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团队建设思路和方案

团队建设思路和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团队建设思路和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团队建设思路和方案

团队建设思路和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策略

【分类号】J50-4

引言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多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其特点是不断地创意和创新,随时代潮流变化而快速应变,材料的变化、工艺的变化、观念的变化等都会带来教学上的变化。从学生就业、创新创业的视角来审视当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特点及发展的需要。“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目标,以工作室为平台,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将理论讲授与项目设计融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1]该模式实行的项目教学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实践融为一体,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承接设计项目为主要任务,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能力的训练。[2]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而且要全面负责指导艺术项目设计与实践。

1.专业教学团队及特征

教学团队分为学科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团队和专业教学团队。专业教学团队是跨学科、跨课程的教学团队,是为培养某职业领域专门人才,由明确分工,相互承担责任的相关学科或相关课程的教师个体组成的教学团队。对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而言,专业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艺术设计、工程领域职业所需专门人才和服务社会为直接目耍由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相关知识互补、技能互补的教师个体组成的团队。

2.高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就教学而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建设,教学的组织实施等都需要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的团体合作,教师个人是难以完成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的。就教师素质与职业能力而言,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专业发展的思想,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使自身在教师职业素质、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不断发展。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团队学习来实现教师的知识交流和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整合教学资源,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和手段。[3]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基本保障。

3.“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路与策略

3.1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路

在充分把握专业教学团队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专业教学团队“素质模型”理论,结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运行要求,明确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与重点,由院校主导、政府扶持、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带头人执行,组建一支由院领导和行业企业管理层组成的“双带头人+专任教学团队+兼职教学团队”的专业教学团队,形成“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的梯队结构。

3.2专业教学团队构建策略

3.2.1以团队“素质模型”理论为指导,构建专业教学团队

素质模型是指达成某一绩效目标的一系列不同的素质要素的组合,他是用行为的方式来定义和描述员工完成工作需要具备的素质,包括自我概念素质族、态度意愿素质族、能力技巧素质族、团队管理素质族,每一个素质族又包涵了相应素质要素。这些素质族及素质要素也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专业教学团队及教师个体在素质上的基本要求。

3.2.2政府要建立健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加大的经费投入,扶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建立健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规章制度

德国的职业教育,不但有宏观的国家发展政策,而且普遍有一整套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切实的保障。企业界和职业教育界,但凡遇到有必要进行解释的行为时,都能在《职业教育法》中找到依据。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教法》颁布与实施已经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来说,最关键的是需要地方政府要为扶持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政策扶持与制度保障。

2)建立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专业教学团队培养体系

从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经验看,大多数国都建立了职教教师培养体系,注重教师的职业前培养,而在我国职教师资的培养仍然沿用普通师资的培养模式。仅通过职后培养来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是不能满足专业教学团队素质要求的,因此,地方政府应建立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培养体系,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专门机构,对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培训。

3)加大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经费投入

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各国政府都在千方百计地增加投入,支持职业教育事业。如新西兰政府投入约占70% ,德国达到55%,澳大利亚达50%。可见增加资金投入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有效保证。因此政府要拓宽经费来源,改善拨款制度,设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专项基金,促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结语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在充分把握专业教学团队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运行要求,以专业教学团队“素质模型”为核心要素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需要政府扶持、学院主导、行业企业的主动支持与参与、专业带头人要积极主持。各层面各司其职,相互协调,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才能保障“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从而实现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教学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秀珍.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0, (5):176-178.

[2] 邸晓松.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7(2):73-74.

[3] 张光春.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 科技信息,2008,(9):491-492.

