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服务区规划设计

服务区规划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务区规划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服务区规划设计

服务区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游客服务中心;地域特征;整体设计

1项目概况

游客服务中心项目位于连云港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花果山景区,花果山景区所在的连云港市位于我国万里海疆的中部,东临黄海,西接中原,北扼齐鲁,南达江淮,拥有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现结合发展的现实需求,拟建配套游客服务中心,旨在进一步树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主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花果山景区的品牌形象,全面提升景区的软硬件设施水平,加快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项目用地面积为3.8hm2,含水库及周边面积。规划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唐王坝水库东侧、北侧,地块容积率为0.50,总建筑面积为19085m2。规划用地紧邻国家4A级花果山景区,西部为一水库,景观较好。北部为一块连绵的山地,北侧规划要求规划一组公共服务性建筑,东南侧为主体建筑与停车场用地,停车场用地相对平缓,而主体建筑用地为一块高差在12m左右的坡地,地形比较复杂(图1)。

2设计定位

某种程度上来说,游客服务中心是游客对景区感官体验的首要因素。特别是在新复合式休闲旅游的趋势之下,更要求景区建筑本身也能成为构景元素和游览对象,所以在此次方案设计中,着重建筑依托原生的自然环境与独特的人文景观,以极具特色的主题风格来丰富游客的感官体验。面对场地现状,本案应利用地形优势,以连绵的山脉为建筑背景,采用台地形式使主体建筑“自然”地融入环境,争取最好景观面。利用地形坡度拾级而下,削弱建筑体量感,使建筑长于青山之中。同时汲取北京四合院建筑及江南园林建筑的宝贵财富,结合现代设计手法,突出发展“新中式”的建筑意向。

3设计策略

结合基地现状与建设背景,制定的总体规划以及建筑设计的基本策略为强化规划轴线、突出新中式建筑意向、重视景观朝向、削弱建筑体量4个方面。目的在于创造性地满足功能要求和营造具有地域特征的建筑空间意向,使建筑成为自然环境与历史人文的共同载体,并以独特的风貌体现景区资源价值。

3.1强化规划轴线,确立总体结构

虽然项目基地轮廓不规整,内部又有山地、水系、平地等多种地形地貌,但东南侧的两块用地已暗示出了一定的轴线关系。因此,选择在主体建筑用地规划设计中,通过依次设立雨篷、大堂、连廊、跌水、泳池等进一步强化这一轴线关系。北侧用地以雕塑、水院、片墙、景观亭等确定另一个轴线与主体建筑相呼应,并以此轴线为基础,以水院为空间核心,顺应山势,利用江南园林庭院的组织模式衍生出建筑组群。道路环山而行,方便到达各部分入口,东南侧设停车场,并结合绿化隔离带,减少其对主体建筑的影响(图2)。

3.2突出新中式建筑意向,营造空间感受

璀璨的江南建筑是本案的设计源泉,力求以简洁鲜明的建筑印象来创造出内敛深邃的空间感受。在对北京四合院建筑与江南园林建筑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抽象出片墙、坡屋顶等建筑元素,水院月沼等空间意向,结合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在满足服务中心本身功能要求的同时,努力创造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新中式建筑意向。

3.3重视景观朝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景观和朝向对景区建筑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为顺应自然,强化地域特征,项目中主体建筑区域采用台地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水面及周边景观,沿水面北岸区域布置高档住宿、餐饮等功能来平衡场地的空间,而以水院为核心散布的院落满足了辅助功能区的景观需求。在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景观资源的同时,有的放矢地营造内部院落景观,完善建筑的整体性。

3.4削弱建筑体量,融入自然

任何山地建筑所处的山地自然环境都是一个某种层面的山地生态系统。使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相协调,维持山地建筑与自然的共生,是山地建筑的意义所在。山地建筑属于建筑形态的一种,应结合地貌特征,依照坡度差异进行建筑布局,从而达到错落有致的效果。

4总体布局

4.1总平面布局

由于该项目基地处于风景区这一特殊位置,且基地形态复杂,如何创造良好的内外空间和组织好各种交通流线成了本案的关键和难点。经过缜密的思考,在方案设计中将主体建筑采用台地形式,尽可能地削弱建筑体量,使建筑设计错落有层次感,充分借助周边景点,留有部分视线空间,不遮挡重要景观景点,力求与周边景观环境相协调。在规划结构上,通过两条斜向交叉的景观轴线将基地分为3个组团。考虑到基地东南侧有停车场,是人流集散的主要区域,所以在滨水区域设置服务中心的主体建筑。东北侧与相邻的主体建筑衔接,设置一个1~2层的住宿、餐饮建筑,增加满足游客需求的配套设施。并结合基地西侧水景延伸出建筑院落,使建筑具有整体性;西北侧背山面湖,地理条件优越,景观面极佳,主要设置高档的住宿、餐饮设施,为游客创造出更好的感官体验(图3)。方案设计总体布局的特点是功能分区明确,利用了地形坡度,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更好地融合起来。在满足了外界良好视觉效果的同时,让内部有相对幽静的体验环境,兼顾到了使用者的人性化需求和建筑对城市环境的贡献。

