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心理测试分析

职业心理测试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心理测试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心理测试分析

职业心理测试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青年;知识分子;职业枯竭;对策

职业枯竭(job burnout)也称职业衰竭、工作倦怠。枯竭一词的英文含义是燃尽、烧光。Maslach(1981)把枯竭描述为一种躯体、情感和精神的衰竭状态,其特点是躯体的耗损和慢性疲劳、无助感和绝望感、负性的自我概念,以及对工作、生命和他人的负性态度[1]。这种完全性的躯体和精神的衰竭通常是长时间、慢性进展性过程的结果。其中应激、内心冲突和压抑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主要表现为:身体疲劳、情绪低落、热情下降、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人性化淡漠等。1974年,美国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berger首次将它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来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的身心耗竭状态。到了90年代,对于职业枯竭的研究范围从服务性质的行业逐渐扩展到教育业、技术业和培训业,并迅速从美国向欧洲乃至亚洲国家辐射。中国社会已进入职业枯竭高发期,尤其是中青年知识群体表现较为突出。

据报道2004年北京安贞医院公布了历时10年70万人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脑梗塞、脑出血等急性脑猝死35a年龄组男女发病率分别增加了136%和220%;急性冠心病45~49a年龄组男性增加了50%,55~59a年龄组女性增加了32%。同时,青年心理与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心脏病发病年龄降至30a。另有报告显示,北京中关村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为53.34a,寿命比10a前缩短了5.18a。这说明,我国目前的中青年群体,尤其是知识分子中,职业枯竭现象十分严重。

1 职业枯竭的几种具体表现

(1) 工作热情下降、效率降低,对自己失去信心;(2) 头晕脑涨、失眠、头痛、肠胃不适、厌烦工作、心生惶恐;(3) 精力不济、极度贫乏、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态度冷漠,行为上攻击性增强。

2 职业枯竭产生的原因

造成目前中青年知识分子心理问题增多,自我认可度降低,职业枯竭的人数逐年上升的原因有多方面。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刘聪[2]博士指出,在美国,研究把工作倦怠归结为下列起因:人际冲突、工作强度、工作和家庭不平衡、工作自主性,及"组织限制"。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个人因素 有些人是完美主义、理想主义者,这部分人经常为自己制定很高的目标,做每件事都追求尽善尽美。过高的目标往往只能通过拼命的工作来达到,但有的时候因为目标过高,非自己能力所及,造成工作不仅不能带来愉快,反而经常为工作而烦躁,体验挫折。此外,超负荷的工作量、社会的不断变迁和改革带来的适应不良、家庭和社会多种角色带来的冲突等等,都会引发职业枯竭。另一方面,不良的性格特点也是造成心理枯竭的重要诱因。研究发现,职业枯竭的产生原因和回避型人格、自怜型人格、抑郁性人格、强迫型人格呈正相关。

2.2 职业特点和环境因素 首先是职业特点的影响。工作负荷量大,常需为人、为社会做贡献是导致易患职业枯竭的另一重要因素。教师、医护人员、心理咨询人员、新闻从业人员、警察、公司职员等等,这部分人群工作负荷量大,且经常需要工作者付出大量的脑力和情感,工作上的压力大,个人情感、喜好得不到补充,承载别人不愿意承载或不能承载的生命之重。另一方面是环境给人带来的影响。工作不能提供给个体想要的东西,比如薪酬等物质层次的东西或者成就感等心理层次的东西,也常常会导致个体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会导致心理上的被遗忘后的畸形报复性行为。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工作清闲,报酬也很可观,但是他们却觉得毫无乐趣,感觉体现不出自我的价值。有的人长期从事一项一成不变、缺乏创意的工作,也会导致枯竭。

2.3 社会因素 现代社会竞争愈来愈激烈,强者生存,弱者就有可能被淘汰。许多人都感受到了深深的危机感和来自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如,职称晋升、职务升迁、工作质量好坏等所带来的压力,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于正处中青年的知识分子更是提出了挑战,要不断的接受、消化和更新,压力可想而知,这些都使人不敢对自己有丝毫的松懈。除此之外,工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常常让人感受到难以应付。长久以来,许多人产生了压抑、消极和对复杂人际关系的排斥心理,最终导致了职业场合中人际关系冷漠,员工间缺乏沟通与交流,相互之间的信任感降低,这些均对员工心理造成不利的影响。

