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血压治疗的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治疗方案; 高血压; 最小成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4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为是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最小的经济负担,本文分别对目前社区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拮抗剂、钙拮抗剂(CCB)等三种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为社区医生高效、安全、经济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诊断标准[1],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选择我社区2010年1月-2010年12月管理的高血压患者99例,并按全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高血压防治方案》定期随访。剔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心绞痛、左心室衰竭、糖尿病及肝肾功能障碍者除外。将99例研究对象按随机化原则分为三组,三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A组以卡托普利为主,B组以坎地沙坦为主,C组以尼群地平为主,以上三组可同时连用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三组治疗人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方案的比较[(n%)]
注:①代表主药;②代表氢氯噻嗪;③代表美托洛尔。
三组均与治疗前1周停用所有降压药。卡托普利(上海华源安徽仁济药业):25毫克,2次/日;坎地沙坦(浙江.永宁制药厂):8毫克,1次/日;尼群地平(天津太平洋制药):10毫克,2次/日;氢氯噻嗪(江苏防抢制药)25毫克,1次/日;阿替洛尔(北京益民制药):12.5毫克,2次/日。
1.3 疗效判定标准[2]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显效。舒张压≥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0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ramHg-19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着;总有效:显效+有效。治疗目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治疗后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93.9%、93.8,无统计学意义(P
表2 三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成本的确定 所有成本均按三个月计算成本。药品价格宁夏药品“三统一”招标规定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最高零售价格为准,其中卡托普利25mg,3.94元,坎地沙坦8mg,3.4元;尼群地平10mg,4.48元,氢氯噻嗪25mg,0.013元;美托洛尔25mg,0.445元,各组成本A组=608.52元;B组=558.78.78元;C组=658.33元。
2.3 最小成本分析 由于三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进行药物分析学分析,即在两种或多种药物治疗方案所得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以成本最低的方案为最优方案[3]。
3 讨论 在本研究中,B组方案以坎地沙坦为主导,坎地沙坦属ARB类药。据ICE研究证实[4],ABR与ACEI、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相比,降压效果肯定,副作用少,安全耐受性高,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广泛用于临床的高血压治疗。但是由于医生们长期临床引用的经验,许多人仅将ARB做为ACEIde替代物,而没有作为主动应用的初始药物,仅在患者不能耐受ACEI时采用ABR。实际上,上述经验用药并不正确。据孙宁玲研究认为[5],目前ARB完全可以作为一线或初始的降压药物。
在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中,B组成本低于其他2组方案,更为经济,并且由坎地沙坦主导的B组治疗方案在治疗效果上和其他2种治疗方案所得结果也无统计学意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最低。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高血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88-100.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的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05,134(增刊):2-14.
[3] 孙建华,牛建华,谢盖莲等.农村高危人群与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04,18(4):344.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7例脑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立体定向穿刺术、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和去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岀血量在51~80 mL脑出血病例中,选择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患者预后优于去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术式,出血量在51~80 mL时选择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较适宜。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预后
高血压脑出血(HICH)系由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急性脑出血具有极高的致残率、致死率,预后差。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HICH患者10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手术方案对其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07例,其中男72例,女35例,年龄42~73岁,平均56岁,有96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2 临床表现
术前意识状态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8分41例,9~12分40例,13~15分26例。神清30例,嗜睡28例,浅昏迷26例,中度至重度昏迷23例。一侧瞳孔散大62例,双侧瞳孔散大15 例,肢体偏瘫101例,言语障碍32例,单侧病理征67例,双侧病理征21例。
