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经济实力

企业经济实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经济实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经济实力

企业经济实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探索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并且有了许多显著的成效,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然而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面临了巨大的挑战,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失业现象增加。在新时期,如果企业还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就不能适应经济环境,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从而能够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保持稳定的发展。

一、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意义

在全球经济化的新时期,对企业的经济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知识经济成为了新时期经济特点的中心;其次,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深化;最后,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而网络经济逐步形成。在新经济特征、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网络经济的作用下,企业拥有更为开放的外部环境,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为了能够适应新时期的经济环境,企业应该创新经济管理模式,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主要依据观念创新,利用理论创新,通过组织创新,应用技术创新来实现的。针对企业而言,其最终的目标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成本进行控制并且获得最多经济利润,这个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受到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一些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企业内部过于涣散,人员流动非常大,创新意识比较匮乏,因此,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企业应该想方设法地提高经济管理成效,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立资源节约型企业,这是新时期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企业应该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证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期,企业迎接着严峻的考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期,网络技术不断普及,信息化进程日益加速,企业应该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融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并且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提高企业的信息传输能力,进而能够增强企业的经济管理力度,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保证。

二、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

(1)企业经济管理属于比较综合性的管理模式。企业的经济管理主要是指其价值模式的管理方式,采取相应的措施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利用价值模式有效地控制企业的全部物质以及经营阶段各项事物,从而能够持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不仅具备独立性,而且具备综合性。(2)企业的经济管理与所有方面均密切相关。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所有和资金收支的活动,均和企业的经济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质上,企业中所有机构的活动和资金有关联。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机构都会才使用资金的过程中和财会部门联系起来。企业中任何一个机构必须在财会部门的监督下对资金进行合理的使用,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受到财会部门的监管,从而能够确保企业资金的有效管理。(3)财务信息能够体现企业的经营状况。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企业的财务指标能够准确地体现出企业决策的合理性、经营模式的有效性以及技术利用的先进性。当企业的经营模式恰当,产品质量过硬,就能保证企业持续发展,使资金周转顺畅,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通过财务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不仅具备自身的独立性,而且应该在管理的监督下进行。企业的财务机构应该迅速地将财务指标数据向企业管理者汇报,通过对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能够全面地提升企业的经营利润,从而有利于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的存在的不足

(1)管理职责划分不细。新时期,企业的经济管理目标就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企业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效益,经济全球化时期,企业的经济管理不仅应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应该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这样才能促进的企业的全面发展。新时期,企业一般都设置了经济管理机构,并且拥有较为充足的人才储备,但是在传统企业经济管理观念的影响下,各个机构之间不能实现充分的沟通,配合不好,当产生了管理责任时,各机构之间相互推诿,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经济管理责任划分不细。另外,很多企业把生产和经营作为了管理的重中之重,却忽视了经济管理,实施管理制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当的做法,没有对管理岗位责任进行明确地划分,从而降低了企业经济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制约的管理人员的热情,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2)企业经济管体系不完善。新时期企业的发展阶段,经济管理制度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特别反映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另外,有些企业采用的经济管理制度和企业的发展不匹配,管理制度的变化速度赶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从而限制了企业的长足发展。(3)内部管控比较薄弱。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定位比较低,存在形式主义,而且比较简单,无法构成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全面的管理协调,在新时期经济环境变化较快,企业管理者缺少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使企业的经济管理没有得到实施。新时期,大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采取了财务审计方式,避免资金的损失,但是仅仅利用财务管理进行经济管理控制过于片面,主要原因在于不能针对企业核心进行管理,最终导致企业的经济损失。

