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品牌创建方案

教育品牌创建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品牌创建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品牌创建方案

教育品牌创建方案范文第1篇

一、提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服务水平、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形象为重点,努力创建具有教育特色的服务品牌,进一步促进教育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二、品牌名称

双满意

三、品牌内涵

双满意即“学校满意、社会满意”。

——学校满意。学校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让学校满意,就是让师生满意。机关服务,急师生所急,想师生所想,尽力满足师生的合理需求,充分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社会满意。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教育局机关在搞好对学校服务的同时,将充分协调、整合教育资源,促使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再立新功,从而提高全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

四、创建目标

围绕“亲民务实”作风建设主题,按照市级机关“争创服务品牌”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立足教育工作实际,通过“双满意”服务,带动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五、推进措施

——突出一个目标。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分工,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师德建设,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搞好布局调整,促进“创特升格”,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争创工作亮点,提升工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圆满完成各项教育工作目标任务。

——抓好两个建设。即机关队伍建设和机关文化建设。结合学习型机关建设,组织开展政治、理论、业务学习、培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能力。开展读书活动,大力推进机关文化建设,突出思想引领,强化文化熏陶,以展现局机关争先创优、昂扬奋进的蓬勃朝气,营造积极向上、创优服务的浓厚氛围,创建和谐机关,全面提升机关服务效能。

——建立三个机制。一是建立服务载体机制。结合教育巡查制度,利用学校开放日咨询台,积极开展调研活动,深入基层学校了解情况,倾听基层声音,明确工作努力方向。通过设立教育服务热线电话(*),利用公众监督网,健全直查快处中心,打造家校通平台,实行政务公开、教育实事网上办等载体,提供信息咨询,倾听群众意见,接受教育投诉,承办教育服务。二是建立制度约束机制。严格实行办文办事限时制、首问负责制、首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三是建立监督考评机制。组织开展“教师评机关”、“学校评机关”等系列活动,不断强化机关干部的创新意识、服务意识;通过行风监督员等渠道,多途径、多种形式对机关工作效能情况进行监督,坚决遏制纪律不严、要求不高、质量不优等现象发生。同时,完善机关效能建设奖惩机制,将机关“双满意”服务情况列入对各科室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违反机关效能建设规定者,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并按照有关规定对科室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六、组织领导

为使“双满意”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取得预期成效,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确保品牌成名牌,市教育局建立机关“双满意”服务品牌创建领导小组。

组长:*

教育品牌创建方案范文第2篇

1.树立了“专业纽带・品牌中心”集团化办学理念

“专业纽带”建立办学内联机制。“品牌中心”明确办学价值取向:一是实现优势互补,品牌学校对接品牌企业;二是建立质量标准,教育渗透品牌技术标准,提高育人质量;三是发挥品牌效应,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辐射。

2.提出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论”

该理论为实现集团化办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对策思路。

3.创建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充分发挥了集团办学优势,扩大了“校企行”三方互通的覆盖面,为开展多边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该模式有效促进了行业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和用人标准与学校教育标准的对接,推动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升级的同步发展。

本研究始于2007年9月,提出了“专业纽带・品牌中心”的集团办学理念,研究探索了集团“集约化”管理模式和“融合式”发展机制,并设计了与之适配的“平台化”运作办法。

一、探索构建集团“集约化”管理模式

项目组提出“整体建构”原则,从“价值观”和“方法论”两个维度,“组织架构”“制度保障”“平台构建”三个角度探索管理模式,促进形成集团集约发展长效运行机制。

(一)以公益为原则,架构形成“政校行企”多方联合办学机制

集团秉承职业教育公益性原则,在尊重集团成员单位各自独立主体价值的基础上坚持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以“促进教产协同发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共同价值取向,架构形成多方联动育人体系。

