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题实践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stract: On the base of summarizing class and source of projects by Department of T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auses of project structure are studied, it is put forward that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onsider their own practical experience, explore the open source strategy for horizontal subjects and safeguard measures for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horizontal subject;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1-0220-03
0 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组织,必须面对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其办学理念也应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核心。在对象上,高职院校应立足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向行业、企业和基层;在性质上,应结合人才培养,根植专业建设,以专业促进产业,以专业链服务产业链;在内容上,应是实用技术推广、生产工艺改进、参与项目研发、管理咨询论证等[1]。
横向课题指除各级政府部门及有关科学基金会批准下达的科技计划项目和学校基金项目以外的,所有由学校各部门及科研人员承接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四技(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项目及其他合作研究项目[2]。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其专业就必须联系产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应成为其人才培养基本模式,而校企横向课题合作是展示校方实力的媒介,更是连接校企的纽带,有利于双方建立相互支持、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本文在分析厦门华厦学院检验科学与技术系承担的课题结构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原因,探索拓展横向课题的策略和实施保障。
1 科研课题构成分析
厦门华厦学院检验科学与技术系自2009年建成以来,共承担主要科研项目41项(不含主动上门的零散的分析测试任务),对项目来源、项目类别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如图1-图4。
从课题来源看,纵向课题约占三分之一(16项),其中4项来自于与其他高校单位联合申请或二次委托的子项目,7项来源于省市级科技部门,1项来源于其他政府招标,其余均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纵向课题来源极少,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省市级科技部门对高职院校的配额极少,且级别越高的纵向课题越倾向基础研究;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科研队伍实力不足以承担有较大创新的科研项目;基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纵向课题不应成为高职院校科研的主攻方向。
三分之二的课题(25项)属于横向课题,来源于行业、企业,总经费超过纵向科研课题。其中,15项来自行业,10项来自企业。来自企业的合作项目较少,主要是因为检验专业群所承担的企业课题主要为技术委托检测,项目小、经费少,故不计算在横向课题范畴;这也凸显了针对企业的技术合作,尤其是较大的技术开发合作项目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的现状。
在现有的横向课题中,从服务内容看,8项为技术开发,15项为技术服务,2项为技术咨询;课题多为在“四技”(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项目中的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开发与服务类别的项目契合专业的社会服务定位与技术水平,且这些横向课题可通过专业努力寻求社会资源,在校企双赢协议中获得,项目只要与专业技术水平相符,有能力完成即可合作,因此这类横向课题来源较为广泛。技术转让空缺主要是因为具备技术创新的技术储备少;技术咨询较少,主要是因为开展技术咨询需要较丰富的专家资源,检验科学与技术系目前开展技术咨询方面的工作也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检验科学与技术系所承担的项目构成分析,结合自身软硬件资源,检验系提升横向课题研究能力的实践策略归结为:以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为主,技术咨询为辅,积极储备技术,争取突破技术转让;服务对象上,稳定行业合作关系的同时,积极开拓面向中型企业的“四技”项目合作。
2 横向课题研究能力提升策略
