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际交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际交流范文第1篇

我的实习的项目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国际大学生实习交流组织(IAESTE)支持的,实习地点是德国耶拿的奥托·肖特玻璃化学研究所,部分经费由德国学术交流服务组织(DAAD)和耶拿大学提供。在两个月的实习时间里,我的工作是协助博士生HenningSchirmer使用电化学方法对特殊玻璃进行研究。同期也参观了肖特玻璃制品厂,和分布在德国各地的若干科学博物馆。

一.工作与科研

6月底抵达耶拿奥托·肖特玻璃化学研究所报到,立刻见到了研究所负责人ChristianRuessel教授,他了解了我的基本情况之后,询问我有什么样的研究兴趣,据此安排我的工作。由于专业上有差别,以及对新环境不了解,我并不清楚该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只是说对光学玻璃和计算机辅助研究两方面感兴趣。之后,我和另外两名国际实习生一起参观了研究所。

研究所建立在绿树成荫的小山坡上,环境非常优美。建筑包括一座3层主楼,一座专门烧制玻璃的尖顶房屋和若干间储藏化学药品的平房。主楼虽然是100前的建筑,但是内部的实验室和计算机网络都很现代化。沿着走廊和楼梯陈列着很多矿石、玻璃和陶瓷样品,和若干成果的介绍,体现了悠久的科研传统。

在我第二次来上班的时候,教授就把我介绍给博士生HenningSchirmer,由他作为我的实习指导人。Henning的博士课题是一家玻璃制品公司支持的,他当时的工作是根据公司的要求,检测若干工业样品的化学组成,特别是氧化度。他的工作过程涵盖了玻璃的配制,烧制,检测,数据拟合与分析等方面的广泛内容。之后的两个月中,我作为助手,或多或少的对各个步骤有了了解。

这里实验室的管理是井然有序和开放的。各种仪器设备不但完备先进,并且对所有研究所内部人员开放。如果要使用一台仪器,只需在仪器旁边的时间表上登记即可。像使用者很多,使用时间又很长的烤炉,可以在时间表上提前写上名字来预约。当然,像XRD这样的贵重仪器也是由专人负责,需要申请使用的。每个人都有开放实验室,电脑室和小图书馆的钥匙,可以自由使用。实验室里粘贴的告示并不是规章制度,而是方便的仪器使用说明和重要内容的提示。各种制度要求合理,物质条件又很完备,所以大家都自觉地遵守规则。比如说,某些实验室的钥匙可以在固定的地方找到,每个人用完归还原处。为了防止丢失,单个的钥匙被绑在直径2分米的金属环上。德国人的严谨态度和理性思维可见一斑。

下面就介绍一下我的几项工作:

烧制玻璃:

玻璃的成分是性能的决定因素,所以配方很重要。导师多次让我配制玻璃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加入不等的碳酸锂,氢氧化铝,硫酸钠或者硫酸铁。首先用Exel已编好的配方文件和各组分的要求量计算出实际用量,然后清洗容器,用高压空气吹干,再准确测称量各组分化合物。

玻璃的烧制温度大约是1500到1600摄氏度。研究所有多种烤炉,普通的是电炉,好一点的是可编程电炉,还有一台电磁烤炉。登记一台电炉之后,一般要2个小时达到预定温度。之后把玻璃粉倒入铂金小钵中,放入炉箱里放置的坩埚内。由于玻璃粉熔融的过程中碳酸盐和氢氧化物会分解,气泡排出后体积变小,所以每过一段时间可以取出铂金钵再加入一些玻璃粉。待所有玻璃粉加入之后,再加热1个小时,使大多数气泡排出,就可以取出铂金铂,自然冷却,使玻璃形成。整个过程中,由于炉温很高,需要穿好白大褂,戴好防护面具和手套。我有一次穿了一件黑色的衬衣,一次开关炉之后,领口滚烫。

