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现阶段的初中生学习压力大,历史课堂枯燥的知识点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致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低。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历史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成为现阶段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通过实践教学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关键词:分层教学;历史课堂;参与度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注重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将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避免传统教学中“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弊端,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上得到发展。广大的历史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积极地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提升学生历史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
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不同,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学困生和学优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往往会产生两种完全不相同的学习情绪,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会感到非常吃力,往往不能够及时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失去对历史学习的信心;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能够及时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并能够做到学有余力,致使学生的成绩得到很好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趣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将学习成绩好、学习积极性强的学生分为A层;将学习成绩一般,学习积极性较好的学生分为B层;将学习成绩较差,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学生分为C层,在课堂教学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觉得自己的目标既不是遥不可及也不是唾手可得。例如: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大概的认识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于A层次的学生,他们能够牢固地掌握教材中给出的知识点,教师应当引导他们思考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何影响;对于B层次的学生,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师应要求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对于C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让学生掌握教师为其圈选的重难点就可以了。通过这种分层,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历史课堂学习中来。
二、对提问的内容进行分层
课堂提问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和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同时课堂提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重要因素,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进行提问的都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不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提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一些符合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问题。如“时期三大战争的地点、时间和作用”“为什么在中要和平解放北平”,对于提问中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则可以指定一名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回答,这样的分层次提问,有很强的普遍性与针对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学习中来,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回答的机会,提升了全体学生的参与度。
三、及时调整学生的分层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后,应当时常根据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变化进行重新定位,对于有提高的学生进行提升和鼓励,对于倒退的学生进行降级和批评。适时地调整学生的层次,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如果教师对分层长期保持不变,这样只能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动力。笔者在教学中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个学生,该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在教师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该学生的成绩又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况,通过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导致学生学习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分层一直固定不变,长此以往使学生产生教师对自己不认可的心理,致使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笔者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及时调整了学生的分层,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该学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总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之间也是存在着很大差异性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看到学生之g存在的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历史课堂学习中来。运用分层教学法,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弊端,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体育;综合素质;自主参与
当代教育赋予体育教学的任务已经不仅仅是单纯地教授学生体育技巧,还有帮助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这两者相比较后者的实现难度更大,后者同时也是我们这些身处一线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奋斗的工作目标。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个目标不太容易实现,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实现它呢?笔者认为要达到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借助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就必须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参与度。因为只有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体育课堂,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初中体育教学任务,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接下来,笔者将对如何在体育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出几点看法。
一、促使学生体会体育教学的意义
不少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初中体育课对他们发展的重要性,体育与其他文化科目相比一直处在一个不受人重视的地位,这直接导致在学生的潜意识里认为体育是可有可无的课程,以至于他们经常在上体育课时选择敷衍了事,学生这样的学习状态使体育教学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与他们进行认真的沟通与交流,让他们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明白认真对待体育课将对他们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要让他们知道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资本。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这将成为他们以后求学乃至工作的阻碍,会降低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及丧失平等竞争的机会,因为他们的身体素质低下。任课教师在让学生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后,他们就会自发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这是达到初中体育教学目标的基础。