(二)以制度为主线,着力创建集团共建共享保障机制

加强顶层设计,研究设计整体行动框架。集团在历时两年的筹建期中,经过调研论证,研究制订了集团办学实施方案,并以此为纲领,编制集团发展规划及系列管理办法。在制度保障下,通过“师资员工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集团年会”等多种工作方式,开辟畅通、稳定的合作渠道,保障集团办学规范有序发展。

(三)以平台为载体,有效构建集团长效发展运行机制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开发集团网站,构建成员单位之间信息即时交流、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

遴选应用中心,建设“工学融合”实训平台。采取政校企多方投资办法,在成员学校中选拔建设培训基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遴选建立“发那科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形成优质资源共享机制。

此外,集团还统筹构建了课程开发平台、师资培养平台等,促进形成集约发展长效运行机制。

二、探索集团“融合式”发展机制

集团以专业为纽带确立明晰的利益协调与共享机制,建立“融合式”发展机制(如下图所示):企业通过四进(进学校、进实训室、进教材、进头脑),扩大影响、推广技术,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并进行人才储备投资。学校通过引入优质技术资源,促进专业与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政府通过统筹协调,集合社会优质资源办学,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集团融合式发展机制图

(一)专业融合产业――“工学融合”实训平台

以先进的技术引领专业前瞻发展。集团依托企业技术力量统筹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学校据此形成专业动态调整策略,做好专业发展规划。政校企多方投资,按照品牌技术标准和品牌教育标准建设“工学融合”实训平台。现已建成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4个、培训基地8个。基地建设经过严格科学论证,融合“学、产、研、培、训、赛”功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二)课程融合岗位能力――“职业化”课程开发平台

集团引进企业标准,逐步开发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发那科公司牵头组织编写“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系列教材,适用于学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及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发行后深受欢迎,两年内发行量逾万。

(三)师资培训融合职业标准――“FANUC认证”师资培养平台

集团通过“FANUC数控系统认证工程师”培训计划,建立“双师”培养质量标准,整合校企资源、提高培养质量。培训由校企共商制订项目,采取学校与企业按模块分阶段负责培训、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轮流执教的工学融合培训模式。目前培训工作已开展15期,覆盖65所学校。

(四)人才培养融合职业标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创建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订单“渠道广”,集团统筹安排,将成员企业用工计划分配给相应成员学校,促进招工与招生相结合。二是培养“双元制”,组建冠名班,校企协商共同为班级量身定制专业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实现人才共育。三是评价“多元化”,将行业企业评价和学校评价有机结合。

该研究成果提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论”:“方向”“模式”和“路径”。“方向”是指引,坚持教育公益性,引领集团办学健康发展。“模式”是依托,坚持“集约化”管理,保障集团办学规范发展。“路径”是方法,坚持“融合式”发展,促进集团办学内涵发展。该理论为项目组开展集团化办学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思路。设计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研究制订《江苏・发那科数控职业教育集团办学实施方案》及系列配套方案,破解了集团化办学中普遍存在的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和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难题。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开展“校企合作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研究与实践”“职业学校‘教学工场’实习平台建设研究”等相关项目研究19项,结题12项,获得省级优秀研究成果奖5项,研究成果《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全文转载。建设了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见下表):

集团专业与课程建设成果一览表

教育品牌创建方案范文第3篇

食品小作坊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同时,也存在生产规模小、卫生条件差、质量管控弱等问题。如何统筹解决小作坊食品安全、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和促进地方食品产业发展,成为萦绕在市场监管人脑海中“大事”,既要监管好小作坊,也要处理好群众需要,又要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缺一不可。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霍邱县市场监管部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以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为抓手,促监管、促规范、促发展,引导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推动了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在传承文化中,彰显整治成效

