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阶思维课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34-01
高阶思维能力集中体现了考纲中对学生九大能力的要求,不仅是高考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是适应知识经济时展的关键能力。
杜威认为:“问题的本质决定了思考的结果,思考的结果控制着思维过程。”研究表明,思维的发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总结规律------运用规律-------突破规律-------解决新问题”的过程,高阶思维是可以培养和教授,通过教育得以改善和提高的,高阶思维在教学中可以获得提升。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问题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的发生就是“反思---问题生成----探究、批判---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问题是开启高阶思维的最大动力。
1.教学活动的起点-------提出问题
问题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问题设计是教学的着力点。教学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另一类是教师课前预设的问题,具有可掌控性。那么教师预设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更好的牵引出学生的高阶思维呢,我认为这类问题往往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要针对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这是问题提出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要讲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重点要分散,既让学生易于接受,又减轻学生负担;教学难点要分析学生思维差距,搭建合适的台阶;第二,问题要具有“挑战性”,也就是说“要能抓人”,对于直白或索然无味的问题,也就是学生可以用“是”或“否”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学生会不屑一顾;难度过大的问题会使学生无处下手,从而放弃尝试思考。第三,问题要有“开放性”,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对学生更具有吸引性,更具有挑战性,学生的思维不易受到限制,那么思考的过程才更能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第四,问题要有“层次性”,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台阶。“高立意,小步问”,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这样有利于学生找到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和思维的连续性,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更具吸引力。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的内容时,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地分析问题的思维载体,我预设了如下五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前一个问题为后一个问题解决搭建了一定台阶,有助于后一个问题的解决。问题一:的背景是什么?问题二、的概况如何?问题三、的内容是什么?问题四、如何看待儒家思想?问题五、怎样评价?
2.教学过程――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是思维存在的依据,问题的牵引是锻炼学生高阶思维的最有效方式。首先,要立足于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老师将预设好的问题抛给学生后,为了不封闭学生的思维,不是老师去把问题讲明白,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思考,去分析,去解决,这个琢磨、思考的过程就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其次,要开展合作解决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后,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主学习的机会,通过表达交流,发现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再进一步开展小组讨论,进行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解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并在碰撞过程中去修正错误,肯定正确,这会激发起更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使问题在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得到解决。
3.教学活动的终点――解决新问题
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仅仅是为了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为了引发出更多、更广泛的新问题。正确的理论,就可以总结成规律,并在运用规律的过程中突破规律,在突破规律的过程中产生出新的问题情境,使“问题解决”连环进行下去。这样,不仅使教学活动螺旋上升,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例如:再讲《古代政治制度改革》时我把“试述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的课后练习题改为“为什么周世宗改革能够取得成功?它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这样的改造,审题和答题的难度明显提高了。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重点自己设计思考题。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为什么又说失败了呢?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穿透能力,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学生始终处于思考、分析的状态,问题解决的过程自然成为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过程。