冷却之后的玻璃样品颜色各异,部分样品出现结晶,形成环状分层现象,也有的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各部分冷却速度不等而碎裂。由于我们所研究的是熔融态下的玻璃的热力学实验,对样品在常温下的表现并不在意。而对于研究所的其他人的样品来说,当玻璃冷却以后,它所体现出的性状可是非常重要的。

国际交流范文第2篇

1 高职院校国际交流的主要形式

1.1 教师互换的对外交流模式

虽然我国高校教师出国培训越来越多,但还是应该争取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到国外参观培训,不仅要出去学习,也要派教师到国外交流讲学,使教师在学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与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签订人才互换培养的协议。以中德交流办学为例,两个国家虽然政体和国情都不相同,但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大致相同,所以两国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教师可以拓展到对方院校授课,熟悉对方的社会环境、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考核方法的认定,这有利于双方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突破语言障碍、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和授课能力。

1.2 “2+2”继续深造的交流模式

两所院校签订委培协议,在本国家读本专业两年之后,再到对方学校继续本专业的研读,毕业后颁发两国联合认证的学历证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水平自由择业。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可以更全面的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国际能力和适应能力。虽然这种继续教育的学习模式很好地综合了专业知识,缩短了学习时间,但是学生的语言和专业知识都需要达到较高的标准才可以实施,一定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工作,使之逐渐具备学习的能力和素养。

1.3 共享教学资源的交流模式

国内高职教学更强调的是实践动手能力,但是国外教学,尤其是德国,更强调的是工作的德行操守,简而言之就是操作流程的规范和专业技巧的深入剖析、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专业考核的多元化。两国合作办学,可以将国外的教学优势逐步渗透到我国的高职院校。以我院为例,我院与美国荷晶大学联合办学多年,硕果累累。中美双方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实施、学生考核、教师互访、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紧密而富有成效的合作。中外合作办学不仅为我院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学生拓宽了发展途径,也为地区建设提供了有用的人才。

1.4 加强师生短期国外培训的交流模式

利用寒暑假期进行国外短期交流培训,这个培训可以是项目的共建,也可以是根据专业特点进行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和研讨。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有两个手段:一种是靠引进,另一种是靠自己培养。所以学校应不断地进行师资培训,让教师树立“教书育人、德行为先、扎实专业”的教育思想,培育良好的行为规范,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通过培训,可以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增强教师之间、职教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及团队精神。

2 国际交流办学应具备的条件

2.1 完善的师资队伍结构建设

根据院校特点,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老、中、青的梯队建设,培养专业骨干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比例,引进专业带头人。为了适应国际交流办学的要求,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更新教育观念,组织教师专业能力的锻炼,积极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提高科研转化能力,提高教师在国际交流和企业中的认可度。

2.2 完善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中外合作项目所招收的学生一般要求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有参加项目意愿的学生迫于以后求学的压力,在进入项目前将对自身英语有一定程度的强化练习,在国内学习的第一年,学校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强化英语的措施。参加合作项目的学生较一般学生有更多和更早的机会接触双语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制定,除了根据专业的地域特点、企业的用人要求进行设置外,还要根据国际交流院校的国家政体和国外当地针对行业的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环节中既要考虑到两个国家的企业要求,还要结合两个国家的实际情况,连同学生自身的语言特点共同设置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

2.3 借用企业平台,建立完善的国际共享教学资源

国际交流办学除了可以了解国际市场、扩大学生就业机会、提高国际声誉之外,最大的优势在于共享国际资源,但是单纯依靠学校将所有专业的实训设备准备齐全,不仅投资巨大,而且设备的更新和维护都将面临巨大挑战。所以我们更需要依靠企业的力量,建立更多的校外实训基地,基地的建设必须要结合专业的特点,细化到每一节实训课到哪个基地完成都要事先做好计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为到外国际交流办学提供学习保障。

3 建立“三方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国际交流办学的过程中,建立“三方一体”的教学模式,即结合企业、国际形势、学生自身要求三个方面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做到根植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服务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共赢”;与国际交流办学,共享国际教学资源和平台,完善课程体系,拓宽专业领域,建立国际声势,多方位的打造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国际交流范文第3篇

