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教学的方式

课堂教学的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教学的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堂教学的方式

课堂教学的方式范文第1篇

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种评价方式来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从而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下面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教师点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同一类型的语言评价不是很满意,于是我因人而异,对评价对象的不同需求,从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生信心等各方面进行评价。对优秀学生,我多给予启迪。因为这部分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不能停留在所学课本知识的层次上,要选择独特视角,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深入探究的欲望。如“像你这样学,特别好,不但理解,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班上中等生,我诚挚地欣赏。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评价时,我用了鼓励和赞美的语言评价,让这些孩子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这时,他们会努力向优秀的学生靠拢。如“这句话你读得太好了,请你再给大家读一遍吧!”“老师为你的出色表现感到自豪。”对于差生,我热切地激励。这部分学生通常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及主动学习意识等各方面存在问题,他们共同特点是缺少自信心,最需要的是鼓励。因此我细心地从他们身上发现他们自身的优点,进行评价;发现闪光点,打消他们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如“很佩服你的勇气,让我们再听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好吗?”“你可能因为紧张答错了,平静一下心绪,你一定会答对的,对吗?”课堂上我关注每一个学生,把爱心、耐心、信心贯穿于每一个环节,用温情的语言评价,适时给一个尝试成功的学生以鼓舞,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

(2)学生自评。自我评价是学生根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开展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监控、自我提高的过程。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展自我评价时,将不断反思自我,调整自我,超越自我。如我在教学完《草船借箭》第二自然段时(即周瑜用造箭来陷害诸葛亮的一句话),在组织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性格特点之后就组织学生开展了自读自评的练习,先指名学生读完课文中这句话,再要求学生对其朗读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说出了自身在朗读这句话时所存在的不足:我读诸葛亮很容易读出他的胸有成竹、镇静自若,但读周瑜却读不出他的阴险、狡诈。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而这样的效果自然比通过他人指点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不难看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也有好处。

(3)学生互评。在教学中,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一般是相互结合的。生生互评的意义是在于促使学生在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中,形成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发展交往合作的学习能力,开展主动、有效的互动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目前,教师对学生互评、特别是学生自评放得不开,我们要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和敢于负责、善于欣赏、乐于分享的态度,并教给学生互评的方法,经常性开展互评活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在起步阶段费事费力,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果长期训练,由扶到放,学生会逐步变得愿评、能评、善评。比如,同样是上面的例子,在进行完学生自评这一环节后,教师又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因此有学生便说:“我也这样看,你读周瑜的口气太平淡,没有读出他一步一步引诱诸葛亮当时的紧张、喜悦。可以读快一点……”这样,不仅学生的朗读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逐步提升自我。这样的自评、互评,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4)师生互评。师生互评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就某个问题进行互相评价,以期达到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使用这种评价方法,学生评老师这方面则比较巧妙,这种形式往往是教师为了达到促使学生读书深思的目的,提出相对应的观点组织辨析或以示范朗读为目的,引导学生领悟朗读的艺术和技巧。我在教授《颐和园》一课时,运用表演让学生加深课文理解,清楚作者的游览顺序,毫无疑问,一开始肯定会出现一些小错误,这时我先让学生进行评价,然后我加以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我说“老师也来试试看,同学们看有没有要修改的地方。”师生共同进行评价、点评,真正做到了课堂上的师生平等。这一环节学生听的很仔细,参与也很积极,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的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

一、引导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两个重要点:一是学习教材的选取;二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学习。小学生年纪较小,在数学的学习上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对于一些有规律可循的知识,我们选择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如,在小学数学中对正方体、长方体进行面积计算时,首先让学生先准备好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对自己所使用的书桌进行计算,当学生用纸片把书桌摆满时,他们会猜想长方体的面积是否等于长乘以宽,这时教师就对小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引导,让学生对书桌的面积进行计算。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更好地铭记数学公式,同时也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引导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去理解数学知识,然后教师再对其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巩固消化新学的知识。

二、引导实践

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同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主要的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提倡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去做,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感悟数学。例如,可让学生对所在的教室进行面积计算,让学生利用米尺来对教室进行实际的测量,将数据进行统计,并要求学生将所得的实际面积用平面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图中标出实际的距离和图上距离,教师也可进一步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和表现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测、画、算,在实践中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领悟数学,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以旧带新