高职院校科研应重点发展横向课题研究,开展横向课题能够极大地促进专业服务能力。一方面,横向课题必须满足行业、企业要求,其报价也是经我方严格论证,因此经费必定是满足项目开发需求;二是横向课题皆为行业、企业急需攻克的技术与测试,因此必定满足生产需求,紧扣行业发展需要;三是横向课题一般不需要论文、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只需切实帮助企业、行业解决技术难点,有利于开发者全心全意地专注于技术难题的攻克上;四是横向课题的开展有利于教师研发队伍汲取行业、产业知识与技术,促进其知识更新;五是横向课题的开展进一步密切校企和合作,校企双方可通过横向课题的合作加深彼此的了解与信任,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
2.1 转变观念,主动出击,拓宽课题来源渠道
根据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明确社会服务的范围和方向,研究社会服务的方法路径让教师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意识,把目光与精力汇聚在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项目上,不断探索社会服务的新领域,努力摸索新经验。同时,配备对外联络人员,采取主动,利用各种关系和力量广泛收集需求信息,及时反馈给研究人员,当好校内研究人员和校外企事业单位之间联系的桥梁。具体举措包括①与当地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特别是有关部门的科研管理人员、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加强联系和交往,建立友谊,互通信息;②组织学院研究人员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中去了解情况,主动上门解决问题,特别是要面向中小企业服务,开展产品开发、技术革新、工艺改进等研究探索;③多参加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学术交流会和科研活动,适当参加行业协会组建的理事会单位交流会,积极宣传专业实力与成果,寻求合作机会;④利用校董会、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行业协会、科协、校友会等多渠道争取横向课题和经费[3]。
2.2 筑巢引凤,搭建开放平台
根据专业优势,建立各类研究中心,以平台建设为支点,带动“四技”项目的发展,开放平台也是顺利实施横向课题的重要保障。可在建设校内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申请政府支持的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技术水准,扩大行业影响力。
检验系于2008年底成立食品药品安全检测中心,建成之时为减低建设成本,想方设法寻求仪器公司合作,与日本岛津公司、瑞士万通公司通过共建实验室的形式深入合作,如此不仅可以获得极优惠的设备购置价格,亦可获其更长的设备免费维修期,我方实验室更是作为岛津与万通公司的客户培训中心,大大提升实验室与学校的知名度。
检测中心建成之后引进德国N&B检测有限公司驻厦门办事处,以场地租赁、仪器共享的形式合作,开展出口食品检测,创收的同时提高实验室与设备资源的利用率。2009年,以检测中心为依托,着力申请厦门市食品药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并于2010年正式挂牌成立;为了进一步拓展检测技术服务业务,检验系以食品药品安全检测中心为基础,以厦门华厦职业学院分析测试实验室名义向福建省质量监督局申请中国计量认证,并于2010年5月获得CMA资质认定,出具的报告具备法律效率,为实验室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向社会提供检测技术服务创造准入条件。检验系以重点实验室和计量认证资质为后盾,开展了以“厦门银祥瘦肉精检测”为代表的第三方检测技术服务,为企业检测样品1千多个,为实践教学改革创造了一系列支撑项目。
2010年12月,检验系成立环境科学技术中心,成功申请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依托校内环境科学技术中心开展环境领域的技术服务工作,并开始以此为依托申请建设厦门市环境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2年5月,厦门市环境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为进一步对接产业,检验系整合多方资源,与与厦门市环境中心站、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事业单位在校内共建实验室,为监测技能人才培养创造条件。依托该平台,陆续完成厦门市六个建成区的网格实测项目,共获技术服务经费100多万元,与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微生物快速检测仪和重金属快速检测仪成功产业化。2013年,成立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部,参与厦门市政府采购招标项目,以第一成交供应商资格获得厦门市环保局委托的厦门市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评估机构项目,对厦门市的65家生产性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评估;2014年9月,第二次参加投标竞争,再次获得第一成交供应商资格,大大提升行业影响力。
随着厦门市海沧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2013年,厦门华厦学院瞄准生化制药领域,开始建设生物医药创新平台,与厦门海乐景生化制药有限公司共建生化制药技术研发实验室,与苏州纳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有了进一步的技术交流。如今,我们正努力寻求加入厦门市生物医药创新联盟,希冀通过加盟,获取更多的专业地方优势资源。
开放平台是检验系促进科研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既是开发项目的推动力,也是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更是职业院校在对外合作中能挺直腰杆子的名片。
