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范文第1篇

目前,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高中,学校教育的基本模式主要采用教师满堂灌地讲授,学生听课,然后通过书面形式的课后练习来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应用. 这种方式基本获得了学校、家长及社会的认可. 但根据我国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以及北京出版社在全国10多个城市进行的教育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实验、用电脑及读课外书籍这三种方式教学是被多数学生所偏爱的.

也就是说,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下,多数学生都偏向于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而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下,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有利于其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等这一系列数学活动的开展. 由此看来,有效的数学教学不能够通过单纯的模仿与记忆进行组织和开展,必须依靠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来进行推进. 而这就要求数学课堂教学从教学模式上进行基本的转变.

二、转变教学模式,组建高效数学课堂

结合以上的分析可知,要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就必须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上,根据学生的心理及兴趣需求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开展.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运用. 就目前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现状来看,以下几种课堂教学的模式可供参考与选择:

(一)参与分享模式

参与分享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通过对特定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活动当中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与观点,并在交流与分享当中学习他人观点中的长处,形成新的认知,进而使学生实现其自我的提升. 具体来看,参与分享模式的开展主要按以下流程进行:

情境创设情感汹涌头脑风暴小组交流共同研讨小结评论.

以上流程中,头脑风暴主要是指数学教师通过开放式的提问来发掘学生的个人潜能与智力,使他们可以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小组交流一般适合在小范围内进行;共同研讨则是全班同学互相听取彼此的观点,分享他人的成果,以期通过不同见解的碰撞与融合创造出新的火花;小结评价则是数学教师与学生进行共同的总结,并由教师来进行后续教学的安排.

在这种参与分享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了一定的角色转变,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为协助者,学生可以在触及自身感情世界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进行亲自体验,引发多种思考. 如此一来,其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将更加稳固.

(二)合作交流模式

教学活动是一项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活动,但课堂教学中,若只存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往与传输,没有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将无法得到有效发展. 因此,为了保护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个性发展,教师也可适当采用合作交流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组间交流集体评价.

以上是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其中独立思考是小组讨论的基本前提,因此数学教师在问题的内容设置上必须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而小组讨论则是交流合作教学的核心环节,小组内部可采用各种方式对课题的内容与主体进行谈论,并将自己独立思考的意见进行表达;组间交流则是各个小组的代表在将小组内部成员意见进行汇集之后,进行概述,并在班级内部进行汇报;而集体评价显而易见就是教师对不同小组的结果进行整体性的评价,并通过适当的引导来引发小组之间的竞争. 以期在一种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和良性竞争的环境中,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并培养起学生的探究心理、荣誉观念和集体观念.

(三)问题探究模式

问题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将数学问题的解决作为核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探究模式主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组织与开展:

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这种问题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以一种手脑并用的方式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具体来看,当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利用其创造性思维来获取对知识进行切身体验的机会,对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与此同时,这种问题探究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还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与态度,并掌握基本的探究学习方式和技巧,可谓一举多得.

(四)情境体验模式

情境体验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出一种情感与认知的有效促进,让学生在相对轻松且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有效地获取情感的体验和知识的汲取. 一般情况下,情境体验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数学教师按照以下的流程进行组建:

假设问题情境展示问题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8―0095―01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与学的错位问题。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自己的教学流程,尤其在公开课、展示课中,教师往往只顾及了自我教学流程的展示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教与学出现了错位。

2.形式与效果的断层问题。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下,多媒体的使用大大地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完全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而忽略了黑板。整个教学过程就如同翻看多媒体教学课件。 黑板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板书的和谐设计,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

3.预设与生成的把握问题。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了自己业已预设的情境,努力地想将学生拽进自己的预设套路,而往往忽略了课堂和学生自己生成的学习契机。

4.忽视文本分析的问题。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地将本课中所设计的教学重难点逐一完成,而往往忽视了对文本本身的分析与开发。目前,小学英语教材可谓五花八门,但每一种教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都有一个设定的情境,忽视文本分析,就容易使教学陷入“照本宣科”的境地。

二、提升教学基本功,改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的个人基本业务素质和对课堂教学所具备的基本能力,扎实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一个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最好体现,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作为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课,除了敬业精神与专业知识功底之外,最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教学基本功,也就是具备四种能力,即处理教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表达表演能力、随机应变能力。

