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知识小课堂

健康知识小课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康知识小课堂

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直肠肿瘤;结肠造口;自我管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7-0120-04

直肠癌根治术是低位直肠癌主要的手术治疗方式,患者全部直肠及部分结肠切除,需安装结肠造口替代,排泄功能和方式严重改变,对患者心理和生理造成严重影响。长期佩戴结肠造口袋需要患者掌握其正确的使用和护理方法,逐渐适应由此带来的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造口护理难度较大,需要患者克服心理和生理的障碍,因而患者的健康教育更侧重于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和指导,以帮助其顺利完成心理和行为过渡,减少由于造口带来的不适感,改善生活质量。我院采用持续自我管理教育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健康教育,评估其对患者自我护理知识、能力及适应状况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4月~ 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72例,均为直肠癌根治术及结肠造口术后,男42例,女30例,年龄33~76岁,平均(60.36±10.64)岁。排除肿瘤其他器官转移;精神疾病史、认知功能或语言障碍;其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文化程度:小学15例,初中18例,高中19例,大专及以上20例。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教育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及持续自我管理教育。

1.2.2持续自我管理教育团组 组建3~5人的结肠造口患者教育团队,由高年资护士负责,通过查询文献、咨询医生及专家,并预先进行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统一制定患者教育指南;团队成员均经培训熟练掌握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

1.2.3持续自我管理教育实施 分为住院期间的教育和出院后的健康随访。住院期间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术后第1天,首先在床边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首先熟悉结肠造口位置、形状、结构、工作原理,向家属释放造口袋的佩戴、拆卸、清洁的全过程及指导平时造口护理注意事项;教会患者及家属使用造口进行排气、排液等操作;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造口周围皮肤的情况,是否污染、红肿等及平时皮肤护理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介绍逐渐适应结肠造口生活的必要性和方法,适应后仍可以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倾听和疏导患者的担忧;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永久性造口术后早期造口袋佩戴、维护和护理需要家属耐心和细心地给予患者帮助,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避免给患者造成负面影响,帮助患者适应造口并逐渐过渡到长期自我护理。第二阶段为术后每周组织1~2次健康小课堂,由结肠造口患者教育团队负责进行结肠造口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重要性、必要性、相关技巧、注意事项的教育。术后第一周是重要的过渡阶段,患者逐渐开始接受造口的存在和排便习惯的改变,需要进一步进行心理支持,健康小讲堂可以请来自愿参加的有长期造口自我护理经验的老病友,现身说法,以其生活现状的良好状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拉近与患者距离,消除患者对长期佩戴造口袋的恐惧和担忧,并介绍一些日常护理的小技巧;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教育指南的内容,以图文、视频、示范操作的方式系统地将结肠造口相关医疗知识、造口护理知识和技能、重建排便习惯、生活行为方式干预、长期造口自我护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授给患者;并利用查房时间让患者进行造口袋的拆卸、佩戴、排气、排液等操作,对不规范处进行纠正指导;出院前患者至少参加2次以上健康小课堂,并发放患者教育指南。出院后采用上门访视、电话、电子邮件等访视进行健康随访,每月至少2次,评估患者造口护理的自理程度、排便习惯重建情况,并对患者在自我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详细解答,做好随访记录;继续组织关于长期造口自我护理和生活的健康小课堂,包括造口维护、饮食方案、运动指导、社会生活建议等,并通知患者参加,对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学习和更新,面对面地解答患者问题,患者相互交流护理心得和经验。

1.3调查工具

造口护理知识问卷[1],包括造口作用和意义、造口更换、饮食知识、活动方案、自我监测、并发症预防等6个方面内容,共30题,满分为60分,优秀为50~60分,合格为40~49分,差为

1.4观察指标

采用以上造口护理知识问卷、ESCA、OAS在两组患者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6个月进行调查,观察得分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并发症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

2结果

2.1持续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对造口患者健康知识的影响

所有患者均完成出院6个月随访,观察组出院后各方面的得分及掌握率均呈现升高趋势,对照组则逐渐下降,出院至出院6个月观察组造口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1 持续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对造口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比较[n(%)]