二、有效的利用学案
学案是以问题为主线的学习方案,是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一份引导、探索型自学提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了问题的探索性,突出了教师的引导性,给学生搭建了一个高阶思维训练的平台。在学案设计上,主要按照五标来进行即引标―示标--学标--诊标--补标。学习目标的确定要根据教材、课标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既要体现重难点还要体现学习要求;学标的制定,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教学内容问题化,既关注学生学什么,更关注学生如何学;诊标要采用不同的题型,巩固学习目标,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诊标的设计要突出重难点知识的突破,逐级提升,训练解题能力和技巧进一步锻造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和思维的内容学案设计的好,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上课也变得轻松很多。
三、充分利用补标环节
补标―围绕目标补充、拓展。根据检测的情况针对易错点、易混点,或重、难点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对未达标到位学生进行没写知识点的补救,找出教与学的过失。补标环节是培养和训练学生高阶思维重要的一环,学生在掌握本节课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发散思维从而形成了问题求解能力、质疑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就是高阶思维能力。例如:我在讲《美国联邦政府成立》时补标就是这样设计的:有人认为美国的总统制比英国君主立宪制进步,通过英美两国整体的异同,说说你的观点。这样的设计既补充和深化了课堂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阶思维模式;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85-02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及许多西方国家的教育机构与教育专家始终致力于探索思维能力与社会需求两者之间关系等问题。在"指数爆炸"的社会知识大背景下,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活动已经拉开帷幕。新课程改革精神要求数学教育工作者打破传统"授之于鱼"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解决、自觉怀疑及主动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需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高阶思维能力,将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归纳、整合,为培养学生创新性及思维独立性创造有力条件,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在数学能力,让学生得以将自身的才华充分的发挥出来。在此背景下,探究高阶思维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具有十分现实的价值。
2.高阶思维模式的概念
高阶思维是一种基于思考原理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高阶思维的研究角度不同,其具体定义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通过大量文献阅读,结合本文研究实际情况,本人更认同布鲁姆的"分析、评价、创造"学说与钟志贤教授的高阶思维学说,即:高阶思维是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所表现的"分析、评价、创造"的能力。
3.引高阶思维模式入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策略
3.1 融入生活实际问题情境,实施高阶思维教学。
3.1.1 主题及课时内容。
主题:函数的运用与计算
课时内容:了解函数的性质,掌握函数的计算方法,能将简单的生活事件数学化,能自行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数学函数。
3.1.2 问题情境设计。
问题情境:电费计费问题。
阶梯电价的实施,是我们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通过电费的计算,让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加深学生的印象。
按照国家规定,城市居民的用电量分为3个档次。以石家庄为例,其现行阶梯电价政策如下:第一档,居民户月用电量在180度及以内,维持现行电价水平。其中:不满1千伏用户电价每度0.52元(居民用户电压一般为220伏);1-10千伏用户电价每度0.47元。 第二档:居民户月用电量在181度-280度,在第一档电价基础上每度提高0.05元。第三档:居民户月用电量在281度及以上,在第一档电价基础上每度提高0.30元。
问:建立居民用电量与其应交电费数之间的关系函数;若居民当月用电量为120度,则其应缴纳电费为多少?
3.1.3 课后延伸。
(1)让学生以自己家每月电量消耗为依据,根据当前阶梯电价制度,计算自己家中最近6个月的应交电费总量。
(2)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件,对其进行思考,以此为依据设计一道数学函数题,并对其进行解答。
3.1.4 教学反思。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将阶梯电费的计算,纳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式地导入了高阶思维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们能够在计算阶梯电费的同时,深入分析函数的应用,为同学们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新方法、新思维奠定了基础。
3.2 融入快速思索问题情境,实施高阶思维教学。
3.2.1 主题与课时内容。
主题:集合之间的包含、并、交等。
课时内容: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能理解集合与元素之间、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3.2.2 问题情境设计。
问题情境:快速思维,脑筋急转弯。
问:两个爸爸两个儿子,最少可以有几人?