1.关注教学目标定位,最大限度地缩小教与学的差距。教学目标的定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维教学目标定位,即为知识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关注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详尽地进行定位,以便确定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关注教学目标的定位,其实就是由关注教师的教转为关注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目标越侧重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达到的目标,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就更接近于学生的学,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得到了第一步鉴定。

2.关注教学效果的评价,注重板书设计。在现代科技十分发达的今天,教师更多地注重了多媒体的使用,而往往忽略了作为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板书设计。要切实改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在发展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同时,更要注重板书设计,注重直观引导,教师的作用是让学生对所学的课程产生兴趣,学会学习。如,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优美而清晰的简笔画设计和简单明了的归纳图示,要比多媒体课件来得更为直观清晰。

3.注重课堂生成,将更多的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一堂成功的英语课,是应该将学生完全暴露在语言中,让学生在课堂中最大限度地听英语、讲英语、练英语、用英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到语言学习的乐趣,并在课堂中自主生成。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分层会诊教学 课堂教学流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18-01

新课程改革实施背景下的分层会诊教学,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乐学乐教”,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因自主而发展,课堂因自然生成而具有生命力。结合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现将分层会诊教学之新授课课堂教学流程总结如下。

一、高中学段新授课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高中学段新授课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七个教学环节。

(一)学案导学,自主探究;

(二)目标展示,衔接高考;

(三)预习反馈,引领课堂;

(四)自主探究,合作提升;

(五)展示点评,质疑拓展;

(六)反馈检测,总结提升;

(七)教学反思,检查落实。

二、高效实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七个教学环节

(一)学案导学,自主探究。

此环节是在课前完成。

1.学生的任务及要求。

以导学案为载体自主学习,发挥导学案“导学、导思、导练”的作用,自主学习,用黑色笔或者蓝色笔勾画、标注重要知识点,用红色笔勾画、标识疑惑之处。

2.教师的任务及要求。

(1)教师集智备课,编制导学案。备课组教师全员参与集智备课,轮流主备、集体讨论,主备者整理出导学案修订稿。备课组教师二次集智备课,确定导学案终稿,明确不同班级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程度。(2)提前发放、规定时间回收和批改导学案,修正教学的深度、广度和拓展度。充分发挥班级小组评价考核机制的作用,强化学生高质量完成导学案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科班长、小组长的作用,全批全改导学案,明确导学案完成情况和知识点掌握情况,掌握学情。教师根据导学案完成情况,以学定教,确定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和拓展度,修改课件、教学设计。(3)教师培训学科班长、小组长,把控课堂。明确本节课预期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及注意事项;明确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具体到某一单元某一课某一框题,甚至具体到某一页某一自然段;明确课堂自主探究、合作提升、展示点评、质疑拓展、反馈检测、总结提升等环节的预期目标及要求;明确学科班长、小组长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的职责和作用。

(二)目标展示,衔接高考;

(三)预习反馈,引领课堂;

(四)自主探究,合作提升;

这三个教学环节在课中进行,课堂教学要求如下:

1.基本要求。遵照“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乐学乐教”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诠释学习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2.教师的任务及要求。(1)教师展示、诠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以课内探究案为载体,教师组织、引领学生根据探究点展开小组内合作探究。(2)教师展示本节课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包括完成情况以及知识点掌握情况),用大屏幕展示特优生和优秀生名单;教师给出导学案预习案的参考答案,明确易错点和重难点。(3)教师全面掌控合作探究环节,参与各个小组间讨论探究,与学生讨论探究形成互动,适时点拨。

3.学生的任务及要求。(1)学生根据导学案探究点以及预习中的疑惑点,学习小组成员间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初步形成探究成果。(2)小组长全面负责本小组合作探究环节。

小组内AA、BB、CC层内、分层、组内讨论探究,明确讨论探究任务、预期目标、过程控制,把合作探究后仍没有解决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小组长做到组织和控制,做好小组分工,确保组内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积极参与,并达成相对应目标。如:C1展示导学案探究成果,B2准备点评,A1准备质疑、拓展,A2教B1,B2教C1、C2等。

(五)展示点评,质疑拓展

此环节在课中完成,课堂教学要求如下:

1.学生的任务及要求。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将合作探究初步成果通过板书或口头等形式展示于全体学生,学生对展示成果进行点评、质疑,在教师的引领下对知识点进行拓展、总结、提升。

2.教师的任务及要求。

(1)明确规范展示要求:明确规范展示要求,如:书写认真规范、思路清晰、语言流利、解题过程要符合学科解题规范要求等;明确展示后总结、拓展、总结归纳以及要注意的问题;明确脱稿展示的注意事项和讲解技巧。