1.3 血肿部位及出血量
头颅CT扫描示本组病例出血均位于基底节区,合并破入脑室者22例。壳核外侧型30例,占28.0 %;壳核内侧型32例;占29.9 %;丘脑27例,占25.2 %;皮层下18例,占16.9 %。血肿量由CT机计算,21~50 mL者65例,51~80 mL者42例。
1.4 手术方式
(1)立体定向穿刺术(立体定向组):安装立体定向头架后,根据CT定位,利用立体定向原理以血肿中心为靶点,确定穿刺点。选择穿刺点标准为回避重要功能区、大血管,尽可能将离血肿最近的皮层作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选择软管置入血肿腔,并将该管在头皮下移行3~5 cm后置于皮外。术后根据引流情况给予适量尿激酶注入血肿腔。(2)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显微手术组):在颞部耳前1 cm行5 cm左右直切口,充分暴露颅骨,钻孔后以铣刀形成直径约3 cm骨窗。在手术显微镜下清除大部分血肿,止血后将引流管置于血肿腔。并将该管在头皮下移行3~5 cm后置于皮外。术后根据引流情况给予适量尿激酶注入血肿腔。(3)去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开颅组):根据血肿大小,取颞顶部做弧形手术切口。掀开头皮后,选择相应位置钻孔后去骨瓣,直视下颞沟入路,清除血肿止血。剔去颞肌筋膜,减张缝合硬脑膜,并去骨瓣减压,分层严密缝合头皮各层。
1.5 预后
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判断患者预后: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走;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Ⅴ级:植物生存状态;Ⅵ级:死亡。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出血量在21~50 mL脑出血病例中,选择立体定向穿刺术和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出血量在51~80 mL脑出血病例中,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患者预后优于去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详见表1,表2。表1 出血量21~50 mL病例不同手术方式疗效比较
3 讨论
3.1 治疗方案及术式的选择对HICH预后的影响
基底节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部位,出血一般多由血肿内侧的豆纹动脉因粟粒状微动脉瘤形成后破裂所致。Kanaya 等[1]曾报道7 010 例壳核出血,结果表明,小血肿不需要手术,中等血肿可微创手术治疗,大血肿伴浅昏迷或脑疝前期者应开颅手术。术后减轻了血肿中凝血酶引起的细胞毒性脑水肿[2],减轻了血红蛋白及其崩解产物亚铁离子等的神经毒性作用[3],血肿抽吸后局部压迫减轻、脑灌注改善[4-5]。由此可见外科手术在治疗HICH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但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因为出血量、出血部位、年龄、既往其它疾患以及现有手术条件的影响而难以做出最适宜的选择。在本组病例中,年龄较大、合并其他疾患且出血量大于80 mL、短时间内出血量大于60 mL、双侧瞳孔散大、GCS200/120mmHg难以控制时无论采取任何手术方案最终预后较差。相反,小于20 mL脑出血采取非手术治疗即可获得良好的预后。因此,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病例更有临床手术干预意义。本组病例采取的手术方案包括:立体定向穿刺术,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去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3.2 手术术式的选择
原则上经内科治疗不能有效控制颅内压、脑损害征象加重者,应争取施行手术。出血量在20~50 mL的脑出血,患者多数病情较为平稳,处于神清或嗜睡状态,中线偏移0.5~1.0 cm,GCS多数在9~12分,瞳孔等大或近似等大。此类情况下本文结果显示选择立体定向穿刺术或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两者差异不明显。立体定向穿刺术优点在于创伤小、医源性损伤小、定位准确,局麻下即可进行(适于不能耐受全麻者);缺点在于解除血肿压迫不充分,术中非直视下操作易导致穿刺路径出血,难以解决因脑水肿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优点在于创伤较小,直视下操作可迅速清除血肿,对脑组织损伤较轻;缺点在于手术视野有限充分止血困难,不能充分减压,易引发再出血。
出血量在50~80 mL的脑出血,患者多数病情危重,处于浅昏迷或中重度昏迷状态,中线偏移大于1 cm,GCS多数大于12分,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此类情况下本文结果显示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和去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有差异,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更有利于术后恢复。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优缺点同上文。去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优点在于迅速清除血肿、减压充分、止血彻底,术中如遇血管畸形可一并清除;缺点在于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中牵拉和压迫脑组织易加重脑水肿,需再行颅骨修补术。
手术术式选择的合理性能够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但不可否认的是术者手术经验的不同,患者脑血管情况及身体状况的差异,还有麻醉、手术室条件和器械设施等等也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此,也就难以给出评判标准来选择对应的手术术式。但应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对于重度脑出血,如无手术禁忌,倾向于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另外,发生因上述手术缺陷等原因而致的危险情况时应及时变更术式,也应尽早行去骨瓣减压术。
3.3 手术时机的选择对预后的影响
有些学者提倡超早期手术(6 h之内)[6-7]。因为在超早期血肿毒素释放较少,周围脑组织继发性损害尚未形成。施行超早期手术有助于改善脑灌注、减轻脑水肿、提高术后生存质量,但术后再出血较出血24 h后手术明显增多。因此,超早期手术多适用于出血量较大,出血速度迅猛,短时间内即进入昏迷状态的患者。术式自然以去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为主,以及时挽救病人生命。本组病例中,少量出血手术时机的选择:尽可能观察病情变化,48 h后出血倾向已停止,此时手术成功率高,再出血情况较少。
在临床工作中不要单纯的强调早期手术,更不能陷入模式化的手术方案而不能自拔。针对每个患者病情的个性化,做好变通才能将患者转危为安。
参考文献
\[1\] Kanaya H, Kuroda K.Development in neurosurgical approaches to hypertensive intraceredbral in Japan.In:Kaufrann HH, ed.Intracerebral hematoma\[M\].NY:Raven Press,1992:197-200.
