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提高企业发展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烟草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3-0115-01
一、人力资源战略对烟草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人力资源战略对烟草企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战略可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对烟草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力进行科学的评判,有助于优化烟草企业的资源配置,并且提高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与效益;其次,人力资源战略对烟草企业发展战略具有促进作用,人力资源战略的供需分析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预见性的提高,使烟草企业更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
二、当前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虽然人力资源管理在烟草企业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人有大部分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看成是单纯的人事管理活动,没有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一种能动的,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资源,没有把它提升到企业的战略发展的高度进行规划、配置、开发和利用。目前,烟草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还有许多可以继续完善的空间,比如,如何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如何更科学的设计绩效评估体系、如何更全面的进行岗位分析与评价、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等等。
三、烟草企业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卷烟上水平,人才是关键。烟草企业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智力资源,是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原动力,更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所在。时代的要求,企业发展的需要,对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做好烟草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烟草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应该以烟草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为指导,以企业的发展目标为方向。烟草企业的发展目标就是通过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实现经济盈利,因此人力资源战略就是要通过有效管理实现人力成本的最优化,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实现员工个人经济利益和企业总体发展目标的一致发展。因此烟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在制定时,要充分考虑烟草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协调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2.坚持“以人为本”,为员工发展铺平道路。员工是烟草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就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工作要仅仅围绕以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观、集体价值观为核心,为员工提供一切可以提高员工综合能力的机会。企业要注重与员工多沟通,及时了解员工的愿望和想法,力所能及地为员工提供发展条件,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3.制定各岗位员工职责,细化考核目标。烟草企业要根据烟草企业的发展管理模式与方法,根据烟草企业岗位要求建立完善的岗位员工职责机制,做好人力资源能力分析。同时结合年度岗效工资动态考核及公司岗位说明书的制定要求,积极做好岗位分析,根据企业的岗位特点,明确员工的权利与义务,并且采用成熟的员工的考核标准,将员工的考核目标细致化操作,制定标准化管理体系。总体来说,不同岗位的考核标准应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加以细化,结合日常的重点工作加以完善,这样的考核标准更有说服力,能为企业形成“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机制。
4.建立完善富有成效的激励机制。完善的激励制度能够激发烟草企业员工的潜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烟草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首先可以考虑以物激励,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做到定岗、定编、定责、定薪,达到物质激励人的目的;其次是以培训和发展激励员工,通过为员工提供各种培训活动和为员工提供多渠道的发展机会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后是以企业文化激励人,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的软实力,通过企业文化可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增强员工的思想意识。
5.加大人才资源引进力度,完善人才公开、公平竞争机制。随着烟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有相当一部分管理干部由于年龄、观念、文化知识、能力素质等因素已难以适应相应岗位需要。各类技术人才的短缺也越显突出,因此,人才资源缺乏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打破这一瓶颈呢?一是靠内部培养,内部培养要消除论资排辈、迁就照顾、不断利于竞争的做法,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积极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力争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岗位竞争机制。二是靠外部引进,校外人员具有经营工作经验和技术专长,把他们引进安排到相应岗位上,并赋予相应的责、权、利,给他们以施展才华的空间。
三、结束语
企以才治,业以才兴。市场形势错综复杂,发展攻坚任务繁重,要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就必须拥有世界一流人才。烟草企业必须紧密围绕人力资源管理上水平的战略目标,统筹协调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烟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全球烟草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高恺,夏祖国.企业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战略选择研究[J].价值工程,2011(23).
[2]高佩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12).