2.3 引进与专业契合度高、社会资源丰富的技术专家
以兼容并蓄的人才观出发,增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包容性,把社会上的各类与学校专业建设有内在关联的工程技术人员,以适当的方式凝聚到科研队伍中,尤其应当有意识地聘用一些已退休的行业、企业专家,这些人才往往具有很多优势社会资源,要充分发挥其公关作用,充分利用其社会关系,帮助学校引进与专业相关的研究课题,拓宽社会服务渠道。检验科学与技术系成立以来,引进退休高级技术专家3名,为检验系拓宽项目来源做了巨大贡献。
3 横向课题的实施保障
为保障横向课题的顺利实施,高职院校应从人力、硬件、机制等方面着力,使“四技”项目可持续发展。
3.1 加强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必须以人为本。当前,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都还没有形成强烈的意识与成熟的套路,其根本的制约因素是缺乏开展社会服务的人才和经验。因此,高职院校为了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应当抓住人才队伍建设这一关键点。
以内培为主,外引为辅,专兼结合,建设科研队伍。① “内培”:对科研工作有浓厚兴趣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减少他们的教学任务,将科研工作量折算成教学工作量。重点扶持,鼓励他们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使他们尽快脱颖而出。通过做项目,形成科研团队,以点带面,带动更多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提升整体科研水平。②“外引”:引进认可职业教育及横向课题研究的高层次人才,同时,有意识地聘用一些已退休但有丰富科研经验的高校教师或专家,采取传、帮、带的方法,实现重点培养对象层次和素质的提高。③ “专兼结合”:设立一定的专职科研流动岗,让有重大项目的教师不承担教学任务,专职从事科研工作,提供条件让他们出成果,为学院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要求大部分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量,以不断促进学院科研队伍的成长和发展[4]。
3.2 开放硬件设施
可通过软硬件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方式为区域社会提供服务,包括图书信息资源、实训基地、实验室等硬件资源的共享与共建,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与利用,提高学校设施的利用率,同时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职院校一方面可为硬件设置对外开放创造政策条件,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对外开放,通过加入地方实验室与设备共享平台;另一方面,强化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确保对外开放时的技术支持。
3.3 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可操作性强的科研工作体系,不断完善项目管理、激励与分配等机制。建立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实施办法等,把每项社会服务工作作为一个子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运用项目管理方式进行全过程的指导与规范管理。
重视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建设。对教师的科研活动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对从事科研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补偿以调动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注重精神支持,使其获得成就感,制定社会服务项目认定与奖励办法,对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并纳入晋升、职称评审和评优的考量因素,用制度约束与政策导向促使他们社会服务理念的形成和精力的投放[5]。
建立科学合理的效益分配机制。社会服务创造的经济效益,由服务对象和服务主体共享。要明确权责,体现资源的合理分配;要合理分配利润,在学校、院系、项目团队中找到平衡,社会服务参加者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其实际贡献大小按一定比例提成。
4 小结
横向课题是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契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沟通校企双方,展示职业院校实力的媒介,高职院校应当转变观念,通过人才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等方法不断拓宽课题渠道,不断完善硬件条件和管理体制,为横向课题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张雪武,方从严.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2):124-126.
[2]潘丽.加强校企合作注重高职院校横向课题研究[J].职大学报,2007(2):117-118.
[3]付昌辉.加强横向课题研究促进高职科研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6:36-37.
