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项目管理体制

科技项目管理体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项目管理体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技项目管理体制

科技项目管理体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集团客户;授信管理;应用价值

在我国多数集团性质的关联公司具有规模庞大、发展平稳、抵抗风险能力强等特点,由此也就成为了商业银行眼中的“香饽饽”。但是,集团客户的复杂组织结构以及隐蔽的内部交易活动所埋藏的潜在风险却日渐凸显,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更多新的考验。比如,在授信业务和银行债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与防控水平。眼下,如何有效的识别评估和监管集团客户风险,将项目管理模式引入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管理中,实现目标导向管理与流程导向管理是需要逐步探索的。

一、项目管理在集团客户授信管理中应用概述

(一)集团客户授信概念

商业银行所指的集团客户通常是具有关联关系的多个单一客户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多数的企业集团是通过建立和调整基础的股权关系来进行资本和产业布局,并通过关联交易转移集团内部的资源和资金,它包含了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和其他成员。以母公司净资产为起点进行对外融资,集团企业的信用被无限放大,一旦超出集团的承受能力将会导致信用风险,也因此商业银行会对其进行授信管理,商业及信用风险。

(二)在集团客户授信管理中引入项目管理模式的意义

集团企业的多层次性以及复杂的关联关系特性,使得其企业规模与资金管理承担着巨大的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在对其进行管理时需要考虑该集团股权控制程度、股权结构以及产权关系等方面做出综合性质判断,在集团公司的资金链处于一个良性循环中。如此,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为了能够帮助客户有效规避风险需要一目标为导向,加强贷前审批、贷中检查以及贷后处理等过程管理,在细节中做好监管,以多元化的服务方式服务于客户。这样的过程管理与项目管理中注重过程管理的基本要求基本吻合。同时,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借助项目管理中的风险评估手段实现集团客户信贷项目的监管与控制。

二、集团客户授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集团客户分类不明

尽管在2007年的《金融行业集团客户授信管理办法》中针对有关商业银行的集团客户有了相关的规定,为商业银行划分集团客户提供的依据。但是,现实是集团公司的关联性关系在其内部可以采用以参股形式实现直接或是间接的控制来判定,而商业银行对其进行判定却是将公允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等模式一同采纳。因此,导致了对集团客户划分的依据与标准不明,草率地将集团客户视为优质客户,又或者对其集团客户中的母公司、子公司的法律责任及法律风险认识不足。

(二)银行信贷管理体制陈旧

传统银行的信贷业务活动基本就是贷款,但是,随着商业银行各种中间业务的不断增加,诸如同业拆借、银行卡透支、、保险等,现有的信贷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集团客户的各类风险管理需求。其中,不乏没有设计有效的手段与程序对集团客户进行判断,没有采用动态的信贷管理去关注集团客户的新的特性,以及授信风险管理制度不统一等等问题。此外,在集团客户授信限额方面,我国现有的制度缺乏相关的法规,银行本身也没有专门的管理规定,尤其在金融业发达的地区,缺少针对性的衡量指标情况下,很难对集团客户进行风险把控。

(三)缺乏综合技能人才

由于集团客户地域与行业不同的关系,对其复杂的关联关系进行判断时,需要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具备专门的财务技术,牢靠的法律基础,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丰富的从业经验,能够准确识别潜在的信贷风险。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从业人员在实践能力和先关理论知识方面尚且不能满足集团授信客户的需求。客户经理的市场意识、营销意识等薄弱,导致金融从业人员的积极性较差。

三、在集团客户授信中引入项目管理的建议

(一)对集团客户差别化管理

集团客户日渐增加的趋势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进行对客户管理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区分出优劣质客户,也是增强商业银行成本收益,推进信贷业务发展的必要过程。首先,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采用项目管理模式,有效利用集团客户管理的积极因素,规避消极因素,针对细分的集团客户采用不同的授信政策。

比如,针对技术领先、实力强劲的国际上知名企业集团在国内成立的独资集团提升授信额度,也是重点的优质客户;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后建立的集团企业,考虑其垄断地位,经营绩效等因素逐步除名,限制授信额度。

(二)不断完善授信制度

首先,结合商业银行业务特性和集团客户的地域特征,在授信业务上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比如采用“整体授信、加总额度”的授信模式,实行“管理行主办行协办行”的管理模式等;其次,采用适合的信用评级,明确担保的标准,依据这样的标准,将业务的审批规范化、流程化,制作出精细化的管理操作准则,增强信贷管理的可操作性;最后,针对集团客户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确保能够对集团客户的信息做到及时、准确、有效的管理,从而提升管理的效率。