关键词:小微企业;发展;问题及思考
作为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小微企业在弥补市场不足、繁荣区域经济、创造物质财富、扩大就业和增加职工收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微企业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樟树市的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如何,怎样扶持这些社会经济的“幼儿”,提供“养料”使其健康茁壮成长,通过对我市小微企业的调查了解,探讨破解发展难题的方法。
1 樟树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4年底,我市有小微企业3900余户(不含个体工商户),占全市各类企业总数的80%,从业人员达7万余人,为全市GDP贡献了近50%,提高了五成以上的就业岗位。行业涉及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其主要特点是:一是企业数量逐步上升,二是生产经营状况逐渐平稳,三是企业规模慢慢扩大,四是涉足领域进一步拓宽。
2 樟树市小微企业遇到的问题
通过对小微企业的调查了解,目前小微企业多数规模小、家底薄、实力差,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它们都不同程度的遇到发展难题,突出的问题如下。
2.1 用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上升
由于各地最低工资标准不断上调,熟练工人难招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用工成本上升较快,已成为企业当前面临的首要突出问题。以樟树为例,企业招收一名普通工人每月工资在2000元左右,甚至更高,而随着CPI指数的上涨,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的用工成本就必须逐年增加。一方面随着国内农产品等价格上涨,拉动其他原材料也水涨船高;另一方面,包装、运输、管理等费用也有所提高,成本剧增,加重了企业负担。
2.2 企业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剧
小微企业普遍原始资本积累不足,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壮大,对资金的需求极其渴望。受成立时间短、盈利水平低等因素制约,其内源融资能力有限,故而许多小微企业都有通过银行机构或者是民间借款进行外源融资的强烈需求。但由于小微企业存在生产不稳定、效益预期难以预测等“先天不足”的短板,很难在金融系统获得贷款,而民间借贷资金压力让企业艰难生存,企业融资难现象较为突出。调查显示,有八成的小微企业资金压力较大。
2.3 政府对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难落到实处
虽然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但企业很难真正得到实惠。例如“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很多企业就没法享受到,政府也没有设立小微企业发展基金,部分不合理收费依然存在。小微企业只能靠自己的能力在经济大潮中摇曳生存。
2.4 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
小微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在规模上处于弱势,抗风险能力低。为了寻求生存空间,常常在大企业没有涉及或不愿涉及的领域发展,如一些新领域和一些细分程度特别高的市场。这就决定了其经营风险较大,破产率高,金融机构不敢轻易向其放贷。越没有资金投入,企业发展越为困难,而行业间的激烈竞争,导致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难度增加,风险加剧。
3 破解小微企业发展难题的思考
推动小微企业发展是一个世界性课题,这是由小微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无论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小微企业都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富创造性、最具活力的力量。在实地走访、广泛座谈、发放问卷的基础上,对我市小微企业进行了分析和论证。通过调研了解到,我市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已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对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特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3.1 各级政府要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多做文章
一是,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具体办法,为小微企业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针对小微企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采取多种手段,帮助小微企业在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方面做工作,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建立小微企业帮扶机构,筹集帮扶资金,确保小微企业的问题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帮。二是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设立小微企业发展基金。三是工商税务部门要减轻税费,减免部分涉企收费项目并清理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为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2 金融部门增加信贷支持
一是银行要针对小微企业制定更加优惠的信贷政策,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二是要降低成本、降低门槛,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信贷支持;三是要完善服务措施,努力提供“一站式”融资服务平台,提高融资效率;四是要降低贷款利率水平,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小微企业,在成长壮大过程中给予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
摘 要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煤炭企业作为资源型依赖企业,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新时期能源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如何在深入落实国家能源企业转型战略的前提下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关系到了企业的兴衰成败。本文主要介绍在转型跨越发展的过程中煤炭企业如何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关键词 煤炭企业 转型跨越发展 提高效益
本文主要介绍能源企业如何利用国家积极推进能源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契机,切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主要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科学管理以及以煤为主,多种经营的营销手段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团队凝聚力与创造力的具体表现。对于能源企业亦是如此,煤炭行业作为一个已经发展多年的行业,在现在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收到环境问题的制约以及新型能源行业的冲击。如何提高煤炭企业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制约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加快煤炭企业的人才培养及引进
