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品设计开发阶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是公司持续创造业绩的核心。一位国际知名的电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对此的看法是:“总是在担心不能开发出最好的产品,从而不能获得足够的订单,所以,就不停地追逐世界领先。我不知道这是一个好的战略还是灾难。”
持续而稳定地推出新产品及产品改善,在许多商业领域已逐渐成为生死攸关的大事。在新产品设计开发方面投资的停滞,将使公司面临失去市场的风险,并使公司不得不面对越来越激烈的低端市场价格竞争的压力。
在新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财务管理,是平衡“错失良机”和“误入歧途”的艺术。
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众多商业领域的公司逐渐发现,采用成本加成方法(成本导向)来为新产品定价和营销越来越困难。例如,1993年梅赛德斯的CEO Helmut Werner宣布,此后所有梅赛德斯的产品将采用价格导向的方法,来为新产品设计开发制定目标成本。这个方法在低端车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然而,在丰田最先成功实践这一低成本差异化战略之前,在代表着高质量的高端车市场领域,这一方法被看做是不合时宜并且没有必要的。
新环境下的成本管理
早在2000年以前,“用今天的设计,控制明天的成本”已成为各大咨询顾问的佳话。然而,通过对管理会计在新产品设计和开发环节的决策支持方面的研究表明,从产品设计阶段才开始聚焦成本仍然太迟。
众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使得新产品设计开发流程的管理和技术发生着转变。电脑科技的不断发展为新产品设计开发提供了新的工具。如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制造、质量功能的配置,以及缺陷模式分析等变得更全面、更容易。电脑科技的强大力量使得新产品数据管理和产品生命周期系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进步都帮助公司在产品设计前及战略和概念定义阶段(见图1),就可以相对精确地了解产品在技术和财务方面的目标的具体情况。
以下是五个显著的趋势,它们从根本上正在改变着新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成本管理:
1.开发速度。更全面的整合的及分布式的数字系统,极大地压缩了新产品设计开发的周期。
2.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使得新产品设计开发中,所有内部和外部的参与者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不断加强,这些参与者包括供应商、协作网络、合作伙伴和客户等。
3.公司从原来的一个接一个的产品开发模式转变到了基于产品开发平台的系列产品的开发模式。这一趋势成倍地提高了新产品设计开发项目的成本、复杂性和风险。
4.模块化的产品结构被应用,以帮助降低风险、提升定制化水平、实施外包和简化产品组装。
5.解决方案。公司越来越普遍地将其产品和服务绑定在一起,为客户提供更加整合的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包括各种服务。如出租服务,它可以帮助早期的客户减少对创新产品的抵制。解决方案对竞争对手来说通常难以复制,并且收入流更易预测,比销售实物产品的收入更稳定。
这些年来,以上趋势在不断地改变着新产品设计开发活动的财务管理。在我们研究的公司中,对一个主要项目的最初的战略和概念定义阶段,通常包括5个阶段,也许会耗时15个月左右。每个阶段在开始前必须要得到该业务部门的产品战略委员会的批准,甚至在某些关键的阶段,必须得到母公司产品战略委员会的审批。
目标设定阶段的成本
目标设定的流程是一个互动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过程,包含了所有新产品设计开发的参与者之间广泛和深入的沟通。要管理好三类相互影响的目标成本:设计和开发成本(研究由母公司来负责)、生产和组装的成本、购买成本和使用维护成本(如图2)。提高生产和组装效率的目标,相当于生产成本不变而增加售价。
目标设定的流程是把战略目标和竞争力基础分解到各个运营环节的首要方法。一个平衡的目标设定是战略和概念定义阶段的关键成果,它包含了大量的数据、信息、经验和判断。
在战略和概念定义阶段要充分考虑竞争的因素,这又大大地提升了目标设定流程的复杂性。对于一个汽车制造企业来说,对每一类成本的远景规划可能会涉及一个要运行14年的平台、一代持续7年的车型、一款持续生产18个月的车,以及将持续25年的售后服务。因而,在为这些做规划时,不得不考虑它们发展的步伐、出现的时机、核心技术的演变等情况。可能的车型设计结构还要满足快速、经济地适应技术和规定发展的需要。灵活性的价值很难被量化,但它是在规划和设计阶段永远不能忽略的部分。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包括成本),需要有一套整合的流程来支持。
目标成本和价值工程的主要工作,大多由设计师和工程师来实施,他们向负责新产品设计开发财务管理的管理会计报告。成本和价值的工程师们在内部动态而激烈的争论中,起到了关键的平衡作用,使得新车型既能满足为保证其优良“血统”而要达到的工业和工程设计的目标,也能满足财务方面的要求。像其他公司一样,高端汽车的制造商会尽量避免在低端市场的激烈竞争,它们不会功利地制造廉价的仅作为运输工具的车,它们要制造能代表客户追求高品质、高品位的“移动的艺术”。所以,工程师要具备特殊的洞察力,来评估那些为了追求艺术而超出功能性的特征对于品牌和顾客的成本和价值。
同步的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将所有内部和外部项目相关的参与者联系起来,使得技术设计和开发的目标、商业计划和可能性评估等满足财务的标准,包括投资回报率、销售利润率、毛利、成本、价值、现金流和风险等指标。
在整个战略和概念定义阶段,四项重要的与财务管理相关的活动也在同时地进行,而不是在此阶段之后另行处理。这四项活动包括:投资评估、风险管理、成本和价值管理及绩效评估(如图3)。
同步进行的四项财务管理活动很好地支持了循环的协商流程,以在技术上和财务上得到所有内外部参与者对各项目标的赞同和承诺。
技术和商业环境的动态变化意味着,对新产品设计开发的技术和财务目标,围绕着的是一大堆相对不确定的数据和预测。然而,对这些不确定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正像英特尔前任主席Andy Grove说的,“当春天来到时,之所以表层的雪最先开始融化,是因为它们曝露在最外面。”分析的信息对从嘈杂中分离出有用的信号是非常有帮助的。
信息和财务管理系统不断搜寻者那些有可能迅速转变成机会或威胁的微小变化。在战略和概念定义阶段进行的财务管理,更像是将竞争力和新产品设计开发的战略目标,“翻译”成运营目标。尽管重点已从计划转移到了对其后阶段的控制,但在方向上它仍然是偏向预期的,而不是回顾的。
技术纬度方面的财务管理是非常复杂且有挑战性的。此外,在所有与新产品设计开发相关的、拥有不同职能背景和视角的参与者之间,不断地协商直至达成一致的过程,以及对各项目标―成本、利润、销售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等达成承诺,其中的困难和艰辛都是令人畏惧的。
管理会计的角色就是帮助整合这一流程。最重要的是设计和使用这一财务管理系统的人员,要对新产品设计开发流程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对各方面参与者之间(工业设计、设计工程师、制造工程师等)各种可能的冲突和视角的差异也要有深刻的理解。
