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心肌梗死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而血液透析是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的主要治疗手段[1]。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患者生存率普遍低于其他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并发冠心病时,主要以心绞痛发作为主,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比较罕见[2]。笔者对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血液透析并发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给予综合治疗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2月~2011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118例,符合“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诊断标准,其中并发急性心肌梗死21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52~74岁,平均(64.21±9.02)岁;糖尿病病程为5~20年,平均(7.12±1.85)年;均有高血压病(160~230/100~130 mm Hg,属于三级高危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前均有感染病史,其中肺感染15例,急性胃肠炎6例。均无明显胸痛表现,其中合并心源性休克6例,主要表现为血压明显下降(<90/69 mm Hg);心功能不全18例,主要表现为端坐呼吸,双肺布满湿音;心律失常7例,主要表现为室性期前收缩。

1.2 治疗方法 (1)吸氧和休息。(2)镇痛。有心力衰竭及兴奋、烦躁、濒死感患者给予吗啡5 mg皮下注射或杜冷丁50~100 mg肌注。(3)溶栓治疗。尿激酶100~150万U/d静滴,连用5 d,并使凝血时间保持在正常值的1.5~2倍。(4)抗心律失常、休克、心衰。(5)抗感染。(6)控制血压。选用钙通道拮抗剂或β受体阻滞剂。(7)血透。血液透析每周3次,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血流量200~250 ml/min,体内肝素化。

2 结果

21例患者中1例放弃抢救自动要求出院,死亡9例,其中3例死于心室颤动,4例死于心衰并心源性休克,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呼吸衰竭、心衰、肾衰);抢救成功11例。从出现临床症状到出院或死亡时间为1~18 d,平均(5.22±3.48) d。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血透患者发生AMI的可能原因及诊断:(1)糖尿病患者约半数以上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常并发植物神经功能异常,血管反射功能低下,血管顺应性降低,血透时常需要超滤脱水,透析过程中易引发低血压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因此,患者在血透时发生心脏缺血缺氧从而导致AMI的可能性明显增加[3]。(2)尿毒症患者存在高血压、钙磷代谢紊乱,可致血管钙化和尿毒症心肌病变,易并发缺血性心脏病。(3)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在心肌毒素如甲状旁腺素、中分子物质、酚、胍基琥珀酸等以及缺氧、酸中毒等参与心肌病变的发生[4]。(4)血透穿刺血管部位疼痛,精神紧张引起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因此,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血透患者可在透析中或透析间期发生AMI,应引起足够的重视。(5)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患者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低血糖及感染,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兴奋,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

本研究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中保持低血流量,应用生物相容性好、预充量小、超滤率和溶质清除率高的透析器或血滤器,采用隔日短时血液透析或隔日延长的床旁血滤治疗以尽可能减少对心脏的影响。文中对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血液透析并发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给予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总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并发急性心梗时,积极的内科治疗配合恰当的透析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 高岩红,陈兴祥,王全华,等.1例糖尿病肾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在血液透析滤过中的急救护理[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6):451-453.

[2] 纪文英,郑爱英,郑雪瑛,等.5例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诱发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监护[J].现代医院,2009,9(8):83-84.

[3] 耿晓仲.46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28(1):28-29.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血压 心理 诊疗 护理

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发病率高,并残症多,病死率高。特别是高血压晚期的靶器官损害及其合并的冠心病、脑卒中、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及引起死亡的重要疾病[1]。高血压属慢性疾病,多数病人需长期终生治疗。采用药物控制血压,尽管能产生持续、可靠的降压作用,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但常因药物的副作用及长期服药的经济负担而影响对高血压的有效治疗。研究表明,非药物治疗措施(改善生活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方法。

1 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06月~2009年08月间,共收治高血压梗死患者68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男38例,女30例;平均年龄 62 岁。经过治疗和有效的治疗护理均好转出院。

2 护理体会

1.心理护理

正确的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视觉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压。焦虑、紧张、膀胱内充满尿液、室温过热或过冷、疼痛、昼夜变化都影响血压 的变化。据研究,暴怒、激动时,人的血压可急升30mmHg左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改善了治疗效果。将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行为干预应用到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通过影响患者的人格、应对方式、认知模式和情绪,增加患者对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2.诊疗护理

