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教学提问

课堂教学提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教学提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堂教学提问范文第1篇

第一、“问什么”,即要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的笨。”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思想成长阶段,生活阅历尚不丰富,认识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接受状况和思维最近发展区。若提问的问题笼统或难度偏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造成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智能的发挥,因此提问的问题一定要具体明了,由浅入深,使知识问题化、程序化。如观察与思考“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像,可以设问(1)钠为什么浮在水面上?(2)钠为什么熔成一小球?(3)钠为什么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4)加酚酞溶液为什么变红色?(5)反应的方程式是什么?这样提出的问题具体,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很容易回答出来。题组式的问题也使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更能集中注意力,实验现象记忆深刻。

第二“向谁问”,即要考虑所提问题的对象。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原有的知识水平不同,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同,老师提问的问题让什么层次的学生回答要有针对性。简单点的题目让中等偏下的学生回答,稍难点的问题让中等的学生回答;难度大思维力度大的问题让好的学生回答,这样难度不同的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学生从心理上易接受,回答问题正确率高,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也增强了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三“怎么问”,即要讲究提问的方法与艺术。提问看似简单的一件事情,但大有学问,只有重视提问的方法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尽早地集中到课堂中来,才能有效地配合老师的授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直题直问、老师对上一节学习的内容设计上题目,直接提问。可以课前让课代表写在黑板上或用微机打在屏幕上,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背诵,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问,看学生掌握的情况。2、题组提问。老师将上一节讲授的内容,设计上一组题目,上课时发给学生,限时十分钟做完,可以收起来老师批阅,也可以同位交换批阅,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3、一题多问。老师围绕课堂中的一个中心问题,从不同角度设置问题,提高学生思考的欲望,刺激和诱发学生探索的触须,不断地深入与拓展。例如实验室制取氯气,可以设置成如下几小个问题。①用的试剂是什么?②需要的仪器有哪些?③反应原理是什么?④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⑤如何除去氯气中的杂质(HCl、H2O)?⑥为什么要进行尾气吸收?4、设陷而问。为了纠正错误的认识,对学生做错的题目进行设陷提问。试卷讲评后学生进行改错,但对错题认识往往很肤浅,有不少题目只记住了答案,对出错的原因没弄明白,当老师把错题稍以改动、设陷而问,学生很容易“掉进去”。因此设陷而问更能体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灵活程度,触及学生的心灵,使知识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课堂教学提问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堂提问;合理性;时机;类型;氛围

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用来组织教学,反馈教学信息,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大有益处。巧妙的提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同时,教师通过提问也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导向和强化作用。课堂提问的种类很多,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师生的双边交流,而且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寻找解题的途径,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逻辑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以自己多年来从事教学的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课堂提问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关系。

1.课堂提问的主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反馈调控作用

课堂教学的最大优点之一是存在着师生的直接交流。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得如何,通过教师适时与恰当的提问,可直接而迅速地获得反馈信息,教师可以此来调控课堂的教学方向,同时,学生通过答问,从老师那里获取评价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在学习中不断审视自己,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方式等,使自己后继学习活动更富有成效。

1.2启迪思维的作用

课堂提问是为解决问题,传授知识服务的,通过点拨式的提问,暗示学生此刻应该在认知结构中联系到已知的知识、暗示学生解答问题的思路方向、暗示学生思维中的观察盲点,在提问中表达出能达到目标的线索,从而开启学生思考的不同视角,积极思维,做出相应的反应,对问题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发现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各种思维形式并用,以达到提高和创新的新境界。

1.3激励参与的功能

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显示自身价值的机会,在参与过程中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使课堂教学秩序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驶进。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1.4巩固强化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知识的掌握,离不开发人深思的问题的启发,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强化同样离不开精心设计的问题的诱导。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可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旧知识,强化新知识,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的掌握知识。

2.课堂提问的方法与策略,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合理性的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设计问题时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结合教材的特点合理的设计问题,切记教师提问的随意性。