以旧知识带领新知识,这是小学数学教师常用的方法,巧妙地以旧带新,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为新知识进行铺垫,让新旧知识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某班共有40人,男生占全班总人数的3/5,对于这样一个信息,教师可对小学生进行提问:(1)本班男生人数是多少?(2)女生占本班总人数的比例?(3)女生人数是多少?根据这三个问题向学生进行提问,前两个问题涉及已学过的内容,相对较简单,而第三个问题是教师为新知识的学习引入的问题,为新知识的讲解做铺垫,这样既能达到对旧知识的巩固,同时又能与新知识有一个衔接,更好地形成了新旧知识的和谐统一。

四、激发兴趣

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与生活进行实际的联系

数学虽然具有抽象性,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还处于启蒙阶段,没有一套完整的学习方式方法,为了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我们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对数学进行讲解。在实际的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系的例子随处可见,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并结合生活对小学生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在于体会到智慧能够统帅事实和现象。”在对数学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价值,感受其中的乐趣,并对小学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2.创造条件

对于数学的学习,很多小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觉得数学知识难理解,很多数学题捉摸不透,还有就是开始学习时,没有打好数学基础。C·索洛维契克曾说过:“凡是我们能做好的事情,我们就喜欢它;凡是我们做不好的事情我们就不喜欢

它。”很显然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如果学不好就不会喜欢,更不会产生兴趣。成功的喜悦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小学生也不例外,成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会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只要学生能够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就应该给予相应的表扬和奖励。其次,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的前提是学会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等工作,教给学生操作的方式、讨论的方法等。最后,引导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当学生问题回答错误时,教师不应对其进行批评,而是应耐心地讲解,为其进行搭桥铺路,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答案。这样会使学生有成功的感觉,自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到其问题的解决方法的,从而增加自信心。

3.给予积极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当学生在解题中遇到

困难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对学习充满信心,而不会感到无助、无能。学生如果能够在教师的呵护下成长,并给予信任和好评,学生容易形成积极乐观、自信、好学的学习心态与态度。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综上所述,想要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优化教学,教师一定要优化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使每个环节都高效地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金英.试论数学中的游戏教学[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11).

课堂教学的方式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教师应当以学生发展为本,想方设法创设和谐、生动有趣、富有活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被动学习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弊端之一,教学中教师采用灌输性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效果极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自主、探究、合作”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努力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减少教师讲解,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常常用反复解说来代替学生的自主思考,使学生失去思考的机会,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关注的是自己的表演,忽视的是学生的参与,教师垄断了课堂的话语权,把学生置于失语的境地。教师生怕学生没有听明白,没有听懂,对知识一讲再讲,怎么会让学生不厌恶学习呢?这样的话,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呢?其实,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的能力只有在学习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我们教师要改变对学生不敢放手的心态,要敢于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大胆地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不要担心教学时间不够,教学任务完不成,因为对于学生来说,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比学会某一知识更重要、更快乐。 

比如,我在教“两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267÷21=( )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我先让学生回忆除数为20的时候是用几去试商的,再引导学生思考,现在除数变成了21还能不能再用1去试商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思考,把自己心中的疑问说出来,再鼓励学生去计算。学生通过计算后,有学生回答其实和除数是20的时候基本一样算的,从而掌握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 

二、鼓励学生手脑结合,感受探索乐趣 

教师要努力将数学教学知识,尤其是不容易物化的应用题教学、计算教学、设计成可以看得见,可以实践的活动,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个性的发展。 

比如,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这课,如果就让学生听老师说并记住,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更不会运用。因此,我是分两步设计的: 

第一步:让学生拿出摆三角形的小棒,3厘米、5厘米、6厘米的小棒各4根,他们任意选择三根小棒来摆三角形。把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尺寸记下来,再任意选择两根小棒加一加,和第三根小棒相比较,哪组的尺寸长。 

第二步:给学生一组分别是2厘米、2厘米、5厘米的小棒,使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看看学生能不能摆出一个三角形。刚开始很多学生不相信,都使劲地摆,可是摆来摆去还是摆不成三角形,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道理。 

学生积极“做”起来了,就会动脑、动口、动手,使思维得到发展。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在摆三角形的过程中,突然有学生提出:两边加起来与第三边相等的时候能不能摆成三角形?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没有思考过,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摆摆看。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两边加起来与第三边相等的时候是不能摆成三角形的。 