一部车从简简单单的功能性到臻至完美的艺术性,中间有太多重要的细微差别,这些差别都有其成本和价值考量。对于一个设计者而言,一个细微的线条改变都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但对没有受过训练的旁观者而言,很难看出这些细微的变化,一般的会计可能看不出这些细微变化的财务合理性,购买者也许察觉不到某一处细小改动,然而,所有这些细微的变化却造就一个全新的设计。
对产品创新的决定和各种定制化产品的财务评估,不仅要求对这些细微变化有敏锐的感知力,同时,还要对顾客需求有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 产品设计安全评价
1 绪论
产品设计开发尽管是一类工程型活动,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基础问题,德国学者在20世界70年代就提出了“设计就是科学”的论断。多年来,世界各国学者和组织在不断地探寻各种提高产品安全性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先后提出了并行设计、健壮性设计、公理设计、可靠性设计、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设计以及TRIZ理论等多种设计理论方法。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产品某些方面设计的要求,对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国内外也建立了一系列的系统安全大纲,大纲中也对产品安全性的控制与管理做出了规定,制定了条款。至此,该领域的研究集中到产品在设计阶段就将全生命周期中某一特性纳入其中的理论研究、技术与方法开发方面,并形成了将现代产品设计理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研究热点。
2 基于现代设计方法的产品安全性设计
在产品寿命周期的早期进行分析是最有经济效益的,因为在这时通过设计更改来消除或控制危险是比较容易的。参照GJB900—1990的要求,装备在研制、生产过程中主要开展的安全性分析做工包括:在论证阶段编制初步危险表(PHL)和开展初步危险分析(PHA)、安全性要求分析(SRA);方案阶段开始分系统危险分析(SSHA);工程研制阶段开始系统危险分析(SHA)、使用和保障危险分析(O&SHA)以及职业健康危险分析(OHHA)。
安全性设计是通过各种设计活动来消除和控制各种危险,提高现代系统的安全性。在安全性分析的基础上,即在运用各种危险分析技术来识别和分析各种危险,确定各种潜在危险对系统的安全性影响,设计人员必须在设计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保证所设计的系统具有要求的安全性。安全性设计是保证系统慢则规定的安全性要求最关键和有效的措施,它包括进行消除和降低危险的设计,在设计中采用安全和告警装置以及编制专用规程和培训教材的等活动。
由于生产厂家主要是把追求最大利润作为开发产品的原始动力,仅仅考虑到产品实现的功能,或者是根据用户的需要,设计一些相关的特色。厂家往往是追求短期最大利润,未考虑企业本身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因此产品开发存在很多不足,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下表分析了面向生产厂家的开发模式的弊端[1]。(见图1)
3 面向生产厂家的产品开发模式的弊端分析
传统的产品开发模式仅仅是从厂家或者个人局部利益出发,没有或很少考虑到全局、全人类的共同长远利益。这显然与当今人们越来越高的以人为本的需求相冲突。基于安全性设计思想的产品开发模式,是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出发,接合当前先进科技成果,将安全性设计思想充分、动态、全过程地应用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产品论证、方案设计、工程研制、生产制造、使用维护和回收处理各阶段,制造出高效、安全性高、性能稳定、适合现展需要的产品。
4 建立安全性评估体系模型
就产品设计阶段,安全性评估活动而言,是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的适当阶段,针对一定的安全性目标,在相应的产品集成信息、评估技术方法以及人员组织保证的支持下,就产品设计方案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所进行的系统的评价活动[2]。安全性目标信息是安全性评估活动的依据,一般包括市场用户需求信息、产品过程安全性需求信息等。上述几方面的原始信息往往是比较笼统的定性描述,不便于分析处理,因此需对上述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提炼,形成系统的、有层次的、有条理的指标体系,以便于在安全性评估活动的后续阶段中进行处理。同时,需将相应的安全性指标与评估对象(即产品设计方案)中包含的安全特性信息相关联,使后续的安全性评估活动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
评估体系模型如下图所示。将评估体系模型所包含的因素分组,每一组作为一个层次,可分为三个层次。(见图2)
5 评估体系模型
由此我们得出,评估体系模型是由产品安全性目标信息、安全性指标信息和安全特性信息构成的体系,是用来描述安全性目标、安全性指标、安全特性信息的层次关系以及相关属性信息的层次模型。产品设计阶段安全性评估体系模型应能满足产品设计各个阶段安全性评估的需要,兼顾产品设计的先进性、适用性、可行性和经济性,实现对产品设计阶段的产品安全性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全面评估。
参考文献: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作为互联网金融的组成部分之一,众筹商业模式为工业设计领域中的独立设计师、中小企业(公司)、微创机构等带来了无限的发展可能。对于产品设计开发而言,众筹是有力的工具,如何通过众筹模式实现产品设计创意、发挥设计效用,如何利用众筹模式完成产品的创新,是当今设计师和设计理论研究应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
众筹;商业模式;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与开发
在国内外工业设计的发展进程中,近十年间的变化特别值得关注。首先,产品设计由硬件转向软硬件相结合,智能化装备成为当下设计的主流产品。如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可穿戴设备、智慧城市等。其次,由原先单纯的产品式创新转化为服务系统创新。如从OEM到OBM、从ODM到OSM模式上的变化,促使品牌系统、商业模式创新和工业设计协同发展。再次,由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封闭式创新转为开放式创新。在“互联网+”为主题的时代,众筹、众包等基于大数据测试的商业开发模式正逐渐颠覆传统的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
一、众筹商业模式的概念及其产生背景
近些年,互联网受众对于“众筹”一词较为熟悉,因为搜索“众筹”一词就会发现它的模式已经渗透进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众筹起源于美国,其核心是依托众筹平台(中介机构),连接筹资人(项目发起企业或个人)与出资人(大众投资人),即筹资人在众筹平台注册并通过相关资质审核后,借助众筹平台向出资人投放项目信息,从而募集零散的小额资金或是其他物料支持。在项目筹资的初始阶段资金由众筹平台掌握,若在预期时间内达到募资额度,则表示筹资成功,该笔资金将被众筹平台转拨至筹资人账户,成功实施项目后,由筹资人以物质或非物质成果回馈给出资人。众筹平台在整个众筹活动中主要是起到接受与评价项目创意、管理出资人信息、监督筹资的使用、帮助项目顺利运营并公布项目实施成果等作用,其盈利主要依靠从筹资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用。假如众筹项目在预期时限内未筹集到募资金额,其前期筹资将会被众筹平台返还至出资人,筹资人可选择重启新一轮的筹资活动或直接宣告项目筹资失败。众筹商业模式根据其开展的复杂程度以及涵盖利益相关者的数量与法律环境,可以被细化为三种运行模式:其一,捐赠或赞助,即无偿的投资模式,出资人通过网络平台直接捐赠或赞助小额资金,例如一些公益机构搭建的网络平台进行公益募捐活动。其二,预售,即物质或非物质成果在未实施完成之前,就在众筹平台上进行推广宣传吸引出资人出资,一旦被投资后,会在计划实施期限内收到成果。其三,借贷与股权投资,这种模式涉及到金融交易等问题,在实操和法律层面上都是较为复杂的,其与预售模式的区别是回报方式为现金或股权,它更适合于中小企业的融资。