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有一定的了解,可能直接设计两个问题:(1)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回答是180度;(2)有什么方法可以说明这个结论?让学生进行讨论,可以得出:用量角器量出三角的度数再相加;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到一起。由(2)引导提问能否把另外两个角通过作辅助线的办法移到一个角处,学生很容易会想到利用平行线的方法,这样不但鼓励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更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

2.2提问的时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

问题的提出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精心设计,问到关键处。一个适时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的一个启发可以使学生从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中恍然大悟。可相反,若掌握不好提问的时机,却会使学生得不到益处,更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如:导入新课时,通过引趣式提问,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课时,引用古代“鸡兔同笼”问题,同学以前用算术方法解非常麻烦,可用我们刚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却很简单了,直接引出课题。

2.3提问的类型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提问的类型很多,针对教材的特点能恰当的选择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上每一堂课都离不开提问,恰当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少走弯路,很容易掌握知识的要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着重谈谈观察型、分析归纳型、复习巩固型提问。

(1)观察型提问。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定圆,然后在黑板上通过移动直尺的演示。问:“直线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学生回答:“三种”。再问:“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什么联系?”。通过观察演示,教师适时提问,形成了师生互动的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分析归纳型提问。在“实数分类”小结教学时,利用数轴,来设计问题,通过提问回答来归纳实数的两种分类方法,这样学生很容易区分和掌握两种分类方法,也向学生输入了点与数结合的思想。

(3)复习巩固型提问。这是教师最常用的提问方式,它即可以强化旧知识,又为新知识铺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平行线的性质”教学时,问:“平行线有哪几种判定方法?”,学生回答后,反过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有关系?直接引出课题。这样即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理解记忆性质定理的内容。

2.4营造提问的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

和谐宽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挥,教师在提问时要专心听学生发言,对学生回答困难时要作出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并给予鼓励。要充分尊重学生,切记挖苦学生,绝不能只提问好学生,提问时要针对问题的难易选择恰当的学生提问,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方法与策略,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课堂的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大力提倡教改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积极探讨教改,总结经验,为更好适应时代、适应学生的要求而努力学习工作。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提问范文第3篇

【关键词】提问;课堂;思维;形式;抓住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因此,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运用都要有利于促进教学互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策略之一,也是最富影响力的教学艺术。但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设计的只是简单的问答式提问,有的教师为了克服“满堂灌”的弊端而采用了“满堂问”,问题的设计缺乏思维含量,不利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只有优化课堂提问,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才能适应课程改革要求,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1 增加提问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

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并预想学生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使课堂提问具有计划性、确定性和针对性,克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大简单、大频繁、大笼统的弊端。

1.1 导入新课时设问。在导入新课时选择恰当的设问点,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形成一种渴望获得新知识的激情。如教学朱自清《背影》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接着问:“这首歌是歌颂什么人的?”待学生回答后,我顺着说:“母爱伟大,哪父爱又如何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便能了解。”这样用问题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愿望,学生便能带着探究问题的热情去学习课文,提高了激发兴趣的效果。

1.2 抓住文章的课题设问。文章的课题好比文章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视全文的主要内容。如教学《白杨礼赞》一课时,导入新课后迅速提出问题:“‘礼赞’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这样通过文章的课题创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就能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

1.3 抓住文章的重点设问。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就等于抓住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这时创设问题就能突出重点、掌握重点。如教学《白杨礼赞》一课时,分析课文到了关键处设问:“作者为什么对普通的白杨树要崇敬和赞美呢?”追问:“谁能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是在学生接触新知的关键处设问,学生经思考后懂得:是因白杨树的不平凡才赞美,这个词就是“不平凡”。又问:“作者难道是仅仅赞美白杨树吗?”“作者是怎样由写树过渡到写人的?”“写了哪些人?”“白杨树象征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学生就能掌握《白杨礼赞》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

