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调查的题材

社会调查的题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调查的题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调查的题材

社会调查的题材范文第1篇

社会调查方法是一门方法性学科。社会调查学是关于人们自觉认识社会的理论、方法和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方法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的学科。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的展开,广大党政干部和社会工作者迫切需要系统掌握社会调查的理论和方法,高校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当前乃至今后尤为重要。目前高校也非常注重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课程,我们也非常注重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结合,真正达到课程的培养要求。

一、社会调查方法实践性教学的实施状况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摸索适合社会调查的课堂教学方法。重视课堂讲授,为社会调查做好理论基础。

(一)课堂理论教学是主要形式

1.社会调查课程内容比较多,要把全部内容讲完是不可能的,按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深度和广度,在教学中不断将本学科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充实于教学内容之中。针对课程的特点,特别注重调查研究实际操作方法的讲解和掌握,这是从事实际调查工作的基础。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掌握,如何选择调查课题,如何确定社会指标及测量方法,如何设计问卷,如何进行访谈的准备及实施,如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加工,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这些进行社会调查必须要掌握的基本问题。

2.改进课堂教学方法。针对各章节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选用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对理论知识讲解时要结合调查实例,注意把同学们实际调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给学生。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课堂讨论也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的在于巩固加深学生所学内容,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对社会调查是很有帮助的,讨论的题目多种多样,比如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或者学生在选好调查课题以后,如何展开,就让学生从研究假设出发,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把你认为相关的都罗列出来,然后在调查中证实或证伪。

(二)课外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这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

每一学期开课,在教学开始时就按照自愿组合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调查小组,一般是四人一组。根据课程学习的不同进度和调查实施的环节,边学习、边实践。例如,讲完如何选择课题后,就让各个调查小组确定本学期的调查课题,然后是对调查活动的准备、调查方案的设计、进行调查活动、资料整理、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独立思维、团队协作、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等方面能力。保障这项活动顺利完成,需要从两方面的配合: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社会调查中主体地位的体现,主要表现在要积极主动参与社会调查的各个环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调查课题的选择、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的选择、调查提纲的制订、调查问卷的设计、信息资料的收集、调查结果的处理、建议的提出等只给出原则性要求,具体方案由学生自行制订,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调查的能力。

2.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贯穿于社会的调查的始终。要充分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搞好调查各个环节的工作。调查课题的选择决定着社会调查的总方向、总水平,一个错误的选题,不管调查方案设计的如何周密,调查工作如何认真,都不可避免的导致社会调查的失败。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感的课题。选题时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比如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寻找,特别是社会转型、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尚未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众多一般问题,课题来源众多,而且途径复杂。告诉学生可从许多途径或来源中寻找确定一个合适的调查课题。从个人经历中、从相关文献中等等都可进行选题,这些都是他们熟悉的,是能够把握和操作的。在调查问卷设计时,学生过于注重问卷的形式,没有更多地注意问卷问题的合适性,不能针对假设寻找到合适的调查指标,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于操作化的理论知识掌握不是很好。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调查活动时,对于学生在实际调查活动中遇到的,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要联系实际重新讲解。理论和实践是有差距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很多平时不注意的问题,教师的指导对学生消化知识有很大的作用。

二、大学生在社会调查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在实践性教学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果,但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也需要不断完善、创新。现在人人都知道实践教学重要,对素质教育达成共识。但在社会调查实践性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身积极性不高

影响大学生社会调查积极性的因素有两方面的原因

1.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一些学生社会调查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学生在前期的求学过程中,已经完全适应了理论教学的全过程,从预习、听课、到作业、考试,轻车熟路。要想让学生走出去,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普遍表现得不自觉、不适应、不愿意。这样就影响了对课程的学习,由于这一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和以往其他课程的学习是不一样,不是上课听讲,考试死记硬背就行,而是需要学生到实践中亲力亲为的参加社会调查的整个过程,一些学生怕吃苦,敷衍了事,消极对待。

2.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条件方面的限制,一是没有经费,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都是自己花钱复印问卷,要是外出或者在外地做调查,路费也是自己掏,这样限制了学生调查活动的开展。二是学校由于没有调查实习基地,限制了社会调查的范围,现在主要是学生自己寻找调查题材,比如关于大学生的、城中村的、城市建设的等等,虽然也进行了实践,但题材太单一,内容太分散,不系统,最终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学校教育缺乏具体的规划