一、我对课题研究的理解
1.什么是课题研究
科研培训参考书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很好的阐述:“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即从强化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与飞跃。”我的理解,课题研究就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的过程。可是身边的很多老师往往发出疑问。作为一线教师,整天要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做课题研究的时间与精力从何而来?这样想显而易见对课题研究存在误区。其实课题研究就是我们在办公室里经常讨论一些有关学生的问题,是我们每位教师在课堂上有过的困惑。比如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这个现象,我们每位教师都会思考:“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举手发言呢?”“是因为他们不会,我没讲明白?”还是因为:“胆子小,不敢说……”这样的思考过程就小课题的研究。再比如,我们学校每天早上学生进校园的时候都是一路纵队进校园这个现象,原来在老校舍时,每天学生是三三俩俩打闹进校园是经常事,学校领导发现了这个现象后,就研究改进方案,后来按照现在的方法进行了实验,你看这不就成功了吗?自动成为一列进入校园现已成了我校每日清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像这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个过程就是就是课题研究,只是我们没有把它系统的理论化而已,只是没有立项,没有进行系统的材料收集和整理。
二、 我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
1.明确研究目标
我们学校已立项的几个省市课题为一线教师教育科研搭建了平台,厘定衡量教育科研的标准,审视开展教育科研的价值追求。我是《写字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此课题组成员之一,可是这个课题对于我来说太大了,无从下手,怎么办呢?我就针对班级学生写字出现的种种问题,给自己选了写字课题的子课题:《汉字的间架结构要观察》,这也是我在初步解决了学生握笔和写字姿势的基础上,想要继续探寻的又一个问题。
我们知道字书写漂亮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像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掌握了汉字的结构,才能写出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字,所以,我每次在写字课上(我按学校教科室要求每周上一节写字课),都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观察,看字的结构,比例关系,在田字格中占的位置,具体到哪条线上,做到先说一说,再动笔写,同时会找一两个同学到黑板板书,最后还要查找不足之处,反复练写,一节课就写1---2个字,虽然他们的字目前还没有太大的提高,因为时间还短,但是他们现在起码知道要写字之前应该先观察,看字的笔画,回想写字要领再动笔。
记得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了。那么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来说课题从哪里来? 应从自己身边选题,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中选题,就比如说,戴红领巾的问题,我想这将来或许就可以成为课题,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天天为了学生戴红领巾烦恼,学生天天丢三落四,不爱戴,我们还担心扣分,天天逼迫他们戴,他们没办法了就戴一小会,检查完了,使劲往下一拽,往桌子上一扔;突然有个忘戴的,还的挨罚,挨批,所以不单老师烦恼,学生也憎恨红领巾,所以,我就想,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改变这种现象,解决大家的困惑,让学生喜欢上戴,让他们觉得戴上红领巾是骄傲呢?我想,这就可能成为我们以后的课题研究。再比如教学中:“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怎么能让好孩子“吃”得好,差异生吃得饱呢?、“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不能只是说说议议,而应该去深入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不管选择什么样的课题研究,都要从教师工作特点出发,研究问题的设计要精细,研究题目不宜过大,要更多的允许一线教师自己选择与设定研究课题。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2、实践操作
(1)要倾注热情与希望。课题研究的过程很辛苦,我们老师平时要上课、备课还有那堆积如山的作业、试卷,还有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等等,非常忙碌,非常辛苦,哪有时间做课题。可是,就在我茫然的时候,我想到了胡校长的一句至理名言:心在哪里,时间就在哪里!时间是靠挤出来。的确,就像皮革马利翁效应。古希腊塞浦路斯有位年轻王子,名叫皮格马利翁,酷爱雕塑。有一天,他灵感突现,雕刻出了一位明眸皓齿、翩若惊鸿的绝世佳人,并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尊美女雕塑,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爱得是如此忘情、如此疯狂!后来,王子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上帝,将雕塑变为真人,王子的梦想也终于变成了现实。