2.4 其他因素 包括来自家庭的因素,如婚恋的成功与否、家庭是否有幸福感、亲友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子女的教育和对子女的期望是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等等。此外,组织中领导与员工角色冲突、工作过量、工作气氛差、工作条件封闭、对组织决策的参与度高低,也是影响枯竭的重要组织因素[3]。

3 对策

职业枯竭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出现了职业枯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自责、恐惧、消极、悲观,导致后果越来越严重。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调整好心态,勇敢面对,最终战而胜之。

3.1 正视来自各方的压力,坦然面对各种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徐燕指出,在确定一切防治手段之前,首先要对职业枯竭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压力之下所做出的反映并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人人都可能会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现象。不必过于责备自己,应该认识到,适度的压力反而是进步的原动力。但是压力过度,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使人难以承受。尤其是中青年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大多数人事业上已经有了一定成就,再想更进一步,超越现有的高度,需要更艰苦的付出。况且他们所面临的压力,更有来自家庭和社会压力。前不久媒体报道,清华大学两位中青年教授不幸去世,专家分析他们英年早逝的原因主要还是来自各方的压力超过了心理和生理负荷,值得我们深思。

3.2 学会及时排遣,及时倾诉,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当受到压力的威胁时,要主动与亲友和同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况,及时将心中的症结和压力倾述出来,让别人了解你遇到的郁闷和面临的困境,分担你心中的压力,帮助你缓解紧张情绪,调适你心中的压力。而当你确确实实需要别人的帮助时,不妨求助于领导和同事。心理学家提示,过度的压力,不但不能成为原动力,相反会给人工作和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使工作的效率降低,对工作的自信心下降,因为人承受压力的度是有限的。

3.3 认清自我,不断调整心理定向,一切以适合心身为宜 当你对工作产生枯竭时,就是应该重新审视自我的时候了。这时,你应该放下手中的工作,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自己究竟是那里出现了问题,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遇事要尽力而为,适可而止,不要好胜逞能而去做力不从心的事。再一方面,要对自我有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性格属于什么类型的?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工作让自己感到如此辛苦和无法适应,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这份工作压根就不适合自己来做,当清楚了这些以后,你就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定向和适合自己的工作,重新确立所要实现的目标。

3.4 要学会工作和生活 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大多数中青年知识分子把大部分时光都花在工作上了,很少给自己留一点喘息的时间。当枯竭一步一步的逼近时,这部分人才感到,工作带给他们的是疲劳,是压力,是永无止境的机械重复和公蚁般的生存感受。他们透支着自己的健康,去换取上司的信任、更多的金钱和事业上的成就感。因此,对工作、对生活的枯竭也是极容易发生的。当紧张和压力不断出现时,建议和家人、朋友一起去听听音乐,看场电影,或者是打球、游泳、爬山等体育活动,都是有效缓解紧张和压力的有效方式。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注意,这就是适当的娱乐和体育锻炼必须要坚持。古人说的好:"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工夫"。

参考文献

[1] Maslach C, Jackson SE.MBI: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J]. Palo Alto,C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1981

[2] Burke R J,Greenglass E R,Schwarzer R.Predicting teacher burnout over time: Effects of work stress,social support,and selfdoubts on burnout and Copying[J].An International Journal,1996,9:261

职业心理测试分析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三种职业心理,即“功利化心理”、“职业保守化心理”和“哲学化心理”。这三种不同的职业心理反映到课堂教学上必然带来三种不同的师生关系。就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存在的职业心理现状及对策给予理性分析。

教师是一门特殊的职业,一直被社会视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高校思政课教师更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因为它担负着向学生传播党执政治国理念的特殊使命。基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不仅政府高度重视并全力扶持,社会也是给予极大关注。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它不光表现在学识、年龄、经验等方面,而且还表现在职业心理方面。这种现状显然不利于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为方便广大思政课教师更好地进行自我思想解剖,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本文根据客观综合比较以及自身教学体验,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旨在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心理现状作出理性分析并给出对策,使之成为提高思政课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可鉴性教育途径。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心理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阶层的分化,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在职业心理上越来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凸显出“境界大小”的问题。概括地说,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内部存在三种职业心理:“功利化心理”、“职业保守化心理”和“哲学化心理”。