4.2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根据基地的规模和用地特点,并充分利用原有道路,整个地块的主要机动车道路系统采用环形的道路系统形成环路,合理安排各类出入口,将地块内各建筑更便捷地联系起来,使之运转有序,并满通组织、消防急救和紧急疏散等要求。4.2.1入口建筑植根于环境,入口空间也应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在基地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布局和主要人流方向,于南侧花果山路设置基地的主要车行入口,并在主体建筑的东侧设置一个主出入口,北侧设置一个次出入口,南侧设置两个次出入口;东北侧住宿、餐饮建筑在次要车型道路设置一个出入口,西北侧高档住宿、餐饮区域按各地块的地势在次要车行道路设置出入口。4.2.2车型道路系统在基地中采取环形道路可高效保证地块交通的顺畅有序,同时满足了消防疏散等硬性要求。并且人行道路贯穿于整个基地内部,做到了人车分流,避免了交叉干扰。4.2.3停车考虑到基地内原有停车区域用地相对平缓,所以在方案设计中对原有停车场进行了适当的改造利用,设置了150辆小型车、景区中巴车停车位,并利用适当的绿化带使之与周边景观环境相协调。

4.3绿化与环境

基地所在连云港市有着海、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是一个美丽的滨海旅游城市,自身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与丰富的自然景观。本方案的绿化与环境设计原则是延续魅力港城的特点,结合地形地貌与建筑的形体轮廓,极力构成统一的景观关系。在方案设计时按照坡度向水面做台地式处理的手法,尽量削弱建筑体量,使之“沉”下去,并在平台上设置适当的绿化景观,将建筑融于山地自然景观之中,维持山地建筑与自然风貌的共生。基地东北侧和西北侧的住宿、餐饮区域在极大程度上按照山地的原有风貌进行布局,建筑体量尽量精简,以此来处理好建筑与山地的比例关系。并以水院为空间核心,顺应山势布局建筑组群,水院内有亲近自然的铺装、景观小品及层次分明的绿地,以相对私密的环境为游客打造出清新、惬意的环境感知(图4)。

5单体设计

游客服务中心作为景区有机整体的一部分纳入到景区的空间环境当中,要求塑造特定的场所空间,应以游客的心理行为及建筑的空间序列为依据,来表述地域特征下的游客服务中心存在的特定空间体验。

5.1平面功能的安排与内部交通

花果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主要分为两个功能区域:服务中心区和住宿、餐饮区。各功能区域间通过环形道路相互连接,联系便捷又相对独立(图5)。5.1.1服务中心区服务中心区的1~5层主要布置了游客集散、候车休憩、参观展览、咨询投诉、导游服务、影视服务、餐饮购物、数字监控、虚拟体验、医疗急救、邮政金融、办公管理等相关功能。配有8部消防疏散楼梯,6部自动扶梯以满足消防疏散及功能要求。主体建筑采用台地式结构,最大限度地保护基地的原生自然环境,且充分利用地形中的坡度,提供丰富的公共平台空间,利用屋顶花园景观将主体建筑和自然环境进行整合设计,强调空间的连续性,创造多层次的空间场所体系,为游客提供更丰富有趣的游览体验。5.1.2住宿、餐饮区东北侧住宿、餐饮区设置了接待大厅、商务、住宿、餐饮、休闲等基本功能。建筑整体依山走势,采用了穿越式串联布局,以山势为大背景将建筑渗透进去,且在平面功能上避免了多种目的人流交杂。西北侧高档住宿区则以水院空间为核心延伸出建筑组群,充分地利用周边自然景观,使建筑室内外融为一体,构建出新的空间场所,给游客带来深层次的交往环境。

5.2建筑形体立意与构思特点

方案设计中的游客服务中心作为表达景区地域特征的载体,在建筑形式上将传统中式元素与现代风格巧妙地结合起来,主体建筑外立面通过双层节能玻璃和米黄色石材纹理的组合构成有机的整体,虚实对比的建筑手法使立面空间更加丰富、简洁和细腻。住宿、餐饮区域建筑立面延续了主体建筑的立面处理手法,整个建筑群体的色调与服务中心主体建筑相协调,建筑形象稳重中寻求细节,以富有感染力的建筑设计语言诠释了景区的地域特征,体现了冷静、理性的建筑构成情结(图6)。

