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血压的防控措施

高血压的防控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血压的防控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血压的防控措施

高血压的防控措施范文第1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自2010年9月26日—2011年9月30日,把参加枣庄市区城镇居民健康状况普查所属硌塔埠街和光明路街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象,共计343例。其中男性193例,女性150例;年龄36~85岁,平均年龄(56.63±8.61)岁,并按年龄大小,分为老年组(216例)和中年组(127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72人,高中65人,初中94人,小学66人,文盲46人;职业:干部63人,工人185人,无业95人。

1.2方法

强化干预主要是指医护人员由浅入深,一对一的对患者进行干预,分3次进行。

1.2.1首次干预

①由医生或护士对患者现场测量血压,并记录。②由医护人员对患者问答式填写“枣庄市居民健康档案”(枣庄市卫生局统一印制),主要内容包括姓名、职业、文化程度、婚姻、医疗费支出方式、既往史和家族史等个人基本情况。③高血压患者还需要填写“城镇居民健康状况登记表”(自行设计),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发病时间、血压数值和对本病相关知识及遵医行为调查表。④一对一地讲解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内容包括高血压数值的界定认知、分期、发病时间、发病因素、常见症状、防护措施。⑤发放高血压预防控制宣传单,并嘱患者1月后到指定的社区服务站进行健康检查,实施第2次干预。

1.2.2第2次干预

①测量血压并记录。②测心率、体重,做心电图。③一对一地给患者分析检查结果,讲解遵医的重要性,嘱患者1个月后到指定的社区服务站实施第3次干预。

1.2.3第3次干预

①测量血压,记录。②问答式填写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和遵医行为调查表。高血压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包括对高血压数值界定的认知、发病因素、常见症状、防控措施。每项5分,共20分。得16分及以上为知晓,否则为不知晓[2]。遵医行为指完全按医生指导去做为遵医,否则为不遵医。③一对一地强化疾病相关知识与遵医行为重要性。

1.3诊断标准

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即平均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或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3期,即第1期:收缩压/舒张压为140~159/90~99mmHg,第2期:收缩压/舒张压为160~179/100~109mmHg,第3期:收缩压/舒张压≥180/110mmHg。

1.4统计学分析

将调查资料输入SPSS10.0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相关知识比较

干预前后4项内容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遵医行为比较

干预前后各项遵医行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见表2。

2.3干预前后不同期别高血压的比较

343例高血压患者干预前轻度(1期)108例,中度(2期)166例,重度(3期)69例;干预后轻度(1期)143例,中度(2期)143例,重度(3期)57例。干预前后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8,P<0.05)。

2.4干预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知识及遵医行为比较

两组在诊断标准、防治措施知晓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因素、自我护理及遵医行为知晓率方面,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高血压的防控措施范文第2篇

复旦大学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按2014年中国人均GDP为46 531元人民币计算,每年因慢性病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4834亿元人民币(不包括就医费用)。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慢性病的医疗负担将会快速加重。虽然慢性病的发病受不可变因素、行为危险因素和社会危险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学界公认,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以及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中心认为,慢性病防治可针对病情发生、发展和恶化的不同阶段,采取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和临床预防三级预防模式。其中,病因预防为一级预防,三早预防为二级预防,临床预防为三级预防。

我国对慢性病快速发展的势头向来缺乏重视,亟待各级政府从宏观层面加强引导,将各类慢性病及其病种的预测与治理纳入各地政府工作规划,形成卫生工作常态。通过定期、前瞻、量化预测,把握影响规律,找准针对病种的主要干预措施,针对性落实三级预防措施,积极应对慢性病的挑战。

要切实加强慢性病防治措施,首要条件是人力、财力、物力的基本保障。以慢性病高血压防治为例,中心对全国10个省的168所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发现,高血压防治工作质量达标率仅为49.2%,工作数量总体完成率仅为43.8%。人、财、物基本保障无法到位,成为制约各地高血压防治工作的主要瓶颈。

中心经过测算提出,做好高血压防治,尤其是社区基层的综合防治工作,全国地级和县级疾病防治机构共需配置3958人,需要在现有人力基础上增加22.2%;工作经费需9亿元,需追加投入4.6亿元;仪器设备需要12.6亿元,还需追加投入9.1亿元。中心认为,在现有基础上,满足上述人、财、物投入要求,对于有效防治高血压这一人类的“头号杀手”,是必要的,也是政府应该承担的。