第一种职业心理:“功利化心理”。教师把教书作为谋取生计的手段,只为养家糊口,只为在社会上能有立锥之地。只要能消除贫困,不让自己沦落为“一介寒士”就行了。其在教学工作中表现为不学无术、拼命搞职称、力图保住饭碗。这类教师虽然“身”入了门,但“心”未入门,所以其身心始终处于游离和飘浮的状态,没有飞机着陆时候的那种心理安全感。

第二种职业心理:“职业保守化心理”。教师把教书视为一种人生职业,一事当前,就尽量把它做好,不让领导和同事找出毛病和岔子,只为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是一种典型的职业保守化心理。这类教师在职业生涯里永远找不到精神寄托,没有工作干劲,没有生命激情。他们自以为是“君子”,就像《菜根谭》里所说的“君子事来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却永远达不到留声机和湖中影的那种境界。

第三种职业心理:“哲学化心理”。教师以哲学思维和哲学心境来看待教师职业。他们已经超脱了世俗的职业化心态,把教书育人视为一种崇高的人生事业来信守。不但“身”、“心”都入了门,而且达到了身心合一、百分之百地投入。他们将自己的灵魂与教学事业紧紧地融为一体,彼此不可分。他们在教学事业中,不光是为了图生存、谋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完成弘扬“天地大道”的哲学使命。他们在其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人生信仰,可以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所以,他们的生活永远充满着生命激情,心情永远是酣畅淋漓的。

这三种不同的职业心理,反映到课堂教学中必然带来三种不同的师生关系。

第一种是“答疑解惑”型。这类教师给学生上课,只限于“答疑解惑”,就学生不解或存在疑惑的问题给予专业方面的解答,而且是点到为止,仅仅是完成了知识传递的任务,师生之间只是一种“授”与“受”的关系。

第二种是“传道授业”型。教师给学生授课,是为了“传道授业”。他们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愿意把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全部倾倒出来,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后继有人,将来某一天学生能继承自己的“衣钵”。这类教师的境界比前者要高些,但也仅是完成了一次“师传”,师生之间是一种“师传”关系。

第三种是“施道沐道”型。教师的眼光不局限于当前,而是把自己的位置放在历史时空的坐标系中,把自己的事业看成是链接“古人”与“后人”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因而具有一种宏大的历史使命感。所以,这类教师给学生授课就不仅仅是为了“答疑解惑”、“传道授业”,完成一次“师传”,而是要在师生之间铸造一种人间正气,凝练出一种人文精神,向社会辐射出圣人般的光芒。这类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的感觉是个个都是“司马迁”式的人物。他们与学生之间是“施道”与“沐道”的关系,学生始终沐浴在师“道”的光环下。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心理现状是:大多数教师在职业心理上表现为第一和第二种心理层次,鲜有人能达到第三种心理层次。也就是说大多数教师在职业心理上缺乏历史使命感,存在一定的世俗性和功利性,以致给师生关系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心理现状的成因

一些思政课教师之所以会产生不良职业心理,是因为他们对本学科的授课前景持悲观态度、对社会客观发展形势缺乏理智分析。简而论之,就是他们对自身的职业特殊性和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

思政课教师作为一项特殊的职业,它在教育功能与教学职责方面与一般的专业课教师存在很大的差异,表现出一定的职业特殊性。表面看起来,似乎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职业差异,主要体现在所教授课程性质的差异,但实质上是各自所承担的教育功能与教学职责的差异。虽然专业课教师也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任务,但其教学职责主要是传授学生立世的生存技能。思政课教师则不同,其教学职责是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框架、增强其思维的可延展性、拓宽其思维的多维空间,以利于学生在掌握好生存技能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竞争性社会。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分析,思政课教师的教育功效不是直接外化为各种可见性的硬性指标,而是潜移默化地内化成学生有效的思维能力。一些教师因没有看到自身的职业特殊性,毫无根据地响应社会上所谓的“思政无用论”,对本学科的授课前景持悲观态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的职业情绪,产生了不良的职业心理。

