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课堂教学艺术

生物课堂教学艺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课堂教学艺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课堂教学艺术

生物课堂教学艺术范文第1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巧妙地设计一个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序幕”,就会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开启思维的机器,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这好比文章的开头,好的开头可以使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一种强烈读下去的渴望心理。常用的几种导入艺术方法有:新旧知识联系法、悬念法、趣味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根据自身教学风格、教学内容以及自己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可生搬硬套。下面以“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为例,比较两种不同的导入方式。1.1常规导入法教师开门见山“: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我们在必修2模块中学习过的基因工程的三种基本工具,还有印象吗?”……1.2情境教学法首先请学生观看PPT(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段视频传递了哪些信息。播放学生感兴趣的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过程或其他基因工程的视频),接着发问:“通过视频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主要信息?”绝大多数学生回答:“我国科学工作者已成功培育出了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此时教师表扬并再问:很好,究竟如何才能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呢?学生:让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在棉花细胞中表达,可培育出抵抗棉铃虫害的抗虫棉。此时教师给予肯定并再问:很好!我想请同学们一起回忆一下要实现这一过程需要哪些相应的工具?学生“: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分子运输车”———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此时教师给予肯定,接下来和学生一起分别学习DNA重组技术的这三种工具。很显然,第一种导入方式直白、平淡,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而第二种方式通过创设情境(以视频介绍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的前沿领域,开拓了学生视野,增强了科技意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2提问艺术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提问与回答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亦是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由教师直接提供,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师生间、生生间互动交流所获得。在教学过程中,提问与回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比如说:提问要适时、适度、适量,提问要面对全体学生,提问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回味性。例如,在学习DNA重组技术的“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的作用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提问:可见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将双链DN段“缝合”起来,即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在此,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是否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另一种可以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的酶,它“姓甚“”名谁”呢?学生随即想起“DNA聚合酶”。老师接着再问:“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是一回事吗?”学生立刻就活跃起来,进行热烈的讨论,探究得出结论:不是一回事。DNA连接酶和DNA聚和酶的相同点: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和DNA聚和酶的不同点:①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酸片段上,形成磷酸二酯键;而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②DNA聚合酶需要以一条DNA链为模板;而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教师这样适时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探讨总结,让学生自己探究出准确的答案,既避免了学生对概念的混淆,又使新旧知识融合,深入理解领会学习内容。另外,对学生的作答,教师或者让学生或者自己及时给予引导、修正、补充,力求答案正确清楚,确保了教学的有效性。

3启发艺术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启发艺术是指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巧妙的引领。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启发艺术的表现方法亦多种多样,如诱引法、点拨法等。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教师所提的问题难以理解和接受,回答也就不得要领,此时,教师可以采用点拨法对学生加以启发引领,因势利导使学生解答接受。如:学习“分子运输车”———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内容时,教师可从下面四个思考题入手,逐步分析作为载体必需具备的条件。(1)作为分子运输车———载体,如果没有限制酶切割位点将会怎样?教师适时点拨、设疑:限制酶切割位点的作用是什么?师生互动、解疑得出:限制酶切割位点可以被限制酶切割,进而目的基因才可以插入。(2)霍乱菌的质粒有多个限制酶切点,能否用它来做分子运输车?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教师适时点拨、设疑,霍乱菌对受体细胞来说是一种怎样的细菌?并进而归纳出霍乱菌是一种致病菌,其质粒对受体有害,将影响受体细胞新陈代谢,进而使转入的目的基因也无立足之地。(3)假如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不能复制或不能转录,转基因生物能有预想的效果吗?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教师适时点拨,导入受体细胞的目的基因不能复制或不能转录,我们将不可能获得基因产物,实验将失去意义,而且目的基因在细胞增殖中会丢失。(4)目的基因有没有进入受体细胞,如何去检测呢?教师适时点拨,如果载体上有遗传标记基因,这样,在载体进入受体细胞后,就可通过标记基因的表达来检测。对载体必须具备条件的分析是本节的难点。要想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只有通过适时的点拨、引导,才能让学生领悟,只有使学生真正想到科学工作者实际工作中这方面的困难,才会明白预先为什么要选具备某些条件的载体。另外,这样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从而确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4结束收尾艺术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生物课堂教学艺术范文第2篇