通过“做”,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对知识真正得到了理解,深深地把知识印在了脑海中。 

三、引导学生猜想,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猜想,让所学的知识产生强大的魅力,让这个魅力来吸引学生,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猜想,学生们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对不对,扣住他们的心弦,让他们进入到最好的学习状态。根据教师故意设置的这个悬念,再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究,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当他们通过探究,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时候,可以想象,学生们当时的激动时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他们感受到学习知识原来是这么的有趣,成功可以带来这么的快乐,这样学生们会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比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为了引发学生猜想,我这样设计: 

我先出示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分数”,让他们读读,说出几个分数,并说一说分数的意义,学生们很快就完成了。接着,我在分数的前面加上一个“百”字,再让学生读一读,并提问:谁来说一个百分数啊?这时,学生愣住了,因为他们还没有学过百分数,根本不知道百分数是怎么样的。根据心理学的观点,学生的认知遇到了冲突,他们就会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从而形成问题与思维发展的生长点。因此,我说:“你们认为百分数应该是怎么样的啊?”学生们有的认为“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有的认为“分子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有的认为“可能会有其他的写法”不管怎样,他们已经进行了猜想,并非常想知道百分数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数,他们的主动要求学习知识的热情得到了空前的高涨。 

总之,学生是充满灵性的,在新课程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运用智慧,调动全部的激情,使自己从 “传授者”变为“研究者”。课堂中注意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学习的主动权。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大大胆探究知识,和学生共同经历快乐的数学课堂,享受数学学习的奇妙与乐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学习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命。 

【参考书目】: 

①《小学数学教师》2009.5 2009.9 2010.72010.9 

课堂教学的方式范文第4篇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实现眼、耳、口、手、脑的协调。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直观新颖,能有效利用情景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正如达尔文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学方法作了大篇幅很有指导意义的论述。创设情境学习方法,即运用放影机、幻灯机、游戏、讲故事手段进行教学,这有助于提高感知的技能。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多媒体在这一方面不受时空的限制,随着课的需要和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随时都可以以各种形态展示。

一、借助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在一年级第一册《认钟表》的教学初始,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猜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一猜,好朋友是谁?借助多媒体展示生动形象的小象猜谜画面;关键是要掌握人,因时、因地而变的法则,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趣上的满足。

二、多媒体丰富了学生的课堂。 多媒体教学介入后的课堂,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五彩缤纷的视觉享受。

以往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文本的语言描述与教师枯燥的讲解中。如何让文本贴近生活,再现生活,光靠教师的繁琐的讲解就变得十分的苍白无力。多媒体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草原》中,文中对《草原》内容的描述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让学生闭上眼睛听一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在听音乐的这个过程中感悟到了音乐的内涵,在音乐声中领略到了作者的情感,展开了自己丰富的联想,并在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联想过程中,加深了对音乐和情感的理解。整个这个过程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这种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享受着审美的乐趣。有了多媒体介入的教学更贴近课程标准理念了。

三、它山之石为我所用,借助多媒体,事半功倍。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薄弱的,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教学中也是如此。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处理方法是否得当,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能让学生超越文本。而在处理文本过程中,就涉及到一个人的智慧与经验问题。网络是个非常好的学习舞台,在工作之余我们可以坐在家中纵观各路名师的教学动态;可以欣赏到名师们精彩的教学实录,可以借鉴别人好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在学习之中他为我用,资源共享,取别人之长来补已之短。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也不是万金油,也有其局限性。

四、正确对待与利用多媒体教学

1、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中心。在备课中永远将学生的需要摆在第一位,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因材施教,以学生具体的需要为依据,不要为了展示多媒体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也不要因为网上的课件制作得相当精美就一定也要拿来用,戴着别人的枷锁走课堂势必举步为艰。

2、以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理论为基本点。先进的教学手段同样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基础。新时代的教师应该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不至于哗众取宠,盲目根从。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做到了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把课程理念的实施真正落到实处。

3、以课堂需要程度为基本点。运用媒体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所以多媒体的运用应以课堂的需要为前提,由教学实际的需要程度来决定多媒体使用的必要性和播放的时间长短。不要为了用多媒体而运用多媒体,本末倒置。