2.2持续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对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影响

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ESCA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持续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对造口患者适应程度的影响

各时间点两组患者OAS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研究的对象为均未发生转移的直肠癌根治术造口患者,术后生存期均超过6个月,且术后6个月未见复发、转移。结肠造口替代了患者全部的直肠及部分结肠功能,是保证患者直肠癌根治术后康复的重要辅助设备,但由于在腹部开口造瘘,粪便由造口排出存于造口袋,改变了患者腹部外观和排便功能,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影响极大,而永久的佩戴则意味着需要长期的造口维护,出院后造口的护理则必须由患者及家属、主要是患者自行完成,在此过程中患者逐渐过渡到对造口接受和适应,不仅能更好地配合后续治疗,并重新恢复生活秩序,融入社会[4,5]。以往的健康教育主要在住院期间进行,常规的讲解和示范,并不能保证患者在出院前完全掌握造口自我护理的技能和相关知识,出院后患者可能会遇到更多困难和问题,却不能及时得到解答和指导[6]。

持续自我管理教育,将住院期间健康教育进行系统化设计,并将之延续到患者出院后较长时间,主动给予专业医疗护理服务支持,有计划地管理患者并配合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教育团队,制定患者指南,组织健康小课堂,访视、电话、电子邮件随访是主要的措施,以专业专门的团队提供系统的健康知识教育,护理技巧是示范和心理护理,保证患者接受到全面的造口自我护理教育[7];制定通俗易懂、科学规范关于患者疾病、治疗、饮食、生活行为、造口护理、康复锻炼及心理放松等内容的指南,住院期间作为主要的健康课题辅助,出院后则可作为重要的健康指导,持续为患者提供专业知识支持[8];住院期间组织定期有针对性的病区健康小课堂配合出院后组织不定期造口知识继续教育小课题,能让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较充分的集中教育,也能让患者在出院后继续获得知识更新和护理技巧的机会,而且增进了患者之间的交流,邀请有经验的造口患者讲述自己的经验,能给其他患者鼓励,树立乐观的态度,促进患者对造口的适应[9]。

术后患者对造口处于完全陌生的状态,通过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均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但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不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出院后由于对照组没有系统的持续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复诊时或偶尔参与健康小课堂才能获得帮助,因而造口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不升反降,反映了出院后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较为突出,后续的持续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观察组在出院后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则呈上升的趋势,由于患者能较完整地完成随访和参加健康小课堂,对相关知识的巩固和更新效果都更好,这即是对患者的一种管理,也是对患者自我管理的一种监督[10]。通过持续自我管理教育,患者自我护理技能也得到提高,出院时观察组ESCA总分高于对照组,而出院后两组差距则愈加明显。而对照组的护理能力提高幅度较小,仅在自我护理技能方面有显著提高,但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都没有明显改善,说明患者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持续自我管理教育则弥补了这些问题,观察组ESCA各维度得分都显著地升高。患者对造口的适应随时间的延续可能获得改善,但在缺乏心理、技能、专业医疗支持的条件下,往往无法更好更快地适应造口,对照组OAS各维度和总分有显著变化,但改善幅度远不如观察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OAS总平均分达到(170.25±6.95)分,表明患者基本达到中度和高度适应。

造口患者出院后健康知识和护理能力的需求显著且要求较高,持续自我管理教育有助提高患者对造口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和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对造口术后生活的适应,是造口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 朱新青. 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 现代临床护理,2009,8(2):15-17,12.

[2] 皋文君,袁长蓉. 中文版造口患者适应量表的信效度测评[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811-813.

[3] 韦瑞丽,李丽,左萍,等. 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状况及健康需求研究进展[J]. 结直肠外科,2010,16(4):254-256.

[4] 赵庆杰,邹继华,付婷,等.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13, 13(1):19-21.

[5] 程芳,孟爱凤,羊丽芳,等. 同伴教育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术后早期社会心理适应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06-108.

[6] 张铁玲,胡爱玲,徐洪莲,等. 结肠造口患者残障接受度与社会关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3, 48(3)::241-244.