二、众筹商业模式推动工业设计的发展
近几年,工业设计行业的迅速发展在国内催生了越来越多勇于创新、创业的独立设计师。然而,这些人在创业之初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问题,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那就意味着在产品创意设计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妥协,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成本控制方面,被迫选用一些价格相对低廉、背离设计初衷的材料来呈现自己的设计方案。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提出,围绕互联网平台的不断创新发展,众筹互联网商业模式以其新型的融资方式,不仅在解决资金方面发挥作用,而且提供给独立设计师在产品开发早期熟悉消费市场、了解用户需求、降低开发初期风险和资金压力等便利。
(一)构建沟通平台
设计师借助众筹商业模式,将自己的产品设计项目展示给支持用户,并由支持项目的用户付出少量的资金扶植项目开展。在整个环节中,既满足了设计师资金需求,又为用户提供了其所需求的优秀项目。由此可见,众筹价值就在于为上述两者提供一个对接的平台,一个沟通的渠道,使他们各得其所。
(二)完善反馈机制
众筹平台可以为筹资者在一定程度上预先进行市场反馈验证,检视设计项目是否如筹资者预期的那样被用户所推崇,这在较大程度上预防了项目运行初期可能出现的产品设计定位失误。同时,在筹资过程中,通过对产品设计方案进行图文结合或以视频虚拟等方式展示在众筹平台上,既可以达到对产品前期宣传的目的,起到较好的推广作用,又可以在产品还没有正式投产之前进行展示宣传,从未来用户中获取宝贵的改良建议,这对于筹资人来说具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可以在产品面世前做最后的优化改良。
(三)助力实体化
产品设计项目的开发从最初的创意阶段一步步深化到最终产品的实体化生产,其中涉及到制造材料及工艺、结构生产制造等方面问题,对于某些设计师而言,将会面对这些综合生产研发能力的挑战,很有可能因为设计师无法打通相关的资源通道,导致产品在实体化生产进程中出现问题,进而使得生产出的产品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单从商业模式看,众筹平台就是以融资为主要目的,但也不难发现,除了筹集资金外它也为各种物质或非物质资源的对接提供了一个快速且有效的平台,能够帮助产品设计项目快速顺利地生产制造出来,最大化减少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未知失误。
(四)功能可持续发展
一个众筹设计项目的成功实施也只代表着这一产品项目成果的实现,拥有了第一批忠实用户(众筹出资人),后续产品的销售目标、运营模式、服务体系、品牌推广等问题才是项目中更为重要的环节。然而现代众筹平台的功能也绝不仅仅停留在筹集资金这么单一的层面上,而是具备整合市场整体资源的综合能力,它可以对产品项目进行整体包装、媒体公关、深入推荐、渠道对接等,使项目享受类似“绿色通道”般的定制化服务。这些综合性的举措能有效帮助产品设计项目走向正轨,由概念阶段顺利步入市场销售阶段,到达用户手中。众筹平台的这些功效为创新、创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三、众筹商业模式接入产品开发过程的意义
单从产品设计开发而言,传统的产品设计开发其成功率在20%左右。对于一些中小型产品设计制造企业而言,普遍存在重设计、轻资产、少抵押的状况,这与传统金融机构的要求存在着落差。与此同时,产品设计成果的知识产权在评估、抵押到交易流通环节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这就造成了企业主要资产的真实价值不一定得到银行的认同。而众筹商业模式则可以有效规避上述问题,借由互联网高效、便捷的信息推广特点,将大众闲置资本与产品设计制造企业进行最为直接的对接,只要产品设计创意的物质或非物质成果能引起出资用户的认同就能够得到资金支持。具研究统计,产品设计开发案例中60%的失败源自于初期产品设计概念的模糊致使后续产品设计定位阶段出现失误,也可以理解为是某种层面上的盲目性。较为传统的产品设计开发过程是一种后置式的交易活动,开发实施者难以预知真实的市场需求,而以众筹商业模式接入的产品设计项目属于前置式的交易活动,可通过众筹平台真实地评估用户期望,提前预知真实的市场需求,在较大层面上可以起到防止项目失败的作用。众筹商业模式是聚集分散的设计资源,凭借公众的集体智慧实施创新、创业活动的有效途径,它为筹资人和出资人合作完成设计创意提供了可能,产品设计由封闭式的自主创新转向开放式的众创合作模式。参与众筹的出资者可以借助众筹平台对产品设计开发过程提出有价值的优化设计方案,在产品还未进入实体化试产阶段时,出资者的这些反馈建议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同时起到为产品设计项目进行前期的宣传造势,并收集到产品的需求、价格信息以及潜在用户的数量和特征等信息,为完善产品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众筹商业模式下产品设计开发策略
(一)增强产品设计项目的开发合理性
目前,每一款产品设计项目在进入众筹平台时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运行规划,其中包括确立明确的目标人群,预期的募资金额,对出资者的回报界定合理的档次。规划中的每一阶段都需要有详实的方案,不能只是抽象的描述,而且一旦某一环节出错势必影响设计项目开发的整体进度。在产品设计项目进入众筹平台之前对设计定位中的核心人群要有清晰的认识,在后续的筹资进程中,需要以这类人群为明确的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宣传、展演,更好运用设计心理学的内容分析消费者心理,以点对点、点对面的模式获得有效的影响力,更加广泛地吸引更多出资者。
(二)设计附加值需被出资者认同
在我国,设计一词往往被认定为一件设计产品、一种商业行为,用户更多的是看到其商品属性,就产品自身而言,其设计价值却并未完全显现出来。究其缘由乃是用户对产品设计附加值的不认同,其消费心理仅停留于对产品使用功能的单一需求,而忽视了设计价值。纵览国内各大众筹平台,现行的产品设计项目筹资金额的分配、回报档次的界定等问题也是造成设计附加值不被认同的原因之一,出资者的人数随着募资金额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据此可以看出出资者对于产品设计的支持目的存在差异,其中有一部分出资者是为了单纯的回报而投资,而真正是为一个好的产品设计给予支持的还是众多出资者中的少部分。
(三)提升产品设计项目的知识产权意识
对于产品设计类项目来说,由于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同时众筹模式的实施过程是有一个限定的时间来验证新产品设计方案能否被出资者认同才能得以开发,而在这样一个募资的时间期限中由于新产品的设计内容被放到众筹这样一个开放式的平台上,其项目设计创意是否会被快速模仿就摆在了筹资人面前。为了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众筹平台要制定相关的项目保护举措维护项目募资者的权益,在其平台宣传、展示项目过程中采取部分展示的办法,保护项目核心技术内容,也可根据项目筹资周期分级对出资者开放项目浏览信息。另外,需要在国家内部环境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态势适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宏观上提升整个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四)改善互联网信用环境