1.通过引进品种资源,培育了一批优良作物品种

1998年以来,白城市农科院分别从加拿大、日本、塞尔维亚、俄罗斯等国家引进燕麦、向日葵、籽粒苋、杂粮杂豆、玉米等优良品种资源2000余份,繁育优良后代品种资源10000余份,培育了白燕1号、白燕10号等10个燕麦品种,白葵杂6等4个向日葵品种,城苋1号等3个籽粒苋品种,白绿6、白绿9以及白红5等10个杂豆品种,部分品种在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地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达500万亩,为我省乃至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2.拓宽国际合作渠道,提高农业技术研发水平

白城市农科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荷兰、德国等20余个国家建立了牢固的国际技术合作关系,并同加拿大农业部联合成立了“中加燕麦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同塞尔维亚农业部联合成立了“中塞向日葵育种技术研究中心”;同俄罗斯东北农业大学联合成立了“中俄燕麦技术合作创新中心”。直接搭建了中外科研合作的平台和技术引进桥梁。

2004年与2007年,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加拿大农业部和吉林省政府联合主办,在白城市成功召开了两届“中国・白城中加燕麦开发战略国际研讨会”,不仅有效促进了中国―加拿大、中国―俄罗斯、中国―荷兰、中国―挪威等国际燕麦合作研究工作,而且还促进了白城市农科院在其他作物研究方面以及加工等领域的技术引进。2005年,分别从加拿大、俄罗斯引进了东方山羊豆、蚕豆等品种资源,进一步丰富了品种资源。2006年,通过技术引进,成功的从加拿大引进了燕麦膳食纤维实验室提取技术,为白城燕麦产业向深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吉林省燕麦走向国际市场,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起到了重要作用。2007年,从美国引进了抗玉米大斑病种质资源,在玉米抗病育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将加拿大先进的农业科研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引到我国,并以技术培训的方式让国内更多的农业科研人员掌握和应用。白城市农科院科学技术研究能够与国际前沿靠近,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综合研发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3.依托智力引进吸收,培养一支较高素质团队

白城市农科院近10年来在各有关部门国外智力引进和派出项目的支持下,先后引进外国专家80余人次来我国进行讲学,派出到国外进修学习10余人次。通过外国专家的来访和讲学,使许多专业技术人员更多的了解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方法。通过选派技术人员到国外学习,零距离的参与国外的科学试验,更是极大的提高了白城市农科院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了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2004年,白城市农科院任长忠研究员被确定为国家农业部948燕麦重大项目全国首席专家,2007年被确定为我国公益型行业科研燕麦专项首席专家,2008年又被确定为我国农业部行业科技创新体系首席科学家;白城市农科院张义研究员、尹凤翔研究员也通过国际间合作使得创新能力的提高,分别成为我国公益型行业科研专项,农业部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等岗位科学家。以引智成果为基础,通过国家创新体系等几个国家级项目的运行,白城市农科院成功地在全国范围内组建了我国高素质的燕麦团队、向日葵团队,极大的增强了在燕麦领域、向日葵领域的科研攻关能力。

4.提升区域产业优势,加快地方经济全面发展

以引智成果为依托,白城市农科院在地方农业产业化体系构建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2004年,同香港金福集团合作成立了吉林省吉鹤燕麦有限公司,研制生产了燕麦纤维素片、燕麦营养早餐、燕麦即食粥、燕麦饼干、燕麦白酒等十余种燕麦系列产品;2006年,又以燕麦优良品种为基础,从挪威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燕麦饮品加工技术,并开始筹建加工企业; 2007年,以向日葵和杂粮杂豆引智成果为基础,同安徽华泰集团联合成立了吉林省华夏农业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展以向日葵、杂粮杂豆为主的优良品种繁育与推广。使引智成果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由于优良种质资源和先进育种技术的引进“白城燕麦”、“白城油葵”的品质得到较大的提高,为了扩大“白城燕麦”、“白城油葵”的影响力和产品的知名度,白城市农科院积极开展了对“白城燕麦” 、“白城油葵”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白城燕麦”和“白城油葵”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于2006年9月份和2007年5月份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论证。

