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血压治疗建议

高血压治疗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血压治疗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血压治疗建议

高血压治疗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血压病 非药物治疗 健康保健

原发性高血压是病因未十分明确的以体循环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又称为高血压病。它占所有高血压的95%左右,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限盐、戒烟限酒、运动、减重、放松及生活方式)对轻型高血压尤为有效,即使中、重型高血压除了服药之外,也必须坚持非药物治疗,因为坚持非药物治疗可以使高血压患者减少对药物的常规需要量。在这篇文章中,我简单谈谈高血压病非药物治疗的健康保健的六个方面。

1 限盐

盐的摄入量与血压的高低成“量-效”关系,即高盐饮食可导致高血压,低盐饮食可减少高血压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钠盐不宜超过6克,其中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钠盐在2.5~4.5克之间,需在做饭菜时减去这部分的量,即在做饭菜时加入的食盐总量不宜超过3克。减盐被认为是一种很适用于人群策略的预防高血压的措施(尤其在盐摄入主要来自加工食品的社区)。葡萄牙进行的一项减盐的准实验研究(设立预防组和对照组),通过健康教育一年后使干预组平均钠排出量较对照组下降42%,血压下降4mmHg,第二年血压下降5mmHg[2]。但减少钠盐摄入并非越少越好,因为如果摄入钠盐过少(血钠低于135mmol/L),血浆渗透压下降,则可出现细胞内高渗,细胞外低渗,导致水进入细胞内,产生细胞水肿,引发精神神经症状,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此外,如高血压病伴慢性腹泻的患者,则不需控制钠盐的摄入。

2 戒烟限酒

烟、酒可使高血压病患者交感神经兴奋,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血压升高,并可减弱降压药物的总体疗效。故高血压病患者应尽量减少烟、酒的摄入,或戒烟限酒,以免升高血压,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负担,从而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或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显示,烟、酒的摄入量与血压呈“量-效”关系,即摄入越多,血压越高;其中以收缩压最为明显,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中风的可能性就会增加10%;而戒烟限酒后,血压可明显下降,再配合药物和其他治疗,疗效更佳。据Puddey报道,减少乙醇摄入量后6周,无论在正常或高血压患者均见降压[3]。由此可见,高血压病患者应戒烟限酒或杜绝烟酒。高血压病患者其饮酒量每日必须限制在50毫升以内,切忌一次饮完,并绝对禁止酗酒。

3 运动

经常坚持体力活动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早在1933年,Steinhaus注意到运动员或经常运动者静息血压水平低于不经常运动者[4]。规律体育锻炼可降低收缩压4-9mmHg,高血压病患者在运动前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常见的运动有散步、慢跑或长跑、骑车、游泳、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一般以运动时最大心率加年龄达到180(或可通过公式170-年龄×0.8计算)为好,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一般采用最大心率的60%~85%作为运动适宜心率。对于中青年人,最好每次运动时心率应大于120次/分。每周运动3~5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较好。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三种运动方式。

3.1散步

作较长时间的步行后,舒张压可明显下降,症状也可随之改善。散步可在早晨、黄昏或临睡前进行,时间一般为15-50分钟,每天一二次,速度可按每人身体状况而定。

3.2慢跑或长跑

慢跑和长跑的运动量比散步大,适用于轻症患者。高血压病患者慢跑时的最高心率每分钟可达120-136次,长期坚持锻炼,可使血压平稳下降,症状减轻。跑步时间可由少逐渐增多,以15-30分钟为宜。速度要慢,不要快跑。患有冠心病则不宜长跑,以免发生意外。

3.3太极拳

太极拳对防治高血压病有显著作用。据调查,长期练习太极拳的50-89岁老人,其血压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的普通老人。

4 减重

血压升高与体重增加有密切关系。肥胖、超重的人就必须通过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和减少总热量达到减肥目的。减重的方法一方面是增加体育锻炼,另一方面则要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强调低脂肪并限制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减重的速度可因人而异,但首次减重最好达到减轻5公斤以增强减重信心,以后再根据自觉症状和有关指标决定进一步减重的速度和目标。

