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共关系调查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张东娇:在办学实践中,学校首先要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得比别人好,这是学校的立身之本。然后,要让公众了解你,因为只有了解你才能支持你——此为公共关系之精髓。现实中有些学校做了很多工作,但除了学校的直接公众,其他人都不知道,甚至学校的直接公众都不太清楚。一个组织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公共关系工作开展得好才能在危机时刻得到各方公众的包容。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组织的支持,学校更不例外,选修课的开展、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等都离不开其他组织和行业的支持,只有给外界留下公正、敬业的好印象,才能更充分地获取必要的支持。
公共关系的发展分很多阶段,到目前来讲,它已经不是一项具体的事务和技术了。有的学校只是把公共关系当作一件事去处理,这件事出了,我就去处理;还有的学校将其当作一种技术,比如调查可以作为一种技术或手段。而实际上公共关系应当被提到战略高度,应当系统地加以实施。它不应只被看做事务,而应被看做学校的职能。通过公共关系所获得的信息要能为学校整体发展提供启示和参考,负责公共关系的部门相当于情报系统。所以,现在我们提出公共关系管理的思想。学校要知道自己的公共关系处于一个什么水平,跟特殊群体的关系是否差强人意,外部的资源是否有能力争取到,这些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其实学校处处都在发生公共关系行为,包括人与人打交道、说话。与此相应,教师礼仪的培养、对教师着装的要求等都是公共关系管理的一部分。
《中国教师》:您怎样评价我国中小学发展学校公共关系的大环境?
张东娇:我觉得大环境一直存在,而且现在可以说已经比较成熟了。用不用这词儿是一回事儿,但实践中到处都是。我国将来会不会用这个称谓还不好说。现在中小学的发展已经走上了一个多方合作的道路,多方合作其实是公共关系非常成熟的一个阶段了。例如,在以前,学校发展是自身的事情,现在则不然,现有的一种模式是大学、政府和中小学一起改进,已经走上了多方合作的道路。这个已经是几十年的事了,美国也这样做,欧洲,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和内地都在这样做,这里面就有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公共关系。
组织和它的公众的关系才叫公共关系。但是公共关系也是通过私人关系,通过面对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逐步建立起来的,这也是公共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学校发展绝对是一个多方力量整合的结果,整合就意味着你和各方关系都要好,才能整合得起来。例如学校跟社区的关系,有的学校开设了高尔夫球课,但学校根本不可能有高尔夫球场,它开这课一定是周边社区有这个资源。学校用了社区的高尔夫球场,能给社区什么?比如说帮社区做做调研,把操场和礼堂借给社区使用,这其中有一些互惠互利,这些都是公共关系。
《中国教师》:跟国外的学校相比,我国的学校在发展公共关系方面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张东娇:如前所述,我们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因为教育领域没这个词。在我国,好像人际关系这个词更合适一些。说起公共关系、公众等词汇,大家还不太习惯。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调查报告序言的题目就是《公共关系管理时代的来临》,里面具体探讨了管理环境的变化和历史演进等。
《中国教师》:我国中小学在发展公共关系方面最薄弱的环节是什么?
张东娇:我国中小学的公共关系整体都不太成熟,国内通常也不用这个称谓。我通常把学校公共关系的管理对象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关系管理,包括校内公众和校外公众(“公众”系公共关系的专有名词,主要分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的关系管理。第二类就是围绕公共关系所产生的事务管理,包含专项公共关系,例如校庆、会议等。此外,事务管理还包括危机问题的管理。第三类是比较宏观的学校形象的管理。形象管理有专门的体系,例如满意度等。我们关注较多的是理念识别、行为识别等,跟企业的公共关系管理大同小异,这就是形象管理的一个框架。
如果要说哪方面欠缺,首先我觉得中国的学校有公共关系的实践和活动,但没有这词儿,不这么称呼。由于没有这个词,也就没有设立专门的公共关系机构。像国外在学区层面会有专门管公共关系的人,然后学校也相应地设立机构。在我们国家,学校的公共关系活动是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里的,学生部门会担任一些,学校办公室、教务部门也都会承担一些。有的学校可能会觉得没必要设立这样一个机构,因为教育行政部门也没有一个这样的科室,无法对接,所以各种职能是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里的。我们也试图建议一些学校设立公共关系服务部门,比如说学校办公室可以变成这样一个机构,它做的很多事其实就是公共关系的事,对内和对外皆是如此,但是他们不习惯这样叫。所以说看似不重视,但是也意识到了,这些事也都做了。
我国的学校就是这样的文化习惯,而且也能平稳运行。美国的学校管理也不比我们强,他们的校园没有我们的校园安全。所以问题在于发展程度不一样,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也不一样。我们常说公共关系是一种美国现象。在美国,各行各业都特别注重公共关系。在我国,受体制影响,我们的学校更关注政府公众。一所办得好的学校,它跟政府各部门的关系处理得肯定好。校长往往通过开会、建立私人关系等各种方式达到这个状态,校庆等专题活动也做得特别好。在很长的时期里,对于家长这样的公众不是特别关注。很多学校也办了家长学校,但重视程度不够,对于社会上看似跟学校没有直接关系的公众就更不关注了。
至于薄弱的地方,我觉得形象管理这一块相对薄弱一些,但现在也正在努力做。近年来很多学校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其文化建设中的文化框架跟形象管理的框架是完全一致的,物质文化建设就直接包括CI(Corporate Image)的内容,完全就是从理念系统到视觉识别系统。
《中国教师》:公司重视CI的设计是为了获取利润,学校搞CI设计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说,企业的公共关系行为和学校的公共关系行为有哪些差别?