1.教学条件方面的差距

教学条件是指进行教学所必需的基本要件,实践性教学改革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条件作为保障,从软件上来说,包括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制度建设等等。教学模式的变革必然涉及教学内容的重新选择,教师队伍观念的改变和技术的提高,教学设备的完备。这些条件的完善还有待提高。

2.课程考试改革面临多方面的制约

社会调查这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考试形式也应不同于传统的课程考试,而学校要求期末考试要有考题、有标准答案,显然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因为学生最终关心的是成绩,成绩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逆向影响将很明显。所以必须改变考试方式,必须彻底改变过去的那种平时不学习,考试背几天的状况,督促学生注重平时的参与和学习。传统的考试形式,使得教改步调难以一致,老师被动,学生无奈。

(三)社会没有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题目往往是比较零散的,也无人给予引荐,大学生初涉社会,各种经验比较缺乏,在社会调查中,有时会涉及相关的部门和行业,经常会被误解,被拒绝,得不到相应的理解和配合,这种受挫感会影响还未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作为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应更多提供一些机会和平台,多一些理解,给予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大学生社会调查不仅是个人、学校的事情,从大的方面将他也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

三、需要完善和改进的方面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深切感受到这门课程学习和改革的必要性,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也尝试着从授课方式到考试形式等方面进行完善,取得学生的理解和赞许。在今后需要加强的方面:

一是深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教学为辅。每一种社会调查方法都有其独特性,在社会生活中都广泛被应用,可以寻找相关案例,通过案例教学让同学们更形象、生动的掌握每一种调查方法。

社会调查的题材范文第2篇

一、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练习内容要以课标为统领,以教材为蓝本,针对教学三维目标,明确练什么,如何练,练到什么程度,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落到实处。在吃透学情的基础上,确定练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通常分为一般解题和特殊解题两类策略。一般解题策略遵循一般步骤,最著名的当属波利亚提出的“解题四步说”:理解题意、拟订计划、实施计划、回顾检验。特殊解题策略主要有:画图策略、列表策略、枚举策略、逆推策略、替换策略等。设计练习时,要深挖生活问题中所蕴涵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进行巧妙的策略训练。如,我国古代《算法统宗》里有一道数学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行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至其关,要见每朝行里数,请公仔细算相还。大意是:到378里远的某地去,第一天走得很顺利,后来由于脚痛,第二天起,后一天走的路程总是前一天所走路程的一半,这样6天才到达。求每天走多少里。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可以感受到画图和逆推策略的实用性。

二、练习安排要有层次性

层次性是指安排练习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技能到技巧,循序渐进。一般在授完新课后,要体现练习的三个层次:模仿跟踪练习(基本练习)——变式对比练习(提高练习)——综合拓展练习(拓展练习)。这种螺旋式递进,要求每次练习应有适当的难度提升。如,学习圆周长公式后,可以安排这样的练习:从正向思维出发,安排圆周长公式的内容和简单正运用练习;考察学生的逆向思维,以列表或图例形式,安排圆周长公式的逆运用练习;设计圆周长公式的综合运用练习题,考察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三、练习形式要体现多样性

小学生好奇心强,有意注意力持久性比较弱。为提高学生对练习的兴趣,我们要力求练习形式多样化。一是客观性练习和主观性练习并举。从题型上看,可设计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等客观性练习,也要设计解决问题等主观性习题。从叙述方式上看,要减少纯文字叙述的枯燥题目,换之以图形、表格、对话等丰富的形式呈现,把对数学知识的巩固练习建立在生动有趣的新颖形式上。练习的设计除了考虑答案唯一的习题,也要考虑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练习。二是增设实践作业。要引导学生做社会调查,多设计动手操作的练习形式。社会调查可以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在数学中寻找生活原型。如调查商场在节假日及反季商品打折活动中商品的价格变化,城乡居民的年收入增长情况等。