四、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措施

新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日益复杂,从一定程度上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集资。利益分配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企业的经济管理担负着保证企业健康的责任,然而,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上还有许多不足。企业为了能够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就应该进行全面的经济管理创新,制定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应对措施:(1)加强经济管理战略的创新。企业应该以自身的根本利益为依据,时刻地关注全球的经济环境,抓住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新时期企业参与竞争的关键就是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应该从高端战略的角度,不断创新竞争模式,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不断进行经济管理观念的创新。企业的管理者和部门的主观领导应该从自身做起关注经济管理观念的创新,针对经济环境的改变进行经济管理观念的转变,适当地调整经济管理方式,采取有效的措施在管理文化中融入创新观念。企业应该给具有创新意识并且取得一定成绩的员工发放奖励,增强员工进行创新的热情,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3)促进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难点在于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具有创新活力的企业能够通过采取自主经营的模式,实现自负盈亏,并且增加资本积累,从而能够获得经济利益的增长。企业制度和其经营中资源配置以及主体框架构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应该进行制度创新,合理配置企业内部的资源,从而能够形成适应经济环境的部门管理架构,为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提供有利的条件。企业通过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能够激发员工进行生产研发的积极性,形成有效地激励机制,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创新是新时期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适应新时期经济环境的根本保障。通过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获得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有利的支持。

参 考 文 献

[1]彭龙.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J].中国商贸.2012(5)

企业经济实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257-01

1 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

(一)企业管理创新

在管理学领域,著名的学者芮明杰认为,管理创新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创造出一种新的更为高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而这种资源整合范式的目的是达到企业责任与目的过程的管理,亦能够为新的资源整合跟各项目的制订的细化管理。

(二)企业管理创新现存问题

市场是开放的市场。市场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也会存在滞后性、盲目性等。因此必须认清我国市场经济的状况以及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从中找出科学的、有效的企业管理创新对策。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企业管理创新意识淡薄,创新的能力较低。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才3O多年,经济一开始是实行计划经济、再摸索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最后到9O年代以后才逐渐确立市场经济体系,这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过渡、不断完善的过程,此外,我国市场经济正处在并且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企业的管理有些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些管理者由于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人物或者思想固化、跟不上时展的要求。管理理念更多的是依赖以前的老套路、老经验,或者不愿做出管理上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滞后、阻碍了现代企业管理创新。

第二,缺乏企业管理创新的氛围,缺乏管理创新的激励机制。好的企业管理创新的氛围能够很好地促进管理者创新。从而推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具备更加强的优势;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在起初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还不完善,政企的性质还没有明确划分、分离,企业职权尚不明确。

第三,企业管理创新的目标不明确。创新举措无法有效落实。企业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生产管理、技术管理、人才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等等,究竟是先从一个突破口寻求创新呢,还是一齐突破创新?是分阶段、分等级、分对象、分时期,有主次、有重点的开展创新呢?还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大锅饭地搞管理创新?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管理创新就等于无头的苍蝇乱串,无的放矢。

2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管理模式不健全而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多数企业不能与时俱进,无法从根本上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利于管理者不断开拓创新,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创新型管理模式,从而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目前,多数企业虽然意识到了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却难以落实和推行。深受传统的管理思想的影响,无法从根本上转变,造成经济管理缺乏时效性。甚至还有一部分企业没有认识到经济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缺乏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指导思想,经济管理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

伴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应该不断更新,朝着科学化和全面化方向发展,以迎合市场的需求,避免企业经济管理的畸形发展。然而,从目前企业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内部管理模式陈旧,不能与时俱进,难以跟上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其深度和广度没有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费者的需求,造成了经济管理与企业发展实际的严重脱节,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立足于市场经济下,制约了企业的后续发展。

(3)缺乏足够的控制力

所谓缺乏足够的控制力是指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意识薄弱,没有将经济管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造成内部控制力不足的现象。现阶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经济管理过程以及管理方式过于简单和形式化,内部缺乏系统化、科学化且具有权威性的控制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经济发展,无法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可见,忽视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最终将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

3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1)树立创新型经济管理理念

从哲学上说,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先进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创新型经济管理理念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管理的创新化发展。因此,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必须树立创新型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不断与时俱进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从我国目前的企业发展阶段来看,传统的管理理念根深蒂固,缺乏先进的管理知道思想以及创新型管理模式,企业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深入贯彻和落实创新型管理理念,以全新的视角,从企业的发展实际出发,不断强化管理理念,真正实现企业改革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创新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迎合现代化市场的需求,不断更新管理模式,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才能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推动企业长期健康的发展。

(2)制定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型战略目标

企业经济管理的战略目标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战略目标时,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实际,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避免盲目借鉴和跟从,融入创新型思想,制定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经济管理战略目标。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根本出发点,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时抓住市场机遇,促进本企业的发展。此外,企业管理者需要深入市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制定发展战略,避免战略目标脱离了市场环境而独立运行,从而最大程度的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