国际交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国际交流;重要性;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提出积极构建世界治理体系过程中,在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背景下,通过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路径实现高水平办学目标已在当今国内外高等教育界达成共识。我国高等教育同样需要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国际化办学的水平和内涵而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并提升对建成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贡献度。医学院校国际交流工作主要是围绕教学、科研、医疗这几项中心内容,执行“引进来,派出去”,以达到提高和优化我国现有医学教学和医疗水平为目的的一系列涉外活动。应该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加强对外学术合作、师生交换,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建立联盟平台,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扩大学校知名度。笔者对如何加强医学院校国际交流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以更快实现医学教育国际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医学院校国际交流工作,提升国际化意识

我国的医学院校,无论是对管理的重视程度,还是学校的科学研究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医学院校在传统教育法上要加大改革力度,要向国外学习先进办学经验,学习国外医学院校的管理经验。我国无论是教学型、教学科研型、还是科研型的高校,都要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获取他们的最新学科前沿信息,引进他们的科学研究新技术,以促进自身健康并可持续l展。通过各项国际交流合作和学术活动,加强与国外大学的沟通联络,促成有利于教育质量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长期稳定的合作项目。

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国际需要的人才;要求在加强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团队合作意识;在继承中国优秀文化的同时,注重多元文化的兼容;注重开展和加强双语教学与多语种外语课程的教学,为特殊国际医疗服务提供人才;吸收国际先进文化和科技,通过国际交流活动,引进先进高效的设备和技术。

二、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医学院校国际交流工作

l.认真制定国际交流工作的阶段性发展规划,确定发展方案规划是活动发展的一个蓝图,是现有基础上的一种可行性的目标,是活动发展前进的方向,是动力。根据学校的发展蓝图,国际交流工作应该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如,高校国际交流规划中要体现留学生招收规模和数量;外籍文教专家、学者、教师的聘请规模及聘用专业;医学学校将输送出国进行短期、长期进修学习的教师或实习学生数量等等,以及由此而将采取一些有效策略和可行的方案。当然,阶段性国际交流发展规划是以学校持续发展为依托的。因此,在确定可行性方案时,要考虑其是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否有长期可操作性。

2.作好活动的年度计划,使之符合学校发展的方向,有了发展规划,确定了发展方案,高校年度国际交流计划是一种相对于“发展规划” 容易实现的目标。因此,国际交流年度计划要求较具体。一般在来年之前,高校总要对全校国际交流活动的即将开展有个大致的预计。在来年,全校将有多少来访的国外代表团组,规模分别是多少,涉及到来校学术讲座的有哪些,学校将派出哪些团组,或加强哪些学科专业的教授、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外学习、考察等等。有了计划,才能从容应对各项国际交流活动。“国际交流无小事” 凸显出国际交流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管理活动。当然,国际交流活动也有其偶然性。如,接待顺访的国外团组,安排出席临时通知召开的国际性学术会议,等等。因此,在面对偶然性国际交流活动时,要遵循“国际交流服务于学校发展” 的原则。所以,制定国际交流活动年度计划,既要考虑国际交流活动的计划性,又要考虑到国际交流活动的偶然性。

国际交流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互动、创新、交流工作

为了推动高校国际化的教育背景理念,创造创新性的教育环境,通过建立高等教育交流工作方案并且开始实施高等教育工作,各大高校加快脚步开始了积极的教育国际化交流工作,这样的工作具有实质性意义,能够促进国际教育的融会贯通,通过这样的沟通交流方式,基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高校国际交流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展。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校国际交流的具体工作流程以及这样的教育交流工作带来的重要意义。