不论科学技术如何发展,最终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是人的力量。对于煤炭行业来说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具有创新思维与能力的人才队伍事关煤炭企业的兴衰。现代社会,优秀的人才看中的是企业的发展以及自身的待遇,所以作为煤炭企业首先应当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改善工作条件,以发展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其次应当给与人才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其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聪明才智,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此外,对于人才的创新成果应当给与奖励,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企业创新的进程中来。
2.建立有关企业创新的奖励措施
将创新作为企业奖励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能够使每一位员工参与到企业的创新行为中来。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使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创新给自己带来的物质奖励。这样能够使跟多的与员工参与企业的创新行为中来,人人都有创新的欲望,这样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就能充分的发挥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每一位员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如何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关系到企业持续长远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将以人为本做为企业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是对人性基本规律和人的发展客观规律的尊重,符合企业和谐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企业管理最优化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加快企业发展,构建和谐企业,全面建设和践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充分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人性化的规章制度
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当维护每一位职工的尊严,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人格。这不仅体现了管理者对于与员工的爱护更加体现利企业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企业尊重了员工的人格,保障了员工的权益,这样能够使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来,有利于企业全面、快速、和谐的发展。
2.关注职工的环境
这里指的环境不仅仅包括职工的工作环境,也包括其生活环境。关心职工的生活,解决职工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难题体现了企业对于职工的人文关怀。这样能够使职工切实的感受到企业的发展带给自己生活的改变,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福利。
三、科学管理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优秀企业文化的管理制度必然是科学、实用的管理方式的体现,其中科学是关键。科学管理就是在科学管理理念指导下管理企业,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规范企业管理制度需要彻底的执行和贯彻才能发挥效用。
随着时展,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而且已经从以往的利益竞争逐渐转化为先进人才竞争和先进管理手段的竞争。现代企业为了取得高速发展,那么科学的管理手段是企业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首先,科学管理原理要求企业进行先进的人才战略,先进的硬件专业;其次,科学管理原理要求现代企业达到一定得设施标准,不仅仅是客观的物质条件而且尖端的技术也在其中得以体现。因此,科学管理原理是现代企业高速发展的必需品,他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新步伐。一个现代化煤炭企业,应在科学管理上下功夫,狠抓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优质高效地运转。
四、以煤为主,多种经营
以煤为主,多种经营的途径是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发展战略上着力将过去的以煤为主、多种经营的脱困模式,转变为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科学发展的快速增长模式。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越条件,以煤炭为依托,大力发展多种经营。要树立效益观念,找准项目发展第三产业,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安置企业的富余人员,使不适合煤炭企业的职工在市场经济中各有其所。二是要在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提高煤炭品种做文章。三是在资源的利用上,支持发展多种经营。四是在开发项目上,要坚持各类项目并举,效益型和安置型并举。五是在经济成份上,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和集体经济,切实做到合作共赢的合作理念,强强联合的战略思路,做到投资主体多元化,产业发展多元化,开发经营专业化的经营策略,这样既保证了煤炭企业多元快速发展,又能有效规避多元化风险。
关键词:创新 学习型组织 提升 企业竞争力
2011年,国家宏观政策确定了“调结构,控通胀,促转型,惠民生”的总体基调,同时在房地产行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土地、融资等方面十分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涉及建筑、土地、金融、煤矿开发、原材料等多个经济领域和行业。因此,建筑施工企业既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潜在机会,又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并保持竞争优势,是每个建筑施工企业都不懈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因而在建筑施工企业内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势在必行。
在当今信息时代,由于知识老化速度加快,学习更成为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掌握的信息量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笔者所在的重庆中环建设有限公司,鼓励职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力与潜能,在项目开发量、施工产值、利税完成指标等数据不断被刷新,成为集团公司的领头羊,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创建学习型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走在了前列。