张东娇:你这个问题就涉及不同组织类型的公共关系活动的区别。按照组织的类别,我们会将公立学校归为非营利组织,企业则是营利组织的典型代表。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开展公共关系的方式、途径,包括投入成本都是不一样的,目的也不一样。首先,来说说目的。企业的目的,就像你说的,首先是经济利益,然后可能才是社会利益。但是,非营利机构公共关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扩大社会影响,获得社会的认可,也就是获得社会利益。公共关系对其目的的分类就是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两类。其次,其专业程度不一样。很多企业都会找专业的公共关系公司来做,或自己直接设立公共关系部门,所以其成本和投入就会特别高。非营利组织的成本相对来说较低。美国有很多州做出了明文规定,要求学校不得将其获得的教育经费用来从事学校公共关系活动,学校要想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必须自己去募捐。企业则不受这样的限制,所以企业往往比学校的投入要大,专业水平也更高,学校公共关系的专业水平会低一些,甚至完全不够专业。各个学校都在搞的校庆完全是一项公共关系活动,但很多学校校庆方案的策划都是由非专业的人来做,都不是按照公共关系的章法去谋划。我们也经常把一些不成功的校庆方案作为反面的案例来讲。
《中国教师》:那么这些学校的策划案主要的不足集中在哪些方面?
张东娇:公共关系活动有一个四步模型,第一步是调查研究,然后是制定目标,第三步是实施传播,第四步是实施评估。评价一个公共关系方案或事件的时候通常也是按照这四步去评估。评估模型有两个,一个是结果评估,一个是目标评估。学校的公共关系活动如果不按照四步模型去做,那问题就多了。第一,调查研究环节就不足够,调查研究包括调查问题、调查组织、调查公众,三者缺一不可。有些学校也意识到了,但都是经验水平的,表述和做法都不专业。第二,目标制定往往是问题最大的地方,公共关系目标有特定的表述形式,而且是可操作的、高度细化的、有量化指标的,时间节点也特别清楚。这些准备工作我们的学校一般都没有。目标也是分为四个层次,影响目标、输出目标、信息目标、态度和行为目标。在学校的实际操作中,这些目标或许都有,但可能会特别弱,不够明确,甚至偏离公共关系的目标。第三,实施传播里面就是关键事件,学校在做方案时一般对这个环节比较重视,对于请哪些人、主要议程是什么等都会写得比较明确、慎密。遗憾的是亮点的渲染总是不够好。第四,目标评估这一块在很多学校几乎就没有,因为不是有意识地在按照这种方案策划。我曾经让学生收集过一些学校校庆的原始资料,包括海报、视频等。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有些学校策划的主题本身就不合适;有些学校已经形成了经典的项目,可能都做了七八届,甚至十来届了,但后一届比前一届要有哪些突破,学校对此没有任何考虑,以前做得怎么样也缺乏必要的回顾,他们的智慧一直停留在经验水平。
《中国教师》:学校在校庆的时候冲着有钱的校友去要钱要东西的做法经常为人所诟病,对于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张东娇:校友应该是学校的特殊公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是非常正常的。校庆时一般会把重要的人物、名人都请回来,请回来之后也可以宣传。学校在经济方面也可以提出要求,但不宜强求或心计过重。
《中国教师》:我们的学校在公共关系方面发展滞后,是不是应试教育对学校的工作重心影响太大?
张东娇:应试教育也需要维护好公共关系,政府会给你排名,家长也会对外界产生舆论影响,就是性质不一样了。但是如果把素质教育理解为一种更为开放的环境的话,可能发展学校公共关系的时机就更成熟了。我们曾经开展过一个调查,发现学校公共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被动性、局部性、分散性和非完整性。随着公共关系管理时代的来临,学校公共关系需要管理。
《中国教师》:去年国家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三个专业标准均提出教师要协助学校维护好学校—社区关系。您认为教师要想发挥好这个作用,可以选择哪些方面作为突破口?
张东娇:这其实就涉及学校公共关系的管理。对于学校而言,公共关系的主体包括三部分人,第一个就是管理团队,第二部分就是教师群体,第三部分就是学生。教师和学生都是社区和学校关系的一个纽带。教师肯定是公共关系的主体之一,是文化的营造者,我认为教师要想发挥作用,可能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一是教师团体的方式,比如说美国的教师协会,当社区需要教师团体帮忙为学校做事情的时候,比如,研究方面的工作,教师可能就要组建临时团队进行援助;或者社区可能要建一个和学校的共赢方案,这时学校也要组建谈判团队与社区一起协商,这些都是通过组织和组织的交往实现的,教师协会可能会承担这些工作。我国的绝大多数学校没有教师协会这么一个组织,但也可以以学校为单位,作为一个集体去和社区发生联系,就像前面提到的高尔夫球场的例子。再如,如果社区需要做一个肥胖儿童的调查,学校就可以以校方的名义把任务接下来。学校还可以把会场等借给社区使用,这样的一些互惠互利、优势互补都是公共关系。第二种形式就是教师作为个体来参与,比如咱们学校附近的社区可能会请我去讲讲社区文化建设,那我为了协助学校与驻地营造良好的公共关系,就要抽出时间来做这件事情。所以如果教师懂一些公共关系,包括礼节、礼仪等,有好的口才和风度,都会对维护学校良好形象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教师》:优质学校发展公共关系往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水到渠成。那么薄弱学校发展学校公共关系应该以什么为突破口?