1.4 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设问。文章的重点语句往往包含深刻含义,教师就要创设问题,启发思考,使学生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如鲁迅《故乡》的一课中,闰土有这样一句话:“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为了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我是这样设问的:“闰土最小的孩子几岁了?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上学读书的时候,闰土为什么要他来做劳动的帮手呢?这么小的孩子都做劳动的帮手,可闰土一家为什么还是不够吃?”这么一连串的问题,拨动了学生思维的脑筋,这样设问能鞭策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5 抓住文章的矛盾处设问。在文章看似矛盾的地方巧妙地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开启智能的宝库。如在教学鲁迅《孔乙己》一课时,我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思维延伸到最后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看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学生读了这句话后,部分同学提出了疑问:“这句话中的‘大约’与‘的确’是否相矛盾?”此时,我引导学生围绕疑问展开讨论,学生通过思索,了解到:“大约”表示推测,因为无人关心孔乙己的遭遇,得不到确切的消息,只能估计;而从孔乙己最后一次去酒店的情形看,孔乙己被打折了腿,身无分文,衣不遮寒,食不果腹,只能是死路一条。学生掌握了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后,就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能吃透作者的创作本意。

1.6 抓住文章的难点设问。在教学中,如能紧扣文章的难点提出问题,就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浅化难点,使学生进入自我求通的境界。如教学朱自清《背影》一文时,学生对作者看到其父亲“青布棉袍”和“黑布马褂”的背影即潸然流泪而难于理解,这时我向学生提出一个提示性的问题:“当时作者的家庭情况是怎样的呢?”经过提示,学生很快了解到作者当时家境颓唐,祖母新逝,父子相别的家庭情况,这样就使学生不难理解作者看到父亲就流泪的悲伤情感。

此外,课堂上针对性的提问还有“抓疑点设问”、“抓关键点设问”、“抓模糊点设问”、“在新课结束时设问”等等,只要问得是时候,问得富有创意,就能不断提高课堂提问效果,为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增加活力。

2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提问的形式是多样的,设计那种提问形式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整体提问和个体提问相结合,要引导更多学生的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要纠正在课堂教学中只提问几位优良学生的做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学困生提出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启发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大胆回答问题,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难度较小的问题先让学困生回答,通过“细问”、“追问”、“加问”等多种方式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确实不能回答或回答不完整时再提问成绩好的同学补充。难度较大的问题让成绩较好的同学来回答,从而带动全班同学都来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问题层次化,回答多样化,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诱导、启发、点拨和提示,就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新知识。

3 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课堂教学提问范文第4篇

1 改进课堂提问方式的必要性

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别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而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而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体验。“影响学生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教学。”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见解,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

新课标提出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尊重学生独特兴趣和潜质潜能的前提下还其听说读写思的空间和时间,这样以“生本文化”为表征的教学就归正为一种顺应学生身心和谐成长的促进力量,一种使学生心智进步、思维开放、视野开阔的发展性力量。

学生不是填塞知识的容器,也不是在课堂流水线上接收技能训练的一个简单的人,而是一个有着活力与灵性的生命,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努力激发与唤醒学习的潜能,要与学生充分地展开心灵的交流与对话,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把文明积淀成人格。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唯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才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文本的阅读,要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体验感悟生动的场景。只有把文章的语言文字作为阅读的钥匙,才能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理解作者的内心,理解作品背后的生活。语文学科教学是建立在文本基础上的,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从作品中去学习知识,感受作家的内心,获得美的享受。因此,文本负载着作者与读者之间双重情感交流。在文本阅读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要能激发学生更深入的阅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语言去解释,按照其真实感受去认识事物,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在对事物情感的自由表达中,提高审美情趣。