6结语

服务区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原文化;高速路服务区;地域特色

0 引言

中国经过近三十多年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设计模式已经基本成型,但是在设计理念上仍然不够科学合理,与国外的一些设计有着较大差距。服务区是高速公路建设的一部分,作为地域性建筑,也应该有其自身的特色,与高速路的周边环境相融合,在设计时应进行总体考虑、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河南是中原地区的核心,是展现中原文化的主体,将文化应用到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中,不仅能够展现地域建筑特色,更能将中国文化传播向全国各地。

1 中原文化概述

中原地区地理条件优越,气候适宜,资源丰厚,文化氛围浓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称,河南地处中原,为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和中原文化的发源地,在古代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的中心。中华上下五千年,河南处于全国整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就长达三千多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夏、商、周朝曾建都于中原禹州、商丘、安阳、郑州和洛阳等,汉代以后,更有中原七大古都群(洛阳、开封、商丘、安阳、郑州、南阳、许昌),不仅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厚,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名胜古迹、民间艺术和等都是展示中原文化的重要内容。历史上的中原是中国文化思想的发源地。例如,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和韩非等,历史人物岳飞、刘秀,医学家张衡、张仲景,更有杜甫、白居易、李贺、李商隐等诗人,几千年过去了,他们的思想学说经过历史的积淀,成了中原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成了华夏文明的精髓。

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上唯一的对外窗口,这些历史文化资源都可以在高速路服务区建设中得到应用,充分展示地域文化特色,逐步形成地域文化鲜明的特色服务区。

2 河南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据资料统计,2012年底中国新增高速公路里程8268公里,高速公路的总里程数已经超过10万公里,其中河南省高速公路里程就达到近6000公里,而随着路网的逐步形成,交通量以每年20%的增长速度增长,高速增长的交通量给服务区带来了巨大的需求,目前河南省高速公路已有三十多个服务区建成运营,年营业额超过亿元,然而服务区在带来巨额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更多的问题。例如,现有的大部分服务区都是建于高速公路建设的早期,服务区的规模、设施、功能以及环境等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渐提高的精神层次追求。具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各服务区设施出现同质性,提供相似的餐饮、住宿和超市服务,服务区之间采取各种手段以争夺相邻服务区的客户,对于服务区的文化建设造成了严重影响。第二,大部分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往往是一个大的停车场,服务功能单一,没有很好地与场地特征、地域特色相结合,往往都是首先把场地全部推平后再机械地摆布建筑,风格雷同,特色不明显,并且服务区对称地分布于主线两侧,且距离往往较近,缺乏景观空间分隔,受主线的噪音、粉尘干扰较严重。第三,服务区场地内设计不够精细,硬化面积过大,绿化水平较低,缺乏休闲空间和旅游、气象等信息服务,人性化设计欠缺。

这些问题都反映出旧的服务区包括一些新建服务区在规划设计和管理运营模式上都存在着重大缺陷,这不仅仅有损所属城市的形象,对不同路段高速公路的风气也有一定的影响。作为高速公路运营系统的枢纽,服务区不仅数量众多,也是往来行人驻足休闲的最佳选择空间,它可以调节旅行节奏,满足司乘人员的旅行需求,提供车辆服务,对减少交通事故、提高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建设高品质服务区,在提供便利舒适的服务设施基础上,怎样更好地体现中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使服务区成为温馨的驿站和文化的载体成为服务区建设的焦点。

3 中原文化与河南高速路服务区建设的结合要素

服务区可以承载文化,传承和延续地域文化是未来服务区的一大趋势,营造地方文化特色,展示风土人情,已经成为新时代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服务区的建设在中原文化的应用上,可以从以下两个要素出发:

3.1 服务区的文化传承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服务区相对于城市,空间独立,区域面积狭小,地理位置特殊,但它同时又是城市的一部分,是城市建筑群体的延伸。因此,不能片面的将其隔离开来,要兼顾服务区从属的城市风貌、文化特征等因素。高速公路上往来的人群和车辆,因为距离所在的城市较远,而服务区在高速路上充当的角色就是好比是接力和延续的对象,为人们在途中的休息、饮食、娱乐、甚至是旅游都可以提供一定的服务,从某种程度上讲,服务区就是所属城市的形象和名片,是城市综合实力和文化水平的体现,是展现城市文化的重要手段。