\[2\] Montes JM,Wong JH,Fayad PB, et al.Stereotactic computed tomographic guided aspiration and thrombolysis of intracerebral hematoma:protocol and preliminary experiencn\[J\].Stroke,2000,31:834
\[3\] Lee KR,Kawai N,Kim S, et al. Mechanisms of edema formation after in tracerebral hemorrhage:effects of thrombin on cerebral blood flow,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and cell survival in a rat model\[J\].J Neurosurg,1997,86(2):272-278.
\[4\] 胡沛霖.不同微创术对脑出血血肿周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6,22(2):151-152.
\[5\] 付文华,任世友,曾莉,等.定向微创血肿引流术对脑出血患者脑供血的影响\[J\].华西医学,2007,22(3):469-471.
【关键词】 吲哒帕胺; 益气活血方; 高血压; 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3-0117-02
doi:10.14033/ki.cfmr.2015.13.059
作为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疾病,高血压患者病情发生恶化,极容易发生血管损伤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大大提高,从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并进一步加重病情[1]。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2]。本文探讨吲哒帕胺联合益气活血方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效果,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吲哒帕胺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联合吲哒帕胺和益气活血方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其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以及冠心病诊断标准(WHO)进行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2~79岁,平均(68.2±4.8)岁,患病时间最长11年,最短3年,平均(8.2±0.8)年,治疗前该组患者平均收缩压(162.3±10.1)mm Hg,平均舒张压(99.65±7.6)mm Hg;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51~78岁,平均(67.8±4.6)岁,患病时间最长10年,最短2.5年,平均(7.7±0.6)年,治疗前该组患者平均收缩压(161.7±10.5)mm Hg,平均舒张压(98.8±7.7)mm H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时间及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吲哒帕胺进行治疗,其方法如下:给予患者吲达帕胺缓释片1.5 mg,1次/d,每3周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益气活血方进行治疗,药物组成:黄芪30 g,丹参15 g,川芎10 g,水蛭10 g,黄精10 g,天麻15 g,赤芍15 g,红花15 g,郁金12 g,玉竹15 g,知母12 g,甘草6 g。每日1剂,开水冲服(所用中药为免煎颗粒制剂),共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口服。每3周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将临床疗效分为3个等级。显效:舒张压下降程度不低于10 mm Hg,且下降到正常水平;有效:舒张压下降程度低于10 mm Hg,但已下降到正常水平;无效:通过治疗后,患者血压下降程度未达到上述标准[3]。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而对照组仅为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组别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试验组(n=50) 35 11 4 92.0
对照组(n=50) 29 10 11 78.0
P值 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压比较 mm Hg
组别 收缩压 舒张压
试验组(n=50) 120.5±12.6 76.2±8.4
对照组(n=50) 131.2±10.6 85.2±8.6
P值
3 讨论
作为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如果高血压病情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则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并进一步导致冠心病的发生[4]。吲达帕胺为一种磺胺类的利尿剂及钙拮抗剂。其可以有效调节钙离子跨膜转运,抑制血管平滑肌中钙离子的内流作用,从而松弛平滑肌,减少了外周的阻力作用,刺激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血管对于内源性升压物质的感应,从而达到很好的降压效果[5]。在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同时使用益气活血汤进行治疗,黄芪、丹参、川芎既可温阳益气,又可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水蛭具有通脉逐瘀之功效,在破淤血同时不伤心血,正如张锡纯谓“水蛭,破淤血而不伤新血,专人血分而不伤气分”。黄精具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赤芍具有行瘀止痛和凉血散血之功效;红花入心经养血,善通利经脉;郁金以疏肝活血;玉竹、知母以滋阴润燥、清热除烦,还可防川芎芳香辛燥、耗气伤阴;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同时辅以西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率、降低血压,缓解心绞痛,容易让患者接受,具有较好的依从性。
本文研究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而对照组仅为78.0%,另一方面,试验组患者治疗12周后收缩压及舒张压降低更为显著,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相较单纯使用吲哒帕胺,吲哒帕胺联合益气活血方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谢玉霞,武刚.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6):640-644.