张东娇:我觉得他们首先要研究好家长,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因为家长是首要公众。其次就是社区,要和社区建立良好的关系。比如以前有个规模不大的学校,周边环境一度非常乱,但由于它跟派出所的关系维持得非常好,所以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跟家长的公共关系也很重要,关系搞得好,通过家长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家长就会希望能把孩子送到你的学校。
这和校长的综合能力关系非常密切,首先是拓展资源的能力。跟外部组织的关系好,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为学校的正常运营提供必要条件。然后是专业能力,能不能把教学质量真正提上去。还有就是改进内部公共关系的能力,能不能把教师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果教师人心涣散,毫无信心,甚至人心思变,那学校肯定没有前途。
此外,也要看学校在哪些方面最薄弱,薄弱在哪儿,就在哪儿找抓手。我曾经在一所薄弱学校蹲点三年,当时采用的就是形象框架。因为学校薄弱,什么都没有,我们就做了校标的设计和校园的十个景观,提炼了核心价值观,还设计了首届金秋打枣节,然后把周边的中小学校教师请来参观,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口碑。其实越是薄弱校,越好开展工作,因为弱点太多,很容易就能找到突破口。我们的项目学校中有两个学校校长更换得特别频繁,谁来了也很难开展工作,但后来的两任就没问题了。因为他们都分别用了两到三年的时间来改善校内的人际关系,这就属于内部公众关系建设。像这种派系林立的学校就一定要从人际关系入手,加强内部的公共关系管理。此外,薄弱校营造良好的外部公共关系一般都是从家长和社区入手。现在有很多小区小学,他们和社区的公共关系建设搞得都是热火朝天。我原来接触过这样一所学校,学校只有126名学生,16名教师,他们坚持给家长写信,写得非常好。
《中国教师》:在学校营造内部公共关系最难突破的障碍有哪些?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 素质发展 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9-0142-02
公共关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政府部门、企业组织还是个人,都日益认同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社会广泛掀起了学习公共关系的热潮。纵观高校,无论是文科管理类、经济类还是是理工科专业中,公共关系学成为高校教学体系中许多专业都开设的一门课程。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技能性的边缘性、交叉性学科,在其学科体系中包涵了心理学、传播学、广告学、礼仪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公共关系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拓宽现有的知识结构,掌握各项能力和技能,帮助高职学生在日益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下正确地进行择业和就业。
一、高职学生素质现状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是着眼于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专业课程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只具备专业技能是不够的,高职学生的素质发展应该是多方面的,除了专业技能业务素质外,高职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文化素质,创造创新能力素质,人格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等。
当前高职学生的素质情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
(一)学习动力不足
与大学本科生相比,高职学生的高考入学成绩普遍偏低,生源上的差异形成了学习动机和习惯的差异。现状表明,高职学生普遍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缺少科学的学习习惯。
(二)知识迁移能力欠佳
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的学习习惯,高职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比较缓慢,同时又缺乏通过自身努力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动力,因此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知识层面狭窄、视野不开阔、思维较为固定模式化等问题。
(三)创新意识不强
由于固有的体制和观念,高职学生往往被动接受课堂的教学内容,在创造创新方面不求突破。
(四)心理问题凸显
当前社会就业竞争加剧,造成了高职学生在继续升学、就业困难等方面的心理压力,受学生的自我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所限,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疏导和缓解,这些压力往往形成一定的心理问题,引发抑郁症、退学甚至自杀等行为,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
(五)情商欠缺,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社会上普遍认为高职学生急功近利,责任感缺乏,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和他人缺少同情心和关注,在学习和工作中人际关系处理方面有待提高。
鉴于高职学生素质发展失衡的问题,公共关系教育可以很好弥补有关方面素质教育的欠缺,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素质发展水平。
二、公共关系学对高职学生素质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完善高职学生的知识体系
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公共关系与众多学科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诸如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心理学、法学、传播学等等,公共关系学的学习无疑有助于扩大高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习视野。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教学过程是一个思维锻炼的过程,这些课程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于文科类高职生而言,通过公共关系学学习数学、经济学以及逻辑学等课程,对逻辑思维的提高大有裨益。而理工科高职生通过学习公共关系学,接触管理学、文学等人文学科,对个人人文素养的提高有良好的作用。
(二)完善高职学生的能力结构
通过学习公共关系学知识,不仅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还有助于高职学生组织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具体相关能力进行提升,对完善高职学生的能力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1.提高实际操作的实践能力。在公共关系学的实务各内容环节中,讲到公共关系工作程序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公共关系的调查方法,对组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同时对公关活动进行策划和实施,这要求高职学生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实施,将课堂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帮助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2.提高获取和管理信息的能力。当今社会是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信息素养是提升高等教育水平的内在要求。信息社会需要具有较高信息意识和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与数据进行归纳与综合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无论是公关传播、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评估或是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及危机公关,需要做的第一步是全面了解情况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公关方案。这些过程有效训练了高职学生的信息管理能力水平。
3.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公共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管理工作性质,公共关系的传播、公共关系专题中的展览会、庆典等活动,尤其是在公关方案的策划、实施、现场管理方面,都需要有关人员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各个工作环节,以保证公关活动的顺利开展。组织和协调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以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慢慢学习如何有效组织和协调各部门人员之间的关系。
4.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公共关系是一门沟通的艺术,它要求组织内部公众之间、组织内部与外部公众及环境之间进行有效沟通,这就要求公共关系学习者树立一种沟通的意识,掌握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与组织内外工作打交道,在不断的学习和磨合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圈,为组织赢得良好的发展环境。
