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课堂推进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课程改革须从课堂出发
任何学校、任何教室、任何教师的教育教学奇迹肯定首先发生在课堂。雷夫坚守56号教室创造了轰动美国的教育奇迹,他把一批批被称为“小魔鬼”的孩子塑造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佐藤学三十多年深入27个国家的中小学听课2万节,倡导建立学习共同体,期待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生长。
围绕高效课堂的构建,连云港市教育局以教研室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发动机”,设计高效课堂结构,制定实施路线图,确定推行主要方式。经教工委讨论后,形成教育局文件,开展区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主题活动。为此,连云港市牵头组织专家、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北上山东潍坊、杜郎口、兖州以及河北衡水,南下泰兴、丹阳,与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学校亲密接触,取经悟道。进而组织全市基础教育专家、名师,研究兄弟市区学校的先进经验,领悟名校之神,筹划远航航线,设计推广范式。
一是,构建方案,初步实施高效课堂。2010年,在全市教学工作会议上,解读高效课堂教学结构和精神,要求全面推行高效课堂;启动“课程实施发展年”主题活动,全面推进“三案·六环节”高效课堂建设;印发《“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操作指南》。
二是,反思提升,深入推进高效课堂。2011年,在全市教学工作会议上,总结高效课堂推进经验和教训,提出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任务;印发《“‘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
三是,成熟完善,收获区域推进高效课堂成果。2012年,在全市教学工作会议上,启动课程基地建设,全面实施“建构式生态课堂”;印发《“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内涵要求》;总结高效课堂建设成果,出版《从课堂走向远方》。
四是,全面升级,打造“建构式生态课堂”升级版。2013年,在全市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以破解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成功密码为抓手,提出打造“建构式生态课堂”升级版的要点。即面向全体学生,学生人人皆成才是其落脚点;“自主”与“合作”演绎的“激情课堂”是其聚焦点;实现“蓝色”超越的课程基地建设是其着力点;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数字化课程资源是其支撑点;一个近乎“痴迷”的领导团队和一股强大的执行力是其发力点;尊重全体教师,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是其主导点;作为“发动机”的学科教研室是其引导点;“唤起师生实行自我教育”是其归宿点等。
二、课堂让教育回归原点
在我国古代,教育被赋予“化民成俗”“兴国立业”的神圣使命。如《大学》提出的“格物致知”、“修身治国平天下”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回归教育原点,从“格物致知”出发,走向“修身治国平天下”,最终达成“化民”“兴国”“立业”的教育目标。课堂则是承担这一教育职责的重要主体。
2009-2010学年,我们在总结前期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了“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并在全市推行。其中,“三案”指教案、学案、巩固案;“六环节”指课堂教学一般包含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个环节。这一教学模式的推行,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课堂。学校、教师开始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
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其僵化、机械等弊端在推行过程中日益暴露。为了将引导和服务的自还给教师,将学习领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市教研室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将“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提升为“‘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并自2010年秋季开学起在全市推行。以此,鼓励教师灵活整合与优化课堂结构,增强课堂的活力和效力。
为巩固成果,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市教研室又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发展为“建构式生态课堂”,并于2012年初,在全市推行。“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注重操作与反思,“‘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注重建构与创生,“建构式生态课堂”则突出内涵发展,更加强调在课堂中师生各显其能,主动建构。
连云港市构建和推行高效课堂的三个阶段,不是文字上的简单变化,而是在走向远方过程中的不断提高和升华。它们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激发内驱力,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本能,以自主学习、交流展示、互动探究为平台,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不同的是,建构式生态课堂更加突出教师的引导、服务功能,在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彰显的前提下,强调从学生的既有生活经验出发,选准课堂学习的出发点;敏锐捕捉和利用学生的“学习生成”,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益;强调教师精讲点拨的作用,让全体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发挥课堂节奏的促进功能,使学习过程呈现更加流畅的灵动美。
三、由课堂出发向远方走去
教师的尊严,不是课堂上的一言堂,不是指挥冲锋的令旗,而是学师,是学生之师、学习之师、学术之师、学法之师。校长的尊严不是主席台上的那张席卡,不是带有行政色彩的上传下达,而是富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楷模,是行走在校园的灵魂。基础教育就是追求那浸染在浓浓的文化气息中,永远也抹不掉、挥不散的“味道”。
由课堂出发向远方走去,首先是让课堂成为师生的“家园”,课堂为师生提供爱的庇护,给师生以温馨的呵护,师生在“家”里,向着心中的理想目标,自主建构,合理营造,主动发展。其次是让课堂成为师生的“旅行”,课堂上,学生在“导游”的引导、点拨下,感受沿途的惊喜,品味民俗的淳朴,感悟风景的美丽。再次是,让课堂成为师生智慧的结晶,“知识就是力量,唯有智慧使人自由”,在课堂上,师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方式,不断同自我、他人交流,提高智慧。最后是让课堂达到“忘我”的境界,在这里,师生以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激情、丰富的想象,与学习内容、学习过程融为一体,这种“物我合一”的“忘我”境界,就是师生融课堂为一体的最高精神境界。
