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资本运营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引言
企业资本运营独立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外,属于高层次的价值创造活动,在企业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对资本进行操作,实现大范围的资本流动,借此配置企业资源,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资本运营经验不足的情况,导致资本运营质量明显降低,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情况,提升企业资本运营效率,需要企业管理者根据市场需求以及企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财力等各项资源进行调整,对企业自身的产业结构与投资方向进行优化,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重组。文章以资本运营与投资决策思想作为研究核心,促进现代化企业体系的建立,为企业发展的国际化、规模化以及可持续性准备了条件。
二、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思路探索所遵循的原则
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思路探索工作的有序开展,不仅需要管理人员对于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思想工作的重难点进行明晰,还需要从原则框架的角度出发,对自身工作进行梳理,以期完善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思想的途径与手段,构建起科学高效的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工作的全新模式。
1.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工作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工作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科学性的原则,只有从科学的角度对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思路探索工作活动的主要流程、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思想的基本要求以及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工作的重难点进行细致而全面的考量,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思想实践操作模式满足切实满足使用要求,只有在科学精神、科学手段、科学理念的指导下,管理人员才能够以现有的管理条件为基础,构建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體系。
2.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工作必须要遵循实用性的原则。由于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的内容多样,操作环节较多。为了适应这一现实状况,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工作的相关操作之中,就要尽可能的增加法制教育活动开展方案的容错率,减少外部环境对新时期背景下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活动的影响。降低操作的难度,使得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批量操作,保证各个环节之中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工作应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思路探索的路径与方式
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思路的探索是一个全全方位的过程,需要企业以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为框架,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融资渠道的扩展以及运营决策机制的健全等几个层面入手,对资本运行质量进行提升,形成科学的企业投资决策思路。
1.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资本运行质量管控的过程中,公司管理人员首先要在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之上,处理好企业资本结构、产品结构、空间结构以及风险结构的关系。从具体操做来看,公司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资本结构与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将投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避免投资风险过大对企业资本结构带来的危害。同时在进行资本结构优化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投资环境、企业文化等基本因素进行综合性考量,并针对企业资本运行质量的实际,对企业经营战略展开必要调整。在调整企业资本结构的基础上,需要处理好不同层面资本结构的不同需求,防止单一资本运营风险对于企业资本优化工作的带来的不利影响,借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提升投资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2.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持续进行,使得企业在运营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融资渠道以及资本积累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对于资本的使用需求。针对这一现状,为企业发展塑造良好的资金环境,需要企业不断进行融资渠道的扩展。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以实用性原则为先导,化繁就简,对企业资本运营与投资方式进行优化,减少冗余环节,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采取债券发行、土地置换、存量资产出让以及股权出让的方式,对企业资金进行筹集,拓宽企业的融资能力,多样性的融资方式,能够在保证企业融资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企业自身的融资效率,确保资本的充足性,满足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切入点,将企业的专业化发展与多元化发展结合起来,这种操作方式,将企业的投资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序提升。
3.实现企业资本运营决策机制的健全。企业资本运营决策机制的健全,需要将企业投资管理责任与管理权限进行明晰,为快捷、高效投资决策机制的形成准备了必要条件。除此之外,还需要企业管理者进行管理分权,对投资决策的权限进行明细,实现决策责任的细化,通过这种方式将企业的决策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出现人浮于事,有助于规避人为原因出现的资本运营风险,推动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健全企业资本运营决策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对联动机制进行优化,扩大经营业务与产品类型,实现资本风险的分担,确保运营决策机制始终能够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
四、结语
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思路探索和分析对于增强企业资本管控能力,提升盈利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有着巨大的影响。基于这一实际情况,文章以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为先导,将其作为基本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方式、融资渠道的扩展以及资本运营决策机制的运作模式进行探索,确保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活动能够满足实际的企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保东.基于EVA考核模式下的企业财务价值管理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2015(11):78-79.
[2]徐宏智.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策略研究[J].东南大学,2015(10):102-103.