5.提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是信息活动中最重要的智力因素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公共关系的策划方案力求新、求异,只有善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策划方案才能吸引大量的眼球,才能获取公关活动的成功。
6.提高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社会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共关系所处的内外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甚至公关危机,如何稳住心理,沉着应对,化危机为机遇,这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
(三)提升高职学生的个人形象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塑造形象的艺术,公关礼仪训练是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关礼仪对个人的形象礼仪方面,包括仪容仪表修饰、仪态、个人着装的注意事项,此外还对会见时的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名片礼仪,以及商务接待和谈判礼仪等方面进行详尽的表述。这些与日常工作和学习息息相关的礼仪教育,对提升高职学生的个人形象给予
了启发。使学生注意日常正确地着装,改善了自身外在的形象,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求职和就业的成功增加筹码。同时,又注意在日常交往中礼貌待人,文明用语,说话得当,内外一致,讲求信誉,提升自身的内在涵养,为个人的形象加分。
(四)实现高职学生的情商培养
公共关系学注重强调处理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关系的重要性,指出内部是否团结、内外部环境是否和谐深刻影响组织和个人的发展,鼓励运用各种方式和方法寻求适合组织和个人发展的和谐环境。这对于高职学生培养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五)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素质
公共关系学为高职在校生搭建了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如在公共关系课堂上的演讲与口才训练,要求学生现场抽题进行即兴演讲,要求他们以流畅、形象、生动、逻辑性强的语言表述,这种训练方式增强了学生们自信心和参与意识,训练学生自我推销的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在实习就业过程中的自信和胆识,为就业成功做充分的准备。
三、公共关系学推动高职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举措
公共关系学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如何发挥公共关系学的这一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应从公共关系教学方法着手,即运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对高职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育过程不是单二的说教过程,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实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这里以几种教学方法为例: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公共关系学教学的常用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人说公关案例教学是美育过程,社会上发生的生动有趣的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社会生活美感,启迪学生积极主动明确自己的思想,准确地对案例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出明确的解决思路,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逐步确立起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公关案例能激活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活跃思维能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使学生迅速产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案例教学法训练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运用案例教学融入理论,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学生团队授课法。改变过去教师一味讲课学生一味听课的被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以小组团队为单位,自由选取讲课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和课外积极性,自主搜集公关案例素材,团体备课讨论,制作教学PPT,让学生代表上台讲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让学生展示自我的口才、学识和风采。学生团队授课法不仅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景教学。所谓情景教学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出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帮助学生把知识融入生动的情景之中,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枯燥单一。如在讲授到公关礼仪的时候,叫学生上台进行情景模拟,模仿商务人士之间的握手,递名片,相互介绍,乘车等场景,台下的同学对模拟的行为进行讨论评判,加深对公关礼仪知识的掌握。
4.社会实践教学。毕业实习和毕业实践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鼓励学生在实习期间对用人单位的公共关系环境进行调查,形成完整的调查公关调查报告,反馈给用人单位,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各项思维和能力,又帮助分析解决了实习单位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实习单位对高职实习生能力的了解,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法。
总而言之,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这门学科的教学,对高职学生素质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然,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需要运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才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联系在一起,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和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廖为建.公共关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崔相录.素质教育实方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1998.
关键词:公关促销整体决策
成功的市场营销,离不开公共关系。在世界经济朝着全球市场一体化、商业竞争国际化方向发展的形势下,一个企业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销售价格俱佳的条件下,如何让社会公众了解企业、树立企业形象、增强公众的好感和信任,从而乐于接受企业的产品、服务价格,最终达到促销目的,实现经营目标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善于运用良好的公众关系和外部环境,即公共关系。
早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的企业就重视公关与促销的结合,越来越有意识地将公关作为促销手段。“用户是上帝”、“消费者权益至高无上”等口号的提出,就是有意识地展开公关活动赢得消费者的好感,促进销售的手段。美国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的大市场营销观念,更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把公共关系活动同市场促销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有效地予以运用。
公共关系策划是一种战略行为,市场如战场,战争取胜的关键在于战略家的运筹帷幄,统谋全局;良好的公共关系的开展也需要公共关系专家出谋划策,智用庙算。“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也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孙子兵法》提出的这种“筹算”思想,无论对于战争来说,还是对于公共关系来说,都是同样适用。
公共关系策划是公共关系战略的核心,也是顺利达成公共关系目标的前提;公共关系运作需以策划为基础,而运作本身实际上也就是实现公共关系策划的过程。