一、创建学习型企业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1.企业竞争力的表现形式。企业竞争力指企业在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独立形成的,比竞争对手更强、更持久的某种优势、能力或知识体系,它一般以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为基础,通过企业战略、营销、生产、信息、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企业文化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方面为“基础层”。其主要作用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深厚基础和必要保障,包括企业文化、理念、价值观、形象、创新、特色、人才和信息。另一方面为“载体层”。其主要作用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发挥“平台效应”起到“支撑”作用,包括结构、机制、规模、战略、品牌、关系和制度。第三方面为“转换层”。其主要作用是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实化和物化,包括服务、质量、成本、营销、技术和能力。
2.企业的竞争力等于全员学习力。大家经常讲:行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通过不断地学习实现自身的意义,为企业创造价值。学习力实为核心力,也是任何一个企业最基本的竞争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各项工作,促进企业和谐发展,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去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十分有效的途径。企业的个体是人,企业的经营管理、安全生产都离不开人。人是企业的根本,人的思想决定语言,语言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企业管理者的思想和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善于学习的企业家能很好地把控企业的生产发展轨迹;在竞争中不断学习的企业,取长补短,合理运用,在竞争中就可永立于不败之地。
二、学习型企业的内涵
1.什么是学习型企业。所谓学习型企业,它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的对员工负责的扁平化的横向网络系统。它强调以学习加激励,不但使人勤奋工作,而且尤为使人“更聪明地工作”。它以增强企业的学习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提高群体智商,使员工悟出生命意义。自我超越,不断创新,达到企业财富速增,服务超值的目标。
2.学习型企业的真谛。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企业竞争说到底就是学习力的竞争。学习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企业领导对员工注重的是员工是否具有学习力,能让组织成员体验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企业要成功,员工必须肯于奉献,上上下下能克己奉献。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是实现自身价值和企业目标。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注意如何发展和注意员工的发展,而且也必须使每个职工做到:既要想到个人的发展,又要想到企业的发展,通过学习能创造自我,扩展创造未来能量的组织。
三、建筑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具体做法
1.寻求企业发展愿景的一致性。所谓发展愿景,是指企业在发展中的愿景或远景,即主体的发展目标。所谓企业发展愿景的一致性是指组织愿景与个人愿景通过不断磨合、整合、融合而形成的趋于基本一致的共同愿景,同时能被组织及其成员共同接受,并为之共同努力。正如彼得?圣吉所说:“如果没共同愿景,就不会有学习型组织。”当一群人真正奉献了一个共同愿景时,将会产生一股惊人的力量,他们能完成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反言之,当个人与组织的愿景存在差异或大相径庭的时候,那么学习型组织就不可能形成和建立。具体到我们施工企业来说,就是企业发展了,效益提高了,让员工与企业共享发展成果成为共识。
[关键词] 创新型社会 管理创新 民营企业 培训
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现状让创新型社会建设不再仅仅是一种未来远景的展望,而是成为了我国全社会和所有企业都必须高度关注,必须有所作为的行动指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改造资源消耗型低附加值产品,提倡科学发展观是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也应当是民营企业当前工作的题中要义。创新型社会是集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于一体,在全社会层次上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新的社会发展形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创新型社会对于社会最活跃的细胞―企业提出了创新要求,民营企业必须响应这样的要求,民营企业发展模式必将有所改变,创新型企业必将为创新型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并重的发展之路
新世纪以来,随着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基于创新能力建设的发展模式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关注,这其中学术界以及民营企业自身要求重视民营企业创新的呼声功不可没,这同时也契合了我国提倡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中央出台的科技发展纲要和地方政府的各项跟进举措无疑是民营企业发展模式创新的推进剂。然而,一直以来,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如何提升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的能力上,集中在如何为民营企业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如市场准入、反不正当竞争、起草和制定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政策,大家议论较多的话题是如何发展支持中小企业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和创业风险投资机制。
基于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的政策扶持力度固然要加强,但不能止步于此,因为有些民营企业要按照过去的粗放型经营、低成本竞争的老路子已经很难走得通。国内市场的饱和,国际市场上贸易壁垒的重重阻隔,已经让许多民营企业面临严峻的形势,他们纷纷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从技术创新入手,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打破贸易壁垒的限制,脱离低水平竞争。在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和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的这种走技术创新求发展模式突破的思路,肯定会得到政府的各种支持,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可以说已经比过去大有改进了。
