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常规要求

课堂常规要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常规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堂常规要求

课堂常规要求范文第1篇

学生的课堂常规教育一直都是我们作为老师的比较头痛的问题,也是应该特别重视且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现在物资条件如此优越的情况下,家长的宠爱更加剧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恃无恐的状态,这对于我们教师就是更加需要有想法有策略的课堂常规教学了。最起码的学生课堂常规规范准则是要求学生们都记牢在心,并且坚决按照要求自觉地执行。

可是这样一来,反而导致很多的孩子变得一成不变,死板得很,甚至影响到课堂上的教学,学生一点都活不起来。这又似乎有违背了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各项要求了。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课堂中"活"与"死"的关系的学习和研讨,归纳整理出了几点,如下:

1.课堂教学当中的"活"是有前提,有条件的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课堂常规教育就又面临了一次全新的挑战。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的学习方法也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这样一来,我们的课堂常规教育又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因为这一互动,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没能很好的把握得住局面的话,势必就很容易乱起来了。我们现在的大多数班级人数往往在40人至60人之间,就算小班也在30人左右,这么多的人互动,能真正起到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作用吗?还是表面热热闹闹,其实连教学目标都没有完成的假互动呢?因此,有些"活"的教学方法是只能选择在小班里才能进行的,否则事倍功半。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任课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放"与"管",才能让学生真正"活"起来,"活"得有度,"活"得有效。

但是这样说来又会让我们提出新的质疑,难道大班就不能"活"起来吗?当然不是,在大班的课堂上,教师的常规教育更是个极其关键尤为重要的问题,因为人数一多,局面更不好控制,如果课堂常规教育没有真正落实的话,那互动教学的话肯定是很难行得通的,甚至是会乱成一团,所以说课堂常规教学当中的"活"是有前提的有条件的,这个"活"必须是在有较好的常规教育落实到位了才能有效进行的。

2.课堂教学当中的"活"与课堂常规是相辅相成,统一一致的

探讨到课堂常规教育的问题,那么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到底是什么呢?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常规教学的管理上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对学生"活"的内涵,教师也要有正确的的认识,不能单纯或单方面的片面地的去理解去落实这个"活",更不能认为既然要求"活"那干脆就放养式的放任自由。"活"不等于不要课堂常规,它不是指"乱哄哄",表面上的"热闹",而是指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喜爱兴趣,学习中的好心情及投入程度,能主动探索、专注倾听、积极交流、勤于动手,以及对成功的愉悦之情等的表现,其实质也正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常规内容,学生的"活"就应体现在这里。

课堂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师生亲密无间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悦,但要做到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教师要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每节课堂教学的前提内容之一,贯穿渗透于学习活动之中,贯穿于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得课堂教学中形成"活而不乱",呈现出平等、宽松、和谐、欢乐的学习氛围,如果在我们的一节课堂当中,常规还没有落实下去的话,作为我的观点来说,这一节课我宁愿先放下预先设计好的课堂内容,先要把我们的常规教育落到实处了我才开始进行我接下来的教学,否则我想在没有良好的课堂常规的情况之下所上的一堂课,就算是教师设计得多巧妙,备课备得再认真仔细也是枉然,学生真正掌握到的并不一定能有多少能达到我们所预期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说课堂上的"活"与课堂常规是相辅相成,统一一致的。

3.课堂教学当中的"活"离不开课堂常规的训练

课堂常规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规范学习的行为,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我们的课堂常规训练不能强调机械化、模式化,也不要过分强调坐姿、掌声等的整齐划一,但是教师应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个体学习时、小组讨论时、集体游戏时、作业时等等不同情况下应该注意怎样学习。

4.课堂教学当中的"活"需要在自由与限制间把握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不能一成不变,死气沉沉的成为教师的"一言堂"的状态,我们很多教师在刚开始接触到新课改时,单纯片面地去理解我们课堂上的"活", 很容易就走到极端,认为不能"死"那就"活"起来吧,使得整个课堂完全处于活动状态、亢奋状态当中,反而背道而驰地进入到了一个课堂常规的"活"与"死"的理解的误区当中了。教师应该视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巧妙设计,在自由与限制间把握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盲目地走到任何一个"活"或"死"的端点。

