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设项目开发流程

建设项目开发流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设项目开发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设项目开发流程

建设项目开发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招投标;项目建设

引言

建设项目合同是指项目开发主体与勘察、设计、施工、材料供应等单位,为完成一定的建设工程任务而签订的一种经济合同,其内容包括对施工合同、分包合同、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和借款合同等的订立、履行、变更、终止和解决争议[1]。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履约意识不强、项目合同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1.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意义

1.1决定着项目的计划与实施

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项目合同管理重要作用于对建设项目任务的分配,对建设项目一系列问题展开明确的规定,对建设项目所相关的设施设备、生产材料运输供应,不同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分工协作关系,建设项目相关人员的行为进行协调统一,对建设项目相关人员不同内容的工作分配情况、经济债权关系进行合理安排;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项目合同属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项目承接和委托的重要法律依据,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项目合同管理不仅能够有效调节建设项目相关参与者相互间经济从属关系,还能够为建设项目相关参与者相互最高行为准则、调解相互争执提供有利依据[2]。

1.2是项目管理工作中的核心

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周期长、内容繁多、面广泛,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项目合同涵盖的范围宽、层面复杂、金额庞大,经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对建设项目任务进行有效落实,将建设项目计划工期、经济成本以及质量任务进行和谐统一[3]。从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化内容出发,对建设项目合同管理进行严格规范,严格规范项目设计、项目施工以及项目运营,经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积极促进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项目如期、保质保量的完成。

2.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项目各阶段合同管理

2.1项目招投标阶段

2.1.1分析合同合法性

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务必要确保合同签订与实施是在合同有根据的法律基础范围之内,若合同没有法律根据则会造成合同一定程度的无效,为合同签订双方形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分析合同合法性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就分析合同合法性可从三个不同角度展开:①分析发包人的相关资格,即对发包人所具备的相关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权利能力等进行明确确认;②分析建设项目合法性,即对建设项目所拥有招投标、签订以及实施合同的所有条件,包括一系列批准文书、许可证及满足法定招投标流程等,进行明确确认;③分析合同内容合法性;即对合同内容是否有法律依据,包括是否符合劳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进行明确确认。

2.1.2分析合同完备性

受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项目涉及内容复杂、周期冗长及未知因素繁多等影响,势必会给合同的实施造成一定的风险,因此在项目招投标阶段对合同完备性进行有效分析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就合同完备性的分析,第一步应当分析合同文件的完备性,包括分析建设项目专业技术、建设项目环境等文件完备与否;第二步应当分析合同条款的完备性,针对为选取合同示范文本的合同条款分析,可通过选取相关合同示范文本作为参考,就实际使用合同进行逐一比对,找出合同潜在不完备的地方。

2.1.3明确合同双方权益与职责

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合同管理,应当明确合同双方权益与职责,确保权益与职责的全面平衡性。合同管理过程中,若合同在先规定业主拥有某方面的特权,此时应当分析了解此类特权的使用会给承包商造成何种影响,此类特权应不应当得到一定的制约,针对业主就特权不正当使用情况下应当如何处理等;若合同在先规定承包商需要履行相关职责,此时应当分析了解履行这些职责存在何种条件前提,若这些条件前提需要得到业主的配合方能够实现,则需要将其作为一项职责明确规定于合同中以展开共同制约;应当尽最大限度清晰明确的界定业主、承包商双方权益与职责,同时要重视对权益与职责范围的限定,业主、承包商需要特别注意合同中保障自身权益的保护条条款款。

2.1.4分析合同条款关系

合同条款所界定的合同事件问题具有各种建设项目技术相互依赖、建设项目开展流程以及权益与职责平衡和制约等逻辑关系,即促使合同条款方方面面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性,相互结合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由此可见,分析合同条款关系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项目各阶段合同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分析合同条款关系,首先应当对建设项目工作范围、进度计划、建设项目质量、建设项目款项以及支付问题的方面展开计划,然后在开展全面分析与实施工作,经对分析的结果展开控制,经对寻找出的相关问题展开解决,最后对合同文件展开持续地完善。

2.2项目建设阶段

2.2.1合同对象选择

第一步,结合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在符合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对合同对象展开选择。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通常选取的发包方式包括根据国家定额整体发包方式、定额发包并由甲方给予相关材料的方式、同建筑企业协同采取劳务+机械部分材料的发包方式等[3]。为了实现对项目建设成本的有利控制,当前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通常选用定额发包并由甲方给予相关材料的方式、同建筑企业协同采取劳务+机械部分材料的发包方式。由于这两种发包方式存在相互推诿责任、责任分工不明确的潜在隐患,往往会导致项目建设后期出现管理困难、管理风险的局面,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责任及风险;尤其是最后一种发包方式,事实承包商在结束自身项目建设任务后别撒腿走人,对项目后期质量、维修不进行一定的承担,而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全部项目建设风险进行承担[4]。

