准等方面,中标设计方案的深度难以直接衔接后续的相关设计活动,需要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加以深化与细化。
2、建设单位的技术要求有待明确与落实
目前的建设项目 尤其是大型复杂建设项目,面临功能、交 通、环保、景观、法规等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和设计约 束,在缺乏建筑设计方案雏形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很难提出明确 详细的设计要求,其在设计招标文件中对功能需求建筑风格的描述往往是模糊的或是框架的。因此,在明确中标方案后,应该 基于中标方案的建筑布局,对各项技术要求、功能需求及设计约 束进行逐一细化、优化和协调 并最终落实和确认。
3、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中标方案仅为一家单位的设计成果,其设计思路的局限性在所 难免。而设计招标过程中,少则三家,多则十几家单位参与设计,各投标方案的设计手法、设计亮点对开拓建设单位和中标设计单位的思路是有价值的,可以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借鉴其他投标方案的优点,对中标方案进行优化完善。
鉴于这些情况 对于工程建设项目,尤其是大型复杂建设项目,方案优化工作已成为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程序和环节。建设单位要摒弃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可有可无的思想误区,在设计招标结束后不要急于展开后续设计,而要发挥各方优势,对中 标方案进行充分的优化和深化,使各项功能指标及技术措施更为合理,建筑风格定位更为准确,造价与运营成本更为经济,并为后续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环节提供科学、系统的工作依据。
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风险与原则
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初衷往往都是好的,但是否所有的优化工作都能够实现目标呢?一些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虽然投入了大量精力、时间进行方案优化,但由于工作方法不当,往往出现调改了一个地方,却引发更多相关问题的现象。 因此,为了实现优化目标,达到理想的优化效果,在建筑设 计方案优化过程中,如下几条原则是应该严格遵循的:
1、坚持并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主导作用
优化不成反遭劣化的原因可能来自多方面,但非专业因素过多地干预甚至主导优化过程是其中一项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建设单位的参与热情或领导的主观意愿不知不觉中影响或压制了建筑师的创作空间:另一方面,中标单位也常常存在任务完成式的被动工作心态“既然已经中标了 业主单位说怎么改就怎么改吧! ”结果是系统思考不足引发更多的问题,造成方案的劣化。虽然建筑设计方案优化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博采众长的 活动,但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为确保优化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来自各方面的的意见与建议必须要经过建筑师 的整理、甄别与过滤后,通过专业的设计手段与技术举措加以落实。建筑师要摒弃任务完成式的消极态度。积极承担起方案优化的主导责任。同时,建设单位要给予建筑师以充分的信任与授权,并在工作程序、机制上给予保证。
2、识别并坚持中标设计方案的精髓,避免颠覆性的修改
设计招投标制度对中标方案的法律地位是有明确规定的,且大型重要项目的中标方案一般都经过了建设单位高层领导的认可,所以不能敞开来优化,而是应该充分挖掘、识别、提炼出原有中标方案的亮点,在保持原有方案精髓的基础上开展设计优化。
三、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的途径。
1、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配套文件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已由建设部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将对控制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但《办法》中规定的审查主要针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理性内容的审查要求。因此,为保证设计方案优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设主管部门在执行《办法》的同时,还要制定设计方案优化的评定标准和具体实施细则,并增加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各阶段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既要审查技术可行性,又要审查经济合理性。
2、推广标准化设计
