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生智慧课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石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实施教学的基础和有效手段。教师只有和学生建立了友好、和谐、彼此信任的关系,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和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做到既是“授业解惑”的教育者,又是学生“无话不谈”的亲密朋友。高中政治教师要培养自己“边缘化”及“非中心化”的能力,积极与学生达成互动,使学生正确理解教师的行动和意图。只有教师把学生的情感当做肥沃的土壤,才能进一步把知识播种在这土壤之中。创造这种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三个方面去努力:第一,教师对学生的满意与欣赏。成功的教学活动可以发展和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充分体现相互之间的满意与欣赏。比如,如果学生在学习中的各个方面都使教师满意,则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积极愉快的体验;同样,教师对学生满意的情感体验以一定方式表达出来,又会促进教师对学生的满意。这样师生之间互相感染表现出富有内涵的情感关系。第二、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关心学生的进步,满腔热情地培植他们的正当的兴趣和爱好,期待他们的成长,并且当他们登高望远的阶梯,使课堂得到感情的滋润。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没有对学生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第三、完善个性和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大方、幽默、风趣,真诚宽容的良好品质。在政治课堂上,鼓励学生说“不”,鼓励学生要勇于向权威挑战。尊敬和亲近学生,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学生潜在的主体作用。自觉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素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和教育艺术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真理的象征,智慧的化身,人格的楷模。
二、 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等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手段
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能更好地把政治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即可以拓宽学生获得政治知识的渠道,有可以使政治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情境感染法
人的情绪和情感是相互感染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教师,教材,学生间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师力求挖掘教材中的健康,愉快地情感去感染自己的对象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自己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说任何一名成功的政治教师,都是调动情感因素的高手,使学生真正被教材所蕴含的美感而折服。
2 过程启发法
过程启发法是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经过对传统的启发式教学的研究,笔者发现这种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针对结果的启发,其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的问题,教师头脑中先有了一个答案(结果), 然后通过启发式的提问提出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向预设好的答案逼近,直到把这个答案问出来。这样做就使学生形成对教师提问的依赖,离开教师的提问他就不会思考。过程启发法则完全不同。过程启发法的目的是教学生学会思考,提问要指向思考过程和思考方法。过程启发法的基本实施步骤是:根据学生学习知识、 技能所需要的高效思维方法,按思维流程设计相应的启发式问题,根据所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启发。
3 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反思、分享,获得对自己、他人和环境的生动的感受和认识,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中去。可见,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体验式教学的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提倡民主、开放、合作的学习氛围,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时不仅会对新事物进行认知,而且会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表达,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师由过去的教书匠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体验式学习的参与者。体验式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学生知识的增长,更为注重的是学生身心、人格的健全与发展,将课程内容扩展到了学生的情感升华和人格塑造。
一、哲学学科教学中的智慧因素分析
智慧是人们在正确、快速地处理事情时所表现出的一种高超的能力。教材中“以光充满黑暗的小屋”比“以草填满小屋”聪明的事例,形象地表现了哲学应有的启智生慧的教育功能。那么,在哲学学科教学中有哪些智慧因素可供利用呢?
一是教材文本智慧因素。哲学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其内容以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然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有机结合所具有的科学性,是教材文本成为智慧结晶的载体,这也是激发学生智慧的基础因素。
二是教师的教学智慧因素。教学智慧是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巧妙处理各种教学因素所体现出的高超教学能力。教学智慧的本身既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又是对学生科学思考与学习的范式。教师的教学智慧是制约学生智慧培养的―个关键因素。
三是学生的学习智慧因素。学习智慧是学生自觉遵循学习规律,充分调动自身学习能力所形成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从教学维度看,学生的学习智慧既有其天然秉性中的自发性,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乃至逐步走向自觉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决定学生学习智慧生成水平的根本因素。
四是教学互动中生成智慧因素。智慧常常不是预设的,而是具有强烈的情境性。在教学中,师生的思想互动会生成智慧因素,这会让教师或学生“豁然开朗”。
二、智育思维与生命智慧
实际教学中,许多政治教师常常视哲学教学为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科,关注更多的是智育思维训练功能,如把辩证法等同为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的思维方法。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在新课程科学理念的指导下,关注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和技能,以及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让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充满师生的生命智慧与成长因素,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慧。
生命智慧与智育思维不是截然割裂的,智慧的核心是科学思维方式,但科学思维方式并不等同于智慧本身。与智育思维相比,生命智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认知的主体性。与智育思维相比较,智慧作为生命体的产物,首要的标志是它的主体性,即“我思故我在”。智育思维强调要规范、理性,具有某种模式、程序特征,在生活中表现为一些常规方式。智育思维训练注重思维方法的统一性和思维过程的规范性,这为生命智慧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素质基础。智慧突出主体感受,表达主体具有个性化的思想情感,具有独特性。一般来说,男生偏重抽象思维,女生偏重感性思维。对于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擅长归纳概括,有的学生擅长演绎阐释,有的学生思维严谨,有的学生思路开阔等。正如课本填充小屋的例子,有的人注重“小屋空无一物”,有的人抓住“小屋充满黑暗”的特点。
二是活动的情感性。单纯的思维可以是无情感的,但智慧的认识与情感是交融在一起的,即认知过程伴随着喜怒哀乐的情感。智慧不仅仅需要个人有较高的“智商”,更需要较高的“情商”。对问题探究充满好奇与浓厚的兴趣,以及求知欲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愉悦,都是智慧活动情感性的表现。正因为情感因素的作用,才进一步增加了智慧活动的个人色彩。
三是指向的深刻性。对于问题的解决,智育思维注重有效、高效,而生命智慧则注重个人生命的感悟,它具有指向的深刻性,解决问题之策略的独特性。正如课本例“用光明驱走黑暗,让小屋充满光明”不仅仅是解决填充小屋的问题,还展现出喜爱光明的情感,以及人生如屋、知识如炬的人生感悟。
三、激发学生生命智慧的教学策略
智慧源于生活实践,源于人对生活的感悟。在哲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课堂教学要素中的智慧因素,努力培养学生细腻的生活实践感受能力,是激发学生生命智慧教学策略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一是活化文本教材智慧因素。哲学课本本身就是良好的智慧载体,如“飞矢不动”、“白马非马”等充满思辨的观点与事例,以及充满唯物辩证思想的哲学理论,都既是前人智慧的典范,又是开启领悟智慧之门的钥匙。
二是展现教师教学智慧因素。教师是激发学生学习智慧的主导者,他们充满智慧的教学活动,如激趣导人、情境探究、点评除冗等,以及组织富有情趣的活动和睿智的语言表达,都是培养学生智慧的教学因素。这种教学智慧因素具有很好的引导、示范和激发共鸣的教育作用。
三是调动学生学习智慧因素。学生的生活实践是智慧产生的根源,他们对学习内容的追问与思考是学习智慧形成的关键。在学习哲学过程中,哲学知识是提升认知能力的理论支持;归纳、演绎和运用变通等学科能力是形成创造性思维方式的能力支撑;对哲学科学的热爱和正确的价值观,是形成学生学习智慧的根本。
四是创造互动过程生成智慧因素。教育的实质是“沟通”。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与文本互动、与教师互动、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和自我内心互动等,多种互动方式也是生成智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情景式教学、参与式教学、问题式教学
一、巧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如何在新形势下利用中学政治阵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导向,充分发挥中学政治教育的行为导向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1]我们现在使用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虽在以前基础上作了修改,但总体上仍显得较为空泛和枯燥,加之传统应试教育以及考试指挥棒影响,许多家长和学生认为政治课无所谓、不重要,误认为只要卷面上有字就会得分,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局面。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首先要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1]