摘要:提问是新课程中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反馈教学效果。如何提问,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提问内容、提问时机等方法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09-01

提问是思维的起点,是探索的开端。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交流的教学技能,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和手段。因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出色的课堂提问可起到引发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人认为课堂教学提问,应该做到:

1.巧于设计提问内容

1.1 要突出重、难点。我们应该把一节课中最需要的内容精心设计成几个问题。让学生有兴趣参与思考、讨论、问题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也就完成了。例如,在学习"减数分裂"时,我就设计了以下3个问题:①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和有丝分裂有何异同?通过类比,有丝分裂原有的知识在学生脑海里再现,这时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会对减数分裂有个初步认识。这时可进一步提问:②什么是同源染色体?③如何识别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图像(从细胞是否均等分裂和染色体行为方面分析)通过教师的步步设疑、循循善诱;学生的阅读思考、相互讨论,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1.2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提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提问也应该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不少教师提问时往往面向成绩好的学生,很少提问差生,生怕万一回答不出来,浪费时间,课堂教学任务来不及完成。教师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提问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把回答提问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的提问更具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在提问时,应该因人施问,难度较大的问题由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由相对比较差的学生来回答。

1.3 调节好问题的密度。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并非看提出了多少问题,而是看问题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是否能发展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如果提问过多过密,学生忙于应付老师的提问,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和不耐烦,不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提问过少,则使整个课堂缺少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所以,提问要适度、适时、适量,使课堂提问发挥最好效果。

1.4 控制提问的进度。课堂提问期间,一定要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和学生的反应情况,控制好进度。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留出时间给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在这段时间内,教师既不要无事可做,也不能步步追问,干扰学生的思维,而应用激励、期待的目光环视学生,获取反馈信息,选准提问的时机和对象,取得最佳的提问效果。

2.善于把握提问时机

2.1 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生物学的理论和原理通常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学生会感到难学,没有兴趣,教师在讲解每节内容前要给出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或给出一些和学生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通过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提高听课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细胞中的糖和脂质"时,可以创设以下的问题:(1)老师(我本人)有轻微的肥胖症(事实),请你们推测老师日常饮食中,喜欢吃哪类食物?请你们给老师提供一些减肥建议。(2)老师正在通过节食减肥,但到了上午第二节课偶尔会有低血糖的症状,发生晕眩,此时我需要及时补充哪类食物?

2.2 提问于学生的"病灶"处。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可能有哪些知识缺陷或混淆?能力提升的障碍是什么?这些就是学生的"病灶",是制约学生能力发展的"绊脚石"。教师的提问要体现"变",即"貌似神变",让学生"误入圈套",而后"恍然大悟"。这样的效果要比正面突破好得多。例如,在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大田里的油菜,在盛花期由于一场大雨影响了正常授粉,为防止减产采取的补救措施是()A.喷施B肥B.追施N肥C.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D.没有补救措施本节课学习生长素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很多学生立刻报出答案:C。而后经过教师分析,本题收获的是"油菜籽"而非"果实",没有受精没有补救措施。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历经"试错"、"纠错"、"悟错"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就更加深刻。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教学中针对课堂提问,我们要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探索,争取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5.

[2] 张迎春,汪忠.生物学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3] 刘恩山,汪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

生物课堂教学艺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 生物教学 导入原则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新的教学活动开始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一个恰当的导入,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欲,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等作用。

1.导入的作用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虽然只是一个很短的环节,但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集中精力;导入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导入可以起衔接新旧知识的桥梁作用;导入可以揭示课题,体现教学目的;导入可以带领学生步入学习情境中。

2 导入的“七字”原则

导入技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是“七字”原则,即准、启、联、形、趣、巧、简。

2.1 “准”字原则

“准”字原则是指导入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导入的实际要以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也就是说要紧扣教材,根据学习者的特征来构思导入。对与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导入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都要遵循目的性和针对性原则,否则,导入的形式再新颖,导入的内容再充实都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切忌盲目的偏离教学内容的导入。

2.2“启”字原则

“启”字原则是指导入要具有启发性,也就是说导入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现,以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导入的启发性要与教师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方式有机结合。