标准化设计又称定型设计、通用设计,是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组成部分。各类工程建设的构件、配件、零部件、通用的建筑物、构筑物、公用设施等,只要有条件的,都应该实施标准化设计。采用标准化设计的优点有:设计质量比一般工程设计质量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可以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
3、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采用招标投标。
(1)作为业主,应明确设计招标虽需多支付设计费和增加前期准备时间,但设计方案优化可节省更多的投资。为此,各地首先应成立合法的设计招标机构。
(2)各地方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规定,确定项目设计招标范围,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进行设计招标。
【关键词】方案优化;建筑工程;造价工程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方案优化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进行分析和阐述,并对选择方案优化的方法做出研究,系统概括出方案优化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和判断,找到合适的方法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方案优化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不同方案的选择及不同建筑材料的选用对工程造价会有较大影响,像基础类型选用、进深与开间的确定、层高与层数的确定、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10%左右,有的可达20%.建筑结构由基础、柱、墙体、梁、楼板、屋面板等部分组成,各部分占工程总造价的比例不尽相同,结构方案优化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也就不一样,因此在方案优化设计时我们所考虑的重点要有所侧重。下面就主要结构部分进行举例说明:
1、基础:基础结构的造价与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其工期约占整个建筑物主体工程的25%-30%,造价约占总造价的10%-20%,基础工程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所以设计时应重视地质勘察报告的交底工作,选择合理的基础型式,控制基础的截面尺寸与埋深。如两座相临的住宅楼工程,根据地质勘探资料,设计基础承载力及埋深相同,地面以上部分结构设计也相同,均为6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3236m2;地面以下部分选用两种基础形式,1#楼过于考虑安全性,设计选用了钢筋砼条形基础,C20砼浇筑,M10水泥砂浆、MU10砖砌筑,基础总造价为16.13万元。在2#楼设计中,将基础改为毛石条形基础,用MU20毛石、M10水泥砂浆砌,基础总造价为10.35万元。通过对比,基础建筑面积造价,1#楼为49.86元/m2,2#楼仅为31.98元/m2。在两楼楼型、结构及使用功能相同的情况,地质条件满足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只将钢筋砼条形基础改为毛石条形基础,基础部分的造价减少了35.88%。这对整座住宅楼工程造价的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
2、柱网布局与柱子:柱网布局是确定柱子的行距(跨度)和间距(每行柱子相邻两柱间的距离)的依据。一般来讲,柱网尺寸在6-12m之间,柱距小则传力路线短,上部结构节省材料,但可能基础费用高,因而柱网布局是否合理,对工程的结构造价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柱子截面形状及大小的选择也对工程造价有着直接的影响。下面就柱子截面大小实例说明它对工程造价影响的程度。
某四层厂房根据工艺要求,在厂房结构设计中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初始设计方案为:框架边柱截面750mm×750mm,中柱截面750mm×1000mm;框架梁截面统一为450mm×1900mm,受力主筋均采用Ⅱ级钢筋。初始设计方案的主要消耗材料为:框架梁混凝土130.82m3,梁受力主筋15179.4kg;框架柱受力主筋3654.2kg。初始方案的结构系统总造价为19.12万元。优化设计时,以框架结构尺寸和框架柱截面尺寸为常量,把框架梁截面高度尺寸为变量,并以模数50mm为步距进行变化。当框架梁截面高度变化时,框架梁自重及梁、柱配筋均相应变化,结构总造价也相应变化。经过分析,求得该四层厂房结构优化设计方案的主要参数为:框架边柱截面750mm×750mm,中柱截面750mm×1000mm,框架梁截面统一为450mm×1600mm。优化设计方案的主要消耗材料为:框架梁砼110.16m3(比初始方案减少20.66m3),梁受力主筋17185kg(比初始方案增加2005.6kg);框架柱受力主筋4482kg(比初始方案增加827.8kg)优化设计方案的结构系统总造价为185823元。对比分析初始方案与最佳方案,该框架结构总造价由19.12万元下降到18.58万元,仅主体结构节省投资2.9%,经济效果比较显著。