1.借助行政力量。借一年一次的全市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解读高效课堂教学方案,布置推进任务,加快研究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速度。借一年一度的教学视导,解决高效课堂在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帮助学校走出误区,指导学校进一步实施高效课堂,以提高研究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效益。
2.树立榜样。发现和选择典型,扶植和培育典型,以典型为样板,深入推进和普及高效课堂。如在海头高中和白塔高中的高效课堂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发挥其榜样作用。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将全市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的会场,定在海头高中,让来自全市基础教育界的与会代表,零距离学习观摩海头高中的高效课堂。
3.用“成就感”提高执行力。以表彰奖励为动力,推进高效课堂的全面实施。表彰领航校长,表彰实施高效课堂的领航教师。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调动基层学校教科研的积极主动性,集全市之力,构建理论体系。
4.每年一大步,每步一境界。区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其顶层设计源于课堂教学一线,为解决制约课堂教学效益的问题而设;顶层设计的落脚点则在于教学实践,将设计转变为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从“三案·六环节”到“建构式生态课堂”,都应沿着问题、方案、实施、完善的路径推进。
四、路途中的风景别样精彩
在由课堂走向远方的路途中,我们欣赏到了别样的精彩风景。
继2009年11月24日《中国教育报》以《驶入课程改革的深海作业区》、2010年12月28日《中国教育报》以《追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2012年7月5日《中国教育报》以《回到教育原点推广高效课堂》报道连云港市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改革成果,总结出“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是“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灵魂之后,2013年1月23日《中国教师报》发表了《连云港的课改逻辑》,2013年第9期《人民教育》在“改革观察”栏目刊发了《激发智慧释放潜能——江苏省连云港市“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实践探索》,全面介绍了全市建构式生态课堂探索的成果。
尤其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在连云港市的中小学中看到了这样的精彩风景:学生分组相向而坐,自学、质疑、展示、交流、倾听,课堂上生命在积极主动中走向成熟;学案、黑板、多媒体、巩固案,承载着学习的过程与效果,流淌着学生的思考和思想;少了专属的黑板和讲坛,教师行走在学生群中,成了流动着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在这里,自主质疑,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交流展示,学生成为学习的分享者与评价者;互动探究,学生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和研究者;精讲点拨,学生成为学习的倾听者与顿悟者;矫正反馈,学生成为学习的自我评判者和自我完善者;迁移应用,学生成为学习的开拓者和提高者。
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育局和农场教育总支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方案》为指导,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校有效校本研修机制建立,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组织领导
1、高效课堂建设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朱耀文(校长)
副组长:王小桥(副校长)
成 员:郭锋(教导主任)、黄汉华(副教导主任)、熊燕(政教主任)、肖红年(后勤主任)
2、业务指导小组:
组 长:王小桥
成 员:郭锋(教导主任)、黄汉华(副教导主任)、熊燕(政教主任)、王红霞(语文教研组长、区赛课一等奖)、周丹(数学教研组长、区优秀青年教师)、罗晓芳(综合教研组长、区赛课一等奖)、祁冯静(区优秀青年教师、区教学能手)、黄惠玲(区教学能手)
三、工作目标
1.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认真研究课堂教学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能力。
2. 通过积极推进评价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 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和探索,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通过合理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促进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优质、轻负。
4、消除课堂中存在的重形式、轻效能、课堂活动表面化、缺乏目的性、针对性、学生无收获的现象。
5、杜绝课堂教学随意性,改变低效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高度重视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求教师备课要做到七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媒体、备程序、备作业。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要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
具体措施:
1、抓实集体备课。教研组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
2、开展各种活动。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备课案例评析研究、同课异构、优秀教案评比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促进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
3、落实教学反思。活动期间内,要求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对精品课进行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案例分析。课后认真总结,写好课后反思或课例分析,并将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或课例分析,发送在学校qq群共享上。每学期3篇,每篇字数不少于800字,期末组织展览、交流、评比。