近年来,由于我国对于互联网环境的监管不够严格,致使网络诈骗事件屡见不鲜,同为互联网组成部分的众筹平台也深受影响。信任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众筹平台连接募资者与出资人的基石,这就需要众筹平台作为中介机构强化众筹项目的监管力度,从初期的项目评价审核,到通过评审的项目顺利完结,控制项目的质量和流程,防止烂尾项目的出现,尽量规避可能出现的信用问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募资者与出资者的流失。通观全局,众筹商业模式经过不断完善,各种众筹平台将呈现良性的发展态势,其业务种类必将逐渐细化,市场分工也将更加明晰。筹资者与出资人都会在得失之间逐渐成熟、趋于理性。对于我国工业设计行业的发展来说,尤其是独立设计师、中小企业(公司)、微创机构等,众筹模式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力促进了设计商业化发展,帮助筹资人转换自己的产品设计价值。而对于设计而言,在众筹时代,每一个设计师的作用可能会被减弱,设计变成开放式的大众参与行为,而设计也能够让众筹模式变成一种工具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我国工业设计行业的整体发展。
作者:王莹 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范家琛.众筹商业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13(8)
2.盛佳,柯斌,杨倩.众筹:传统融资模式颠覆与创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魏来,郑清.玩转众筹[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张立群,.众筹模式下创意设计共同体的建构路径研究[J].学术界,2014(5)
5.子萱.美国众筹模式:让梦想照进现实[N].中国文化报,2013(1)
【关键词】 产品设计成本; 战略成本管理; 工艺设计成本
在美国次贷危机及石油等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经济出现了增长速度放缓的迹象,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经济效益不断下降。如何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降低产品成本,是多数企业面临的难题。面对企业外部环境的这种变化,企业应当全方位地提出解决方案,从生产经营和全过程及战略的角度出发,进行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大多数企业将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生产、销售等环节,而忽视了其他环节。如何将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产品设计领域,用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企业的产品设计,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在产品设计阶段如何控制设计成本尚未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
一、产品设计成本的内容和方法
产品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生产技术、质量水平和成本消耗,也关系着产品的生产和使用的技术经济效果。产品设计成本就是根据技术、工艺、装备、质量、性能、功用等方面的各种不同设计方案,核算和预测新产品在正式投产后可能达到的不同成本水平,它是对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改造进行可行性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论证产品设计的经济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般情况下,每种产品的顾客群体是不一样的,而这些特定的顾客群体的需要(如对产品的功能、质量、价格等)也不同。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前,应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在对不同的顾客群体及主要竞争对手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本企业拟开发产品的功能、质量、目标价格等主要指标。根据目标价格扣除预计税金及希望的利润等指标,其余额即是该产品的目标成本。这一指标应作为设计成本的重要参考指标,如果根据设计部门的设计生产出来的产品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范围之内,则可实现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产品设计成本是一种事前成本,并不是实际成本,也可以说是一种预计成本。产品设计成本的内容包括材料(原材料、辅料、外协件、配套件)、人工费用(工资及外加工劳务费)、专项费用、燃料动力费用、固定费用(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和销售费用等。
产品设计成本按设计范围和内容可分为总体设计成本、部件设计成本和零件设计成本。总体设计成本又可细分为成套项目总体设计成本和单台产品设计成本;按与产品产量关系划分可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按产品生命周期划分可分为制造成本与使用成本;按工作阶段和性质划分可分为设计成本和工艺成本等。产品设计是指从确定产品设计任务书起到确定产品结构为止的一系列技术工作的准备和管理,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是产品生产过程的开始。产品设计成本管理的关键是对各种产品设计成本的方案进行经济分析,以便从中选出最优的设计方案。其次是对产品设计成本的估算,在确定方案可行性的基础上,由企业会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考察分析相关产品的工艺特点、原材料耗费、消费者需求等,运用价值工程等方法优化设计方案,以达到控制设计成本的目的。
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计量、确定各个方案的预期成本效益,比较分析其优劣,以寻找最优方案。首先是项目投资决策,估计投资项目的预期现金流量。评价时使用的指标一般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即贴现指标,如净现值、内涵报酬率等,或者是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指标,如回收期、收益率等。其次是对产品的设计成本进行估算,通常可采用比例法和估算法等方法。比例法是根据产品的成本大体上分成材料成本、人工费用、制造费用三部分,分别确定各项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然后测算产品的设计成本。比例法一般适用于有同类产品设计成本资料的产品设计成本的估算。估算法是根据新产品设计方案所发生的成本,直接地概算出该种产品成本。估算法主要适用于没有或缺乏同类产品资料的全新产品进行设计时的估算。