企业运用公共关系帮助促销,应以“创造成功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事气氛、完美的社会舆论,以赢得社会公众的了解、好感、信赖,从而为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销售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达到营销目的为宗旨”,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整体决策。
周密调研、知己知彼
调查研究是公关促销决策的第一步,它是企业公关决策的基础。目标市场一经选定,就可以从企业形象、产品需求趋向、市场竞争态势几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作为制定企业公关促销计划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荷兰、日本家电企业欲进军中国市场,对中国电视机的购买力进行了调查。他们同时注意到中国人的收入水平。几十元的月收入,使荷兰人认为能填饱肚子已属勉强,哪里还能省下钱来买电视。经过一番调查后,荷兰人的结论是:至少在十年之内中国不存在电视机的购买力。因而他们作出了放弃中国市场的决定。而日本人认为,哪怕购买力只有0.0001,乘上8亿,就是一个富有潜力的大市场。更何况中国人素有节俭的传统,购买力是能够“挤”出来的。从十年“文化沙漠”中走出来的中国人,对重新播放电影、戏曲和文化节目的电视机需求很旺盛。周密的调研、准确的资料,使日本家电业果断作出开拓中国电视机市场的决策。
精心策划、运筹帷幄
公关促销决策的第二步是制定计划。制定计划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企业公关促销的目标,选择公关对象,传播方式和渠道,制定实施步骤和方法,编制公关经费预算等,从而保证整个公关活动有计划地实施。
日本家电业为进入中国市场进行了周密的策划。首先对电视机的电压、音量、制式等方面作了适合中国市场特点的改装,为使自己的产品在将来中国发展电视机生产后,不受到中国保护政策的限制。在为电视机定价时,计算了中国将来自行生产电视机的可能成本后,将进入中国市场的12寸黑白电视机的定价为420元。这一价位既能被中国消费者接受,又能使电视机成本已很低的日本家电业狠赚一笔。销售渠道的选择更是经过精心策划。首选广东。因为这样就可以依托我国香港,减少前期投入。同时还因为广东居民同海外联系密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购买力较强。接着再由南而北,向上海等沿海城市渗透。由于正确的决策和周密的策划,是日本家电企业的电视机进入中国市场的计划一举获得成功。
巧妙组织、灵活实施
公关促销决策的第三步为实施方案。实施计划方案是整个公关决策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灵活实施。企业可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及其它信息交流方式,向外界传播企业及产品的信息,扩大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实施公关促销计划。
正确的实施对策和精细的计划方案是组织公共关系的灵魂,日本家电公关人员精心策划,以广告这一大众传播手段为先锋,以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排球女将》等为诱饵,剧间插播中国百姓还很陌生的电视机广告,使松下、日立、索尼等产品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在中国广大消费者中树立深刻的产品形象。同时通过报刊、广播、张贴等多种传播媒体,以文字形式介绍产品及企业,扩大企业声誉。
公共关系的灵魂是人,人的满意度是公关成败的关键。日本电视机以其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赢得了中国公众的好感和信任,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美誉度,树立了企业良好形象,扩大和巩固了中国市场的占有率。
巧借东风、决胜千里
公关促销决策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评估。对企业公关促销结果是否实现既定目标,要进行定性定量的总结评估,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而为今后的公关促销提供经验。
日本家电业对其电视机在中国的销售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后,欣喜若狂。企业及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已根植于中国消费群体。经过周详的总结评估后,日本几大家电企业借助电视机在中国的热销,利用企业及电视机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将同一品牌系列家电打入中国市场。公关促销的不同之处在于赞助在中国举办的大型体育比赛,赞助举办中国全国性的卡啦OK电视大赛等,树立热心公益的良好形象,使日本家电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高。系列家电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再次获得巨大成功。
从日本家电企业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功经验可知,公共关系促销成效是通过企业长期努力实现的,成功的公共关系在现代市场营销中,可以给企业带来财富。公关促销整体决策的成功,必须在公关促销观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各种促销活动,树立企业及产品形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不仅要依靠技术竞争、质量竞争、价格竞争和服务竞争等手段,还要依靠信息竞争。谁在公众中获得了良好信誉,谁就能获得竞争的主动权。企业的良好信誉是无形的财富,因此,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通过公共关系,努力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大力提高企业及其产品品牌的知名度,赢得社会公众的了解和赞许,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出奇制胜,进行特别的策划。一个成功的市场营销策划,可使一个企业由无名到享有盛誉、弱小变为强大。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已由强力抗争进入了策划制胜的时代。日本家电企业成功的公共关系整体营销策略,对我国企业打入国际市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知识经济的临近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必然会引起企业市场营销的革命。中国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在全球发达的消费市场中展示实力和发展自己的事业,实现跨国经营。纵观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所走过的道路,可以说,中国大部分的外贸和外向型企业是采取一种较为被动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国际市场营销观念落后,加上体制因素的影响,各种类型的企业、部门、行业在公关营销理论的认识和运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而我国企业要生存与发展,要走向世界,就必须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学习国际市场营销的全新理论,积极有效地开展公共关系的整体营销。
参考文献:
1.于建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与模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公共关系;问题:现状;作用
一 我国饭店管理中的公共关系现状及问题
1.1 我国饭店管理中的公共关系现状
我国饭店对公共关系管理,常见的几种看法是:一是种认为饭店公关就是公关小姐或公关先生要搞好饭店的“表面礼仪”工作;二是种认为饭店公关就是饭店公关部门的人员到外“攻关”——请客、送礼来走后门、拉客户。三是种是有人认为,饭店公关就是宣传促销、促销商品等。当然,更多人是正确把握了公共关系的概念、本质,认为:公关是营销的一种手段,饭店公关由饭店营销部门负责就可以了。
1.2 我国饭店管理中的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
(1)、纯粹拿媒体当工具
目前,饭店一般在促销之时,都是采取宴请媒体的方式,联系做宣传。那些编辑,记者,主持人的饭可不是好吃的,吃完了写东西。媒体记者,编辑们心里自然不是滋味:自己吃着,旁边有摄像头盯着,后面有导演、服务员和客人们看着,还要对摄像头很夸张地说:“哇,这道菜真是色、香、味俱全,回味无穷……”。此时,不禁让人感觉到浓厚的商业气息——纯粹拿媒体当工具。
(2)、无竞争对手的宣传媒介调查
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目前,天铭国际大酒店,常熟福朋喜来登和金海华是常熟某假日酒店的主要竞争。而如今,大家只知道,天铭国际大酒店是老五星,设施陈旧,比不了某;金海华主打餐饮,客房没有某的宽敞。其他,关于竞争者的宣传手段、每年宣传费用的大致成本预算是浑然不知。这个不能过于责备,因为,饭店市场传媒部本身都没有年度预算,只是有了促销就联系媒体。
(3)、媒介形式单一,涉及面小
饭店目前的媒介形式有各显眼处海报、电梯海报、小宣传单页、促销台、电子屏、店外如季刊、杂志、报纸、邮递广告、还有广播、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 但是,酒店在专业刊物、杂志上的行业资讯和广告几乎没有。另外饭店没有定期编辑出版以宾客为对象的对外刊物,去年有IHG总部季度期刊《尊悦》,但是自2009年冬季便停刊了。
二 公共关系在饭店管理中的作用
公共关系是一门"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它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上都能够发挥作用,尤其是现在,饭店公共关系越来越多地注重饭店外部开拓与内部管理的结合,特别是注重饭店的内部管理,这对于提高饭店知名度,树立与发展饭店形象,提高饭店管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维系人心,提高饭店的凝聚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1、扩大影响,提高饭店知名度