[4] 彭剑锋,荆小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注:

团队建设思路和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职 工程造价 教学团队 建设思路

教学团队,就是指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一些技能互补而又相互协作、沟通的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而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

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应具备以下特点:(1)、有明确的教学建设目标——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有合理的教学梯队——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的名师,有科研能力强的学术骨干,以及实践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3)、有优良的教学建设成果——主要体现在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开办已近十个年头,培养学生近三千人,最初的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随着学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建设的不断加强,目前已具备建立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的能力,我院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总目标是: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技能型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具体建设思路如下:

1. 以课程(群)为载体加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

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引导者、组织者、推动者,是确保团队共同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因此,要把那些既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创新的教学思想、良好合作精神、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人员选为团队带头人,并以课程(群)配备相应的骨干教师。所谓课程(群),是指为完善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而将本专业或跨专业培养方案中若干门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形成的课程体系。以课程(群)为载体加强团队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可以使团队成员更好地进行教学技能的沟通、课程内容的整合以及课程结构体系的把握。

工程造价专业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核心,建立工程识图知识、工程施工知识、工程经济知识、工程计量与计价知识、工程招投标知识、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等课程(群)遴选团队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并确定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成为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力保证。

2. 以“教、学、做合一”为中心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做合一”是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教,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要求高职学院立足市场,结合地方的经济建设特色,面向生产一线,以强调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进行、且理论教学服从于实践教学的模式,将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素质修养等方面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岗位的需要。 为此,我们大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2.1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校内培训是在校内实训基地通过传、帮、带的作用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素质。校外培训是指选派本校教师到实习基地、企业第一线进行学习,这既可以引导学生的企业实训,又能让教师得到职业实践锻炼。

2.2积极引进已具有“双师型”条件的人才,引进企业中那些既有教师素质、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不仅能够满足教学需要,还能够为学校的课程建设带来生机。

2.3大力发展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熟悉本地区、本行业情况,能带来科研和生产第一线的新技术、新信息,使学院校能及时掌握经济发展的动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3. 以学生为本营造良好的教学团队建设氛围

教学团队是由一定数量业务能力互补、结构合理的教师组成的,各成员无论是教学能力还是知识结构、专业背景等都各有千秋。因此,组建教学团队,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知识的融合、思路的启迪,可以实现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和共同提高。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4. 以评价机制为标准促进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调动团队积极性、检验其建设成果、提升团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团队能否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

4.1有“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鼓励力度大,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4.2有鼓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政策和鼓励措施,执行情况良好,本专业专任教师热爱学生,忠诚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师德师风建设取得突出成绩;

4.3有提高专任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政策、措施,并执行良好,专业教师有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

4.4有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措施,形成实践技能课程和顶岗实习主要由兼职教师讲授和能工巧匠指导的机制,并注重对他们教学能力的培训指导。

教学团队建设离不开学校强有力的外部资源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制度支持。 只有学院重视,教学团队建设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为学院的教育教学建设和发展发挥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团队建设思路和方案范文第3篇

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和我校教学改革的自身特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主要是更新高等教育理念,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才氛围,为其成功奠定基础,满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以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为平台,搭建教学团队的框架结构

1.实施电气专业核心课程制度。

在原有的培养方案中,电气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选修课的门数超过25门,目前急切需要构建的专业核心课程是要对原有课程知识体系进行重组。电气专业的核心课程应满足关联性、整体性和独立性原则。在电气专业众多主干课程中,电路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之间承启关系清晰,内在联系紧密,同时又各自形成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比较适宜作为电气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确定电气专业核心课程门数及课程名称之后,教学团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挑选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且教学经验丰富、师德高尚的教师担任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同时,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网络化建设,提高课程教学的现代化水平。本教学团队的成员承担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均须建设网上教学平台,丰富核心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立优质的网上试题库和教研成果共享资料库,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为了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答疑困难,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但每周进行定时定点答疑,均会使用E-mail、QQ、博客等网络平台答疑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的构架。

