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师述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知识经济;图书馆;经济效益;有效建议
可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们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也就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更多的民众的追求方向和理念都有了新的转变,在物质生活日益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图书馆作为民众精神粮食的提供者当然在知识经济时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相应的,如何在为广大民众更好的提供服务的同时,切实的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也成为了行业工作人员十分关心和重视的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1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获得经济效益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事实上,图书馆一方面和其他公共设施一样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价值,为广大社会群众提供者便利,提供者服务。但另一方面,图书馆同其他社会实践一样,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图书馆的生存和经营发展。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在给图书馆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其在经济效益的获得中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和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受传统经营理念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多的图书馆比较注重社会效益,而忽视了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更多的图书馆认为相比书店,自己的经营特点就是公益性,所以,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想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为广大的受众提供更好的更舒适的阅读环境,如何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吸引更多的群众来本图书馆读书,但是,却没有想如何让更多的阅读群众来图书馆消费,所以,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往往是赢得了更多的社会效益,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有更多的群众来本馆读书,但是,却很少有群众在图书馆消费,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经济效益,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遇到层层阻碍。第二,图书馆的建设和经营缺乏特色,很难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而且一些客户很难便捷的在图书馆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源和信息,所以,一些图书馆很难留住客户,也就很难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了。也就是说,一些图书馆在经营的过程中并没有及时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大众的需求来完善和重新规划自己的经营模式,一些图书馆提供的一些书籍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读者的需求了,也就很难获得更多读者的光顾了,显而易见,没有更多读者的光顾,图书馆也就很难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经济效益了。而且还有一些图书馆,虽然图书比较全,但是却输在了管理和经营上,也就是说,对图书的归类和整体不够科学,这样一来,很多读者走进书店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书,一些读者嫌麻烦,干脆大致一看没有自己想看的书,就走了,这样一来,图书馆也就失去了获得经济效益的机会了。第三,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不能总结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整改方案,从而并不能使图书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更多的图书馆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服务读者等相关方面了,却没有想从读者身上获得更多的建设性意见,也不够注重读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这样一来,图书馆就失去了与读者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也就失去了更深入了解读者需求和要求的机会,也就失去了一定的获得经济效益的机会了。