2.2.2合同洽商签订

合同的履行与实现是一个需要耗费很长时间的过程,在这个长周期内的各类影响因素,包括市场供求关系、设备材料价格及劳动工资等,均有着不确定性,无不对合同最终的顺利履行与实现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双方通过对自身风险因素、利益因素进行评估,取得共识后签订合同,合同的签订不仅要明确规定双方达成的标的物、合同额、价格、工期等常规要素,还要明确规定双方为完成合同任务而务必倾心付出的职责范围;防止由于双方职责模糊,当合同出现难以根据约定有效履行与实现时,形成追究责任无果的情况[5]。

2.2.3合同文本制作

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项目项目建设阶段合同文本制作可从三方面可能存在合同风险内容出发,风险一:对合同协议相关页码进行替换,以达到对合同条款变更的目的。为了防止一些不守承诺的承包对合同内容进行恶意变更,应当对合同文本进行改骑缝章、标注明确页码处理。风险二:针对合同条款手写内容、文字间隙做恶意变更[6]。一些不良合同签订方为了谋求自身利益,对合同条款文字间隙大做文章,变换合同真实涵义;不良合同签订方还会针对合同出现手术方式进行做手脚,在合同中擅自增添对自身有利的条款。③风险三:合同签订对象疏忽对待。一些合同签订方为了快速签订合同,对合同中潜在纰漏不予以重视,让拥有合同签订权的人员代替签订合同,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合同的签订必须是双方企业法人代表或者授权委托人。

2.3项目销售阶段

2.3.1销售合同内容分歧销售合同内容分歧常见之处包括装修内容分歧、房屋实际面积分歧等,这些分歧一定程度给房地产开发企业造成风险,为了防止这些风险形成,以相互负责为原则,于签订房屋销售合同过程中,相互做好权利、义务约定工作,约定好合同中不明确的相关内容[7]。

2.3.2球销售政策

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获取眼前利益,针对国家实行的法律法规推行打球销售政策。

2.4项目使用阶段

项目建设完毕达到入住条件,业主入住后,在对房屋进行装修时往往会根据自身喜好对房屋整体架构进行大肆修改,对房屋正常安全使用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在项目使用阶段要提升对合同文书的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以将各流程可能产生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下。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房地产开发各个阶段总是会存在相应的合同风险,合同风险属于房地产开发各阶段的一个系统性风险,但经科学合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项目各阶段合同管理,这一风险是能够被控制的。提升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项目各阶段合同管理关注度、重视度,积极促进房地产开发企业各阶段的规范、完善、效率,促进开发企业、承包商及业务相互关系的和谐、融洽。(作者单位:天津京铁房地产开发公司)

参考文献:

[1] 徐凤廷. 房地产企业加强合同管理的策略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09):154-155.

[2] 杨皖苏,朱远,吴坤灵. 新形势下合肥市中小房地产企业发展对策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0,(04):212-213.

[3] 汪越成,司静波. 我国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3):167-168.

[4] Iyer K C,Sagheer M. Hierarchical Structuring of PPP Risks Using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10,136(02):151-159.

[5] 鲁天婵. 基于精益思想的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06):5-8.

建设项目开发流程范文第2篇

因此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减小建筑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建立信用体系,促进建筑产业健康安全发展是我国现阶段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十五”期间,我国建筑业相关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各部门已基本完成内部局域网建设,有的部门已经完成了其关键业务系统的建设。

建设行业针对建设领域的各个环节开发了勘察设计管理系统、招标投标管理系统_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工程监理管理系统、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建筑业企业及中介机构管理系统、执业人员资格管理系统等建筑市场管理信息系统。但是在我国建设项目政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的相关系统建设不平衡,系统兼容性差,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不足、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还未形成等问题。造成了数据、信息不能有效地传递。

究其原因,除了存在资金不足,缺乏相应的信息化标准和相关的法律保障之外,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现有的建设项目政府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仍然延续了传统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管理体系。局限于对原有管理职能部门的功能复制,缺少统一规划。