2.1 急症高血压的护理急症高血压包括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及恶性高血压,病情凶险、变化极快,如不及时有 效的控制血压,常导致脑出血、脑梗塞、心衰、肺水肿甚至心 肌梗塞等并发症。此类患者常需快速降压,如用硝普钠降压 治疗,但此药若降压过快也会引起心血管并发症,因此,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血压、意识状态的变化。例如患者出现头痛加剧、恶心、呕吐、燥动不安、抽搐、意识障碍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即予吸氧、镇静等。加强治疗时护理:①用药期间注意药物浓度、滴注速度、持续血压监测,根据降压疗效 调整硝普钠或其它降压药物的用药剂量。②观察尿量、尿液颜色、血压、意识状态、心率及心律的改变,做好记录,尽早发现可能的并发症,早期对症治疗。③注意硝普钠代谢物的蓄积中毒,静滴6h应更换,并避光,必要时监测硫氰酸盐浓度。 本组患者挽救过程中,未发现药物中毒及其它并发症发生[2]。

2.2 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的护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病是一代谢疾病,多合并肥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 糖、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其核心是胰岛素抵抗。对于高血压的诊治、护理有指导意义巧。因此治疗上应该检测血尿酸、血胰岛素、血糖、血脂,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选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制剂,如ACEI,有高血糖者宜用二甲双胍,以上药物都有较好的降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护理上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及时发现无症状的低血糖,指导患者血糖控制不宜过低过快。强调饮食指导,每日碳水化合物以半斤为宜,减轻体重,适量运动。

2.3 降压药物合理给药的护理,正常人血压24h呈动态变化,清晨即刻升高,6~10点为第一高峰,之后渐下降,至下午17~20点出现第二高峰,午夜降至最低。部分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变化呈非杓形改变,因此降压药的选用应以长效、能24h稳定降压为宜。对于减轻靶器官损害至关重要。短效药物,药物半衰期短,降压幅度变化大,容易引起靶器官损害,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应尽量避免。护理上根据血压变化特点及药物降压的T/P比值(谷-峰比)或患者血压测定结果指导用药,说服患者充分合作,定时定量长期服药,更必须按医生定期检查并调整药物的药量。动态血压的应用,家庭电子血压计的广泛应用对于指导服药及给药时问十分重要,应指导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方法,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及调整药物的药量。一般以清晨给药为宜,若清晨血压很高,下午及傍晚不高,则提倡晚上服长效药或者在原服长效制剂的基础上于清晨加服一次短效制剂。部分患者服用小剂量阿斯匹林,有益的二、三级心脑血管病预防作用[3]。

总之,高血压是危害健康的常见疾病,应及早发现和治疗,护理上加强宣教力度,提高患者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及自护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率及死亡率。

参 考 文 献

[1] 伏虎,刘国树.高血压病的诊断及治疗新观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9):1178—1179.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招募高血压患者749 例,其中管理组(金山卫社区)549 例和对照组(吕巷社区)200 例。纳入标准:新发现的或纳入社区管理不超过2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诊断符合 2005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简称“指南”),至少有一个可改变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体质指数(BMI)、腹围、血脂或吸烟],按指南标准分级为中危或高危的患者。排除标准:收缩压(SBP)高于 180 mm Hg、舒张压(DBP)高于 110 mm Hg 的患者;分级为低危或极高危的患者;血清肌酐升高(男性>133 μmol/L,女性>124 μmol/L),尿常规蛋白≥(+);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需住院的患者;有心血管、肝、肾、肺的严重疾病[3]。