是的当你全身心地倾注热情、怀抱希望的时候,你所钟情和期待的对象往往会因你矢志不渝的执著而天遂人愿,并最终引导你到达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2)要多读书多学习。我个人认为这很重要,是前提是基础。我们应该借阅读相关课题研究的书籍来提高自身理论水平、文化修养,是借鉴他人成败优劣的重要途径。福建师大教科院副院长余文森教授说:“教师怎样做研究?首先要养成读书的习惯,理论学习的习惯,理论不是万能的,没有理论是万万不能的。理论的价值不单在于操作,理论更重要的价值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精神和气质的熏陶、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近期我就将进行自我熏陶、启迪和提升。我正准备看《示范课精选与小课题研究》(小学版),应该还不错。
(3)要多反思多追问。没有反思的教学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透彻,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果一个教师在实施子课题的研究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课题教学研究也只是工作的多次重复。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记录。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这个公式明确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科研型教师的成长除了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是断断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环节的。
3、注重合作研究
一、创新思路,让课题研究为教师职业生活奠基
1.机制铺路
近年来,我校完善“课题实验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拜师结对制度”、“教科研评估细则及奖惩办法”等相关制度,形成“一主三翼”网络运行机制,以教科室为主,整体规划管理课题,依靠教研组、培训组、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计划。采取周通报制、月汇报制、月量化制、学期评价制、期终奖惩制的“五制”措施,保证课题研究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无序走向有序。学校开源节流,优先保障课题研究活动经费,邀请专家来校讲学,组织教师校内比武,选派教师外出参赛,奖励教师获奖成果,每年专项投入资金不低于5万元。民主的管理体系,科学的运作机制,以及专项资金保障,为课题实验研究奠好基、铺好路。
2.学习引路
课题实验研究不是闭门造车,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撑,
全新的思维方式作引导。实验教师只有站在科研的最前沿,站得高,才能开阔视野。我校尽其所能,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服务于教科研,每年都要新增图书、光盘、报刊、杂志等供教师培训学习时选用。利用双周周三下午业务学习时间,将教师按学科分成八个培训学习小组(语文、数学各三个组,英语、综合学科各一个组),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教师畅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切磋学习体会,将自己的想法、体会、疑虑展示于众,以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指导,提高自悟能力。我们还为每组教师建立学习资料册,让每位教师主动获取信息,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经验总结归类建档,以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历程进行理性思考,并自觉运用反思结果去矫正不良的教学行为。
3.骨干带路
由于农村教师年龄差异较大,研究水平不一,我们对不同教师的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于老年教师,重在抓好学习,组织听取课题研究讲座,阅读有关课题资料和研究报告,使其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掌握一些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取一个课题参与研究。对于青年教师,在科研骨干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实践,研究范围可以小一些,可以是一节课的流程设计、一个教学片断的剖析、一种教学方法的探讨等,研究流程只要基本符合科研要求就行,让他们在行动中学会研究。对于中青年骨干教师,学校有计划地选送他们外出学习取经,借助“他山神奇”的力量推动课题研究的开展。这样既保证重点,又达到全面练兵的目的,较好地处理大众化与精英化的关系。
二、更新举措,让课题研究为课堂教学创新服务
我们认为,课题实验研究应与课程改革相结合,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应用于课题研究之中;课题实验研究应与校本教研相结合,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形成常态化研究;课题实验研究应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促进薄弱学科的快速发展;课题实验研究应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将实验成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让全校师生受益。