建设好专业核心课程,关键在于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而优秀的教学团队又必须具备稳定的构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建设的总体构架是“所在二级学院主管、团队负责人总管、团队责任教师具体负责”的三级管理体制,三级之间分工明确,有机协调。二级学院负责从体制与机制上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保障,是教学团队的指导者、支持者和服务者,而不是发号令者。教学团队负责人统管团队的各项事务,在教学模式改革、团队工作计划制订、团队成员组成、内部经费使用、考核与评价成员等方面均应有相当的自。在团队领导上,选择合适的团队负责人对建设好团队十分重要。团队负责人应善于开拓创新,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以便在沟通、协调与尊重的基础上为团队建设提供组织与服务。根据电气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需要,教学团队对各门核心课程均应设置一个责任教师岗位,下设2~3个中青年主讲教师岗位,责任教师和主讲教师可兼任。教学团队的建设应形成以研究生(硕士、博士)学历为主力、中青年教师为重心、中高级职称教师为主体的团队结构。在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应积极引进电气类企业有知名度的高级工程师加入到团队中来,作为团队和企业沟通的桥梁,为践行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理念夯实基础;成立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研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开发教学项目和项目课程,将企业的人才需求引入到培养方案中。

(二)以实行教学实施大纲为契机,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

以前实行的教学大纲主要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教学内容指导性文件,被视为一种教学辅助文件。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无法看到教师编写的教学大纲,不能充分理解所学课程的概貌,不能充分了解教师讲课的重点和进度,这导致教学大纲与教师教学脱节、与学生学习脱节。而课程实施大纲详细地描述相关课程的目的、任务、要求、进度安排、评分标准等。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要求团队教师必须撰写所上课程的教学实施大纲,在撰写过程中对课程整体进行一次再把握,对整个教学流程做到心中有数,对相关重难点能思虑透彻。为了学生在选课时可以用作参考和做上课准备,教师需要将电子课程实施大纲,上传到教学资料共享平台,与学生共享。在教学中严格按照课程实施大纲组织教学,每一轮授课结束以后,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及时发现问题,不断修订更新,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团队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善于综合,正确思辨,勤于实践。

(三)大力培养青年教师

在教学方面,团队应大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定经验丰富、治学严谨的老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实行一对一的指导,指导青年教师的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着力夯实青年教师的理论基础,掌握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团队把青年教师培养与管理纳入团队工作的议事日程,围绕学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落实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培养措施。让青年教师进实验室,协助指导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工作,要求青年教师与学生一样完成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全部实践内容,增加实践指导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要求青年教师听老教师全程授课,在经过集体备课、逐章试讲、严格评议后才能独立授课。对青年教师的授课情况定期旁听和评议,了解他们的课堂授课情况,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研究改进教学方法的途径,提出建议和意见。在科研方面,教学团队要努力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在申报、争取各类科研课题时及时提供信息,并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组织有丰富科研经历的教授、副教授从各方面,如科研选题、项目申报和论文指导等,负责对青年教师的科研指导。

(四)坚持“工学一体化”,为培养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做贡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强弱电相结合、电工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系统工程与控制技术相结合的特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的建设,应遵循专业特点,根据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气工程高级人才的需求,坚持工程应用与理论教学一体化的理念,培养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必须加强与生产实践一线的结合,更加重视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此,在学校多项措施与政策的帮助下,教学团队教师应积极展开与企业的合作,加强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应用相结合,积极联系企业共建校内实践基地。团队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一起,根据企业生产的最新需求,设计和引进包括供电、测量、微机保护屏、无线温湿度监控系统等一系列实验装置,建设和完善校内电工实习和专业综合实验基地。学生可在这个实验平台上充分动手实践,模拟工业现场运行,选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这种模式可以做到教学实验与工业现场的高度逼真,弥补生产现场不能进行运行操作和安装接线的缺陷,使学生达到解决教学实验问题如同处理工程问题一样的效果。