从社会客观发展趋势来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地位不是在减弱,而是在不断加强。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空间的畅通为大学生及时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学生了解信息不再成为困难。但同时信息的泛滥又会给学生带来思想上的困惑,如何在思维中剔除不良信息、保持思维清醒成为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换句话说,学生缺的不是信息,缺的是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而思政课恰好就具有这样一种功能,可以说它是“适时代之所需,应学生之所求”。另外,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各种各样的变化层出不穷,学生的心理适应性受到极大挑战,他们急需在内心建立忠诚的信仰和搭建判别形势的意识体系,而在这方面思政课又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教育资源。正如一种观点所表达的那样:“一个社会按部就班,人的‘不惑’便可建立在对规范的认知上;一个社会日新月异,人的‘不惑’则需要在内心深处扎下粗实的根”。它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内需心理及思政课的时下重要性。从供需平衡的角度来分析,既然“需方”呈不断增强态势,那么作为“供方”的教师,其地位就不可能缺失。一些教师在社会客观发展趋势面前失去了思维分寸,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业重要性,从而松懈了自己的职业信仰,产生了不良的职业心理。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改善自我职业心理的对策

(一)要做到“身陷世俗而心不为世俗所限”

高校思政课教师也是世俗中人,不可能挣脱世俗的羁绊,在生活和工作中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思政课教师基于职业生活的特殊性必须处理好生活与工作的关系、身与心的关系,尽量做到不把生活中的恩怨情结带到工作中来。庄子在《逍遥游》中有句话说得很好,“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意思是说不要因外界的干扰而打乱了我们生活的分寸,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让自己的心做主。中国近代著名理学大师在这方面给我们广大的思政课教师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例子,他在生活中无论是遇到高兴事还是不高兴的事,总能泰然处之,而且可以做到不移情于政务,以他自己的言行实现了虽“身陷世俗而心不为世俗所限”的至高境界。以为榜样,我们思政课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思想境界。

(二)通过人格修炼增强心理成熟度

大多数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心理主要处于第一和第二种层次,即“功利化心理”和“职业保守化心理”,鲜有人达到第三种层次即“哲学化心理”,这跟教师自身的心理成熟度有关。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仿佛孔子在实现自己人格成长的过程中刻意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时间表。孔子力图在人格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增长自己的智慧,锤炼自己的心理成熟度。他不断地这样要求自己,并付诸行动,因而在治学与治教上能达到这种至高的境界。作为普通人,思政课教师也有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也有一个由盛到衰的生命涨消过程。要想让自己的教学生涯散发理性的光芒,让自己的智慧和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就必须加强人格修炼,增强自己的心理成熟度。

(三)打破思维局限,着眼于长远,培养开阔的胸襟

打破思维局限,树立长远大局意识对思政课教师来说特别重要。哲学教会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类社会的进程,树立长远全局意识,从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着眼而不被现象所惑。我们广大的思政课教师是研究并教授这门学科的,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都不同程度地养成了这样一种哲学思维习惯,只要在生活中不断磨炼自己,就一定能克服思维局限的障碍,使眼光变得长远、心胸变得开阔。

总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改善或转变自我职业心理,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达到,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一方面,我们既要从中国古圣先贤的经典语录中挖掘出智慧,又要从自己教学的点滴感悟中汲取思想精华。唯有内外兼修,方能到达人生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杜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心理问题及其克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

职业心理测试分析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 教育对策 阳光心态

学生进入学校的根本目的是学习本领、健康成长。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用人观念不断改变,有技能的人不一定被企业接受,而心理健康、为人阳光、热情达观的人更受社会的欢迎。从企业家口中得知,企业用人的首要条件是:“具有岗位需求的技能,具有知识转化能力,有较好的道德品质。”但从现在的情况看,职业学校的学生差距很大。

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和身心急剧变化的阶段,他们心理虽然趋于成熟,但却摆脱不了童年的幼稚,他们的成长和对环境的适应必然产生许多的心理问题。他们的年龄正处在逆反心理阶段,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相对滞后,在理智、情感、道德、社交、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还尚未成熟,总体表现为思想单纯,看事偏激,容易冲动,做事缺乏持久性,常下决心但无恒心,没有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缺少人类责任感。更为严重的是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自我防范意识非常强,而且极其缺乏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只要个人利益受到侵害,他们会做出非常可怕的蠢事。他们有时心胸狭隘、偏执,还具有抗拒心理和不良道德情感,这些都是他们至命的弱点,一时的冲动就会造成终身遗憾。

