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外文学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让所有儿童都能获得阅读
让阅读成为儿童生活中愉快的一部分
让阅读成为儿童最广泛的学习实践
南方分级阅读理念
趣味阅读――从激发儿童热爱阅读入手,让阅读有趣、好玩;
分级阅读――根据儿童心智发展程度选择不同读物,什么年级读什么书;
均衡阅读――引导儿童广泛阅读,接受各类读物的滋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课外阅读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引导小学生走进课外阅读世界是时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的需要。笔者在近几年的实际教学工作中,着力探究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策略以及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快乐,从而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如果只局限于对文本的理解,那算不上有效教学。《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刻影响和熏陶感染作用;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效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许多作家、学者的成功经验表明,语文素养的提高,大都得益于大量而广泛的阅读。
二、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检测试题的内容正在不断修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一教学目标逐渐明确。然而,从检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依然缺少语文素养,具体表现在:概括时提炼不出关键信息,理解时机械而片面,表达时词不达意,作文立意平庸、语言干瘪、结构混乱等。
为此,笔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以下问题:
1. 欠缺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和教辅读物中,学生缺乏更宽更广的阅读空间。也有许多学生的读物不多,尤其是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没有足够的资金满足自己阅读的需要。
2. 无明确的阅读目标
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仅对漫画、卡通等休闲类的图书感兴趣,且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很容易随波逐流,身边同学读什么书,自己也就跟着读什么。
3. 阅读的兴趣不浓
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时代。在过去,书籍是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现在,光盘、录像、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来源多种多样,而且直接作用于视听,相比之下,书籍阅读就显得枯燥乏味。这种以视听刺激为主的信息接收方式使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退化,从而削弱了他们对书籍阅读的兴趣。
以上问题表明,许多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方法不当,导致教师成为语文教学课堂的主宰,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只在教师限定的模式中去运作,而缺乏自己的见解。这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自主创造性。
三、如何使阅读变为“悦读”
面对这些现状,笔者经过研究和尝试,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外阅读作业,具体做法如下:
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就会把阅读当作一种需求,而不是负担,不会感到厌倦和疲惫。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将从课外阅读中了解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运用于学习和探究之中,使学生在立足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探索及更有深度的拓展;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充分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使其在情感和经历上体验成功的愉悦。
2.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首先应从班级出发,让学生诵读一些与书有关的名言,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等,让学生以名人为榜样,激励自己读书。在每学期开学之初和寒暑假开始之前,笔者均向学生列出必读和选读书籍的书目,然后由班里自由组合而成的读书小组组长进行分配,让每个学生买两本不同的名著,并将这些书籍归入班中的图书角,再由班里推选出的图书管理员按照班里的《图书管理规则》进行借阅登记。此外,可发动学生每学期更换一次图书角的书籍,每月出一期“书香漫步”墙报,在班中营造浓浓的的书香氛围。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阅读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喜欢阅读的教师方能培养出热爱阅读的学生。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这样能给予学生一种榜样的力量;还可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逐步引导学生从“阅读”走向“悦读”。
在优化班级和校园读书环境的同时,家庭读书氛围也不容忽视。一个家庭拥有“好读书、读好书”的氛围,才能使孩子有充分的自由去培养阅读兴趣和爱好。近几年,笔者结合学校的读书活动,向家长推荐了一批书籍,并鼓励家长与孩子进行共同阅读,同时在班里举办读书心得交流和读后感作文比赛等活动。通过亲子共读和参加读书活动,家长的人才观、教育观、价值观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不仅增强了终身学习的意识,教育子女的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3.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阅读的方法主要包括“精读”和“泛读”。精读方法的指导主要适用于课内,而课外阅读的方法则以泛读为主。只有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学习方法,学生才能读得既轻松又富有实效;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把每一本课外读物都细致地读完,而要引导学生采用“跳读法”,即要抓住重点,对精彩的、感兴趣的地方细细品味,对不感兴趣的部分运用走马观花、一目十行的方法进行浏览式的阅读。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以下良好的阅读习惯:(1)学会使用工具书来解决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做读书笔记。每一次阅读都要做读书笔记,对书本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圈点、勾画和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3)制作摘抄本。每个学生都应有自己的摘抄本,每次阅读时,把读到的好词好句、奇珍异闻、科普知识等摘抄下来,丰富自己的积累。(4)写读书心得。把读完书后的感受、想法或收获写下来,不规定篇幅的长短,只要是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都可以写下来;久而久之,不仅能提高写作水平,还能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根据课内学习的需要和自己的读书情况,制订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并按计划进行阅读;让学生制作阅读“倒计时钟”,规定某时间段的阅读量,逐步积累读书经验。