(三)组建高素质管理团队

目前,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信贷从业人员短时间内是比较困难的。组建这样的团队,首先是需要适当地放宽权限,让管理团队具有在授信额度内灵活调配额度的权限,以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精准把控集团客户,最终完善金融管理制度;其次,采用矩阵式管理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去培养提拔新产品研发经理、法律顾问等,确保这些人员的紧密合作,提升对集团客户管理的有效性;最后,针对信贷管理团队实施严格的考核机制,由管理团队设计制定考核标准,优胜劣汰,保障团队及个人的业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项目管理模式引入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管理后,可以规避掉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的众多问题,逐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管理制度,为我国金融行业信贷市场提供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商业银行内部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不断提升完善客户管理水平。当然,有关客户的授信管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地流程、产品、管理上的创新。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管理只有在动态监管下,才能不断降低信贷信贷风险,同时满足客户与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林,周宗放.商业银行集团客户统一授信额度的优化配置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5,02:3943

[2]孙娜.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及防范[J].科技创新导报,2012,23:187188

科技项目管理体制范文第2篇

2015年4月19日,由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包国宪教授主持的国家白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绩效管理研究>开题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 

研讨会上,包国宪从项目的学术思想与立论基础、研究内容与思路、研究团队与基础、研究思考与问题等方面详细汇报了项口的基本情况和研究计划,希望与会专家从项目了课题的研究路径、项目组纵、研究工具和方法的应用、项目调研和校内外合作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对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围绕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体系的完善与表达、项目知识创新的路径、政府绩效管理理论的中国化、研究如何服务与国家需求等宏观方面提出了建议,并就公共价值的生成和传导机制、公共价值与政府职能的关系、政府绩效治理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评估等项目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与会专家认为,这一项目将对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理沦研究、实践推进和学科建设作山突出贡献,并表示将对项日实施给予火力协助,共同高质量完成这一具有高度使命感的研究,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绩效管理研究》由包国宪教授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提出选题建议,并被列入2014年重点项目指南。兰州大学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课题组在包国宪教授带领下经过认真准备,顺利通过初审和终审答辩,项目于2014年获得批准,执行期为2015-2019年。该课题主要研究政府绩效管理中的社会价值构建和公共价值生成、政府绩效管理组织演化与战略路径、政府绩效治理基础与机制、政府绩效领导与可持续性问题、政府绩效管理中的信息小对称问题和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范式、政府非营利性投资的绩效管理等。在建立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基础上,为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和行政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决策参考和实践指导。 

《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绩效管理研究>足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也是兰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获得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的获批允分体现了兰州大学在政府绩效管理研究领域的领军地位和学科优势。   来自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北京大学、清华人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央民族人学等单位的十余名专家参加了丌题研讨会。研讨会上,王学军将兰州入学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共建的兰州大学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过去十年的工作和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汇报。

科技项目管理体制范文第3篇

为此,有必要站在项目管理的角度,对公路养护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出推进改革的一般模型,使得地方在进行公路养护改革的时候可以变得有型可依,提高改革的效率,有助于公路养护事业的良好有序发展。

关键词:养护改革;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TV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公路养护改革的研究

长安大学的刘少伟重点研究了公路养护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的问题,在实际分析我国公路养护工作情况以及外国先进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公路养护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的一些方案和建议。电子科技大学的刘小刚通过分析现行四川省公路养护管理体制问题与挑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结合亲身经历的实际,在众多研究路径之中选择一种实际有效的,并提出“四川省适应新型公路养护的应然管理体制及对策”和“四川省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及关键点”等一些对策建议。兰州大学的李莉认为考虑到甘肃省的实际经济情况,公路养护改革实行“条条”管理的模式会比较好,等到甘肃省经济发展到目前东南沿海地区的水平时再实行“块块”管理。实践证明“条条”管理的模式至少在近几年内仍会适合于甘肃省这样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最有利于甘肃省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但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实行“条条”管理的同时,我们看到甘肃省公路养护体制存在着诸多的不利于公路养护事业发展的方面,需要对这些不利于公路养护事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进行改革,最终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与建议。长安大学的郑娟分析了在目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公路养护供给方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养护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并且探讨了改革的基本问题和路径模式。

2.农村公路养护改革的研究

2005年国务院推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针对农村公路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管理与养护滞后的问题,提出了从健全以全县为主要范围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稳定养护资金渠道、推进养护市场化、完善配套措施四个方面推动改革平稳进行。陈莉、何兆益、乔墩结合重庆市具体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实际情况,系统分析了养护技术、养护管理体制和养护资金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分级管理、统一管理和委托管理三种模式分析从养护管理体制、养护资金和养护市场化提出重庆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建议。长安大学的安学武采用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从新时期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发展需求、公路发展的国际对比、国外农村发展模式、农村社会的突变型发展因素四个角度揭示了农村公路的发展要求,综合后提出了我国国家层面上农村公路当前发展的六大战略——支持保障工程、通达工程、产业工程、便民工程、品质提升工程和城乡一体化工程。