我国原来的建设项目管理体系属于职能需要,各划一块,如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归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归口商务部管理,建筑业归口建设部管理,公路、铁路、航空项目建设还要得到有关公路、铁路和航空管理部门的许可。所以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时,各部门仍然各自负责本部门职能范围的系统建设,根本役有针对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管理信息流的特点结合起来整体统一规划,从而形成了建设项目政府管理链条上的一个个信息“桥堡,’。无法实现横向和纵向信息传递,阻碍了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的信息流通,没有实现以现代化手段促进建筑市场中的信息共享。

发达国家建设项目的 政府管理信息化

(一)新加坡建设项目政府管理信息化

作为电子政务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的新加坡,建设项目政府管理系统是相当完善的。1991年,新加坡工T2000总体规划启动,其中有关于建筑和房地产部门的增值I算机网络CORENET即建筑和房地产网络,支持不同建筑活动的建筑和房地产综合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及CORENET商务系统的推荐策略。

新加坡建筑房地产网CORENEI’是由国家发展部和国家建设局负责的对建筑业进行业务重组的主要IT项目。经过了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建筑和房地产综合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全过程系统实现文字、图片两种格式的文档在线递交审批的。CORENET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项目有关信息在项目各参与方中的有效流动,加快建设项目计划与评估过程;实现与设计相关工作的流水型工作流程,评估建筑设计与法定标准的一致性使人为因素降到最小,达到共同的采购程序与文档标准。通过CORENET,建筑和房地产业的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可以与自动规范的审批程序相连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通过互联网得到房地产发展的有关信息,并递交相关申请得到政府的审批。

通过CORENET,大大缩短了新加坡建筑与房地产业的建设项目审批文件在13个协调部门的周转时间,节约了时间、提高了信息透明度,有效地减小了信息不对称性。

(二)美国建设项目政府管理信息化

在美国,与建设项目管理有关的公共机构有两个:商务部(DepartmentofCommerce)和住宅与城市发展部(Depatrmentof H ousing and Urbandevelopmen t)。目前,这两个部门已经进入运用电子政务系统进行网上数据处理和政务整合阶段。各市相应的管理机构与各区(小市)之间的管理机构、各管理机构与各承包商、管理机构与各专业协会都采用基于INTERNET的管理系统。各建筑物的基本概况,各在建工程的各种数据,各协会专业工种的结构及队伍素质状况,各工地的进度、质量安全及电气、锅炉等各种设备的运转情况等全部输入电脑,随时可以查阅各种数据。甚至连项目报建制度也采用电脑手段。各承包商、业主不需要书面资料报建,可以把项目的各种数据资料直接输入电脑报到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直接从联网电脑中审批报建手续。还有所有申请竣工的报告,也输入计算机软盘,审查批准后,也通过计算机输送给申请方。这样达到了信息共享,全程监控,有效地防范了不对称信息的产生。

建设项目政府管理信息—体化是建立建毓开溺秸用体系的有效途径

(一)建设项目相关政府管理体系的变革与完善业务再造

建设项目政府管理信息一体化发展,首先要求我国建设项目行政管理业务整合。因此要进行建设项目管理业务整合,就必须对建设项目政府管理职能部门的业务进行梳理,对现行建设项目管理体系进行重新整合和科学的分组,形成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的建设项目管理业务体系。其次,结合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特点,优化政府管理业务流程。业务流程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一项业务的流程在一定时期是先进的,在另一时期就可能不适应了。建设项目政府管理业务流程的优化有很大的空间,包括的范围也很广,业务流程的优化包括关键业务的重大变革,这些变革有的属于某些行政管理部门内部自行解决的问题。例如质量安全一体化管理取代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是建设管理部门需要解决的自身问题,有的是需要在政府部门之间共同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的审批程序,有的需要在行政机关与市场主体之间审批手续方面进行的改革,例如电子方式申报、网络注册等。无论是管理业务整合还是流程优化,都将从组织管理上触动我国传统的建设项目管理体系,无疑会推动我国建设项目政府管理体系的变革与逐渐完善。

(二)标准规范一体化发展

建设项目政府管理信息一体化发展的目的之一,是促使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相关信息、数据有效流动和共享,这必然要求具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如近年来兴起的国际标准,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标准已在发达国家的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施工、电子政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处于基于该标准的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政府管理信息一体化发展必然会推进政府审批备案、建筑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运营维护的标准规范一体发展,增加了建设项目的规范化运作,减小了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土壤环境”。