服务区的规划设计要尊重其所在的地域人文环境,要充分发掘当地历史文化、民俗艺术、文物古迹等资源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在吸取历史和人文精髓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提炼、概括、运用,使传统文化在服务区的设计中得到升华,使整个服务区具备地域性、观赏性、独特性和可识别性等特征。例如,开封的汴绣、官瓷和木版年画等。在服务区内,以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为宣传内容,通过静态的景观雕塑和动态的影片资料等形式,在吸引旅客观赏之余,不但能发挥经营区域导向作用,还能将中国的文化发扬光大。巩义服务区位于连霍高速公路639公里处,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河图洛画、周易八卦”的发源地巩义市仅5公里,在服务区的超市引进我省乃至全国著名的烧鸡品牌“道口烧鸡”、豫西土特产专柜、新郑大枣等产品,既增加了营业收入,也更好地宣传了河南的特色食品。

3.2 服务区的场地规划

(1)服务区的选址。河南地处中国中东部,豫西和豫北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高速公路沿线的地理特征变化较大,服务区选址建设较为困难,中部和东部地区则一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服务区的选址条件相对比较容易,南部主要以盆地为主,有明显的环状和阶梯状特征,服务区的选址为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从地理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考虑,河南省高速路服务区的选址应优先考虑靠近城镇的位置,这样在物质运输、水源供给等方面可以最大化保证。此外,选址的位置也应该尽量靠近一些历史遗迹、旅游景点等,不但能拉动区域经济,也能更好地体现城市文化。

(2)服务区的建筑。服务区的建筑是服务区最重要的识别方式,也是展现文化特征的重要依托,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河南省内分布的主要城市高速路段服务区发现:建筑的趋同化现象严重,很多服务区的建筑风格,建筑色彩以及建筑功能都是大同小异,甚至连建筑物顶部的服务区名称字体、颜色等设计都是一样的,毫无特色和个性化可言,这不仅造成省内往返车辆的司乘人员的审美疲劳,并且在心理上也缺乏归属感。乘客在这样的服务区内除了解决基本的生理需求、物质需求之外,都不愿多做停留,这在服务区的建设甚至在城市的建设上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鉴于此,在服务的建筑设计上:1)要注意与周边地理环境的协调和融合,考虑气候、排水、地质等条件可能引起的问题,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营造,保证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建筑设计的风格不可盲目的追求欧式风格,古典风格,不可照搬其他地区的服务区建筑风貌,要从实际出发,以所属城市为背景,(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深入挖掘代表性的文化要素,建筑符号加以提炼和抽象的运用,增强服务区的建筑特色和可识别性。

(3)服务区的功能。城市化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精神追求层次提高,私家车数量的增多,高速路客流量的增大,一些早期建设的服务区,因其面积小,设施落后,功能单一等问题都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渴望能够多一些精神方面的享受。因此,在旧服务区的改造和扩建以及新建服务区的规划设计中,要通过不同阶层的人群调查,深入了解人们的各方面需求,多融入现代科技和人性化服务设施,增加一些休闲娱乐空间和更多的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增强过往人员的互动性,交际性,把服务区的文化建设变得更加完善。

(4)服务区的绿化。高速路服务区远离城市的中心,在地理位置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自然环境良好,在景观绿化方面可以更灵活地与周边环境兼顾协调,对于生态环境的营造上也非常有利,在具体的种植上,仍然要考虑地方特色,本土植被以其适应性强,资源丰富等优势可以多增加种植数量,把不同种类的乔木和灌木,不同色彩的植物结合起来,突出绿化层次,实现自然环境的可持续。

4 结语

建设有地域特色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需要兼顾多个方面,把服务区的景观环境设计与服务区周边的旅游资源结合,使服务区成为展示不同区域特色的文化载体,同时又可以保护本地文化。随着国家对高速公路基础建设设施的投资加大,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更是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服务区的设计的合理性,本土文化的体现,生态的延续与保护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处在中原文化承载下的河南,建设有特色、有主题的高速路服务区,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弘扬中国文化以及高速公路建设体系的成熟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罗海艳,王欲晓.浅谈高速公路服务区文化建设[DB/OL].中国公路网,2012.

[2] 郑东军.中原文化与河南地域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8.

[2] 王翠翠,江海涛,潘旭.地域文化下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研究[J].建筑实践,2011(6).

[3] 陆旭东,韩继国.吉延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A].全国山区公路环境与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

[4] 王新华,游迪.服务区在高速公路上设置位置间距研究――以河南高速公路服务区选址为例[J].河南科学,2012(01).