2解决困难,在知识经济时代提高图书馆经济效益的建议
上述困难和压力的存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图书馆经济效益的获得,为其今后的发展和进步埋下了较大的隐患,因此,本人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就如何解决困难,让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2.1突出特色,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在图书大众化,平民化的今天,要想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就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让不同的客户的不同需求都得到有效的满足。所以,需要行业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基本点着手:一是能够在进行资料收藏和采购之前,做好社会调查和调研的工作,提高针对性和科学性;二是能够在图书的摆放或者图书馆的布置上突出自己的特色,以有效的吸引客户的眼球,进而达到提高图书馆经济效益的目标;三是构建自己完善的评价反馈系统,让客户能够在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后及时的评价图书馆,提出一些建议和需求等内容,之后根据客户的意见和需求做不断的改进和优化升级。
2.2资源整合,努力节约图书馆的经营成本
成本的有效节约同样是提高图书馆经济效益的良策。所以,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加强与企业、公共媒体、科教文卫相关部门的联系力度,以强大自己的信息资源库,并读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各个图书馆之间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合作,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图书馆之间也可通过网络这一现代化的媒介来实现时时的沟通和交流,在沟通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经营理念,相互碰撞出更好的经营方案,之后根据当地的特色或者是本图书馆的特点对交流出的方案进行有效的整改和完善,实现双赢或者是多赢。
2.3业务拓展,获得更多赢得经济效益的渠道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科学技术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所以,为了有效的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就需要我们利用知识经济时代中的信息技术不断的拓展自己的业务,以获得更多的获得经济效益的渠道。可以是增加文献资料的复印、打印等业务,也可以是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程度的付费业务,也可以是办理会员卡、月卡、年卡等业务。这样一来,就能够获得一些稳定的客流量,同时,这些稳定的客流量为了确保自己所办理的会员卡不过期等,会经常来光顾图书馆,有时还能够带身边的一些同学、朋友、同事等,这样一来,也就有了新的读者,有助于图书馆经济效益的增加。
2.4改变理念,加强对图书馆经济效益的重视程度
也就是说,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也改变之前的只重视图书馆社会效益的经营理念,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也要掌握现在的市场经营发展情况,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在原有的比较注重服务理念的基础上,想办法从这些稳定的读者身上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例如,为其提供一些有偿服务,设立一些更好的读书空间收取一定的占用费用等。
2.5注重评价,汲取更多有效的意见
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要设置更多与读者交流沟通的机会和渠道,可以是在阅览架旁边提供一个小本,方便读者写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在桌椅旁提供供读者反馈意见的小本,当然,能力允许的话,也可以是电子产品,此外,还可以在读者进入读书馆之前和之后通过为读者提供小礼品或者是其他服务等形式来吸引读者,让读者关注自己的微信号,填写调查报告等,之后,及时的总结不同时间段读者的不同需求和要求,进而对图书馆进行整改和规划,这样一来,图书馆的客流量就会有所增加,也就能取得更多获得经济效益的机会了。
3结语