(三)软件、硬件平台和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一体化发展

建设项目生命周期涉及的政府监管业务范围广泛,包括了企业资质许可、建设环境监测、用地监管、建设质量、安全监管、竣工验收审计监管直至运营监管,涉及到投资、土地、规划、工商、税务等l0多个行政部门。如果每个部门各管理一段而信息不能共享,造成信息不完全导致决策失误。如果一个部门全程监管,监管成本太大不可能实施。而且各部门的监管系统不仅需要满足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企业管理、执业人员管理、项目管理等多方面的业务需求,同时需要满足跨行业数据查询、数据挖掘和其他监管系统的信息管理、数据融合、汇总分析和行业发展预警预测等辅助决策的特定需求。因此,建设项目政府管理信息一体化发展将使投资、土地、规划、工商、税务等l0多个行政部门的相关信息有机融合在一起,使项目最初批准的可行性方案、用地许可乃至拆除方案信息“一次输入,全程应用”,将有效实现建设项目管理链间的信息交换,改变现存各应用系统垂直、横向割裂的状况。因此,建设项目政府管理信息一体化将促使各个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集成、信息资源实现统一规划、开发和利用,提高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增加信息的共享和透明度,减小建筑市场中政府部门与建筑市场主体之间、建筑市场主体之间和建筑市场主体与业主方的信息不对称,将促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尽快形成。

建设项目政府管理信息一体化的相关对策

结合国外建设项目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特点,我国建设项目政府管理信息一体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

(一)成立协调管理部门,引导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有关各政府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有效集成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有关各政府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有效集成,为实现建设项目政府管理信息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平台,为政府高效审批备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具。

在我国有关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规划下,可以将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集中在同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内,实现对工程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改变各工程数据分散在各部门中、在现有的业务流程中无法把各数据库连接起来的状况。把工程项目建设流程监管中的施工图审查、邀请招标核准、招标投标、施工许可、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合同管理、检查监督、行政处罚等几个主要环节相链接并共享相关信息,从而实现对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内的高效化管理。

(二)以公共服务为主导,促进土地资源网、建设招标网、工程建设信息网及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的有效链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对建筑产品的质量、建材的应用和售后服务要求越来越严格。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政府和企业为不断满足消费者的这种需求必须将已有相关联的信息网进行整合,实现不同应用与数据的关联配合。

建设项目开发流程范文第3篇

目前,国内众多高校已经基本实现了实验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如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试系统等。但是,国内高校在实验室建设项目与仪器设备的购置审批以及经费的使用管理仍普遍采用纸质材料逐级审批的手工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

1.1审批繁琐,效率低下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是多校区办学,教师要申请购买一台仪器往往要往返于不同校区的不同部门来逐级送审,流程繁琐,工作量大;尤其对于较大金额的申请,还要经过价格调研、可行性论证等审批流程,审批时间长,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教学和科研的进程。

1.2“孤岛信息”,难以共享

学校管理部门和相关学院在忙碌各自工作时,并没有搭建一个有效的信息化沟通平台,“信息孤岛”里的信息无法及时沟通。导致统计查询工作繁琐、沟通成本增加,工作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1.3建设进程,难以把控

传统的纸质审批办公方式让审批者和管理者都感到诸多不便,学校的设备项目建设进程不能一目了然,有时会因为信息不畅通,发生进程停滞现象。此外,要想了解经费使用情况,还要通过财务部门才能理清,理出的数据还不能确保及时性和准确性。这些都给实验室的建设项目和设备采购的过程管理带来盲目性和不确定性,难以保证建设项目任务的当年完成和建设经费的及时使用。因此,通过研发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实现网上办公,提高工作效率,是现代高校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它不仅使办公流程制度化、规范化、数字化,还可以及时关注和管理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避免项目经费超支的情况发生。能实现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有效监控和管理、根据项目执行的情况及时做好宏观调控,确保实验室建设项目有效执行。

2管理系统的开发思路

实验室建设项目与仪器设备管理系统以提高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和管理质量为主线,探索信息化办公新途径,加强理论研究,提高管理质量,以做好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与仪器设备管理的网上审批和经费管理工作。对于学院和相关教师角度能实现实验室建设项目和仪器设备的网上申报,申报后能在网上全面跟踪和了解申报审批情况和设备采购工作进展状况。对于设备管理人员角度能全面了解全校实验室建设项目和仪器设备申报进程和经费使用情况。