1.2方法 两组患者的基线管理情况和治疗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两个社区相距较远,可以有效避免地域沾染,实施过程均不主动更改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现行的管理办法,开展第0(基线)、3、6、9、12(末期)个月共 5 次随访,无其他干预措施。管理组采用细节管理方案:(业务培训,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对参与项目的健康管理专员和社区医生进行有侧重点的业务技能培训;(2)设立 2 名健康管理专员,负责制定项目计划,组织和协调项目工作,在医患之间起桥梁作用;(3)随访管理,对管理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开展5次随访,即第 0(基线)、3、6、9、12(末期)个月随访;(4)干预活动,①为患者制订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②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讲座 37 场,受教育患者 2 228 人次;③开展 5轮高血压自我管理活动:以 15~20 名患者为 1 个小组,以讲座和患者互动等形式,定期开展饮食、运动、控烟、规则服药和自我效能等内容干预,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制定阶段控制目标,患者覆盖率≥80%;④为患者发放高血压宣传资料 6 200 份;(5)信息管理,开发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软件系统,将高血压诊疗、随访和干预活动的信息录入软件系统。

1.3 观察指标及其定义 检查指标: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腰围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尿常规、血糖、血脂);健康知识行为指标: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和健康行为的发生情况;满意度指标;经济学指标。危险因素指吸烟、少动、高盐等行为因素;并发症指心脑血管疾病;正确行为指药物和非药物等治疗行为。

1.4 诊断标准 高血压和血脂的诊断标准依据 2005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超重和肥胖的定义依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4];吸烟:调查前3个月平均每天吸烟不少于 1 支;饮酒:调查前 3 个月平均每月饮酒≥2 次。

1.5 质量控制 采用三级质控法,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督促进度、现场抽查和数据复核;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现场指导和质控、数据质控,包括健康体检、干预活动、问卷填写、信息录入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质控小组进行自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6统计学分析 从项目软件系统导出信息,在Excel中对数据进行整理,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整理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 χ2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结果

2.1一般人口学资料 基线患者 749 名,管理组 549名,其中男性 218 名(39.71%),女性 331 名(60.29%),平均年龄(56.33±11.21)岁;对照组 200 名,其中男性96 名(48.00%),女性 104 名(52.53%),平均年龄(61.72±8.85) 岁。完成 12 个月随访管理的末期患者742 名,其中管理组 545 名,对照组 198 名。

2.2 管理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血压、BMI、腰围和血脂的比较 两组基线指标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末期管理组 SBP 和 DBP 分别较基线下降 3.94 和 1.7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围、LDL-C 较基线下降,HDL-C 较基线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末期对照组腰围、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C 较基线上升,HDL-C较基线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3管理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比较 对 7 个高血压危险因素指标进行比较,管理组末期血脂异常率上升,其余各指标比率均较基线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脂异常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4管理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的比较 管理组患者末期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高血压标准的知晓率末期高于基线外,其余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5 管理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行为的比较 管理组服药规范性和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的比例较基线上升,对照组增加蔬菜摄入、在意服药的比例较基线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余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2.6管理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的满意度比较 将患者对医生的满意度由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分为 5 个级别,分别赋值 1、2、3、4、5 分。管理组的 3 个满意度指标得分均较基线上升,其中“认为医生对自己病情的了解”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满意度指标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3 讨论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4篇

方法:对30例住院患者严密观察神志、语言、肢体功能,尤其是心脏的监护及肢体血供及全身皮肤色泽情况。

结果:30例患者平均治疗23d,存活29例,其中日常生活能自理18例,死亡1例。

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护理,注意溶栓药物在一小时内的药效和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减少各种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的机会,有助于降低心脑梗塞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 阿替普酶 观察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47-02

急性脑梗死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尽早再通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从而改善临床预后。而溶栓疗法是当今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前途和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可迅速恢复梗死区的脑血流、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2010年6月-2012年8月,我科对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25~68岁;原有高血压病史16例,糖尿病史9例, 高脂血症史5例。主要临床表现:偏瘫 17例;偏瘫并失语11例;意识障碍2例。瘫痪肢体肌力在三级以下,时间在4.5小时以内。

2 护理体会

2.1 严密观察神志变化。动态评估病人神志变化是预见病人病情的主要指标,应通过对病人的语言反应、疼痛刺激反应、瞳孔对光反应、吞咽反射、角膜反射及肢体功能活动情况来判断溶栓情况,一旦病人发生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说明溶栓出现颅内出血的迹象,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急救。