很多学生第一反应是4个人,这时向大家强调一下问题问的是最少,学生开始开动脑筋,开始小声商量。随着教室内讨论声音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说是3个。接着问"为什么是3个?""因为有一个人即使儿子也是爸爸"。这时引入课堂内容,告诉学生,集合具有互异性。在一个集合里不能出现两个完全一样的元素。互异性虽然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简单知识点,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却很容易出错,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只是知道这个知识点,但
是没有真正理解。通过上述一个小问题,将互异性的概念传输给学生。这个问题会让学生觉得眼前一亮,似乎某个地方被开发了的感觉。
3.3 课后延伸。
3.3.1 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或者地方可以体现集合元素的互 异性。
3.3.2 自己设计一道能体现集合元素互异性的题目。
3.4 教学反思。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一个看似简单的脑筋急转弯问题,为学生创设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情境,将集合元素互异性的概念、内涵引入到学生的思维体系中,为学生建构了全新的知识框架。通过对已有问题的分析和思索,同学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必将得到大大提升,而通过举一反三式的教学延伸,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也能够得到拓展。
4.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高阶思维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有着及其重要的促及价值。本文仅列举了两种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应,引起更多一线数学教育工作者对高阶思维教学模式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李燕清,张红霞. 数学高阶思维及其培养初探[J].钦州学院学报,2009(6)
一、研究的整体目标
1. 建立完善的数字化校园体系。由于数字化校园是校园数字化的中间层次,也是校园数字化产生的关键,它既有传统校园的观念,又逐渐突破传统校园的内容,因此成为校园数字化建设的焦点。所以我校把数字化环境建设,定位在要“三有”。一要有设备,二要有网络,三要有平台。基本的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班班电子白板教学,校园WIFI的建立、校园资源库的建立都是设备与网络的基本保证。同时学校将着力进行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我们将要构建五大系统平台:一是数字化学习平台(包括电子图书馆、教师专业知识管理系统);二是数字化教学平台(包括数字化备课系统、班班通教学系统、数字视频直播系统、数字化考试及评价系统等);三是数字化研修平台(包括教学视频课例点播系统、网络教研系统等);四是职能部门政务管理平台(包括教学工作中学籍、成绩管理等系统,人事工作中教师基本系统,后勤工作中财务系统等);五是家校服务平台(包括校讯通系统、交费系统等)。借以支撑完成我们利用数字化校园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实现教学模式改变,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核心任务。同时教师在数字化校园应用的同时思维观念及教学方式必定转变,也将把教师个体的隐性文化变成显性文化,工作效率必定提高,同时也将形成新的学校文化。
2. 建立相应的课堂教学体系。除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之外,要突破一课一节的常规课时概念,以相应的教育信息资源为基础,强调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和对现代学习技能的培养。树立大课堂、大课型、大课业的观念,把学生学习的课堂不在只局限在课堂的四十分钟,也不只局限在在校其间。把课堂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其基本结构为“(1)透视背景或进入情境――(2)发现问题或生发主题――(3)寻求对策或设置预案――(4)探察资源或创造条件――(5)目标预设或成果预测――(6)自主动作或展开协作――(7)成果展示或效果反馈――(8)自我评价或集体评议――(9)策略构想或经验反思――(10)效果定位或成果定型”。这样的“数字化学习模式”具有自主性、探究式、协作型、信息化的特点。在此宏观模式下,各学科教师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分别创建各自学科的个性化的微观模式――主题课型。借助教师集体智慧,提升学生高阶思维。
3. 完善制度,提升改革。科学合理的制度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有力保证。我们将建立相应的学校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及教师应用机制,把这种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办公、教学模式变成教师的常态工作模式。
二、研究的具体内容
1. 建构数字化信息平台促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数字化校园除达到硬件及技术要求外,其核心是创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我们将根据我校教师队伍现状,设立本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同时借助市教育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外力,把我校教师信息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建立学校陆红庭名师工作室、科研工作坊等博客平台,让教师的专业智慧得到共享,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教师学习,把全体教师的智慧最大化。在教师整体素养提升的同时,提升全校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学资源方面,我们将在原有的学校教师开发的资源基础上与“东师理想”合作,利用他们为教师开发的系列教学资源。同时我们还会根据我校教师自身的需求和东师合作开发电子课本等新型资源库。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达到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
2. 构建多种教学结构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我校在教学上也将根据高阶思维发展所强调的思维的发展基点“反思―――问题生成―――探究、批判―――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结合以往研究的经验及国内外成形的案例继续开发和完善以下教学结构。
(1)利用思维导图促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我校教师把其引入小学课堂教学,让教学更形象、更直观、更系统。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学生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学生大脑的无限潜能,让学生建立一种完善的思维体系。
(2)利用Webquest头脑风暴促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现代创造学奠基人奥斯本提出的一种创造能力的集体训练法。其应用于课堂,给教学带来了新的色彩。