青少年心理处于不健康或是亚健康状态,已经给学校和社会带来很大危害。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已经从2007年的21.52%上升到2010年的37.18%,住宿学生的违法违纪现象比走读生严重,职业学校违法违纪率比普通高中要高,所以职业学校急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更为严峻的是,许多职业学校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重技能操作轻心理健康教育现象依然存在,心理健康教师缺乏,心理咨询室未建或空设,使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开展。学生接触的心理健康教育书籍较少,有的也是内容高深,使学生难以理解,这些都是职业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找准学生病因所在,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

1.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成因

1.1 厌学心理。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学习成绩较差,不愿学习和不想学习的后进生,有的是从小学四年级以上就因学习成绩差而失去了学习兴趣,有的是在初二就放弃了学习,有的是智能水平原因几经努力还是没有跟上,被失败击倒。究其原因:①家长由于没有教育经验和能力,有的不忍心孩子过度劳累;有的经济条件差,无暇顾及;有的用强迫手段压制,遭到孩子的极力反抗怕出意外而放弃管教,从而降低了对孩子的要求。②社会不良影响场所给他们提供了弃学的娱乐场地。一所学校附近最少有两个以上的网吧、游戏厅、台球厅,上学得不到的成就感在这里非常容易得到,而且那些最被学生崇拜的打打杀杀的暴力场面非常刺激,许多学生就像着了魔似的被吸引过去,难以自拔。③由于家长抓得不紧,学生没有跟上教学进度,上课如 “鸭子听雷”,失去了兴趣,有的不能忍受学习的艰苦,选择了放弃。④重点高中的门槛太高,学生无法跨跃。⑤教师有“厌教”心理,只重视成绩好的学生和升学率,不想在后进学生身上花费力气和时间。有的学生在中学擦了两年的地,三年期间上学不足一年,教师的无情使学生失去了上进的信心。

1.2 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产生源于没有培养自信品质,做什么事都有恐惧感,怕别人瞧不起。总有自己在中学就是差生的心理,怕做错事让人笑话,总有一种低人一等的心理。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极强,有时把别人的夸奖误认为讥讽。自卑心理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在意志方面表现异常,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

1.3 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学生屡遭挫折后引起不满时表现出来的反常心理。任何人都会遇到挫折,而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受不住打击,没有能力进行自我心理调控,遇事表现出惊慌失措、怨天尤人,不能坦然面对。挫折使他们失望、痛苦,产生失去信心等消极颓废的后果。当他们对学校产生不满,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时,就会采取对立态度,把教师的正确的批评教育帮助理解成“整”自己。他们有不正常而且非常警觉的戒备心,他们有时怀疑教师的每一句话。他们用敌视的心态对待一切,有时不但不听从教师的安排,反而会做出一些对立破坏性的事情,使教育教学难以正常进行。更可怕的是他们逆反心理会让他们失去理智,难以自控,给社会带来危害。

1.4 失败心理。失败心理在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严重的,它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自信心,带着消极的情绪和灰暗的心理对待学习和生活,失去了进步的基本动力。这种心态不仅导致学生成就动机水平下降,而且使大量的学生形成一种避免失败的倾向,放弃追求成功的倾向。学生形成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最大的心愿是避免失败或减少惩罚。失败心理会导致有的学生沉默寡言,远离人群,当受到打击和挫折时,不是产生轻生念头就是产生报复心理,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危害极大。

1.5 情绪化心理。情绪化心理是指学生受情绪的影响而表现出不正常的行为。职业学校学生的情绪极不稳定,原因是心理素质差,他们表现出喜怒无常,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对自己没有严格的约束能力。他们在心情好或做自己喜欢作的事时情绪很高,做事认真、表现很好,能够听取不同意见、接受批评教育。如情绪不好时则心神不定、无所用心,甚至容易冲动莽撞,甚至做出一些令自己都不能理解的事情。

2.研究和实践教育对策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由之路

2.1 领导高度重视,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和教育教学双轨制。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德育工作是教育教学的灵魂,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教育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根本保证。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们是不可能接受教育,也不能用心去学习。他们只是在陌生的环境中短时间约束自己,三天过后他们就会“显形”,各种心理问题就会迫不及待地表现出来,所以适时机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学校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心理专家为核心组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除有相应课时的心理咨询课外,还要要求每位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校必须建立心理咨询室,要把心理健康咨询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职业学校是一列火车,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和教育教学就是保证列车正常运行的双轨。