(2)明确点评流程:点评思路和方法,梳理解题过程,针对点评问题进行拓展,针对点评内容做出知识性评价以及整体考核评价。

(3)明确质疑拓展环节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展示、点评、拓展同学的答案多问几个为什么,将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拓展、总结和提升,通过质疑拓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4)提升非智力因素:教师要做到教态自然大方、面带微笑、声音宏亮、课堂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流利、得体,热情诚恳,富有感染力,吸引、带动全体学生激情投入。

(六)反馈检测,总结提升

此环节是在课中完成,课堂教学要求如下:

1.学生的任务及要求。

(1)依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反馈检测案,清理过关,达标检测。

(2)自主总结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知识框架、知识体系,画出知识框架图。

(3)学生静心总结归纳,总结学科、知识点考查方式的最一般规律,反刍消化。

2.教师的任务及要求

(1)组织教学反馈、检测,做好课堂激励评价。

(2)引领学生对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提升,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课堂教学效果。

(3)根据学情,分层次布置课外作业。

(七)教学反思,检查落实

此教学环节是在课后完成,教学要求如下:

1.教师的任务及要求

(1)二次集智备课

备课组教师坚持课前、课后两碰头,课后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反思组织教学过程,对处理课堂疑难问题、解答新生成性问题、解决课堂突发事件等问题谈心得体会。

(2)坚持写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哪些环节处理较好、哪些环节或知识点处理不到位、成功的经验在哪里、失败的教训是什么、怎样扬长避短,再上这节课我会怎么做等。

(3)培训学科班长、小组长

课后培训学科班长、小组长,表扬、肯定课堂教学中达到预期目标的教学环节,总结、提升没有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环节。

(4)检查落实

课外检查落实是保障,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瞬时记忆因为没有及时得到正向强化,终归是“只开花不结果”,只能是“热热闹闹”的课堂,终究不能达到“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课改的关键在教师,但主阵地在课堂。所有的课改精神都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去落实。比起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难度就大多了。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究竟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模式?学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借鉴经验,模仿探索;自主创新,全面推进”的课改实验方针。

一.夯实基础,稳步推进。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体系,将各知识点分散在不同的学段中,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加工,这对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求提高了。因此,我们首先从教师的备课抓起,改进了教案设计格式,改为三栏式表格教案,增加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栏目,使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在教案备写中就得到体现。同时,发挥我校教师人数多的优势,以备课组为单位,全面实行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的主要流程是:主备人研读教材--形成教案;大家集体研讨―修订教案;主备人二次备案―上传学校资源网;教师下载实施―课后反思。教师在实施教学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各自学生的实际不断完善、批注,并及时写出教学反思。学校也出台了相应的集体备课教案的考核细则,每位教师在使用教案的过程中,都要对该教案进行等级评定(分A\B\C\D四个等级),学期末学校根据大家的等级评定和教师对使用教案的批注反思两个方面进行考核。为了确保集体备课活动有效落实,每周星期五下午被定为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学校任何活动都不得挤占集体备课活动。每位主备人必须提前一周将备好的教案传到网上,便于大家提前阅览,发现问题,在研讨时有充足的发言。通过集体备课活动的常态化开展,使我校教师对教材的开发和综合运用能力明显提升,为课堂教学打好了坚实的基础。第三,制定新课标下各学科知识细目表,并向各备课组下发,使教师对本学科知识体系有了全面的掌握,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第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新教材。为了使教师及时掌握课改动向,摄取更丰富的网络资源,学校先后购买“第二教育网”、“校视通”等教育网站,尽量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方便。第五,加大课堂教学的监管力度,提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实行校级领导包抓年级的制度,要求包抓领导、对应分管主任、年级主任、学科主任一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该年级(学科)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特别是要听青年教师和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教师的课,及时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监控、检查和指导。同时,聘任部分德高望重的高级教师为学校兼职督学,要求每位兼职督学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0节,并完成两份调研报告。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了可靠的一手资料。通过家长、学生评教参与学校管理,及时反馈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并将评教结果直接计入教师学期末的考核当中。通过这些措施办法,督促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 借鉴经验,模仿探索。洋思中学的经验之所以在全国得到推广和应用,最主要的是它体现了新的课改精神,能够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题“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研究”的成功结题,更为我们的课改增强了信心。各备课组深入研究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并在各学科尝试运用。一开始,我们很多老师很担心,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能懂吗?会不会影响教学成绩。学校给予正确地引导,消除教师的顾虑,鼓励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并通过课堂观摩活动,示范这种课堂模式的运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和要求,大部分老师基本掌握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要领,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尝试运用。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引导互动制;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王勇(1982-),男,山东聊城人,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樊建新(1982-),女,山东聊城人,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讲师。(重庆 40007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028802、511380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028-03