[7] 施婕,罗比可,刘琳. 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0):1143-1145.

[8] 杨多,张玲,马微微,等. 心理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2):98-99.

[9] 张俊娥,郑美春,黄金月. 结肠造口患者出院早期电话干预延续护理模式之构建[J]. 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31-35.

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医学基础课程 健康行为 养成教育 课程渗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33-02

健康体格的形成、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居民健康行为的养成密切相关,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是人们健康的有效保障。笔者从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对桂林市卫生学校一年级护生的国家护生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70名护生中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总分不合格的达37.4%,64.5%的护生低于正常体重;牛奶、豆浆等优质蛋白摄入不足者达86.3%,偏食挑食者达76.3%,有暴饮暴食行为者达55.2%,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者达52.7%,运动不足者达68.9%。可见,中职护生的体质状况及健康行为不容乐观。因此,对护生进行健康行为养成教育,改变其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维护和促进其身心健康,对国家未来护理一线人才的补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职卫校护理专业所学专业课程中均不同程度涉及健康行为与疾病形成的关系,但教师多以直白的讲授为主,护生作为倾听者、局外人接受健康知识,却并不与自身的健康行为产生关联,这也是导致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与健康行为的执行程度不成正比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两年来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桂林市卫生学校2013级和2014级各一个班级共125名护生为实施对象,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渗透健康行为养成教育,不断改进、丰富养成教育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在此与同行商讨。

一、课程渗透养成教育方法

在为期一个学期的中医学基础课程中,笔者先后运用了制作手抄、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案例分析、自我监控、同伴教育等不同的渗透健康行为养成教育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一)制作手抄。健康知识手抄报的制作,需有相关的健康知识为基础,又蕴含想要呈现给观看者的健康观点,资料的收集、筛选和制作的过程,是护生主动摄取健康知识、强化健康理念的过程。例如,在“藏象”一章的教学中,笔者主要强调不同季节需保养不同脏器,考虑到在健康行为调查中显示的护生不注意用餐卫生、晚上入睡过晚等情况,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护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春季养肝”的手抄报。护生结合教材,上网查阅资料,制作成健康养生宣传小报,在此过程也强化了春季注意用餐卫生、保证充足睡眠才能保障肝脏不受外邪入侵、获得足够血液保养修复肝脏功能的意识。

(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打破学习者思维局限性、学会倾听他人观点的手段,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例如,针对中职生普遍存在的抗挫能力低的心理问题,在“阴阳学说”的教学中,以阴阳的相对性展开讨论,拟定“人生顺境与逆境的相对性”的讨论话题,增强护生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调适能力。又如,针对护生偏食挑食、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习惯缺乏的问题,在“藏象”一章的教学中,拟定“从人体之气的生成来源入手,你将如何增强自己的气?”这一讨论话题,引导护生得出结论:丰富全面的饮食有助于获取充足的水谷精气,清新的生活环境加上规律足量的运动可增强肺功能从而吸入更多的自然界清气,由此身体之气得以增强,功能活动才能健旺。

(三)头脑风暴。头脑风暴能激发护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护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程度的反思。例如,在“藏象”一章的教学中,强调了后天之本脾胃养护的重要性,要求护生通过头脑风暴列出自身存在的易损脾胃的不良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过食酸辣甜食、进食时间不规律、营养摄入不全面,等等。在全班护生的激发参与下,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各种不良饮食习惯被他们自己挖掘出来,大家共同探讨不良饮食习惯引发疾病的经历和案例,其自我教育的作用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说教。

(四)案例分析。案例教学要事先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指导护生提前阅读或组织护生开展讨论,启发护生思维,有助于提高护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病因病机”一章的教学中,笔者编制使用了一个案例:“学生小王和小李一起去路边摊吃了炒粉,不多久小王就腹痛腹泻了,小李却没事。是什么原因呢?”要求护生课前讨论、课堂交流,教师点拨。通过案例分析,护生认识到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得出“提高正气,避开邪气是防止疾病的主要手段”的结论,更意识到“病从口入”、注重饮食卫生是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关键。