4. 与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
教师应用赞赏和期待的目光去看待学生的课外阅读,坚持“重激励、重过程”的原则,并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与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可开展以下形式多样的活动:(1)朗诵比赛和话剧排演。让学生通过读一读、演一演,深入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还能提高其表演能力。(2)手抄报制作比赛。组织学生开展手抄报制作比赛,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收获展示出来,能使学生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其创新意识也得到培养;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看到了别人的阅读经历和成果,还能从中受到启发,从而为自己确定阅读的方向。(3)读书辩论比赛。如提出辩题:孙悟空和哈利・波特哪个更厉害,让学生进行辩论。为了辩论,学生首先需要去认真阅读《西游记》和《哈利・波特》这两本书,并了解书中人物的特点。如此,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料,同时又能让学生品尝到自己读书的成果和喜悦。
一、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置存在的不足
1.抄写过多,阅读过少
小学语文所承载的识字、写字的任务是比较大的。课标要求小学六年累计认识常用字约3000个,会写约2500个。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适当的抄写是必要的,应该说,到目前为止,抄写依然是小学生识字写字的重要手段。如果抄写过多,甚至中低年级课外作业反复布置整篇整篇地抄写课文,虽然达到了识字、写字的目的,但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学生无趣的心理。单就语文课外学习而言,同时还减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削弱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再加上缺乏必要的评价手段,小学生课外阅读过少,甚至于被忽略就不难理解了,哪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可言呢?
2.忽视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置,忽视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任务,其原因上述已经阐明。在此我想赘述的是,小学阶段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是课标规定的,我们暂且不说它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与途径,但它至少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吧。可能很多教师没能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没能意识到,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做出过明确的要求,更没有出台相关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机制,促使他们去完成任务,被忽视就自然而然了。当务之急是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要求,出台评价手段和评价机制。否则,其将依然被忽视。比完成小学阶段课外阅读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这将是终身受益的事,不能留给初中或更后阶段的教师去做。
3.忽视了学生生活的规律性
小学生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与生活规律是密切联系的,这一点是我多年教学实践的感悟。过去,我多年从事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可能和其他毕业班教师的心理是一样的:总认为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多布置点作业,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汲取,结果适得其反,不仅作业完成率低,而且质量也比较低下,弄得教师、学生、家长手忙脚乱。因为面比较大,需要分门别类地处置:能力强的同学既补又罚,很快就完成了;能力弱的同学仅补,一周下来,有时还造成旧账压新账,无奈,再找家长配合。这一漫长的过程,耗费了教师、学生、家长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此,我历经多年的深刻反思,认为其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忽视了学生的生活规律。细细一想便会明白,双休日、节假日,父母的生活都没有了规律,再让孩子有规律地吃饭、学习、睡觉,能做到吗?寒、暑假本意就是让孩子休息的,何谈学习规律而言?如果再布置过多的作业,他们怎能按时完成呢?相对而言,学生比较有规律的生活是每周一到周五:吃饭—上学—吃饭—上学—吃饭—做家庭作业—睡觉。
4.不足够重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小学低年级学生不留家庭作业,中年级一般为半个小时,高年级不超过一个小时。这是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但往往人们会狭隘地认为,这里的家庭作业仅仅指的是课堂教学的巩固与延伸,不包括课外阅读。我是这么理解这么做的,其他教师可能也不例外。
二、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置的实与虚
1.何为实与虚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置的实与虚,只是我个人的实践与定义,不一定准确,因为在此之前我没有阅读到类似的东西。如果将来阅读到了,或经过有关人士的指点,即予以更正。所谓“实”,即为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置所承载的课堂教学的巩固与延伸;所谓“虚”,就是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置所承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完成课标规定的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任务,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此看来,实与虚形同文章的主副线,虽或明或暗,但都担当着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内容精彩纷呈的任务。
2.如何合理设置