总的来说,图书馆的经济效益蕴含着投入、产出、时效等多方面的内容,经济效益的获得也是一个系统、复杂和专业的过程。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在各行各业都努力追求经济效益增长的今天,行业工作人员必须在加强对图书馆经济效益重视程度的基础上,善于分析和研究图书馆经济效益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能够及时的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提出更多有效的建议和方案,以确保图书馆能够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而这必定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的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1]赵仙娟.加强知识经济时代下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5(13).
[2]杨秀玲.浅议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2).
关键词:沉井制作下沉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1 工程概况
嘉兴东方特钢50万吨热轧不锈钢工程旋流井外筒为钢筋砼圆形构筑物,采用沉井施工,沉井总高度为28.3m,外壁直径23m,内壁直径21.8~20m,壁厚0.9~1.5m,刃脚底标高为-28.3m,沉井封底为2700mm厚C20砼垫层和2600mm厚钢筋砼底板,筒壁和底板砼设计标号为C30P8。
2 地质情况
土层序号 土层名称 层底标高 沉井侧壁摩力标准值qsk(kpa)
① 素填土 -2.24
② 粉质粘土 -3.19 15
③ 淤泥质粉质粘土 -7.29 15
④ 粉质粘土 -14.54 25
⑤ 淤泥质粉质粘土 -18.14 15
⑥ 粘土 -31.04 40
3 沉井施工
3.1沉井制作说明
沉井总高度28.3m,结合设计情况和地勘报告,井壁分3次预制,三次下沉,第一节预制9.5m,第二节预制8.0m,第三节预制10.8m;待第三节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后,进行清底,浇灌底板,依次施工井内筒和各层平台。
3.2 测量控制
按设计总图和沉井平面布置要求,定出沉井中心轴线和基坑轮廓线以及水准点,作为沉井制作和下沉深度控制的依据。沉井位置、标高控制是在沉井外部地面及井壁顶部四面设置纵横十字中心控制线、水准基点。沉井垂直度的控制,是在井筒内按8等份标出垂直轴线,各吊线锤1个对准下部标板来控制。沉井下沉时按勤测勤纠的原则作业,随时观测沉降量和垂直度,及时掌握和纠正沉井的位移和倾斜,每班至少测量两次,由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
3.3 导坑开挖
根据地质和场地条件,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减少沉井实际下沉深度,解决首节沉井制作时地基承载力不足的矛盾,避免不均匀沉降,首节沉井制作前,挖去地表以下5米范围内杂填土。施工导坑深为5米,坑底工作面宽度沿井壁外约2m左右。见下图
3.4 刃脚支设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施工条件分析,沉井的刃脚支设形式采用垫架法。先在刃脚处铺设砂垫层,再在其上铺设垫木(枕木)和垫架。垫木采用300×400mm断面长3m的方木。垫架的数量应根据第一节沉井的重量和砂垫层的容许承载力计算确定,经测算:砂垫层厚度2m,枕木间距@500mm计145根。
垫架应沿刃脚圆弧对准圆心铺设。垫架形式见下图
3.5井壁施工
沉井模板采用钢模板,支撑系统和脚手架系统采用φ48×3.5钢管,一次支模高度比拟设水平施工缝高300mm。第一节沉井模板支撑系统及其脚手架系统落在地基土层上,第二、三节沉井模板操作及支撑脚手架系统采用悬挑支设。
沉井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水平钢筋采用绑扎搭接,内外钢筋加设φ14mm钢筋支撑,每1.5m不少于一个,以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正确。
井壁采用C30P8抗渗砼,防止地基不均匀下沉,产生倾斜,将沉井分成若干段同时对称均匀分层浇筑,每层厚300mm~500mm。
4 沉井下沉
4.1下沉部署
本工程分三次采用排水下沉,排水方法为井外大井降水、井内明沟排水相结合。第一节砼强度达到100%后开始下沉;第二、三节在砼强度达到70%后开始下沉。
4.2 下沉稳定性验算
沉井下沉时,必须克服井壁与土间的摩阻力和地层对刃脚的反力,其比值下沉系数K,一般不小于1.15~1.25。井壁与土层间的摩阻力计算,通常的方法是:假定摩阻力随土深而加大,并且在5m深时达到最大值, 5m以下时保持常值。计算方法如下图所示:
经测算:K1=1.9 >1.15
K2=1.64>1.15K3=1.3>1.15
K1 、K2 、K3均大于1.15,故能下沉。
4.3下沉施工
沉井下沉,就是通过在沉井内用机械或人工的方法均匀除土,消除或减少沉井刃脚下土的正面阻力,有时也采用减少井壁与外侧土体的摩阻力的方法,使沉井依靠自身的重量,逐渐的从地面沉入地下。
井内采用1台0.4立方米反铲挖土,人工配合,挖除的土方用吊斗运出井外。挖土方法采取先挖中间,逐渐向四周,每挖土厚0.4~0.5m,在刃脚处留1~1.5m台阶,然后再沿沉井壁每2~3m象刃脚方向逐层全面、对称、均匀的人工削薄土层,每次留50~100mm,如下沉很少或不下沉可再从中间向下挖土400~500mm,并继续向四周掏挖。本工程的地层中土质随土层深度变化较大,针对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挖土下沉方法:
(1)沉井在软土中下沉
沉井在软土中下沉时,一般在分层挖去井内泥土的过程中,沉井即会逐渐下沉,而且沉井刃脚始终埋在土层中。首先在沉井内挖成锅底,在沉井四周的刃脚处留有土堤,再逐步削平刃脚四周土堤,沉井在挖土堤时边挖边沉。
(2)沉井在较坚实的土层中下沉
沉井在较坚实的土层中挖锅底,刃脚四周留土堤,沉井下沉很少或者完全不沉。再向四周均匀扩挖,最后削去土堤,使沉井下沉。当削去土堤后,沉井仍不下沉,则可继续挖深锅底。若沉井再仍不下沉,则采用分层挖去刃脚四周土堤,使沉井下沉,但不宜一次开挖过深,以免造成沉井倾斜。
(3)沉井在坚硬的土层中下沉
在挖出锅底并除去土堤以后,若沉井仍不下沉,说明此土层坚硬,可采用保留定位支点,分段掏挖刃脚。掏空刃脚时,应分层掏空,细心对称地先挖去一部分,使沉井下沉。如果沉井仍然不沉,则可继续掏挖刃脚并扩大范围,一般情况下采用上述的方法,可在坚硬的土层中使沉井平稳,本工程后两次下沉时刃脚掏空高度达1.5m,沉井在2―3分钟急速下沉到位。
4.4 沉井纠偏
发现沉井在下沉过程中发生位移、倾斜、偏转时,应根据产生原因,用下述一种或几种方法及时纠偏。
(1)偏挖土纠偏法:
当沉井入土较浅,纠正倾斜时,可采取在沉井刃脚高的一侧进行挖土,以减少刃脚下的正面阻力,增加在沉井低的一侧的阻力,使偏差在下沉过程中逐步纠正。纠正位移时,可有意使沉井向偏位方向倾斜,然后沿倾斜方向下沉,直至沉井底面中轴线的位置相重合或接近时,再将倾斜纠正,使沉井的倾斜和移位都在允许范围以内。
(2)井外射水和井内偏挖土同时进行的纠偏法:
当沉井入土深度较大,仅用上法纠偏有困难时,可用高压射水管沿沉井高的一侧井壁外面破坏土层结构,降低该侧被动土压力,再用井内偏挖土法纠偏。有条件时,还可以在沉井顶部加偏压重或水平拉力的方法来纠正。
(3)增加偏土压或偏心压重纠偏法:
在沉井倾斜低的一侧回填砂或土,使该侧产生的土压力大于高侧的土压力,也可在沉井倾斜高一侧压重使该侧刃脚下的应力增大,从而达到纠偏的作用。
(4)沉井位置扭转时的纠正方法:
沉井位置如发生扭转,可在沉井的对角偏挖土,借助于刃脚下不相等的土压力所形成的扭矩,使沉井在下沉过程中逐步纠正其位置。
4.5 沉井封底
沉井下沉达到设计标高,并经2―3d 观测证明下沉已稳定,即可进行沉井封底。沉井封底前,在井壁底部凹槽内和底板预留钢筋处,进行凿毛。封底首先对基底整理成锅底形,自刃脚向中挖放射性排水沟,填石子做虑水盲沟,在中间设一个集水井深1.5m,插入Ф600mm周围有孔的钢套管,四周填卵石,使井底的水汇集水井中,用水泵排出,待底板砼强度达到70%后,集水井停止抽水,进行封堵。
5 质量控制
沉井施工前应钢筋、电焊条及钢筋接头进行检验;浇注砼前,应对模板尺寸、预埋件位置进行检查;拆模后应检查浇筑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下沉。下沉过程中应对下沉偏差做过程控制检查。下沉接高应对地基强度、沉井的稳定性检查。封底结束后,应对底板的结构有无裂缝及渗漏检查。沉井的竣工验收包括沉井的平面位置、终端标高、结构完整性、渗水等进行综合检查。
公路运输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是唯一一个可以门对门或者称之为可以把货物送到家门口的一种运输方式,虽然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在经济角度上讲,运输费用更为廉价,但是,这些运输方式受到的限制太多,比如伴随着铁路运输的铁路或是水路运输的深水港口,这都使得这些运输方式必须与公路运输方式相结合,才能使物流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或者说没有公路运输就没有如此便捷的物流体系,因此公路运输是众多运输方式的基础。公路运输相对于其他的运输方式投入相对来说要小得多,因为无论是客车还是货车,它们的成本相对于火车、游轮、集装箱来说都是非常小的,而且在中国分布范围最广阔的是公路而不是铁路,或者是深水港口,这就使得公路运输可以时刻投入使用,而不用做大量的前期建设,减少了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无论是货运还是客运等公路运输,一般都是短途或者少量的中途,这就使公路运输的资金流转速度比较快,或者说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收益,用这些收益来扩大生产,招聘司机都是非常便捷的。司机的招聘相对来说也非常方便,不像其他运输方式的驾驶员,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储备,需要专业的、高素质的人才,甚至是一些专门培养的高材生。公路运输的司机一般只要有相应的驾驶证,强健的体格,吃苦耐劳就完全可以胜任这项工作。另外,公路运输可以深入到各个地方,大到跨省的高速公路,小到城乡结合的水泥路,甚至是砖路,公路运输都可以通过,可以深入到各个城镇,甚至是开到小区楼下,相对来说更加人性化,实现送货到家的快递服务,所以无论是运货还是接送客人,都能比其他的运输方式适应人们的需求。公路运输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深入到山区或是偏远的地区,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领土非常宽广的大国,有一些省市深居内陆,例如新疆,,在这些地方铁路运输、水路运输非常少,甚至没有,航空运输价格相对来说又太高,所以,公路运输就起到了大大的弥补作用。在这些地方,公路运输成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运输方式。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比如地震,海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公路运输可以说是唯一通往那里的通道,所以,公路运输在众多的运输方式中起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运输与地区经济增长