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在学生主体性越来越被强调的今天,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面对越来越大胆活跃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应对,感觉课堂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担心学生会提出一些漫无边际的问题,担心课时的安排与教学任务产生矛盾,一节课往往不能完成预订的教学任务。新型师生关系下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对教师地位及教师课堂所起作用的忽视,而是对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又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多方位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多采用一些活泼新颖的教学方式,尤其要在课堂的调控上多下功夫,尽可能要做到"放得开,收的拢",提高课堂驾驭能力,真正理解并处理好课堂常规教学中"活"与"死"的关系,使我们的课堂改革落到实处。

课堂常规要求范文第2篇

摘 要 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和基本途径,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具体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几点常见因素,即:课堂常规的建设情况、课堂活动的组织情况以及课后反思的开展情况三点,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有助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几点对策与建议,即:重视课堂常规的科学化建设、重视教学活动的合理组织、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加强课后教学反思等三点,希望能够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体育 新课程

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和基本途径。近些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已经成为了小学体育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才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获得有效的发展与提升,也成为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常见因素

(一)课堂常规的建设情况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课堂常规,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通常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积累下来的经验,也是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程序性工作,与其他社会工作岗位上的程序性工作具有同样的意义和重要性。然而,在实际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很多任何教师却忽略了培育良好的课堂常规的重要性,例如:部分体育任课教师自我要求不高,在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过于随意,不能以身作则,普遍存在接听手机、收发短信、聊天或者是随意离开上课地点等问题;再如:由于受学校师资队伍情况的影响,部分任课教师课时量安排过多,但是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光是教学任务就已经疲于应对了,常常就因此放低了对常规习惯的要求,并没有意识到课堂常规的重要性,以至于影响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情况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这一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1.教学内容的安排

随着近些年新课程的实施,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等问题已经逐渐得到了众多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教学内容的安排问题却依然没有得到小学体育任课教师的关注。实际上,在一节小学体育教学课中学生的学习和注意力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符合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注意规律,会对课堂教学的效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说,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与否也是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给予其应有的关注。

2.教学方法的应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直接兴趣仍然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而且普遍存在活泼好动、兴趣不稳定、无意注意占优势等特征。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小学生来说,他们都更喜欢丰富、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尤其是以体育游戏和体育竞赛等形式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对于单调、重复或者是活动内容过于单一的体育学习内容则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如果任课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时,选择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往往就会使得所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过于无趣和单调,并因此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再加上新课程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最高的宗旨和最为核心的理念,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就是这一理念和宗旨的重要体现之一,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符合新课程中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始终放在首要地位的要求,也就成为了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课后反思的开展情况

新课程的实施,强调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而课后反思,不但能够更好的指导后续的教学实践,还能够促进体育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确保教学相长的实现。所以说,能否及时、科学的进行课后反思也是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一个关键性的要素,只有及时、科学的对课堂教学中的自己的授课情况、学生的表现情况以及教学的成效等进行反思,才能够在后续的教学中形成越来越清晰的思路,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新课程背景下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系列的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课堂常规的科学化建设

通过上文的分析,已经明确了体育课堂常规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和构建良好课堂教学常规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常规的培育和建设问题也逐渐得到了众多体育教育人士的重视与关注,我国部分省市的教育局甚至已经开始着手探讨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制定和落实问题,例如:广东省广州市区教育局就对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常规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所以,为了充分发挥课堂常规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要重视课堂常规的科学化建设工作。而在具体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培养和建设工作时,则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

1.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前提

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保障,也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前提,没有“安全”作保障和前提,无论是课堂教学活动还是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无从谈起。这一点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玩耍,且相对来说,自律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比较差,如果不关注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极易出现各种不符合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危险行为,并引发安全事故。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工作时,首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明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危险的、是被禁止的,并让学生明白一旦做出类似的行为将会导致怎么的后果,让学生明白体育课堂教学中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遵守课堂常规相关要求的必要性。