饭店的知名度是指饭店在公众心目中名气的大小。提高饭店的知名度,让公众了解饭店,知道饭店,扩大饭店的影响,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充分发挥公共关系的作用。
(1)、做好饭店的宣传广告
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一个饭店无论它的设施多么豪华,服务多么热情周到,无人知道,无人光顾,饭店的生存和发展都会受到影响。因此,饭店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让宾客了解饭店,知道饭店,从而光顾饭店,使用和享受饭店的设施与服务。如毗临上海锦江饭店的上海新锦江大酒店,开业头两年,由于受老锦江的影响,被公众误认为是老锦江的分支,针对这一情况,新锦江的公关人员利用各种机会,如举办中外食品节、承办大型国际研讨会等一系列公关活动,并通过新闻媒介介绍饭店,扩大饭店的影响,提高饭店的知名度,从而赢得了社会公众的关注,市场也被渐渐打开,使饭店效益出现了一个良好的势头。
(2)、抓住时机扩大饭店影响
在提高饭店知名度上,公共关系的机遇很多,关键是要抓住时机和采用有效的方法。例如,饭店的开业庆典就是开展公共关系的一个最好的机会,因为饭店新开业还没有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它的知名度几乎等于零,这就需要通过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扩大饭店的影响,提高饭店的知名度,因此,许多饭店对饭店的开业典礼都非常重视,精心策划,出奇制胜,以求开业大吉。而一些已经开业,正在经营中的饭店,由于知名度较低,饭店的产品和服务还未被公众广泛认识,就更应该在公共关系上下功夫,抓住有利时机,灵活运用传播媒介,向公众进行宣传和介绍,提高和强化饭店的知名度。营业中的饭店如果能在公众心目中产生良好的声誉,必然会对饭店的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而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对扩大饭店知名度又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2、树立和发展饭店良好形象
饭店的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包括饭店员工心目中对饭店整体的评价。它是公众对饭店的发展史、管理人员、团体气氛、行为准则、物质条件、产品、服务、饭店名称、店徽等的总体认知,反映了公众对饭店的整体特点、总的精神的了解和情感倾向。
公共关系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深入细致、持之以恒的具体工作,树立与发展饭店的良好形象,建立良好的信誉,以取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接受,进而赢得信任和支持,而良好形象和信誉的建立,又会促进饭店目标的实现,所以人们常把良好的形象和信誉称为饭店"无形的财富",同时,饭店良好的形象也是吸引客人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以南京玄武饭店为例,开业之初,由于经营思想和经营观点以及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使饭店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客源层次降低,客人越来越少,不但影响了饭店的声誉,给饭店的经济效益顺利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的验收,在饭店十周年店庆之际,跻身四星旅游饭店的行列。可见,树立和发展饭店形象是促进饭店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饭店形象的树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饭店本身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因此,饭店公共关系工作要为饭店的发展不断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饭店公关人员必须充分发挥公关的积极作用,经常进行市场调查,了解饭店形象在公众心目中的变化,分析公众的心理、意向及其变化趋势,及时做出预测,及时调整公关策略,使饭店的发展趋势与公众意向相吻合,让饭店良好的形象在公众的心目中经久不衰。
2.3、提供信息,发挥决策参谋作用
在饭店经营管理中,决策是一项战略问题,饭店所处的生存环境和面临的市场竞争极为复杂,经验型管理方式,已很难适应饭店发展的需要,因此,饭店各职能部门,尤其是公关部,应当充分利用公关优势,发挥其智囊作用,为饭店决策层提供切实可靠的信息,当好饭店决策层的参谋。
饭店决策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决策过程包括调查分析、确定目标、制定方案、方案评估、执行实施等步骤,公共关系在决策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决策的准确制定提供各种信息。饭店每一项决策的实施并不是饭店组织孤立的行为,它需要得到内外部公众广泛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引导他们在不同层次上以不同形式参与到实施决策的行动中来。因此,饭店公共关系活动是饭店能否有效实施决策的关键因素。
2.4、协调饭店内外关系
(1)、协调好饭店与外部环境关系
现代饭店是一个开放型的组织,它既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同时又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饭店内各部门之间以及饭店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协调能使饭店内所有部门的活动同步化、和谐化,并使饭店与环境相适应。协调影响到饭店中的所有部门和人群,也影响到饭店的外部环境,缺乏协调就会使饭店在时间、人力、金钱等方面造成浪费,使饭店形象受到损害。公共关系在现代饭店管理中,能够恰到好处地发挥这种协调作用,使饭店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健康发展。
(2)、做好饭店内部信息沟通
公共关系在饭店管理中的协调作用主要表现在与公众沟通信息、建立感情,取得理解和支持等方面。与公众的信息沟通是饭店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对内包括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饭店与股东之间的沟通;对外有饭店与客人之间、与社区之间、与新闻界之间、与政府之间的沟通等。
公共关系在饭店内部的信息沟通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及时向员工传达和解释饭店的政策、决策、指令和意向;向各级部门反映员工的建议和要求;提高员工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管理的热情。如南京金陵饭店在这一方面就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他们通过"当一天总经理"等一系列活动,唤起员工对饭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可能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这样不仅使饭店管理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同时,也使饭店与员工在感情上贴得更近。股东关系与员工关系一样,也是饭店内部公共关系的重要内容,必须经常了解股东的动向,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鼓励股东参加饭店的经营活动,以使其与饭店同呼吸共命运。
2.5、促进饭店效益的提高
现代饭店经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饭店经营过程中,无论是消费决策还是投资决策,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都离不开信息服务,信息服务越充分、越及时、越全面,越能强化企业的生存与竞争的地位,而信息服务工作又与公共关系工作紧密相联,公共关系工作通过采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能促进饭店经济效益的提高,它虽然不象餐饮、客房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但是,它对饭店经济效益的影响却非常之大。第一、公共关系可以增强饭店的竞争能力,使饭店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二、公共关系能改善饭店的市场环境,开拓产品销路,理顺销售渠道;第三、公共关系可以加强饭店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形成正确的经营决策,抓住经营的最佳时机,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此外,公共关系在促进饭店社会效益,树立饭店形象,加强饭店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信息交流等方面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本文介绍了职业能力导向的《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导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对《公共关系学》课程进行改革,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公关素质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课程改革;公共关系学;职业能力
引言
