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文学常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了解民生,学会珍惜
豆妈一进菜市场就忙去了,豆爸便带着豆豆开始闲逛,菜一样一样地看过去,边看豆爸边介绍:这是包菜、这是丝瓜、这是青菜……豆豆有时不忘抓上一两个西红柿,或者摸摸带土的地瓜,有时帮忙挑选要买的菜。看完蔬菜看水果,然后是海鲜区,里面是各种鱼、贝类。豆豆总喜欢拿手指去戳微张着口的花蛤,或者一下被五花大绑着的螃蟹。
看着这些新鲜的蔬菜瓜果,豆豆常问我们:它们是怎么来的?我们就趁热打铁,趁着假期,带他回老家体验农活。参与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豆豆知道了,是农民伯伯的勤劳供养着我们这些城市里的人,才有我们餐桌上美味的饭菜。豆豆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打那以后,豆豆吃饭时,会把碗里的米粒扒得干干净净,汤也一口不留;吃橙子时,也超级认真,最后留下的皮都是白白净净的,比豆爸吃得还干净。
去外公家楼顶采摘西红柿
春节回老家体验农活
2. 生动实物,情景识字
豆豆3岁左右,我们就开始有意识地让他识字。家里贴满了各种物品的名称。商品包装袋、广告牌等,都是我们教豆豆学习汉字的好道具。
菜市场也是一个很好的实战场地。豆豆小时候,对水果相当感兴趣,因为水果颜色更为鲜亮,形状也多样。豆爸经常一边介绍,一边指着水果边上的标签,让豆豆看。有字、有实物,这样学起来,形象生动。回家再翻看原来看过的识字卡片,认知百科,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字认字变得生动有趣,不枯燥。因此,豆豆最早会认的字就是菜市场里的水果名。
3. 学习数学,认识金钱
豆豆三四岁时,我们开始教他认识菜市场里、标签下面的物品价格。这里头,可学的东西就更多了――数字、小数点、元、角、重量单位等等。豆爸是个耐心的好爸爸,总是细细为豆豆讲解。渐渐地,他也就懂了。我们一起逛市场时,经常听到豆豆在边上大喊:“哇,这个好便宜呀,1斤才1元。”“哇,这个很贵哦,要25元1斤呀!”
豆豆特别喜欢吃樱桃,曾经看到水果摊上进口的樱桃,又大又红,豆豆看着,那个馋呀!可是,他一看价格表,就对我说:“妈妈,这太贵了。要五十几元呀!我们买不买呀?”我笑笑看着他,我知道他肯定特别想吃,但觉得太贵了,在征询我的意见呢。见我没有立刻回应他,他自言自语道:“算了吧,太贵了,太贵了,还是不要买了吧。”我说:“买啦,买啦!”他一听,开心极了,忙拿来袋子,又对我说:“妈妈,这么贵,我们就少买一点吧。”呵,回到家,豆豆边吃还在边念叨:“很好吃,就是贵了点!”实在受不了!