四、练习选材要体现丰富性

练习选材应以书本为主,还要拓展学生身边的资源,力争题材丰富,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考虑下面三种题材。一是关注儿童故事、卡通人物题材。借助多媒体,利用图片,以儿童故事中的主人公及卡通人物等为素材,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习题,提高练习效率。如,在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时,一位教师出示了喜羊羊和米老鼠的图片,当教师出示“喜羊羊有9本故事书,米老鼠有8本故事书”的对话框时,学生迫不及待地提出了两个问题:喜羊羊和米老鼠一共有多少本故事书?喜羊羊比米老鼠多几本故事书?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可见,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场景中挖掘出数学模型,开开心心地巩固新知,高高兴兴地解决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二是聚焦时事、紧跟时代的题材。练习选材要与时代同步,时事新闻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信息,如,奥运会、世博会、国庆阅兵、送家电下乡等,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数学练习题材。三是蕴涵地方文化的题材。在进行习题设计时,可以穿插一些家乡信息,让学生在阅读信息中了解地方文化。如,我们三门峡濒临黄河,有湿地、中流砥柱、甘山滑雪、店子漂流、张村地坑院等景观,这些都可成为习题设计的素材。这些习题联系家乡的实际,来自学生身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到亲切。做这样的练习,在注重综合运用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社会调查的题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新闻报道;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4-0001-02

2012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以“你幸福吗?”为主题的精确调查采访,众多记者奔往全国各地,在街头采访了教授、游客、医生、民工等社会各阶层人士。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新闻频道各档整点新闻节目中的播出引发了铺天盖地的讨论。之后,央视陆续推出关注孩子性教育问题的街访调查《你从哪里来》、十后续街访调查《我的小康》和在交通安全日的街访调查等,这些采访中用到的精确新闻采访方法正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央视及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并在2013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1 精确新闻报道——社会学抽样调查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

在日常新闻报道中,记者想要对诸如“你幸福吗?”、“你认为小康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等类社会问题进行报道,如果对涉及这个话题所有的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是根本无法做到的。这时最佳的方案就是选取采访对象的一部分进行抽样采访,通过有代表性的群体抽样来还原出总体的情况。而且随着如今各种社会问题的突现和日益复杂的媒体采访生态,单凭个别个案的采访和传统的经验性观察,是很难满足日益复杂的新闻采访报道需求的。

精确新闻报道的出现正好弥补了传统新闻采访报道的缺憾,它在方法论上巧妙的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传统的新闻采访报道融合在一起,它强调新闻素材搜集整理手段的科学化,以数字精确分析来体现新闻采访报道的客观性。抽样调查是精确新闻采访报道的唯一手段,因此完全客观的精确新闻报道实际上就等于抽样调查报道。

2 大数据时代下精确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媒体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每时每刻都有大量数据在全球快速传播,大数据时代对新闻采访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新闻采访要在大数据时代提高报道的专业性。“你幸福吗”式精确新闻调查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了一个新方向,但在实践中却存在如下问题:

2.1 精确新闻信息加工程度低

由于目前中国新闻记者队伍中大多是新闻传播等人文社科类专业背景,因此这些从业人员明显在社会调查方法方面存在较大的理论空白,这表现在实际从事精确新闻采访报道时往往直接引用第三方调查机构的调研成果,简单的刊播消息,而未能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阐释。甚至目前新闻界仍有部分记者对精确新闻采访报道持怀疑和观望态度,这导致精确新闻信息加工程度过低。

2.2 精确新闻的现实针对性差

正如前文所述,由于新闻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调查方法理论基础,在实践中也很难独立对前期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挖掘,即使精确报道数据中有大量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记者也很难将其提取发现,这导致精确新闻报道中只是表层的就数据谈数据、就结果谈结果,很难将精确新闻报道的题材扩大化,导致其现实针对性较差。

2.3精确新闻的真实可靠性差

虽然目前很多记者都认识到精确新闻采访报道的重要性和先进意义,但由于不能科学地掌握和运用这一方法,导致在抽样过程中存在误差如从样本采集不具有代表性、无效的因果推论、用自愿的样本推论等等,因而导致有些新闻报道相互矛盾,严重影响了精确新闻采访报道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2.4精确新闻的新闻时效性差

虽然诸如“你幸福吗?”、“小康社会你怎么看?”这类精确新闻采访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一定反响,但仔细推敲其新闻时效性并不是很强。在实际新闻采访报道中时往往见到一些新闻报道所引的精确调查结果往往是一年前甚至多年前的调查数据,虽然从选题设计到搜集数据再到整理得出结论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但这种引用过时数据的报道可能更多地是与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精确新闻专业素养不够,同时又缺乏积极地跟踪精确新闻数据的热情有关。