[5] 李昂.地域文化视野下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与设计理念研究[D].汕头大学工学院,2011.

服务区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经过约 20 年的发展,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已卓有成就,但是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却略有滞后,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发展的需要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近年来,关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研究越来越多,覆盖了服务区设计的许多方面,但由于进行研究的时间尚短,研究的深度还不够。可以说,对服务区的设计研究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

1. 服务区建筑设计理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服务区建筑设计逐步从在经济适用原则下实现基础功能转向更高层次的目标。服务区建筑设计应将服务功能、道路功能与建筑艺术和谐地结合,体现高速公路的时代感和现代化水平,形体与色彩既要丰富又应具有明确的标志性,营造出高速公路快捷、舒适、现代的氛围。这就要求服务区建设要遵循相应的规划设计原则:布局科学、选点得当、规模适度、功能合理、节约资源、分期实施;同时以满足道路使用者对服务区的各种需求为最终目标,因此掌握公路区段驾乘人员的相应需求也是服务区规划与建设的关键所在。

2.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选址

一个好的服务区是从选址开始的,并不是所有的地块合适做服务区。郑民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选址,应根据高速公路沿线地形地貌、城镇分布情况、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交通技术条件、运营管理需要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2.1根据交通运输部《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计通用规范》(JTGD80-2006)服务区,停车区的位置应结合路网规划,相邻高速公路服务区设施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内容及沿线人文景观等条件确定。服务区平均间距不宜大于50km,宜采用分离式、对称或非对称布设。停车区不宜大于15km,最大不宜大于25km。

2.2服务区尽量避免布置在主线的小半径曲线路段或陡坡路段内,在有纵坡的路段,宜布置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尽量利用主线通道,避免在高填方路段设置服务区。

2.3尽量避开软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区,充分考虑给水、排水、供电等运营条件。

3. 综合楼建筑设计

综合楼是高速公路服务区非常重要的建筑,它在为驾乘人员的服务上起着主导作用。综合楼形体应富于变化,外立面、屋面等色彩醒目、亮丽,便于识别、吸引驾乘人员休息。综合楼主要的功能都是直接对外的,一般占地面积都比较大,所以除标志性建筑物外,楼层一般不超过二层(含二层)。

对外服务的免费休息室、快餐厅、内卖部外墙应尽量采用大玻璃通窗,便于休息人员向外眺望。免费休息室、快餐厅、内卖部室内空间应宽畅通透,尽量不设或少设柱。也可合并在一起设置成大空间。为了驾乘人员使用方便,对外服务的免费休息室、餐厅(含快餐厅、小餐厅)、商店(含内外)、公厕等尽量设置在同一幢楼内或以连廊连接,一般设在一层,以较短交通流线连接起来。免费休息室、快餐厅、商店、公厕的室内净空高度应按预留吸顶式分体空调位置考虑。根据驾乘人员来服务区的通常行动流线,服务区外卖部宜靠近大型公厕或与大型公厕合并设置。通信站为了防潮安全,应尽量设置在二楼或以上。在面积允许的前提下,可考虑设置职工活动室。综合楼应考虑设置残疾人对外通道,方便残疾人使用,体现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精神。设计时,在外卖部门口宜预留自动售货机的位置。

4.辅助用房建筑设计

辅助建筑造型及立面风格应尽量与主楼协调一致。配电房平面布置根据配电工艺要求设计,一般宜独立设置。泵房应根据供水工艺设备要求设计,一般宜独立设置。汽车修理间至少有一间应设置修理槽。

4.1停车场与广场

停车场是供汽车停车并进出,及旅客上下车并安全步行到人的设施处之场所。停车场与食堂、商店、厕所、园地等场所是通过广场、步行道互相联系的。为使高峰时去停车场的人不致拥挤,在这些场所的前面,要保证有足够宽阔的广场(在服务区为20 m左右,在停车区为10 m左右)。停车场和广场原则上不要有高差,当由于地形等限制,停车场与各设施用地间无法避免高差时,残疾人厕所要设置专用道。开往加油站和修理间的车辆,不要经由停车场,最好直接从贯穿车道、匝道穿行。

4.2加油站与修理间

两者最好并排相邻布置,这样可以共用通信室、浴室、盥洗室及室外部分。在布置时要考虑消防规范和工艺要求。陕西高速公路加油站大部分采用出口型,此类型的设计要考虑从停车场向前能看到加油设施,或用通往加油站的贯穿车道妥善地引导。

4.3食堂、商店、免费休息室(厅)