2.相关要求的明确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基础

要开展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工作,让建设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就必须要明确小学体育课堂建设的相关要求和内容,这是开展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基础。具体来说,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建设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一是,课前常规。例如:在着装上要宽松舒适,不能带有坚硬物品;要听清楚集队要求和集队地点,听从体委的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集队;做好见习生的安排工作等等;二是,课中常规。例如:按照要求准时到达上课地点上课;明确学习的任务和学习的内容;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等等;三是,课后常规。例如:开展科学合理的学习点评;做好放松活动;及时归还教学器材;做好见习生和学困生的教育与引导等等。只有从以上几个环节入手,切实的将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3.任课教师的熏陶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关键

要想实现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良好培育和有效构建,任课教师的以身作则、躬身示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培育和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常规,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在上课期间杜绝一切与教学活动无关的行为,以严谨的态度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和自觉性。

(二)重视教学活动的合理组织

1.遵循教学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与否是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就要注意遵循教学规律来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

具体来说,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课堂教学的前半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水平会达到高峰,而在课堂教学的中后部分学生的意志力水平会达到高峰,而在课堂教学的后半部分学生的情绪则会达到高峰。根据小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这一规律,为了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体育任课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的前半部分安排开展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理解与掌握;在课程教学的后半部分则要有意识的安排一些竞争性和趣味性比较强的体育小游戏或者是体育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并起到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目的。除此之外,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要注意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好主教材和辅助教材之间的合理搭配,以确保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最大限度的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科学应用教学方法

要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顺利提升,就必须要注意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科学的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根据上文所分析的小学生直接兴趣起主导作用、兴趣不稳定、喜爱以游戏和竞赛形式组织的体育活动以及无意注意占优势等特点,可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一定要注意趣味化和儿童化的要求。

其中,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趣味化”的要求,指的是应尽可能的选择能够激发小学生直接兴趣,调动小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单一、呆板、重复的枯燥练习。例如:可以应用兴趣教学法来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工作,通过各种直观的比喻、形象的模仿、新颖美观的教学场地设计、优美的配乐以及不断变化练习的位置等多种来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调动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儿童化”的要求,指的则是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小学生仍然处于儿童的范畴,多数学生仍然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的,而且普遍喜欢各种以游戏和竞赛等形式组织的活动,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就要注意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应用类似口诀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开展耐久跑教学时,如果简单的要求学生围着运动场跑圈,很多学生都会因为活动的方式过于枯燥和乏味而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但是,如果任课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法,组织开展“寻宝比赛”,结合现代国际越野比赛的形式,在学生熟悉的校园中设计出安全合理的路线让学生去寻宝,看哪组学生最先跑到目的地寻到宝藏,就会比枯燥的让学生直接绕着跑圈,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更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中主动性的发挥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加强课后教学反思

在开展课后教学反思时,体育任课教师可以灵活采用调查、个人体会以及录像和同伴互助和组内研讨等多种方法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检测,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既可以采用一种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搭配运用。而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时,不但要注意分析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还要注意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并进行总结、归类与记录,以此来为后续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通过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必须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入手进行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迟永传.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认识[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

[2] 孙岩,郭晓娇,刘超.中小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7).

课堂常规要求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音乐课堂 教学常规 习惯培养

想必许多小学音乐教师都有过相同的经历:来上音乐课时有的学生经常拖拖拉拉,进到教室后乱讲话,无视老师的存在;在上课过程中更是随意交头接耳做小动作,把音乐课当放松课。老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不得不被一次次的纪律整顿打断,可想而知,这样40分钟的课堂又有多少实效性可言呢?所以良好的教学常规是教学有序进行的保证。没有规矩的课堂教学是无法进行有效学习的。中国有句古训:“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夸美纽斯说:“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这里所说的纪律、规矩,体现在课堂教学就是必要的教学常规。一堂音乐课既轻松愉快,让学生陶醉,乐在其中,又有序有节,有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是音乐课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

一、建立教学常规是首要

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它的存在首先需要的是没有其他杂音的安静环境。如果没有这个作为前提,即使最优美的音乐也是杂音。因此,音乐课堂常规教学特别需要有个控放自如、能给音乐展现所有美妙的空间,而这个空间的形成,就需要建立音乐课必要的教学常规。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课堂务必建立以下几个教学常规,并注重教学常规的落实。