二、建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体育课堂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明确地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体育老师则成为他们学习体育知识的引导者和答疑人。现如今,大量的教学实践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只有在倡导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上,初中体育教学才可以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初中体育的教学任务。这是因为学生成为每一节体育课堂的“主人翁”时,他们会成为推动体育课程开展的动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主动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提升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体育教学目标。同时当任课的体育教师把学生当作体育课堂的主体时,对教学大有裨益,它能够使体育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根据学生需求对课堂教学的各部分内容进行细微改变,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体育训练,逐步提升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把控好学生的运动量,确保不会出现运动过量的情况。
三、借助多种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热情
每个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模式,争取每节课都有新鲜的知识和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各种体育技能和体育常识的热情,让学生由衷地喜欢上体育课,积极参与到体育课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爱上体育课并且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所以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比如在体育课堂上使用游戏教学法,本人在教导学生学习排球技巧时就使用了一种排球接力赛的游戏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组进行垫球接力,速度快的小组获胜。通过这种竞赛的游戏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强大的好胜心,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年少气盛并且有很强的求胜欲望。求胜心会促使他们在体育课堂上专心学习垫球的技巧并积极地进行垫球练习,以赢得这场排球接力比赛,显而易见,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游戏教学方式使全班的学生都积极并且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强化教师自身的教学本领
为了增强体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体育教学水平和体育专业水平。一个教师有着很高的体育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准,他的课堂定会充满魅力,使学生不自觉地跟着教师的指导投入课堂学习中。所以教师应该为自己有宝贵的实践机会而高兴,不断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在每节课进行体育教学经验的总结,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从而逐步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初中学生的体育课堂参与度,达到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教学目标。
可以这么说,学生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课堂参与度,对能否有效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灵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着手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发并且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变成初中体育课堂真正的主人。
参考文献: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兴趣是成功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名句:“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的看得见的刺激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课堂的兴趣,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来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没有积极的脑力劳动,学生的任何兴趣、任何注意力都是不可思议的。”
在《二氧化碳》一节课中,传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时,我先从一个叫《死狗洞》的故事开始:在意大利,有一个奇怪的山洞,狗、猫等动物一走进去,挣扎几分钟就死了,人却可以安然无恙的通过这个洞,人们叫它“死狗洞”。迷信的人因此说,洞里面有“屠狗妖”。为什么会有如此奇异的现象呢?有一天大侦探牵着他的爱犬追坏蛋正好来到人们传说的“死狗洞”,进入不久,他的爱犬突然倒下死了,大侦探惊讶,但他很快恢复镇静,忙掏出打火机准备点火,但是他怎么也点不着火,后来他明白了,……这时候可以问学生:谁可以帮助老师来分析一下这个奇异的现象呢?大家急不可待的想知道“爱犬死亡之谜”。强烈的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度,这样学生很容易地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享受情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感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教师的情感,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的情感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条件。
在新授传染病的特点、流行的环节以及预防这节课时,我不失时机的提问:“大家今天想知道传染病哪些方面的问题?”这时,学生提出了20多个问题:动物会得传染病吗?肿瘤是传染病吗?得了传染病是不是不能治疗?老师你得过传染病吗?得了传染病有哪些症状?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传染病有哪些特点?哪些病是传染病?可以预防传染病吗?H7N9是什么?……这些问题中有许多与本节课的内容无关,有些问题在语言表达上还存在问题,若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头脑里的这些问号可能被视为“给老师添麻烦”,而且花这么长时间给学生发问,似乎“不合算”。但这正是引发学生进入探索性学习的最佳切入点,面对来源于学生中的大量问题,教师要充分给予关注和肯定,表示出“对,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好,我可以一起来研究研究!”等积极性的支持语言,在班级里营造出一种活跃的、自由的、发散的探究氛围,学生内心激起了科学探究的欲望,进而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
三、欣赏美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科学课本中也蕴涵着很多美,认为科学枯燥乏味就是因为缺少发现美的慧眼。
在学生迈入初中生活的第一堂科学课上,我没有及时要求大家打开书本,而是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认识大自然吗?”学生开始想象大自然,这时候我利用多媒体向大家展示:耀眼的星空、植物繁盛的热带雨林、浩瀚的海洋、白雪皑皑的南极、碧绿的草原、成群的羊群、淅淅沥沥的雨、天空的彩虹、种子萌发、花开的过程……让学生看到大自然的美丽,使学生直接感知画面,配上音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美趣,使整堂课都沉浸在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景之中,通过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让学生从中体验自然美,并积极的发现美,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更好地参与课堂。
四、维持知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师要竭尽所能盘活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以高亢的激情投入学生,让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的滋生和延续,获得知识的提升和人格的升华。
在学生认识导体与绝缘体的改变后,布置学生探究任务:检测18种物体(已发)和自找7种物体,进行区分,这些物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测量,测量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可以来找老师。
学生小组活动。
师:“这位同学刚刚你在教室里找什么?”
生:“我想找一杯水。”
师:“你是想知道水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是吗?”
生:“是的,老师我还想知道绝缘体碰到水后是不是还是不能导电?”
……
通过活动,留一些“空白”给学生,有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五、促进动态生成,提高学生参与度
富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要努力达到的境界。一个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充满活力、动态生成的过程。
譬如,在进行《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呢?》教学时,我用唐伯虎的故事引入“据说唐伯虎的画画技巧很高,有一次,一个画家不服气,向他提出了挑战,两个人在相同的时间里面,都完成了两幅非常好看的画,栩栩如生,正当大家争执不下谁画得好的时候,两只蝴蝶飞了过来,都围着唐伯虎的百花争艳图飞,还时不时的停上去,这时候,比赛的结果就出来了,唐伯虎的画骗过了蝴蝶的眼睛而当之无愧的成为了赢家。”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吗?”
生(1):是画的颜色,唐伯虎的画画得太漂亮了!(很多学生都支持这个观点)
生(2):可能是唐伯虎的墨水质量好,很香,吸引了蝴蝶!对对,也可能是唐伯虎的墨水里面加入了一些香料来故意吸引蝴蝶!