[3]胡迟.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监管分析[J].上海企业,2017(9):56-57.
[4]潘泽清.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模式和实施方式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7(25):49-50.
【关键词】机械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企业绩效
一、引言
营运资本又称为营运资金,是维持企业日常经营周转所需持有的资金,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莱瑞·吉特曼和查尔斯·马克斯维两位美国学者对美国一千家大型按企业财务经理的调查表明,财务经理在营运资金的管理上所花费的时间几乎占了三分之一,这足以说明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营运资金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公司的流动资产总额,较强的流动性使该部分资金成为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剂和基础。狭义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通常用来表示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二、文献回顾
1.国外营运资金管理文献回顾。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1)在内容上,从单独流动资产管理到整体营运资金管理。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单个营运资金项目(主要是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在20世纪70年代后,逐步扩展到了整体的营运资金管理,如Keith V· Smith(1979)首次探讨了整体营运资金规划与控制的内容。(2)在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上,从流动资产周转率扩展到了营运资金周转期。西方国家早期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方法用的是流动资产周转率进行评价,主要衡量企业各项流动资产的周转效率。这类指标主要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这些指标只能从单个方面反映流动资产管理状况,而忽视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应用时经常会产生相互矛盾的现象。为了避免矛盾出现,Richard V·D和E·J Laughlin(1980)提出了采用现金周期指标,用以反映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状况的全貌,他们将现金周期定义为:现金周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3)在营运资金管理方法上,从单纯的数学方法上转变以供应链优化和管理为重心。在财务管理教科书上常见的营运资金管理方法有:组合理论法、数学规划法、成本平衡法、概率模型法和约束条件发等,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营运资金管理方法以明显转向以供应链的优化和管理为重心。
2.国内营运资金管理文献回顾。我国对营运资金管理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晚,营运资金作为一个独立的财务概念是在1993年我国实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制度后引入的,自此国内营运资金研究才正式开始。1995年毛付根在“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一文中指出:应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相互关系着手,将流动资金的存量配置与其相应资金来源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进行观察和研究如何据此制定合理的营运资金政策。王竹泉等人在“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一文指出“将跨地区经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渠道控制上”的新理念,并提出要将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与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研究结合起来。
三、研究假设
1.应变量的选取。本文采用权益报酬率(ROE)作为应变量,权益报酬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从公司财务角度看,权益报酬率是反应企业盈利能力的最主要指标,该指标包含了企业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是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直接反应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与股东目标价值相一致,能反应公司的绩效水平。
2.研究假设。(1)流动资产(X1)比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流动资产比是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即流动资产比=平均流动资产/平均总资产。一般情况下,流动资产要比非流动资产的盈利能力弱,企业留有过多的流动资产会影响企业总资产的盈利能力。所以提出第一个假设:a:流动资产比与企业绩效之间成负相关关系。(2)流动负债(X2)比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流动负债比=平均流动负债/平均总负债,通常流动负债中占比最大的项目是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短期借款虽然在融资成本上低于长期借款,但是过高的短期借款会降低当年的现金流量,还使公司面临较高的短期偿债风险;如果企业较多的使用推迟应付账款方式进行短期融资,就会降低企业的信用,不利于企业后期融资。上述两种原因都会降低企业的绩效。所以我们提出第二个假设:b:流动负债比与企业绩效之间成正相关关系。(3)流动比率(X3)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即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虽然流动比率越大可以减轻企业短期偿债风险,但是这也会导致企业绩效降低,因为流动比率越大,说明流动资产就越多,流动资产的获利能力相对于非流动资产而言较弱。所以我们提出第三个假设:c:流动比率与企业绩效成负相关关系。(4)流动资产周转率(X4)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流动资产周转期=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其周转速度就越快,公司就更容易地偿还期债务和购买更多的材料,以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据此我们提出第四个假设:d:流动资产周转率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关系。(5)现金周期(X5)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现金周期是衡量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的综合指标,它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现金周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现金周转期越短,资金的利用效率就越高,从而就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据此我们提出第五个假设:e:现金周期与企业绩效成负相关关系。