5 放松

高血压病患者明白紧张刺激会导致血压升高,但往往难以消除紧张情绪,越是想消除便越紧张。我们指导高血压患者学会诱发松弛反应的方法,例如默想、听音乐、画画等,通过放松,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性,放松可将收缩压降低9-27mmHg,舒张压降低4-6mmHg。

6 生活方式

情绪激动、紧张、心身过劳、精神创伤可使颅内压增高,病变血管易于破裂,而发生脑出血。因此,患者要懂得自我控制情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乐观情绪。要调整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消除不利于心理及身体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不要轻易地打乱自己的生物钟,避免让自己的精神状态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环境,保持心理平衡,以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病机会。

当然,中、重型高血压患者须同时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具体用药须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并定期门诊随诊。中国现在虽然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已经跃居首位[5]。目前我国估计有高血压病患者1.6亿,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是积极控制血压,预防脑卒中。相信通过积极做好高血压病六方面非药物治疗的健康保健,我们一定会实现高血压病的防治目标的!

参 考 文 献

[1]马家骥,雷寒,王庸晋,等.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7.

[2]刘力生,龚兰生,陈孟勤,等.高血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33.

[3]赵光胜,朱鼎良,朱治全,等.现代高血压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554.

高血压治疗建议范文第2篇

摘 要:观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4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实施系统性的健康教育,3个月后进行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的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收缩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治疗的依从性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能够更有效地控制患者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依从性;生活质量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普及卫生保健知识,使人们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 .J Womens Health (Larchmt),2010,19(3):417.

高血压治疗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脑出血;微创穿刺术;简易碎吸术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内科急危重症之一,以往内科保守治疗疗效差,一直是困扰神经内科医生的一大难题。我科自199604~200809应用颅内血肿简易碎吸术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281例,两种疗法对比,后者明显优于前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为199604~200809我科的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诊断标准,经头部CT扫描确诊,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在30~96ml。简易碎吸组92例,男61例,女31例;年龄34~77岁,平均56.3岁;出血量在30~94ml,平均53.6ml,血肿破入脑室41例;GCS评分3~5分16例,6~8分40例,9~12分28例,13~15分8例;深昏迷8例,浅昏迷12例,嗜睡、意识模糊38例,神志清楚34例;脑疝形成6例,轻偏瘫32例,完全偏瘫54例。微创穿刺组189例,男125例,女64例;年龄33~80岁,平均57.8岁;出血量在30~96ml,平均54.9ml,血肿破入脑室79例;GCS评分3~5分35例,6~8分81例,9~12分59例,13~15分14例;深昏迷18例,浅昏迷25例,嗜睡、意识模糊80例,神志清楚66例;脑疝形成13例,轻偏瘫67例,完全偏瘫109例。2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血肿穿刺点定位方法 病人剃头后在颅表标出矢状中线,眶耳线(OM线)或CT扫描基线,按CT片上各层面的血肿前后缘的厘米数,用L型筛板定位尺定位,标出血肿侧面投影图,以其中心为穿刺点,避开重要血管及主要功能区。

1.3 手术方法

1.3.1 简易碎吸术:头皮常规消毒,局麻,手握槽型手锥(直径5mm),垂直穿刺点颅骨,适当用力,靠手腕力量来回旋转,缓慢锥透颅骨,刺破硬脑膜,碎吸管进入血肿腔,应用LXS1型颅内血肿碎吸机[1],负压吸引以吸出血块,同时旋转螺旋绞丝绞碎血肿,吸出出血量1/3左右时,停止碎吸,将圆头带数个侧孔的硅胶引流管(内径3mm)置入血肿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后注入生理盐水2ml+尿激酶2万U,夹管2~4h后开放引流。如有脑室铸型者,同时行额角侧脑室穿刺术。2~3次/d冲洗,定时排血。根据复查CT情况,3~7d拔管。

1.3.2 微创穿刺:严格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规范化治疗指南[2]进行操作。依据血肿中心距头皮穿刺点距离选择适宜长度的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驱动下钻透颅骨,送至血肿中心,拔出针芯,盖上盖帽,用5ml注射器从侧管抽吸,首次抽吸量不超过血肿量的60%,然后插入粉碎针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再注入尿激酶2万U,夹闭2~4h后开放引流,冲洗2~3次/d,待复查CT血肿基本清创后3~7d拔管。如有脑室铸型者,同时行额角侧脑室穿刺引流,对血肿较大或脑疝患者采用2针或3针同时引流。