(3)建立创新型经济管理组织结构

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推进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结构的创新:首先,简化企业的管理层次,将企业的关键机构部门精简化和精英化,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传达和反馈更加便捷和迅速,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奠定企业科学化的管理基础;其次,不断融入新思想、新观念,打破传统的僵化管理格局,增加企业经济管理的灵活性,更加科学的推动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改变陈旧腐朽的管理思想,从而强化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适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经济管理组织结构;最后,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形成有效的分工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

企业经济实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一、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之后

在新的市场环境之下,企业的经济管理状态依然十分落后,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为很多企业的经济观念会影响到他们的生产、管理活动,所以,企业在经济方面的管理理念要得到企业上下的重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往往将更多的经历放在如何让企业获利上,但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必须去适应外部环境,在确保收益的同时,也要做好人本管理工作,重视人的力量,充分地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将人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才能够实现,这样才能够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

2.组织方式松散

就当下来说,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经济结构都较为松散,总的来说,会影响到企业的凝聚力。这样企业在面对一些外部挑战的时候,就不能上下拧成一股劲儿一同奋斗。企业的经济管理离不开管理和组织人员,但是当下我们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仍不够成熟,也没有一定的专业感,这样参差不齐的管理状态,必然会进一步阻碍企业经济生产的发展。

二、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1.创新工作理念

长期以来,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对经济管理的概念和意义并不清晰,对其控制制度的认识也过于片面,这就会导致经济管理制度和企业的切身发展无法形成有效的对接,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都影响到了企业的服务和管理质量。管理理念是企业创新的核心要素。在企业内部进行变革,首先就要从思想变革,让企业全体都认识到创新管理的重要性。我国当下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因为缺乏创新意识,仍然有诸多的收旧观念,这必然会导致改革的失败。所以,我们要提倡良好的管理理念,树立科学、合理地管理态度,让企业从松散的粗放型走向集约型。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较传统的经济管理工作来说,更要具备协调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适应能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者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以更好地顺应工作的发展。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不断将知识更新,才能够保证自身的向前。

2.创新企业战略

企业的发展依靠于战略的制定,所以战略的创新在企业的发展变革当中也十分重要。在具体的变革过程中要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主,着眼于当下的经济形势,制定能够抓住经济环境和商机的方案。企业只有在战略上不断确立核心竞争力,才能蚴迪帜诓康耐沤幔让企业的员工看到企业发展的总趋势,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除此之外,加强对工作人员基础能力的考核,完善内部的考评制度,实现对财务人员的效率、能力、综合水平的多项考核,对于表现良好的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加薪奖励,对于一些表现不足,要加强教育,有情节严重者,要及时、严肃地处理。在企业内部,应进一步提升财务的电算化水平,减轻基本的劳动力负担,让财务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去做高水平的工作。

3.做好组织创新工作

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已有十几年的开放历史,并且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走向成熟,市场经济正处于一个自由竞争的时代,我国的企业也在逐步向前发展,但是当下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仍过于保守,在组织管理上太过谨慎。这一问题在当下的中小企业中更为明显,传统的管理模式并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的经济形势,所以一些组织形式也势必要遭到淘汰。在当下较为复杂的发展魂晶当中,我们对于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形式的创新可以先从建立扁平的组织结构入手,构建信息传达的网络,进而用柔性的组织方式改编呆板的管理模式,最后就是建立虚拟的组织结构,以此来提升企业经济运营的效率,实现企业内部各个机构工作效率的提升。总的来说,优化企业组织的创新管理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工作,需要从最基础的做起,一点一点探索到发展的方向,在打好基础之后,进而实现创新和优化。

三、结语

总的来说,做好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目的是为了让企业在飞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当中站稳脚,并且能够抓住商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也是企业在今后发展当中必须要落实的过程之一。在经济管理创新当中,我国企业存在着一些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导致整个创新过程十分复杂,所以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结合一些问题,帮助在企业管理创新上存在困难业界人士能够打开思路,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袁柯楠. 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改革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6,(14):29-30.