我校在课题研究中,以问题科研、行动科研、生本科研和全员科研为重点,以课堂教学创新为中心,聚焦课堂,使我们的课堂逐步向生本的课堂、生活的讲堂、生命的殿堂迈进。
1.问题科研
我们主张教师选题,以应用研究和微观研究为主,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敏于问、善于思,及时捕捉课堂中发生的一些带共性的、值得研究的问题,用教学反思的形式描述出来,一是记困惑之点,二是记败笔之处,三是记成功之举,四是记再教设计。当教师个体自我反思难以探求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时,便可寻求同伴互助。教师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并产生研究这些问题的欲望,进而用研究的思维、方法去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存在的缘由、解决的途径,教师的行为自然会印上研究的影子,把“问题意识”转化为“问题科研”。
2.行动科研
我们在行动科研上下工夫,引导教师研究教室课堂、校园课堂和社会课堂,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1)加强集体备课和说课评议
学校每月定时组织教师开展分组分年段的集体备课,在集体确定单元尤其是课时的教学重、难点,主要教学策略和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实行课时备课分工,每位教师按照集体意见写出详细教案,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特长和学生学情,添加个性化教学设计,最后形成上课用的预案。然后授课教师在课题组内说课,做好课前预演,组内教师参与研讨交流。
(2)倡导课间研究行动
学校极为重视营造课间研究的氛围,行政人员分科包组,参与教师学一点、摘一点、写一点、问一点、议一点的“常规五研”活动。让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教师的日常工作中,使办公室既是教师的工作室,也是教师的研究室。
(3)定期开展课堂研讨和说课活动
每个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进程,开展家常课、研究课、对比课、汇报课、竞赛课等多种形式的听评课活动。评课时,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特别注重评价课堂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主动质疑,是否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评课安排有中心发言人书面交流,其他教师尽可能人人发言,这样既督促教师认真听课,又激发教师积极思考,认真甄别教学得失,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少课题研究中的问题。
(4)引导教师养成总结典型案例的习惯
我们还要求教师上完每节课都要及时地反思,写出教学后记,记录于《教学笔耕》,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能够形成完整的案例或论文时,再撰写于《课改足迹》上,打上自己实验探索中的烙印,最后收集、整理这些实践素材放入个人实验资料册,以便其他教师学习借鉴,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生本科研
学生也是课题研究中的主体,我们必须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充分显现课题实验研究的活力。每学期我们都要分学段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组织学生学习方法经验推介会,和学生交流课堂教与学的得失,从学生的角度去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如何将培优辅弱落到实处”、“对课堂教学中学生‘乱’的调控”、“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等校本课题均来自于学生的交流。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也是积极参与的主体,“书香班级”的经典诗文诵读、一分钟演讲、剪贴画报、习作展评、名言书签制作……综合实践活动的参观、调查、采访……语文的课本剧编排、小记者行动、写读书笔记、电影评论……数学课中的问题生活化,英语百事通等等活动,都需要学生走出课堂,融入校园,走向社会,用自己的眼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嘴去评说,用自己的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脑去感悟。德育校本课程中的《我爱我的班级》、《可爱的校园》、《小小园艺师》、《交通安全牢记心》等篇目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发形成的。课题实验研究只有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师生协调配合,才能更有效地拓展实验研究的空间,实验才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4.全员科研