课堂教学一直是大学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而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环境下,教学质量成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本科生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主体和基础,而本科生的教学工作是高校教育的基础和前提。[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大学生的学习规律对于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等学校教育体制下,大学生、教师和课堂教学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以来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而教师和课堂教学是为大学生更好地学习进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2]课堂教学应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相互交流,并能够培养大学生进行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此外,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能理论联系实际地讲授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式教学,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3]然而,目前不少的研究探讨了大学生的学习成效问题,[4-6]但是对课堂教学引导互动制下大学生学习成效问题的研究确很少涉及。所以,对于课堂教学引导互动制下的大学生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更具必要性。

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希望通过对课堂引导互动制下的大学生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设计适应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环境下的大学生培养模式,在丰富高等教育理论的同时也对我国高校的本科教学,特别是对人才质量的保障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中外课堂教学对比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2年9月,笔者在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访问学习期间选修了该校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的交通与控制工程(Traffic and Control Engineering)选修课。该课程的学习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讲授使学生熟练应用仿真软件VISSIM模拟道路交通的实时路况信息,并结合实时信息数据和交通流理论模型对交通信号时间等进行有效控制。

交通与控制工程这门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如下环节:首先针对该课程进行基本知识的课堂讲授,同时将选课学生进行自由分组,每4~5人为一组,主要用于课程中相关问题的发现与讨论以及后续课程实验环节的相互讨论合作;其次,进行该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人手一本软件的简要说明书和相应的实验数据,在四周的时间内各小组要自己学会使用VISSIM软件,并将所给的数据应用于自己所建的模型中,实验过程中老师仅负责答疑,不再进行课程讲授;然后,各小组任务完成后进行集中答辩,各小组指派代表讲述本小组的工作内容,而后小组所有成员接受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提问,回答提问的过程中老师要给予补充指正;最后,该课程所有同学需要参观华盛顿州交通部的交通信息控制中心,并与交通信息控制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交流讨论自己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双方均受益颇丰。

交通与控制工程这门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考虑学生的个人兴趣对于该课程进行“自由选课”;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三是坚持课堂教学与交通控制实际相联系的原则;四是以公开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防止抄袭现象出现;五是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风范的形成。

然而,在我国大学教育阶段,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的实验,设计性的实验相对较少,且现有的设计性实验停留在较少的知识点上。[7]大多数实验是孤立的和脱离实际的,对知识点的纵横连贯性较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传统的大学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过分倚重于知识的传承,把传承性置于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注重“教”的传授过程,而忽略了“学”的认知过程,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互动式教学和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8]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环节而忽视实践教学环节;注重传授知识而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而忽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薄弱,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欠缺,不能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缺乏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意识,不能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基于课堂引导互动制的大学生培养模式结构设计

基于课堂引导互动制的大学生培养模式需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相应学科从课堂教学做起,通过采用恰当的培养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主体,教学引导”的理念,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交流、合作,同时激励和帮助学生提高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基于课堂引导互动制的大学生培养模式设计思想和特点

基于课堂引导互动制的大学生培养模式设计思想是:教师要组织提供一种有利于引导学生建构课程知识体系的设计方案,如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设计、必要的信息资源的提供、与课程紧密结合的案例分析以及合作学习的组织和探究性等。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实现对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9-10]引导互动式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落到实处,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且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就体现得越充分。

基于课堂引导互动制的大学生培养模式设计的特点是:

(1)引导性。与传统教学重视易于量化的学习结果不同,引导性教学将整个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分为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展开讨论、教师加以引导等环节,充分培养学生敢于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2)互动性。互动性教学是在引导式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学生间协作、交流、激辩和讨论等方式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实施过程一般包括原理解说、问题分析、思辨讨论和寻求答案等环节,互动性教学有助于辅助引导式教学过程,并可锻炼学生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的分析把握能力。

(3)体验性。引导互动制教学也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可以弥补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缺口,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实践性。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较,引导互动制教学模式更能接近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2.基于课堂引导互动制的大学生培养模式框架设计