公路运输与经济的增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公路运输自身不但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还可以起到带动作用,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想富,先修路”,在这一至理名言的催动之下,各地纷纷掀起了一阵修路风潮,如今,公路已经深入到了各个城镇、村庄,甚至是偏远的山区。而公路的修建反过来又使得公路运输达到了极大的发展,使得公路运输更加灵活,可以深入到全国各个地方。大家都知道道路是可以带动周边经济的,比如,当时石家庄火车站的建立,由于一些原因从别处偏移到了石家庄,使得石家庄从当地的一个小村落一跃成为今天河北省的省会,可见道路对经济的增长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可以调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对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的,而公路对周边的带动作用与铁路相比不相上下,公路运输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运输方式,使得公路周边的城市、村落的居民的出行更加便捷,货物的流通也更加的方便,一些依托公路而建立起来的饭店、汽车修理厂、旅店等等,很好的完善了公路运输事业。当然,公路的保养也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岗位,增加当地的GDP,也可以招商引资,这对公路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是非常深远的,随着公路运输的不断完善,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往来越来越密切,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也越来越发达,公共交通事业越来越发达,这就使得当地的经济事业日益腾飞,百姓富裕了,社会自然就会更加的和谐美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人们的需求日益被满足,社会就会更加稳定,反过来又会促进经济的飞速增长。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运输的管理
关键词:中国经济史;微观经济学;传统经济;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G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259-02
台湾经济史学家赵冈,与陈钟毅合著的《中国经济制度史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1986年初版后多次重印,影响甚广。在这本中国经济制度史文集中,作者阐述了他的独特观点,认为中国古代经济制度是市场经济制度,并研究了这些市场的运作,涉及了中国传统农村的地权分配、中国土地制度史、中国城市发展史和中国经济制度史等内容。笔者着重拜读了本书的第一至六章,讨论的是生产要素市场(其中土地部分,参读了赵冈的另一著作《中国传统农村的地权分配》)。兹就本书的主要内容作一概述,并赘以研读期间引发出来的管见,以供作者和时贤参考。
一、概述
本书绪论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方法来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制度演进过程,它对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生产资料所有权(主要是土地所有权)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地主与农民之间的耕种契约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史料挖掘。同时,本书的两个突出特点是:不为经济史观的束缚,反对用史料来迁就理论框架;从通史的角度来阐释,避免断代研究中的片面。这为近人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富有建设性和启示价值的思路。
本书在论述中,把市场经济和人口变化作为两根主线,认为中国自战国以来已形成自由的、包括土地在内的私有产权制度,并在这基础上实行市场经济。这与传统的观点不同,同时代的许倬云也有类似的观点。马克思经济史观认为:市场经济是现代的经济制度。作者却认为中国很早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市场经济。理由是:“只要有私有制度发生,经济财货的所有权分散在众多的单元中,就会形成市场经济。可以有古代的市场经济,也可以有现代的市场经济。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技术水平的高低不同,……但是这些经济单元在决策时所依据的基本原则却是相同的――在既有的制约下寻求最大的经济利益”(本书,第2页)。