生(3):可能是蝴蝶是近视眼,看走眼撞上去的。(全班大笑,该生也是一脸难堪)
……
创设合适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一般情况下,学生对于一些相对新奇、有趣的事物较感兴趣。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或故事童话等形式来引入课题。在情境教学中,学生就会逐步提高课堂注意力,进而将自己融入到情境之中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积极的思考。例如,在《角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三角形的物体为引入,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生活中三角形的存在,指出实物的哪个部分是三角形的形状。通过“动脑找一找、动口说一说、动手指一指”的活动让学生把书本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加强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方式
在各种各样的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是经常被采用的,而且是比较简单,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一种学习方式。可以说,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形式不但是学生展现自我、树立自信的舞台,同时也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合作学习的模式中,每位学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教学环节中,进而真切地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获得一定的知识及经验。当然,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一定要事先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问题和教学环节设计,对于一些学生能够单独进行并且能够很好地解决的问题,就无需相应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此外,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模式设计时应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并且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学生对学习小组具备一定的集体荣誉感,进而使得小组内的合作实现效益最大化。例如,在《角的认识》这一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折一折、比一比、做一做”的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时的合作积极性。首先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一定数量的小组,比赛竞争看哪一小组折出的角较大。通过这一问题的解答,让学生逐步了解角的大小取决于何种因素。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将角边进行收拢及叉开动作,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很大的关系。
三、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
俗话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也认为,如果一个人在没有受到任何外界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其水平的20%~30%,但如果是受到外界正确而充分的激励,他的潜能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激励”是课堂教学中不可轻视的重要手段。也有人这样说过,对于孩子,鲜花比鞭子更有效。事实证明正是这样的,仅仅用斥责和训斥并不能使学生克服不良行为,而如果教师用赏识和赞许的目光却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学生才会不断摒弃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比如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特别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们要循循善诱,帮助和引导他们找出失误原因,并鼓励赞赏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进取意识。对待差生,我们要放下教师的架子,蹲下来和他们友好交流相处,关心他们,使他们看到教师的真诚和善意。对于学习上有一定困难,课堂上通常很难完成学习任务,以致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对他们提出一个最低要求就是完成最基础的作业题,只要他们敢于在课堂上展示,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如在作业本上批上“有进步”“有提高”“再努力”等评语。课堂上,在小组展示这一环节,课前笔者和小组长沟通设计一些最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展示,当他们回答出所要求的问题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你回答得真好!”“你有进步”,如果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或回答得不完整时,也不否定,而是面带微笑,向他们投以信任的目光,给予引导、鼓励:“再想想,你一定能回答的”等等。使学生感到教师时刻都在关心着自己,明确自己在班上的地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关注学生的差异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存在着“教”与“学”本末倒置,效率低下的现象。其“低效”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主宰课堂,学生亦步亦趋,完全没有了其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就无法学到知识。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师上课时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变成了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只管听、写、背。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在多数学生基础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在传统数学教学枯燥无味的前提下,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致使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二、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方法
首先,把爱心、尊重和信任送给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心理上于主动参与的支持。作为数学老师,要使每位学生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创造性学习的境界,关键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课堂洋溢着轻松与和谐,让学生在不觉中参与到互动中来。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评价方式。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面对学困生更要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其取得的点滴成绩都要给予真诚的肯定与鼓励,以赢得学生心理上的亲近,参与意识的增强。因此,每一个从事数学教学的老师要从尊重学生的需要出发,与学生达成心灵的沟通,让他们从心底里相信你,喜爱你,跟着你徜洋于数学的海洋。
其次,适当将游戏穿插于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初中阶段的学生较为贪玩儿,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在玩中学,把游戏带进课堂,传统中沉闷的课堂氛围将活力倍增,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可组织知识抢答比赛。如基础训练时给各组中等以下学生为组争光的抢答机会,可将内容均匀分配,每组任务相同,时间相等的前提下按完成质量进行表扬或奖励;挑战有难度的任务时,各小组可通过合作探究,并选出最具学科优势的同学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小组争得荣誉,比比那个小组的方法简便,过程完善,质量最优。通过学生积极的探索与交流,问题得到了多种解决的办法。教师要对其一一予以肯定,然后确定出最佳解决方法。面对课堂要求的高效,学生容易精神疲惫,思维松懈,于是在教学中间,适当把教学内容变成一些游戏活动,穿插安排,可使学生在玩中受益,又如小组接力画正多边形比赛、合作找同伴比赛(如找同位角、内错角、相等的圆周角)等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及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专注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唤起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激情,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增强。
再次,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享受成功的乐趣,达到参与学习的情不自禁。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穷的追求热情。课堂上设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参与和发现中增强学数学的信心和勇气。教师可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按深度和广度分解成若干个梯度较小的问题,让层次各异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以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其力所能及,从而获得成就感并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进而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享受成功的乐趣,让教师的赞扬成为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加油站,成为学生在不觉中获取数学知识的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