基于课堂引导互动制的大学生培养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培养模式更具灵活性和合理性。进行基于课堂互动引导制的大学生培养模式设计,首先需要拟定课程教学大纲,确定课程整体的培养目标;然后,结合课程教学大纲设计引导互动制培养模式,突出特色培养和素质培养。[11-12]最后执行设计的培养模式,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制定有效的评价措施和激励措施等,促使课堂引导互动制培养目标的实现。课堂引导互动制培养模式流程,如图1所示。

课堂引导互动制培养模式流程主要包括三个重点环节:课程教学大纲的拟定、引导互动制培养模式的设计、培养模式的执行。

(1)课程教学大纲的拟定。课程教学大纲是引导互动制培养模式的基础,其保证了培养模式在方向上的一致性和合理性。基于引导互动制的课程教学大纲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大纲由教学方负责起草,后由学院培养办审核,审核通过后由校方确定并备案。

(2)引导互动制培养模式设计。引导互动制培养模式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进行设计,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模式的执行。引导互动制培养模式需经学院培养办审核通过后方可执行,培养模式的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领会情况和实践创新能力作出合适的评价判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培养模式的设计和执行方案进行调整。

三、开展课堂引导互动制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效果评价研究

课堂教学应从问题的引入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激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和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通过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形式,鼓励质疑批判和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是引导互动制课堂教学设计的精髓。[3]引导互动制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包括:以与课程相关问题引入为突破口,以互动式教学和与实践结合教学为核心,以学生分组讨论、协作分析问题为手段,以过程性和终结性并重的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为引导、以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点评为反馈、环节清晰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1.引导互动制教学模式的主要步骤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分析提炼引导互动制教学模式的主线;选择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恰当问题用于作为课堂教学的训练载体;明确每一个研究问题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需要提供给学生的指导性资料和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等;具体设定针对每一个问题进行的组织方式和时间安排;建立与引导互动制教学相适应的课程考核标准,用于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并反馈。

2.引导互动制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

对课堂引导互动制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有助于改进课堂引导互动制培养模式的结构设计,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效果的评定也是总结经验和反馈修正的需要。具体的培养效果评价过程包括:

(1)根据专业课程的设置,在具体实践中将培养效果划分为:专业知识理解程度、应用能力、策划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敬业精神等六大指标、36个二级指标。

(2)按课程学习的中期和末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方式为:任课教师和与课程紧密联系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培养效果的评价,评定结果对应到36个二级指标中,形成具体的加权分值。

(3)将培养模式中期和末期的评价结果作为培养模式设计和执行方案调整的依据。

四、引导互动制教学模式实践

在近两年的课堂引导互动制教学实践中,以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课程为例,按照本文所阐述的教学模式实施本科生教学,教学效果已初具成效。

(1)引导互动制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程度、问题的提取程度、交运之星——Transtar的应用能力、协作能力等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2)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能较好地完成“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课程设计工作,且在实际的成绩考核中85%的学生成绩能够达到优秀等次,其余全部为良好等次。

(3)通过与交通信息控制部门合作进行学生培养的中期和末期评定,使得就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同时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知识理解程度、应用能力、策划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敬业精神等方面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五、结语

本文重点对基于课堂引导互动制的大学生培养模式设计的结构、工作流程、基本途径和效果评价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课程为例进行了实践教学,大幅提高了本专业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培养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本文设计的模式中评价指标设计可根据具体课程予以调整,以适应不同课程教学的需要,这也是后期研究与实施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杨强,易娟,叶宝娟. 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学习过程规律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12,(2):100-103.

[2]丁敬芝. 将德国名校教学手段引入中国课堂[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132-135.

[3]朱泓,,李志义. 重构培养体系 夯实培养基础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 中国大学教学,2012,(5):7-10.

[4]钟秉林,董奇,葛岳静,等. 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J]. 中国大学教学,2009,(11):22-24.

[5]朱开金,赵建义.新建本科院校工科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0):6-8.

[6]陈伟. 构建科技创新教育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J]. 中国教育学刊,2010,(7):49-51.

[7]赵晖. 基于项目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12,(26):184-185.

[8]屈波,程哲,马忠. 基于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本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4):85-87.

[9] 刘志鹏,杨祥,陈小虎. 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J]. 中国高等教育,2010,(11):34-36.

[10]沈敏芳,郎杰斌. 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高校信息素养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2,(5):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