(1)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置实与虚的作业量,并做到动态变化。如低年级课堂教学巩固与延伸的作业少一些,课外阅读作业可以多一些;中年级课堂教学巩固与延伸的作业和课外阅读作业可以适当持平;而高年级的课堂教学巩固与延伸的作业可以适量偏重一点。
(2)遵循小学生的生活规律,合理设置实与虚的作业量,做到动态变化。无论城里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只要上学期间,生活便有了一定的规律:如周一至周五基本上是早晨上学,中午放学,下午上学,晚上放学,课外作业,休息。双休日和节假日便打破了这种规律。过去,我和大多数教师有同样的心理,认为双休日和节假日学生的时间比较多,就多布置点实的作业,结果不仅完成率低,而且完成的质量也不尽如人意。仔细想想就会明白,双休日和节假日,父母的生活都没了规律,孩子的生活哪来的规律?如过年期间,父母去串门走亲戚,把孩子留在家中写作业。试想想,孩子能安心做作业吗?所以,依据小学生的时间规律,周一至周五实的作业略多一些,虚的作业予以辅助,可以调节身心,有益睡眠。双休日和节假日实的作业略少一些,虚的作业略多一些,有益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率和质量。
(3)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小学生课外作业实虚并存、实虚量交替之中,虚的作业设置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低年级只要求学生读一读适合自己读的儿童读物,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中年级要求学生在读的同时注意自己喜爱的好词佳句以及段的积累;高年级则在上述基础上还应写一写自己的感受,逐步实现读书的目的。切忌一开始就设置读的难度,造成学生的畏惧心理,会适得其反。
(4)遵循适时评价原则。实的作业我们会及时评价,在此不再赘述。而虚的作业如果不做出适时的评价,就有可能会流于形式。因为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必须有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适时的评价,是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不断矫正与督促。这种适时评价必须建立在课内,置于老师、学生的监督之下,否则,会事与愿违。
一、善于作写
作为教师,要承认学生在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为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就要关注个体差异,设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是打基础阶段,因此,我做到留有必要的作业外,更把一 定时间留给学生,留给他们选择的余地。这样的作业学生喜欢,即省时增效,又体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作业;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又体现了兼顾基本要求。另外,还可以请同学抄写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名言名句,格言古诗;提倡写日记、编童话故事;办小报;办展览;交流课外阅读书籍等。
二、善于读阅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选入教材的文章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只有加强阅读,厚集薄发,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语文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从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要完成这一 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课外阅读内容可以是课堂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以指导读和开放自由读相结合。指导读是学完一 篇课文利用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读另外几篇文章。因此,指导学生有选择、多方式、高质量地阅读和使用书籍,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学生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样开放自由阅读内容,提倡读课堂教学内容以外的报刊、书籍。在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就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词、句、段)或主要的问题发表见解,也可以对课文内容、写法作出评价或对课文作出补充、修正……还可以充分利用汇报、演讲、朗诵、研讨开故事会等活动介绍好书、交流心得。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把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不断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读中积累知识,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陶冶情操,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批判精神。 这样课内外结合起来,即丰富了学生知识领域,扩展了知识视野,又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善于观察
新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就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入社区,走入社会。观察活动作业就是小学儿童智慧启蒙的真正学校,是打开儿童智慧之门的金钥匙。通过观察积累材料,培养能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兴趣,激发求知欲。
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我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课余时间,结合课内学习内容,布置观察作业。
为了配合教材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我们指导学生在家里养花、养小动物。当夏天下雷阵雨了,我让学生观察天的变化;当秋天下小雨了,我马上带领学生走出教室领略秋雨的多彩;当初冬起大雾时,我马上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雾中、雾散的景色。当冬天下大霜了,又让学生到户外体会霜中的景色。这样学生在观中学,学中观,文景结合,师生会触景生情。因此也就有了:我观察夜晚的天空,找到了北斗七星;我发现金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我看过蜜蜂在蜂巢上方跳过“圆舞”和“摆尾舞”;我真的欣赏到了月光花在晚上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当学生兴致盎然的介绍自己观察的事物、景色时,即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也提高表达能力。