[2]卞海洪,蒋廷波.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11,29(4):297-299.
[3]赵青龙.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3,10(11):56.
[4]方海滨,梁慧,谭强,等.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12,53(9):675-676.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复方血栓通;血脂;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
高血压是一个包括环境和遗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其发生发展与许多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诸如精神紧张、肥胖、高脂高盐饮食、饮酒,以及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等。近年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存在多种代谢异常和慢性炎症反应。
血尿酸作为核酸代谢产物,与年龄、肥胖等多因素共同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血尿酸升高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研究提示高尿酸血症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因果关系。血尿酸水平每增加59.5umol/L,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就增加23%。国外对血尿酸与高血压发展长期随访(21.5±10.1) 年的研究发现,血尿酸水平是一个持续存在、独立发生的高血压风险的标记物[2]。
超敏C反应蛋白是在炎症因子的刺激下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期反应蛋白,所以hs-CRP可以敏感反映机体是否存在炎症反应及严重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不仅是重要的炎症敏感标志物,也是心血管事件危险强有力的预测因子。其广泛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疾病的发生过程。
同型半胱氨酸为一种含硫氨基酸,是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中间代谢产物。Hcy升高可使高血压的发生率增加,实验显示高浓度Hcy在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研究证明高Hcy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5]。
复方血栓通胶囊是纯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为三七、黄芪、丹参、玄参。其中三七和黄芪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冠状动脉及降低血压作用;丹参具有抗血栓,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作用。研究显示,复方血栓通胶囊具有降低血液黏度,降低纤维蛋白原,扩张血管,增加脑及肾的血流量,明显降低血压作用。
本研究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对2013年6月~10月在我附属医院就诊的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变化,探讨其机制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 2013年6月~10月在我附属医院就诊的2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符合2010年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及分级。观察组110例,男56例,女54例,年龄(64.23±9.37)岁,高血压1级59例,2级45例,3级6例。对照组110例,男58例,女52例,年龄(65.43±8.17)岁,高血压1级57例,2级46例,3级7例。以上人员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炎、心肌病、风心病、严重瓣膜性疾病、脑血管意外急性期、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急慢性感染、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和分级标准
1.2.1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年修订版定义,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SBP)≥ 140mmHg 和/ 或舒张压(DBP)≥ 90mmHg(非同日3次测血压);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用降压药,血压低于140/90mmHg,亦诊为高血压。
1.2.2分级标准 1级高血压为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90~99mmHg;2级高血压为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为收缩压超过180mmHg和/或舒张压超过110mmHg。
1.3方法
1.3.1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2w停用所有可能对血压、血糖及血脂造成影响的药物。对照组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mg/片,国药准字H10910052)20mg/次,2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广东众生药业,国药准字Z20030017,规格:0.5g),1.5g/次,3次/d。疗程为8w。
1.3.2血压测量 于治疗前和治疗8w后上午8~10时由同一专职医师测量,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方法进行测定。应用标准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右上肢肱动脉坐位血压,以Korotokoff第1音和第5音定义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坐位量3次取平均值,测前安静休息15min。
1.3.3指标测量 所有研究对象均禁食禁水12h 后于治疗前和治疗8w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在促凝管中离心后,收集血清,采用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UA、hs-CRP和Hcy。
1.4疗效判定 患者随访1次/w,于第8周末判断疗效。疗效判定标准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高血压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且降至正常范围,或未降至正常范围但下降≥20mmHg;有效:DBP下降未达10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10~20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无效:治疗前后血压下降基本无变化,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改善情况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血清UA、hs-CRP及hcy水平检测结果见表4。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它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大量研究证明,高尿酸、高hs-CRP和高Hcy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众多研究发现,血尿酸水平升高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尿酸通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导致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生成增多,从而使水钠潴留,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增高[6];尿酸的升高可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和脂质过氧化,伴随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加并参与炎症反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的发生发展,进一步促进血管硬化,引起高血压;尿酸的升高可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使一氧化氮(NO)合成减少,血管舒张功能失调,阻力增加;尿酸导致的肾脏微血管的不可逆损伤,亦可导致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患者,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高血压引起肾动脉硬化和局部组织缺氧使乳酸生成增多,其对尿酸排泄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可使肾脏清除尿酸减少,血清尿酸水平增高。因此认为,高血压与血清UA升高之间可相互影响。