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竞争,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课题研究需求,我们构建了一个竞赛评比的平台,每学年都要围绕“全员科研,选项研讨”的活动主题,重点选定课堂研讨,现场教学设计、微型讲座、说课评优四项内容供全体教师选项参评。我们从竞赛的结果中欣慰地发现,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一年比一年有所提升,说课教师能从文本解读、三维目标、重难点的确定及依据,到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以及教学程序的设计作精彩的分析和陈述。参加微型讲座的教师能结合课改理念和课题实验要求对自己的教学案例作深刻的剖析。现场教学设计在环节过程的预设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法决定教法的原则,有的教学设计还附有环节过程的设计意图,凸现了教学设计灵活、规范、科学、创新的特点。课堂研讨更是让我们看到“冲模破模”带来的可喜变化,教师组织指导合理,师生双边活动充分,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三维目标训练到位,激励评价效更明显。这些比武练兵的成效,更加坚定了我们依托教科研,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信念。
三、更新评价,让课题研究为学校和谐发展导航
为了加强对研究过程的指导和研究效果的评估,我们注重行政人员蹲点实验小组,及时掌握活动信息,指导解决研究中的问题;为每位实验教师建立跟踪记载卡,依照《课题实验工作考评量化细制》进行目标量化;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定期展示课题实验工作并开展互评;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课题组或实验教师个人,采取下发失误通知单和重点谈话的方式,督促整改。
1.激励评价
(1)政策倾斜
学校对为课题研究作出贡献的教师优先安排外出学习。优先考虑评先晋级,将科研成果作为专项业绩在教师年终综合考核中累计加分。
(2)精神表彰
学校利用橱窗、广播、例会、横幅等形式对课题研究先进教师进行宣传、表彰。
(3)物质奖励
当教师教科研成果获奖时,学校在市教育局、学区兑奖的基础上,再按照《市教科研成果奖励方法》对获奖教师予以奖励。
(4)选送进修
学校每年都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争取教师进修指标,安排科研骨干脱产学习,为学校未来的快速发展夯实基础。
(5)媒体推介
我们还组织专班撰写宣传名师的文章,向报刊等媒体撰稿。这些以师为本,体现人性化情感关怀和人文化教育方式的激励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投身于课题研究活动的热情,他们能真实地感受到付出有回报、科研有价值。
2.述职评价
学校每个月底都要召开一次课题实验小组负责人述职评议报告会。会上首先由实验教师通报本课题本月研究重点是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研究所取得的效果怎么样,研究中有什么困惑,以及下个月的研究重点、观摩活动的主题是什么等。再由课题领导小组根据各小组述职发言,作出定性评价。这样的述职评议不但起到了横向交流、相互监督、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作用,而且在真正意义上将实验教师日常研究环节工作纳入成果评价范畴,创新了“效果即成果”的评价思路。
3.多员评价
每学期我们都定期举行课题实验汇报周的活动,请家长听课,看学生竞赛,赏师生作品。一方面,为了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学生,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家长和学生也加入课题实验研究的评价中来,对实验教师的评价不再是学校领导和教师说了算,同时也结合了家长和学生的评价意见,这样的评价更全面、更真实、更客观。
一、开发实践活动资源
1 挖掘学校资源。“课外阅读”是我校的优势和特色,学校一方面不断增加图书室的藏书量,另一方面在中午休息时间和下午放学时间开放阅览室,供学生博览群书和查找资料。其次,让学生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下载资料。最后是在校内开辟各种红领巾阵地,包括“红领巾种植园”、“小动物饲养角”、“红领巾小气象站”等,为学生的科技活动和劳技制作提供展示成果的舞台。
2 挖掘社区资源。我们一是与乡镇福利、事业单位挂钩,定期带领学生进行义务劳动和参观、考察;二是与经济开发区的某些公司挂钩,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三是与红领巾校外实践基地联姻,定期带领学生参加学习、活动;四是对社区环境的评估,了解掌握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五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二、指导性活动课题
近年来,我们课题组在挖掘资源的基础上,反复进行实验、论证,推出了我校各年级的指导性实践活动课题。活动按三种类型设计:一类是短线活动,是指利用一次活动时间(2―3课时)基本可以完成的活动;一类是长线活动,这类课题则需要多次集中活动甚至几个月才能完成;三类是梯度性活动,是贯穿三至六年级的活动,是对同一课题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环境的研究,对不同年级的要求体现了一定的坡度和连续性,具体安排如下。
三年级上册:
[短线]1.了解教师节;2.走进仲贞子艺术馆;3.我们的校园;4.特殊号码特殊打(安垒教育);5.我向大家推荐阅读方法;6.走进药物世界;7.争做“文明使者”;8.修补图书。
[长线]1.我学做家务;2.相约西场――了解家乡特产;3.家庭小医生(感冒、中暑、牙疼、红眼病、狗咬等的起因、症状、治疗、预防)。
三年级下册:
[短线]1.找春天;2.我感兴趣的《西游已》人物;3.养金鱼;4.邮政编码我知晓;5.巧同卖书笔记;6.参观西场镇污水处理厂;7.做一本成长相册;8.日常生活的各种礼仪。
[长线]1.我感兴趣的西场历史人物:2.家乡的农作物;3.饮食与健康。
四年级上册:
[短线]1.介绍假期中的阅读;2.遵守交通法规;3.我最崇敬的人;4.巧制叶脉书整;5.我喜爱的数学家;6.为爸爸妈妈过一次生日;7.参观诗人胡西宅故居;8.读书格言警句。
[长线]1.西小食堂状况的调查;2.社区球境与生活;3.走进禽蛋之乡;
四年级下册:
[短线]1.《水浒传》中的社会毒瘤;2.参观平倭冢纪念馆;3.向父母献爱心;4.校园安垒警示;5.零花钱怎么化;6.胡桑的嫁接;7.读书的乐趣;8.街道美容师。