然而,创新一词对于民营企业发展模式而言并不是仅仅针对技术创新的,民营企业对于创新的另一面――管理创新也要重视起来。技术创新看重的是产品在技术方面的改进和革新,技术创新看重的是产品在技术方面的改进和革新,着眼于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技术创新给产品带来的是满足更多人群更高的需求,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获得超额利润的方式,技术创新需要企业拥有相当的技术研发能力和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或者至少要有强大的技术转化水平。管理创新是对于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各个环节,从企业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吸收管理实践中得到的各项理论成果,对于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创新过程。管理创新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是运用新的管理工具,可以是改变企业的管理流程,可以是转变组织全体人员的思想观念。
在民营企业发展模式转变的大环境中,管理是技术创新和实现高技术产业化的基础。管理为技术创新铺平了道路,打通了技术变成钱、钱变成技术,技术再变成钱的各个环节。在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之后,企业才能迎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的新时期,逐步开展功能技术创新和核心技术创新,成为技术驱动型企业。技术不是万能的,才能凸显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同时没有技术是万万不能的,这体现了在民营企业寻求发展模式改变,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大背景下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只是呼吁通过政策倾斜,财力支持来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而忽视其内部的管理问题和管理创新,那将不能实现我们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投入所希望看见的相应的令人满意的回报。技术创新能否实现,技术创新的成果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为民营企业提升竞争力提供强大支撑,在于保证技术创新和转化的管理机制的创新,技术要转化,它不能仅仅是为企业提供了可供宣传而不能发挥作用的专利证书而已。
二、重视实现管理创新的途径――培训
创新型社会建设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就是提倡各种类型的创新。管理创新是一项极具特色的管理行为,每个企业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采取合适的管理创新手段。在管理创新中,不应当跟随时髦流行的管理理念,尤其不应当对于西方管理理论和工具,不假思索的照搬接受。在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过程中,民营企业要进行符合自身特点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要遵循创新活动的规律,确确实实为企业的创新提供各项便利。
从创新型人才建设来看,民营企业家是企业内部最重要的创新型人才,企业的创新特别要注重提高民营企业家自身经营管理素质。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取决于他们的战略眼光,对于全球范围内行业变化趋势的把握,企业家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管理知识的选择和运用能力是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内容,而企业家的这项能力通过接受科学系统的管理培训是可以提升的。民营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同样取决于他们能否让创新型人才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对于激励创新型人才手段的运用能力也可以通过参与管理培训来提高。
如何发现创新点,怎样开展创新活动,如何让创新的“性价比”最高,这些都取决于创新型人才的创新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知识的更新速度更快,对于参与创新的人员而言,补充新的知识成为了工作中的必需,接受培训是他们对组织的需求,创新人员之间对于知识的分享和传播的需求也促进了学习性组织的建立,培训则成为了知识分享和传播的途径。
从企业人员激励角度来看,员工激励问题尤其是创造型人才的激励工作向来是管理工作的难点,对于民营企业而言,除了要优化激励措施,提高激励措施的有效性之外,改善组织内部的横向沟通和纵向沟通的效率,促进鼓励创新的良好组织氛围的形成,提倡以创新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和战略思维同样也是民营企业进行员工激励较好的选择。在以上措施之外,满足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也是员工激励的方法之一。
创新过程充满不确定因素,管理创新稍有不慎,也容易造成企业的困境,引起内部组织结构的动荡,那管理创新的风险如何规避呢?管理创新的成功取决于企业家的经验和水平,在于管理者团队和作业人员对于管理创新点的理解和贯彻,取决于创新人才更新知识的速度和对知识的把握,要规避管理创新风险,那就要求从企业家到管理团队到作业人员都要接受正规而有效的管理培训,要善于从实践当中寻找合适的管理方法,提高自身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规避此类风险。
三、发挥政府在民营企业发展模式创新中的作用
在创新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他们内在的追求利润的动力以及市场竞争的压力,使得企业对于创新有一种内在的主动性。民营企业对于能够带来超额利润的创新,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都是非常重视的,他们的自发的企业创新的行为,如果得到鼓励和支持的话,将成为社会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
在创新型社会建设的制度供应上,各级政府要对自身的行动区间有清醒地认识,过多地进入企业内部创新体系很可能让民营企业处处感到掣肘。不能再以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心态和上下级之间的所谓指令来推动创新型社会建设,要多征询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意见和需求。
只要是企业就存在发展的愿望,要发展就必然会选择技术创新,为了技术创新的成功,企业首先会想到做好管理创新的工作。政府在提供创新性制度时,要以企业自身能够有效吸收外部创新性制度安排,并付诸于企业内部创新的能力作为评价企业是否有资格接受资助的首要条件,而不是其他因素。不能因为有些民营企业规模小,人员少,技术含量低,偏向劳动密集型企业就想当然地认为,这些企业没有创新的内在需求。在创新型社会建设的道路上,在追求企业效益最优化的路上,一切企业都是相同的。
企业同样需要管理方面的创新,应付高速成长,技术不确定较大,潜在客户不明晰的市场,他们需要掌握新的管理工具在企业内部创造性运用的能力。各类培训为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为管理创新提供崭新的思维方式。具备管理创新能力的人员对于技术创新的接受能力更快,对于技术创新的主观意愿更为强烈,执行技术创新决策的能力也会提高。
在创建创新型社会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以培训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进而全面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在当前转变政府职能,提倡政府权力为民所用的趋势中应当也可以有所作为。各级政府在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同时,应当运用各种手段,规范培训市场,引导民营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创新为最终目标的各类培训,在全社会形成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鼓励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并重的氛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