目前,hs-CRP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认为hs-CRP及炎症反应参与了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高浓度CRP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对内皮依赖性舒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减弱,血管阻力增加。CRP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后,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NO)及前列腺素减少,其舒张血管、抗血栓的特性丧失, 这些改变在高血压病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研究表明内皮细胞受损程度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7]。
高浓度Hcy在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Hcy分子中巯基具有高度反应性,自身氧化过程中会生成过氧化物及氧自由基,损伤内皮细胞和功能。高浓度的Hcy能造成血管损伤,使血管弹性膜断裂及紊乱,中层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胶原纤维增加,血管壁僵硬,引起血管重构[8],体循环血管内阻力增加致使血压升高。高Hcy血症时加强NO的降解,导致生成NO大量减少,从而引起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的功能失调,使得扩张血管物质大大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致使高血压发生。
临床观察表明,复方血栓通胶囊具有明显降低血压,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脑及肾的血流量,促进纤溶,抗血栓作用,从而减少和预防由高血压病引起的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复方血栓通胶囊是由黄芪、丹参、三七、玄参组成。现代药理学表明[9]:黄芪中含有的黄芪多糖和皂苷类、玄参中的苯丙素苷和黄酮类有抗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扩张血管和扩张冠脉,降低血压、抗自由基损伤作用;三七中的三七总皂苷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清除氧自由基、抗血栓形成、抑制钙内流、保护内皮细胞、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作用;丹参中的丹参素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作用。
本临床资料显示,高血压患者在加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后,降压、降脂效果好,疗效显著,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李剑,卢艳慧,邵迎红,等.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425-427.
[2]Mellen PB,Bleyer AJ,Erlinger TP,et a1.Serum uric acid prediets incident hypertension in a biethnic cohort: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J].Hypertension,2006,48:1037-1042.
[3]孙宁玲,喜杨,杨松娜,等.新型气体新号分子硫化氢与同型半胱氨酸在高血雎患者中的变化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145-1148.
[4]Aso Y, Ycshida N, Okumura K, et al. Coagulation and inflammation in overt diabetic nephropathy associated with hyperhomocysteinemia[J].ClinChim Acta,2004,348(1-2):139-45.
[5]Tan CN, Venketassubramaniam N, Saw SM, et al. Hyperhomocysteine an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among young Asian adults.[J].Stroke,2002, 33(8):1956-1972.
[6]Persltein TS, Gumieniak O, Hopkins PN ,et al. Uric acid and the state of the intrarenal 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in humans[J]. KidenyInt, 2004.66(4):1465-1470
[7]BhagatK,Vallance P.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mpair endothelium-dependent dilatation in human veins in vivo[J].Circulation,1997;96(1):3042-3047.
【关键词】 抗高血压药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diabetic hypertensive patients taking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escription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treatment plan of diabetic hypertensive in hospital patients. METHODS: The diabetic hypertensive patients (n=373)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301 to 200508 were p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epartments where they were treated: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as group A (n=211), and the others as group B (n=162). Analyze their prescription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treatment plan by statistical methods. RESULTS: In the 2 groups, the usage rates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 were 24.0% and 20.7% (P>0.05). The usage rates of 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s (ARBs) were 22.8% and 20.7% (P>0.05). The usage rates of diuretics were 26.0% and 12.3% (P<0.01). The usage rates of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CCB) were 20.9% and 23.7% (P>0.05). The usage rates of βadrenergic receptor blockers (βblockers) were 6.4% and 21.5% (P<0.01). The usage rates of αadrenergic receptor blockers (α blockers) were 0.0% and 1.1%. Most prescriptions were the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kind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94.8%, 92.6%). CONCLUSION: The usage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our hospital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JNCⅦ. The prescription for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was more effective in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especially the usage of diuretics and βadrenergic receptor blockers.