1.学生进音乐教室的常规

学生进入音乐专用教室上课必须提前排好队,有序地进入。要做到不大声喧哗、不追跑,轻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如果有音乐或歌曲在播放,就要让学生养成聆听着音乐或歌曲自然走到位置上坐下,并安静地等待上课。由于教材实行循环使用制,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因此我在每班各选出3位同学接收收发书的任务,要求他们在班级进音乐教室之前就把书发到每位同学的座位上,从而节省上课的时间。

2.聆听音乐的常规

在欣赏乐曲、聆听歌曲时要求学生做到绝对的安静,不讲话,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可以用想象、自我陶醉及身体来表示,如或闭眼想象或有节奏地摇晃身体或做简单的动作,切不可妨碍他人的听赏,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3.歌唱的常规

音乐课的歌唱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歌唱姿势与轻声歌唱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情感与美感。如演唱时要求学生声音做到统一和谐,根据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唱出歌曲的感情,在唱歌时要思想集中、声音饱满、富有表情。

4.乐器练习的常规

乐器进课堂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音准、音乐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练习之前如不先告知演奏的纪律,则课堂将会乱作一团。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上课时乐器一律统一放在某个地方,练习时才能拿出来,并且在练习时注意姿势准确,聆听自己演奏的声音,老师在示范时要认真聆听,注意观察。演奏结束要轻放乐器,养成爱护乐器的好习惯。

5.表演的常规

音乐表演是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音乐教师要抓住这样的时机对学生提出表演的具体要求,明确表演的目的。要求学生在表演时要有合作精神,并紧紧抓住音乐的节奏、情绪进行表演。观看表演的学生要当文明的小观众,在同学表演结束时报以掌声并作出适当的评价,使表演者明白改进的方向。

二、趣味常规,激发兴趣是关键

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违规行为怒目训斥只会让学生感到压抑甚至害怕。这样不仅无助于维持课堂秩序,而且会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如果将教条化的语气改为朗朗上口有趣的“儿歌”,既有突出音乐课特征的节奏感又善意地提醒学生必须遵守课堂常规,效果极佳。如在列队时,我这样说:“咱们来学小鸭子,排队去到音乐室。”当学生出现排队吵吵闹闹、你推我赶等既不文明又很危险的行为时,我不是拉下脸训他们,而是“俏皮”说:“要学小花猫,走路静悄悄,轻声慢步不吵闹。”当上课学生交头接耳不会倾听时,我会“惋惜”地说:“小小蚊子嗡嗡叫,不爱学习爱吵闹,我们不要学习它,否则变成小傻瓜。”在训练孩子们“千姿百态”的坐姿时,我把要求编成顺口溜:“身体坐正脚放平,抬头挺胸眼平视。”在孩子们有所松懈时,我会“微笑”地提醒:“小腰杆?”他们就会顺势调整并回答:“挺直点儿!”

为了体现音乐课的特点,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常规训练时,我常常用琴声代替语言,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例如:用音阶的上下行来告诉学生起立或坐下;在请学生拿出音乐书时,弹奏:554 334 | 11 1 | 443 223 | 26 5 | 5 5 | 1 0 |;让学生闭眼聆听:3 5 6 | 5 - - | 1 3 2 | 1- - |;提示他们坐正:12 34 | 55 543 | 44 432 | 13 5 |,等等。用“琴语”来和学生交流,一方面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另一方面流畅的琴声使音乐课堂气氛更加愉悦、有趣,在愉快的琴声中,学生自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细节常规,点滴渗透是方法