4、加强常规管理。教导处、教科室负责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讲评分析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突出集体备课的作用,强化教研组的工作效能,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通过同伴互助,促进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提高。
(二)、切实抓好课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究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研究出不同的课型模式,并得以推广。
1、提高使用教学资源的高效性。
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为了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我校在执行国家统编教材的同时,依靠自己的力量,于XX年在创建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期间,编制了《关注学生的生命、实施关爱教育》的校本课程。我们要充分利用校本课程,积极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校本研究成果,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实效。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切实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不能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通过采取完善常规作业设计要求和评价细则,加强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教师现场作业设计竞赛、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
五、“高效课堂”研究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 (XX年2月至3月)
1.召开行政会,传达上级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目的及实施意见,分析、研讨我校课堂教学现状,提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2.成立领导小组,拟订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3.召开专题会,论证、修订“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4.召开构建“高效课堂”动员及起动大会,学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二)、理论培训阶段 (XX年4月 至8月)
1、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
2、认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深入了解不同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3、引导教师自主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负担过重,教学低效益的主要问题,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好基础性思想准备。
(三)、调研反思阶段(XX年9月至XX年3月)
1、以校为本开展课堂教学互动观摩活动,对照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分析。
2、自评、互评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撰写构建高效课堂个人发展规划。
(四)、构建模式阶段(XX年4月至8月)
1、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提高课堂效益为主旨的“高效课堂新模式”的创建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高效课堂新模式的研究和岗位练兵活动。
2、瞄准一个目标——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贯穿一条主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三维并重;摒弃三个无效的训练——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讨论(互动)、无效的训练,经过调研反思初步构建我校各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五)课堂实践阶段 (XX年9月至XX年9月)
1. 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2. 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校内、组内汇报课活动。
(六)汇报研讨阶段( XX年9月至2015年9月)
1. 开展“同备、同上一节课”教学研讨活动。
2. 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
3.征集、评比“高效课堂”教学故事、教学反思。
(七)总结提高阶段( 2015年10月至11月)
1.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研讨后,认真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为成熟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出一些成功的课例。
2.撰写一份有较高价值的论文、调研报告或经验总结。
(八)成果展示阶段 (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
1.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展评活动。
一、课题的提出
历史教育一直被家长、学生乃至老师视为副科,这使历史学科的育人作用得到弱化。怎样转变错误的思想认识,让学生喜欢学习历史,教师只有从打造高效课堂这个抓手,遵循历史学科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通过历史新课改,切实实现历史的高效教学。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是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高效课堂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和谐、持续、全面地发展。
二、课题研究目的
通过此实验方案的研究,以打造历史高效课堂教学为宗旨,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通过此实验方案的研究,促进历史教师教学艺术的升华,探索新的历史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从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怎样使学生乐于参与、善于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
三、课题理论依据