如果我们对柱子钢筋连接方式进行方案优化设计,有时也能节省大量资金。某综合楼设计时,柱子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接技术,从而可比搭接方法节省10%还要多的主筋,仅此一项可节省数十万元之巨。
3、梁:矩形截面梁是最普通的受弯构件,在设计时常被使用,但材料利用率很低。一是因为靠近中和轴的材料应力较低;二是梁的弯矩沿梁长是变化的。
4、砼及钢筋的选用:除了要满足结构的需求外,应力求方便施工,尽量减少砼标号与钢筋型号的种类。
三、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方案优化措施
1、正确把握投资决策
项目决策即选择和最终确定投资方案,其是建筑工程的源头,在决策前应将不同方案进行及时的技术和经济方面比较,在投资决策阶段应首先建立工程项目控制制度以对各岗位实行分工控制,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以保证在决策阶段收集更为详细和准确的资料,并应充分做好市场研究,并对搜集到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和处理,依据市场需求合理确定工程的规模和标准,最终落实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最后应对所确定的方案进行优化,即根据实际情况对多个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的比较,并尽量简化工艺流程、节约建设资金,并应从全局、全方位出发充分考虑现实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对工程造价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工程投资在实现项目要求的基础上留有一定空间,从而真正发挥投资预算的控制作用。
2、优化设计
工程设计时将建设项目从计划变为现实的首个阶段,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施工进度、质量及成本,其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设计阶段造价方案优化应加大对设计单位图纸质量的监督和审查,并通过设计概算规范化措施将已经确定的投资限额作为取费基数以避免人为的扩大设计规模所需费用,并应从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利用,推进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优化工程设计的经济指标提高设计的技术含量,进而提高建设项目的综合效益。执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即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在保证受控于决策投资的设计文件的前提下进行投资控制,是按照设计任务书批准的投资估算额进行初步设计,按照初步设计概算造价限额进行施工图设计,按照施工图设计预算造价对施工图设计各个专业设计进行控制。其要求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各个专业人员密切配合,以做到技术与经济统一,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经济支出并作出方案比较以利于强化设计人员的造价意识,造价编制人员及时进行造价计算以为设计人员提供信息,改变设计过程不算账,设计完成见分晓的现状,实现动态控制投资的目的。
3、在建筑设计上应做到健康、舒适、低耗以及绿色环保、节能等,并优选建筑朝向、日照分析和建筑布局,合理布置采光通风与建筑平面,并应控制建筑密度、容积率和使用面积系数,优选节能型门窗以及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等;结构设计上应从基础选型、持力层、承载力选用,基坑围护及防水方案,钢筋连接及其应用,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合比,地下及地上结构选型以及楼板结构选型等方面考虑;专业设计上应考虑给排水方案,污水处理方案以及雨水收集并利用方案,燃气、供电配电方案,用户设施智能化方案以,绿化与景观方案以及专业设备选型和专业建材选用和垃圾处理方案等方面考虑。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方案优化做了介绍,一是针对方案优化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二是建筑工程造价的优化措施。通过分析可以清楚的了解方案优化在建筑工程造价工作中的重要性,是未来建筑工程造价的引导方向。
【参考文献】
[1]徐柄军论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的主要办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
关键词:桩筏基础设计方案优化问题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基于实践,对于桩筏基础设计的探讨方向及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思路的选择,主要为侧重于沉降控制,还是侧重承载力控制的设计思路;布桩方式的选择;对筏基下土体承载能力的考虑和相应举措;柱墙下面布桩的合理与可行与否;还有如何实现更好的优化设计。以上各问题与模块相互关联,互相影响,通常需整体考虑,互相借衬。