1.3.3 2组手术时机相同:出血后6~72h手术。内科常规处理相同:①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和降颅内压药物,控制颅内压;②术后控制血压,特别是舒张压;③应用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和肺内感染;④防治应激性消化道出血;⑤应用恢复神经功能药物。

1.4 疗效评定 (1)于术前和术后4周根据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FAM)评分[3],按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进行近期疗效评定;(2)术后6个月对存活患者依据日常生活(Activites of daily living score,ADL)神经功能预后标准进行远期疗效评定。ADLI:完全恢复日常生活;ADLⅡ:部分恢复正常生活或可以独立进行家庭生活;ADLⅢ:家庭生活需要他人帮助,拄拐可行走;ADLⅣ:卧床不起,但意识清醒;ADLⅤ:植物生存。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评定ADLⅠ、Ⅱ患者为优;ADLⅢ、Ⅳ为良;ADLⅤ和死亡患者为差。将两种手术治疗ADL预后的定性指标标准化后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百分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简易碎吸组术前FAM评分38.7±8.1,术后28d平均FAM评分19.6±7.4;微创穿刺组治疗前FAM评分39.1±8.3,术后28d平均FAM评分11.48±5.4。2组差异显著(P

2.2 远期疗效 术后6个月ADL神经功能预后评定结果见表1,两种手术治疗预后评定标准化后的百分比见表2。简易碎吸组优良率54.3%,微创穿刺组优良率77.8%,微创穿刺组显著优于简易碎吸组(P

表1 术后6个月患者ADL神经功能预后评定(略)

表2 术后6个月患者ADL神经功能预后评定标准化后的百分比(略)

转贴于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基底节出血占脑出血的70%[4],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恢复慢、致残率、病死率高,而外科开颅手术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设备条件,且病死率与内科保守治疗大致相当[5]。本文对简易碎吸术和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进行回顾性对比,本组资料显示简易碎吸组病死率42.4%,虽然比单纯保守治疗和开颅手术的病死率50%左右有所降低,但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不理想,病死率仍高,且存活者神经功能恢复缓慢,预后生存质量较差,这可能是术式本身的因素决定的。手锥锥颅,直径粗,进度慢,损失大,费时费力,容易造成颅骨和硬脑膜间的撕裂,形成新的血肿。螺旋钢丝绞碎血肿,负压吸引,容易引起再出血。正压单通道冲洗,颅内压忽高忽低,波动较大,引流软管外径与孔径不匹配,不易固定易堵管,在进管过程中软管在脑组织中来回往复摆动,对脑组织造成重复损伤,术后也容易引起或加重并发症,难以降低病死率和提高治愈率。微创穿刺组病死率21.2%,显著低于简易碎吸组,且近期疗效和远期均显著优于简易碎吸组,这是因为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1)采用硬通道技术,特种穿刺针及颅骨自锁固定技术能在1~2min内快速进入血块,安全、损伤小,针具能长期牢固固定在血肿中心立体空间靶点,直至血肿清除,避免重复进取血肿引起的损伤及痛苦;(2)与穿刺针配套使用的针形血肿粉碎器,用正压的原理,能在血肿立体空间范围内,将血肿液化剂全方位地送到血肿各部位溶碎血肿,清除血肿效能及安全性远高于机械碎吸方法[6];(3)高效安全的血肿液化剂可使血块液化成颗粒悬液(短时间内),液化后的血肿完全能从外径仅3mm的穿刺针排出颅外,故损伤小;(4)操作简单方便,可多针穿刺,手术适应各种年龄及各型出血量的患者。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的应用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方便、实用、有效,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比较简便,理想的方法,应用得当可降低脑出血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经过十余年的临床实践,我们的体会是术中术后仍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如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凝血功能障碍);(2)准确定位,穿刺点的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主要采用CT片定位,必要时CT下定位;(3)严格手术操作规程,术前,术中严格观察生命征;(4)术前、术中、术后积极控制血压在140~160/80~100mmHg,血压降至过低或过快不利于脑血流灌注,加重脑损伤[7],血压过高易致术中再出血;(5)关于首次清除血肿量的问题,我们的经验是依据患者当时的颅压高低及是否有再出血来决定,但最多不超过血肿量的60%;(6)积极防止再出血,遇术中或冲洗过程中发现新鲜并可凝固的血液(如引流管内抽出成条状的血块)即为再出血,应立即更换侧管并开放侧管把新鲜出血引出,同时经粉碎针注入肾上腺素和立止血,暂停冲洗,也不注入液化剂,约4h后再从侧管内注入尿激酶引流血肿,对易出血者尽量避免抽吸并从侧管内注入尿激酶液化血肿自然引流。