该课题研究以有效教学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为依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习,在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的活动服务于“学”的活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以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为标准,不是看教师“教”的怎样,而是看学生“学”的怎样,教师为学生创设的课堂情境是否适宜,是否有效。
四、课堂遵循的原则
课堂遵循的原则:主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广泛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等。学生学习的“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促教,以教促学,教学相长;遵循课题科学化管理,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承担学校子课题研究;学校教研组积极开展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通过同课异构等形式的校本教研,进行有效教学实践研究,并及时积累经验;在实验方案实施过程中,定期开展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评比并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将选出的优秀课例、论文等向上级部们推荐,促进高质量的完成本教研课题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研究分析,从理论上明确本实验方案的相关问题;通过个案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和主要学习方式等,以此找准提高课堂效率的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六、课题研究思路
此实验方案实施过程中,参与课题的每一位历史教师立足于自己的实际,遵循“分析问题”、“研究行动”、“总结正思”三个步骤,根据自已的教学内容、不同班级的学情特点,针对不同的历史教学问题,采取适合自己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进行研究。学校要求每位老师作出自己的研究方案,进行课堂的观察研究,努力促进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总结实践经验,形成理论体系,撰写具有可行性、科学性的研究报告、论文和教学案例等。
七、课题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5月-2012年9月)。申报历史学科课题,制定课改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组。完成调查报告,确立实验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4年6月)。依据方案组织实施,进行课改课题研究和实践,并分阶段性进行检查、评估、改进,不断完善研究成果。启动实验课题研究,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方面设计问题,进行摸底。探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多种方式,编撰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及典型课堂案例,形成课改实验课题研究经验和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7月-2015年1月)。完成课题的研究,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领导、课改专家和历史课题教研组鉴定。召开课题组总结会,全面检查课题研究过程;分类整理、汇总课题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八、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形成调查研究报告《打造历史高效课堂课改实施方案》,实验研究报告《初中历史课堂高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撰写历史课改课题研究相关论文。形成历史新课改研究成果集。
九、课题保障条件
(一)领导重视。课改全面推进,学校校长亲自担任本课题组组长,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二)时间保障。为使实验实施方案研究真正落到实处,课题组着手健全科学、严密的课题管理制度,课题组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经常『生组织校本教研活动,召开历史课改课题会议,组织教师参加理论学习、开展历史课题研讨活动,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用在实验方案实施研究T作。(三)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实验方案实施的常规管理制度。如计划管理制度、过程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总结评估制度及奖励激励制度等等。(四)经费保障。我校确保投入一定科研活动经费,用于购买资料、聘请专家讲学、培训相关教师和开展学术指导、外出学习等各类活动,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再有对实验老师在课改实验实施中取得的成果,给予必要物质、精神奖励。
十、课题领导小组
课题组组长:崔国民(全面负责)
课题组成员:河北省任丘市出岸镇工家务中学全体政治历史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2―0080―01
建构高效课堂既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农村学校由弱变强的必由之路。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应该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学校的首要任务。笔者所在学校把建构高效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为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一、要使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
新课程改革表面上看是改课堂结构,是少讲多学,实质上是改变教学关系,也就是在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理念下,重构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实践证明,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用最少的时间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教学方法灵活,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学生的高效学习是高效课堂的归宿
教学质量从哪里来,课堂改革就是源头。我们的课改期待什么,期待“讲堂”变“学堂”,期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流程,期待教师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学生在“读中学”、“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些都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目的是让学生在交流中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一切,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可见,学生生动活泼的高效学习是高效课堂的归宿。