二、注重合作,构建轻松和谐自主学习环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多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如我在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时,采用了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我首先让学生根据我展示的“自学提纲”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将形成的知识体系以板书的形式呈现。然后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五个探究问题,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分别对自己本组选取的问题进行讨论。期间我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正确引导。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对本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展示,小组之间展开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回答的最好。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有的小组为了能表现的更好,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大家集思广益,搜集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还有的同学能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等哲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发表观点,学以致用,得到了全班同学的阵阵掌声。最后我对学生的观点进行了点评和补充,升华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2]
三、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总是担心学生听不懂,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留给学生主动思考、活动的时间很少,更谈不上让学生去自学了。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被埋没,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因此,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让W生成为课堂主体的真正解决之道。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认为,应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学生读懂教材内容是有效完成教学内容的重要前提。只有看懂教学内容,正确把握重难点知识,学生才会在老师讲课时有侧重点地听,有针对性地学。在训练学生阅读时,教师要结合政治课的特点给学生讲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内容,梳理知识,形成知识框架,然后对涉及到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以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知识。此外,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可以是课本中的,也可以选择课外的,如课外书籍、报纸等,或者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的生活实例。
2、培养学生自主质疑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是获得真知、增长才智、解决问题的起点,培养学生自主质疑、释疑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2]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耐心地解答,不要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就敷衍了事,一带而过,这样不仅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会使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厌恶。因此,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先予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学生大胆提问。只有这样,学生的提问意识才能得到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 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一、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法。
在新课改理念中政治课必须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这是政治新课程实施能否顺利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新课改条件下高中政治教学方式、方法必须改革。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五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二、教师转变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之处。在新课改形势下,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就在于使政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转变教师自身的职能。但长期以来,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传统的政治课教学认为只要满足了“让学生掌握一些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即可。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政治课教学目标除了要满足以上内容外,还应该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培养学生养成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和良好行为习惯。也就是说,不但要让学生学到政治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这些知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问题,用自己的实践去改变行为。要授之以渔,不要授之以鱼。
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前提的。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突出表现出来,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引导学生以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甚至让学生走出政治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选择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此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他们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并获取结论的过程。民主兴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和谐的课堂是流动变化着的。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地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调整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及时设疑解疑。在学生紧张又兴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富有激情的关键。而这种点拨不是即兴发挥,也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可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谐的教学活动,师生双方都能产生求知的愉悦,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课伊始就使学生注意听讲,使其感兴趣,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就不易稳定,掌握的知识也不全面,学习效果自然受到影响。教学中要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或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这样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语言生动、条理清楚,并联系实际讲好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主体地位;思想观念;培养;能力
政治作为学校德育阵地的重要学科,在新形势下它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作为政治教师,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 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是一种双边双向教育活动,是师生之间一种积极互动关系。一个长期板着面孔,威严有加的教师所教出来的学生肯定听话,但死气沉沉,神经老处于紧张状态,胆子小,缺乏创造力。可见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和创造意识的产生。所以,作为教师,应深刻理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应时时以民主的平等的心态面对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讨论,拉近师生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一步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会学生答题。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3.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有正确的行动。作为老师,首先应明白谁是课堂的主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不能喧宾夺主。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是主角。作为教师,我们应时刻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职责:老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并不是课堂的主宰。老师认真的教,是为了学生学得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能起的作用就是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不能把学生当作婴儿而嚼烂了知识喂学生,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为了培养新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在备课时,应始终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紧紧贯彻“以生为本”思想。要高举“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旗帜,以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师理念应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而变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确实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
5.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