就停车场与这些设施的关系而言,使用食堂(快餐)的多为小汽车和小型货车的人,免费休息室(厅)及商店为各类车辆使用。所以,在小型专用停车场附近布置食堂(快餐),中间则布置免费休息室和商店(小卖部)。

4.4服务区公厕

4.4.1应突出厕所在服务区的地域中心概念,一般厕所两侧的商业效率均高于其他位置。以厕所为中心向两翼展开餐饮与购物等设施。做好厕所—餐饮—购物这条商业主线,这样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

4.4.2客货分区后,厕所也可以分区设置,在货车区公厕内,应增加货车司机的淋浴设施。

4.4.3集中式公厕的规模做多大一直是个难题。做大了,难于管理,投资浪费;做小了又满足不了节假日瞬间服务的需求。目前,浙江省对服务区公厕的设计形成的企业标准可以参考:断面流量3~5万辆的A类服务区,以两辆大巴同时到达即100人同时到达;小于3万辆的B类服务区,考虑40~60人同时到达。男女公厕的比例要改变以前男多女少的概念。经过多次论证及实践,男小便斗∶男蹲位∶女蹲位=3∶1∶5。

4.4.4公厕地面防滑是目前无法解决的难题。尽量要取消目前用塑料防滑地垫的方式,可用肯德基店专用防滑地砖及其他防滑地板。

4.4.5厕所的节能、节水和通风一定要做好。洗手区用水可直接入小便槽斗内重复使用。通风尽量利用建筑设计手法解决。开封西、中牟服务区均采用了气楼的形式。

4.5服务道路与业务专用停车场

对食堂(快餐)、商店(小卖部)、加油站等商业设施而言,商品和材料的供给、废物垃圾的处理、工作人员的居住等都必须依靠服务区邻近的城市。若这些都利用主线解决,在时间和经济上将存在很多困难,所以就必须有从服务区之外直接通往这些设施的服务道路,同时设置商业设施工作人员的停车场及装卸货物的空间和工作场所。专用停车场,要保证在服务区可停10~20辆汽车,停车区可停3~5辆汽车的规模,面积为50 m2~150 m2,位置在食堂背后,与服务区道路连通。

5.结语

高速公路服务区让旅行的人们得到休息,为行驶的车辆提供服务。其建筑设计既要以人为本,又要适应车的需要,所以优秀的服务区建筑设计必须是在广泛而深入地调查研究基础上才能完成的。

参考文献:

[1]薛志超,赵尚传,杨群,等.济菏高速公路服务区路面结构设计特点及敏感性分析.公路交通科技, 2010(12).

[2]任宪磊,谢飞.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场的规划设计.山东交通科技, 2002(3).

服务区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字:工业企业;规划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S7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建筑规划设计不再仅仅被当作旁系看待,在如今大学的专业课程里,也有了专门的工业建筑设计的身影,人们对企业的规划设计的认识也不再是种几棵树、载几朵花了,而是有了更全面的概念。做好工业企业规划设计与建设,不仅可以科学的用地进行有效的规划使用,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并且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而且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目标和设计原则

1、规划目标

根据对厂区的自然条件、生产性质、规模、污染状况等方面的调查, 并结合该项目的实际情况, 厂区的布局包括整体功能的划分、用地种类的选择、各类用地比例的确定和用地布局等方面。 厂区规划中对空间的布局是重点也是难点,工业区有些未在初始时科学统一地进行规划,没有将产业与空间统一考虑,导致发展定位不明确,厂区规划不科学、不合理等问题,造成功能布局不尽合理。规划各功能区的大小往往和实际建设中对用地的开发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地块过大造成企业不完全利用使空间浪费,地块过小使用起来不方便,且投资效益低。合理空间布局是园区规划的关键。

2、设计原则

(1)生态性。要对工业区的环境有充分考虑,注意煤炭等物质的燃烧、有害气体浓度等问题, 选择树种时应当把抗性强作为其首要考虑因素, 提高企业防爆、防火、防污染方面的安全系数;

(2)人性化。在考虑到职工的休息时间,有合理的安排, 满足职工的休闲需求,造景时应以以植物造景为主,硬质景观为主,树种的选择、搭配、布局应当坚持乔灌草三者相结合,通过增加绿量和合理配置来创造优美环境;

(3)特色化。进行绿化时要与建筑主体相协调,合理布局、统一规划,体现时代特色,以适应现代企业形象的塑造。

三、工业区的功能划分

工业区的功能区应包含几个方面:生产区、服务区以及居住区。以下分别进行介绍:

1、生产区

生产是工业区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它是园区发展的动力。在规划时要注重它的位置、规模、交通条件等。生产区以工业用地为主,兼有仓储等功能。