3.高速公路养护改革的研究

宋阳军探讨了甘南公路总段临潭公路管理段公路养护管理模式和统一管理、分级管理、以条块为主的管理体制。认为传统的公路养护方式和形式,根本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并且提出了一些开展公路养护改革的对策与方法。李平结合河南高速公路的养护模式,深入的探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以路况调查数据为主要依据,展开对各种公路病害原因的分析。田野和刘雪松结合国道205线滨州黄河公路大桥和滨大高速公路的实际养护情况,简要的介绍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特点、分类及组织形式和相关的养护技术措施。武汉理工大学的刘剑提出了研究高速公路养护走向市场化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同时对国内外的高速公路养护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阐明了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对国内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展开了比较和分析。系统的阐述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内涵、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作用以及内容和特点。长安大学的穆新华开始便探讨了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速公路养护体制的建立,以及通过对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的内涵、本质的分析,从宏观环境、市场环境以及微观环境这三个方面出发论证了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的可行性。其次,对我国目前高速公路养护现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的总目标以及相应的指导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高速公路市场化养护的目标模式。

4.研究述评

国内学术界对于公路养护改革的研究是近一段时间在我国早就存在的。但是,总体而言,这些研究要么从公路、农村公路、高速公路的角度出发独立的去分析应该进行养护改革的原因、现状、成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要么从公路养护的某个角度出发来分析公路养护改革,要么从某些地方的实际出发来描述所应进行改革或者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这些研究很少将全国范围的公路养护改革作为一个整体展开全面系统地研究,更是很少的针对如何对公路养护改革实施更好的管理和推进的角度展开全面深入地研究,基本上没有系统的运用项目管理的思想来对公路养护改革进行统一的描述与研究,使得在全国推进公路养护改革的进程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整体改革的效率不高。

为此,有必要站在项目管理的角度,对公路养护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出推进改革的一般模型,使得地方在进行公路养护改革的时候可以变得有型可依,提高改革的效率,有助于公路养护事业的良好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秀平. 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研究[D]. 西安,长安大学,2006

[2]李薇,宋焱,杜培磊.关于加强公路养护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1.

[3],靳雪梅.项目管理在高速公路机电建设中的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

科技项目管理体制范文第4篇

1.1强化质量管理

针对建筑项目管理来讲,只有强化施工质量管理,方能实现最终目标。施工前期阶段首先应对地形环境进行勘察分析,明确项目质量要求标准以及具体的设计方案。施工建设人员应认真完成施工以及设计图纸的审阅,针对施工材料质量做严格把关,保证材料整体质量安全。在应用材料进场之后,施工建设人员应按照规章制度领用,划定相应的空间进行安全存放,预防其受到不良污染或是最终破坏。这样一来便可扩充支出成本,场地之中应尽可能的装设全方位监控系统,避免存在死角,合理实施安全排查处理。

1.2优化管理体制以及法规制度

施工方应积极创建建筑项目管理体制,将该项制度同我国法规制度有效融合。施工阶段中应做好定期的员工培训以及评估考核。管理决策层人员应确保技术应用以及安全管理的全面落实到位,通过清晰的奖惩管理体制提升说服力,避免对员工呈现出强硬的态度。应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并接受执行力强的建议,以全面提升实践工作效率以及综合管理水平。另外,应通过合理方式缩减作业成本,全面提升经济效益水平。针对我国法规制度体现了一定的强制性,因此在建筑项目管理策略中,针对施工单位的专业化能力水平必须进行严格细致的掌控管理。

1.3提升科技创新发展力度

信息时代,各项科学技术快速更新发展,因此建筑项目管理措施也应不断优化,工作人员应积极动脑树立创新意识,强化质量监督管控,对技术创新給予必要的鼓励与激励,增强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始终为建筑单位获取长足发展的核心条件。因此,企业应把握与时俱进的原则,扩充引进优秀的科技设施以及全方位的创新型人才,力求将技术实力发展转变成为经济实力,确保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管理模式上,建筑单位同样应更新以往粗放管理模式,引入精细化管理手段,确保各环节均在掌控之中,各类政策均能全面有序落实。