(6)公司规模(X6)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经研究表明,公司规模可以影响组织的结构和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绩效。此外企业规模的大小是一个企业实力和信誉的象征,规模越大,则融资相对就容易,而且在融资过程中成本也相对较低,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本文把公司规模作为一个控制变量,并用总资产的对数来代替公司规模变量。(7)净资产增长率(X7)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净资产增长率反映企业成长的速度,从侧面也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净资产增长越快,表明企业前景越好。本文把净资产增长率作为一个控制变量纳入模型中。(8)资产负债率(X8)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资产负债率越高则企业的负债越多,应付利息就越高,产生税盾就越多,就越能提高企业的价值,所以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本文也把资产负债率作为一个控制变量纳入模型中。
四、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本文选取在沪、深两地机械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总样本数据为144个,为了实证研究的准确性,在样本的选取过程中剔除了ST、PT的企业和数据不齐全的企业,最终选择108个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企业2009年度披露的财务报告数据。本文使用的软件有EXCEL和EViews,其中EXCEL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EViews是用来完成实证分析。
2.描述性统计。表1是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个别企业的流动资产比特别大,高达0.9。这说明企业营运资本采用的是稳健性融资政策,采用这一融资政策,企业的资产收益率通常比较小。个别企业保留较高的流动比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高达44,这说明企业没有充分发挥流动负债的作用,或者是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存货较多。还有的企业现金周期很高,达到400多天。
3.实证分析。本文分别用净资产收益率(Y)作为公司绩效衡量标准。选取的被解释变量有:流动资产比、流动负债比、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比率、现金周期、总资产对数、净资产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并建立模型:Y=α+β1χ1+β2χ2 +β3χ3+β4χ4+β5χ5+β6χ6+β7χ7+β8χ8+μ,其中βt是变量系数,t=1、2/、3、4、5、6、7、8,μ是方程残差。
表2 实证分析结果
R-squared=0.307338,Durbin-Watson stat=1.582098。
从表2我们可以得出回归方程:Y=0.1625-0.0904χ1+
0.2289 χ2-5.94Eχ3+0.0478χ4-3.96Eχ5+0.0090 χ6+0.0003 χ7+0.1300χ8+μ。从方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流动资产比和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成负相关关系,即降低流动资产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即企业实行激进式融资可以提高企业绩效,但风险比较大。流动负债比与企业绩效显著成正相关关系,这和假设正好相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机械企业一般是大型国家控股企业,知名度、声誉比较高,管理制度完善。过多的短期负债或应付账款不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危险。而企业正好利用短期借款利息的抵税好处来获得更多的节税以提高企业绩效。流动比率与企业绩效成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这可能是样本比较少,数据不够充分导致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与企业绩效成显著正相关关系,提高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现金周期与企业绩效成显著负相关关系,现金周期越短越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控制变量公司规模、净值产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的经营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拟合度为0.31,这说明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可以用营运资本来解释。
五、对机械上市企业的几点建议
1.提高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从表2可以看出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平均值只有1.14,因此企业需要降低流动资产以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2.缩短现金周期。机械上市企业的现金周期的平均值为82天,这说明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为82天。现金周期越长越需要营运资本,越多的营运资本对企业经营绩效有负面效果。所以企业需要缩短现金周期,缩短现金周期的途径有:在不影响企业声誉的情况下延长应付账款周转期或者缩短存货周转期,尽量实行零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周转期。
3.提高资产负债率。从表2中可以看出,机械板块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是0.42,这和国外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相比是较低的,美国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在60%左右。所以企业需要提高资产负债率以充分发挥负债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袁光才,陈菊等.电力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08(9)
[2]刘运国,黄瑞庆等.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3)
【关键词】资本运营;策略及建议
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企业密不可分的两种经营行为,生产经营是为了把企业做强,资本运营则可以把企业做大。纵观世界历史,全球各大知名公司,几乎都经历了初期仅仅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经营活动已不能满足公司追求的规模效益,公司以多种资本运营方式,取得了规模迅速扩张、价值大幅提升。
一、资本运营概念
资本运营是指公司把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各种生产要素,即所拥有的各种资本,视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流动、收购、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各种途径优化配置,进行有效营运,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的经营活动。简单的说,资本运营就是以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的,对资本及其运动所进行的运筹和经营活动。