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市场与土地分配,赵冈通过对地主户每户平均占有耕地面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指出:“农村中没有大地主,是特别值得注意之现象。如果村庄中大部分农户只有10亩20亩土地,即令分配不均,上下出入也不过是几亩之差,没有什么实质意义”(赵冈,2006,第160页),这也使得中国的生产制度与典型的封建社会特征有所不同:“中国两千多年来就是以这种众多的个体自耕农为主体的生产制度”(本书,第75页)。诺思(1999,第25页)阐明,只有当人口增长使得土地资源短缺时,才会形成对土地所有权的保护。由于西欧(不要理解成南欧的希腊罗马地区)人口稀少而土地丰裕,所以直到15、16甚至17世纪才形成完全的土地私有权。中国早在战国时期,关中地区和中原地区已经存在严重的人口压力,于是就形成了完全的土地所有权。诺斯认为土地稀缺才会导致明确产权,而赵冈认为土地制度两千年前就基本形成了,二者实际上是一致的。长期以来,我们拥有数量庞大的农业人口,“要研究中国传统农村的长期变迁,我们不能忽视人口增加对生产结构及地权分配的影响”(赵冈,2006,第168页)。笔者也认为在农业社会的经济史中,以“人地关系”最为重要。
经营地主的大范围的长期存在,也使得这种生产制度不同于封建社会地主将土地租佃给农民以进行耕种。所谓经营地主是指那些“设法取得家庭人员以外的劳动力,从事经营农业生产”的地主,劳动力的来源主要来自于“短期雇佣他人劳动力”或“用购买奴婢的方式长期占有他人的劳动力”(本书,第76页)。赵冈认为第一种获取劳动力的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劳动力买卖关系”,它表现为私有经济下的产权合约。因此,地权的分散分配方式,也就决定了中国传统社会更倾向于自我经营,并利用劳动契约关系来进行生产的组织。同时,租佃制度也是一种典型的生产组织方式,“在人口不断增殖,人口密度不断上升的状况下,地主自己经营农场的相对利得渐渐不如出租土地所得为多,后者便逐渐取代前者”(本书,第105页)。但是,土地出租的规模却很小,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全国耕地71.3%是自耕,只有28.7%是出租”(卜凯,1937,第194页),雇农的比例也极低:“南方各省雇农占总农户之比重,大多不足1%;华北各省略高,最高者也不过7.39%,全国平均的雇农比重只有1.57%(本书,第108页)。租佃制普及的情况下,佃农在订立租佃合约时具有相对较高的讨价还价能力。
二、商榷
现在,对“市场经济”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予以理解的,最通常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许多人头脑中的市场是狭义概念,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并认为中国历史上的资源配置(主要是土地和劳动力的配置)大都不通过市场进行,所以不能称为市场经济。但对市场一词还可以作广义的理解:只要存在由供求关系制约的价格,生产要素可以按照价格信号的指引进行流动,就可以认为是存在着市场关系,存在着市场配置资源的力量,这种经济就可以称为“市场经济”。按照这种理解,中国战国以后的经济,应当是可以称为市场
经济的。
我国自战国以后逐渐形成了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买卖,商业和市场也比较活跃,赵冈的“市场经济论”强调了这一方面的事实,有利于突破人们头脑中僵化的自然经济模式;但是李根蟠(1997,第69页)认为战国以后“自给性生产仍占主要地位,市场机制远远没有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把这种经济称为“市场经济”,其片面性是明显的。笔者认为,从理论上来说,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体现在边际分析上的,即使自给部分比重高,只要边际价格是市场价格,那就可以用市场经济模型来分析。
本书在首章提出了一个“均衡模型”,该模型对本书有一定的基础性。这个模型最重要的是说明了,即使是市场经济下,人口的过剩也会导致家庭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传统学者用工场手工业不如家庭生产来证明中国不是市场经济,是封建经济。但是本书后来的取材甚少再论证到这个模型之中,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数据来对模型进行规范的检验,而经济实践与这个经济模型的关系为何,在此书中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说明,这是一个遗憾。且在书中的第9页,有关资本与土地的边际报偿率的不等式上出现了一个错误,明显地把不等号的方向弄反了。
本书在细节之处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在第六章探讨雇佣劳动的问题时,只计算现金工资,而忽略了实物津贴的部分;第二,在首章提出的经济模型中,忽略了职业的季节与地域的转变,也未能考虑生产规模等问题。
笔者认为本书对中国经济史材料的微观经济学分析应当说是意义深刻的,在如何选择与排列史料方面,也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运用史料来证明传统经济为市场经济的同时,辅之以理论分析说明这一市场经济下的发展路径,较好地论证了传统中国的资源配置方式,尤其是私有制和市场方式在其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赵冈,陈钟毅.中国经济制度史论[M].新星出版社,2006.
