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经营思想

企业经营思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经营思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经营思想

企业经营思想范文第1篇

企业经营思想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因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涉及到方方面面,对某一方面的认识和态度,就是某一方面的观念。这一系列观念的总和就是企业的经营思想。由于人们对企业经营中的主要关系的认识存在差异性,因此,对企业经营思想的主要内容的认识也存在区别。我们这里介绍下列基本观念的时候,并不排除其他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重要性,也不排除其他的一些观念是下列观念的派生观念。

1,市场观念。市场观念是企业处理自身与顾客关系之间的关系的经营思想。顾客需求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企业的生存发展之源。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什么时候生产以及生产的产品以什么方式去满足顾客的基本需求是市场观念的基本内涵。

2,竞争观念。竞争观念是企业处理自身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的经营思想。市场竞争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企业之间为争夺更有利的生产经营地位,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的斗争。市场竞争具有客观性,排他性、风险性和公平性。企业对这方面的认识和态度,反映出企业竞争观念的表现方式和强度。

3,效益观念。效益观念是企业处理自身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的经营思想。企业可视为一个资源转换器,以一定的资源投入,经过内部的转移技术,转换出社会和市场所需要的产品。经济效益是产出和投入之比,这个比率越大,经济效益就越高。效益观念的本质就是以较少的投入(资金、人、财、物)带来较大的产出(产量、销售收入和利润)。因此,企业的效益观念涉及到处理好投入、转化和产出的综合平衡,解决好投入、转换的经济、高效和产品的适销对路的产品。

4,创新观念。创新观念是企业处理现状和变革之间的关系的经营思想。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机会,对经营要素、经营条件和经营组织的重新组合,以建立效能更强、效率更高的新的经营体系的变革过程。企业的创新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开发、老产品的改造、新技术和新工艺的采用以及新资源的利用;二是市场创新,即向新市场的开拓;三是组织创新,包括变革原有的组织形式,建立新的经营组织。变革是有风险的,然而不变革也是有风险的。对两种风险的认识和态度是创新观念的本质。

5,长远观念。长远观念是企业处理自身近期利益与长远发展关系的经营思想。近期利益和长远发展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商品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然而投资者和职工当前的利益又不能不考虑。企业领导者如何兼顾者对矛盾,是长远观念的核心。

企业经营思想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经济效益;思考

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济受到了越来越大的重视。现如今,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生产、成本等,因此只有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才能使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状况下得到发展,才能促进我国企业经济的繁荣发展。

一、企业经济效益的含义

企业经济效益,即企业生产总值在企业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企业生产总值的含义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使用价值的综合,也就是劳动成果的总量,生产成本的含义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各种资源的总量,将这两项相比,得到的结果越大说明经济效益越好,结果越小说明经济效益越差。这个比值能够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较为科学、准确的表现出来,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经济效益是进行各项活动的基础,经济效益较差,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就会发生变动,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阻碍作用,不管是普通企业还是电力企业,不管是从企业自身发展角度还是从增加整个社会财富的角度来说,企业经济效益都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因为只有使企业提高自身经济效益,才能使电力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为社会带来更大的财富,使人民的生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二、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

1.成本方面

成本因素对企业经济效益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想要提高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不能忽略成本。

第一,要强化成本意识。在一个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成本是一个一定要考虑的因素,特别是在当前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情况下,更要树立成本意识,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优胜劣汰。在平常的运营中就需要注意到控制成本的意识。企业应该组织员工,对其进行成本教育,对员工提出在平时工作中充分运用成本意识的要求,严格对待公司每一项事务的预算,以使最大效益得到实现。

第二,企业要做好控制成本的工作,严格监控各项工作成本,建立健全对成本的记录,不断总结、吸收经验,使用有效的方法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企业成本的波动趋势进行整体把握。

最后,企业要及时做好总结工作,严格注意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成本疏漏并及时解决,对每个成本上的开发潜力进行挖掘。