(五)自我监控。自我监控又称“自我管理、自我调整”,它实质上就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不断的内化指导过程。护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虽然意识到了维持健康行为的重要性,但能否对自身的不良健康行为进行改变并维持下去?笔者在“经络”一章的教学中,为了加深护生对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加强对自身健康行为的监控,设计使用了“十二时辰养生自我监控单”,护生先对照十二时辰养生要求进行自评,找出需要调整改变的不利于健康养生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制订改变计划,以一个月为期限进行自我监控,每天做好自评记录。一个月后进行反馈评价。结果显示,42.6%的护生身体状况明显改善。健康行为自我监控达到了短期效果。

(六)同伴教育。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尤其如此。同伴教育就是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心理,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方式。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笔者设计制作了《护生健康行为自我监控手册》,以一个学期为限,要求护生自愿结对,确定一个同伴教育者,制定挑战口号,按照手册中要求养成的健康行为习惯去指导自身的行为。每周进行一次健康行为评价,评价方式除自评外,还有同伴教育者和宿舍其他成员的评价,每周一次“宿舍健康之星”评比,每月一次“班级健康之星”评比;“世界睡眠日”、“中国学生营养日”等特定节日同伴教育者一起制作健康手抄报。利用同伴的教育作用,强化了护生的健康意识,巩固了护生的健康行为。

二、效果

多种教育方法的课程渗透,在极大提高护生对中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增长了护生的健康知识,促进了护生不良健康行为的改变和良好健康行为的养成。对125名护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及健康行为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学分析显示,护生运动时间延长、运动量增加,膳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改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其中3名护生成为学校女子足球队主力,参加市级足球比赛,荣获高中组第二名。

表1 护生体质健康测试与部分健康行为调查问卷结果前后比较

半年前 半年后 X2 P

n % n %

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不合格 49 39.2% 26 20.8% 10.076 0.002

优质蛋白摄入不足 106 84.8% 64 51.2% 32.426 0.000

偏食挑食 94 75.2% 52 41.6% 29.044 0.000

睡眠不足9小时 65 52.0% 43 34.4% 7.89 0.005

运动不足 84 67.2% 53 42.4% 15.519 0.000

三、讨论

课堂是中职护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专业课教师有着丰富的健康知识,与护生接触时间多,应当成为对护生进行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力量。改变传统的说教形式,采取丰富有趣的方法,激发护生的参与,指导护生的行为,能显著提高护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效果。为确保健康行为养成教育课程渗透效果,笔者提出三点建议:

(一)围绕专业课程知识开展渗透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健康行为养成的渗透教育,必须紧紧围绕课程知识点展开,否则会使护生认为教师是在牵强地说教,易产生抵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渗透,且注意渗透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或小组讨论,或头脑风暴,或案例分析,或评比竞赛,可以使护生既感到新鲜,又感到实用,不知不觉融入到渗透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达成渗透教育效果。

(二)发挥同伴教育的积极正向作用。在护生自愿结成同伴教育队子之时,教师应给予适当指导,注意健康意识和矫正能力的强弱搭配,否则可能会导致相反的教育效果,即两个同样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良健康行为且改变动机不强的护生,结伴后敷衍了事、随意打分、协同“作弊”,同伴教育的积极作用未表现出来,反而消极影响增加。

(三)自我监控期间要加强氛围营造。教师在通过课程渗透催生护生的行为转变欲望、组织护生自查自省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之后,在其自我监控期间,还应该通过让护生写标语、定口号、小竞赛等形式和持续课堂渗透宣传等手段营造深厚的外部氛围,促进护生健康行为的初步改变和有效维持,最终巩固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总之,课程教学渗透是卓有实效的健康行为养成教育途径。教师付出热情和努力,持之以恒,方法多样,加强引导和监控,必能达到效果,促进护生健康行为养成,提升护生体质健康水平,为国家未来护理一线人才补充做出积极贡献。