2.1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1)管理操作的规范性。

主要体现在审批流程的规范性和提交材料的规范性。管理系统通过合理的角色划分和严格的权限控制促进管理的规范化。系统的申报数据可以在网上由申报单位从使用人发起申请,通过既定的流程执行。审批的每一个步骤,系统都有记录,申请是否审批通过,或者审批未通过的原因,以及设备采购执行到哪一步,申请单位和申请人都可以登录系统进行实时查询。省去了以往纸质逐级送审的繁琐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根据采购办法相关规定,仪器使用部门申请购置价格超过一定数额的须提交价格调研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及调研方案等相应的文本材料,但以往在实际操作过程往往因为许多人为因素,提交的材料不合格或者甚至不提交材料。针对这一现象,系统专门设立条件实现预筛功能,并提供相关文件模板,对于未按照要求规范提交相关材料或材料提交不全的申请,系统就会无法执行下一步,这样可以大大简化工作流程,也规范了采购申请和管理工作。

(2)良好的数据统计性。

设备采购部门及时登录设备执行招标、公示、预付款以及付款金额等状态,方便设备采购申请单位和设备采购部门及时了解仪器设备采购进展情况以及经费使用和余额查询,这样更加有利于全校实验室与设备的管理和规划。

(3)便捷的运行过程提示性。

系统除了能全面了解全校实验室建设项目和仪器设备申报和经费使用情况外,还能提前筛选并监控危化设备的采购和管理工作,并能实现设备质保期和定期安检等短信自动提醒功能。在质保期和安检规定日期到期前,分别向使用人和分管领导发出提醒短信。可以帮助设备使用单位更好、更加安全的使用仪器设备。同时也可以大大节约国家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2.2管理系统的体系构架

根据系统开发的基本要求,构建了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管理系统主要有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执行、查询统计、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等模块构成。项目申报主要是:项目建设者在线提交项目申请,申请包括项目名称、仪器名称、申请经费及经费渠道等信息;项目审批主要是: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主要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发展要求对申报项目经费渠道、资助经费金额等进行审批;项目执行主要是:对前期申报的项目进行管理,包括任务分配、设备采购以及验收与安检。查询统计主要是:系统可以根据项目建设者和管理者的需求在线即时统计并反馈项目执行的情况;系统管理主要是: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除了包括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执行和查询统计,系统针对项目执行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功能配置,还要根据学校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决策;数据库主要包括:采购计划表、采购设备表、审批流程表。系统运行关键在操作控制,主要包括:用户提交设备采购申请,经过学院院长审核、设备处综合科和安全科审核、设备处处长审核后开始执行采购,由设备处综合科等科室将计划分派给具体的采购人员,在采购人员完成了采购工作后再进行验收工作。系统的实现基于Web技术,采用.Net+MVC方法进行程序设计。

3主要系统模块的设计

3.1项目申报

项目申报主要包括申报的项目名称、设备名称、设备数量、经费渠道、经费预算及价格调研报告、大型仪器购置可行性论证报告等相关辅助文件。项目申报者根据实验室的发展和需求,在前期做好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线提交项目申报。

3.2项目审批

项目审批主要包括分管院长、综合科、安全科和处长审批。各学院的院长对本单位提交的项目计划进行初步审核;综合科、安全审核:对各学院提交的项目进行信息审核和安全审核,并可以补充标注和修改设备的安全属性;处长审批:对各学院提交的项目进行审批,并确定资金使用渠道。

3.3项目执行

项目执行主要包括综合科分配项目、管理科、设备供应科、安全科执行和采购信息录入。项目经处长审批以后,综合科根据项目及设备的类别将设备计划下达给相关科室执行,各科室再根据分工将计划下达给具体到采购人员人。采购人员接到采购任务后,根据项目的实施进度修改项目的执行状态;并根据项目执行阶段完善项目的相关信息、录入资金支付情况流水信息;执行金额超出批准金额时,对采购人员进行提醒,同时提醒相关学院提交超计划执行申请。及时更新采购的动态信息以便于项目申报者、相关学院负责人和设备处管理人员能准确的查看到相关信息。当采购人员完成某项设备的采购工作后,该设备可以进行验收,当设备在完成验收工作的同时,系统会根据该设备的验收时间和质保期计算出该设备的下一次安检时间。当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即将需要下达时此设备将显示在案件提醒界面中。安检人员选择需要进行安检的设备点击设备安检按钮完成安检操作。

