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流程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流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流程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东海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概述

地质灾害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近年来,随着东海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规模与强度不断加大,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不但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且破坏东海县的地质环境资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海县的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对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法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2、地质背景

2.1气象水文

东海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雨较为丰沛,属暖温带,以海洋性气候为主,兼有大陆性气候特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65.6mm,多年平均气温13.6℃。降水主要集中在早7~8月份,约占全年总量的50%左右。常年平均气温14℃,全年无霜期达225天,年平均日照2394小时,年平均降水913.0mm,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2.2地形地貌

东海县地处沂蒙山脉的延伸部与淮北平原的交界地带。西倚马陵山脉,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与北部是丘陵地带,中部是平原坡地,东部是沭南洼地,西部和北部多为岗岭沙土,东部主要为黑淤土,并含有一定的盐、碱成分。境内主要山脉,西北有羽山、北有磨山、南有牛山、安峰山、房山等。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地面相对高差最大250.0m,平均坡降约4%~5%,羽山是区内至高点,海拔269.5m,最低处位于温泉镇南缘刘湾一带,海拔23.0m左右。

2.3地质构造

区域构造单元位于扬子地台北部边缘,与华北地台相邻,地处郯庐断裂带东侧,为大别一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段南部地区,构造形迹较为丰富。区内无较大断裂通过,未见活断层,地质构造较稳定。

3、地质灾害现状及成因

3.1地质灾害现状

东海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和滑坡。截止2011年底,通过现场踏勘,共发现崩塌地质灾害点49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85.9%,以中小型规模为主,其中中型规模2处,占4.1%。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占10.5%,规模为小型。滑坡地质灾害点2处,占3.5%,规模为小型。从地域上看,主要分布在东海县中西部低山丘陵地区,其中东海县西部的安峰山、房山、平明山、磨山、羽山等地比较密集,涉及乡镇主要有双店、桃林、山左口、洪庄、温泉等。综上统计,东海县地质灾害点具有灾害点分布多、规模小、分布集中、稳定性差、危害程度小等特点。

3.2成因

自然地质环境条件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控制因素,大气降雨因素、人类工程活动则是地质灾害发生的诱发或触发因素。根据资料显示:东海县境内地质灾害的发生除了受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构造条件)影响外,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破坏了原始斜坡的自然平衡,在遇到强降雨等恶劣天气时,引发了地质灾害。据资料统计,东海县地质灾害中,有80%以上的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

3.2.1降雨因素

东海县境内地质灾害大部分发生在雨季,主要原因是降雨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其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由于长时间的降雨会使得地下水位升高,对岩土体产生浮托作用,同时因降雨形成的坡面流水体不断地冲刷坡脚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使得土体饱水软化,抗剪强度降低,不利于斜坡的稳定。

3.2.2人类工程活动因素

东海县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非常强烈,建房、道路修筑等活动增强,切坡或开挖坡脚现象普遍存在,由此产生大量的高陡边坡,在降雨等作用下易产生边坡失稳的情况。另外东海县中西部低山丘陵地区露天采石现象较普遍,且开采方法落后,采矿形成的采矿区和采石形成的临空面也是产生地面塌陷和崩塌的重要原因。

4、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4.1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责任制

由县政府统一领导,乡(镇)政府、村(居民)委员会层层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有专门常设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统一负责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设、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分工职责做好本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负责人。

4.2搬迁避让与治理工程

对危害公共安全,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破坏地质环境资源,治理或搬迁避让费用远小于预期损失的灾害体,进行有计划、分期、分批实施搬迁避让和治理工程。对东海县域已有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点及隐患点,都采取相应的治理工作,逐点进行详细勘察,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彻底排除隐患。对一般治理灾害点,可采用较简便的方法,以消除较明显的险情为基本要求。

4.3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建设

4.3.1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网络建设。根据本县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地质灾害隐患点(区)的危险性和危害性,由地质灾害监测人员,根据地质灾害防御培训宣传掌握的经验、技术和监测设施观测信息,逐级向上级本门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预警信息。东海县地质灾害防治中心接收群测群防监测点、乡(镇)府的、受威胁群体的预警信息,逐级。各乡(镇)政府将东海县地质灾害防治中心或下发的预警信息,传输给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体。紧急情况下东海县地质灾害防治指挥中心可直接对受威胁群体预警信息。整个群防群测灾害预警网络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同时每年根据地质灾害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做好监测网络中所有监测点的维护工作,并根据运行情况,不断进行补充完善。