四、善于画画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忠实原文,动手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再现原文或部分段落。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加之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色彩鲜艳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布置一 些涂涂画画的作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无疑会有好效果。譬如:教学《秋天的雨》和《听听秋的声音》这两篇课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我喜欢这金色的秋天,我要用我的画笔描绘我心中的金秋,而且给自己的画取个诗意的名字,再描述画面的内容,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描述画面内容可以加进自己的想象,不局限于画面本身,让画面有动感。画好后,我们举行一次画展,看谁用手中的笔,画出自己心中最美最美的秋天。 这样的作业本身就具有了美与艺术的意味,用色彩鲜艳的画,使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并展开了联想的翅膀。 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在画展中,有的同学画了十几幅画。这样创造性的作业,不单是学生复习了课内所学的内容,而且又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绘画能力。当学完课文《爬天都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望天门山》、《给予树》和《花钟》等课时,我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 幅图画。《富饶的西沙群岛》远处落日的余晖,结满果子的椰子树,艳丽的海水,千奇百怪的贝壳,庞大、有趣的海龟,翱翔的海鸥。作业画展中展示出了学生那一 幅幅美丽的图画。通过学生亲手绘画,即培养了他们爱美的情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与同学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及获得成功的快乐。
五、善于表演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化。表演是思想的外化,是才气的展示,是能力的发挥,表演是一 门融语言、动作、神情于一 体的综合性艺术。让学生把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培养的能力能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能提高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也能使欣赏的同学从中受到情感体验,获得提高和发展。
低年级教材大多数是故事性很强的童话、寓言、名人名事,很适合编排课本剧,即使有些短小的古诗、儿歌,看似简单,经过创造性地联想,也能编排出生动有趣的课本剧。它能适应儿童的心理和爱好。为了发挥学生特长,活泼学生生活,表演课本剧是语文课后延伸中综合能力的体现。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地去获取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教师阅读 学生课外阅读 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多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深感阅读对于教师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自己没有“一缸水”,哪来学生的“一碗水”?“最是书香能致远,腹中有书气自华”!教师只有终身阅读,不断充实自我,才能厚积薄发,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对学生更要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写作和创新能力。
1 厚积薄发,让阅读成为教师不断充实自我的精神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在于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进行知识积累,不断充实自我。因此,每一位教师自身都要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1.1阅读必须要有一颗平常心
优秀的作品和深奥的文章是需要用心去研读、咀嚼、品味的。近些年来,真正能持之以恒、躲进一隅,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已是越来越少。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要始终拥有一颗平常心,需要耐得住寂寞,安于清贫,乐于苦读,甘为人梯。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要有真情实感,更要有真才实学。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阅读原著和经典。
1.2阅读必须要有强烈的求知欲
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博览群书,不但要成为语文教育的“专”家,还要成为尽可能通晓各科知识的“杂”家。一个知识面不广的老师,是很难给学生以学问和人格上的感召力的。因此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求知欲,要不断地通过阅读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一个教师的成长,最重要的就是要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活到老,学到老,育人到老,这样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和神圣职责。
2 言传身教,让阅读成为学生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育部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中小学生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是阅读、体验、感悟和积累,让学生经常与高品位的作品直接对话,养成高品位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素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2.1言传身教,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一个人能否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关键在于抓好启蒙阶段即小学阶段的教育和引导。小学生好奇、求知欲强,只要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不会满足课堂所得,很想了解更多的各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充分培养和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一方面要用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感受“现身说法”,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强烈的阅读欲望;一方面从自己的阅读感悟中,把思想内容健康、浅显易懂的最适合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个性的作品推荐给学生。
2.2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整体阅读热情