3.4查询统计

实验室建设项目与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它可以让相关学院和仪器设备申请执行者实时掌握仪器购置的进展情况,可以让设备管理人员随时准确了解学校仪器购置经费的使用情况。实验室建设项目与仪器设备管理系统是基于校园网运行,在数据集中存放、统一管理、充分共享的基础上,面向学院、仪器设备购置申请人、学院审批人、设备处管理人员提供服务。在国内外任何地域都可以通过权限控制使用系统。弥补了传统纸质办公,跑腿审批,机械统计的不足,为设备管理数字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3.5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指管理全校的实验室建设项目系统。它除了包括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执行、信息查询和统计等等,还根据建设项目的不同阶段配置不同功能、结合学校的发展及时维护和调整项目。系统管理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的主管全权负责。时间维度上看,系统管理不同于一般管理,一般的管理主要对管理对象的目前状况进行控制,使之与预期的目标保持一致,而系统管理则不仅注重当前项目的管理,而且还注重对相关学院的学科发展及实验室建设项目过去进行分析和为将来发展进行规划的预测,把系统看成是时间的函数,根据各项目执行的情况宏观调控全校的实验室建设项目。从空间维度上看,系统管理也不同于一般管理。系统管理从整体、联系和开放的观点出发,关注具体实验室建设项目和仪器设备购置审批的同时,还考虑该建设项目与学校其他学科发展以及仪器设备共享等事物的关联性以及对象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更大、更加广泛的视角来统一管理。从经费成本维度看,系统管理更加有利于高校经费的合理运用和经费的科学调控。

4结语

建设项目开发流程范文第4篇

为贯彻落实20**年度新社区建设工作部署,根据区党委《关于规范开发区工程投资和管理的若干意见(修订)》(*开委〔20**〕61号,下称“《意见》”)的精神,结合我区新社区建设的工作实际,现对《**开发区新社区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修订)办法》(*开管办〔20**〕13号,下称“《管理办法》”)补充修订如下:

一、关于项目招(竞)标和项目施工

根据《意见》关于工程招投标管理的规定:“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新社区建设工程项目,必须按照国家招投标法的规定进行招标;50万元以下及15万元以上(含15万元)的工程项目,采用邀请招标的方法招标,具体工作由区招标办公室和建设单位共同负责;15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由发包单位提出申请和工程要求,由建设分局负责安排组织施工和完成日常市政维修工作”的要求,对《管理办法》项目建设实施中“项目招(竞)标”和“项目施工”作如下修订:

(一)明确上述规定中新社区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统一为开发区新社区建设指挥部(下称“指挥部”),负责邀请招标的单位为区招投标办公室,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管理的单位为区建设分局。

(二)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工程项目,必须按照国家招投标法的规定进行招标;在审批立项时,对不具备招标条件而又必须实施的工程项目,应先理顺招标关系后再予审批。15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由建设分局按有关规定进行委托施工。具体操作程序为:由建设分局新社区建设项目专责小组拟定施工单位,建设分局审核后报区分管领导审批,然后送指挥部备案并予实施。

(三)50万元以下及15万元以上(含15万元)的工程项目,按以下办法和流程进行管理:

1、项目审批立项后,建设单位分批将项目资料移送招标单位,由招标办公室组织实施邀标工作,确定中标单位后指挥部凭中标通知书将项目审批立项资料一并移交建设分局,由建设分局按原规范组织项目建设的实施。

2、指挥部派1—2人参加邀标工作小组,参与工程邀标;邀标程序及方案由招标办制定,并报指挥部备案。

3、建立邀请应标施工单位数据库。综合几年来参与开发区新社区建设施工单位的业绩、信誉、资质和资金承受能力等因素,由建设分局筛选提供相关施工单位,报招标办建立施工单位数据库。然后,按照择优邀请原则,由指挥部办公室协调,与区建设分局和招标办商议确定邀请应标单位。

二、关于项目工程量变动

《管理办法》关于项目工程款的结算规定:“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有工程变更的应按相关规定执行:变更工程量1万元以下(含1万元)的由建设分局的项目负责人同意实施;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含3万元)的由建设分局决定执行;3万元以上的必须报指挥部审核批准。”结合实际,作如下补充修订:

(一)工程量变更核定。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有不可预见因素需调整施工内容或变更工程量时,建设分局项目负责人应报告指挥部项目管理负责人,对变更内容应以现场会议记录形式予以确认,确认后三天内报指挥部备案。

(二)工程变更量审批权限。一是变更工程量1万元以下的由指挥部项目管理负责人同意实施;二是1万元(含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会议决定;三是3万元(含3万元)以上的由指挥部办公室核查并报主管领导批准。