4.3.2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和应急反应系统建设。建立科学的信息采集、传输、数据处理和智能分析系工作流程,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使地质灾害防治更具针对性。建立应急反应系统,包括防灾预案制度、险情巡查制度、汛期值班制度、灾害速报制度、应急调查、应急处置制度,并落实相应职责。

4.4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基于GIS系统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数据获取、分析、信息“一条龙”的工作框架,形成完善的全县地质灾害监控空间信息网络系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动态查询、公众自由查询、适时查询信息系统,使各级政府机构及一般民众能够通过互联网查询任何一个小区域的地质环境情况、地质灾害历史和致灾隐患点的分布、危险性和可能的危害范围,并定期向社会及公众地质灾害防治信息。为防灾减灾和决策指挥系统服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流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边坡锚杆施工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zhangjiakou vivtoria sheared off the mountain west observation and summarizes characteristics, puts forward the correct method of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nchor.

Keywords: slope anchor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U455.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张家口市桥西区西太平山崩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位于张家口市主城区西太平山公园一带,行政区划属张家口市桥西区大境门办事处管辖范围。西太平山危岩区分布于山体东侧、东南侧至南侧陡坡和陡崖地带,危岩主要发育于侏罗系上统张家口组凝灰岩、粗面岩、安山岩等为山岩岩体中,总长度1380mm。设计治理方案为被动网+主动网,其中主动防护网面积为10045,锚杆采用直径为32的螺纹钢,钻孔直径为80mm。由于施工区域内岩层产状较为复杂,且比较破碎,给锚杆施工带来了很大不便,现就此主动网锚杆的施工进行探讨。

1、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认真查阅设计图纸,熟悉相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结合实际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向班组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及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编制分项工程开工申请,呈监理工程师审批。

2)对施工面围岩进行分析,弄清围岩壁面和岩层结构面,保证钻孔与围岩壁面和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

3)施工放样,定出锚杆中心位置,做出标记。

(2)机具准备

1) 钻孔设备:电动钻机、风钻、钻孔台架空气压缩机、爬梯。

2) 锚杆加工与安装设备:电焊机、切割机。

3) 砂浆拌和设备:砂浆拌和机、注浆泵。

4)电力与电器设备:变压器、发电机、低压开关柜等。

5)安全设备:安全帽、口罩、轴流风机、有害气体检测仪。

(3)材料准备

1) 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选择优质的材料,每批材料进场前,均须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所有进场材料都要按要求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管,确保材料质量,使用时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加工。

2)锚杆材料:锚杆材料采用20锰硅钢筋或注浆锚杆,钢筋直径按设计,按设计要求规定的材料、规格备料,并进行调直、除锈、除油,以保证砂浆锚杆的施工质量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3)水泥:普通水泥砂浆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在自稳时间短的围岩条件下,宜用早强水泥砂浆锚杆。

4)砂:宜采用清洁、坚硬的中细砂,粒径不宜大于3mm,使用前过筛。

5)配合比:如无设计规定时,普通水泥砂浆配合比。水泥:砂宜为1:1~1:1.5(重量比),水灰比宜为0.45~0.50。

6)砂浆备制:砂浆应拌和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和的砂浆应在初凝前用完,严防石块杂物混入,主要为了保证砂浆本身的质量及砂浆与锚杆杆体、砂浆与孔壁的黏结性强度,也就是为了保证锚杆的锚固力和锚固效果。

2、施工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附: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图1)

图1 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

(2)操作步骤及方法

1)钻孔

搭好脚手架后,依据设计文件,定好锚杆位置,并用油漆做好标记。钻孔过程中,钻头尽量与岩层结构面垂直,不宜平行岩面;孔径及孔深要满足要求。

2)锚杆安装及注浆

将水注入牛角泵内,水占泵体积的2/3,初压水和稀浆湿润管路,然后再将已调好的砂浆倒入泵内,将注浆管插至距孔底5~10cm处,堵塞孔口,将泵盖压紧密封、就绪后,慢慢打开风阀开始注浆,在气压推动下,水在前,砂浆在后,水湿润泵体和管路,引导砂浆进入锚孔。