1设计思路的选择
桩筏基础的设计思路,关键的有两个方向:一以考虑建筑物沉降还有不均匀沉降的控制为主;二为基于地基的承载力提高为主。两种设计思路的选择,基于具体的设计条件,这里排除沉降量不需作为主体考虑因素的端承桩,主要探讨端承摩擦群桩和摩擦群桩和桩筏基础设计。
由于岩土工程充满复杂性,桩筏基础沉降的计算也较为繁杂,且充满不准确性,很多的设计人员并没有顾及到地质条件的不同,只是单纯将桩基直接与基岩结合,造成嵌岩深度有越来越深的趋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丝毫没有考虑地基土参与荷载的可能。对此,应提倡沉降控制为主体的设计思想,以帮助矫正上述不正当的设计倾向。
对于深厚土层尤其是深厚软土层,其桩筏基础的失效结果,很大部分都是因为总体的沉降过大而造成的。在这种的情况下,采取承载力控制为主的设计思想显然就不合适。桩筏基础的沉降量主要包括桩体压缩量、下卧土层的刺入量和压缩量。而下卧土层压缩量是深厚软土地基沉降的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深厚软土地基上面的建筑物,其沉降量和工程的投资是呈非线性关系的,过大的沉降量不但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还会导致安全隐患;轻者产生了不均匀的沉降,重者会破坏工程的整体效果。此时,应重视沉降量的分析,将沉降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值域是具有很大意义,应采取沉降量控制为主的设计思路。
2布桩方案的讨论
布桩方式其实与实际设计的联系非常密切,这里探讨两种不同的布桩方式:即“外强内弱”式及“内强外弱”式。以上源于两种工程力学现象的经验认识,一是筏基的沉降会表现出盆底状的沉降曲线,也就是中间大而周围小;二是外桩顶的反力则表现为倒盆底,就是角桩的反力大于边桩。
当然以上均是基于“均匀布桩”传统布桩方式而言的。如此,若考虑从控制各个桩反力相同的角度来说,为使角、边桩以及内部桩之间表现为不同的差异,一般都会采用“外强内弱”的方式,如果单单从减少沉降的差异,就采用“内强外弱”的方式。对两种不同的布桩方式进行相对比较,“内强外弱”式可以减少筏基当中的弯矩还有上部分结构所产生的次生应力;另外一种“外强内弱”式比较容易在筏基中产生大的弯矩,所以对上部结构的刚度要求会很严格。
图1基础底部沉降分布
图2基础顶面应力分布
从图1可明显的看出,“外强内弱”的布桩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沉降量,但是同时却增加了差异沉降量;“内强外弱”的方式减少了差异沉降,但是在沉降量方面却略有增加。再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改变布桩的方式会对基础应力影响较大的结论,其中“外强内弱”布桩基础的弯矩是最大的,“内强外弱”呈现出弯矩最小。所以我们总结:“外强内弱”的方式可以减少总体沉降的数量,但是差异沉降大而且基础弯矩增加,影响到了整体的经济效益。“内强外弱”的方式总体沉降量较增加些,但是差异沉降以及基础弯矩都不会太大,所以,当对于总体沉降量要求不高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内强外弱”的布桩方式。要注意两种不同方式的选择,关键在于上部结构的形式以及地基条件。对于布桩强弱的调整,包括桩长、桩径、桩间距以及桩身的刚度。在经济合理、不增加技术难度、抛开现场的地质与施工条件的前提下,采取长短桩结合和柔性桩刚性桩的混合布置最合适。
此外, “内强外弱”可以有效的较少筏板基础的整体弯矩,如果这时采取柱墙下布桩,则可以有效的减少筏板基础的局部弯矩。在筏板下布桩,可以减少筏板跨中的集中荷载,进而减少筏板的局部弯矩和底板配筋率。从这样的设计思想出发,可以考虑采用柔性桩来加固筏基底部的土体,这样可以替代筏基底部的刚性桩,也可以在柱墙的下面布长桩,筏板之下布短桩等等。同时还要考虑到一点,单桩承载力大的部分太过密集可能就会对筏板抗冲切带来不好的影响,这时我们可以将那些筏基做成格构式的基础形式,这样可以增加基础的抗冲切能力。
3筏基下土体的承载能力和筏基设计优化方法
3.1筏基下土体的承载能力
随着理论水平以及实践经验的丰富,从现场实测和模型试验都提示土体承受能力的重要性。总体而言,在工程基础中桩和同分担承载力的比例由地质条件、布桩形式还有施工的方式来决定,桩土荷载的分担比率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过程。筏基所产生的沉降是土体来承担荷载的先决条件,沉降越大土体的荷载就越大,所以设计时要注意留有一些沉降空余。如桩基础持力层尚可,并且筏基下土体较差,就要考虑筏基与土体脱开而导致土体无法承载的状况。
3.2设计优化方法探讨
从现有的设计优化方法来看,最常见且简单的方法为——“抽桩分析”。“抽桩分析”就是先按照经验规律来确定好一种布桩的方式,接着按照这所谓的规律去抽去部分的桩体,进而可以达到节省费用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用。
从设计水平的方面来看,更有科学有效的应为数学模型方法,可以将设计的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然后用优化方法来进行优化设计解决。但是这样的话会增加桩筏基础设计的复杂性和沉降计算过程的不精确性,所以其必须要考虑到优化计算的可行性有多少。且这时需要重视以下几点:合理的选择优化的方法,必须考虑使得优化迭代的频率越少越好,而关于收敛的精度倒不是很重要的,同时分部优化可以将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变量进行系统的优化配置;另外要建立一种较为恰当的正分析方法,相对简单又不失精准,符合之前的数学优化方法,这样就必须建立合理的桩筏基础沉降所计算的方式;最后还要进行人机交互,让设计人员定时来控制优化的过程,使得优化始终不偏离可行的方向。