三、关于项目工程验收和工程结算

(一)竣工验收及工程结算流程

新社区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施工合同要求施工验收,工程验收及工程结算要严格遵循以下工作流程,即:施工单位工程完工项目单位(社区)开具工程完工证明施工单位凭证明申请建设分局竣工验收建设分局组织竣工验收指挥部组织项目验收施工单位组织结算资料并报送建设分局审查建设分局送审计办结算审核施工单位办理结算请款手续并报送指挥部。

(二)流程操作办理时限

1、申请竣工验收。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15天内,要凭项目单位(社区)开具的工程完工证明向建设分局提出竣工验收申请。

2、组织竣工验收。建设分局在收到施工单位工程竣工验收申请后的15天内,要及时组织竣工验收。

3、组织项目验收。建设分局完成竣工验收后的15天内,新社区建设指挥部要及时组织项目验收。

4、结算资料审查。指挥部完成项目验收后的15天内,施工单位要将项目工程结算资料报送建设分局审查。

5、工程结算审核。审计办要在接到建设部门报送的工程结算资料后的15天内完成工程结算审计。

6、办理结算请款。项目工程结算审计工作完成后的15天内,建设者分局要协助施工单位按规定办理工程款结算手续并报送指挥部。

四、项目资金的管理

(一)关于工程款请款手续

《管理办法》关于专项经费的请拨和项目工程款的申领规定:“新社区建设项目专项经费的请拨按财政预算经费的申请办法执行,由区财政局分期划拨区财政结算中心,再由指挥部统筹使用;新社区建设项目签订施工合同、动工或竣工后,施工单位可按工程进度分期提交拨付工程款的申请,并完善所需资料交建设分局审核,报指挥部审批后由区财政结算中心直接将款项划拨施工单位。”现做如下修订:

新社区建设项目资金管理采取“财政预算专项经费请拨”和“建设项目拨款申请”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运作。即:新晨

1、财政预算专项经费请拨:

新社区建设项目专项经费的请拨按财政预算经费的申请办法执行,由区财政局分期划拨至区财政结算中心;

2、建设项目拨款:

新社区建设项目工程款的请拨由施工单位按工程进度及工程款支付要求分期提交拨付工程款的申请,完善所需资料后由监理核实工程进度并交建设分局审核;经指挥部办公室审查后,报指挥部主管领导批准,再送区财政局基建审核组登记备案。完善上述相关审批程序后,由区财政结算中心直接将款项划拨施工单位。

(二)关于工程款的结算。

建设项目开发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管理体制

一、引言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日趋大型化、复杂化和国际化,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日趋频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已引起国家、政府部门和许多企业的高度重视,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使得近年来我国建设管理领域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水平在逐年提高,但实际应用状况却并不乐观,对建设项目管理的促进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既不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方面,也不是在项目管理系统技术和方法上,而是在项目管理的系统的运行、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协调、企业的项目组织文化和人们的习惯势力等方面。所以亟待解决的问题已不是管理技术方面的障碍和计算机系统方面的障碍,而越来越集中在管理体制、管理的基础工作、组织和组织行为方面障碍。有必要分析目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管理的基础工作、组织和组织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探讨研究,采取一定的策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建设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从而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施。

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含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网络作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从而使信息交流速度可以大大加快,减轻了项目参与人日常管理工作地负担,加快了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反馈速度和系统的反应速度,人们能够及时查询工程进展情况的信息,进而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促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由于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强、发展快,以及工程项目自身的复杂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内涵极为丰富,信息交换网络化,信息检索工具化及信息利用科学化等特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不仅意味着利用信息设备替代手工方式的信息处理作业,更重要的是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工程项目增值的目的。

2.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已引起国家、政府部门和许多企业的高度重视,大部分大型企业建立了信息网络,并将其作为建设工程项目信息交流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有的企业开发应用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有少数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了监测和自动控制技术,更多的企业则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使用了各类专业软件、进度计划管理软件、合同管理软件、材料管理软件等。具体而言,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体现在几个方面:(1)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2)信息门户PIP(ProjectInformationPortal)的应用。(3)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4)先进检测系统的应用。(5)虚拟现实(VR)技术的应用。