现在豆豆5岁了,我们开始有意识让他计算菜金的总额,如有复杂的小数点,先忽略不计。通过菜市场,豆豆循序渐进认识了数字、小数点、加减法及对货币的认识,懂得了钱的大小。
第一,教学主体模式守旧。
许多教师一直传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作用与“统治”地位,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自己视为“知识源”,而将学生当作“知识接收器”、“知识灌输对象”、课堂教学活动的被动“接受器”和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使得学生的思维活动被动地跟随着教师的教学思维,导致他们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个性思维受到严重束缚。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与能力培训非常不利,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也不利于他们对社会的适应。
第二,教学实践活动不足。
在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市场营销教学实践中,教学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对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够,从而导致偏重课堂教学,忽视实践环节。虽然在不少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计划中安排有实践性教学环节,但是相对来说所占比例还很小,有的学校为了保安全维稳定,对于本应组织的实践活动也进行削减,有的学校虽然建立了一些教学实践基地,但真正利用率还很不高,甚至停留在纸质的文本协议上,于是教学活动只能是理论上的讲解与实践经验上的表面传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使得学生失去了本应得到的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致使营销类人才的能力素质大打折扣。
第三,教学体系研究不够。
当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市场营销教师对自身要求不高,缺少深入钻研的敬业精神,因而很多情况下,只做教学内容的“传声器”;有的教师身兼多门学科教学,只能草草应付了事,教师自身对教学内容的情况信息尚不清楚,对现代新形势下的企业营销理念缺乏应有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客观认识事物的能力,不能构建出理念认知、实践认知、岗位体验、毕业实践等不同类型的教学体系,最终必然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
2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思考
第一,牢牢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教师教学活动的展开都紧密围绕学生这个中心,将学生由外部刺激的接受者转变到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和探究者,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随同教师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确立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则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协调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充分发挥“导”的作用,达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相统一的和谐教学情境,从而促使学生在教学中的思维得到独立,让他们的学习能动性、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得到有效激活,在与教师的交流互动之中提升求知欲与探究欲,最终达到学生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的统一,促使他们的综合质素和整体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第二,积极引入适应时代潮流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灵魂所依,教学方法的更新是推动市场营销教学模式创新的核心举措。当前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等。例如,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加有效地引领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利用已经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对具体案例进行独特的思考,让独具个性的思维力在对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得以发挥出巨大的潜能,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对策,并让他们进行大胆交流,进而在思维碰撞之中产生出更加丰富的理论应用方式方法,有效提升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非常有助于学生增强对社会现状,尤其是对企业的了解,还大大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为他们毕业以后走进社会奠定了基础。
第三,切实加强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
当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对理论教学比较重视,却忽视了实训环节。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市场营销的发展及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关注培养学生营销技能,并将其作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核心”来抓。在加强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循序渐进”与“综合强化”两个原则,通过先从知识模块单项实训开始,继而进行分组自主实训,最后实训基地综合实训的方法加强实施,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并能训练学生小组协作和团队的精神,有助于他们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3结语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课堂实施的前提是有效的备课,关键是课堂实施的策略。备好一节课不容易,上好一节课更难。笔者想就有笔者想就有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谈谈初浅的看法。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准确,课堂才能有的放矢
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因此教师备课时,应准确制定明确的、恰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引领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
1.1 教学目标要具文本个性化。
我们备课时不难发现,教师教学用书中描述的语文素养方面的教学目标,大多是“认识或会写几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千文一面的要求。实际上课时,则体现为读一读、写一写生字,读一读课文,课堂实施起来要求就较“泛”,针对性不强。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深入研读教材,弄清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注重教学融入过程与方法意识,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具体目标,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制定体现该文本独特的个性化教学目标。
1.2 教学目标要具操作具体化。
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能让教者准确把握教什么和怎样教,学生明确学什么和如何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在每节课的教案设计中,要设计出确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它必须是具体的,明晰的,而不是抽象的,模糊的;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到的。
2.预设情境要有效,课堂实施才能生效
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策略。大多数老师备课时都能重视课堂教学情境的预设,但是如果预设准备不充分,不能让学生入境又入情,则形同虚设,为无效情境。只有创设了有效的情境,课堂上才能真正生效。
2.1 导语设计要能很快引学生入学习佳境。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加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唱这首歌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该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恰当的导入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因素,从而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信息提供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师备课时,导语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平时看一些老师的教案,大多看到的是“谈话导入”“导入新课”等寥寥数语,至于怎么谈话,怎么导入,则不得而知。在听随堂课时,就能发现,由于课前未能很好的设计导语,一些老师的导入只凭所谓的经验去临场发挥,随意性很大,学生未能很快进入学习佳境,这样的课堂高效则无从谈起。