企业经济实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策略;企业竞争力;企业资源;人力资源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1-015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1.075

1 跨国公司本土化的涵义

就目前而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内容的全球化建设内容较以往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跨国企业为了能够让自身可以在这样的实际环境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不得不推动企业内部改革活动的开展以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当然,在这个过程企业需要对跨国建设的利益与本土化内容结合起来,这即是跨国企业的发展内容表现。同时,世界经济的宏观内容表现是在微观经营内容上的深化,所以加强对微观经济内容的重视,保障其能够按照理性目标完成经营任务,是整个经济建设活动的基础内容。就大型跨国企业的本土化发展来说,其经济思维需要做到明确且富有实际性,进而使其能够在本土化建设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参与国际贸易的价值所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与企业本身的共同进步。

经济全球化建设的内容需要在对跨国资本进行本土化发展,促使其能够借助于这一模式的成功来更好地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就宏观角度来说,跨国企业借助于对本土化模式的运用,来完成对全球战略资源的部署,提高自身的内部管理水平,将自由配置活动的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这些资源的输出与经济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企业所在的国家提高经济效益与国际市场中的地位,这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具体表现内容,如下:

大型的跨国公司在本土化经营活动中,往往会将母国利益与企业自身利益的概念重新定义。大型跨国公司需要从企业内部的文化精神入手,文化内容、品牌形象以及运营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促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建设需求,提高企业的社会价值,使得企业能够拥有较高的凝聚力、归宿感。让企业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对整个集团保持较高的忠诚感,同时降低因国家属性与所在单位的基本差异等要素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将企业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针对于利益取向的存在来提高建设效果,促使资源、资金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流通,帮助跨国企业能够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依旧保持着较高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追求与社会责任的履行。

大型跨国企业的出现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产物,也是企业想要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对包括了中国在内的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一场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通过参与到大型跨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来对跨国企业的内部运行与管理活动有所了解,在提高自身经济收益的同时,也能够帮助自身提高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做到对本国市场的优化与本国企业的培养。由此可见,跨国企业的本土化经营可谓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当然,随着经济内容的融合、交流程度水平不断提高,跨国公司与本国利益之间也就可能会产生一些矛盾,要如何让二者能够做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是每一个跨国企业在本土化经营活动中都要面对的问题,只有将这样的问题处理到位了,才能让跨国企业可以在资金支持上与人才培养活动中获得本国的认可。就其具体的问题内容,主要包括:跨国企业的本土化建设内容是否能够被当作是本国经济总体中的有机发展部分?跨国企业的资本表现是否属于本国资产积累?对跨国企业的开放程度应当如何把控?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开展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整体的发展模式可谓是不断深入与优化的。同时,在这一改革环境下,我国所取得经济发展也是有目共睹。但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外资的把控,将资本性质进行严格区分,避免其给国民收入本身带来消极影响。在实践活动中,将外资的作用充分地体现出来,加强对外资的把控能力也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这些跨国企业。借助于对实践内容的建设,需要将控制活动本身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将政府职能作用与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促使经济市场内容能够显得多样化且做到双赢发展,这就是企业跨国发展的目标所在,也是我国经济建设活动中的重要开展内容。

2 跨国公司实施本土化战略的动因

2.1 合理配置全球资源

就本土化发展战略本身来说,跨国企业通过对全球资源的配置来加强对全球化经济内容的参与力度,实现自我的发展与经济建设活动的推进。本土化模式意味着跨国企业需要加强与本国实际情况之间的联系,促使企业能够一方面对所在国经济环境的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能做到对自身所有资金的灵活运用,伴以对人力资源与技术的使用,促使经济效益得以有效提高,完成对资源的配置科学配置。

2.2 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建设活动中,需要将企业的发展风险有效规避,即对汇率风险、利润风险以及政策风险等高效解决。倘若跨国企业在对海外分公司进行管理的时候,跨国企业本身需要将投资内容进行分散,促使其所受的风险影响力有效降低。