[长线]1.春季小学生易感传染病的研究;2.调查海安名人事迹;3.小小发明家(废眠的利用,巧用易拉罐、酒瓶的妙用、碎木块的利用)。
五年级上册:
[短线]1.打扫敬老院;2.电子阅读的方法;3.揭示车牌号码的秘密;4.校园的植物;5.丝绸是怎么来的;6.魔语信箱(学会感谢、赞美他人);7.新年的演变;8.我的偶像。
[长线]1.西场镇菜市场调查;2.吸烟的危害3.走进丝绸之乡。
五年级下册:
[短线]1.品《三国》;2.双休日的烦恼;3.广告大追踪;4.欣赏自己;5.为什么这么迷恋电子游戏;6.走进刘景韶纪念馆;7.网络下载;8.小小种植家。
[长线]1.小学生的近视调查;2.电器的利与弊(电视机、电脑、电冰箱、微波炉、复印机等的利与弊);3.“红领巾小气象站”的使用和维护。
六年级上册:
[短线]1.奥运知识知多少;2.我与“江海天骄”;3.我是毕业生;4.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5.图书的保管;6.化敌为友(废物利用)7.商标探究;8.植物过冬。
[长线]、1.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的比较;2.小学生的服饰研究;3.走进建筑之乡
六年级下册:
[短线]1.《红楼梦》中的人物特点;2.科学在生活中闪光;3.享受健康充实的读书生活;4.儿童与法;5.我爱祖国;6.我了解的外国名著;7.感谢母校;8.二十年后我们又见面了。
[长线]、小摊子,大学问(商贩经营);2.环保小卫士(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整治环境的举措与建议);3.初中生的学习生活调查。
沙坪坝区教育科学规划“教师成长科研课题”成果评审报告书
课题名称
小学低段经典古诗诵读实践研究
立项文件课题名称
课题批准号
(填写立项文件批号,课题编号)
2020 -1-小133
评审
得分
等级
自评
86
良好
学校
评审组
课题负责人
孙小玉
课题团队成员
蒋政、张凤、徐文静、朱春燕
结题方式
学校评审组组织会议结题
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结题报告( √) 课题论文() 课题汇报课(√ )
校本教材() 课题研究反思、案例集( √ )
学生成长记录( √ )
课题组自评意见
(不少于500字)
主要填写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研究的成效(包括:成果和效果)
现阶段,学生的语文素养亟待提高,本课题旨在通过古诗诵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古诗知识储备,侧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具体分别为:1.通过实践研究,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进而侧面提升学习效率。2.通过诵读实践,形成反思、策略、教学设计,进一步探究小学低段学生的诵读学情,归纳古诗文诵读的策略,总结古诗文诵读的实效。3.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诵读内容,同时要做诵读的先行者,实现教学相长。
我们从以下方面实践:1.通过每日诵读,培养学生坚持读诗的习惯,让学生了解更多古诗常识。2.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设计诵读策略并付诸实践,采用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适时调整,形成反思、策略、教学设计。3.教师给学生选择诵读内容,先自己诵读并尝试达到背诵,根据学生的诵读效果不断修改,教师的语文素养也能在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增长。
研究成果:课题组有关古诗的教学共四次,开展了“日有所诵”、“课前三分钟背古诗”、“古诗大会”等实践活动,探索了素读、诗配乐、根据古诗讲故事等多种诵读策略。
研究效果:1.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高,拥有坚持读诗的良好习惯。2.教师的古诗储备增多,专研能力更强。经过这一学年的不断探索,教师的知识储备增多,专研能力提升了。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前会做诵读的先行者,这就让教师的古诗储备增多,课堂中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古诗教学更富深意,更有趣味。教师们也不断专研,通过对古诗的深入探寻,形成了一系列自己的经验论文、反思。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和课例学习以及相关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唤醒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促使教师由“要我研究”到“我要研究”,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积极参与课题研修,专研能力有所提升,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古诗研究中。3.提高了古诗教学效率。课题组集思广益,在教研活动和其他诵读实践活动中总结出一些诵读策略,这也让古诗诵读形式多样化,为以后的古诗教学或古诗诵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学校的语文教师们在古诗诵读方面更有方向,注重对古诗教学的优化和创新。
课题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课题承担单位意见
评审组组长签字:
评审组成员签字: 年 月 日
区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评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