在规划时应首先考虑生产区满足各企业生产的需要保证各企业的正常转,并应考虑之后的发展,预留用地;生产区应保证内部道路通畅,并与园区外的道路合理衔接,园区内部道路通畅;在生产区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其满足生产需要。

2、服务区

服务区是工业区的中心,它担负着园区综合管理的功能。在服务区一般设置管理中心、金融及信息中心、商业服务设施等。

服务区的位置应符合其对整个园区的服务半径要求,且要考虑园区不同阶段发展对它的要求,要与用地发展方向适应,并在布局上具有灵活性,为之后的发展留有余地。服务区的规划应注重功能完善、环境优良、交通便利这几点,通过建筑形体、空间形态等表现出其特色。

3、居住生活区

居住生活区主要是承担园区工作人员的生活居住的功能,此片区一般应包括住宅与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它的要求应有以下几点:

住宅区要单独布置,要位于生产区的下风向,并且其位置要利于居民出行,交通便利;居住区的住宅应有适合不同类型员工居住需要的多种类型,如低层、多层,普通住宅、单身公寓等;园区居住片区在规划时要提高规划标准,在设计时注重其质量以及居住环境的质量;在居住区设置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如医疗、教育、生活服务等。 四、空间布局的原则

1、空间布局与循环产业链相互耦合

厂区中企业的布局不应是简单地拼凑起来,而是应该依据产业链,将企业的类型、规模都要互相匹配,将空间进行优化组织,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相互间资源能量传递的浪费,成本降低,同时也可改善环境。

2、降低使用能耗,提高经济效率

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较大,在我国其比例达23.62%。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现状、问题及调整对策.国土开发与整治。且工业的发展导致了工业与城市其他建设用地间的矛盾,紧凑布局、节约用地应作为园区规划须达到的目标。

3、弹性布局,可持续发展

园区在最初规划的时候要全面考虑,要适应企业的变化需求。工业区中的中小型企业在处于发展阶段时,会出现不断发展壮大,扩大投资的情况,但是企业的每一组成部分对空间的要求又是各不相同的,这就需要在规划时采用弹性空间布局的思路。

五、空间布局模式

在本次研究中,考虑到工业区的内部空间结构主要由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服务空间三种空间类型组合而成,园区的内部空间组织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上述四类空间的配置与组合,园区内部空间结构也是上述四类空间组合关系的映射。因此,以下的功能布局模式也是针对这四类空间来讨论的。

1、集中型

集中型工业园区的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是围绕服务空间展开布局的。服务功能处于园区中心位置,可以更好地辐射到各企业,发挥各自的作用。且这种布局,可以有利于形成创业园的中心,营造园区特有的面貌和氛围。但是这样的布局容易造成服务空间生长余地过小,很难在园区成熟后有所调整,但是园区随着成长,对服务空间会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会直接影响到生产与生活,抑制园区发展。小型的创业园区一般采用此种类型。

2、组团型

组团型布局的园区是以“服务空间+生产空间+居住空间”为单元,根据基础环境和园区发展的需要,进行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布局,。这样布局的优势在于可以较好地适应不同类型企业创业的需求。但是这样的园区因每个组团内部都有全套完善的各项功能,初期投入较大,而且易造成一些功能的重叠空间资源的重复浪费。因此,这类型园区要注重各组团间的关系,协调发展。

3、混合型

这种类型的园区是集中型和组团型的综合,既有集中型的服务居中产生良好的辐射效应,又具有组团型发展的弹性空间,当然,也同时具有两者的缺点。

这类园区适合规模较大、地形条件限制较少的园区。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规划设计之前,一定要深入研究工业生产的纲领和工艺流程,以及相应附属生活设施的要求;要对业主有深入的了解,对其企业文化、所处地域特点及产品特性有充分了解;要掌握好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两方面的知识,并将其灵活地加以融合,不能单一着重于规划,也不能单一着重于建筑;另外还要注重生态环境、历史文脉、人们新的审美观念以及人们对建筑环境质量和舒适度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强调综合性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不能过分地去工业化或过分地公用建筑化,这样容易导致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空间的浪费、同时,还得充分尊重工业园区周边原有的自然条件,相关规划设计要尽量做到少破坏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梁 红. 工业企业绿地系统的建设[ D] .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 2006.

[2] 马海英. 现代化工业厂区环境景观设计与研究[ D] .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3] 钱健,宋雷著.建筑外环境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4] 杨守国著.工矿企业园林绿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5] 李跃军1 色彩灌木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选择及布局[J] 1 湖南林业科技, 2006, 30( 2) : 83- 841

[6] 刘文军,韩寂著.建筑小环境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7] 刘永德著.建筑外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8] 马铁丁.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M].北京:国防科技出版社,2006.