2 改进课堂提问方式的具体操作

2.1简化提问数量

简单,就是以简驭繁,通过对教材的个性化研读,找准文章提问的切入点及切入方式,用尽量简单的提高方式,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简化课堂提问的艺术,即“主问题设计”的艺术。“主问题”是指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 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传统语文教学中大量琐碎的提问充斥课堂,大量无效的提问从老师口中脱口而出,低浅杂乱的课堂提问浪费时间,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最严重的制约因素之一。所谓“主问题设计”,就是只用一个或几个有牵引力的提问组织起课堂阅读活动,从而大大减少学生随口而答的活动,大大增加学生课堂思考活动的时间。“主问题设计”研究的着眼点是:在阅读教学中,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和齐威王的人物形象,妻妾客的心理,邹忌对妻妾客赞美的思考,邹忌进谏的方式方法,文章所写的家庭琐事和国家大事的关系,齐王实施的奖赏及取得的效果,本文给读者的启示……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教学时需要带领学生解决的,它们繁琐复杂,如果一一问来,将美文又会分解的支离破碎。在教学时,可以这样简化问题设置:①面对“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邹忌为什么不相信妻妾客的答案?②你认为齐王为什么会接受邹忌的劝谏?这两个问题在课上讨论的时候,实际起到了串联起以上文章所涉及到的全部的重要的问题的作用。但由学生自己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去发现、去解决这些问题,远比老师提出然后让学生解答效果要好得多。

2.2活化课堂提问方式

课堂提问从“问什么”到“怎么问”,是我们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教学问题,好的教学提问,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文本的理解,训练他们的思维,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而且富于技巧的提问,还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养能力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反映了晚清末年被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戕害的一位读书人形象。他姓孔,由于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别人从描红纸上“上大人孔乙己”半懂不懂的话里取下一个绰号,名曰孔乙己。他身材高大,但奉承“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瞧不起短衣帮,却又融入不了上层社会,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尽管他给人带来欢乐,但那只是别人的笑柄,最终因为偷东西而被同为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打断了腿,孔乙己最后一次的出现还是在咸亨酒店,不过他是坐着来的,最终消失在在别人的笑声中……

小说作品中鲜活丰富的人物形象、丰富的叙述技法等能把中学生带入绚烂的艺术世界。但如果遵循以往教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逐段逐句去寻找人物描写句来分析人物形象,面对这么长的课文,这个环节会不会让学生的阅读索然无味?如何通过改变提问方式,既能完成学习目标又能让学生拥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基于这种考虑,在分析小说人物时,将问题设置为“孔乙己值得我们同情吗?”通过小组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分别阐述同情或不同情的理由。在激烈的辩论中,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虚荣心十足、好吃懒做 、卖弄学问、热衷功名、心地善良 等跃然纸上,而同学们也一直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并且时时能听到学生自己对孔乙己命运的自我解读。精彩的语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精辟的见解中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在课堂上通过灵活的提问形式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刺激或引起其高度重视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

2.3深化问题内涵

阅读教学中,以问题设计为切入口,充分挖掘情感因素,引发学生深入讨论,在不同思想观点的碰撞过程中,鉴别审美情趣。

《戏曲大舞台》中有一个环节介绍戏曲剧种,从中国戏曲之母昆剧到东方“歌剧”京剧,在介绍黄梅戏,每个部分配以100―200字的简洁介绍。这个教学环节对于没有生活体验的学生来说学习的意义在哪里?在这里又进行了有效的语言训练了吗?丝毫没有关注对于学生而言语文的学习价值在哪里?只要稍加调整,立足于有效教学,把教学设计更改为:先介绍中国传统的戏曲剧种,在此基础上,设置一个课堂交流问题:在你的家乡,也有一些经久不衰为当地人代代传唱下来的戏曲剧种,你能或简洁或生动的语言介绍一下吗?

这一点显现出课文整体教学与提问设计的重要关系。它让学生从浅显的问题回答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占有时间去解决问题,真正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在教师的调控下,让学生讲、析、品学习的内容。不仅训练了学生认读、理解、质疑、辨析、点评等各个方面的阅读技能,而且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中的求索感、创造感、成功感,语文与人的教育、语文与人的气质培养于是有了一片美丽的良田沃土。

3 结语

教学不是告知、传递、赠送,而是设计导致学生产生某种感受、理解、体验的“碰撞”,让“碰撞”去产生它本身必然产生的效应。老师设置话题,就是设计“碰撞”,而问题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方向,影响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来,进而影响到话题能否广泛而深刻地开展下去,因此,教师设置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有效训练,让学生在大量、广泛的课堂实践活动中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充分占有学习时间的前提下进行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能力、训练思维的学习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提问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堂;提问;教学;效率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敲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可见,问什么是简单的,而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则需技巧学问的,是值得探索的。在日常的一些课堂中,我们常看到教师的提问或过深,令人望而生畏;或过浅,缺乏思考性;或过散碎,学生无暇思考,无从下手。这些提问无疑导致学生疲劳、厌倦,产生“厌问、拒问、乱答”的课堂。为了摆脱这一困境,笔者反复思考实践,并在课堂中不断改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一、善于鼓励支持,让学生敢说