最后,凡是属于工程科学问题,一般都不存在所谓绝对的最优情况。所以这些要求我们在优化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多种备用的起始方案,分别使其获得最优解。现在可以先建构一些简单的优化模式,经过分析后得到属于桩筏基础设计的一般规律,借此直接来指导近期设计的工作内容,使得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有规律可参照,进而深度挖掘属于桩筏基础设计中的人才潜力。
4结语
本文从桩筏基础优化设计的角度出发,围绕桩筏基础设计方案优化问题进行论述与探讨,可主要总结为:所谓“外强内弱”和“内强外弱”两种不同的布桩方式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要参照上部结构的刚度情况,还有工程的地质条件来决定,即具体情况须具体分析,如具体的布桩方案可以以长短桩来布置,并且刚性桩和柔性桩相混合最好;而桩筏基础设计是双向控制的,从优化设计的方案角度而言,承载力还有沉降是两个主要的约束条件,特定情况下这两个因素属于设计思想中的主控因素,如当沉降作为深厚软粘的土地基上的桩筏基础,此时应提倡沉降控制设计思想。另外从减少筏基局部的弯矩方面来谈,最合理的方法是采用柱墙下布桩的方式,即 “局部的外强内弱” 的概念;优化设计的全过程需要设计人员的全程参与,人机交互等作息化前沿式设计方法是我们应该提倡的。
参考文献
[1] 侯一卫,杨郡亭.软土地基变形控制理论设计理论和工程实践.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0年2月。
[2] 李正东,陈维基.高层建筑桩筏基础优化设计研究.岩土力学,2009, 14 (9), 23~26.
[3] 周石晶,赵云翳,侯德吉.桩筏基础设计方法的改进及其经济价值.岩土工程学报,2010, 19 (3): 56~59.
一、成立广电局优化发展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考核和监督等工作。
二、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我们怎么办”主题教育活动
从3月下旬开始到5月底,集中两个多月时间在全局广大干部中广泛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我们怎么办”主题教育活动。大体分为三个阶段:3月下旬为学习改动阶段。全局深入发动,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中央、省、市委全会精神,学习省、市近年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发展环境建设等方面的领导讲话和制度规定,特别是孙瑞彬同志在市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广播电视大会上的讲话及王普增同志结合我市环境建设实际所做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统一思想想,提高认识,积极投身发展环境建设。4月份为查找问题阶段。要紧密结合自身职能和干部工作实际,认真查找梳理思想观念、工作标准、工作程序、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与当前发展形势及环境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障碍和问题。5月份为整改提高阶段。每名干部职工都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从解决问题入手,对照先进,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建章立制,明确工作标准,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结合自身职能和业务,面向社会开展承诺践诺活动。
三、开展审批事项及办事程序集中清理精减行动
在清理精减行动中要严格坚持“五个凡是”,凡是国家和省、市已经取消的,要一项不留;凡是不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要坚决取消;凡是不需要用政府平衡资金又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要全部放开;凡是市下放的审批事项,要全面优化管理方式,减少审批环节,提速审批过程;凡是部门自行设置审批事项或变相设置审批门槛的,要彻底废除,确保实现“审批项目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目标。对于已经取消或废除的审批事项,要向社会公布;对于保留、合并或下放的审批事项,要予以公示。
四、推行提高政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十项制度”