【Keywords】 diabetics; mellitus; hypertension;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drug utilization
【摘要】 目的:了解糖尿病伴高血压住院患者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和降压治疗方案. 方法:分析我院200301/200508住院确诊为糖尿病伴高血压共373例患者的用药情况,按患者住院科室分组:内分泌科为A组(211例),其他科室为B组(162例),统计分析降压药物的使用及治疗方案. 结果:A,B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使用率分别是24.0%和20.7%(P>0.0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RBs)使用率分别是22.8%和20.7%(P>0.05);利尿剂使用率分别是26.0%和12.3%(P<0.01);钙拮抗剂(CCB)使用率分别是20.9%和23.7%(P>0.05);β受体阻断药使用率分别是6.4%和21.5%(P<0.01);α受体阻断药使用率分别是0.0%和1.1%. 另外,A,B组患者单一药物使用率约5.2%和7.4%,绝大部分患者降压治疗为两种药物及两种药物以上联用降压(94.8%,92.6%). 结论:我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降压药物应用种类基本符合JNCⅦ高血压治疗指南. 内分泌科的降压方案比其他科室显得更为合理,尤其是在利尿剂和β受体阻断药的使用上.
【关键词】 糖尿病;高血压;抗高血压药;药物利用
0引言
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3倍,约有50%~7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1]. 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1].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发现,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可以使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下降24%、微血管病变下降37%、心肌梗死下降44%[2]. 而强化控制血糖仅使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下降12%、微血管病变下降25%、心肌梗死下降16%[3]. 因此,严格控制血压比强化控制血糖更为重要. 为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301/200508在我院住院确诊为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共373例的降压用药情况,以期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合理用药提供临床依据. 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我院200301/200508确诊为糖尿病伴高血压共373例住院患者的降压药使用情况,以患者住院科室分组:内分泌科为A组211(男98,女113)例,年龄范围(55±13)岁;其他科室为B组162(男77,女85)例,年龄范围(58±13)岁. 以上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和JNCⅦ高血压治疗指南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以及心、脑、肝、肾严重合并症.
1.2方法回顾A,B组病例降压药物使用及降压治疗方案并作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P
2结果
2.1常用降压药应用情况内分泌科与其他科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常用降压药应用有一定差别(表1).
表1两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常用降压药物应用情况(略)
bP<0.01 vs其他科.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s: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CCB:钙拮抗剂.
2.2降压治疗方案目前在临床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治疗方案选择中,尽管并不主张大剂量单独用药,而是推荐小剂量多种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发挥药物的协同降压作用并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但仍应在服从降压需要的基础上,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进行合理的治疗. 无论一种单用,还是两种、三种甚至四种联用,都具有各自方案的优缺点,但前提必须是血压得到良好控制. 本调查中内分泌科所有患者血压控制在(124±4.46/75±3.24) mmHg,其他科血压控制在(133±3.12/78±2.28) mmHg,可以看出我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住院期间血压控制还是比较良好的(表2).
表2两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方案统计(略)
注:四种药物联用内分泌科组1例、其他科组1例,均为(ACEI+利尿剂+CCB+β阻滞剂)以及复方制剂内分泌科1例、其他科3例均未在表中列出.
2.3复方制剂在调查中还发现内分泌科和其他科中各有1和3例使用复方制剂,各占0.5%(1/211)和1.9%(3/162),内分泌科组1例为ARBs+利尿剂(安博诺,伊贝沙坦+吲哒帕胺),其他科中3例使用复方降压片、降压0号、复方罗布麻等.