3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精确新闻报道发展路径探析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除了去一线做大量的精确新闻采访报道外,互联网上也有大量的精确新闻数据可以为新闻记者所用,但针对当前精确新闻报道信息加工程度低、现实性、真实可靠性及新闻时效性较差的不足,我们需要在如下方面做些改进。

3.1加强精确新闻采访技能的培训

这一方面要加快对在职新闻从业人员中对社会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教育培训,强化他们的调查、统计、分析数据的技能,摆脱他们对精确新闻采访的认知盲区,能够将所学的社会调查方法灵活应用于精确新闻采访报道中。同时也要倡导和呼吁各新闻院系进行课程结构调整,加大社会调查方法、精确新闻采访报道等方面的相关课程,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下对新闻专业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3.2加强与第三方调研机构的沟通与合作

新闻从业人员在增强自身精确新闻采访调查能力的基础上,应该更多的利用好大量第三方专门调研机构的资源,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协作。除了保留目前的作为第三方调研机构调研结论的新闻平台功能之外,还应建立一种新型的沟通协作关系:第三方调研机构是新闻媒体的者,新闻媒介需要通过第三方调研机构定期提供的调研数据充分了解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客观事实并从中提取有新闻价值的选题来。

3.3确定科学的选题,制定有效精确采访计划

首先需要确立科学的选题,更有效地进行调研,一般精确新闻调查报道面都很宽,且时效性要求不是很高,记者在选择报道题材时,应把握民生民意,尽量选用非商业性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报道题材。其次要制定完善的报道计划,包括抽样方法、问卷设计等,并分配合理的人力和物力实施计划。

3.4 确定精确新闻采访对象开展调查

调查者要加强前期的采访,最大限度地获得样本资源。在能力范围内,媒体要建立权威的调查机构,打造一支掌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记者队伍,由他们独立调查,并对调查过程进行把关;或者委托社会上的相关机构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机构的实力、信誉进行把关。此外,也可以进行跨媒体合作,这不仅能减少调查成本,做到人员、技术共享,还能充分利用其它媒体的影响力,提高调查的知名度和报道深度。

3.5整理数据有效分析精确新闻采访结果

记者既采用线上鲜活的采访方式、质朴的纪实性文字图片等形成注意力,又要在线下进行专业化调查和数据分析,这样才会在结论公布时形成报道影响力。媒体主动介入的报道方式,可实现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报道,在大数据时代下建立起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公信力。在客观分析梳理采访数据的基础上,新闻从业人员要跳脱出单纯的数据调查报告的局限,有效的将数据与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广开思路,综合运用各种报道方式进行有点有面的新闻报道,将各种新闻信息资源整合利用。

3.6展示精确新闻报道结果,升华报道立场

媒体不仅要客观展示专业化数据,还要选择具备新闻价值的数据,要运用更灵活的手段传播数据,使数据的表达更生动形象,增强新闻的可读性。第一,数据表达要简单,尽量使用简洁的数据形式;第二,数据表达要形象,通过配上图表、运用透明背景等方式,生动分析数据背后的信息;第三,展现数据背后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反映典型事件和人物,展现富有感染力的细节。

社会调查的题材范文第4篇

为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建设和谐节约型校园,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保护环境的积极宣传者和实践者;同时,也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及科技创新能力,__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举办__第五届大学生环保作品大赛。请各院部积极做好宣传、组织报名和参赛等相关工作。现将活动方案通知如下:

保护人类环境,倡导低碳生活,构建和谐节约型校园。

__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

作品分三类,即文章、摄影作品和环保科技制作。

1、文章,具体形式和要求如下:

本次文章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的环保实践和生态体验,参与绿色家园创建活动的经历、故事和感受,以及在保护环境、治理污染、节能减排、构建节约型校园等方面的创意、设想、调查报告和科研论文等。

(1)文章必须是以环保和构建节约型校园为主题,如学习环保知识的体会,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报告、建议等;

(2)题目自拟。题材为: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散文、杂文、言论或调查报告;

(3)文章内容健康,有现实意义;

(4)科研论文以学生本人的实践创新课题为主;

(5)文章必须用a4纸打印且题目为3号,文章内容为5号宋体字。

2、摄影作品,具体形式和要求如下:

(1)以环境保护为主题。

(2)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意,具体形式不限。

(3)作品需以照片的形式上交参赛,并附有1000字以内的创意说明。

3、环保科技制作:具体形式和要求如下:

(1)可以制作各类形的模型,要求必须是实物;

(2)模型的材料不限,但必须本着节约、环保、实用、美观的思想;

(3)模型要结构合理,比例适当,具有代表性、创新性、环保性,安全性。

1、宣传与发动:

10月29日—10月31日,通过校园广播、宣传版面等形式向广大同学积极宣传此次活动。

11月1日—11月20日,利用课余做好环保调研,准备提交作品。

2、作品提交:

11月21日—11月30日,学生以系团总支为单位向大赛组委会报名提交作品,报名地点设在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团总支(a-01楼209房间)

3、评比表彰:

12月1日—12月8日,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和相关教师对参赛作品进行评比,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和最佳创意奖若干名;在12月9日,进行总结表彰。

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参赛,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上报方案完成作品。比赛期间,参赛者(组)可以使用相关的辅助工具,可以找相关教师进行辅导,但决不可搬用抄袭他人作品。

七、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办公地点:__

咨询电话:__

社会调查的题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指导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艺术,重要的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因此,我们搞研究性学习,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抓住学生活动的兴奋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研究背景材料,这样学生才会乐于研究、忙于研究,成为研究的主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研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有关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教学时,我开门见山就问:“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知道了哪些?”让学生发表意见后,再让他们拿出准备好的年历卡,找一找,看看还能发现什么秘密.又如,教学记忆大月和小月的方法时,教师没有介绍怎么记,而是创设这样的情境:“怎样更好地记住哪月是大月,哪月是小月呢?请大家想想办法,出出主意.”这时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投入探索研究之中,最后,得出了一些记忆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获取知识,还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创设多变情境,开拓研究的范围

创设多变的情境,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综合运用,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研究背景.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在六年级教学了统计图表后,布置了一个研究性课题:用学过的“统计”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题材不限,一周内完成.学生们忙碌起来,每个学习小组(班级内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通常三四人为一组,兼顾学习层次)开始分工.先集体讨论,确立统计主题.由于没有布置指定内容的作业,学生的统计题材较为广泛,如有一组学生统计班级学生在课间消费的情况,选出其中排在前几位的商品,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从图上,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学生消费的商品种类、消费数量和最受他们欢迎的商品名称,这样就为商家提供了科学经营的依据.当学生把这样的统计图送给商家时,他们心里有一种成就感.

另一组学生统计班级一周内违章违纪的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这样的统计图给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最直接的数据.教师从中可了解到学生的行为规律,对加强班级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是极有好处的.学生统计的面很广,内容丰富多彩.他们在完成这样的作业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是教师事先没有想到的,仔细思考之后,发觉这里面所体现的恰恰是研究性学习的内涵: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工作与生活息息相关,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完成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当最后选出典型作业时,学生的心情可想而知,他对数学的热爱和长久的兴趣也将因此形成.研究性学习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完成这次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有浴⑻剿餍院褪导能力都得以发挥,而蕴含其中的团体合作精神更显珍贵.

三、创设实践情境,提供研究的素材

许多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我们课堂上完成的只是纯粹的计算或抽象的理论,即使有应用题,也缺少应用味.因此,数学教师更要注意引导,注重课外实践的延伸.比如,我在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后,就安排了这么一个研究性的活动:树的重要性体现在树可以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一棵树释放氧气量的多少取决于这棵树全部树叶的面积,围绕树、树叶和氧气,你能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在学校或别的地方找一棵阔叶树,估计这棵树大约有多少片树叶,并搜集这棵树的5片叶子,想办法计算这几片树叶的面积,并由此算出这棵树每片树叶的平均面积;算算这棵树上树叶的总面积;再算出一棵树所释放的氧气.结果全班98%的学生全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甚至有的组还邀请了家长一同帮忙,不到一星期的时间,学生的分析、建议资料拿来了一大堆.这次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指明路径,让学生会研究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一定要在研究之前,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并多加示范.

(一)比较异同,评价鉴赏

教师在课内或课外向学生提供内容上互相关联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对比相同点、不同点展开研究性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展开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可大胆地品头论足、评价鉴赏,在研讨探究、辩驳中闪烁出许多可贵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二)焦点争论,质疑问难

教师或学生提出焦点问题、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大家讨论解决.

(三)社会调查,“专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