【参考文献】

1] 陈牺光.简易血肿碎吸机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0,16:317318.

[2] 胡长林,吕涌涛.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174176.

[3]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 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6.

[5] 张子良,陈学群,宗夏曦,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与内科治疗疗效对比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24(3):362.

高血压治疗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高血压;依从性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增长趋势, 尤其是高血压疾病, 研究发现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达2亿[1]。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为40.4%, 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为49~57%, 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达65.6%[2]。众所周知, 高血压患者需接受终身治疗, 为了减低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必须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依从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compliance)是指患者在服药、饮食、生活方式改变等行为与医学建议或健康教育一致的程度[3]。本文欲了解深圳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情况,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 选取2013年6~12月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的265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其中男138人, 占52.08%, 女127人, 占47.92%, 年龄在60~95岁, 平均年龄(78.62±11.45)岁。

1. 2研究方法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 高血压的诊断及分级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4]: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 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 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 血压虽然

1. 3调查方法采用本院自行编制的高血压治疗从性调查问卷表, 统一培训调查员, 并考试合格予以调查, 以保证调查的可信性。问卷以患者主, 对于文盲患者则由调查员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访谈式调查[5], 药物依从性研究采用戴俊民等人使用的Morisky所推荐的问题[6]。

1. 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9.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总有效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 P

2结果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5份有效问卷265份, 有效率为100.00%。265名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出院后血压治疗依从性优良者占19.62%, 依从性较好占35.85%, 依从性差占44.5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如何有效预防控制高血压是当前心脑血管、公共卫生类专家研究项目之一。有研究报道与未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相比, 经治疗后能延长寿命10年以上[7]。由于高血压病呈群体分布, 高血压病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的防治。本研究发现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部分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出院后治疗依从性较差, 该数据达到44.53%, 影响治疗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 对高血压终身治疗问题认识不足等。

治疗依从性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依从性, 其中服药依从性情况较差, 表现在患者不能坚持服用降压药, 甚至有些患者自行购买其他品种的降压药或减少服药品种等。阮 蕾等人在其研究发现“服药依从性差是高血压人群中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8]。因此可以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出院后开展一系列的服药宣传和指导, 如社区义诊、海报宣传等。对于非药物治疗依从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总结当前预防医学的最新成果时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开展干预。

针对已经出院老年高血压患者, 为使其长期保持住院时理想的控制血压效果, 必须提高社区老人抗高血压治疗依从性。作者建议患者首先要遵医服药[9]和改变不健康行为方式, 科学合理地控制血压, 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10], 以有效预防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 王文, 姚崇华, 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 18(1):11-30.

[2]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25.

[3] Demyttenate K. Risk factors and predictors of compliance in depressin. European Neuropsychop hamacology, 2003(13):69-75.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51.

[5] 唐红英, 朱京慈, 何海燕, 等.社区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与治疗依从性的关系研究.护理杂志, 2011, 28(13):4-7.

[6] 戴俊明, 卫志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药物利用与依从性关系分析.高血压杂志, 2001, 9(1):65-67.

[7] 张娇花, 陈少群, 黄苏平, 等.出院后随访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 2011, 08(28):172-175.

[8] 阮蕾, 秦方, 闫亚非, 等.成都市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及影响因素.四川医学, 2012, 33(8):1333-1335.

[9] 韩艳梅, 张红杰, 魏会敏, 等.老年高血压209例治疗依从性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6):828-829.