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第3篇

一、导入环节:当以激趣启思为灵魂

“立正,向右转,先绕操场跑两圈……”这一熟悉的话语至今在我们的脑海里回旋,这种僵化的导入模式曾经占据,而且以各种形式仍旧存在于小学体育课堂,我们虽然无法否认其中的积极因素,但这种导入形式带来的“后遗症”是这点积极因素所无法补救的。笔者调查发现,这种死气沉沉的导入现象比比皆是,严重伤害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让失望和恨意占据小学体育课堂,试想,这种教学方法怎能实现新课标倡导的“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因此,我们可以将游戏活动的介入作为治疗当前小学体育课堂不良导入设计的“对症药”,以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热情,启发学生反思体育和健康知识,释放自身潜在的体育才能。例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为了帮助学生进行课前的准备运动,可以利用《曲线跑》《对射》《夺球》等游戏活动,作为导入环节的基本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准备,还能帮助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为后续的主体教学奠定基础。如教学《跳山羊》之前,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曲线跑》游戏,即在划定的区域内摆一些障碍物,要求学生在S型跑动中学会避开障碍物,以最快通过者为胜利者,从而获得嘉奖,不仅帮助小学生舒展了身体,为学习“跳山羊”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运动,而且在快乐游戏中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反应能力。

二、教学环节:当以贯穿知识为脉络

教学过程是整堂课的主体环节,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的运用,都必须服务当堂课教授的知识内容,游戏活动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载体,不仅要承担带动教学的任务,还要在不“越权”的情况下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小学生天性好动,自制能力较低,如果游戏活动没有以固定的体育知识或技能教授为脉络,很容易在游戏中失去自我,在欢乐中忘却了学习,这样一来,虽然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充实的快乐体验,但学习任务的丢弃和堆积会给后续学习带来更大的伤害。例如,教学《障碍跑》时,教师在向学生讲解“障碍跑”的基本概念和活动形式,并向学生做了示范后,便以《改变目标(抓人)》这个游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即在篮球场内投放一些小木桩、小树枝、小皮球等障碍物,再以抽签的形式选出第一个负责抓人的“警察”,只要他在不碰到障碍物的情况下抓到任何一个同学,就更换警察身份,而逃跑的同学如果碰到障碍物,就必须担任警察的角色,以此循环练习。整个游戏都是以“障碍跑”这个知识主题为核心组织起来的,而且整个过程限定在障碍的区域内,学生们不仅能玩得快乐,而且能在实践情境中进行充分有效的学习,亲身体验“障碍跑”的基本知识。

三、活动环节:当以放松身心为主题

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第4篇

【摘要】儿童健康教育是一项庞杂的社会化教育,涉及到全社会,需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内容、手段和不同时机、场合,立足社会整体,把儿童、物、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和有序性多方面进行系统化科学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儿童健康教育的效率和优势,达到良好的健康促进目的。

【关键词】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幼儿园

儿童健康教育是一项庞杂的社会化教育,涉及到全社会,需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内容、手段和不同时机、场合,立足社会整体,把儿童、物、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和有序性多方面进行系统化科学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儿童健康教育的效率和优势,达到良好的健康促进目的。

3-6岁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我园非常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一直把儿童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幼儿健康认识,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促使儿童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观念,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良好的社会化适应能力,受到孩子、家长及社会的一致好评。多年来,我们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已形成了自身特色。现在就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由于儿童的健康教育不只是单纯的传播卫生知识,而是要向儿童本人和有关人员(如家长、朋友、社会其他成员)进行卫生观念和健康知识的传授,使其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才能事半功倍,起到良好的健康促进作用。

1环境

幼儿周围的环境,为其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园处处为孩子考虑,提供有利于健康的物质环境;创设绿化、儿童化的外部环境;给予合理多样的膳食,良好的进餐环境氛围;教室内最佳的物品摆放和空间设计,在各方面最大限度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

2家长

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知识的传授。由于托、小年级幼儿年龄尚小,不能理解,因此对家长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园就利用一切平台及方法为家长创设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条件。

2.1幼儿园每个班级布置的“家长园地”有“向您推荐”版块。

每星期教师会把幼儿不同时期需要注意和配合的要点及相应的健康教育文章放入其中。如:给新生家长—如何让孩子爱上幼儿园;宝宝刚上幼儿园为何老感冒?等等,让家长和孩子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2.2 幼儿园健康教育橱窗。