在产品设计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循“三段设计”程序,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技术任务书、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等。技术任务书是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由设计部门向上级对计划任务书提出体现产品合理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荐性意见的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设计的依据。其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最佳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并由设计员负责编写。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在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的基础上,完成产品的主要计算和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工作图设计的目的是在技术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供试制(生产)及随机出厂用的全部工作图样和设计文件。设计者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标准规程和指导性文件的规定,设计绘制各项产品工作图。
产品设计人员是产品设计成本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应对产品设计人员进行战略成本管理等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设计成本的重要性,自觉地将降低设计成本的理论贯穿于成本设计的始终。
二、产品设计成本的管理
美国国防部首例“产品设计成本”是降低成本的成功范例。由于美国军工企业较多,使国防部在军火采购上有较大的选择权;同时,由于国防部经费有限,又必须精打细算,并不断降低军火采购成本,因此,他们采用了“产品设计成本”的管理方法,在产品开发、设计、制造、使用各个阶段发生的成本设定目标值,进行先期成本控制,即在限定的成本条件下进行设计,将降低成本的工作渗透到了产品的设计阶段,以此控制军品采购成本,节约国防开支。而在日本,降低成本的模式更进了一步。日本丰田等汽车公司探索出的“成本企画”模式更加系统和更具有成效,成本企画将成本管理视野全面转移到了产品开发、设计阶段,针对目标成本,将价值工程分析方法与成本估算方法结合为一体运用,使降低成本更具有实效性。美国的产品设计成本与日本的成本企画,应当认为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降低成本方法,它一般应与工艺、工序在源流阶段的革新结合在一起加以实施。
企业在投产新产品前,都要由企业的设计部门进行产品设计,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设计出产品使用的材料、经过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等条件,为了对新产品是否投产进行决策,应测算该新产品的成本水平。若该产品的成本水平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则可以投产;若不在可接收的范围之内,则应对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如减少材料的消耗量、降低使用材料的档次等,经过测算后,使之能够达到可接受的范围。目前企业计算产品成本的重点一般是放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支出,但应当看到,在实际工作中80%以上的成本在产品设计时就已经确定了。要降低成本,当期成本的执行情况和现在的成本水平信息都应及时反馈给设计和计划部门,以此来改善产品的设计工作和整个生产操作过程。如果产品设计本身不合理,没有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资源,存在一些过剩的功能,就会造成先天的成本缺陷。产品成本水平绝大部分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了,如产品经过的工艺过程、使用的材料等。待产品投入生产后再采取措施进行降低成本的难度就比较大了。因此,产品设计成本强调管理的重心从产品的生产阶段转移到了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
产品设计成本管理要求技术部门的人员应增强成本意识,建立成本、质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现代成本管理意识。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应加快产品开发设计的速度,加大投入,用新产品、新工艺打开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产品开发部应对技术开发费用进行核算,在财务部开设专门的账户,不仅要进行总分类核算,还要进行明细核算,即对每一个项目都要进行核算,并且要将其支出与相关效益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一方面促使产品设计人员增强成本意识,在产品设计时考虑到成本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促使产品设计成本的降低。
在进行成本设计阶段采取的方法主要有源流管理和成本筑入。源流管理是指在产品设计乃至开发策划阶段就开始降低成本的活动。源流管理其实只是一种产品观念,引发设计人员对这部分成本的思考。要将观念转化为现实,可能不得不增加材料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这部分要上升的成本能否使它少上升或不上升,或者上升额能在其它方面改变较少或不改变的领域内得以消化吸收,是源流管理的核心。源流管理的特点在于预防,它使大幅度降低成本成为可能。成本筑入是指将成本作为一种特殊部件,能否将这种部件的一部分乃至全部删除,删除部分又能否装配到其他更重要的功能上去。即在将原材料、部件等汇集在一起装配产品的同时,也将成本一并装配进去。
成本设计时也应采用目标成本法,从设定目标成本到在设计图纸上实现降低成本的活动是成本设计的中心阶段。在开发一种新产品时,首先预测其市场可接受的价格;然后确定目标利润;最后倒算出设计成本,并以此作为控制设计成本的依据。采用目标成本进行成本设计时所包括的步骤和目标成本的设定、目标成本的分解、目标成本的达成等,这是一个循环过程,每一次循环都是对成本的一次挤压。成本设计阶段目标成本设定的主要工具有价值工程、拆卸分析等。
产品设计方案完成后,应根据产品的设计图纸和财务会计部门提供的资料,测算产品设计成本,并同目标成本进行比较。设计成本小于目标成本时,才能批准设计方案的执行,以避免先天性的损失和浪费。在此基础上,还必须从技术上、经济上、社会效益上综合分析和评估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方案的优选。必要时应进行成本功能分析,以便在投产前有效地控制产品成本,保证从根本上提高成本效益。建立试验室对新产品进行试验。每投产一项新产品,都应对该新产品进行功能等方面的试验,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新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可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比较,使选择成本最低方案的计划变为可能。