2.2 解决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有恰当的教育对策。

教育对策一:用关爱温暖他们。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从家长的望子成龙热烈期盼捧宠娇惯,到希望破灭横眉冷对,最后放任自流弃之不管,把孩子从幸福的峰顶一下子抛到哀伤的谷底,在冷眼和指责的包围下,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感到学习枯燥无味、上课愈加痛苦,使小小年纪的学生对上学极其反感。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关爱他们,首先要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真言,让他们把心中的苦恼一泻而出。然后从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从感情上亲近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春天的温暖。其次要先降低学习上的标准,不提过高的要求,如果他的数学只能达到20分,你就把要求定到30或者40分。

教育对策二:教师要取得信任。

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的研究表明,和学生最接近、最亲近的教师,学生才能信任,才能听这些教师的话,无论在面前和背后,都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要得到学生信任,教师必须先放下架子,从语言到行动都表现出真诚,说话和气,平易近人,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对策进行研究和探索,要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志。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与之多接触、多关心、多谈心,当取得学生信任后,就要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

教育对策三:把大自然变成医治心理伤痛的ICU。

心理学家们提倡,到大自然中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室不好说的话,在学校不能说的话,可以到操场说,到野外说,到爬山时候说。这就是给学生创造美好的情境,让学生心理得到放松,心情好的时候,正是进行心理疏导的最好时机。在进行心理疏导时,一定要多谈学生的优点,长处,做过的好事,取得的成绩;谈学生的不足时,注意方式,语气和蔼,耐心细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育对策四:进行他们能适应的挫折训练、心理承受训练、耐力训练、生存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科学性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在思想上高要求,学习上巧要求,行为上严要求,生活上多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误认为是哄、惯、宠,管理上要人性化,要宽严得当,也要奖罚分明。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从实践出发,要按照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去开展模拟训练,让心理健康教育从课堂中走出来,走到实际生活中去,去吃苦,去经受各种磨练和考验。

教育对策五:把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学生家庭。

有许多家长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管教中多为随意性、简单性、粗暴性和感情用事,所以我们要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首先我们要通过有效手段提高家长的素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其次是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心理,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协助家长解决学生在行为习惯、人际关系、意志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其三,班任与家长要沟通,相互配合,携起手来,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良好发展。

教师要叮嘱家长做到:不唠叨,不要总围着一个问题说个没完;不比较,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不食言,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有耐性,不要简单粗暴;公正性,决不能偏袒护自己的孩子;要放手,让儿女去做事,扶持他们的自信心;少打击,多鼓励,多关爱,不溺爱。另一方面,老师和家长要建立好双边关系,珍贵的友情,会让这个家庭欢笑起来。

教育对策六:营造良好环境、设计美好的情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要呼吁政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文化娱乐阵地,充分发挥积极健康的社会导向和引领作用。我们还要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让尊敬师长、热爱学生、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良好气氛熏陶和感染学生。要精心设计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境,让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提高心智、积极进取。

教育对策七: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宣泄、释放和注意力转移。

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心理发育期,幼小的心理十分脆弱,在遇到挫折和打击时,他们没有心理调解的能力,如果没有宣泄和释放的机会,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我们要教他们学会“倾诉”,在倾诉过程中去宣泄和释放,如果没有找到倾诉的对象,就要学会注意力转移,先想别的事情,把不开心的事情先淡忘,“压力太大学会弯一弯。”

教育对策八:培养阳光心态,做一个“达观”的人。

职业心理测试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心理测试;设计;功能

一、引言

社会实践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必修课,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意在培养中职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德州信息工程学校曾针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调查采用纸质问卷,不仅印制问卷花费较多,还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发放、回收、统计问卷,而且还容易产生漏卷、废卷等一系列的问题。

如何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开发出集计算机技术、心理学为一体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分析系统已成为当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迫切需求。这一系统的应用将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试手段,对中职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测查,快速、准确、客观地分析出其心理状况,为带队教师提供有效参考以便及时有针对性的辅导,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系统的总体目标

系统设计是根据目标系统逻辑功能的要求,结合系统实际情况,采用一定的方法,详细地确定系统的结构和具体实施方案。系统设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系统总体设计与系统详细设计。[1]

三、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为了实现心理测试及分析工作所要完成的各项功能,模块化是对应用程序的一种功能划分,每个模块都要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这些模块组合成一个应用程序。采用模块化可以使软件结构更清晰,开发工作更为有序,容易分工,使调试和测试更容易,还增加了软件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靠性。[2]