1.4完善人力资源配置,加强成本管理

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始终是劳动力分布较为密集的地点,施工建设阶段中则要配置丰富的人力资源。因此,做好人力资源完善配置,成为企业单位缩减成本投入的核心方式。通过最大化的发挥人力资源潜能价值,可有效预防不良浪费现象,使员工提升凝聚力与向心力,强化施工效率,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施工建设工作中,确保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的稳步提升。建筑工程成本费用涉及到较多层面,例如现场成本、材料、机械成本、劳动力成本等。为强化成本管理,在选购材料过程中应做到货比三家,优选性价比高的材料,利用缩减机械设备应用周期合理的节约机械成本,并透过提升劳动生产率缩减劳动力成本,进而对建筑项目各环节成本费用实施有效管控。在确保工程项目质量水平的基础上,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实现高效、优质的发展与提升。

2结语

科技项目管理体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重大项目 科研项目 经费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不断深入的改革,各高校为了促进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将科研水平的高低视为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国家对高等学校建设也给予高度的重视,将其视为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高校所承担的科研项目逐年增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了一定贡献。同时,我国在逐步加大科研力度,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加。重大科研项目既体现于国家的发展规划中,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促进学校振兴升位、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需要。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已经开始承担重大的科研项目,重大科研项目具有规模庞大、耗资巨大、内容涉及广、研究周期长等特点,其组织与管理更具难度。

一、 问题的提出

科研经费的管理是开展科研活动的基础工作,贯穿于科研项目的确立、开展及验收的全过程中。重大科研项目通常是涉及与国家目前或将来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在国家科学研究计划中具有意义重大,管理和组织好重大科研项目十分必要。重大项目的科研经费投入巨大,经费的来源和渠道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因此经费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项目大都是纵向科研项目,采用 “课题制”科研项目管理模式。“课题制”科研管理模式,是指通过明确课题负责人在项目管理中的权利,使其充分发挥在科研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这种模式在项目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科研经费往往由课题负责人支配,他拥有经费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经费使用过程存在存在缺乏监督的隐患;另一方面,某些高校为了加强科研经费管理,采取科技处和财政处共同管理和监督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方法,但由于课题负责人、科技处和财政处在项目中的侧重不同,对经费管理的认识也存在差异,造成经费管理的困境。

由于高校缺乏统一、规范的经费管理制度,使得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相脱节,很多科研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经费使用不规范和浪费情况,造成科研项目投入与产出失衡的现象。这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高校开展科研项目的初衷相背离。因此,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特别是重大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势在必行。

二、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办法

针对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经费管理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出现脱节的现象,是由于高校的科研项目主要由科技处负责管理,但在管理中,科技处往往更重视项目的立项工作,如何争取到更多的科研项目是他们关心的首要问题。轻视对经费的管理,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规范性缺乏监管力度。而主管经费管理的财务处,由于缺少对项目的了解,容易出现资金分配不合理的现象。这就要求参与项目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

组织重大科研课题时,由于参与的人员、单位较多,更应该加强沟通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主办单位的科技处取得项目后,组织各个合作单位的相关人员组成此项目的团队,该团队应包括项目负责人、综合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等。由于组成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单位,他们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会直接影响项目的管理特别是经费的管理。因此应利用互联网建立这三者共用的管理与信息交流平台,加强他们之间各类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做到综合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负责管理和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

2.完善项目的预算管理

重大科研项目资金投入较大,为了确保项目的投入产出达到平衡,一切支出都应该依据预算支付,这样预算的编制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项目预算包括经费收入和支出的预算以及审核、调整、执行、分析与评价几个方面。预算的编制应本着实事求是、合理、节约的原则,由项目负责人、项目管理部门及财政部门共同完成,使得预算既适应科研工作的需要,也符合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加预算的可操作性。

编制预算是为了控制项目执行过程中经费的使用情况,因此应由专门人员负责审查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将有问题的信息及时反馈给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管理部门,使其能及时调整方向,保证科研资金的合理使用。

3.建立科研经费分级管理体制

科研项目的经费根据用途不同一般可以分为课题研发费、创新平台建设费、房屋改造建设费,其中课题研发和平台建设是项目的主要内容。重大科研项目内容涉及广、课题多,只靠项目负责人一级科研管理机关一管到底的科研管理体制不符合实际需求,很多工作和权力正在逐渐下放,形成分级管理体制。分级管理体制有利于各个团队小组针对自己负责的内容进行管理,上一级将经费下放,下一级根据自己的需求运用资金并向上一级及时反馈信息,上级根据下面反映上来的问题做出及时调整,确保项目能更好更顺利的进行。这样有利于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最佳的作用。

三、小结

构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是为了使科研经费运作有序化、规范化,是提升高校科研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建立新的科研经费管理运行机制,对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高校与社会开展科研协作,促进高校重点学科的建设,增强高校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绍明.基于成本视角的高校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