服务区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转运站 城市生活垃圾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市生活垃圾量也不断增加,生活垃圾已成为城市面临的巨大问题。转运站是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转运站作为连接垃圾产生源头和末端处置系统的结合点,在不少城市的生活垃圾收运物流系统里起到枢纽作用。垃圾经转运站不仅实现了垃圾封闭化、大运量的运输,提高了长途运输的经济性,而且显著改善了垃圾运输的环保性,减少了长途运输的车流量。随着这些重要作用日益显现,转运站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得到了应用,已逐渐成为城市最重要的环卫设施之一。

一、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的作用与设置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J47―91)规定:用人力收集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5km,用小型机动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0km。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通常建在远离城区的远郊,垃圾转运站作用就是将通过人力或机动小车运至转运台的垃圾,换乘中大型垃圾车运至处理场,可大大降低人力和运输费用;再就是对可回收利用的废品就地进行回收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需转运的垃圾量。在有些垃圾转运站还设置了垃圾压缩装置,可进一步减少运输次数,降低运输费用。

1、转运站设置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

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设置规划需考虑:服务区半径、服务区人口数、收运车辆的类型、转运站的规模和功能。武汉市按行政街为单位,按街道人口2~2.5万人设一座。天津市转运站的服务区半径为0.1~0.3km,服务人口平均为3000人。广州市对垃圾转运站的设置规划做得比较细,其将城市划分为几个功能区,不同的功能区进行不同的设置规划。旧城区建筑密度大、人口集中,垃圾初运主要由人力车负责,转运站服务半径0.065km,服务人口近3万人。大型新居住区垃圾初运由小型机动车负责,转运站服务半径0.8km,服务人口约4万人。中密度街区转运站服务半径1km,服务人口不超过4万人。市区建制镇转运站服务半径1km,服务人口不超过4万人。

2、转运站的规划设置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节省运费,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应运而生。赵铀和王维平对垃圾转运站规划选址提出了临界费用这一准则,即垃圾转运站的建设和运行的总费用必须控制在直远费用范围之内,其公式为[1]:

二、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规划设计的几点建议

转运站的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行业规划的要求,转运站的位置宜选在靠近服务区域的中心或垃圾产量最多的地方,条转运站应设置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在具有铁路及水运便利条件的地方,当运输距离较远时,宜设置铁路及水路运输垃圾转运站。不同规模转运站的选址可依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城市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进行选址。 在选址之外,本文就转运站的臭气控制、污水处理和噪声控制提以下几点建议: (1)臭气控制 安装除尘除臭装置:中转站主要以垃圾分拣、压缩为主,在此作业过程中还将产生臭气,因此,建议在建设垃圾压缩中转站时考虑安装除尘及化学或生物除臭设施,以减少灰尘及臭气对外环境的影响。 转运站臭气经脱臭处理并采取集中排放,排放高度在8m以上,为确保不利气象条件下各污染物均达标,排气筒距居民住宅之间的距离应满足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为控制垃圾运输车在站内等候时散发臭气的影响,建议垃圾运输车应密闭,运输车底部应有渗沥液收集装置,同时应缩短垃圾运输车在转运站内等候时间。 (2)污水处理 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规定:中转站转运过程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在获得主管部门同意后可排入市政排水管网集中处理,否则,应将其预处理达到国家现行标准要求后排入市政管网或用车辆、管道将渗滤液等输送到污水处理厂;特别强调条件许可时应优先考虑将转运站各类污水排入市政管网后集中处理。 因此,随着城市污水管网越来越完善,可考虑将中转站渗滤液排入市政管网,但为了减缓对污水管网的冲击,建议在中转站内设置过滤沉淀设施,渗滤液经简单的过滤沉淀处理后外排。 (3)噪声控制措施 垃圾收运过程中,主要的噪声影响是垃圾收运车辆进出声、垃圾压缩、装卸等噪声,影响大小与垃圾处理量有较大关系。站内作业的噪声会对周边环境有影响,因此,转运站设计过程中在机械选型时即采用低噪声的设备,同时采取一定的减震措施;在总图布置时,合理布置噪声源设备,同时修筑隔声墙、中转站外种植树木等。 另外车辆进出转运站时,运输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会对环境有影响,运输车辆启动时瞬时噪声达75dB(A)左右,因此,要求车辆进出转运站时禁止鸣笛,进站时熄火,并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和收运时间,减少对沿线居民的干扰。

注 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