在当前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时代大背景下,职业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必然要求,也是我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所在。课程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的微观基础,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最主要途径。因此,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深入探究《公共关系学》的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能力导向的《公关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契合教育部提出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2014年2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建构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决定”。3月在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在改革完成后,我国2500所高校中,会有1650所左右的高校将转型为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并且在培养方式上将突出专业的重要性,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举措将令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发生重大改变,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比重将会提高25个百分点。在新形势下我国将把突破口放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对教育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而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是这一调整的集中体现。形成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中国的目标,在教育模式、教育机制、人才培养模式上,都以就业为导向。[1]笔者尝试的职业能力导向的公共关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将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导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这完全适应了教育部新提出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
(二)适应我院最新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我院于2012年制定了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全面落实学院“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关系学》是文法公管大类的大类基础课程,第一学期开设,涉及法学、广告学、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在文法公管类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换言之,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关系学》课程对于文法公管大类共4个专业的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自然也就对《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全过程提出了深入改革的要求。如何在《公共关系学》已有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应用型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深入的教学改革,全面强化学生的公共关系意识,加强学生的沟通协调与社会交往能力,为成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是新形势下《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所需要完成的紧迫任务,也是笔者研究的重点。
(三)符合新形势下学风建设和专业建设的要求。
根据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实行“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政策。这无疑有利于学生打下宽广的知识基础,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弊端。如在文法公管大类中,共有法学、广告学、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四个本科专业,每个专业之间相关度并不高,专业课程几乎没有共同点,这就很可能使得学生在第二学期进行专业分流时存在困惑、迷惘,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就读哪一专业。如果盲目选择一个专业,日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学生往往学习热情不高,甚至自暴自弃,极大地影响到学风建设和专业建设。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学年的大类基础课程不仅要实现知识传授,更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优点和喜好,在专业分流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从而使得学生在后面三年的学习中充满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风,进而使我院的专业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公共关系学》作为文法公管类的大类基础课程,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公共关系学》课程在我院已经开设14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根据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本课程研究拟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项目以了解法学、广告学、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专业对于职业能力的不同要求和共同之处,在课程学习中逐步认识自己的兴趣所在,帮助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选择。
二、针对目前存在问题,如何进行《公关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实践性与实用性很强,因而要求学生既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只有这样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才能较快适应市场需求,才能熟练地协助企业或单位策划公关活动、用公关方法较好解决危机、制造公关奇迹,并处理好同事间、上下级间各种关系。但是在传统《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不利于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公共关系学》课程要朝着更完美的目标前进,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更科学更合理的改革和探索,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新模式。那么针对目前《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专题式教学+职业能力训练”的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是《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改变传统的章节式教学思路,采取专题式教学思路。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笔者把公共关系学课程划分为四大专题:公共关系学基础理论(包括绪论、公共关系的概念和涵义、公共关系的功能、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共8个学时)、公共关系工作程序(共6个学时)、公共关系实务(包括网络公关、公关礼仪、危机公关、公关专题活动,共12个学时)、公共关系实训(带领学生参与班级、系部或学院的各类主题活动的组织、策划、执行等,共6个学时)。在每个专题下面,安排了对应的实践项目:第一个专题:以公关团队为单位成立公关公司;公关主题演讲。第二个专题:撰写公关策划方案。第三个专题:公关辩论赛;公关礼仪课堂实训;危机公关案例分析。第四个专题:依托公关团队和学生社团让学生参与组织、策划、执行班级、系部、学院的各类主题活动等。根据学生今后从事的专业制定出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文法公管大类的学生主要可以选择的专业有四个:法学、广告学、公共事业管理和城市管理。通过对这三类专业相应的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这三类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所必须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各有侧重,法学相关工作岗位侧重逻辑思辨能力,广告学相关工作岗位侧重策划设计能力,公共事业管理和城市管理则侧重沟通协调能力,以上这些实践项目中有三个就是分别围绕这三大核心职业能力进行设计的,其余的实践项目主要是围绕这三类专业相对应的工作岗位所通用的职业能力进行设计。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以上各种不同的实践项目,可以明晰自己更擅长哪一种职业能力或者自己的兴趣点在哪个方面,进而为大一第二学期的专业分流做好充足的准备,减少专业分流的迷惘和茫然。同时,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每个专题都有相应的实践项目来支撑,实践项目的设计也是围绕三类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进行的。