(五)加强教学团队科研和教改能力,促进教改和科研项目与教学的结合

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依托硕士点、省重点实验室,积极申报教学、科研课题,撰写教学、科研论文,以科研促教学。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内容开展相关教学项目改革研究,促进教学研究成果转化。通过科研项目和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实验室等,积极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以申报国家级、省级、院级教改项目为契机,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大纲撰写及课改热点、难点问题,引导教师积极申报和承担各级教改科研课题、质量工程等科研项目,让教师边实践、边研究、边改进,以科研形式开展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的提高。

(六)建立团队建设的制度和机制,保障团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制订教师培养计划。根据教学和课程建设需要,为各位教师量体裁衣,制订教师培养计划。同时,将教师培养计划和激励措施联系起来,积极努力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有机会获得去国内外培训的学习机会,在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的教师,将获得团队经费奖励等,有效调动团队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的积极性。

2.建立团队定期教学活动制度。为了加强团队教师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团队应按照教学活动制度定期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要求团队教师积极参加。

3.建立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制度。两位以上教师教授同一课程要求必须进行集体备课,由各备课组长负责。集体备课的形式多样,每门课程都应有集体备课教案,各授课教师根据各班级的实际情况修改成个人备课教案。

4.完善兼职教师管理规定,制度上确保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三、结语

团队建设思路和方案范文第4篇

摘要:通过分析创新型项目对参与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要求,本文研究了“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思路,指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建设“双一流”普通高校的背景下,与时俱进、因龄施教对应用型教学F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新型项目;“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应用型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035-02

一、引言

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全面吹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当代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自然成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先锋队。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通过开展各级创新型项目,引导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摆在大学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提出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和一流学科的工作重心。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要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就成了首要任务。

因此,如何通过开展创新项目,促进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建设,进而建设成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有关创新型项目的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当今高等院校面临的艰巨任务。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将大大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民竞争力。这说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当前高校中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也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1]。

创新项目的有效实施,对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提出以下要求:(1)有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和服务区域,制订强调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2)具备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功底,教师不但要具备高学历和高职称,还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上得了课堂,下得了工厂”。(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任何一个创新项目并非一人就能申报完成,有时也需要多位指导教师进行联合指导。因此,指导教师首先要具有团队指导意识,这样学生才能形成团队创新意识。

三、“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西安理工大学教师史向军和张琼在文献[2]中,详细地阐述了“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1)坚持主流价值体系,但政治信念存在一些迷茫性与模糊性;(2)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但功利化、现实化倾向明显;(3)强调自我价值,但集体主义价值观有待加强;(4)富有创新意识,但动手能力不足;(5)自信张扬,但抗挫折能力差;(6)眼界开阔,但自身辨别能力弱。

华中师范大学教师万美容等在文献[3]中详细分析了“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成因:(1)市场经济时代塑造了“90后”大学生;(2)家庭环境与教育方式决定了“90后”大学生;(3)学校教育方式造就了“90后”大学生;(4)网络生活改变了“90后”大学生。

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通过一些实践类项目,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兴趣;持续进行鼓励,使学生在挫折中看到成功的希望。

四、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思路

1.明确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教学团队的组建,要求团队成员之间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具体目标的制定必须考虑地方的产业结构、政府的支持方向、学校的政策引导、团队成员的能力结构等必要因素。应用型教学团队是一个新概念,其建设工作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育和建设,才能初显成效。它的建设目标设计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显性的教学建设目标设计,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通过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来实现;二是团队的组织文化建设目标设计,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教研活动的开展而逐渐形成。在应用型教学团队中,教师既要具有企业技术人员的工程经验,又要具备高校教师的职称要求,原则上要求是“双师型”教师。团队文化的建设要在优秀团队带头人的带领下,一方面要借助教学改革、课程设计和开发、课题研究、学生实践活动组织等;另一方面要整合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带领团队与企业、行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分析企业需求,引入行业标准,制订合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4]。