2.2 讲与演并用,让学生入境也能入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更注重形象性、欣赏性和感悟性。它强调使学生在接受多种感官刺激的同时,更全面地发展其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在课文中领悟蕴含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去,是课堂实施策略的一个难点。据专家研究表明:某一知识如果教者分别采用单独向人讲述、单独向人演示、单独讲述加演示的方式,三天后,学生能记忆的分别是所学知识的10%、20%、65%。可见讲与演并用方式的高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更需要我们以生动的讲解,逼真的演示,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入境又入情,从而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确切地理解课文,针对学生的心理,作好要讲要演的情境准备;上课时,拓展教学思路,紧扣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根据学情,采用多种手段灵活再现教材情境,尽可能给学生以鲜明、准确、丰富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3.问题设计要讲究,课堂操作才能有效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既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环,问题之于课堂,犹如射箭之于准星,瞄得准,箭才能射中靶心,才能取得全局的胜利。
3.1 课堂提问,要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明确目标,或提能绷起思维神经的问题,或提徘徊于思维十字路口的问题;或提竖着思维导向路标的问题;或提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或提能扩展思维时空的问题;或能引迸创新思维火花的问题。
3.2 提立体问题,不提线性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市场营销;案例教学
一、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经营、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
因此,高职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根本。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具有全过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简单而言,市场营销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综合上述高职教育的任务及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市场营销的学科特点,高职市场营销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一)突出实践性。
高职市场营销教学总的原则是:理论够用、强化应用、培养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和技能。如分析市场机会的方法、市场定位的策略、价格制定的方法技巧等,要求学生在学习后,都可在实践中参照操作加以运用。
(二)大量运用案例。
结合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为开展针对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量采用案例。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穿插在各个理论点上,努力使学生摆脱过去枯燥的纯理论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注重课堂互动。
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扩展知识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多元化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高职市场营销开展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一)有助于实现优势互动。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模拟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职市场营销学中采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现实中,营销案例本身很丰富,跟人们的消费实践联系很密切,这为营销案例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另一方面,教学中,科学、合理、生动的案例运用为学生准确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点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大大提高了营销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有人认为,案例的运用与理论知识的学习是相悖的。因为案例总是具体的、特殊的,并且其表现形式是发生在某时、某地的真实情况,所以有人主张案例不能也不必用来传递理论知识。其实不然,案例教学在19世纪70年代运用之初,真正的目的就在于一些研究者认为案例可以成为传递理论概念、原理的最强有力的方式。当时哈佛法学院的一位研究者认为,虽然研究案例肯定会使学生对先前的判例有更深的认识,但是它也会促使学生对理论运用的方式、原因等作更深入的思考。
案例教学有助于理论知识通过生动且典型的案例内化为学生原有知识框架的有机组成部分,理论知识借助案例的运用能够更快,并更透彻地为学生所掌握。
(三)有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案例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辨能力的发展,它不仅仅是对那些固定的理论知识、原理和规则的获取和掌握。借助于案例,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讨论技能,提升学生将思想准确、及时地对外描述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有着较大的自,他们参与讲座与交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实际上更多地从讲台前站到了学生的背后,这样既可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达到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效果。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案例教学的讨论环节一般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之间各有分工,而案例分析成果评定是以小组为单位,因而要求各小组成员之间要有团队合作精神。这种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是营销人员的必备素质,也是学生工作后在任何工作岗位上不可缺少的。这样的能力培养在理论教学中无法实现。案例教学作为一项群体活动,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在这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
三、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一)案例应用方式的选择。
1、导入案例应用。学院市场营销所选用的教材就采用这种方式,在讲解每一节新的内容或理论点时,都先给出一个引导案例,通过案例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总结得出本节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点。
2、注解型案例应用。知识点学习后,通过案例加以解释,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综合型案例应用。当需要对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内容进行全面讲解时,就可以采用综合分析型案例。综合型案例应用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1、案例的选取。
案例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结合高职市场营销的教学特点,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案例内容与教学知识点相匹配。案例教学是围绕理论教学展开的,这要求教师在讲课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把握教学知识点的同时全面了解案例的主题,做到案例内容与理论知识的高度一致性,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支持。第二、遵循案例的选取原则。营销案例的选取要做到时效性好、针对性强、具有典型性,并尽量做到题材广泛。具有上述特点的案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把握。
2、任务的设计。