霍邱县临水镇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西北,坐落于大别山余脉古壁山下,濒临淮河,两省三县的结合点,西部与沿淮重镇三河尖镇接壤,北部与阜阳市隔河相望。临水镇古称阳泉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尤其以“始于唐,显于明,盛于清,扬名于当代”的酒文化见长,唐贞观年间,临水就有“酒坊数十处,居民愈千户”。全镇下辖16个行政村、138个村民组和1个街道,淮河从临水镇流经皖西。 临水镇山水环绕,历史悠久、景观秀丽,就像皖西淮河岸边的一颗明珠,古老,秀美,闻名。现临水镇拥有白酒食品生产企业5家、白酒小作坊10家。霍邱县市场监管局按照省食安委《安徽省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要求,以创建标准为引领,加强食品小作坊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积极培育示范食品小作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特色食品产业,成功培育了霍邱县临水镇白酒小作坊集中示范区,提升了区域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皖西大地又增添了一张乡村振兴的名片。

二、在指导服务中,促进规范提升

结合省、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行动工作部署,霍邱县市场监管局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食品生产小作坊集中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和小作坊示范区创建标准、程序。一是摸底排查。冯井市场监督管理所制定排查实施方案,对辖区内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全面排查,并形成问题清单。对符合基本标准的食品小作坊名单报县局。二是开展培训。结合白酒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对参与创建的食品小作坊经营者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宣传《安徽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清单》。三是指导创建。尊重小作坊经营者的意愿,提供“一户一策”改造提升方案,对列入创建目录的食品小作坊进行全面指导。食品生产监管股、冯井市场监督管理所对小作坊改造过程进行监督,督促建设单位、经营者依据改造方案,对照《六安市诚信示范小作坊现场验收记录表》进行创建。由县质量检验所对参与创建的食品小作坊进行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由县局统一印制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牌、工艺流程牌、食品安全承诺书、各类功能区标示牌及各种食品安全管理记录本。四是实地验收。对列入食品生产小作坊集中示范区的小作坊,由县局食品生产监管股会同冯井市场监督管理所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食品小作坊发放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套,功能区标示牌和小作坊食品生产安全信息公示牌。在省、市市场监管局精心指导下,食品小作坊集中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实现证照公示、生产设备、管理制度、委托检验等方面的统一规范。

教育品牌创建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研究设计 民族地区 优质学校创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任何一所特定学校都有其各自的发展特点,或办学水平低下有极大的改进空间,或优质办学亟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民族地区优质教育与学校文化创建”正在于用一种定量实证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范式,为处于各不同环境情景、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找到进一步改进的短板,挖掘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明确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使不合格学校达至合格,使合格学校成为满意学校,使满意学校创出品牌。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小学作为民族地区省会城市的一流学校,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师资水平较高,管理规范且富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但就横向比较而言,其仍有一定的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如在资源配置、教育成效、管理效率等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课题“民族地区优质教育与学校文化创建的理论与实践”就是力求通过云南师大附属中小学的个案研究,从理论上探讨云南省优质教育的形成,在实践上促进云南省中小学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校既有内涵挖掘――学校办学理念、校风、校训的集中梳理与凝练,学校办学规模、办学制度的集中锤炼与总结。

2.学校发展状态分析――系统采集学校办学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SWOT分析,明确学校办学的优势、不足、机遇及挑战。

3.学校品牌形象设计――对学校进行形象标志的设计、网站内容的统筹与更新以及校园软环境的改造。

4.学校优质教育生成――通过科学的优质教育观测领域确定和观测模块分解,围绕优质教育生成的不同观测领域的具体观测内容,采用“定性优质学校理论构建”和“定量数学建模有机结合”的形式,明确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创建优质教育生成的路径选择和实施内容。