2.3“联”字原则

“联”字原则是导入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导入内容既要与新知识紧密相连,又要与学习者原有知识联系。如果脱离新知识的导入,形如虚设,起不到衔接作用。注重导入的关联性,可以使学生对新内容不感到陌生,利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促进知识同化和应用。

2.4“形”字原则

“形”字原则指导入要体现直观性和形象性。直观事物往往给人很深刻的印象,而生物教学内容大多的具体而形象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思维而形成概念,从而理解原理。

2.5“趣”字原则

“趣”字原则指导入要有趣味性。有趣的导入可以使教学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学习,可以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学习。

2.6“巧”字原则

“巧”字原则是指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导入的作用之一是吸引学生的眼球,那么导入不仅要在形式上新,在语言上也要精雕细啄。总的来说,导入的语言要求精辟、准确、朴实易懂,更要实事求是。

2.7“简”字原则

“简”字原则指导入要有一定的概括性。导入虽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它不是教学的主体。由于时间分配是有限的,所以要求导入要具有高度概括性。导入过于繁冗,会产生头重脚轻的感觉,学生也许会厌烦,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

3 导入的方法

随着教师素质的提高,理念的革新,教学媒体的发展,导入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导入方法:

3.1 以旧拓新,承前启后

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简单的导入方法,是从旧知识入手,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以旧知识为基础发展深化,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明确探索目标 ,从而进入新教学内容的学习 。它以回忆 、提 问 、练习等方式复习旧的教学内 容 ,从旧教材的连接点上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案例】在学习 “光合作用”时,可以这样导入:在初中我们学过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知道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那么,今天我们接着原有的知识一起深入的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

【评析】生物学科中许多知识都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利用旧知识来引入新课是很常见的。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但作用很大,它可以使学生从已知领域容易地进入未知领域,能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

3.2 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直接导入就是不用借助其他材料,教师只要概述新课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程序 , 明确学习 目标和要求 ,引起学生思想重视并准备参与教学活动 ,做到“课伊始,意亦明”的一种导入。

【案例】在学习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时,可以这样导入:全球的环境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评析】 这种导入方式直截了当、干脆利落,点明了学习内容,提出了学习要求,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意志中的积极因素。

3.3 引用实例,贴近生活

生物学有许多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生活实践能使学生有亲近感和实用感,不失为一中好的导入方法。实例导入能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事例 ,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

【案例】大家都打过乙肝疫苗吧,大家知道打了乙肝疫苗就很不容易患乙肝,大家想没想过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打了疫苗以后就不容易患病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特异性免疫

【评析】通过疫苗来导入特异性免疫,把知识与生活实例联系,使学生对知识没有生疏感。

3.4 设置疑问,层层递进

设置疑问导入法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特点,提出带有悬念的问题,来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要疑问和悬念设计的恰当,学生就会急切的产生“愿知其详”的心情,促进学生学习。

【案例】在讲解 “遗传的物质基础”时,可以这样设疑:“为什么父母和子女有相似之处?”“父母传给子女的是什么物质?”“这种物质有什么特点呢”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带着疑问专心学习。

【评析】 案例中的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三个问题也许正是学生的疑惑,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5 实验导入,印象深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是学科,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课前教师巧妙的设计实验,指出一些现象,让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结论便是新课内容。

【案例】在讲解物质出入细胞方式中“扩散现象”时,可以在课上做实验,准备两杯水,往其中一杯水中滴墨水,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特点。

【评析】“扩散现象”实验十分简单,但是效果确实很好,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不仅亲身体验了科学方法,还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实验导入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自总结,印象尤为深刻。

3.6 情境导入,感情共鸣

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而感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会使所授知识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新的感情,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奠定基础。

【案例】在讲到 “食物链”时,教师可以播放视频来导入新课,视频最好是鸟语花香,春色满园,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学生的思绪徜徉在春意盎然的美景中。然后教师质疑:“你知道吗?在这百花盛开的森林中存在着吃与被吃的现象……”然后再一步步讲解事物链的相关内容。

【评析】情境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使学生对生物课产生农厚的兴趣。通过视频来导入,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画面中,不经意间进行了美育,做到事半功倍。