高血压的防控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血压;信息化;管理模式;防治现状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 识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6_0453_03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0.06.20

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方法是社区防治[1],推行和建立可持续的社 区高血压规范管理适宜模式,是当前高血压防治的一项重要工作。2010年初我们对全市2009 年高血压社区防治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全市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

1.1.1 模式1(一般管理):2007年起执行浙江省3大类12项农村公共卫生任务要求,高 血压防治列入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社区医生每季一次开展高血压病例的随访管理。当地卫生 行政部门每年组织检查,考核结果与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挂钩。

1.1.2 模式2(综合管理):2007年起执行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浙江省社区 高血压综合防治方案》,建立市、县级试点,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培训和指导。社 区医生负责高血压病例和高危人群的随访管理。工作要求纳入省对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的考核要求,每年由省、市组织考核。

1.1.3 模式3(信息化管理):执行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制定、省卫生厅颁 布实施的《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规范》,市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和市、县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实施社区的业务培训、管理和督导。32个社区分别从2005年(1个)、200 7年(30个)、2009年(1个)起实施社区高血压防治信息化管理,由社区医生实施全人群随 访管理。设立社区信息员和质控员,按月实施随访信息收集,对随访全过程包括血压测量、 健康咨询、表格填写和输入、随访形式和及时率、急性事件报告等进行质量控制,按时上 报信息、质控月报。每年由省卫生厅、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汇同市卫生局组织考核和 检查。

1.2 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方法:居民信息采集:模式1地区采自农民健康体检结果,模式2、 3地区采自农民健康体检和高血压基线调查结果。模式1、2社区建立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后者无自动统计功能,模式3地区利用U1000网络平台,建立全人群高血压综合防治信息化 管理档案,建立具有自动统计和随访提醒功能的网络健康档案。

1.3 管理对象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要求,系当地户籍人群。

1.4 社区高血压检出率来自绍兴市2009年慢性病综合防治年报,人口数依据各级政府下 拨公共卫生经费时的当地户籍总人口统计。

1.5 统计学方法:统计指标采用百分率和卡方统计,P

2 结果

2.1 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全市116个乡镇(街道)1583114户,总人口4360323人,截 止2009年全市建立健康档案1299223户,户建档率82.07%,电子建档户数679221户,户覆盖 率42.90%。建立个人健康档案3693911人,建档率84.72%,电子个人档案2208144人,建档 率50.64%。

2.2 社区高血压检出情况:见表1。2009年底全市检出高血压病人273143例,检出率6.3 5%。以社区为单位高血压检出率

2.3 高血压控制率:2010年初对实施不同管理模式地区的高血压随访结果进行抽查,高血 压控制率以2009年末次随访血压监测结果为准、服药率计算以高血压患者近二周内服药为依 据,结果见表2,不同地区的高血压控制率、服药率随模式1模式2模式3而逐步递增,经 统计学处理,三种模式的控制率和服药率有显著差异(控制率:χ2=595.67,P<0 .01;服药率:χ2=307.12,P<0.01)。

2.4 人群分类管理情况:不同模式社区高血压社区人群管理分类结果见表3,模式1地区仅 对高血压病人行每年4次的随访管理,随访率为82.35%。模式2和模式3的全人群随访率分别 为37.15%和67.15%(χ2=74670.90,P

2.5 心脑血管病急性事件发病情况:根据我市慢性病监测系统报病结果,2009年实施三类 模式的地区心脑血管病急性事件发生率发病情况,见表4。

3 讨论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实施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的基础,我市于2005年起实施城乡社区卫 生服务,2006年以来按省统一部署实施农民健康工程,迄今已实施二轮农民健康体检。全面 实施的农民健康体检为采集社区居民的个人健康信息、实施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的社区管理 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促进了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开展。但全市无论是户或个人居民健康档案 ,电子信息化程度还较低。除了高血压的管理外,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很少应用于社区卫生 服务实践,不少属于为建档而建档,大批居民健康档案搁置在资料室内,因此提高居民健康 档案应用性的管理是今后档案工作的研究的重点。