二、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相关问题
在全球市场化的环境中,中国国有企业已不满足于生产经营,而是通过资本市场,改善资本机构,运用资本运营的方式,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且提高企业竞争力。但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国有企业面临诸多问题:
(一)中国的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国外的资本市场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资本市场相关制度体系相对完善,资本运营模式相对成熟;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时间尚短,部分相关体制并未建立,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产权、债券及各种金融衍生品市场相对不成熟。
(二)产权关系不明晰。中国行政管理基本呈“金字塔”型结构,国有企业产权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很难确定责任人,尤其在资本运营中,易出现有权无责,有责无权的现象,这很可能在资本运营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政府干预相对较多。国有企业由国家出资,与各级政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政府对国有企业管理人有任免权,即企业的经理人实际是政府的利益代表,在资本运营方面,企业经理人的最终决策可能反映的是政府意志,而非国有企业实际所需。
(四)部分国有企业割裂了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的关系。在企业经营中,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但有部分国有企业,将资本运营置于生产经营之上,为了扩大规模而不加选择的并购。这样,可能反而使企业失去原本的竞争优势。
(五)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模式相对简单。在部分国有企业中,资本运营模式仍然以实物产权交易或债权为主,其它方式为辅;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资本运营的模式日益多样化、国际化,相对简单的模式已不能适应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三、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策略及建议
(一)积极培育发展资本市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快资本市场立法和监管体系的建设,保障其稳健发展;其次,完善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主体,规范其运作方式;再次,适时引入国际资本市场运作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加以改造,促进资本市场上资本交易模式的多元化、国际化;最后,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规范上市主体,保障投资者权益。
(二)出台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国有企业管理权限、管理职责。
针对中国产权关系的相关问题,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对国有产权的管理权限、职责,由立法机关完善各项法规并监管其实施情况。国有企业定期向立法机关报告国有资产的资本运营情况,构造国有资产运营主体,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运营组织架构,使国有资产真正能通过资本运营保值、增值。
(三)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公司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曾经以全民所有制的模式存在,近些年,大部分国有企业已从全民所有制改制为公司制,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应在改制后,真正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并通过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使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责,使国有企业在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四)国有企业引进并打造高素质资本运营人才队伍,并建立科学的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结合的管理制度。
资本运营得以实现依赖的是资本运营专业人才,国有企业应引入高素质的具有专业背景和实际经验的资本运营人才队伍,并在企业内部培养一批同时具有生产经验和资本运营意识的管理型人才,促使国有企业建立起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国有企业应有效运用资本运营人才队伍,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型,有效提高资本运营效率,使企业经营生产和资本经营实现双赢。
(五)国有企业运用多种资本运营模式,扩大企业资本规模。
资本市场是现代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平台,国有企业应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扩大企业投融资模式,通过企业重组、国内外IPO、借壳上市、买壳上市、兼并、收购等不同方式,从资本市场投融资,扩大企业融资规模,促进企业资本的流动性,提升企业价值,并扩大企业收益和影响力。当然,资本运营能为国有企业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企业必然也会面临一些风险,但企业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并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
四、结语
目前,中国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面临的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发展。宏观方面,国有产权管理权限和资本运营制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有效开展的迫切需求;微观方面,国有企业自身的管理体系改革、人才队伍建设、资本运营模式研发等,已成为企业实现资本运营不容忽视的关键点。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仅仅靠生产经营已不能实现,企业只有通过把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有效结合,发挥其各自优势,才能解决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难题,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国有企业应投入更多的力量,解决资本运营相关问题,并结合所在行业和企业自身特点,采用合理的资本运营模式,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资本的增值。
参考文献
[1]安冬梅.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问题探讨[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2,(02).