3.7 矛盾导入,出奇制胜

这是向学生揭示事物矛盾的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要求解决矛盾的强烈愿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在讲解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时,可以这样导入:“我们都知道人体有23对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是和卵细胞结合而形成受精卵,发育成子代个体。如果和卵细胞染色体不变的话,子代个体的染色体数就是46对,这就与“每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相矛盾。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 “矛盾”。

【评析】本案例是利用矛盾导入法导入新课,“矛盾”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亮点。就是这个“矛盾”极大的带动学生的思考,集中了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8 故事诗词,引发兴趣

故事导入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方法,即教师针对教学内容适当地利用故事、谜语和笑话来导入新课。在各学科的发现史和发明史中,充满了动人的故事;古代诗词中也有很多佳句;引人思考的谜语等都是导入的材料,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 ,选择内容,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寓教于趣之效。

【案例】在讲到食物链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大家都听过这样的话“螳螂捕禅,黄雀在后”,那么,它反应什么样的生物学现象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评析】这次导入是结合古诗词“螳螂捕禅,黄雀在后”,在生物课上出现古诗词是很新颖的,它能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9 类比导入,印象深刻

类比导入就是把抽象的食物与形象的事物进行类比,帮助学生建立模型,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案例】在讲解“特异性免疫”时,可以这样导入:大家想一想,在古代,为了御敌城堡有几层保护啊?我们知道从外依次是护城河、城墙、官兵。其实护城河与城墙就相当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那么官兵就是第三道防线,那么第三道防线是怎样御敌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探讨的问题。

【评析】案例中把古代城墙等实物与人体防线类比,十分新颖,具有创意,而且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下生物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是实现高质量生物教学的具体化,对于课堂教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中提到的是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创新,让导入更加艺术化、专业化。

参考文献

[1]侯喜瑰.浅谈生物教学中新课的导入[J] .保定师专学报,2001,(4)

[2]蒯国锋.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12)

[3]王庆忠,李兴东.简谈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导入原则[J] .维坊教育学院学报,2000(1)

[4]杨善禄.中学生物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

[5]郭友, 杨善禄,白蓝.教师教学技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生物课堂教学艺术范文第4篇

1.精彩的课堂导入

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课之计在于始",一开始就调动学生的兴趣。所以,恰当合理、引人入胜的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兴趣,而且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使他们全神贯注、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给予他们愉快的学习心境,为后面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进行" 认识生物"的教学时,由2003年10月15日是我们中国人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日子,这一天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然后展示宇航员杨力伟从太空拍摄的地球蔚蓝的图片引入新课,使学生耳目一新,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爱国奋进的思想情感。

例如讲授"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时,我预先准备好一些明显缺乏营养症状的盆景和其他植物样本,上课时就说:"同学们,请观察这些植物和盆景跟我们平常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后说:"这课植株叶子发黄,那棵的叶子边缘是褐色,中间的植株特别小,叶子出现紫色。"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我回答说:"植物也是生命,他们与人和动物一样需要吸取营养物质。人如果缺乏了某些营养,就会出现一些病症。"学生说:"也就是说,植物如果缺乏某种营养元素,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病态。那么,植物需要哪些营养呢?"这样导入"根对无机盐的吸收"。这样就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而导入新课,促使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主动地学习新课。

例如讲授"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时,师生共读诗词"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为什么不把荔枝种植在北方?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又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为新知识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例如在讲授"生态系统"时,与学生共同朗诵南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让学生想象着大草原苍茫辽阔的美丽风景,然后思考草原生物和草原环境的关系,很自然的就引出了生态系统的定义。通过这首古诗词,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为后面"生态平衡"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2.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

艺术化的课堂教学要求:要生动形象地反映事物的鲜明个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激发他们打开形象思维的闸门,创造令人入迷入痴的情境,只有语言才能保证教学信息的转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如:(1)在生物中"死"字常用到,但经常说太枯燥了,可以用"牺牲"、"玩完了"等词代替,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在讲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时,举果树的大年、小年现象。学生就会感到果树怎么还分大、小年呢?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了,在给他们一一道来原由。不知不觉中便完成了教学任务。(3)在讲述传染病的特点:流行性和传染性时,我给学生说:"传染病就好像我们唱流行歌曲一样,你唱我也唱,你得我也得。"说完,学生都会心地笑了,一语道破他的特点,无需多言。