2.生产方面

生产总值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生产总值得到提高时,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随之提高;生产总值下降时,企业的经济效益必然会下降。因此想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提高企业的生产总值,而想要提高生产总值,就要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要求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员工的管理,使员工工作时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但在实践中,很多电力企业的员工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企业管理制度存在问题,想要真正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首先就要建立健全一个具有规范性、可行性的电力企业管理制度,使所有员工都能收到有效的约束。

3.员工素质方面

当今时代,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知识经济,企业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电力企业想要得到发展,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想要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从员工素质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电力企业应该重视培养员工的各项基本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吸纳人才的能力,为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储备较为充足的能量。

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策略

1.控制企业成本

对于一个电力企业来说,成本控制是一个长期而又微小的工程,而正是由于这两个特点,大部分企业都忽视了成本控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企业对成本控制过分重视,缩减各种开支,更有甚者在对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使用了不法手段,给公司带来了很大损失。因此,企业在成本控制这一问题上,应当采取一种中立的态度,不过分关注,也不过分轻视,只需培养一种成本控制的意识,并减少不起到作用的开支就可以了。只有较为科学地进行成本控制,才能使资源被真正有效的利用,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到提高。

2.提高企业生产总值

要提高一个企业的生产总值,就要是企业建议一种定额定时的管理制度。定额,即给每个员工分配一定量的工作,量化员工的工作内容,使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目标,增加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定时,即对员工工作时长进行明确的规定,以杜绝员工迟到早退、不积极工作的现象。在实践中,可以强制规定员工上下班的时间,并设置奖励、惩罚的制度,促使其得到更好的效果。除此之外,企业可以营造一种轻松积极的工作氛围使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例如张贴强调工作效率重要意义的海报,使员工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得到提高。只有员工有能力并有意愿主动工作,生产总值才能得到提高。

3.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想要提高一个电力企业的员工素质,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专业培训企业员工,增加员工的专业知识储备量。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员工的工作能力,也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情况,员工作为企业的一份子有权利接受企业的后期培养,使自身的工作质量得到增加;营造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精神支柱,对员工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只有是企业文化得到建立并完善,员工才能有一种归属感,才能乐于工作;要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思想道德素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而员工可能通过外界的不良影响形成了错误的道德观,对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带来消极影响,因此要注意培养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鼓励员工在工作中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基本上包涵了生产成本、生产总值、员工素质,想要在根本上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发展,就要对这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一个电力企业,只有在经营中不断进行规范和借鉴,才能加强企业经济的模式,才能更高更快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芸,庄乾玉.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2):7-7,8.

企业经营思想范文第3篇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儒家思想和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理论,探讨了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了儒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 儒家管理思想 现代企业管理 研究

一、儒家管理思想概述

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千年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对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儒家思想文化不仅成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精髓,更成为了儒家文化圈中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逐渐提高。如何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结合,提高其在企业管理水平中的融通与互补作用已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儒家思想是由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仁、义、礼、智、信”。

(一)仁――以人为本

儒学大家从“仁者爱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天地之性人为贵”的管理思想,主张“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儒家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伦理文化。儒家思想认为人是管理对象中最能动、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认为管理的核心是“治人”。

(二)义――仁至义尽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此处所记录的是,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规定要怎样做,也没有规定不要怎样做,只要合于“义”理,即怎样做合理恰当,便应该怎样去做。这里明显可以看出,“义”与人相关,与人做事情密切关联,做人要讲“义”理,这就是说人做事应该遵循规律,符合逻辑,通情达理。

(三)礼――遵礼守法

其重点在于礼仪、制度、言行规范,这在表面上看起来属于外在形式的东西,实际上却是人的内心世界的表现。“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里的意思是说:作为人,而不立“仁”德,那将如何对待礼仪制度呢?作为人,不去立“仁”德,那又将如何对待音乐仪式呢?再如《论语》载:“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四)智――知者不惑