锚杆头在孔口就位后,将堵塞孔口水泥纸掀开,随即迅速将杆体插入并安装到位。若孔内无水泥砂浆溢出,说明砂浆不足,应将杆体拔出重新灌注后再安装锚杆;锚杆杆体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小于设计规定。锚杆安设时,不得随意敲击。

(3)注意事项及异常现象处理

1)压注砂浆时,必须密切注意压力表,发现压力过高,可能发生堵管,必须立即停风检查,排出堵塞。

2)注浆管不准对人放置,注浆管在未打开风阀前,不准搬动,关闭密封盖,宜防止高压喷出物伤人。

3)发生串浆现象,及浆液从其他孔流出时,采用多台泵注浆或堵塞串浆孔注浆。

4)掺速凝剂砂浆一次拌制数量不应多于三个孔,以免时间过长使砂浆在泵中凝结。

5)注浆完成后,及时清洗机具。

(4)成品保护

1)锚杆安装前,采用高压风、水清除孔内杂物。

2)砂浆锚杆注浆时,堵塞孔口,注浆管匀速拔出时,用水泥纸堵住孔口。

3)锚杆安装之后,不得随意敲击,不得悬挂重物。

4)砂浆锚杆施工时应设置垫板及螺栓;锚杆可利用垫板与钢筋网固定。

3、结语

(1)锚杆施工应严格按设计进行,注意锚杆间距,锚杆过密会造成“群锚”效应。

(2)锚杆施工应注意对成孔、清孔、注浆等主要施工工艺的控制,由于锚杆施工质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因此在锚杆施工中应结合岩土条件、施工水平、工程重要性及锚杆设计抗拔力大小进行综合考虑选取。

参考资料: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 042-94)。

(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04)。

(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 076-95)。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流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陡岩石边坡;生态恢复软体技术;技术研究

Abstract: the mining damage to vegetation, causing a lot of secondary LuoDe and have a lot of soil and water loss, the imbalance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mining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rely on natural strength to recovery will take a long tim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ine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the mine high and steep rock side slope ecological recovery software technology is to build ecological system function of synthetic evaluation system of great strategic needs.

Keywords: high and steep rock slope; Ecological recovery software technology; Technology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U213.1+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矿山高陡岩石边坡生态恢复软体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露天矿山开采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导致出现大量的次生裸地及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矿山开采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依靠自然力量来恢复将十分漫长,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尤为严重。随着生态恢复技术的进步,矿山开采遗留的岩面治理正从硬体工程解决方案转移到软体技术修复上来。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需求、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国力,实施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研究矿山高陡岩石边坡生态恢复软体技术是构建生态系统功能综合评价体系的重大战略需求。

二、矿山高陡岩石边坡生态恢复软体技术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国内现有工作基础

边坡生态软体恢复技术最早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研究开发应用,后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和创新,已经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并且形成了施工规范或指南,如日本的《坡面保护工程—设计·施工指南》。20世纪80年代以来此技术逐渐被引进国内,并在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矿山植被恢复、城市景观绿化、高尔夫球场等工程护坡和绿化中推广应用,该技术是集工程力学、生物学、土壤学、高分子学、园艺学、生态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环境治理技术,其核心是通过各种物质的科学配置,在治理坡面上营造一个既能让植物生长发育,而种植基质又不被冲刷的多孔稳定结构,使建植层固、液、气三相物质基于平衡,从而达到生态景观的效果。

近十多年来,国内借鉴国外边坡建设、治理、绿化工程中的经验和最新发展技术,并结合中国本土的实际建设施工情况,开发出了多种既能起到良好边坡防护作用,又能改善工程环境、体现自然环境美的边坡植被防护新技术,与传统的坡面工程防护措施共同形成了生态袋柔性边坡防护体系,已在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矿山植被恢复、城市景观绿化、高尔夫球场等工程护坡和绿化中推广应用。

但总的来说,我国虽然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矿山高陡岩石边坡恢复软体施工方面做得很少,各个领域的学者由于研究方向的不同对此都有局限性,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方法理论体系。生态袋的生产靠引进专利技术,国内还没有自己的产品,导致成本较高而且还要受制于人。我国国土面积幅原辽阔,东西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各地矿山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环境差异很大,设计、施工企业没有统一的依据和技术标准,很难保证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及相关技术规范的实施,如《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等,这些都为矿山高陡岩石岩面的软体恢复施工技术和工艺研究提供了保障。