学校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绝不能因乏人管理或担心图书缺损而让大量的学生读物束之高阁。也可充分利用学生家庭为其购买的书籍,进行相互传阅。要培养他们爱惜书本、团结协作精神,还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读后感交流和知识竞赛,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从游戏机和电视上转移到书本上来。
2.3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有不少教师和家长往往认为,只有提高语文知识、写作能力和考试成绩的书才值得一读,这是十分片面的。应该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一方面让学生更多地阅读包括长篇文学名著在内的大量文学作品和科普读物,尽可能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让学生形成较广的知识面;另一方面,阅读作品要适合不同年龄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低年级儿童应选择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情节简单的读物,最好是带拼音的看图读物;中年级学生可引导他们阅读文史、地理以及自然、科学和科学家、英雄人物等的传记等书籍;高年级学生可分类指导,因人而异,尽可能让他们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
2.4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阅读
课外读物丰富多彩,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既要让他们把课内掌握的读书方法灵活运用,还要对他们进行分类指导,让他们不仅爱读,还要会读,读得更好,更有效果。教师要结合自己的读书方法,特别是把名人、大师的读书经验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有选择地读书,熟练掌握精读、细读、浏览或略读的技巧。
3 学以致用,让阅读成为学生知识创新的有效途径
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1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语文知识积累的能力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和训练,“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知识积累的习惯,学会做笔记,抄录妙词佳句,剪贴精美语段和优秀文章,建立自己的“材料库”,为日后的习作做准备。这样通过日积月累,自然潜移默化,日见成效。笔者也经常将自己多年来摘录的几十本笔记和剪报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体味积累所带来的终身受用的乐趣。
3.2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学生的读写训练,以达到互为促进、相辅相成的教学效果。学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勤写多练,才能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但有不少学生读了很多文章后仍写不好作文。针对读写脱节的现象,多年来,笔者总是注重言传身教,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先自做一遍,再与学生一起探讨写作的方法,与他们一同分享写作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或是现身说法,耐心讲评,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优劣,提高其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指导学生怎样进行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遣词造句或小中见大。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和高年级的写人物、写活动、写事件,进行具体指导,让他们在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得到能力上的提升和创作上的升华,体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快乐和真谛。
3.3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创新能力
阅读的目的在于运用,要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就必须让他们通过阅读培养创新精神。疑是知之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勇于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阅读时大胆存疑释疑,培养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作为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现,理解他们的质疑,更要相信他们的创新潜能,鼓励他们各抒己见,指导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有通过这样长期的熏陶和积累,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体验创新的无穷乐趣,成长为创新人才,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此。
参考文献
外科学是一门以手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医学学科。外科实验教学是医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医学生从医学理论课过渡到临床课的重要阶段,是使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必修课。外科实验课作为外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促进临床外科诊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外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医学教育的层次和规模日趋庞大,但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部分医学生进入临床后动手能力较差,对临床工作的适应性不强,甚至在学校实验教学过程中学到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与临床脱节,这种情况必然会影响医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提高,甚至左右医学生今后的外科生涯。因此,如何解决外科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外科实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我院外科教学实验室在积累多年外科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外科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改进,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1、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队伍的问题