首先,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各个国家的教育理念不一样,接受的观点和思想不一样,考虑的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并且,由于每个人所经历的事情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一样,所以正对这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特征,以及这各个领域各个国家高校的教育情况不同,而有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说法。有教育专家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回应社会、经济与劳动力市场全球化的需求和挑战的系统努力”,这一概念表明了由于外在的经济市场的需求,需要高校进行国际化教育交流工作,并为之做出相应的努力,这一概念更倾向于社会和经济劳动。更深层次定义的意义在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基于知识文化教育水平和政治经济等多重要素,而进行的教育推动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仅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适用性人才,和技术性人才,还为了国际的整体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快速的经济发展,也为了为国家提供更坚实的人才基础,并且在教育问题上加强知识文化的概念,将这一系列的理念灌输实施到真正的教育当中,完善高校国际交流工作的体系。在国际中充分地发挥本国的文化底蕴内涵,将上下五千年积累的文化教育到每个高水平的学子身上。通过自身的教育水平提升,和与国际交流的教育工作,高等教育国际化会越来越趋向于一个创造性的教育交流国际化体系。就本国而言,开展实施高校国际化交流工作的具体体现是迎接国外的学生来本校交流学习,感受本国高校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课程,从中感受到国际化教育的多元化,并且本国的高校派送出优秀的学生当交换生到国外优秀的高校进行学习,在学习到更多知识的同时,感受不同文化的碰撞和擦出的创新的花火。

其次,高校国际交流工作随着知识学术的深层次研究,随着教育工作的深层研究,以及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大量需求,已经成为了迫切实施的重要工作,为了培育国际化的创新性人才,高校国际交流工作得以顺利进展,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高校国际交流工作的具体流程,以及创立这样流程的具体意义。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完善和规范的体系,更需要具体地实施,强力地推动,足够的重视。一个健全科学的机制,能够为整体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校国际交流工作提供有效的导向作用,这样的导向作用来自于各大高校所建立的来自国际化交流工作的计划实施和来自于国际政策的支持工作。一个优质的机制体系,不仅能够为高校国际交流带来更好的引导方向,还能够为进行具体科学教育工作提供更好的一系列服务和帮助。使工作的开展有了更好的保障。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是一个大工程,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更需要动力的支持,不仅要在科学方面使之得到发展,还需要知识文化的整体推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树立创新观念就成为了建立体制中的一个关键点。教育从古至今都在进行当中,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的传统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观念有所改变,社会的需求也在慢慢地改变,经济发展也在为一切教育的工作有所要求。新社会需要真正的人才,不仅德才兼备,而且需要有想法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这样的背景之下,就需要高等教育工作有着基本的创新意识和具体的创新工作实施。需要从本国出发,放眼国际的创新性教育模式,参考借鉴并结合本国的时机,做出良好的结合。

有了前面的健全完善机制体系,以及国际化创新性思维,整个高等教育高校国际化交流工作的思想基础已坚实,需要的最后一步就是改善高校的硬件设施。为了更好地完成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要求,高等教育需要资金的支持,改善硬件设施,更好地完成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这样的现代化设备能够为学校提供更好的技术要求,并且让高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完成学术研究。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样的国际化教育交流工作的意义。最显著的意义在于为越来越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提供了适用性的人才,并且为创造更强大的社会提供了创新性人才,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这样的国际人才做贡献,更需要更具有聪明才智,机敏思维的人来为社会提供帮助和服务。其次,能够为高等教育工作提供一个发展的新高度,并且从这个发展过程中更创造出科学的深层次和教育的新理念,从中,为后来的高校发展奠定基础,也为后来的人才培养进行长期性的机制完善。最后,国际化高校交流工作能够增强国际的互动,并且互通有无,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为本国和国际的教育工作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结语:基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高校国际交流工作越来越重要,时代高速发展,教育同样也要高速发展,因为适应这个时代并且跟上时代的脚步是我们要完成的课程之一。在国际化的教育交流中,我们不仅能够从中了解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意义,更知道了深层次的内涵,并且了解到高校国际交流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在了解的过程中,更具备清楚的理念认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高校的国际交流工作中,为知识文化的提高和教育的完善化,提出更好的想法,为培养国际化人才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吕福军,于凤银.高校开展国际交流有关问题探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