三、矿山高陡岩石边坡生态恢复软体技术关键点

矿山高陡岩石边坡生态恢复软体技术是针对我国矿山中的高陡岩石边坡生态恢复难题而进行的一系列软体技术研究。首先必须建立高陡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边坡的稳定性,选择适宜的边坡植被和软体生态袋中基质材料配比。

四、矿山高陡岩石边坡生态恢复软体技术应用

我公司从事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程设计和施工十几年,不但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机械设备,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制定了自己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

1、生态恢复软体技术所用主要材料:生态袋、专用绑扎带、生态袋标准扣、土工格栅、种植土、草种等。

2、施工工艺流程

a、施工准备;

b、测量放线及验线;

c、岩面削坡卸载;

d、基底清理和基础施工;

e、生态袋装基质土及砌筑;

f、土工格栅、生态袋标准扣放置;

g、排水孔的布设;

h、压顶施工;

i、挂网喷播;

j、挡水墙和排水沟;

k、养护;

生态袋砌筑

g、锚杆施工;

h、灰土夯实;

生态袋砌筑

喷播草种治理效果(50天)

我们施工的“济南某山体地质灾害治理绿化提升工程”就是比较典型的矿山高陡岩石边坡生态恢复软体技术的实例,该工程岩面高度达70~80m,坡度多为60~70度,下面即是水深30~40m的砚池,技术复杂,施工难度也相当大,通过公司的合理规划和科学组织,现在工程顺利完工。

该工程特殊之处就是为了对生态袋的自重进行合理的分担和传递,将整个工作面用混凝土格构进行了分区和分割。

济南市某山体地质灾害治理绿化提升工程平面示意图

五、技术应用重大经济、社会效益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基本建设(包括公路、铁路、电站等)总量不断增加,工程创伤形成大量山体,如不进行治理不但造成视觉污染,还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特别是矿山高陡岩石岩面,与土质岩面相比,这些石质岩面生态限制因子多,无土、缺水、少肥,复绿难度更大,是坡面生态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研究矿山高陡岩石边坡生态恢复软体技术可以规范和指导矿山高陡岩石边坡生态恢复治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解决矿山高陡岩石边坡生态恢复难题,美化矿山环境,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西南交通大学的周德培和张俊云等《植物护坡工程技术》

[2] 国家标准《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290-98)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流程范文第4篇

一、全面推进国土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以节约集约示范省创建为契机,抓好节约集约模范区创建工作,力争创建成为全国新一周期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一是广泛宣传。创新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和宣传手段,广泛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氛围,着力提升各级领导、全社会公民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意识。二是规划管控。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调整完善,做到与全域规划、城镇规划、旅游规划、园区规划及产业规划无缝对接,实现“多规合一”。三是制度约束。从产业政策、用地规模、规划用地指标、投入产出强制等方面严格控制,提高各类项目用地门槛,对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无环境污染的项目予以倾斜。四是挖潜存量。依法清理处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及闲置低效土地,完善闲置低效用地的依法处置程序,坚持“一地一策”制定处置方案,跟踪管理、动态更新,降低闲置土地比例,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二、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一是继续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扎实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全面完成小溪塔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对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和考核,将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土地整治项目安排挂钩,调动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形成保护的共同责任;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制作完善村级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及界桩,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图上和地块,责任落实到村组和农户,确保全区4195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二是完善耕地“占一补一”措施,在建设项目选址中提前介入、从严把关,做到避优占劣。开展区级“占一补一”土地整理项目,补充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三是严格规范推进土地整治工程。完成8万亩土地整治项目验收,高质量推进5.5万亩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申报1.6万亩项目立项,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落实已建成土地整治项目区纳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的规定。四是完成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

三、千方百计保障发展用地需求

及时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紧盯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工业发展、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和民生设施等重点项目布局,积极参与、主动服务,重点保障太平溪一港一城一路、江北翻坝高速、五龙一级路以及宜黄一级路周边地块、南蔡下片区、丁家坝片区、文仙洞片区旅游开发农旅结合节点区和“六区一园”等项目用地需求;对纳入建设用地计划的重点项目提前介入,加强用地指导,做好规划调整,提高报件质量,提升报批效率。