[2] 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赵冈.中国传统农村的地权分配[M].新星出版社,2006.
[4] 卜凯.中国土地利用[M].成城出版社,1937.
[5] 道格拉斯・诺斯,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华夏出版社,1999.
Dnevnik.ru正是2013年8月27日世界经济论坛最新评选出的2014年“技术先锋”公司之一,来自美国、墨西哥、巴西、日本、比利时、挪威、德国、印度、法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36家公司,体现了世界经济论坛对“技术先锋”一贯的“五要素”坚持――创新、潜在影响、可证实的概念、领先地位以及参选时非论坛成员的身份要求。其中,来自中国香港的Lenddo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公司,这家公司为新兴的中产阶级提供贷款渠道,其带有时代特色的独特方式是通过追踪人们在Facebook、Linkedln、Google和Twitter上的各种痕迹,为需要者提供证明和信贷诚信。
和2013年入选 “技术先锋”的公司相比,入选2014年的公司首先在数量上更多――与去年的23家相比今年有36家;其次这些公司所分布的国家也更为广泛――与去年的5个国家相比今年这些公司来自11个国家。在世界经济论坛“技术先锋”社区负责人(Director, Head of Technology Pioneers Programme)Silvia Von Gunten女士看来,在“技术先锋”项目关注的能源与环境、IT/TC与新媒体、生命科学和健康三个领域内,“技术先锋2014”公司在教育、机器人和生命科学等方向上有三大亮点。
在教育领域,互联网使更多的人得以更为自由和方便地学习知识,比如Codecademy公司,程序员除了可以学习Java、Ruby、或Linux之后再借助各种现成的API,更快、更轻松地实现复杂功能。这家公司与Twitter,Evernote,Box等数家业内大型软件公司联合推出基于其平台API的代码开发基础课程。你可以利用Twitter API课程从代码编辑器读取Twitter信息并创建自己的Tweet。
机器人领域也同样引人注目,Rethink Robotics公司研发的名叫“Baxter”的制造型机器人,可以和人肩并肩工作,并可以自主学习人类工作方式。而Cyberdyne、Syntouch等公司,更可以让残障人士借助机械类装置恢复功能。
在生命科学和健康领域,与去年的3家相比今年更是有10家公司入选。Gunten女士认为:“这是因为生命科学和健康领域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孕育之后,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比如身处基因新疗法的Bluebird bio公司,可改善严重遗传疾病和罕见病患者的治疗;BIND Therapeutics公司为纳米医药领域领导者,利用给药纳米载体Accurins公司,用前所未有的精准度将药物运送到疾病部位,创造了更有效和更安全的个性化医疗方案等,而这类公司拥有的技术都将有效地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
而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在今年获得“技术先锋2014”中的Bluebird公司的CEO Nick Leshly和去年入选的“技术先锋2013”Ingenuity Systems公司(最近被Qiagen公司收购)CEO Jake Leshly是兄弟俩。这在世界经济论坛是非常少见的,这也正是世界经济论坛设立“技术先锋”项目的宗旨,鼓励更多的人使用技术力量进行创新,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实际上,从更大的世界背景来观察技术先锋公司,你会发现在这个世界经济变数倍增的时代,技术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之一。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也在自己的书《未来――改变全球的六大驱动力》一书中,认为技术会成为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六个驱动力之一。而以“技术先锋2014”为代表的技术导向型公司让人们在一片黯淡的经济之中,看到技术带来的增长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