[2]黄珏.中国国有企业集团资本运营模式及案例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7).
[3]蒋茵.国有资本运作模式及资本市场完善问题探讨[J].财政研究,2004,(04).
[4]毛剑峰,胡林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及对策[J].财政监督,2010,(08).
[5]毛剑峰.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非系统性风险防范――以产权多元化改革为视角[J].特区经济,2011,(02).
关键词:中小企业;资本运营;风险;防范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课题《湖南中小企业资本运营优化研究》(项目编号08D01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中小企业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快速健康的发展,实现最优的战略性飞跃,资本运营是必要手段。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湖南许多中小企业通过有效的资本运营方式迅速进行资本扩张,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增强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使企业迈入良性循环,为企业发展带来机遇。但是,资本运营是一项充满风险的经济活动,它在给中小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一、资本运营风险的特征
资本运营风险是指资本运营主体在资本运营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以及资本运营主体对环境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的资本运营失败或使资本运营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可能性及其损失。资本运营风险具有一般风险的特征,也有其特殊之处,主要表现为:
1、资本运营风险的客观性。客观性是资本运营风险的本质特征。资本运营风险不仅存在于资本运营前的准备阶段,资本运营的运作阶段,而且涉及到资本运营以后的生产经营阶段。因此,要求资本运营者高瞻远瞩,具有战略性眼光。
2、资本运营风险有较强的破坏性。资本运营风险不同于一般产品生产经营风险。资本运营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涉及面广,运作过程复杂。成功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但一旦遭遇风险失败,破坏性也很大,不仅影响企业运营资产的安全,还可能危及到整个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3、资本运营风险的传递性和波及效应。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在某一阶段、某一环节发生风险,会直接纵向和横向影响企业的经济活动。资本运营风险的传递性就是风险影响在时间上具有从前向后单向传递的作用,即前一阶段的风险将影响后续阶段的风险;资本运营风险的波及效应,是指资本运营一旦失败,则这种失败的风险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其他横向的正常经营活动。
二、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因素
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由于经营状况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就湖南中小企业目前的情况看,经营风险主要是由经营方向选择不当和经营行为与市场脱节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中小企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若资本运营决策者对市场分析不透彻,对自身经营能力把握不准,或者目标选择不恰当,那么就有可能导致经营方向失误,这是经营风险的主要原因;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没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经营行为与市场脱节,那么企业的资本运营也必然面临风险。
2、财务风险。中小企业进行资本运营需耗费大量的资金,单靠企业的自由资金难以支撑,为此最终付出的成本可能要远远超过事先预期的成本。企业资本运营所耗费的巨大费用将可能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资本运营中的财务风险涉及到融资安排风险、债务结构风险、资金使用风险。财务风险在企业资本运营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到支付困难,大到企业破产,都与财务风险有关,因为较高的债务结构往往使企业债务负担沉重,无法支付债务资金本息而破产。许多企业希望通过债务杠杆来完成兼并收购,尤其在信息不对称、市场发生巨变以及经营决策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下,其财务风险很大。
3、信息风险。企业在决定是否进行资本运营以及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如何入手方面,应以足够充分的信息为依据。但在资本运营过程中,由于运营主、客体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客体方会刻意隐瞒或不主动披露相关信息,致使主体方对客体方了解不够,看不到客体方的真实情况,从而给自身造成风险。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影响着众多从事资本运营的企业。
4、管理风险。从资本运营的宏观控制来看,管理风险主要来源于国家对企业资本运营的监控系统尚未形成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的过分干涉。从资本运营的微观过程来看,管理风险主要来源于资本运营主体的管理素质不高及运营后对新企业的管理、协调不好等。