4、上课时气氛热烈,但学生不易把握重点。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要真正上好一堂课,教师必然要花去大量的备课时间,从掌握课程标准的理念,到对文本的人性化处理,再到对学生现状的分析整合,每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又多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准备。孰轻孰重,便是对我们教育思想理念的一个严峻的考验。不计其数的精美图片,它们会轰走了我们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炸掉了学生思索体会的时间。这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顾此失彼,只想着把课件做漂亮一些,把课堂气氛搞得热热闹闹的,却放松了对教材教法的研究,舍弃了对学生的了解与因材施教。喧宾夺主,舍本逐末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5、在课件制作过程中,首先面临的就是技术问题,大部分教师因为没有经过正规化的技术培训,因此不会使用多媒体,不会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只好上网下载一些别人设计的现成课件用,教师根据别人的教学课件进行文本的处理,进行教学设计,这就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显得十分被动,并脱离本班学生的实际。因此相当大部分教师虽然深知多媒体教学的好处多多,却只能望尘莫及。 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慎用、适用、善用多媒体。唯有如此,多媒体教学才会更加科学合理。总之,恰当的、适时的运用多媒体,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解读》

课堂教学的方式范文第5篇

【P键词】英语课堂 导入方式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这门艺术中的艺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导入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虽然导入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是其目的都是为整堂课服务的,而导入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堂课的质量。因此,能否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本节课上来,并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尤为重要。现就近年来,笔者在英语课堂导入的尝试和体会来进行探讨。

一、谈话导入,温故知新

谈话导入法主要通过教师设置谈话主题,通过谈话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的学习目标中来。在师生间在一问一答中引出了新的内容。我们知道每节课的教与学都不是孤立的,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旧知识的拓展与深化。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谈话内容。通过一番“free talk”,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的热情进入新课。

例如,在教学牛津7BUnit 4 Finding your way 单元Reading课时A trip to the zoo时,笔者设置了“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 Why do you like?” 通过一系列学生的积极回答,又提出了“Do you know where we can see se animals ?” 学生都回答“in the zoo”,所以笔者又问道,“Do you know how to get to the zoo?”就这样在在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中引出了本节课新的学习内容“walk along...,go straight on,turn right/left at the ...”等等。再比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预备课程》Unit 4My Classroom时,笔者与学生进行了这样的问答练习:“Hi…,how are you? Can you see…over there? What can you see in our classroom? How many classrooms can you see in our school?”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既对已学知识进行了复习,又自然地引入了新知识的教学。

二、歌曲导入,轻松活泼

马克思曾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英语歌曲具有优美动听的旋律和轻松欢快的节奏,在英语教学中,利用歌曲或音乐来导入新课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导入方法,既能让学生做好上英语课的心理准备,又能让学生从呆板、紧张和单调的学习环境解脱出来,对于激发兴趣和分散难点,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巩固和记忆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牛津7AUnit 5Let’s celebrate的Integrated skills这一节课时,组织组织学生唱英语歌曲“Happy New Year”,由这首歌导入了海外华人如何庆祝中国的传统节日。

再比如:教学牛津英语7BUnit 1语法“Cardiinal numbers”时,笔者组织学生唱了“Ten Little Indian Boys”。

One little,two little,three little Indians.

Four little,five little,six little Indians.

Seven little,eight little,nine little Indians.

Ten little Indian boys...

这首歌曲的导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将美育渗透到了英语教学之中。

三、情景导入,融入生活

新课程实施后,中学的英语教学离不开情境的创设,特别是多媒体在中学的广泛应用后,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创设教学情境也成为中学英语导入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和探索,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学阶段的英语对话和课文多出现在一定的情景中。英语教师可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逼真的语言环境,让同学们触景生情,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新知识。

例如,教学牛津Unit 7 Shopping单元reading时,笔者将教室布置成了一个服装店,挂满了学生从宿舍里带过来的衣服,并标明价格。笔者和学生们一起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这样借助直观教具,配合动作、手势和表情等,设计一个买东西的真实情景,引出新授句子: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 I’d like…How much does it cost? How much is it? I will take them.等等。有了真实情境的烘托,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学习知识和训练技能。

总之,恰当的导入,不仅为语言运用提供条件,而且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只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充满自信,觉得英语好学、易学,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为英语教学打开一扇成功之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