2.3 解决市场准入问题

在进入本地市场之前,企业需要将本国实际进行分析:首先,认识到本地政府为了加强对本国经济利益的保护,因此会对跨国企业设定相关的限制影响因素,比如股权的当地购置、雇员的本土化聘用等。跨国企业只有将这些要求严格执行了,才能进入本地市场;其次,从对本国的国民生活影响来说,跨国企业只有改善本地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而才能得到更多的政府支持力度;最后,就跨国企业本身来说,其在淘汰建设活动中借助于对老旧技术的转移与剩余资本的使用,才能让自身可以在市场经营活动中获得更大利润,促使本土化建设内容能够做到互惠共赢。

2.4 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企业本身的经营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提高,因此,跨国企业的本土化建设需要围绕这一基本准则来将服务内容落实到位。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降低其生产经营的成本,使得所得利润能够翻番。同时,也要保障本土化建设的企业内容能够具备较强的适应性,促使生产经营成本得以有效降低,让跨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促使各项生产要素可以充分地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来。

2.5 市场利益驱动

就产品本身的生产经营周期来说,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需要根据国家本身的实际情况来具体分析,比如有些产品在发达国家已属于成熟产品,而在发展中国家尚处于新型技术,所以发展中国家会对此类产品进行引进与开发,产品周期理论的价值得以实现。

3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的形式及实施

3.1 产品品牌本土化

就经济全球化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说,企业的品牌内容是否能够被当地文化所适应,是企业能否实现有效推广的关键所在。因为受文化差异的影响,企业的品牌内容难以在本地市场中得到有效关注,经济利润也就无从谈起。就企业的产品的品牌内容来看,其主要包括了产品的名称、外观设计以及产品的功能等这些要素。当这些要素能够满足不同国家、地区的市场需求的时候,才能让其做到对经济市场的开拓。当然,跨国企业本身的高质量产品在一般情况下,是极易实现销售业绩提高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本身可以将产品内容与当地市场需求相结合来做到创新改革,也为产品的市场开阔活动提供了有效帮助。比如,宝洁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将原有的产品内容推陈出新,研发了一系列全新的产品内容,且其名称内容都是在对中国市场进行研究之后所重新设计的。

3.2 营销方式本土化

跨国企业的经营阻碍难题在于对销售渠道的建设与完善,有许多跨国企业因为忽视了对销售渠道的建设,因此在实际生产运营活动中处处碰壁。比如,杜邦先锋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未能做到对销售渠道的有效建设,使得其在销售活动中的经营成本增加了,却未能做到对品牌效应的增强,导致了自身销售业绩的停滞不前,针对于这样的情况存在,杜邦先锋公司开始着手建立属于自身的销售渠道,以经销商等级为内容来对销售渠道进行完善。并且做到了对生产经营成本的降低与宣传成效的加强,最终让销售渠道能够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提高企业的市场知名度。

3.3 人力资源本土化

人才是跨国企业的竞争核心,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宝贵资源,为了让跨国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跨国公司需要将原本的企业资源利用到位,促使其可以在具有当地背景的人才资源中做出有效选择,促使人才本身的市场了解程度能够帮助跨国企业实现自身进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跨国企业需要对当地市场的实际需求与生活习惯加深了解,做到“入乡随俗”。在跨国企业进入的国家往往是发展中国家,聘用当地的人才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能够使企业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将管理的作用体现出来,使得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成为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3.4 技术研发本土化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活动中,伴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在形成产业链条。同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在加强对现代科技的使用,促使自身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通过科技实现自我进步、发展。比如在上海、深圳等投产的高科技新型园区,跨国企业借助于对产品质量、专业化程度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来让科技价值得以实现,促进新兴科技的发展与互联网经济的建设可以随着跨国企业的本土化战略的形成而取得新时期的新发展。

总的来说,在经过长达四十年的改革发展之后,跨国企业的本土化经营活动的开展模式已经形成了相对而言较为稳定的表现形态。跨国企业通过对贸易活动、投资活动以及资本运用手段等来让自身可以更好地做到本土化经营。在我国,跨国企业作为经济活力要素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我国本身的一些优秀企业也抓住了机遇走向了国际。虽然,这样的发展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中国企业借助于对经营内容的完善与先进经验的借鉴,来最终让自身能够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中,做到长久进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组织模式,将本土化模式的开展价值真正意义上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陈斌.L气体公司电子气体业务本土化经营策略研究

[D].华东理工大学,2013.

[2] 陶涛.大连S公司本土化发展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

大学,2011.