在模块功能划分上争取做到独立性,使每一个模块都能独立的完成某一特定功能,并且与其他模块的接口要做到简单易行。本文中涉及到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实践心理分析系统有如下功能:

四、系统功能性分析

结合德州信息工程中等专业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实际情况及常见心理测试特点,对本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档案管理:开展学生基本心理健康,个人基本信息的提供,在咨询老师的授权下进行心理测试,以及和心理咨询老师预约心理咨询,在咨询老师的授权下查看测试结果;心理测试:心理辅导教师在管理员的授权下进行心理列表的制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自动存储到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中,给心理辅导教师提供参考。心理辅导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心理测评结果进行修改进行查看、修改与导出等操作,并结合企业师傅对实习学生的评价生成试分析报告;在线答疑交流:完成师生之间的在线交流、预约心理咨询,也能够有效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心理疏导的平台,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决策管理功能:学生测试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系统将具有共性的学生和心理具有问题倾向的学生筛选出来。

本系统主要有三种权限用户:学生、企业师傅、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实践带队教师、管理员等,每种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如心理辅导教师的权限具有如下功能:

图2 心理辅导教师功能图

五、结束语

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实践心理分析系统的运行结果分析,发现该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题目或题目组合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提供图形化说明。系统对指定因子分的平均数、标准差、方差、最大最小值等数据进行团体统计,数据导入导出。并根据检索条件任意查询,组合获得自己想得到的团体报告。通过检索,从而发现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网络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参考文献:

职业心理测试分析范文第5篇

高职高专学校对新生心理健康普查普遍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量表(UPI)》,并对测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这是一个简单机械的过程,测试过程、测试工具和评分是固定的;继之以指示语;施测(包括主测、被测和实测过程,要求实测过程做到标准化,并确保客观性);计算机产生结果报告(测试分数),测验结果完成;筛选重点关注对象,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将测试看作是单向过程,施测者很少将自己与被施测者看作是双向的参与过程,缺乏在实践中恰当地反馈测试信息――测试分数或测试者的书面报告,忽略了心理测试最重要的辅导服务功能。我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着重在心理测试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不仅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新生心理问题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还普遍使用人格测试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EPQA),指导入学新生了解自己性格的类型,解读、分析、驾驭自己的个体行为,提高自身鉴赏力和洞察力,从更广泛的角度发展自己。

一、《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EPQA)对新生进行人格问卷测量应用,与被测学生交流测试结果

《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EPQA)的应用很普遍,在EPQ的四个结果向量中,内外倾向维度(E)、神经质维度(N)、精神质维度(P)三个方面构成个体的人格特征。正常人EPQ四个向量的得分一般为E>N>L>P。心身疾病患者的N分、L分与正常差异较显著,多为N>L>E>P或L>N>E>P。N分高提示情绪不稳定,焦虑p易激惹;L分高提示自我保护和掩饰的倾向,能量消耗较多。这些都可以看作是为某些心身疾病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国内有研究表明:人格因素中的内外倾向、情绪稳定性和倔强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当前在我国受到心理测试影响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上学、工作、生病、参军,甚至在人们违行为规则时,都要受到各种形式和内容的评估。新生入学后能否有效地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生活环境往往是他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之一。如具有偏外向、情绪稳定的多血质人格特征的新生,在入学后出现心理不适应后,能够及时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我院连续四年尝试在新生入学三个月后进行人格测试,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具体做法如下:

1.以二十到三十人为一团体进行团体施测《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EPQA)。

2.由具有心理咨询职业证书的施测者主持,统一指导语。这样能够调控受测者的情绪,处理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偶然情况。

3.把所测得的数据全部输入电脑,通过《WJZ心理测试与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建立学生个性气质档案。

4.筛选出新生中内外倾向维度(E)、神经质维度(N)、精神质维度(P)分值偏高或偏低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承诺测试结果以书面报告或口头形式予以反馈。

艾森克根据内外向和情绪性这两个维度结合表现出人的气质类型与人格类型的关系是:情绪不稳定与内向维度相结合气质类型为抑郁质,情绪不稳定与外向维度相结合气质类型为胆汁质。