表1~表3对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的相关指标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模式3管理社区的高血压检 出率、控制率和服药率均明显高于其他2种模式。分析其原因:(1)我市实施模式3的社区, 在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临床和预防得到了有效整合,医防合理分工,各自发挥专 业特长,充分履行相应的职责,促进了整体防治水平的提升。(2)该类地区居民健康档案和 高血压随访管理结果全部实施信息化管理,为社区医生有效、规范开展全人群高血压分类分 级管理和综合干预提供了可靠数据平台。(3)信息化管理促进质控工作的开展,社区质控员 每月对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工作的各个环节开展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及时发现纠正存在问 题。(4)实施信息化管理后,社区按月对每个社区医生的高血压随访及时率、随访质量和实 施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纳入绩效考核内容,促进了随访质量的提升。

目前我市高血压综合管理资料采用纸质、电子和网络档案3类形式,实施模式1社区仅建立高 血压病人档案,模式2地区建立纸质的全人群管理档案,因查阅不便,难以发挥作用。建立 的部分电子档案缺乏自动统计和随访提醒功能,也未能应用于管理实践。模式3为社区提供 了有效的信息化平台,确保了高血压的分类分级管理的规范实施,提升了高血压防治效果。 结果证实高血压社区防治是终身全程服务模式,必须走信息化的道路,实施规模化管理 [2]。

我市于2009年起全市实施慢性病网络报告,结果表明实施模式2和模式3地区的心脑血管病发 病率低于模式1地区。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防治 心脑血管病的关键[3],结果提示实施全人群的社区高血压的规范管理,是控制心 脑血管病发病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随着全球和我国高血压防治技术的日趋成熟,特别是我国新医改政策、基层社区基本 药物制度的实施和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颁布,社区高血压防治迎来了最 佳时期。加快项目实施到常规管理的步伐,全面推行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信息化管理膜式, 强化质量控制是当前社区高血压防治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陈玉,徐优芬,黄春华,等.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效果[J].中国慢性病 预防与控制,2002,10:219-220.

高血压的防控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407-01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目前,高血压患者散在于家庭中,缺乏统一管理和有效指导,造成患者反复住院,对社区居民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高血压病仅仅依靠医院门诊诊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并加强社区人群诊疗和对病人有效管理,采取综合防治的策略才能有效。发展社区护理实验的方向之一就是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2]。我院于2005年成立了社区门诊,开展了慢性病综合干预,以高血压为例,在社区进行高血压病的护理综合防治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进行社区健康需求评估,确定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社区健康调查1535户,调查人数近8000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数的11.8%。调查出患有各种慢性病的占调查人数的25.9%,其中高血压患者400多名。在此基础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包括基本情况,疾病史,健康状况,有无不良习惯,参加健康教育培训和活动情况记录等。定期举行社区服务人员高血压病专科讲座,组织社区居民心血管专科体检, 与社区家庭制定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使其向规范化发展。

1.1.2 问卷调查

(1)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社区居民230例为健康教育效果调查对象。调查表回收后对所有调查内容进行核查,问卷回答率100%。(2)分别从社区高血压病人中随机抽取45人为实验组,从普通高血压病人中抽取42人为对照组,通过高血压药物治疗3个月后,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服药的依从性。

1.2 药物治疗依从性评价

1.2.1 方法: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CPAT)评价问卷调查:(1)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2)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3)当症状改善时,是否增停药?(4)当服药症状更坏时,是否停药?若4个问题回答皆为“否”,则依从性为“佳”。只要有1个及以上为“是”依从性为“差”。

1.2.1.1 两组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比较例(%)

注:X24.986 P

1.2.1.2 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见表2。

1.2.2 结果:由表2可见,通过与社区人员进行面对面咨询可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和高血压病防治技能,社区居民经过系统地学习和指导对高血压一般知识、自身疾病了解和自我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达95%以上。表2第3项社区居民对高血压治疗:服药、饮食、情绪活动和控制盐的摄入,高血压转归:脑卒中、惯心病、肿瘤的掌握率为90%。由表1看出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远高于普通门诊病人。

2 讨论

2.1 提高高血压病社区护理的效果:高血压病病人能够自动按时服药,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对高血压病人而言,良好的血压控制依赖于长期规律的服药及危险因素的改变。但是经常由于种种原因病人无法遵遗嘱规律服药,血压出现反复,病人的自我管理不容忽视。高血压病病人的治疗率、服药率是社区诊疗计划评估所需住处和评估指标之一[3]。通过社区门诊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具民对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有了系统的了解。而在社区高血压病的防治中运用社区护理综合防治工作模式,能够通过居民的权利、义务等形式引导提高对遗嘱的依从性而使高血压病人的管理易于成功,并且可使高血压患者逐渐实行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4]。