2.构建合理的团队人员结构。由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基础相对薄弱,师资队伍在年龄、职称、学历结构上不合理,以及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等能力明显不足,要想组成一支合格的应用型教学团队,显得格外困难。因此,应用型教学团队必须要有合理的人员结构,通过“内培外引”的形式优化团队人员结构。一方面,通过派遣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攻关难题积累实践经验,指导教师申报企业的各项横向项目提升工程能力,组织教师参加行业特许的资格培训,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项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另一方面,注重对具备工程技术和行业实践背景人才的引进或全职聘用,有机组合,取长补短,共同学习与交流,从而实现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力[5]。

3.建立健全应用型教学团队评价机制。应用型教学团队的评价体系与传统的教师个人考核评价不同,是应用型教学团队良性运转的体制保障,应兼顾团队成员个人业绩与团队长期价值的绩效评价。团队评价应高于个人评价,具体体现在由强调团队成员个人业绩转变为和团队绩效并重,由侧重个体导向转变为侧重团体导向,从而引导团队成员追求团队效能的最大化[6]。对于团队绩效评价,主要看团队总体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情况的评价,把提高团队协作指导能力作为建设重点,逐步完善基于团队导向的绩效评价和奖励方式,实行团队激励;对于成员个体业绩评价,要改变单一的学术型评价标准,强调教师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所发挥的优势和特长。在教师教学业绩考核中,要突出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评价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注重考核成员对团队的贡献度和个人在团队中的可持续发展潜力,由此结合团队岗位职责分工给予有效的业绩评价,最终在教师职务聘任中给予体现[5]。

4.树立创新是应用型教学团队灵魂的意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教学团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方面,通过各级创新项目的实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各类创新创业技能培训,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新形势下,创新是社会的主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精神,紧密结合学校和地方经济社会的特点,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因此,牢固树立创新是应用型教学团队灵魂的意识,才能紧跟社会发展潮流,不与时代脱节。

五、结束语

创新项目的实施和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一个热门问题。本文把创新型项目的实施和应用型教学团队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实施创新项目主体特点的分析,说明开展创新型项目对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石婷静,刘志芳,罗诏,刘洁翔,等.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谈创新人才的培养[J].广州化工,2016,(5).

[2]史向军,张琼.“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1).

[3]万美容,夏博艺,曾兰,等.“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

[4]何红.地方高校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2016,(2).

[5]卢虹.高校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浙江万里学院,2014,(5).

[6]黄莉.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13,(1).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教高司函[2015]41号);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型实验计划项目(湘教通〔2015〕84号);湖南工学院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湖工教〔2015〕28号);湖南工学院教研教改项目(湖工教〔2015〕14号);湖南工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型实验计划项目(湖工教〔2016〕8号)

团队建设思路和方案范文第5篇

一、油田勘探项目团队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在油田这样的国有大型企业,绩效评价处于传统的人事评价阶段,绩效管理水平不高,目前在勘探项目团队绩效评价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绩效评价仍然停留在传统人事考核方式阶段

侧重于固定周期的对单个部门或组织的评价,组织或部门之间的联动评价少。评价主体单一,其他部门或评价主体参与少。评价维度单一,对项目团队或组织的评价还仅仅停留在对经济效益评价的模式上,对较为容易量化的经济效益指标的考察上,最终使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都不高。

2.评价指标与油田战略目标严重脱节

在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方法上,往往从实际任务出发,预先设定组织或部门的生产任务目标,固定周期进行工效考核。基层工作人员的评价是没有通过工作分析技术对岗位的任务要求和行为要求做出详细描述,而是注重员工行为考核,不同岗位员工的考核指标趋于相同,出现与职位工作相关性不强,非职位任职者能直接控制的指标占据考评指标的重要部分。因此,最终的绩效评价满意度和效度均不高,造成企业战略目标不能通过对层层组织的绩效管理传递到员工头上。