产品设计时一般需要经过设计方案、初步设计、深化设计、加工图设计等四个环节。经过这几个步骤之后,产品的设计方案逐步成熟,不但产品的性能等方面会有较大的改善,而且产品的成本水平也会有较大的降低。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都应对成本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降低成本的措施。如果这些措施采取得当,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产品设计方案阶段提出设计方案时,企业的成本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总体的成本控制目标、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企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等,向产品的设计部门提出具体的成本控制目标,即要求设计部门将产品的设计成本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成本管理部门应深入到设计部门,对设计人员进行成本管理方面的知识宣传,使产品设计人员摈弃只管设计而忽视成本的现象。如果产品设计人员都来关心成本问题,则会使他们在设计产品时就自觉考虑成本问题,从而使设计的产品在开始时就考虑了降低成本的问题,对日后成本水平的高低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将有关市场机会、竞争力、技术可行性、生产需求的信息综合起来,确定新产品的框架,包括新产品的概念设计、目标市场、期望性能的水平、投资需求与财务影响等。在决定某一新产品是否开发之前,企业还可以用小规模实验对概念、观点进行验证,可包括样品制作和征求潜在顾客意见等。一旦方案通过,新产品项目便转入设计阶段。
在产品初步设计阶段,企业的产品设计部门应根据成本管理部门提出的成本控制目标进行产品的设计。在产品设计时,成本管理部门应积极地予以配合,向设计部门提供新产品所需材料的价格、产品经过工序、每小时的工资及制造费用等资料,便于产品设计部门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参考,以便在设计时就能大概测算出该产品的设计成本。产品的初步设计是形成产品成本的重要一环,如果初步设计成本较高,在后期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其降下来是非常困难的。在进行产品初步设计时,应运用价值工程的原理。价值工程的基本思想是进行功能――成本分析。这里所说的价值是对于特定功能所要求的成本支出是否合适的评判,也称为价值比率。功能是使人们的欲望、效果或效用得以满足的属性,其具体表现是理想成本、目标成本或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值等。实施价值工程的过程,就是设法使价值比率提高的过程,或者说是使低价值比率向高价值比率改善的过程。采用价值工程进行产品设计时,应根据零部件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重要的零部件、功能大的零部件,应尽量使用好一点的材料,以满足其功能要求。而对于次要的零部件,则可使用一般的材料,以避免其功能过剩。在实际运用时,可采取“零部件功能评价表”的方式,对各种零部件在产品中的重要程度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运用于不同的设计方案中。
产品设计部门在将初步设计方案确定之后,应将其交给有关部门论证,进入产品深化设计阶段,其中还应包括成本管理部门所进行的产品成本的测算。企业的成本管理部门应对产品设计部门提供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并根据设计方案计算产品的设计成本。在计算产品的设计成本时,应根据设计方案所规定的材料、工时等资料,计算产品投产后可能发生的成本数。对于计算出来的预计成本,应与企业的计划成本进行对比,看其是否超过计划成本规定的指标。如果符合成本计划的要求,则从成本的角度看,该设计方案是可行的;若超过了成本计划指标,则从成本的角度看,该设计方案需要进行修改。因此,成本管理部门应根据成本管理的要求,对该项设计方案提出意见。对于不符合成本计划要求的方案或虽然符合成本设计的要求但仍有需要改进的设计方案,成本管理部门应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对设计方案提出改进的意见,如材料使用的是否合理,能否使用代用材料替换价格较贵重的材料,生产工艺过程能否改进,所经过的所有工序是否都是必需的,其中是否有能够改进的环节等。由于产品设计部门的人员考虑成本问题不多,所以,成本管理部门应与设计部门沟通,强调成本指标在产品设计工作中的重要性。让产品设计人员了解成本指标对新产品能否投产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新产品的成本指标不能满足要求,则该项产品就不能投产。这样,产品设计人员就会提高降低产品设计成本的积极性。
经过上述三个程序后,产品设计进入了加工图设计阶段,即设计产品生产所经过各道工序的加工方法等。此道工序关键是产品的加工工时及生产工序设计得是否合理。这些项目对成本水平的高低也有重要的影响,如加工工序问题,若产品的加工工序比较合理,则所花费的各工序的结转费用就少,否则就会增加这方面的费用支出。制造技术部门负责制定制造工艺。制造技术部在确定工艺方案后,应开展工艺成本的预测,并进行工艺成本定量分析。同一产品设计,往往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工艺方案,究竟哪种方案能同时满足技术和经济性的要求,就要在成本预测和技术评价基础上,从经济上对各种工艺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制造技术部门应重视工艺成本控制,不仅要重视工艺方案所规定的设备、工艺装备、加工方法和工艺规划能保证产品质量、工作效率达到最高水平,而且要关注工艺成本下降到最低水平,以便对工艺方案作出正确的决策,达到事先控制工艺成本的目的。技术部门的人员应定期进行成本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特别是与技术部门相关的业务的培训,使他们明确技术部门在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产品设计结束后,还要经过小规模生产和增量生产阶段。小规模生产阶段,在生产设备上加工与测试的单个零件已装配在一起,并作为一个系统在工厂内接受测试。在小规模生产中,应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也应当测试新的或改进的生产过程应付商业生产的能力。正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这一时刻,整个系统(设计、详细设计、工具与设备、零部件、装配顺序、生产监理、操作工、技术员)组合在一起。产品设计最后一个阶段是增量生产。在增量生产中,开始是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数量水平上进行生产;当组织对自己(和供应商)连续生产能力及市场销售产品的能力的信心增强时,产量开始增加。目前产品成熟过程越来越快,为了保持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必须加快新产品开发设计过程,缩短新产品开发设计的周期。但实际资料表明,许多企业的设计开发周期往往很长,一般要占到总生产周期的60%,因而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瓶颈”。所以对产品设计周期成本进行研究势在必行。如何大力缩短设计开发周期时间已成为制造企业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已有不少方法可用来缩短新产品的开发设计时间。首先是提高产品“三化”程度,扩大产品结构继承性。产品“三化”是指产品系列化、零部件的通用化和标准化。产品系列化是对使用条件相通、设计依据相同和结构与功能相同的产品将其基本尺寸和参数按一定的规律编排,建立产品系列型谱,以减少产品品种,简化设计;零部件通用化是在产品系列化的基础上,在不同型号的产品之间扩大通用的零部件。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零部件的品种数从而减少大量的产品设计工作量;相应地又可减少工艺准备,如编制工艺规程、设计制造专用工具等的工作量,因而能极大地缩短它们的生产技术准备周期。零部件品种数的减少还能使他们的制造批量扩大,这又有助于生产熟练程度的提高、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质量;零部件标准化则是按国家标准生产零部件,或进一步扩大通用零部件的应用范围,将它们转为工厂标准,从而更多地减少设计和加工制造的工作量,缩短生产技术准备周期。