表2 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n230)

2.2 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工作模式:高血压病是慢性疾病,对其的治疗是对症治疗,尚无根治方法,控制血压在较好的范围,能够明显降低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发生率[5]。成立社区门诊工作模式的高血压诊治计划的根本目的就是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指导,以高血压病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并且在健康教育后实施持续的效果评价和个性化指导计划,关键是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并能不断提高高血压知识知晓率。通过社区门诊的综合干预,能够在积极治疗高血压病病人的同时大力开展一级预防,居民的保健意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社区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 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任何一种社区护理服务理念不可能永远有效,只有不断创新、进步才能满足居民的健康要求[6]。这种社区护理模式有效的吸引了广大居民,并能够以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对高血压病人检查、治疗和随诊,补充和完善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张莉娜,陈健东,张涛等.高血压治疗特征与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93-95

[2] 李春玉,金胜姬.国内外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75-477

[3] 顾学琪.关于社区高血压控制的模式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4):175-177

[4] 付东波,付华. 慢性病自我管理. 中国慢性病预防控制[J].2002. 10:93-95

高血压的防控措施范文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参照卫生部(现卫计委)《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指导规范匀012版》脑卒中风险初筛评估对象为既往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守TA )病史者或40岁以上、脑卒中风险评估多3分者的高危人群。脑卒中风险初筛评估包括以下8项:高血压病史(多140/90 m m H g)(lm m H g=0.133 kPa)或正在服用降压药;房颤和心脏瓣膜病;吸烟;血脂异常或未知;糖尿病;很少进行体育活动;明显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妇MD6kg脑卒中家族史。共筛查出77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其中男377例,女393例,年龄39 75岁,平均年龄68岁。

1. 2干预方法由专职护士进行筛查和健康干预。初筛的患者,了解其既往病史及小良习惯和生活方式,给予建立健康档案。体检相关指数,测量双上肢血压、体重、腰围等,检查血糖、血脂等。连续3个月健康指导后,再测相关指数。利用患者就诊时问向其了解并宣教脑卒中的防治知识。发放防治脑卒中的健康处方,供免费阅读。定期电话回访或家庭访视。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 2. 1心理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只要注意控制脑卒中可调控的高危因素,是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的,使其消除恐惧和紧张心理。

1.2.2服药指导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都是可调控的高危因素,都是需要遵医嘱服药并定时体检监测的,向其仔细讲解遵医嘱服药和定时复查的重要性,教会其监测血糖、血压并记录的方法,并小定时电话随访服药情况。有效控制高危因素。告知患者和家属应尽量避免因血压、血糖、血脂波动的危险因素所诱发的脑卒中。

1.2.3运动指导适宜的运动可以加强全身血液循环,保持脑力和体力协调,控制体重,预防、消除疲劳。指导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及爱好,选择步行、骑车、跑步、跳操等活动,把握中等强度,每次运动30min左右,每周运动3~5 d。以有轻度心跳加快、轻微出汗为度,待适应后再适当延长,以运动后小感到疲劳为度。

1.2.4合理膳食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进食。脑卒中高危人群大多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所以合理饮食至关重要。进食低盐低脂、高纤维素、优质蛋白质饮食,少食或小食动物脂肪、内脏、蛋黄等高脂饮食,多食蔬菜水果。进食要适量,切忌暴饮暴食。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59以下。

1.2.5健康指导吸烟、大量饮酒、起居无常、缺乏运动等小良的生活行为习惯,是诱发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指导并促进脑卒中高危人群改变自身行为,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按时作息,适量运动,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还应该注意季节的变化,冬季防寒夏季防暑,适量补水。告知患者和家属突发脑卒中的征兆,如突然的一侧肢体麻木和无力、说话困难、肢体失去平衡或小协调、严重头痛等都可能是发生了脑卒中,要及时去医院救治,使脑卒中的危害降到最低。

1. 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X士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前后高危人群掌握预防脑卒中相关知识比较:实施前有98例(12.73%)高危人群大体了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实施后有715例白2.86%的高危人群掌握了脑卒中相关知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