由保健室负责,每月更换一次主题,从幼儿园全局出发,根据当下季节变化、传染病流行、儿童生长发育、营养膳食、心理健康等情况给予相应的介绍及宣传,覆盖面广。

2.3家校联系平台。

幼儿园对每位孩子家长都建立家园学校联系平台,家长在这个平台与老师相互沟通、提问,老师也可以跟家长一对一讲解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的情况,针对每个孩子给予家长最适宜的健康教育指导,为家长答疑解惑。

2.4 幼儿园网站及园报设有健康教育专栏。

幼儿园每周会在网站放一些儿童常见的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现在很多孩子上幼儿园的接送工作都是家里老人承担,因此网站和园报健康教育专栏的设立为广大的年青父母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了解和学习的平台。

2.5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每学期幼儿园会开展一次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聘请一些知名的儿童保健专家,与家长面对面授课。例如:儿童行为习惯的纠正与养成(托班第一学期)、儿童常见病的预防与护理(托班第二学期)等。权威的专家为家长带去专业的健康教育知识及理念,深受好评。

3幼儿

幼儿健康教育工作是由保教人员具体负责,以培养幼儿良好卫生和行为习惯、预防意外伤害为主要内容,采取儿童游戏、训练、辅导、授课等形式进行,因此,我们幼儿园的保教人员要定期参加专门的业务培训。通过多样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把健康教育知识贯穿在孩子的每一个教学与生活环节中。

3.1 幼儿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

幼儿园孩子年龄小,她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健康教育也应多样化,要有机地配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如:饭前便后要洗手,为什么要洗手,怎么洗手,教师可以讲解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有小朋友生病了,帮助孩子了解预防常见病的简单知识,如多饮水,多休息;有小朋友不爱吃饭了,帮助孩子认识常见食物的名称、种类和特点,指导不同食物有不同营养,培养幼儿不偏食的良好习惯;上课了,鼓励孩子积极发言参与,发展她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求知探索精神。

3.2保健医生进课堂。

在原有思维模式里,课堂上讲课的就是老师,在一些涉及到医学领域知识的课程,我园采用保健医生进课堂的方式来为孩子上课,既体现课程的专业性,同时也加深了孩子的印象,健康促进效果更好。如:牙齿的保健,保健医生将牙齿模型带至教室,详细讲解牙齿结构、刷牙的正确方法、龋齿的害处、如何口腔保健。又如:营养的早餐,保健医生给孩子讲述什么是营养的早餐、儿童膳食宝塔是怎么安排和搭配的、这么吃有什么好处等等。通过保健医生进课堂,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也增加了信任感。

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第5篇

我进到教室时,讲座已经开始。教室里人不多,听众们都很认真的做着笔记。结束后,董阿姨向我招了招手,她坐在第一排的中间。短头发,蓝色T恤,很利索,很随意,也很精神。

认识健康课堂 改观健康态度

董阿姨是1985年发现的糖尿病。那年是单位的一次体检,测出她血糖偏高,建议她到医院再做次检查。在北京医院,她被确诊为糖尿病。由于从小身体就一直很好,再加上对糖尿病的知识很缺乏,董阿姨并没有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个事,没有接受正式的治疗,只是每天两粒抗糖药,然后便听之任之,并不好好的管理。董阿姨是个特别爱交朋友的人,发现糖尿病后也交了一些病友。1993年退休后的一天,病友们在晚报上看到一个健康讲座的信息,于是约好大家一起去听。也就是从那以后起,董阿姨成了健康课堂的好“学生”,这也改变了她的抗糖生活和对健康的心态……开始了对糖尿病正式的治疗。

在接触了健康课堂后,董阿姨体会到了,健康是自己的,需要自己好好管理。但也认识到这方面知识很缺乏,董阿姨开始关注健康课堂,并经常出现在健康课堂上,也在课堂上认识了很多的朋友。她开始积攒健康知识,与朋友经常交流健康心得和体会,乐在其中。也开始系统的管理起了自己的身体。现在的董阿姨,精神很好,她说:“我现在什么都能吃,血糖也控制得很好,基本都能达标。”