[3] 吴楠.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

刊,2013,(2).

企业经济实力范文第5篇

一、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难题

虽然我国企业规章制度在不断完善,但现有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难题尚未解决。

(一)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不畅,信息可用度低

建筑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存在障碍,大中型建筑企业的内部结构复杂多样,信息交流更加困难,个别部门存在营私舞弊现象,伪造虚假信息,加大了财务管理难度。由于信息的可用度较低,严重影响公司其他活动流程的正常运作。为了更好地推动建筑企业的发展,领导应积极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为企业提供真实可信的信息资源,避免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二)管理体系分散,难以达到整体发展

在现行的建筑企业管理制度中,大型企业整体布局松散,上层管理者的全面调控能力减弱,使建筑企业财政权力过于分散,导致旗下企业发展不同步,甚至与企业整体发展理念相悖。针对这一局面,必须努力调整企业财政权力的合理配置,完善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实现财权的集中并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作用。

(三)财务管理缺少合理规划

建筑企业缺少合理的财务管理规划,在实际运作中就无法对情况加以适时调控和预测。如果制定好科学可行的计划,做好每项支出的财务预算以及项目流程,即使面对突况也会有合理的判断及应对策略,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及创造力,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

(四)中小企业资金匮乏,资产管理存在漏洞

资金在建筑企业的的日常运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资金链断裂,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及规模的扩大,甚至有面临破产的风险。在建筑行业中,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项目。我国的建筑企业大部分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融资渠道单一,导致资金匮乏[3]。同时,公司内部管理系统不专业,存在财务漏洞,常常会出现资产闲置或周转不灵。在管理过程中,缺少合理的计划安排,很可能会使企业陷入困境。面对这些问题,首先,应尝试拓展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通过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予以扶持。其次,完善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审查账目,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最后,学会运用企业资产进行合理的项目投资,提高公司资本的利用率。使企业的财务周转处于最佳状态。

(五)法律意识薄弱,个别企业出现经济犯罪行为

在财务管理活动运作中,由于人们法律意识薄弱,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不健全,内部监督不完善,企业会出现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胡乱行使特权,伪造信息等现象,严重破坏了我国企业的正常运作秩序。然而这一系列非法行为只靠执法力度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建筑企业应建设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条例,领导者要重视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不断深化企业内部人员的法律意识,使指引、监督、惩处共同作用,达到依法理财的目的。

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经济效益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命脉,建筑企业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自己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应的,只有提高经济效益,才能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

(一)培养全新理念,健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建筑企业应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培养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对企业资金进行合理利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准确预测和评估,使项目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建筑企业的内部运作中,要保证企业各部门做到权责明确,合理分工,全面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注重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的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在建筑施工环节中,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全面提高施工效率。随着科技化的不断深入,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应不断引进新设备,优化生产技术,减少原材料的消耗。资源消耗的减少不代表偷工减料,而是在保证原有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调整资源的使用,依靠技术的进步,减少商品的生产成本。相反,若因偷工减料而损害了建筑质量,不仅会减少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对名誉造成损害。

(三)合理利用企业资金,提高利润率

在资金利用方面,公司应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者的专业能力。建筑企业如果没有从上至下健全的等级管理制度,便会导致内部松散混乱,对公司项目的正常运行产生阻碍,从而失去市场竞争力。建筑企业在财务方面应做到分工明确,实现资产透明化管理,根据不同项目,对资金使用进行合理分配,避免出现资本闲置或周转不灵的局面,严格遵守企业的财务制度,不任意超额使用流动资金,用有限的资本收获最大的效益。只有合理利用资金,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获得丰厚的经济收益。

(四)提高企业员工思想素质和管理水平

当代建筑企业仍存在着较多员工或经营管理者水平不足的现象。因此,企业如果要获得更高的利益,经营管理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道德素质,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和文化素养,对建筑企业的经营发展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同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组织决策能力,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正确决策,做到对企业的妥善经营。

在做好自身管理水平强化的同时,对员工的思想素质也应做到足够的重视,为了企业和个人的不断发展,管理者应积极组织培训项目,鼓励员工踊跃参与,做到员工思想与公司的经营理念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建筑企业的和谐发展及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