产品结构模块化是另一种简化设计、减少零部件总数的设计合理化措施。它是将产品部件按功能特征分解成相对独立的功能单元,并使他们的接口(结合要素形状、尺寸)标准化,使它们成为可以互换、可按不同用途加以选用组合的标准模块。这些模块的不同结合,或模块与其它部件的组合就能构成各种变形产品,以满足不同的订货需要。
上述两种措施都是通过扩大产品结构的继承性,来简化设计,提高设计工作效率,缩短设计周期;同时,由于大量利用已有的设计和工艺都已成熟的零部件,因而能提高产品设计的质量。这些都将给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除了上述两种方法以外,缩短新产品设计开发时间的技术和方法还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并行工程等。计算机辅助设计将新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大量繁琐的重复性劳动,如插表、计算、绘图、制表等等交给了计算机来处理,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设计开发工作的效率,缩短了新产品设计开发周期;而并行工程则是在开发设计新产品时,同步地设计产品生命周期的有关过程,力求使产品开发人员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因素,包括设计、分析、制造、装配、检验、维护、可靠性和成本等。
利用价值工程进行产品设计管理也是产品设计成本管理的重要方面。如前所述,产品的设计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如果产品设计不合理,存在剩余功能,会造成新产品的先天性浪费。因此,在开发与设计新产品时,设计人员还应运用价值的方法,实现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价值工程的每一项程序都必须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在这些具体技术方法中,主要有下列几类,即对象选择的方法、功能评价的方法、方案创造的方法、方案评价和选优的方法。应注意避免贪大求精的现象,不要不顾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产品报价,盲目追求高精尖,致使产品成本无必要的增加。
三、工艺设计成本管理
在产品设计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工艺设计。产品的生产过程一般都可以按工艺性质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生产阶段,这些各具特定工艺性质的生产阶段就是工艺阶段。不同的工艺阶段不仅需要不同的物质技术条件,其生产管理的特点也有较大差异。划分工艺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针对其工艺阶段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生产管理工作。产品工艺设计得是否合理,对成本的影响也很大,合理地设计生产工艺过程,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大大节约成本费用的开支。因此,优化的工艺设计对日后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有重要的作用。
同一工艺阶段的各项作业活动,因为使用不同的机器设备、工艺方法和工作场地,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工种和许多不同的工序。所谓工序,就是在一个工作地(或一台设备)上,由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对一定的劳动对象连续进行的加工(或装配)的作业。它是生产过程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每个产品的生产都必须顺次经过各道工序而完成其全部生产过程。工序不但是制定工艺规程的单位,也是计算劳动量、制定劳动定额、配备工人、核算生产能力、确定生产组织形式、安排生产作业计划、进行质量检验的基本单位。
工序按其作用可分为工艺工序、检验工序和运输工序。工艺工序是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的工序;检验工序是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进行检验的工序;运输工序是在工艺工序之间、工艺工序与检验工序之间运送劳动对象的工序。工序的划分取决于对产品(零件)的技术要求、所采用的工艺方法和设备以及劳动分工的情况。一般地说,产品(零件)的技术要求愈高,加工工序特别是精加工工序的数目越多,采用的工艺方法和设备越是低效率和通用的。工序划分愈粗糙,工序数目越少。工序划分的粗细问题也就是工序的集中与分散问题。
在进行工艺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加工件的工艺要求,同时还要考虑所采用材料的性能等各种因素。不同材料的性能不同,所经过的工艺过程也应有区别。
在工艺设计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工艺改进,制定合理的工艺方案通过工艺改进,尽可能使生产过程达到设计成本。在进行产品生产时,经常会发现所设计的生产工艺过程会有不合理的地方,可能有不产生价值的非增值作业。因此,在工艺设计完成进行生产阶段后,经过一段时间,还需要进行工艺改进。通过工艺的不断改进,优化作业过程,减除非增值作业,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工艺改进涉及设备、工序等的调整,同时,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出影响优化工艺的瓶颈,进行重点改进,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在工艺编制和工艺审查等方面,成本控制还是有很好效果的。
产品设计成本的高低,对于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设计成本过高,可能会导致决策部门否定该产品的投产。在产品设计完成并经决策投产后,生产部门的任务就是努力使成本控制在设计成本的范围内。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就是应进行全面的成本管理,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成本管理,特别是对一些传统成本管理很少涉及的方面进行重点管理,会取得很好的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 杜军涛.浅谈设计成本对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科技资讯,2006,(8).
[2] 白红.论制造企业协同设计的成本控制.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7,(3).
[3] 韩庆兰.基于模块化设计的成本控制研究.控制与决策,2007,(12).