(3)利用数字故事促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简单的说数字故事就是运用图像声音等媒体,让简单的文字带有了色彩,同时让学生加深了对文字的感悟力。我校操场中的LED大屏幕,每天中午都会播放很多师生共同完成的数字故事。在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参与中,促进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相当独立性的人,是具有博专结合的知识的人,是拥有健康体魄的人。
(二)课堂教学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载体,教师按照课程要求实施教学活动,学生依靠教师讲授内容完成教学目标,二者之间教师具有绝对权威性。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对高校课堂教学的要求
(一)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
创新型人才要求具备创新的能力、精神和人格,这些要求迫使高校课堂教学不仅仅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必须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如教师在课堂上不再以主导者自居,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思考,自我判断,教师要学会放开课堂,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独立解决出现的问题,在这种锻炼中,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培养他们的全面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博而深
传统教学学科划分界限清晰,但是创新型人才对知识的掌握往往博而深,?@种知识体系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产生。因此,高校课堂教学内容要符合这种博而深的要求,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既要强调本学科专业内容,体现本学科前沿领域,同时要兼顾横向学科内容的安排。在博而深的知识框架下,学生一方面可以拓宽视野,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本学科领域有深入研究,综合知识下,刺激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高校课堂教学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因素
(一)培养学生低阶能力倾向严重
低阶能力是以单一的思维完成所学记忆任务、解决简单心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之下,学生很机械地完成教师所教任务,不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它是一种被动的学习。长期以来,我国所实施的教育模式使得高校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低阶能力,学生课堂听课是否认真、成绩高低、笔记做得如何是高校教师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但是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则关注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思想上严重滞后。
(二)学生缺乏主体意识
长期硬性教育使得很多学生进入高校之后没有课堂主体意识,他们仍然像以前在高中或者初中的学习一样,不参与课堂,只是很被动地进行学习,没有主动探究问题意向。我国教育改革已进行多年,虽然在有些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有所提高,但是不可否认,这种主动性大多数时候是被迫的,都是被“教师点名”的,大多数学生是不愿“抛头露面”在众目睽睽之下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这样显得很“另类”。
四、解决途径
(一)高校教师以培养学生高阶能力为目标
高阶能力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并解决复杂系统的问题,它以高阶思维为核心。这种能力是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在高校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为学生会主动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拥有自我认知意识,自我评价标准,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并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有创新能力。因此,作为高校教师,要以高阶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目标,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二)淡化学科界限,加强学科横向拓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个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交叉,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对知识要求的跨学科性使得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要淡化学科之间明显的界限,对横向科学要不断拓展。因此,高校首先要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安排,敢于打破传统,重组本学科内在知识结构。其次,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尤其要跨越人文与理工学科之间的鸿沟,理工学科学生要有人文学科学生的素养,人文学科学生要学习理工学科的基础知识。为此,高校教师不仅要研究本学科内的教学内容,还要学习临近学科的基础内容,以将这种知识融会在课堂中,拓宽学生的认知。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高阶思维
一、引言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将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列为高中英语教学三大重点领域。然而,从近7年江苏省高考英语命题难度的演变史来看,自2012年以来,江苏省高考英语题型进行了改革,加大了对英语阅读能力的考察,江苏高考英语的难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的高度,这是对学生思辨能力提出要求的进一步体现。这也表明高考英语对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也处于相对较高的层次,而从大部分考生的失分情况以及一线教学实践中高中生的阅读现状来看,农村高中生的英语阅读高阶思维总体处在一个相对低级的层次。
二、培养英语阅读高阶思维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在EFL的语言环境中,阅读不仅是一种基本的输入性技能,更是一种培养英语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因此英语阅读能力对于一个成功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高阶思维,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高阶思维这个概念最先是在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在1956年进行教育目标分类的时候把以认知为主导的学习目标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六类: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其中前三类(知识、理解、应用)属于低阶思维,而后三类(分析、综合、评价)被称为高阶思维。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当代著名的课程理论与教育研究专家安德森(Anderson)曾与布卢姆合作研制教育目标分类的克拉斯沃(Krathwold)等近10位专家开始对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进行修订。最终将原来一维的目标分类改为两维,一个是“知识”的维度,另一个是“认知过程”的维度。其中“认知过程”维度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方面,而分析、评价和创造被确定为高阶思维。