学习健康知识 加强自我管理

这么多年的健康学习和抗糖经历让董阿姨体会到,糖尿病不是医生的事,而是病人自己的事。医生只是告诉你该怎么做,通过学习之后,最重要的还是病人的自我管理。

1.注重监测,了解病情。

董阿姨很注重血糖的监测。早在80年代,董阿姨就在一个病友的建议下用超过一个月工资的钱买了一个血糖仪。当时并不是特别注意,退休后开始经常监测。每天餐前、餐后、运动前后或者是吃了一些不太清楚升糖指数如何的食物后,都会监测并记录下来,作为治疗的依据。2004年,董阿姨通过监测发现自己的血糖很不稳定,有时最高达到16mmol/L多,最低是8mmol/L。她就主动向医生提出进行胰岛素的注射治疗,注射治疗取得了很好效果,一直坚持至今。董阿姨说这也是得益于健康课堂。从讲座上她了解到,确诊为糖尿病的人,其自身的胰岛功能已经损失了一大半。专家对注射胰岛素这种治疗方法的建议是早打早受益。所以董阿姨在发现自己血糖不稳定时就主动提出了进行注射治疗的要求。

2.饮食运动,要有讲究。

现在董阿姨的生活特别规律,每天早上7点早餐,12点午餐,晚上6点晚餐。饮食讲究粗细结合、荤素搭配。以前的董阿姨是个对吃不太讲究的人,而现在她做的饭,在糖友圈子里已经是小有名气。她每晚坚持运动一个小时,7:00~8:00到公园散步、快走、拍手或做操。形式不一定,但一个小时的运动是不会改变的。为保证自己运动,董阿姨还有自己的“路友”,就是一起运动走路的搭档。有了“路友”,增添了运动的乐趣,更保证了运动。合理饮食和运动,不仅要定时还要定量。现在董阿姨的厨房里多了配餐秤,走步时加了计步器,还有血压器。董阿姨说,什么都得注意量,这是糖尿病必须要做到的。

3.自己的事,不依赖人。

管理糖尿病是要糖友自觉主动和独立做的。董阿姨说:“我的胰岛素每次都是我自己注射,吃药监测都是自己主动按时进行……自己能完成的事情一定不要依赖别人。要不然如果别人不在身边,岂不是要影响治疗。再说自己的事情总是要自己面对的。”

4.热心开朗,帮助病友。

早就听说董阿姨是个特别爱交朋友、乐于助人的人。一见,果真如此。正好在这次讲座上我们也遇到了董阿姨的一个朋友玉阿姨。玉阿姨说,董阿姨经常听健康讲座,她们就是在健康课堂上认识的,并且还帮助原本血糖偏高但自己并不知道的玉阿姨控制住了血糖。因为比较爱研究饮食,董阿姨还经常做些适宜糖尿病的食物与大家分享。这次讲座我看到阿姨拿了好几份资料,我也明明看到她记了笔记。大概是看出我的疑惑,她告诉我,每次听讲座,要是课上资料足够多她就会多拿几份。然后回家看看哪位病友用得上的,她就会送给他们。我问董阿姨:“你是出于怎样的一个初衷,这样热心的帮助其他糖友们?”她突然一愣。我想她一定是从来没想过这样的问题,我开始有些不好意思,似乎我太功利性了。她停了几秒,然后说:“这好像是一件特别自然的事情,我用得好的东西,好的经验,我就想大家都试试,希望大家都好好的……”

5.小细节也要多注意。

我们在医院大厅里聊着,不知不觉就到了12点。刚听阿姨说她会按时按点进餐,我就因为耽误了她这么多的时间而抱歉。阿姨说,没关系。然后打开随身携带的包,取出几粒糖果分给我们。告诉我们说,糖尿病人一定要注意这些小细节。每次出门她都会往包里放这几样东西:装满水的水杯、药和一些小零食。出门如果不能按时进餐,那些小零食就派上用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