3讨论
目前临床医师虽已熟练掌握了高血压的诊断、危险分层和处理原则,但当患者出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高血压治疗须注意什么,这是所有临床医生应该思考的问题,因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目的不仅是为了控制血糖、血压,更重要的是防止并发症,保护靶器官等. 现在JNC7已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列为ACEI,ARBs,CCB,噻嗪类利尿剂(包括吲哒帕胺[3]),β受体阻滞剂等5类降压药物的强适应症. 并且建议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首选ACEI或ARBs作为基础治疗[4]. 本调查提示:我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使用降压药种类基本符合上述国际标准. ACEI或ARBs无论单用或联用还是理想的.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方案的选择,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我院糖尿病伴高血压住院患者降压药使用上单一药物使用率约5.2%和7.4%,绝大部分患者降压治疗为2种药物及2种药物以上联用降压(94.8%,92.6%). 各科医生对于联合降压观念理想,对高血压伴糖尿病的危险分级认识充分. 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多采用的降压药物组合是ACEI+CCB或ARBs+CCB,因为上述药物合用,既有协同的降压作用,又能保护靶器官[5]. 此外,尚有ACEI+利尿剂(吲哒帕胺或氢氯噻嗪),或ARBs+利尿剂(吲哒帕胺或氢氯噻嗪),这2种药物联合应用的益处在于利尿剂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系统),ACEI及ARBs可阻断RAS的作用,从而产生更强的降压效果;ACEI与ARBs均有储钾作用,而利尿剂(吲哒帕胺或氢氯噻嗪)有排钾作用,联合用药后,有利于维持机体钾的平衡. 如上述2种药物联合治疗,血压仍不能达标,采用ACEI+CCB+利尿剂(吲哒帕胺或氢氯噻嗪),以及ARBs+CCB+利尿剂(吲哒帕胺或氢氯噻嗪)等组合. 但应注意到ACEI及ARBs可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用于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治疗时应注意降血糖药物的剂量,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而对利尿剂特别是噻嗪类利尿剂来说,它可影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糖、脂代谢等不良作用,一般认为利尿剂应禁用或慎用于糖尿病患者[5],然而,近几年观点认为利尿剂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多项研究表明[6]:采用小剂量双氢克尿噻12.5~25 mg/d治疗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对血糖、血钾、血尿酸、血脂等代谢指标仅有轻度影响. 因此小剂量利尿剂以平稳降压、作用持久和良好的安全性与ACEI或ARB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伴高血压已受到人们的重视. 另外ACEI和ARBs的联用[7]及胰岛素增敏剂的降压作用[8]也受到普遍关注. 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葡萄糖耐量,故在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治疗中一般不作为一线用药. 然而β受体阻滞剂在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中有其不可低估的作用与地位,可以减少上述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在糖尿病伴高血压及冠心病的治疗中并非绝对禁忌. 但在调查中B组患者在合并冠心病的降压治疗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并无统计学差异,所以应该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血糖易升高,降糖药物的需要量可能略大. 而且此类患者一但发生低血糖,低血糖的相应临床症状可被掩盖,使低血糖不易被察觉,可能因低血糖而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所以临床医生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尤其要加强血糖监测. α受体阻滞剂对血糖、血脂无不利影响,但在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时易引起性低血压,并易产生耐药性,故其应用受限制,在2000年WHO/ISH已将α受体阻滞剂降为二线降压药物[4]. 本调查比较降压用药发现在利尿剂使用上内分泌科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在β阻滞剂使用上明显低于其他科室,α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为0,提示:非糖尿病专科医生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知识亟待更新.
总之,五类降压药物具有各自的临床应用价值,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在首选药的基础上,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服从于降压需要,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因为目前高血压治疗仍是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调查作出的,属于群体化治疗策略,故应综合分析患者的危险水平、降压疗效、对临床终点事件的影响、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及经济状况等,构建合理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Spanheimer RG. Reducing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 Which factors to modify first? [J] Postgrad Med, 2001, 109(4): 26-30, 33-36.
[2]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 UKPDS 38. Tight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risk of 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ype 2 diabetes [J]. BMJ, 1998,317(7160):703-713.
[3] 王文,马丽媛,张宇清,等.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脑卒中的证据[J].高血压杂志,2003, 11(增刊):22-24.
[4] Chobanian AV, Bakris GL, Black HR, et al.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The TNC7 report [J]. JAMA, 2003, 289(19): 2560-2572.
[5] The antihypertensive and lipidlowing treatment to prevent heart attack trial (ALLHAT) officers and coordinators for the ALLHAT collaborativ research group. Major outcomes in highrisk hypertensive patients randomized to ACE inhibitor or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vs diuretic [J]. JAMA, 2002, 288(23): 2981-2997.
[6] 刘国仗,马文君.从ALLHAT结果看利尿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 31(8): 625-626.
[7] 管弦,余江毅.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J].临床内科杂志,2004, 21(10):717-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