高血压治疗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高血压;治疗措施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68-01

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在血管收缩性差和脆弱性的特点,在临床治疗阶段会存在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基于该病的特殊性,在后续治疗过程中必须及时对患者进行检查,对血压进行在控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乡镇卫生院在治疗高血压过程中必须对治疗方式进行优化分析,明确质量控制标准和应用形式。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一、乡镇卫生院高血压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老龄化发展趋势逐渐明显,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在整体治疗和控制过程中必须逐渐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进而强化治疗形式,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将对乡镇卫生院高血压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治疗不及时

治疗不及时主要和患者自身有一定的联系,部分老年患者患病后,对自身身体指标变化重视度比较差,没有及时就诊,进而出现治疗不及时的情况。其次由于老年患者自身意识比较差,对该病认知度比较差,错过了最佳就诊时间[1]。

2.医院管理机制不协调

基于管理机制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后续阶段必须对管理机制进行详细的分析,使其适应现有干预形式的种种要求。但是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医院管理机制存在不协调的情况,直接对卫生院后期高血压的治疗产生影响。医院管理形式和治疗形式有一定的联系,如果长期存在控制形式不合理的情况,会不断增加管理难度,甚至会出现机制不协调的情况[2]。

3.技术不合理

在后续控制阶段,技术形式利用不当直接对治疗产生影响。当前多数乡( 镇) 卫生院及社区服务机构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及时建立社区患者管理卡,并建立高血压健康档案。但是在后续管理阶段,存在管理失误的情况,没有及时档案进行更新,人工管理的形式直接对后续治疗形式产生影响。部分患者没有定期对患者进行记录,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方面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保证干预性管理计划的合理性[3]。

二、乡镇卫生院高血压治疗措施分析

针对乡镇卫生院高血压的特点和临床不良反应,在后续控制阶段必须对治疗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使其满足治疗措施的具体应用标准。以下将对乡镇卫生院高血压治疗措施分析进行分析。

1.优化档案管理形式

当前多数乡镇卫生院已经普及档案建设程序,针对整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要求工作人员及时对档案进行更新。针对当前档案管理不当的现象,在后续控制过程中必须以技术形式为目标,实现系统的合理化控制和应用。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将居民的一般情况和症状、体检结果、建议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录入,并根据每次的随访结果实行动态化管理,防止使健康档案变“死档”。基于档案管理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落实动态管理形式,掌握高血压治疗的相关要求[4]。

2.健康教育

在综合治疗阶段,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能适应当前治疗形式的要求。在高血压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借助多种有效的教育活动,让患者对自身病情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系统有效的教育形式,选择良好的生活方式。在预防和控制治疗过程中,要不断扩展人群,根据患者自身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形式。部分患者自主能力比较强,教育结束后,能不断提升患者自身依从性。健康教育疗法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和应用[5]。

3.进行药物管理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必须及时服药,逐渐减少并发症的影响。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结合合并症的发生情况,明确不同药物特点。多数高血压患者采用的是钙离子拮抗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一线药物,依据降压效果再联合利尿剂进行治疗。联合用药对缓解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在联合用药过程中要求患者及时对自身身体指标进行检查,基于干预因素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整体控制阶段必须合理调整药量,保证自身身体指标的合理性。如果在药物治疗期间出现异常情况,则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对治疗方式进行调整。

4.增加家属重视度

由于高血压患者多为老年人,自身身体素比较差,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因此乡镇医院对于年龄比较大的患者家属要进行适当的教育,让家属起到辅助治疗的目的。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血压测量方式,不断提升自身依从性。其次要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主要以饮食和康复性锻炼为主,保证患者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并进行适当的锻炼,不断提升患者自身素质。

结束语

由于乡镇医院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因素比较多,在整体治疗阶段必须明确治疗方式,按照固定的治疗形式对其进行分析。乡镇医院工作者必须对高血压防治引起重视,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不断提升其服药的依从性,增强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患者要定期就诊,对自身病情有一定的了解,并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进而不断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学军,高俊岭,傅华. 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904):1181-1182.

[2] 高雷 .上海徐汇区华汪镇社区老年高血压的疾病特点与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 14 (4): 1375-1376.

[3] 陈小梅#欧丽萍#王登峰#等+健康管理团队在农村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0,07(06):538-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