笔者将运用多种激励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以上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参与这些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内容更好地融入实际操作之中,让“教、学、做一体化”落到实处,从而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项目式+合作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内容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必须与之相适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讨论小组,积极进行参与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尝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研讨,着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礼仪技巧、策划能力、表达能力、执行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各种职业素养。具体教学方法如下。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目标是在分析及研讨案例的基础上,研究公共关系活动的历史、现状,从而提炼出公共关系活动内在的规律和理论要点。[2]通过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总结了在课堂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的经验。首先应在课前精心选择最佳案例,要保持对与公关相关的热点事件的敏锐度与关注度,案例库应持续更新,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程编选,编选过程中要有针对性,案例编选的原则是要真实、典型、有趣、新鲜。其次要合理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授课教师应在课前把案例相关资料发给学生,这样上课时不会感觉突然,课堂上授课教师再进行详细介绍,鼓励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围绕某个切入点开展热烈的讨论,若讨论过程中出现偏离主题或其他问题,教师应马上协调,使讨论方向更加明确、讨论效果更好。再者分析案例要透彻,在学生讨论案例的基础上,教师要给予恰当地点评和分析,深化整个课堂教学,为了做好这一步,需要教师在课前对案例有全面的认识,并找准案例的细节与所讲理论点相切合的地方,同时还需要有较强的应变课堂突发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法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公关素质,仅靠课堂实践是不够的,还需要创造平台,让学生有机会进行校园内外的各类公关实践工作,进行实战模拟。这种模拟演练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实地观摩考察,教师要积极跟校内外相关组织机构做好沟通,然后选择恰当时机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项公关活动,比如带领学生观摩开学典礼、校招聘会、校动动会开幕式、学校周年庆典等公关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第二种方式是亲身实践演练,教师在课堂里传授基本的公关理论知识及组织一系列课堂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生也十分希望能把课堂所学的内容尽快加以实践,在学生有着浓厚的实战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应适时推出系列的亲身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内的各类主题活动,包括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总结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3]合作研讨法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合作、团队合作、共同学习、共同探索的过程,鼓励提问、鼓励对话、鼓励创新。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可自由组建公关团队,每个团队5—6人,尽量保证男女搭配,以增加团队合作的趣味性。团队活动将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包括课前预习、课堂上的情景模拟与分组讨论、课后的实践项目等。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积极开展合作研讨法,不仅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能力和风采的良好平台,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先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明确每堂课的具体任务,然后通过任务的准备、参与、总结,使学生懂得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具备怎样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引领者,教师首先应设定好每堂课的具体教学任务,然后带领学生围绕某一核心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最终通过共同努力寻找解答问题的最佳答案。通过积极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以下三个作用,分别是:一是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二是通过解决执行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以便更好地把握今后学习方向。
(三)“多元一体+形成性考核”的评价方式改革。
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十分关键,关系到学生兴趣点的导向。在《公共关系学》课堂教改实践中,改变了传统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式,建立起重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评价方法,形成一种创新的考核评价标准,即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与导向,围绕“两个结合”的策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真正有效地进行与落实。首先是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在课程开始之初,任课教师把课程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详细地告诉学生,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在实践项目具体落实过程中,教师及时记录学生展示项目成果的情况;最后通过把教师打分和学生代表打分相结合,得出每个学生的具体分数。再者是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在整个学期学习过程中各个方面的考查,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参与实践项目的表现和贡献等,着重关注学生在整个学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而期末考试主要以闭卷的形式对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要点进行考核与应用。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试两相结合,改变了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法,使学生把眼光更多地放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考核的具体方法如下。《公共关系学》课程成绩计算方法:总成绩等于期末考试(40%)加平时成绩(60%),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包括:封闭式卷面考试成绩(50%)、开放式案例分析成绩(50%)。平时成绩包括四块,分别是:团队实践项目完成情况(50%)、专业选择意向报告(20%)、课堂表现(20%)、考勤(10%),其中,团队实践项目完成情况的评分标准考虑到公平性,主要由个人自我评价(15%)、组内成员互评(25%)、任课教师评分(60%)三部分组成。团队实践项目包括课堂内外开展的各类实践项目,每个实践项目所对应考核的学生能力是有所侧重的,学生可根据自己在实践项目中的表现情况和个人兴趣爱好,总结出专业选择意向报告,为大一第二学期的专业分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通过以职业能力导向的公共关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笔者力图在教学内容上通过专题式教学和项目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明晰自身特长和兴趣,为大一第二学期的专业分流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方法上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对实践项目的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在评价方式上通过构建重职业技能培养和重实际操作的全新模式,从而在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公关技能和职业素养。
作者:夏慧夷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晨.公共关系学发展现状研究报告[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