把提高政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作为“效能革命”的关键,创新服务机制,运用便捷顺畅的工作流程和规范性、强制性的运行程序,杜绝人为因素和各种变量对发展环境的干扰和梗阻,以制度保障推进,以制度巩固成果。重点对机关“内部工作流程”、“对外办事流程”等方面规范优化,着力修订、完善和推行一站式办理制、一二次性告知制、一章办结制、首问首办负责制、公开公示制、限时办结制、两次终结制、特事特办制、超时默认制、缺席默认制等“十项制度”,通过科学优化审批流程,大力压缩审批办理时限,全面提高办事窗口现场办结率等方法手段,努力实现即办件比例不低于所有办结事项的70%。按照应进必进、充分授权、加强监督、提高效率、方便群众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和各业务大厅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单位主管领导带班、“窗口”首席代表全权负责、“行政审批专用章”一章办结运行机制,坚决杜绝“体外循环”、“幕后交易”等问题。凡属一个部门审批的项目,一律实行即办制,最长不超过2个工作日,在承诺期内未办结的,视为超时默认;凡进行联合办理的项目,联合会审和联合现场勘查后,必须在2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对不参加或不受理牵头单位协调的,视为缺席默认。凡涉及两个以上部门或同一部门两个以上科室有关办理事项,实行首问负责和一个窗口对外,明确第一管理部门或科室为主办单位,杜绝同一事项重复、交叉管理甚至推诿扯皮现象。对于企业或投资者申报办理事项所需要的办证收件及有关手续和程序,必须在第一时间一次性告知当事人;对于一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服务事项和家庭住址较远且生活困难以及老弱病残的服务对象,积极推行“预约、上门”服务,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五、加快电子政务工程建设
着手编制本部门办事指南,将执法主体、法律依据、工作流程、办事程序、涉及环节、办理时限等有关内容在政府网站予以公布。实现中心与窗口、窗口与部门之间联网互动,开办网上审批、网上咨询和投诉,减少串联流程,实行并联审批。同时,搭建政企信息对接平台网站,建立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掌握企业有关项目信息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建立和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对承办的行政审批事项及其它电子政务运行情况实行实时监控、预警纠错和绩效评估。
六、创新行风评议方式方法
把行风评议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在以往行风评议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扩大评议主体,聘请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和基层服务对象、群众代表,加强对与我市发展密切相关的行政执法、审批、服务等窗口单位的评议。积极探索运用电子设备和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广泛开展对职能部门的行风评议,不断创新和完善评议方式方法,提高评议的科学性、群众性和真实性。同时改变以往只评部门不评岗位的做法,突出岗位评议,既评议有关科室人员,又评议科长和主管领导,真正把行风评议量化到岗,细化到人。要采取经常评与定期评、暗访评与公开评、综合评与重点评、定性评与定量评、社会问卷评与群众代表评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加大评议力度,重点评议职能部门及有关岗位履职践诺落实情况,并及时公开评议结果。对评议效果好、名列前茅的科室和岗位,授予“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岗位)”称号,并给予奖励;对群众意见大、反映问题多的,对岗位负责人、部门主管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对评议结果最差的,实行“一票否决”,并予以责任追究。
七、狠抓破坏发展环境的反面典型
加大抓反面典型的力度,设立损害发展环境公开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并公开服务监督电话、监督岗位,建立常态化监管检查机制,做到有举报必查究。要不定期对重点科室重点岗位进行明察暗访,着力查处服务意识不强,故意刁难服务对象,公权私用的典型;查处审批效率不高,“只挂号、不看病,甚至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典型;查处工作被动应付,态度消极,支应差事,甚至“吃、拿、卡、要”的典型;查处精神状态不佳,上班迟到早退、溜岗缺位、上网聊天玩游戏,工作时间办私事,对工作极端不负责任等方面的典型。对这些反面典型,要按照石市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广播电视大会要求,严格问责,严肃处理,定期曝光。