良好的习惯,应从细节入手,点滴渗透,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慢慢地形成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常规。音乐课是让学生体验情感、张扬个性、塑造人格、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学会相处、学会做人的学科。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不仅仅是音符,更是一种释放情感、表现自我的创造活动。在各种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乱”的现象。此时,我会用一个细小的动作、表情、手势、身段等来提醒学生,让他们明白该怎么做。如:同学们都在静静地聆听音乐,有两个同学却在讲话,这时如果中断音乐或大声呵斥去制止他们,则会影响更多的学生的学习,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无声的语言:看着他们,用食指在嘴巴上比一下,再指指自己的耳朵,提示他们闭上嘴巴,认真听。这样他们就会马上停止讲话,认真听起来。又如:老师正在讲课,突然发现有个同学根本没听,而是在玩东西,这时如果停止讲课,走过去没收他的东西,不但会影响上课,而且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无声的肢体语言:看着他,邹着眉,摇摇头,指指口袋,提示他上课不能玩东西,快把东到袋子里,下课后再跟他讲明道理。

老师正确、灵活地抓住课堂细节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一点一滴地渗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可使音乐课堂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

四、持久常规,习以为常是过程

有了课堂常规,还必须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的习惯,将课堂纪律完全建立在自然养成的基础上。

学生课堂常规的培养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我们应长抓不懈、悉心指导、严格要求,同时常规的养成也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训练的内容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孩子个性的发展,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相应的目标与要求,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总之,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恒心,确保事情有始有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宗旨

在多元化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候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课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言行往往就是道德的标准。一个好的教师,在学生眼中就是智慧的象征、人格的象征,可以说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有人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教师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从而让学生敬佩。如要求学生提前进入专用室,老师则更要提前在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等候学生的到来;唱歌时要求学生抬头挺胸人坐正,而作为老师却翘着二郎腿弹钢琴,那么规矩也就成了空谈了。教师还要以自身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我相信,建立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常规对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活而不乱,变得更加民主、开放、和谐。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常规,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常规固然重要,但它只是一种手段,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多多思考 “如何让学生喜爱音乐、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老师”, “如何把教学内容设计的更合理,更丰富,把课上的更精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兴趣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课堂常规要求范文第4篇

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实际情况,常规训练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常规训练多是简单的、基本的。重点要求学生做到“两会”(会仔细地听,会标准地说)、“四读”(读准字音、读懂词义、读通句子、读得有感情)。第二阶段扩大训练范围,重在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在双基训练的基础上,做到“四能”(能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能基本把握文章的中心,能初步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能欣赏一般的文学作品),进而达到“四会”(会听、会说、会读、会写)。

“预习常规”。要求学生“预习语文读两遍”。第一遍,用朗读。边读边“点”(点出生字和多音多义字)、“划”(划出新词),读完全文后“查”(查字典,明确读音和了解词义)、“批”(批注修辞句)、“分”(分析重点语段的层次)。第二遍,用快读。快速读完全文后“议”(议全文的段落结构,议文章的中心思想,议文章的写作特色)、“摘”(摘自学文章的难点和疑点)。预习阶段要布置做“定向预习”。所谓定向预习,就是对篇章结构比较复杂,或语言上独具风格,或思想内容比较深刻的课文,由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和重点,布置定向预习题,让学生思考,以便在课内开展讨论。

“课堂常规”。除课前准备好一切用品以外,要求学生做到“细听、明说、勤记、慎思”。“细听”:细听老师的讲课,能听得出老师的提问的要点,抓得住讲课的重点,细听同学的发言;“明说”:用普通话说,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态度自然,说话完整,明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二阶段继续要求细听明说,并进一步要求“勤记”:勤记老师讲课的重点、知识中的难点和上课过程中随时发现的疑点;慎思”:仔细思考老师的提问,仔细思考同学发言的异同点,仔细思考自己与同学发言的差异,准备自己的发言。课堂常规可以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第一阶段重在听和肯说,第二阶段重在读和会说。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形式,鉴于学生的实际,说的能力的培养尤需加强。因此,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讨论式。第一阶段先千方百计激发他们肯说,初一学生好胜性强,喜欢表现自己,只要正确引导、不挫伤积极性,一般都肯开口;第二阶段告诉学生说的方法,帮助他们会说,提高说的质量。