值得提及的是教学上还有一种称之为无声语言,即姿势,表情等。这种无声语言对有声语言进行恰如其分的补充、配合、修饰,可以使教师表情达意,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如:在讲大脑皮层在脑内存在形式时,用手势来描摹一下,2,200平方厘米的大小,颅腔的大小,这样就容易使学生知道大脑皮层为什么形成了沟和回。从而知道沟和回的出现是为了增大脑皮层的面积。

3.建立培养高素质生物学人才的目标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生物科学作为当前科学发展的前沿,将在很大程度上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思维方式。生物科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有自己独特的对生物体和环境的研究方法,同时还包含了化学和物理的思考方法。重视对高中生物课堂的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市场对生物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今后进入社会的适应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很多成果,但其中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进而影响社会进步。强化高中生物课堂的创新教学,全面改革教学方式,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4.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结尾方法和功效

4.1归纳总结。新授内容结束后,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此法可由教师来做,也可引导学生来做或师生共同归纳。

4.2布惑置疑,再起波澜。北宋哲学家张载指出:"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作为一名现代的教师只会"解惑"是很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布惑",并以此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使由难变易的教学过程再起波。

4.3首尾呼应。生物课堂教学,应使首尾衔接自然,前后呼应有序,力争达到首是首,尾是尾,不偏不倚,浑然一体的境界,从而可使授课主题得到升华,也能给学生以不小的惊奇。另外,还应处理好这堂课尾与下节课首的衔接与呼应。

生物课堂教学艺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课堂提问;艺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8-080-1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那么,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可见,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新课改下探究性教学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提问要引人入胜

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好有趣、有味。有趣,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致;有味,才能使学生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内容精湛,值得品味。好的提问可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起到穿针引线、抛砖引玉的作用。正因为问题是学习之源,所以,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无疑就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思维的火石。因此,巧妙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进行教学时,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利用相关的生物事实和生命现象,切实、巧妙地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强烈关注和兴趣,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叶片结构”的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有效,我没有照本宣科、枯燥地去讲解叶片的结构,而是从现象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出了四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①雨后植物宽大叶片上的水珠,为什么不能渗到叶片内部?②植物的叶片为什么上面的颜色深,下面的颜色浅?③植物的叶片为什么能吸收二氧化氮,放出氧气,制造有机物?④将一片绿叶抛向空中,落地时哪一面朝下的可能性更大?又如,在进行“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教学时,也提出了四个问题:①水果储存的时间长了,为什么就没有甜美的滋味?②萝卜放久了,为什么会空心?③过了冬的大蒜,为什么会变轻?④把手伸进潮湿的种子堆里,为什么会感觉发烫?

这样的提问,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他们急切地想知道答案。于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很顺利地就开始了新内容的教学,而且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提问要面向全体

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的关键就体现在问题的设计上,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设计的问题应能让大多数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因此,设计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层次,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可让成绩中、下层次的学生回答;稍难的题目,让中等的学生回答,如回答有误,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补充,必要时可展开讨论,这样既提高优生,又带动后进生,做到共同提高。例如,在初中生物“茎的结构”一节教学中,我分别设置出难、中、易三部分题,难:分别学生了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茎的结构,请你回答为什么小草的茎没有槐树的茎粗;中:说出木本植物的每一部分功能;易:给出木本植物茎的平面结构图,说出各部分名称,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可以回答问题,增强他们对成功的体验。

所以,教师在提问的各个阶段都要认真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随时有被指定回答的可能,使其思维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提问中来,并从中受益。比如,在提问的过程中,先说出问题,略作停顿,再让学生回答;而不是先叫出学生,再说出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思维的过程,而不是把疑问抛向某一个人。切忌只提好学生,不提“差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使大多数学生成为“局外人”;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这些都与“为了一切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

三、提问要突出重点

提问要从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所有的提问实际上应该是紧紧围绕教材的主要教学点,让学生可以一旦解决了所提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这方面应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提问并非毫无章法的信口开河,而是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明确易懂无歧义,又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同时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发挥提问“提纲挈领”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