四、扎实推进绿色共享示范磷矿区建设

一是科学编制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做到布局合理,矿业权投放有序。按照“边生产、边整治、边恢复、边转型”的思路,引导采石企业从分散、小型向集中、规模经营转变,力争2年内采石企业数量和产能下降30%。二是扎实推进绿色共享磷矿示范区建设。做好绿色共享示范区创建工作顶层设计,拓展绿色共享内涵,通过加强体制创新、调整优化矿业结构、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度等措施推进绿色共享示范区建设;每个乡镇要创建绿色矿山示范点,有目标方案,有检查总结;将绿色共享示范区创建纳入矿山企业开工复工及年检条件,实现开工复工规范化、标准化。三是深入推进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全面实施“边采边复、立面挂网、平面植绿、应绿尽绿”的工作思路,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做到年初有方案、年中有督查、年末有验收。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一是巩固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成果,做实做细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科学划定避险区、普及应急常识、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全区326处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零死亡、零事故。二是加强面上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对存在危害的隐患点,分类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建立地灾治理项目库,力争申报实施1至2个项目;抓好莲沱左岸危岩治理工程、黄陵庙——南沱塌岸防护工程等库区后续规划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施,将项目建成亮点,体现示范效应。三是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推进三峡地质公园两枚金钉子及三个园区保护性开发工作,完成樟村坪国家矿山公园一期建设,启动二期建设。

六、不断夯实国土资源基础工作

一是高效高质完成“两权”确权工作。年底全面完成全区约15万户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约851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外业调查,同步开展登记发证工作;加强权属调查质量抽核,加大日常督导检查,对工作进度和质量采用约谈机制,制定奖惩措施。二是扎实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依法依规、便民高效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各部门之间职责边界和衔接方案,明确职能职责,优化流程、健全制度,做好基础平台建设,初步完成现有土地、房产登记数据整合库工作,确保运行顺畅、办事便捷。三是抓好信息化建设。重点推进执法监察、综合事务管理等已建成的系统上线运行,对网上收发文等已运行系统进行优化完善;做好网上办公业务办理状态信息工作;加强已建成数据库的利用,统筹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建设和融合。

七、大力推进依法行政

一是落实执法监察共同责任。积极对接区政府成立的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和指挥中心,形成系统上下“联合监管”、部门之间“联动监管”、工作环节“全程监管”的执法监管新格局;严格落实违法违规行为零报告、定期报告和专项报告制度,强化分析、研判、预警机制,加大用地指导、法律宣传、控早控小等预防措施的落实;加大包括设施农用地在内的土地供后监管,加大未批先用、无证开采、越界开采等重大违法违规案件及违法违规重点乡镇公开曝光和查处力度;充分利用土地变更调查图斑合法率及违法查处率,制定科学考核指标,从违法行为发现、制止、查处以及违法宗地数、规模面积等多维度进行客观公正考核。二是加强法治国土建设。科学制定“七五”普法规划,完善措施,确保“七五”普法良好开局。全面落实《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国土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规范保留行政审批事项,建立权力清单,编制责任清单,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节点,强化效能督查,确保按时办结;加强各类文书和合同的严谨规范审核,防止疏忽大意和不明大意造成工作被动,甚至严重后果。三是推进法治化建设。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落实领导公开接访和包案责任制。四是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对国土资源执法人员法治思维、执法能力的培训,不断提升国土干部的法律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营造法治国土的浓厚氛围。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地形测绘; 工程监理; 质量控制; 策略

在地形测绘工程项目中,要满足工程质量,就要按照标准化规章制度践行更加系统化的管理维度和控制要求,积极使用质量管理策略,提升测量规范性和系统性,确保质量和技术要求之间的贴合度,从而升级地形测绘工程监理项目的整体质量。

1. 地形测绘工程监理项目的阶段性要求

地形测绘工程监理项目对于技术模型和应用理念有很高的要求,工程监理机制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特征都较为明显,借助组织结构和管理结构进行系统化维护和控制,能在提高监理效果的基础上,顺利提升整体项目的综合质量,因此,要选择更加专业化的团队,确保监理项目符合标准,也要服找抵鞯耐时,保证相关监理项目和工程结构符合法律规范,从根本上落实地形测绘项目,提高预防和管理机制水平,确保预防和把关结合在一起。