教育品牌创建方案范文第5篇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1.各项教育事业实现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增量提质,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召开开全市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暨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加快做好城乡幼儿园规划与建设工作,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5所。全市学前教育优质资源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新增省优质园20所、市优质园22所,目前,全市省优质园达209所,占比58.4%。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开展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减负校校行”活动,启动市薄弱初中课程基地和小学特色文化项目建设。指导区加快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步伐。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全面加快薄弱高中创建三星级步伐,进一步推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转变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启动市级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3所学校参加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评比。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取得新成效,7所省四星级中等专业学校加大省高水平示范校创建力度,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通过省专家组评估验收。省技能大赛共获奖牌93枚,其中金牌3枚。2014年对口高考技能考试过关率达97.1%,,位居全省前列,本科达线262人,专科达线2342人,本专科达线率达98.3%,创历史新高。加快专业设置优化调整,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设置13个专业大类,106个专业方向。全市社区教育完成实用技术培训5.2万人次,创业培训0.2万人次,精神文明培训10.6万人次。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继续为各县区免费定向培养幼儿师范生100名,目前已经完成招生宣传和面试组织工作。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培训449人次,其中,出国培训48人次,省级培训329人次,市级培训120人次。精心组织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共组织215名社会人员和全日制非师范类毕业生参加测试。精心组织省第十三批特级教师推荐人选选拔工作,共推荐上报26人。组织市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目前共有662人参赛。18名教师在省“两课”评比中获奖,获奖率达90%,居全省第二。

3.各项教育惠民举措落到实处。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上半年新建、开工、加固校舍17.9万平方米。拆除、停用D级校舍36.6万平方米,基本实现全市所有D级校舍100%停用。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中心城市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加快实施。老城区部分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完成,市实验小学新校区投入使用,马陵高中新校区主体工程完工。启动中心城市中小学幼儿园午餐保障行动,起草了《中心城市中小学、幼儿园午餐保障行动实施方案》,并向各区征求意见。实施中心城区食堂改扩建和午餐配送工程,目前,改扩建食堂2.3万平方米。教育现代化创建取得新进展,圆满完成省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工作,宿豫区接受省教育厅专家组的现场督导,创建工作受到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深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督促指导,提升创建的针对性。深入沭阳、调研,促成县委、县政府尽早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切实做到早谋划、早准备、早推进,确保今年下半年通过申报,今年底或明年初通过省厅评估验收。制订我市更高水平教育现代的创建方案,并在区先期试点,启动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建设工作。二是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教育提升工程。加快马陵高中新校区建设进度。加快青华中学、宿豫实验高中三星级创建步伐,大力推进市钟吾初中校园改造工程,打造省级精品校园。深化中心城区布局调整和学校管理体制调整的成果,调优做强教育资源,切实提升中心城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加快推进校安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全年60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建立工作调度、任务督办、监督检查、进度通报等长效工作机制,一着不让地抓好推进工作。加强对民办学校校安工程建设面临困难和问题的研究,按照市政府四届四次会议要求,建立激励机制,分类指导,分批建设,确保民办学校的校安工程顺利实施。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舍改造维修长效机制,实现校舍安全管理常态化、长效化。

2.推进基础教育优化发展。一是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提高。以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为抓手,进一步整合学前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幼儿园布局。加快农村薄弱园建设,年内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0所,创建省优质园25所。二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新路子,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确保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保持在98%以上。三是努力实现普高教育的优化发展。加快薄弱高中创建步伐,创建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1所。实施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严格控制学校规模和班级人数,实施精致管理、精品办学。进一步规范高中招生秩序,规范执行热点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各级各类初中的政策,让更多的学生接受优质高中教育。深入推进市级课程基地建设,推进普通高色发展。

3.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一是大力实施品牌特色发展战略。强化品牌意识,着力提升办学层次,加强名优专业、基地的建设。认真制定学校品牌发展的规划,进一步加快优质资源的创建步伐。全市年内创建省高水平现代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所,创建省品牌特色专业10个,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5个。二是实施改革创新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专业承办、产业承包”的学校管理机制,变消费性实习为生产经营性实习。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加快建立职普沟通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不断提高技能大赛和对口高考的成绩。加大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职业学校毕业生“双证率”达80%,当年一次性就业率达95%,三是加强社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健全社区教育保障机制,让社区教育有阵地、有人员、有经费。加快构建以市开放大学为龙头、县(区)开放大学、培训学院为骨干,社区教育中心为主体、居民学校为基础的社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