3.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缺乏绩效管理思想和绩效管理技术支持

在绩效管理理念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型员工的作用有了认识,但在具体的管理策略上,还是更多地沿用了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和思路,几乎都是由领导直接指向下属,让员工参与、与员工沟通的情况几乎没有,也没有对员工绩效计划改进进行指导。绩效评价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对既定目标的控制和鞭策上,侧重于对事件结果的事后评价,评价体系监督和控制作用大于激励和鞭策作用。

二、油田勘探项目团队绩效评价的改进

针对油田勘探项目团队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在油田绩效评价体系中,应补充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产出评价

项目的产出评价主要包括经济效益评价和团队成员劳动生产率评价。勘探项目效益评价是项目团队绩效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投资、成本和效益等指标直接判断项目实施后是否获得预期效果。对于勘探研究项目团队来说,团队成员劳动生产率指标是衡量团队成员劳动效率及团队整体协作效率的指标之一。经统计和对当前勘探形势的技术分析,按年增四千万吨储量,勘探研究人员一千人计算,平均劳动生产率应约为200吨油气当量/日/人,确定为标准满分水平。

2.技术与方案评价

技术与方案评价主要包括勘探方案合理性评价和技术应用与创新程度评价。勘探方案的合理性评价是在分析勘探成效的基础上,分析单项工程的工作量和精度设计是否与地质要求相匹配,是否做到了尽量节省工作量。勘探过程中,技术应用是否配套影响着勘探项目的质量和项目进展顺利程度。勘探技术评价主要是评价勘探研究过程中整体技术应用是否配套,能否与勘探项目所处阶段和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相适应,技术选用是否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团队在研究过程中是否设计或采用了本领域前所未用的技术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以及新采用的技术对今后同类研究项目是否具有积极的影响价值。

3.项目成本控制评价

在油田勘探项目中,勘探项目团队成本包括从立项开始到项目结束期间发生的可以由从事科研的项目团队控制的各项费用,如试验费、设备维修费、工农补偿费、办公费、差旅费、职工误餐费等。由于科研人力资源相对丰富,项目运作期间工资性成本指出相对固定且不可控,根据SMART原则结合油田实际,不将人工成本及仪器设备折旧费纳入项目成本预算与评价。项目费用控制体现了项目经理的管理运作水平及项目团队成员的处理周边关系的能力和工作效果。同时,在不确定性因素占主导的勘探项目中有不能仅考虑研究过程的成本节约与否,更重要的是要衡量投入产出比,高投入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带来高回报,所以评价成本节约情况的同时需将单位研究成本产出情况一并评价。

4.运行过程与质量评价

运行过程与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工作程序规范性与进度控制评价和技术档案质量评价。工作程序规范性与进度控制评价主要考虑了项目进度控制技术、工程施工次序的合理性及跟踪地质研究的配套性三个要素。技术资料的采集与收存是反映项目运行质量重要指标之一,影响着项目研究成果产出与团队工作效率。其中技术资料的完备性指从项目立项到结束期间与勘探研究有关的各项技术资料采集、保存、整理情况,技术汇报材料质量评价主要评价结题报告的内容是否周全、主次分明,技术思路是否明确。

5.项目团队建设评价

团队建设作为绩效输出的一项内容,是促进项目团队强化内部绩效管理,实现高质量循环的基础。项目团队建设情况评价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1)项目经理素质:项目经理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方面的才能,以及建设学习型团队、提高团队协作程度方面的能力与表现,项目经理素质是影响团队绩效的重要因素。

(2)团队成员协作程度:指团队成员之间的通过强化沟通、交往与知识共享达到提高团队整体研究能力,是项目按时保质完成的重要保证。

(3)团队愿景建设:指项目运作期间,团队通过共享价值观和共同愿景,在提高团队成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改善服务态度方面取得的效果。

(4)团队学习力与执行力:指项目运作期间,团队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强化团队成员基础理论知识,改善工作态度,提高课题研究能力方面取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