2.2 监测生命体征及心功能变化。急性脑梗塞病人大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继发的房颤史,血压波动较大,心脏功能多有损害。脑梗塞发生后可影响心脏及血压的变化,故在护理中应密切监测心脏功能、血压的变化,全程心电监护,血压控制在180/100mmhg以内,注意心率、心律、心电图变化。溶栓治疗时一小时以内应床旁专护,随时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或呕吐,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并行脑CT检查。记24h出入量,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同时准备好抢救仪器及药物,一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急救。

2.3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鼓励患者尽早活动、抬高下肢 偏瘫肢体合理摆放肢体功能位,加强肢体被动功能锻炼。尽量避免下肢(尤其是瘫痪侧)静脉输液。可联合加压治疗(长筒袜或交替式压迫装置)和药物预防DVA的形成。在抗凝、溶栓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有无肢体坏疽。本组中1例右下肢动脉栓塞者出现肢体坏疽,治疗35天后死亡。

2.4 并发症观察。蜘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性脑出血;血尿、牙龈、粘膜、胃肠道出血等全身出血;再次卒中(包括血管壁斑块脱落形成栓塞)。一旦发现有出血迹象,立即停止溶栓治疗。

2.5 药物治疗护理。①应用药物时,应在发病4.5h以内(rtPA),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1]。②注意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rtPA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1min内静脉推注,其余在1h内用微量泵持续泵入[2],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③应用扩血管药物时滴速应在每分钟30-40滴,并注意血压的变化。溶栓和抗凝药要严格掌握剂量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颅内高压者给予20 %甘露醇或与速尿针交替使用。④患侧肢体肌力达3度肌力时,应停止溶栓治疗,并通知医生。

2.6 基础护理要点。①卧床休息,病房床单位设置舒适、安静、整洁、加床栏保护,防止坠床。做好皮肤护理,观察皮下有无出血情况,偏瘫患者预防褥疮。②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肺部护理,避免头颈部过度扭曲、呼吸不畅、激动、用力、发热、癫痫等引起颅内高压的因素。避免用力咳嗽、拍背,防止栓子再次脱落。③饮食护理。清醒者第一次进食前常规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对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或昏迷的病人予留置胃管,进食时可稍抬高床头。④保持二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2.7 心理护理。大多患者急性起病,病情危重,患者及家属均无思想准备,大多存在紧张焦虑情绪,渴望得到最大的关注、最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而且心脑卒中并存预后较差,致残率较高,尤其伴有失语的患者极容易产生失望、急躁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多巡视病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手势、写字、指图画等,多关心患者和安慰家属,耐心地解释疾病知识和药物作用,消除其顾虑,帮助他们建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 讨论

急性脑梗塞尤其急性期是最危险的时期,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和改善脑血流循环的重要措施,在选择rtPA溶栓时,时间就是生命,越早越好,医护人员应同力协作,从根本上消除对病人最有利的抢救时机的延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995年,《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组织型纤溶酶活剂(rt-PA)可用于3h内脑梗死治疗的研究结果后,对脑梗死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时间就是大脑”的新时代[3]。在救治过程中应重视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建立卒中单元,如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健康教育等组成一种综合治疗系统,明显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病死率和残疾率。

参考文献

[1]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12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产后出血;宫缩乏力;处理;预防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程处理不当或救治不及时,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不同,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如果对出血量评估不准确,原因不明确,治疗不及时就可造成产妇死亡,因此,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是产科医生和助产士面临的主要问题,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是我们的主要工作,为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正确的处理方法,本文对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产后出血33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我科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33例产妇进行分析,年龄18~41岁,平均年龄32.16岁,初产妇20例,(双胎2例)经产妇13例,(双胎4例)。

1.2方法

1.2.1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1]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

1.2.2失血量的估计方法 ①采用称重法或容积法;②检测生命体征、尿量和精神状态[2];③面积法:按血液浸透辅料面积每1cm2为1ml计算失血量。

2结果

3处理

3.1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25例,其中16例采用子宫按摩或压迫法,经腹按摩或经腹经阴道联合按压,按摩时间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持收缩状态为止,配合缩宫素的应用,方法:缩宫素10U肌内注射,也可子宫肌层或宫颈注射,以后用0.9%氯化钠500ml加20U缩宫素静脉滴注,速度据患者的情况来调整,常规速度250ml/h,约80mu/min,出血得到控制。9例产妇上述方法处理后,出血未控制,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商品名:欣母沛)250ug(1支)臀部肌内注射,出血得到控制。25例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出血得到控制后,采用1kg沙袋(科室自制备用)压迫宫底6h;0.9%氯化钠500ml加20U缩宫素静脉滴注,据宫缩情况和阴道流血量调整滴数,维持12h。