目前我院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知识更新不够,与临床脱节的现象。部分教师因为种种原因,接受再培训、再教育和到临床锻炼的机会较少,导致教学知识更新速度慢,临床实践经验缺乏,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要求,影响了教学质量尤其是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另外,由于教师毕业于不同的医学院校,职称高低不一,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的讲解和实验操作会有所不同,授课水平和实践能力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些也是影响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1、2 教学方法问题
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院的教学方法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其主要特点是:重教师讲解,轻学生参与;重理论传授,轻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只注重听、看、模仿,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弱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3 教学时间问题
医学教学课程内容繁多,时间又紧,我院的大多数教师除了讲授理论外,还要进行实验教学,不少教师往往为了完成理论教学任务而缩减实验课时,使得外科实验课时偏少,学生实践操作训练不够。在实验过程中,因为器材少,学生要轮换操作,在短时间内要完成实验比较困难,从而导致学生到临床实习时出现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象。
1、4 教学设备问题
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之前我院的外科实验室设置不规范、流程不合理,设备不齐全,缺乏手术室的基本元素,更未按外科手术室的标准设计,专业氛围不强烈,造成学生对外科手术室认识不足,缺乏神圣感和庄严感,不利于诊疗规范的遵守和无菌观念的培养。
1、5 学生的问题
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外科实验课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实践技能学得不好可以在临床实习中弥补,从而在上外科实验课时学习态度不端正,观察操作不仔细,或只看不动手,忽略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或在学习过程中随心所欲,不按标准和要求规范操作,养成了不良习惯,并不易纠正,待到学习结束时,还不懂得最基本的手术器械的正确持握和使用,更不能规范、正确地进行手术切开、分离、止血、打结、缝合等操作,后果非常严重。
2、应对措施
1、1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业务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刻不容缓。我院近年来注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强化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我院积极主动地与省内外各级医院联系,有计划、有步骤、分批分期将教师送到临床轮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同时,教师工作之余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国家颁布的最新外科诊疗技术规范,时时关注最前沿的医学科学知识,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在教学中,实行全体带教老师集体备课,统一示教的标准。通过集体备课,使带教老师对教学内容和标准有了统一认识。
2、2 合理安排实验内容,突出实用性的原则
我院针对不同医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科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外科实验课程,突出实用性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学生知识水平发展的阶段性,科学地安排外科实验课项目顺序,使课题内容、技能操作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整个外科实验学习,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我院开展的外科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基本技术操作,动物手术基本操作练习,动物手术操作示教,动物手术操作综合练习等。开展的外科实验项目主要有: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消毒、铺巾;手术器械识别,打结练习;切开,缝合;肠吻合术;阑尾切除术等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做到统筹安排,每个实验室安排学生约20人。例如上无菌技术操作课时,将学生分为三个组别,即: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组和手术区无菌准备组,每小组7人左右;如上手术基本技能操作课时,将学生分为10小组,每小组2人。先进行器械辨认和使用方法训练,后进行缝合练习;上动物手术操作训练课时,将学生分在5个手术台进行,每台约4人。每个手术间安排1名任课教师带教,1名实验员进行实验配合与巡回保障。实验教学中,先通过教师示范、讲授,然后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学。在学生训练时,老师做到放手不放眼,及时纠正学生缺点及错误。
2、3 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实验兴趣
外科实验课是外科学的基本技能操作课,操作技巧较多,实际练习时需讲究技巧。实验前,为了使学生认识实验课的重要性,我院教师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医学实验课的积极性,使之认识到外科实验课是外科手术操作技能的基础和桥梁,进而树立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为今后进行各种外科手术奠定良好的基础的意识。另外,我院教师在上每一次实验课时,每一项实验内容均做到了规范操作,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白与本次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点有哪些,以及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和注意事项是什么。以上做法能使学生有的放矢,明确目标,激发兴趣,为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打下坚实基础。
2、4 将实验课纳入考试考核范畴,加强考核评估
考试考核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我院借鉴了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做法,在外科学教学中将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操作规范、熟练程度以及无菌技术的掌握等列入考试考核成绩,与理论考试分值各占一定比例,进行综合评判。而且实验考核未达到一定分值者必须进行补考,否则不能参加理论考试。此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规范了学生的无菌观念,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
2、5 加强外科实验室建设,提高外科实验课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