从个人或群体的发展上主张聪颖智慧,或者称为做人要“明知”“明智”。譬如《论语》记载:“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按仁,知者利仁。’”这一句“知者利仁”,意在说明聪明的人利于“立‘仁’德”,因为聪明智慧的人认识到“仁”德对于自身长远而巨大的利益,他便能施行“仁”德了。所谓“知者”的“不困”“不惑”或“不安”,只要达及了聪慧,施行“仁”德,就会转危为安。尽管孔子认为“上知下愚不移”,但仍然自白:“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所表白的意思是:我不是生来就“知”的,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因此勤奋敏捷地去求“知”的,所以“知者不惑”――聪明的人、明智的人不至于疑惑、迷惑。

(五)信――诚实守信

诚信是儒家思想道德准则的基础,贯穿于儒家思想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对个人而言,儒家各大家都遵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鞔,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在儒家思想中,诚实守信的品德是个人立身之本,兴业之道。人无诚信,将寸步难行。诚实守信是沟通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与理解的精神纽带,是为人处事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做人的根本、立身的基点,“信则人任焉”。对国家而言,“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儒家思想认为一个国家可以“去食”、“去兵”,但不能“去信”,诚信在国家治理中的意义非凡。

二、儒家伦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正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引进了大量发达国家的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企业的管理方式单纯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借鉴儒家思想的丰富管理内涵,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仁――以人为本,唯人为贵

“以人为本”思想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儒家明确断言,管理和治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活动就是企业活动,这也是永远不能改变的事实。只有实行以人为本的文明管理才能合乎时代的要求。人才的合理使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是衡量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

(二)义――重义轻利,义然后取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儒家主张重义轻利,对当前我国一些企业的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甚至为利而不择手段、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发不义之财的不法之徒是有针对作用的。现代企业要正确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重视“利”,也要重视“义”,现代企业要在以盈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在推动企业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同时,从国家和社会大局出发,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宗旨,明白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才是企业的发展基石。

(三)礼―修己安人,榜样感人

“修己安人”有利于警示现代企业管理者时刻提醒自己。儒家思想认为修己是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安人是管理的目的,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时刻警醒自己,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树立榜样,影响被管理者,以自己个人的美德、魅力感化下属,下属就会管理之德如无声命令,“有怎样的老板就有怎样的员工”,这就是儒家思想给现代企业管理者的警示。

(四)智――激发员工热情

现代企业管理者需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实现对事对物的管理、成己成物的智慧和能力,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智慧;通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规划职员的有效配置,不断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提高员工自身能力素质,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深入挖掘员工潜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其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当中; 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繁荣的目标。

(五)信――讲求信用,注重商誉

“诚者天之道也,诚者人之道也,诚者商之道也”。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诚信不仅成为个人为人立世的基本原则,更是现代企业获得良好社会声誉、市场占有率、获得管理成功的基本条件。“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孔子诚信为本、重诚守信的思想对于我国现代企业抵御短期经济利益诱惑、执守我们民族优良的诚信传统,真正做到以诚信为企业发展铺石开路,以诚信来树立自己的形象与口碑,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三、儒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负面影响

儒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也存在部分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重视传统,轻视变革

儒家文化遵循中庸思想,主张“天不变,道亦不变”。从我国古代王安石、谭嗣同的社会变革结局可以看出,我国儒家思想讲究宁求稳健而不务革新。这种知足常乐、因循守旧的观念仍影响着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反则必险、护则相安的历史教训仍在我国很多企业中重演。

(二)重视人情、轻视法规

儒家思想过于重视人情,轻视法规,导致我国我国部分管理在企业管理上个人主观性太强,企业管理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从表面上看虽然给企业营造了和谐的分为,但导致企业缺乏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

参考文献:

企业经营思想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内驱动力;经济学分析

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导向下,如何打破国有企业内控的低绩效局面,成为了学界和业界所关注的课题。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可知,增强企业内控绩效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内部治理结构表现为“董事会――经理局――执行层”的相互约束和相互制衡的机制。若仍是按照传统做法,国企的内部治理结构仍无法实现上述效果。因此,建立国企与私企的相互渗透模式,则成为当前已被写进经济政策报告的措施之一。

随着民间资本可适度进入到国家资源型产业中的政策出台,便使得国企与私企二者的融合性成为了热议的话题。且不说二者的经济行为偏好差异,就二者的组织生态来说也存在着明显不同。因此,二者若真是形成了相互渗透态势,能否内生出驱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呢。笔者认为,这仍需要从辩证的视角来考察。

一、二者相互渗透的作用机制和绩效分析

在经济学视域下,二者相互渗透的作用机制和绩效可从以下两大板块中进行分析。

(一)二者相互渗透的作用机制

现代企业之间的渗透一般是在资本市场上完成的,即通过相互购买对方的股票来获得相对等的股权。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企传统经营领域的背景下,可以理解为是通过私企购买国有企业的股票来形成这种渗透结果。然而,在演化经济学视角下又可以发现,单纯依赖于资本之间的融合来进行渗透仍无法确保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基于生物学隐喻下的企业形态可以被看作是有生命体,随着相异个体的有机融合必然会产生排异现象。因此,还须对二者的制度环境中进行调和。可见,二者相互渗透的作用机制包括:

1股权转让机制。关于这一点的实施路径十分清晰,在私企参股的原则下通过向国企融资或购买对方股票来实现二者的渗透。这种作用机制具有工具理性的特征,并不会受到各自组织生态的影响。

2制度调和机制。制度调和的困难应被重视,这不仅是对一方制度环境的改造,也是二者相互认同对方的重要手段。实践表明,私企的“重利”和国企的“重人”在形式上具有不相容性,但若是进行完美的结合将形成极好的内驱动力。

(二)二者相互渗透的绩效评价

毫无疑问,中央做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资源垄断领域,其本身就包含着两层用意:(1)打破国企一股独大的局面,而通过引入制衡机制和竞争机制增强市场活力,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2)为私企提供“国民待遇”,从而通过增加变革来实现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就上述两个层面而言,都指向了提升市场绩效的目标。那么如何来评价二者相互渗透的绩效呢。对此,也直接关系到内驱动力的实现效果问题。

结合前面阐述的“作用机制”,这里的绩效评价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展开:

1股权转让所产生的绩效。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在企业内部治理中各经济主体将根据自己所拥有的股权来行使权利。这就意味着,私企在混合所有制国企中的权利大小,直接取决于所拥有的股权大小。因此,二者的股权结构便成为了决定绩效的原因之一。

2制度调和所产生的绩效。提升混合所有制国企的市场绩效,仍依赖于企业员工的努力。为此,在不同组织生态下所孕育的经济管理偏好,又将通过影响员工的行为偏好来决定企业的市场绩效。

二、分析基础上的内驱动力形成模式解构

根据哲学原理可知,事物的运动取决于事物内部矛盾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这一视域下来考察内驱动力的形成模式,便取决于二者资本融合、制度融合的辩证关系。

为此,以下便从上述辩证关系中来解构内驱动力的形成模式:

(一)二者资本融合下的内驱动力形成模式

二者资本的融合决定着混合所有制国企的内部治理结构,也直接影响到混合所有制国企的内控绩效。在矛盾运动的哲学观点下,可以从国企的前后内部治理机制的比较中来获得内驱动力的形成模式。

1融合前的内部治理机制。从历史视域下来看待我国国企的发展进路,其在很长时间都是围绕着“放权和收权”来展开的,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央做出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决策,才从国企改革的思路从走向了内部。当此时国企的现代企业形态更多的体现在形式上,而未能反映在内部制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从而就出现了当时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局面。