内外向和情绪性两个维度结合示意图

对我院2004~2007年部分学生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EPQA)测试,在统计时,这两类气质类型中内外倾向维度(E)、神经质维度(N,情绪稳定性)、精神质维度(P)三个方面的数据,超过70标准分,低于35标准分,此人将具有独特的情感体验与行为方式,如具有突出的个性抑郁质气质类型的学生可能会出现焦虑不安的人格问题,胆汁质气质类型的学生可能会出现进攻好斗等行为。从统计结果来看:胆汁质552名学生中(E)分超过70分的有49名,占总胆汁质人数的0.9%;(N)分超过70分的有152名学生,占胆汁质人数的28%、(P)分超过70分的有85名学生占胆汁质人数的16%。

下面,本文以一个学生的测试结果为例说明艾森克个性问卷的辅助服务功能。

2004届管理工程系物管班

一名学生的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说明该学生气质类型为胆汁质。情绪是不稳定的,其情绪与行为特点是:情绪多变而导致做事情绪化,遇到挫折,反应强烈,容易激动,发怒,缺乏内省而向外攻击。过分强烈的情绪会引发一些躯体症状并影响正常的生活。

通过侧面了解该学生家在农村,兄弟三人,靠父母种地为生,家庭生活很困难,高中毕业后,离家到外地打工两年后考进了学院,与同学来往少。我们关注这位男同学的郁郁寡欢,邀请他到心理咨询中心搞卫生,几次交谈和细察之下,发现他的内心有许多烦躁不安和焦虑,到学校半年来,与同学在思想、学习、生活中都有些不同,不同的社会生活阅历使他看问题很尖锐、刻薄,防范意识很强。我们在与他聊天时,很尊重和羡慕他的人生经历,真诚地感叹他一路走来的坚强和努力向上的精神,这是大学生很少有的财富。后来发觉效果不错,在不长的时间里,他主动承担起了副班长的职责。

我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已经感受到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做出教育措施所显示的力量和作用。胆汁质的学生要多以同感共情来引导;多血质的学生可以直截了当,直言不讳;黏液质的学生,感情比较细腻,教育时不能急,慢慢来;抑郁质的学生,比较内向,但看问题比较尖锐,要多关心他们,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多给他们一些关爱。

二、高职院校心理测试反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具有非临床、非医疗的特点,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正常人、多数人,是帮助解决学生心身发展过程中的人生发展课题及相应的不适应问题。目前在内蒙古地区的高职院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骨干队伍有三支,在每一个校园中这类心理支持救助系统是比较完善的:一是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咨询能力范围很适合当代大学生涉及的学习、交友、择业、婚恋等问题的方方面面,这些人是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业的佼佼者;二是高职院校的校医,具有国家认证的医生资格,他们的咨询范围为伴有躯体症状的心理障碍学生,如有较明显的强迫倾向、焦虑倾向等;第三类是心理咨询志愿者,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工作,因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多或少接受过心理专业的培训,咨询水平参差不齐,却很活跃,对学生充满了爱心,主要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排忧解难,具有浓厚的助人色彩。后两支队伍从施测、解释测验分数到与高职生交流测验结果,其咨询理论、技术、经验都显不足,如果比较随意地理解、运用心理测试的理论和方法会影响测试和咨询效果,甚至造成不良后果。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总的来说工作条件还比较艰苦,人员少、经费少,可以做到免费咨询,但要大量书面或口头反馈测试结果,就要有足够的时间、经费和相应的报酬,不能全凭心理咨询工作者思想觉悟、责任心、人道精神在为学生服务。

第二,我国缺乏一套有权威性的中国大学生心理测试量表,使之对同一文化下的共同群体进行心理测试。国内编制适合我国本土或本地区的本土化人格测验量表是心理测试事业中最为活跃和繁荣的一部分,但大多数是在引用国外量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国外的量表在内容构建上由于跨文化的问题以及文字的翻译问题不可能准确地表达我国学生的心理特征。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EPQA)测试有其固有的局限性:

(1)不能测量独特的特点,只能测量许多人共同的特质。

(2)人格维度少,不能对每个人的人格进行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3)测验几乎不能提供关于发展方面的资料。

(4)不提供关于学生随时间是否可能变化、可能如何变化的信息。

这些说明:人格测试不是知识、技能和能力倾向方面的测试,不能确定学生是否适合某一专业,或者为了开发学生的潜能,保证他们的发展沿着最有效的途径,以达到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