5、法律法规风险。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各国政府都制定了维护公平竞争、限制垄断的“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这些法案使大规模的、有可能形成垄断的并购行为受到了限制,有的并购方案甚至被迫中止,从而使并购企业损失严重。目前,尽管我国还没有完善的反垄断、促进公平竞争的法规,但公司法中含有某些增加交易透明度、维护公平竞争、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相关法律条例。企业在资本运营中,特别是兼并收购中应仔细研究,以尽量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法律限制,从而增加交易成本。
此外,企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还存在着经济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社会文化风险,等等。
三、防范中小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有效措施
1、选择和引入符合条件的资本运营主体。符合条件的主体,首先是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具有控股和资产置换所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能力,其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发展的方向;其次是资本运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都是为了企业自身和被控制对象的长期和长远发展;再次是企业本身已形成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和较为齐全的经营管理班子,具有吸收、消化被控制源的能力。上述各项条件是一组相互关联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否则资本运营将给企业招致更大的风险。
2、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定位,制定企业长远发展战略。资本运营的基础是生产经营,一个企业要想通过资本运营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规模经济,就必须通过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趋势、市场变动格局、行业发展前景、产品市场占有率、投入产出效果、自身的生产经营素质条件和发展潜力等进行分析,确定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生产经营、资本运营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的放矢地确定资本运营的手段方式,使股份化改造、兼并收购、合资嫁接、联合协作等资本经营方式围绕着一个明确的目标进行。否则,为资本运营而进行资本运营企业发展将无从谈起,资本运营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注重企业主营业务和核心业务的巩固与发展。已有的实践证明,资本运营成功的关键在于一切都必须围绕主营业务而进行,否则,必将本末倒置,使企业发展误入歧途。资本运营成功的秘诀在于:在实行并购战略过程中,始终围绕一个宗旨,就是所有兼并收购活动都必须集中在公司的核心业务上,并购公司中与核心业务无关的部门和分公司经过整顿和包装后将其出售。这样一来,公司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基础上,以分拆出售并购企业的这一方式取得大量利润,以获得需要的生产要素,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从而达到成功。
4、对资本运营方案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分析论证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运营成本的分析比较、对运营效益的预测、对标的企业的价值评估、对企业自身财务承受能力的分析和支付方式的比较、对重组的能力和成功性论证等。通过这些分析论证,可以选择出最佳的资本运营方式即采用何种并购方式,制定周详的资本运营方案,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前制定对策。实际上,资本运营交易完成后的整合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资本运营的成功与否。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除此之外,无论多好的资本运营方案在具体实施时都会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在实际操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取应变措施。
5、高度重视资本运营的尽职调查。资本运作过程中,信息的作用至关重要。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为防范信息风险,避免不慎落入陷阱,中小企业在资本运营时,应高度重视尽职调查。资本运营中的尽职调查包括各方面资料的搜集、真伪的辨识、权责的划分、法律协议的签订、中介机构的聘请等。实际操作中,做好尽职调查,首先要依靠企业自身有关专业人才的力量;其次要充分利用行业专家的力量,聘请他们作为资本运营的顾问;再次要利用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的力量。这些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投资银行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运营是比生产经营更高级的形式,但资本运营最终必须以生产经营为基础,服从服务于生产经营。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企业规模扩大和效益提高这两项指标的同步运行。对于湖南中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而言,生产经营是基础,资本运营是保障。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生产经常和资本运营的优劣势所在,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合理安排,高度重视资本运营的风险并加强防范,才能为企业的持续增长创造新的空间,为湖南经济的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傅雅瑜.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相关问题研究.理论研究,2007.4.