2.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现代项目管理的推进,我国的许多企业尽管在企业内引进项目管理方法,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建立项目管理系统。国内许多大型的企业,以及大型、特大型项目也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投入,购置了很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项目管理的应用软件,并应用了很先进的信息技术。但据笔者调查和与一些房地产公司、设计院、施工企业一起研究开发企业的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其中成功的,即能够有效运行的并不多。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有的设计院有完备的内部网络系统,有很强的项目管理与业务管理应用软件(如P3,EXP等),但管理状况依然落后。网络系统的基本作用仍然是邮路的功能,许多信息通过网络传递后仍需要人工处理。院内的职能部门之间依然相对封闭。在网络平台上项目管理的各个职能并没有被集成起来,许多信息依然混乱。(2)有的大型建设项目投资近千万美元与国外某项目管理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系统的功能是先进的、完备的,但目前仅有约20%功能获得使用,而且仅有一些单个功能的使用,并没有在相应程度上提高项目管理水平。(3)一些房地产公司、设计院、施工企业在开始时,对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充满信心,但在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又不能接受信息化所要求的对企业管理方式方法和对企业组织文化改进的要求。结果有些企业在途中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有的企业虽然努力向前走,投资购置了设备、软件系统,但效果不显着。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最终仅成为一种形式。所以,在现代社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问题已不是管理技术方面的障碍和计算机系统方面的障碍,而越来越集中在管理体制、管理的基础工作、组织和组织行为方面的障碍。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1)许多领导对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存在偏见。他们认为,项目管理信息化就是高级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以及购买高级的项目管理的应用软件。而在企业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有效运作、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等方面不愿意花时间和费用。(2)在企业内和工程项目上尚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项目管理系统。许多企业在业务管理上只引进项目的管理模式,但在企业管理方面仍采用过去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方式运行,企图在企业组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引进现代项目管理。(3)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工作没有标准化,包括工作流程、组织责任、信息的整合等。(4)企业缺少现代项目组织运作所必须的组织文化,如公开化、公平、民主管理、透明度等。(5)人们缺乏对项目管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没有养成项目管理信息化运行所必须的认真的、按程序、按规定工作的习惯。

三、达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应对策略在现代高科技时代,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成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项目管理系统技术等已不是主要的因素。

在我国经济体制、人们的组织行为、传统文化方面的障碍反而影响更大。所以,更应注重体制和组织文化方面的改进。

3.1重构企业管理系统,使之符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由于项目管理信息化是在一定的行业和企业中运作的,特别是为企业开发基于网络平台的多项目的管理系统和大型特大型项目的管理系统,必须解决企业的管理系统对项目的影响问题,并且要将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纳入企业管理系统中通盘考虑。那么就必须在企业内和在大型项目内推行现代项目管理信息化方法和制度;必须改革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改革企业的管理组织和管理职能的分配,明确分离部门业务与项目业务,使之符合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必须对企业的管理系统最新构造。

3.2建立科学的、规范化的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科学的、规范化的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包括项目管理模式的确定、项目管理组织设置、项目管理组织职能分解、项目管理工作流程和项目管理信息流程。在网络平台上的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还必须解决企业和项目的信息交换、企业和项目信息整合与标准化(如WBS、CBS、OBS编码的标准化)问题。这套系统有效的运作是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工作,而不仅仅是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项目管理的应用软件。过于追求计算机、网络和项目管理应用软件的先进性,而不在项目管理系统上花时间和费用是无法实现项目管理现代化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目标的。

3.3建设项目管理的标准化。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问题已是抑制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抑制网络平台项目管理的效率的主要因素。在发达国家,建设工程信息的标准化工作已经有许多年的历史,例如德国的国家标准DIN273是建设工程费用结构的分解,它是德国最早颁布的国家标准。现在不仅形成了国家标准,而且有几个国家统一的地区标准,如北美有统一的工程分项标准,并将更进一步地逐渐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如由ISO开发建设信息分类系统(CICS)的基准体系的UNICLASS系统。而在我国,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连一些基础性的建设工程项目信息标准都没有,如建设工程费用分解结构、全国统一的建筑工程项目划分方法和编码标准都是没有的。

3.4建立适合现代项目管理的组织文化。在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的组织文化必须作相应的改变。现代项目管理的模式、组织和运作模式是基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文化和法律背景形成的,它们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这种不相适应已形成我国发展现代项目管理的最大障碍,而人们在这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结语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虽然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但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已不是管理技术应用、计算机系统等信息资源方面的障碍,而越来越集中在管理体制、管理的基础工作、组织和组织行为方面的障碍。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越来越集中在管理体制、管理的基础工作、组织和组织行为方面。因此,有必要分析目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就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管理的基础工作、组织和组织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探讨研究,采取一定的策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建设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从而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国际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准接轨。高标准、高效能地达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