三、精心设计好导学案是关键
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胸中有法”。教师的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导学案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的,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间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四、展示是高效课堂的点睛之笔
新课程的精髓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课堂展示中。展示的方法和形式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技能的体现,是课堂的点睛之笔,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展示有两个目的,一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和方法,是否达成了目标;二是给学生表现的平台,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课堂展示是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形式应该是多样的,要有个性化、特色化。即包括小组讨论后学生在黑板上的书面展示,也包括学生登台讲课和学生互动质疑过程中的各种展示活动。展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展示,展示到什么程度,需要展示的问题如何分配,每一个问题按照什么方式或思路展示,在课前都要有适当的预设。展示的方式有:书面展示(抄写)、口头展示(语言)、行为展示(表演)等。
关键词:高效课堂;预习;展示;反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200-01
近几年来,新课改的浪潮再次席卷了整个华夏大地,尤其是山东杜郎口中学等不少学校的高效课堂模式,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把传统课堂不断提升为高效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课堂随处可见。让许多专家教师们为之震撼,但更多的是让他们感到激动,因为在那里,终于使几近陷入课改阴霾中的他们发现了一道亮丽的曙光。
高效课堂的模式重在流程操作,一般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预习不是传统课堂上的自学,它要求学生围绕导学案自学、对学、群学,一般不对预习环节作时间要求,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要尽量自学。预习之后是展示。从操作技巧上说,展示又分为两种,小展示、大展示。小展示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个同学都要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在黑板上写出来,而教师要根据每组在展示中暴露的问题,组织全体同学参与“大展示”。,反馈当然不是考试,反馈甚至都无需教师去亲自完成。具体的做法是,以对子为单位,两两之间相互测评、修正,然后整理导学案,整理纠错本。
笔者一直认为学生的展示则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展示即“发表、暴露、提升”,展示才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是一个能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质疑评价能力、协调互动能力、参与竞争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养成的环节。因此,如何处理好高效课堂的展示环节,是我们教学改革,实施高效课堂的关键。
走进课堂,纵观我们的展示,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1、展示的内容缺少选择性,代表性展示环节占课堂教学比率大。展示应该是面向全班的,只有把多数同学都有教训、值得吸取、有规律方法值得总结的题目拿出来展示,才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假如老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自己无法选择,只好“由课代表临时指定各小组展示导学案的不同内容”,导致每道题都必须展示,一道也不敢不展示。当然,只有个别学生错误的题,(甚至全班无误的题)也要展示,结果多数同学“陪绑”,浪费了时间。
2、展示的方式单一性。展示的方式本来就是多种多样的。如多媒体屏幕展示、学习小组内容交换习题展示、学习小组以讨论方式口头展示,师生之间以问答方式展示等。应该说各有所长,可以灵活地在课堂上使用。但是现有课堂却把黑板展示作为唯一的展示方式,导致了低效。
3、展示的重点内容不突出,缺少深度。展示时应该采用“要题入手展示法”,将最重要的题最先展示处理,以确保展示的充分性。有时教师展示不分主次,按照顺序展示,平均分配展示时间,有可能导致次要题型化解太多,而重要题没有足够的展示时间。同时学生的解题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就一定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其得益和提高根本不能得到保证。
其实我们的构建高效课堂一直是进行时,有问题也是很正常的,只有我们正视自身问题所在,勇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确处理高效展示环节 ,就能推进高效课堂不断前进的步伐。怎样做好展示,笔者认为:
一、摆正位置,重视展前准备。我认为首先教师要摆正位置,明确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正确关系。心中要明白“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个道理,一定要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突出“学生”二字,尽量为学生的展示、反思提供时间和机会。因此,教师要把展前准备留给学生,留给小组。小组互动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展示的效度。当小组明确了本组的展示任务后,首先要明白展示的主题是什么,围绕主题设计好方案,根据方案作好分工。具体的要求是:1.展示 主题突出,服务于学习目标。2.全员参与。3.有情景但不虚。4.时间意识。
二、着手精彩展示,充实展示评价。每一个小组的展示,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是不现实的,但是前以小组的展示在经过归纳提升的洗礼后,下一环节的展示就将是洗礼后的精彩。要让学生在课堂客观、公正的评价。学习与评价是紧密联系的,而学生的展示得益和提高又是一个学习与评价不断反复而又螺旋式推进的过程。一般来说,评价要放在展示之后,即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容易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其实,这也是展示之后的一查,也能为其它小组的再展示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具体要求是:1.对于前组的展示给予中肯的评价,对本组的展示做一个简单的交代。2.声音洪亮、清晰,普通话准确。3.姿态端正、大方、面向全体。4.书写工整,格式严谨,条理清晰。5.提倡与全班沟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