3.2软产道损伤3例,在应用缩宫素的同时,对裂伤的宫颈和阴道壁进行修补后出血得到控制。

3.3前置胎盘2例,经剖宫产术,胎儿娩出后,立即子宫肌壁注射缩宫素10U、肌肉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ug,待子宫收缩后徒手剥离胎盘,胎盘附着面少量、持续出血,采取宫腔填塞纱布后出血得到控制。

3.4胎盘残留经缩宫素的应用,徒手取出胎盘后,出血得到控制。

3.5凝血功能异常1例,经静脉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后出血得到控制。

4讨论

4.1充分评估及测量出血量,积极查找出血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是抢救的关键。

4.2 严密观察产程的进展,积极处理第三产程,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和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措施是:①头位胎儿胎头娩出后、胎位异常胎儿全身娩出后、多胎妊娠最后一个胎儿娩出后,预防性的应用缩宫素,0.9%氯化钠500ml加20U缩宫素静脉滴注,以100~150ml/h静脉滴注;②胎儿娩出后及时钳夹并剪断脐带(45~90s),有控制的牵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③胎盘娩出后及时按摩子宫,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软产道有无裂伤及血肿;④产后2h是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时段,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和阴道流血情况,并及时排空膀胱。

4.3发挥团队作用,发生产后大出血时,迅速启动一级急救处理,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一路用做扩容,快速输液和输血,保持有效的循环血量,另一条输急救药品,快速补充血容量,冬季液体加温,患者保暖,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留置尿管、监测尿量,寻找出血原因的同时,积极报告同班医生、助产士、护士;交叉配血通知血库及检验科做好准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果继续出血,应启动二级、三级急救措施,求助麻醉科、重症科等协助抢救,团队协助非常重要。

4.4合理应用宫缩剂,宫缩乏力时,缩宫素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临床应用相对安全,大剂量应用时可引起高血压、水钠潴留和心血管系统副作用;快速静脉注射未稀释的缩宫素,可导致低血压,心动过速,和(或)心率失常,因缩宫素有受体饱和现象,无限的加大用量反而效果不佳,并可出现副作用,故24h总量应控制在60U以内。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商品名:欣母沛):为前列腺素F2a衍生物(15-甲基PGF2a),引起全子宫协调有力的收缩,用法为250ug(1支)臀部肌内注射或子宫肌层注射,3min起作用,30min达到作用高峰可维持2h,必要时重复使用,总量不超过2000ug(8支)。

4.5产道损伤的处理,在良好的照明下,查明损伤部位,注意有无多处损伤,缝合时尽量恢复原解剖关系,并应超过裂伤顶端0.5cm缝合。血肿应切开清除积血,缝扎止血或纱条填塞血肿压迫止血,24~48h后取出,小血肿可密切观察,采用冷敷、压迫等保守治疗。

4.6前置胎盘处理,根据临床表现、妊娠晚期或临产后突然出现无诱因、无痛性的阴道流血,腹部检查子宫软,无压痛,轮廓清楚,子宫大小符合妊娠周数,胎位清楚,在超声检查确定胎盘位置,决定分娩方式,估计短时间内不能阴道分娩或不宜阴道分娩责,做好剖宫产术前评估,告知手术风险,签好子宫切除知情同意书,充分备血,联合麻醉科、ICU、及新生儿科共同救治,确保手术期间的止血药物和用品,选择急诊剖宫产终止妊娠。适宜阴道分娩也要做好急救准备。

4.7重视产检和孕期保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充分认识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孕妇本科室无条件治疗时,抓住转诊时机,及时转诊。

综上所述,及时正确的评估出血量,查找出血原因,早期做出诊断,对因治疗,对宫缩乏力积极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加强孕产妇特别是孕双胎孕期保健,有利于在临床工作中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