我们在课堂上提问,很容易都把眼睛放在优生的身上,经常都是提那几个尖子生,那些中下生根本没有机会回答问题。究其原因是怕学生答错了,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些下层生也不敢举手,害怕自己说错挨批评。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正常的,我们的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要多给中下生机会,一些浅显的问题就放在下层生身上,并充分表扬鼓励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敢说。

在教学《望洞庭》这首古诗中,总结时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喜欢这首诗的原因,并按自己的理解来读读诗句。同学们很积极,纷纷举手发言,课堂一时非常热闹。这时我突然发现一只小手一会儿举起来,一会儿放下去,看得出这只手的主人极其犹豫和不自信。“你有什么话想说?”我请他站起来回答问题。“你有最喜欢的诗句吗?”他点点头。“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男同学低声地说。“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吗?”我微笑着问。“不知道。”男同学的声音更低了。我愣住了,完全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答案,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喧哗起来。我愣了几秒钟后,微笑地摸着男生的头说:“我相信你!你愿意读读你最喜欢的诗句吗?”。在我的示意下,他郑重地拿起了书,大声地朗读起来,所有的同学都安静了,因为男生读得这么动情入耳,他发自内心的朗读深深地感染了大家。教室里突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这个男同学也自豪地扬起了头,挺着胸。我拍拍他的肩膀,然后对全班同学说:“读任何文章,我们每个人的体验都是不一样的,这种体验我们可能不容易说出来,但是自己有特别的感悟就是一种收获,我们可以用朗读展示自己的感悟。”

二、改变提问语气,让学生愿说

以往的课堂教学,通常都是老师问学生答,而且老师都是带有一种强迫性的语气。许多时候,学生往往出现沉寂与冷漠。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提问的语气,效果就不一样。比如:谁来当小老师设计一个问题,让大家来回答。当老师提出问题时,用一种和蔼的语气说,你能帮帮老师吗?这样,学生就会很乐意地回答。有一次,我在教学《哪吒闹海》一文时,学完课文后便提问:“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哪吒说些什么?”这时,教室里一下子沉寂下来,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敢举手。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老师都有很多话想对他说,你能帮帮老师吗?你能代老师说说话吗?”这时,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来。有的学生说:“我想对哪吒说,你真勇敢,一个人独自斗三太子。”有的学生说:“我想对哪吒说,我要向你学习,自觉锻炼自己。”有的学生说:“我想对哪吒说,你是可爱又可敬,我能和你一起游玩就好了。”……看着同学们乐于回应的神情,我感到很欣慰。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说

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提出了建立某种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主张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主动探求知识,设计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独立活动——教师把学生引入下一个新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问题情境就是解决问题的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能是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教育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有效的教学在于形成一种使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确定的问题情境,在矛盾、疑惑、惊讶中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为使学生能顺利的回答问题,教师要提供学生必要的智力背景,亦情景,给学生创造一定的作答条件,或做知识铺垫;或启迪学生根据已知的去开拓未知的;或进行示范讲解,教师“举一”,令学生“反三”,实现学习的迁移。这样给学生一个“支点”,让他们用“杠杆”把“地球翻转过来”。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智力背景,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内容,也给教师和学生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广阔天地。

四、给予思考空间,让学生能说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在于课堂气氛浓郁或沉静。许多时候,我们往往害怕学生的安静,习惯于要求学对答如流的喧哗场面,可就是不能给他们时间充分思考而形成自我见解的机会,从而造成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出现语言“卡壳”、思维短路等现象,课堂也由此陷入被动的局面。其实,真正的课堂通常是冷热相生,动静相间的,而当提问出现静思的时候,恰恰也是教师展现教学智慧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