在地形测绘工程监理项目中,监理单位的生产准备、生产过程、成品管理、监理登记以及质量验收监督管理项目等,都是较为重要的元素,要想提升整体管理效果,就要满足不同阶段的实际要求[1]。

(1)生产准备阶段性要求,在生产准备阶段,监理部门要针对地形测绘工程资料、地形测绘设计方法以及单位资质等项目进行系统化梳理,并对项目人员和设备仪器等进行系统化调整,在详细审查后,对总包工程项目团队和分包团队进行资质审查。(2)生产过程阶段性要求,要对施工平面进行综合评定,保证施工项目按照设计和标准化运行维度有效推进。(3)成品管理验收阶段性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审核,对于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制定合理化的改进措施和安全监督机制,切实维护建立要求和管理模型。(4)监理登记阶段性要求,要将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集中整合,汇总后制定报告,确保质检部门的测绘资料和设计书相符。第五,质量验收监督管理项目阶段性要求,要结合实际管理结果和项目检验要求进行综合评定。

就是说,在不同阶段要建立健全管理措施,积极落实项目管理模型,在详细沟通后,落实规范化要求和管理模型。

2. 地形测绘工程监理项目的实施策略

2.1 测绘准备过程的工程监理

在施工项目开始之前,施工单位要结合实际需求和管控措施进行集中管理和系统化升级,积极落实更加有效的管理行为和标准化要求,确保相关管理维度和管理模型符合实际测绘条件,保证测绘项目的组成结构和人员资格审查机制符合标准,在强化施工效果的基础上,也为施工流程的有序开展提供有效管理措施[2]。

第一,要在施工前,保证生产准备和需求之间的稳定性。一方面,对地形测绘人员的专业性和资质进行综合分析,确保工作专业化程度能符合实际需求,并且提高整体管理效果的实际价值和应用效果,针对其素质展开调查后,聘用专业素质强且综合能力符合项目需求的测绘团队。另一方面,要对地形测绘设施进行集中的校对和分析,确保设备运行维度和应用标准符合整体工作流程,提高设备合理性和安全性,对设备的运行和管理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及集中调控,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3]。

第二,要对测绘系统进行规范,出现误差后,要利用相应处理机制进行综合分析。在地形测绘工程项目运行中,实际测绘点若是处在同一断面结构中,则实际测量结果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方位角偏差,此时,需要测绘人员利用面线端点的坐标分析法进行方位角测算,结合其实际公式:或者是在此基础上利用三角形公式,对偏离点角度展开测定,一定程度上对整体参数进行处理,并有效判断设计断面线的距离,利用这种方式和计算模型对整体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公式是也就是说,地形测绘人员要建立健全更加系统化且完整性的断面角度测定分析机制,利用三角形公式进行集中测算[4]。只有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才能充分发挥地形测绘项目的实际管理价值。

2.2 测绘生产过程的工程监理

在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利用地形测绘项目,能对工程监理结构和运行维度进行深度处理,确保管控效果和管理要求之间的稳定性,对控制测量系统和水平测量系统进行深度分析和集中控制,以保证规范化程度符合标准[5]。另外,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地形测绘人员进行野外数据采集,从而满足监理要求,这就需要提升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无论是对野外数据的采集,还是对是施工数据的分析,都要进行及时登记和整合,有效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另外,技术人员要对数据编辑和成图进行监理,便于数据升级和图形转换,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效果。

3. 结束语

总之,在地形测绘项目中,要积极践行全过程监督和质量控制要求,结合管理模型和管理策略,提升数据管理效果的同时,建立健全系统化的处理框架,从根本上提高地形测绘的综合质量,为科学化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保证施工安全性和施工规范度,为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树生. 数字摄影测量在胜利油田草桥油区地形测绘中的应用[C]. 石油天然气勘查技术中心站第二十次技术交流会(2012)论文集. 2013:220-223.

[2] 于广婷, 刘嘉, 白立飞,等.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绘制方法[C]. 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 2012.

[3] 李沭辛. 浅析地形测绘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的应用[J]. 赤子, 2013,22(11):320-320.

[4] 李泽光. 浅谈地形测绘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33(22):44-44.

[5] 曹生伟. RTK配合全站仪在矿区地形测绘工程监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C]. 2015年湘赣皖闽苏五省煤炭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5: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