“作业常规”。作业常规分作业过程、书写规定和作文要求三个方面。第一阶段要求作业过程“三先三后”(先复习,后作业;先作业,后检查;先看批改意见,后及时订正)和书写规定“准、清、齐、快”(准,不写生造字,不写错别字;清,字迹端正,不乱涂乱改;齐,行款整齐;快,按时完成,及时订正)。作文要求用词准确,写通句子。这个阶段还可要求学生按贴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第二阶段重点放在作文的训练上,要求句子连贯,段意完整,有中心,层次清楚,内容具体有重点,一步一步深入要求,对不同起点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随着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高要求。为增加练习机会,可逐步增加作文训练的量,除大作文外,在第一阶段写观察日记的基础上,要求写叙事日记和一事一议的小论文。

在进行常规训练的同时,我们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种很重要的心理因素。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当做一种礼物来接受。”因此,我们可做如下尝试:1.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积极组织学生订阅报刊杂志,每周背两首诗。2.开辟第二渠道,如组织多样化的语文课外活动,组织文艺讲座,定时上名著欣赏课,收听时文录音,组织参观,进行调查访问等;成立普通话、语文基础知识和写作等兴趣小组;办好班报、校报、壁报。3.定期举行各种比赛,如诗歌朗诵比赛、查字典比赛、作文比赛等。4.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打破程式,根据文体和课文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因文而异的教学手段,注意形象感染,讲究课堂艺术,从而拨动学生心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志就会有明显的变化。

在常规训练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三个问题应该特别注意:

(一)明确常规训练的目的。所谓常规训练,就是把正确的、普遍有效的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方法固定下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必须遵循的规则,其目的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说,常规训练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也不是唯一的手段。必须全面进行教改,如改革教材,改进教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改进学法指导等。

课堂常规要求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堂常规;教学管理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40-01体育课的教学有别于其他文字科目的教学:学生 的注意分散,容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不便于集中管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课堂常规的教学,是一个深刻的问题,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传统的课堂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条件,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管理策略,才能有效的发挥课堂效果,防止不良教学行为的发生,才能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向前发展,也许,每位体育教师都会有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我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发现以下几点心得,仅供大家参考。

1.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各个环节,是实施课堂常规的首要保证

教师只有不断的深入钻研和理解教材,才能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备课时,尽可能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器材、备周围环境、备教师自己,对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利用课堂的有效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课的顺利进行,这是实施优育课堂常规教学的首要保证。

2.制定合理的课堂常规管理制度,是实施课堂常规教学的必要保证

2.1要从各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身心特点出发,提出合理的课堂常规管理制度,教师在制定课堂常规时,要立足于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否考虑到学生能否接受,只有师生共同努力,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建立的课堂常规,才能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2.2正确有效的课堂常规管理制度,其本身就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响和制约师生的课堂活动,作为教师,课堂上所实施的一切常规管理措施,都应当服务于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常规管理的成败,都应当以课程标准是否实现为依据,有些教师由于忽视课程标准和目标对课堂常规教学的制约作用,在课堂常规上往往无所适从,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导致课堂常规教学流于形式,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散漫,不服从管理。

2.3在课堂常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常规的管理中来,只有通过构建和谐、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才会使课堂常规的教学充满活力,才能真正使 学生健康向上发展。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的重要保证

在师生交往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和学生交往,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只有大多数学生喜欢这位教师,才会注意听他的课,注意力才会集中,思维才会活跃,学起来才有劲头,在执行课堂常规管理中,才能自觉服从管理。例如:我校部分顽劣学生,不搞学习,不是违规闹事就是进网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打篮球,看NBA,基于此点,我就开始班级篮球赛,给他们一个舞台,让其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深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然后成立年级篮球队,招其入队,严格管理训练,使其改掉恶习,步入学习和训练的轨道上来,大部分学生都 能顺利通过三小科考试升入相应高中,还有两人考入一中。教师在实施课堂常规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宽严有度,应当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充分认识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让步学生真正感觉到老师对他的欣赏,只有建立了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对课堂常规管理的实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无论课程如何改革,最基本的体育课堂常规教学肯定是要的,只是教师采用的方式,方式可以不同,体现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也只有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体育课堂常规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健康、有序、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提高,为了让我们的体育课堂更精彩,让我们一起从最基本的课堂常规教学做起。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