万寿义教授简介
万寿义,男,1955年9月生,辽宁省大连市人。1982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会计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经济学(会计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学位。
1交互设计简介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Interaction,HCI)是关于设计、评价和实现供人们使用的交互式计算机系统,且对这些方面主要现象进行研究的科学[2]。狭义地讲,人机交互技术主要是研究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产品设计中的人机交互概念,其定义已经延伸到所有需要与人进行信息传递即交互的产品。这里的“机”不再是计算机,而是更多的需要通过人机交互来实现其预定功能的工业产品。这样的人机交互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使用手机发短信息、电磁炉加热食物、遥控器调节空调温度、DVD播放电影等。人机交互过程见图1。用户对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后,通过不同的输入方式(按键、语音等)与产品进行信息传递,后经产品相应功能的处理后,由产品的输出模块(图形、声音等)输出给用户提供任务完成的反馈,从而实现一个完整的交互过程。人们使用产品就是与产品进行交互,其交互过程必然伴随着一系列交互行为[3]。交互设计指的是设计支持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交互式产品,研究人工制品、环境和系统的行为,以及传达这种行为的外观元素的设计和定义。具体地说,交互设计就是关于创建新的用户体验的问题,其目的是增强和扩充人们工作、通信及交互的方式[4]。由于交互设计最初缘起于人与计算机或含软件产品之间的交互设计,因此,一个容易出现的误区是认为交互设计仅是对软件交互界面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交互设计思想的主旨在于它是对用户如何使用产品、使用产品时将获得的感受和与之相关的产品形态的合理预期与设计。交互设计不像传统的设计学科主要关注造型,或是关注产品的功能、内容和内涵,而是主张“首先旨在规划和描述事物的行为方式,然后描述传达这种行为的最有效形式[1]”。其重心是以产品用户为中心,对用户使用产品时所发生的行为进行研究和规划,进而影响用户使用产品时的状态,使用户获得更佳的产品使用体验。
2交互设计思想在工业设计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目前,国外交互设计思想和交互式产品设计已不再囿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软件产品,正向有形的实体产品设计与开发领域渗透[5]。Moggridge所在工业设计公司IDEO采用的所谓“情境设计法”正是脱胎于交互设计思想,而IDEO公司工业产品设计领域非常宽广,绝不仅限于计算机相关或含应用软件的产品。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加拿大的西蒙菲莎大学和瑞典于默奥大学等高校,都在开展交互式产品设计方面的相关研究,有的还设有交互设计方面的专业或研究方向。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仍然多集中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方面的应用和研究才刚刚起步[5]。采用交互设计思想的设计效果斐然,与此相关的研究将成为热点。交互设计师作为一项新职业已经在职场舞台上崭露头角,但目前担任此项职位的人员专业背景多为计算机、工业设计、心理学甚至广告设计等专业。随着此方面的研究逐步深入,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开设交互设计课程及专门交互设计专业的高校肯定会越来越多。交互设计思想在工业产品设计领域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交互设计思想将贯穿工业产品开发设计流程的始终,成为工业产品设计系统架构的重要环节,并打破工业设计开发时惯常的仅从用户需求满足、产品功能完善、工程制造技术提高、造型设计美化等角度出发的窠臼,从而实现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设计,使产品使用者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使用产品完成想要达成的任务。交互设计优秀的产品见图2,苹果的iPhone就是一款采用交互设计思想设计的优秀产品,其产品造型简单,但用户体验极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iPhone操作系统提供了非常出色的界面设计和操作体验,这种设计参照了大量用户已经积累下来的“认知”和“习惯”的研究成果,用户拿到手上可以很快知道如何去用,使用过程简单顺畅,而且没有学习障碍。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的特点和应用场合,iPhone都能找到合适的应用程序迎合用户需求。
3交互式的工业产品设计系统
3.1交互设计思想的导入现代工业产品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多学科背景的工作人员密切协调合作才能完成。工业设计历经了100多年的发展,经过众多的产品设计开发与设计管理实践,已经形成了较为有效的工业产品设计系统。现有系统的架构从人员的组成来看,主要包括设计委托方、设计管理人员、工业设计师、制造工程师、市场研究人员、产品用户等。设计委托方提出项目目标;设计管理人员进行设计计划制订与人员组织管理;市场营销人员提供用户需求、市场现有相关产品的分析、产品生产后的市场推广;工业设计师负责产品的构思与设计;工程师完成产品的生产与制造;产品用户提品使用后的意见反馈。他们在这个系统中各司其职,构成完整的工业产品设计系统。从工作流程来看,现有的系统主要从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入手,研究不同人群对现有产品的要求,由工业设计师针对此需求提出多个设计概念,从这些设计概念择优形成相应的产品,制造完成经测试后推向市场供人们选购。可见,现有的系统主要是从满足需求和工程制造的角度进行产品的设计。尽管用户使用此产品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和任务,但用户在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或完成预期任务效率的高低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在此系统中导入交互设计思想。如前所述,交互设计解决设计问题的核心思路是以产品用户为中心,对用户使用产品时所发生的行为进行研究和规划,交互设计思想的导入可对工业产品设计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完善。交互设计实质上也是一种系统的设计,其组成元素包括人、人的行为、产品使用的情境和支持交互行为的技术[6]。调整后的基于交互设计思想的工业产品设计系统,不仅研究和关注用户需要什么产品,如何实现相应产品的功能,如何低成本高效率的制造这些产品,更关注用户如何使用这些产品,并设计规划好用户使用此产品的方式,使其以高效的方式在愉悦的心情下使用产品。此基于交互设计思想的工业产品设计系统,不仅适用于计算机产品及软件产品的设计,还适用于所有供人使用、有形的实体工业产品的设计。
3.2产品设计部门组织不同的企业和设计机构,其产品设计部门的组织都会有所不同。如家电企业多有自己的设计中心或设计部,汽车企业按照车型的差异分不同设计分部,工业设计公司则多组成若干个设计团队以完成不同的设计项目。不论部门的形式如何不同,部门的组织离不开人员,交互式的工业产品设计系统,其产品设计部门组织架构中,交互设计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交互式的工业产品设计系统可采用以下部门组织形式,即由设计实务部门、设计服务部门、设计管理部门组成[7]。设计实务部门主要由工业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制造工程师、人因工程师、心理学家等组成。该部门主要进行产品的概念提案、造型设计、交互设计、结构设计、制造跟踪及产品测试等工作。设计服务部门主要由信息搜集人员、市场研究人员等组成。该部门负责对市场需求、现有同类竞争产品进行调查、资料搜集与整理,提供各种设计实务部门需要的产品样品、图纸、市场相关数据信息等。设计管理部门主要由设计管理人员、项目相关的其他人员组成。由该部门保证设计项目的顺利进行,包括设计人员的人事管理、项目进度的管理、组织多部门参与的设计会议等。
3.3基于交互设计思想的设计流程基于交互设计思想的设计流程以用户需求为发端,以交互设计思想为核心,以设计以人为本的产品为目标,此设计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了解用户需求。这个阶段主要由市场研究人员、交互设计师、工业设计师完成,研究产品用户的具体需求,定义新产品的特点,明确用户人群特点,构想用户使用产品时的情境。(2)设计概念提出。此阶段由工业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完成,将对用户需求的研究转化为具体的产品设计概念,择优进入设计原型建构阶段。交互设计师重点关注产品交互界面与交互方式的设计,工业设计师则解决实现交互界面与交互方式的硬件设计问题。(3)设计原型建构。此阶段由工业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工程师完成,将设计概念变成含相应软件、硬件的实体产品设计原型。(4)对原型的测试[8]。对产品原型的测试主要由交互设计师、实际产品用户来完成,发现产品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详细的测试报告和改进建议。(5)产品修改定型并制造。此阶段由工业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工程师完成,根据测试报告,对产品进行设计变更与优化。可再次进行测试、修改后定型并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