八、营造有利于发展的浓厚舆论氛围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主流媒体作用,加大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建设的宣传力度,尤其要大力宣传孙瑞彬同志在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广播电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机关工作人员损害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全程VIP保姆式服务试行办法》等有关政策举措,在全市唱响“抓发展环境就是抓生产力、抓发展环境就是抓项目、抓发展环境就是抓发展”的主旋律,充分展示我市“重商、亲商、尊商、安商、富商”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外商关注,更多资本进入。同时,通过制作播放专题片,开辟电视宣传专栏等方式,搭建全方位、多层面宣传推介平台,加大我市对外宣传力度,让外界充分了解、外商更加看好、外资更多眷顾。要大张旗鼓地深入宣传先进典型,定期评选推介“行政审批优秀服务窗口”、“优质服务标兵”、“十佳政务服务之星”等各方面先进集体和个人,着力打造明星品牌,弘扬正气,激励先进,引导全市人民积极投身于发展环境建设。
九、加强对广大干部的爱护、教育和管理
各级干部对发展环境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既要严格要求,加强纪律约束,加大对损害发展环境行为的惩处力度,更要关心爱护干部。对受到处理的干部,要加强教育引导,鼓励他们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作风投入工作。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教育引导干部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不断提高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和各项制度规定的执行力,争做优化发展环境、推进科学发展的模范。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发展环境建设纳入干部考核的内容,与干部提拔任用挂钩,加强经常性监督、及时预警等制度建设,防患于未然,通过建立和实施科学完备的激励约束机制,更加有效地管理和保护干部。
关键词:氟硅酸钾 二氧化硅 准确度
中图分类号:TQ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009-02
氟硅酸钾容量法是测定水泥中二氧化硅含量的常用方法。氟硅酸钾容量法从样品熔融到氟硅酸钾沉淀的生成、过滤、洗涤、水解、滴定,要经过一系列的操作过程,因此影响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较多。GB/T 176-2008对于氟硅酸钾容量法测水泥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操作步骤做了说明,但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细节并不详尽,因此通过实验研究形成各操作要点的综合优化方案尤为重要。
该文针对氟硅酸钾容量法测水泥中二氧化硅的沉淀生成条件控制、过滤操作等步骤提出了综合优化方案,并进行了相关的试验和探讨,旨在提高氟硅酸钾容量法测硅的准确度。
1 测定原理
2 操作优化方案
从氟硅酸钾容量法测水泥中二氧化硅含量的原理可以看出,要得到准确的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结果,一方面需将试样中硅转变为可溶性硅酸盐,提供足量的氢离子、氟离子和钾离子并控制操作条件将硅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氟硅酸钾沉淀,另一方面需控制条件避免氟硅酸钾沉淀的提前水解,使氟硅酸钾沉淀在最终滴定时完全水解。因此,形成稳定纯净的氟硅酸钾沉淀并抑制沉淀的提前水解至关重要。
3 试验仪器和试剂
3.1 试验样品
本样品采用水泥生料标准样。
3.2 试验仪器
3.3 药品及试剂
4 试验步骤
4.1 熔样及脱埚
4.2 氟硅酸钾沉淀的生成、过滤优化方案试验步骤
4.3 氟硅酸钾沉淀的洗剂、中和、水解及滴定
5 试验结果
本文对所提出的操作优化方案进行了试验,并设置了对比实验。试验结果见表1。
可见,采用所提优化方案的条件进行试验,结果准确度更高,实验耗时更短。
6 结语
该文所提出的操作综合优化方案使测定结果准确度更高,说明氟化钾的加入采用逐滴加入的方式、过滤前用氯化钾-乙醇溶液冲洗滤纸并使漏斗形成液柱的综合实验方案在提高氟硅酸钾容量法测二氧化硅准确度方面是可行的。
过滤过程中以形成水柱的形式过滤可以提高过滤速度,缩短过滤时间,这一方面使实验过程更快速,另一方面有利于抑制氟硅酸钾沉淀的提前水解,从而提高结果准确度。
参考文献
[1] GB/T 176-2008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2] 刘伶娟.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SiO2准确性的探讨[J].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21―23.
[3] 周春艳,吴群芳,吴匡振.氟硅酸钾容量法检测SiO2的方法及影响因素[J].江苏陶瓷,2011(4).
[4] 杨和达.用容量法测定水泥中二氧化硅含量实验要点探讨[J].福建分析测试,2011,20(5):56-58.
[5] 孙玉华.氟硅酸钾容量法测硅的探讨[J].辽宁建材,2005(2):44.
[6] 张小康,张正兢.工业分析[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7] 王贤.氟硅酸钾容量法测硅误差分析及对策[J].玻璃,2010(7):25―27.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