培养英语阅读中高阶思维,是指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认知过程中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英语高阶思维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对阅读文本和阅读信息的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从微观阅读目标来看,英语阅读中的高阶思维能力是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不断分析、比较、概括、综合评价和创造的能力,高阶思维超越简单的阅读知识记忆和信息检索,是一种以高层次认知水平为主的关注学生系列能力的发展,如思辨性地评价信息、自我调节阅读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基于高阶思维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设计
基于高阶思维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培养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的思维和能力,而基于高级思维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分为四步:
第一步:读前导入活动。根据图式理论,阅读不是简单的解码过程,而是读者的图式知识和文本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作者的对话过程。高中生的认知心理、已有的阅读图式相对较成熟,因此,科学设计、有效激活的学生与阅读主题相关性强的阅读前导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满足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和积极性,而且对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语篇知识、文化知识、世界知识以及个人的经历体验,理解、内化文本信息,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大有裨益。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小鬼当家》(Home alone)一文是关于青少年和父母冲突的一个小剧本,在读前的导入活动可以设计为:
活动一:组织学生观看一个关于英国青少年和父母吵架的短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看待视频中的冲突,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论生活中与父母的冲突。通过视频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再通过对视频的简单讨论和生活中的体验来激活学生关于青少年与父母冲突的图式:
活动二:在全体同学总结归纳与父母的冲突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们该如何解决与父母的冲突?这一活动目的之一是激活学生处理与父母冲突的图式;目的之二是预测即将阅读的文本的内容。
第二步:文本阅读。培养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高阶思维不能一蹴而就,在阅读中思维的训练中教师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的阅读思维。首先,通过查读或略读等快速阅读活动来训练学生记忆能力和文本主旨大意的理解能力。其次,通过比较归纳文本内容、分析语篇结构、推理判断文本细节等精读活动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的应用、分析能力。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木乃伊的诅咒》(The curse of the mummy)一文的文本阅读设计可以为:
理解性阅读:(1)让学生速读课文验证预测信息并对细节判断对错;(2)教师先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并利用定语从句整理重点信息,从而训练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分析性阅读:(1)引导学生熟悉Howard Carter生平的细节信息并激励学生分析人物品质;(2)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语篇结构分析。
批判性阅读:引导学生反思阅读文本中对奇怪死亡的不同解释,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和自己的观点。
创造性阅读:(1)为学生创设讨论情境,鼓励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历史文物;(2)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死亡之谜进行创造性写作。
第三步:读后反思。没有读后反思训练的英语阅读是低阶思维的阅读,因为读后反思是对阅读文本信息深层理解的输出和反馈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文本,而且能引导学生在文本的表层解读之后,带着批判性思维来鉴赏和评价篇章中的话语,并审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拓展逻辑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读后活动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设计读后活动时坚持遵循升华主题、拓展思维学生主体的原则,这样的读后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比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奥运会》(The Olympic Games)一文的读后活动和课后活动可以设计为:
(1)组织学生欣赏一个演讲比赛视频,在看视频前明确目的:该演讲者使用了哪些演讲技巧?你如何评价该演讲者的演讲?
(2)让学生从阅读文本中挑选一个话题,小组讨论准备一个一分钟的小演讲。
(3)各小组派代表做演讲展示,其他小组做评委打分。
第四步:课后活动。英语阅读课的课后活动主要是家庭作业的布置,家庭作业的布置是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是高效阅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英语阅读课的课后活动主要遵循学以致用、以读促写、语言输出的原则。
四、结束语
近年来,高考对英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没有较强的英语阅读思维能力,很难在关键时刻脱颖而出,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从教师的课堂提问策略的高度和阅读教学设计的深度来为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提高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的思维环境,也为学生英语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李华.中学英语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导刊,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