选取适当案例后,教师应在充分熟悉案例的基础上,根据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精心设计案例讨论任务。设计任务时,教师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任务设计由易到难,不求过于复杂;任务一定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分析时有针对性,避免泛泛而谈。同时,任务设计要与案例内容所反映的理论相一致,不可牵强附会,往往一个案例可以用来说明多个理论,教师需对此进行把握。
3、案例的讨论。
通常情况下,案例分析是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能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集中群体的智慧,使得案例分析角度多样化、观点全面化和方法周全化。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和知识经验等进行合理分组,既要防止“一人操办”,还要防止“搭便车”。一般来说,小组成员不宜过多,以5人左右为宜,可由学生自愿组成,并可给小组取一个富有个性的名字,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内部分工协调与组织。
4、观点的陈述。
在此环节,教师扮演组织者的角色,应通过各种方法促进学生进行思考,组织发动好课堂讨论,引发学生积极阐发自己的观点。本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将营销实践与营销原理进行有机结合,以对所学过的阶段性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初衷。为此,教师可把学生的参与性及陈述情况进行打分记录学生的平时成绩,列入课程过程性考核的内容。
5、总结评价。
在本环节中,教师对案例教学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主要包括:对案例体现的营销原理进行再次强调,使学生加深记忆、重点掌握,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问题,进行再次讲解;对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状况进行评价,并以正面激励为主,表扬发言积极的学生,并鼓励不参加发言的学生增强信心,争取发言的机会。当然案例的答案有时并不唯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四、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发挥好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营销教学中的作用,还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教师是导演、教练,学生是演员、选手。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参与讨论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案例的参与性,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鼓励创新。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学生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答案,这是好事,对于教师要加以鼓励,而不应对学生设定框框,更不能否定学生加以批评。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05-01
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同程度存在着“主体性缺失”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包揽一切,学生很少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学生不能充分地参与教学过程,导致学习过程主体的虚无性。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内在动机的支撑,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动机不是从学习活动本身所获得的,而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或者说他们需要以外部奖励来维持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实质上,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体是学生,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再有技艺的教学活动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不失时机的深入学生中间诚心与之交往,真心与之接触。而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式的权威意识,导致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保守心理等。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教师没能深入生活、没有真情实感的作家风范,没能给学生以良好的熏陶。语文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设一种敢说、感想、感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也只有允许学生在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的训练中,才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笔者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创设此种环境。例如: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姐弟姐妹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创设无话不谈,激烈争辩的课堂氛围;培养敢于说“不”,敢于提出尖锐问题的思维习惯等等。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样赢得了同学的信任、尊重和亲近,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意识作用。
二、注重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是存在差异的,每位同学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也存在高下,鉴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兼顾各个学生的客观差异与不同需求进行问题的设计和作业的布置,比如,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对孩子们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即对于语文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回答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而对于语文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有待于提高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回答较为简单的问题,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表现”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即使有些学生的发言不够流利或者答案不够贴切,教师也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在给予积极引导的同时,发现和放大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正面的评价,从而使学生感到“我能行”或者“我很行”,使学生愿意享受学习过程,并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
三、解放学生,让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有的教师总结出“五让教学法”: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这是值得可取的。
四、利用网络,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
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学习方式是以创新性的学习为主要特的,“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网络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着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神秘感的消失,我们指导学生学会上网并建立个人网页、下载文件、从网络中搜集语文材料,并加以指导,使他们学会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搜寻、分捡、提取、加工信息,并且在学习后接写出自己的感受,再在网上直接交流,使学生能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信息技术的本领,还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如专家所说:“多媒体教学和互联网给了学生一座取之不尽的知识库,一个了解外面的世界的窗口,一片自由创新的天地,一张通向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
五、课堂延伸,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