1.体制风险。
第一,由于邮政企业缺乏资本运营方面的人才,在缺乏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必然会给企业后期的发展埋下潜在的隐患。第二,政府依靠行政手段对企业进行重组时所采取的大包大揽的做法,比如以非经济目标代替经济目标,过分强调“优帮劣、强管弱、富扶贫”的解困行为等,背离了市场原则,给邮政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风险。第三,被并购企业人员的安置因体制影响,常常被作为重组时的一项重要附加条件。这种接收或重组本身为重组企业的后续发展埋下了潜在的风险。
2.财务风险。
邮政企业和其他企业的资本经营一样,在进行资本运营将耗费大量的资金,为此最终付出的成本可能要远远超过事先预期的成本,资本运营所耗费的巨大费用将可能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在资本运营中,由于所付代价过高,举债过于沉重而导致公司破产倒闭的事例屡见不鲜。企业资本运营还会降低分配投资资金的灵活性。在邮政企业资本运营的过程中由于打破了原有企业资金收益率的平衡状态,而新的企业格局又使各环节的经营相互依赖,因此企业可能被迫在边际部分投资,以维护企业的整体性,而不能向收益率高的地方分配足够的资金,从而会降低邮政企业的整体收益率。
3.营运风险。
指邮政企业在资本运营完成以后不能产生协同效应,甚至被并入的某一公司业绩下滑拖累整个邮政企业集团,企业资本运营的目的是想通过扩大规模、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或是非相关多角化等战略获取竞争优势。但是这些战略行为将使企业面临新的市场环境和新的价值链。当企业忽视资本运营行为后的新领域和新形势的特点,想当然地采用过去适用的、成功的一套战略,认为某一环节中较强的市场地位能自动地扩展到另一个环节中,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战略风险。企业资本运营所带来的另一营运风险是尽管企业意识到各方在联结上的差异,但是为了维护企业的整体性,参与资本运营的各关联企业将被迫与母公司的政策与目标看齐。营运风险还体现在资本运营所构造出的新公司因规模过于庞大而产生规模不经济的问题上。
4.管理风险。
邮政企业进行资本运营,也必然要实现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人事等方面的一体化。这种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可能会遇到新加入公司的顽强反抗,这在人动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当出现麻烦时,总公司可能不得不为新吸收企业提供一个新的管理当局。如果事先未做好准备,企业将面临优秀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下降将不可避免。此外,参与资本运营就意味着双方将通过固定的方式进行内部交易。当向重组体内的另一单位购买产品时,买方单位一般不会像与外界供应商打交道那样去努力压低价格,而且内部交易的合同会更宽松,从而可能导致交货的延期。弱化激励的另一个极端是,两个生产系统都没有懈怠,但是内部交易的有限选择,会激化双方在价格及交货等方面的矛盾。对买方单位而言,卖方高于市场价格的内部价格是那样地令人难以忍受。而对卖方单位而言,由于买方需求量有限且要求苛刻,从而导致自己没有足够的规模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5.信息风险。
资本运营的动因是多元的,企业受这些动因驱使,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企业在决定是否进行资本运营,采用何种方式,以及如何入手上往往是以足够的信息为依据的。然而我国许多企业在进行资本运营时,由于对目标企业了解不够,待到重组和并购后,才发现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这就是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结果。“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影响着众多的从事资本运营的国有企业在资本运营中,在不知己,不知彼的情况下贸然行动而遭受失败的案例不少。因此,邮政企业在进行资本运营活动前,应对目标公司作充分的调查研究,减少信息风险,以谋求发挥双方优势,达成最优资本运营效果。
6.法律风险。
在资本运营中,各国出于维持公平竞争的考虑,制定了一些反垄断法案,这些法案可能会制约资本运营行为,让资本运营者制定的资本运营方案付诸东流。中国也不例外,例如《证券法》第七十九条对上市公司资本运营有这样一条规定:“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的百分之五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三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做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上述规定的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以后每递增就要重复该过程,持有股份时,继续进行收购的即被要求发出全面收购要约。这套法律程序造成的收购成本之高使得收购困难重重。“宝延风波”就是典型一例。“宝延风波”开了我国股市进行有实质意义的股权并购的先河,其引出的法律风险对我国企业资本运营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因此,邮政企业在进行资本运营前,必须对相关法律规定做全面和细致的研究。
总之,邮政企业资本在运营过程中可能潜伏着多方面的风险,企业的资本运营成功与否,将取决于企业能否在资本运营过程中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各种风险。
二、江西邮政公司资本运营的风险防范
与生产经营相比,资本运营要复杂的多,企业进行投资、控股扩张的同时,实际上也是企业风险的扩张。为了使企业的资本运营、资产重组工作达到预先设定的效果,必须高度重视对资本运营工作本身风险的防范。江西邮政公司在进行资本运营时,要从以下方面对风险防范与控制:
1.正确地处理资本运营和生产经营的关系。
(1)应明确邮政企业资本运营的基础是邮政业务经营,邮政企业要想通过资本经营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规模经济,就必须通过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趋势、市场变动格局、行业发展前景、业务的市场占有率、投入产出效果、自身的经营素质条件和发展潜力,确定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经营、资本运营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的放矢地确定资本运营的手段方式,使股份化改造、兼并收购、合资嫁接、联合协作等资本经营方式围绕着一个明确的目标进行。否则,为资本运营而进行资本运营,企业发展将无从谈起,资本运营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企业资本运营要正确处理坚持主业与多元化经营的关系。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实现规模扩张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来讲,在市场处于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多元化经营可以起到分散和降低经营风险的作用,不同业务之间的互补,可以为企业带来综合效益。但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多元化不一定能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表面上看,多元化经营似乎减少了风险,但实际上,如果企业实行无关联多元化战略,进入与原来业务无关的领域,反而会加大经营风险或使企业的整体效益下降,从而削弱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处理坚持主业与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关系时,要注意:一是主业是一个企业的优势所在,二是稳固的主业是多元化的基础。因此,企业的资本运营要有利于促进企业主营业务的规模经营,新经济增长点的开拓,而不是简单的变换资本形态。因此,企业在资本运营中要保留有利于扩大未来最具市场扩展潜力的某些资产,同时果断淘汰那些未来没有前景的资产形态,从而使企业资产置换围绕着市场与产业扩张转。
2.资本运营要以提高效益为目标,以市场要求为准则。
新企业由于规模大,行业集中度高,市场份额较高,因而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但是,并非规模一大就必然有规模经济效益。企业如果一味地为扩大规模而扩大规模,不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最终仍会导致破产。企业资本运营要以提高效益为目标,一定要研究企业的聚集效率。聚集效率是指几个企业经过分工协作、秩序重组形成新企业后,产生的综合效益大于几个成员企业的经营效益之和。
另外,江西邮政公司在今后实施资本运营要按市场要求办事,而不是政府命令。在推进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有许多企业是应行政命令而进行资产重组。在市场条件下,有效率的制度必然是能使人们在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以最小成本捕捉住获益机会的某种社会安排,而市场机制的特点,正在于能使人们自愿而主动地针对各自面临的特殊条件积极采取行动。因此,邮政企业资本运营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行为。
3.选择和引入符合条件的资本运营主体。
符合条件的主体应该是:选择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具有控股和资产置换所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能力,其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发展的方向;同时资本运营、资产重组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都是为了企业自身和被控制对象的长期和长远发展;而且企业本身已形成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和较为齐全的经营管理班子,具有吸收、消化被控资源的能力。这些条件是一组相关联的充分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否则资本运营将给企业招致更大的风险。
4.应从财务的角度对资本运营方案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
这些分析包括:对资本运营成本的分析比较、对资本运营效益的预测、对企业的财务承受能力的分析等。通过这些分析,企业可以选择出最佳的方式,制定周详的资本运营方案,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问题及早制定对策。某些企业可能会过分注重资本运营的表面形式,而没有对整合发展过程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种做法是十分危险的。实际上,资本运营过程就是企业经营由扭曲向主题回归的过程,整合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日后的经营状况。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除此之外,无论多好的资本运营方案在具体实施时都可能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这就需要经营者在实际操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取应变措施。
5.资本运营要充分发挥金融中介组织、资本市场、产权市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