2融合后的内部治理机制。私营企业天然与市场相融合,并能主动利用市场规则来获得经济利益。然而,私企在追逐利益的同时也时常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从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来看,其不仅含有对社会的责任,也包括对企业员工的责任。因此,随着二者资本之间的融合,首先应能建立起有效的相互制衡机制,并能权衡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可见,这便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内驱动力。

(二)二者制度融合下的内驱动力形成模式

制度经济学视域下的“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及基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为圈层的企业文化体系。然而,随着国企的长期发展也在组织中滋生起势力更为强大的非正式制度,如注重人际关系、在员工层面较为突出平均主义式的和谐,以及某些大型国企仍然是办企业与办社会并举。可见,通过将私企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与国企的相调和,且最终形成某种融合态势,将有助于规范混合所有制国企的组织生态。这样一来,便能增强企业的内控绩效。

三、优化内驱动力路径指向的措施构建

需要指出,民间资本进入资源垄断型领域仍主要是政策体现,而具体的国企与私企之间如何进行渗透则还缺乏必要的案例参考。因此,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局势下,也可能出现诸如上世纪90年生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为此,这里的优化内驱动力路径指向的措施构建,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推演意味。

(一)深化对内驱动力形成机制的认识

从实际出发不难发现,形成国企与私企之间的渗透态势,仍需要以国企为主导来实施。因此,国企管理层应深化对内驱动力形成机制的认识。“内驱动力”的关键词应是“内驱”。这就意味着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并不主要依赖于国家的政策红利,而是从企业的内部治理中来实现。可见,管理层应重视私企在内部治理中的经验,并能在混合所有制结构下通过行为自律来达成制衡机制。在政府层面,应界定好自己的行为边界,从而避免打破二者渗透中的平衡态势。

(二)厘清国企与私企之间的股权结构

厘清国企与私企之间的股权结构,其意义在上文中已经得到了阐发。由于目前在政策面只是允许私企进入国企的经营范围,而对于如何进入、通过怎样的形式进入仍存在细化的需要。因此,笔者也无法在这里就二者的股权比例进行量化。但这里则可以给出这样一个原则,为了使混合制企业的内驱动力得以实现,应在董事会成员构成、总经理人选上,充分考虑私企的意见。在必然的时候,可以选派私企的高管担任总经理的职务。

(三)实现国企与私企之间的制度融合

国企与私企之间制度融合的难点在于非正式制度之间,而从影响员工行为偏好程度来看,非正式制度具有恒久力。为此,这里可以采取这样一种方式,即对于正式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上应引进私企的制度文化,而在非正式制度的融合上应采取存量不变、增量调整的方法。即,针对老员工无须花费精力和物力进行行为纠正,而对于新进员工应着力使他们适应和接受调和后的组织生态环境,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岗位培训。

(四)提升第三方对二者渗透的监管度

为了避免在二者相互渗透中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还应提升第三方机构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监管绩效。对此,还需要进行详细论证。

四、实证探讨

党的十报告显示,十七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有专家表示,通过多年奋斗,我国民企到目前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体量,也缘于这种体量变化,民企与国企如何继续融合发展、助推经济升级版的话题排上了议事日程。推进这样的协调发展,顺应时代要求,有益于经济健康发展,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之下,不同的人都能够找到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也由此带来了我国经济的持续繁荣稳定。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到现有程度,我认为着力推动国企民企融合发展,是在坚持这一基本制度的同时,对其进行巩固和完善。从目标取向上看,通过国企、民企的协调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有助于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品质。

事实上,在一些竞争性行业中,国企与民企的融合发展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在褚平看来,双方都是这种持续融合的受益者。从民企的角度看,可能受益要更大一些。很多民企的产生和成长,就是在国企产业链和社会供应链上寻找缝隙,多数民企还是中小企业,他们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串并在了大企业(包括国企)的产业链上,以此寻求发展。当然,有一些民企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自身也拥有较长的产业链,也带动着众多小企业一同发展。目前,从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认识上看,这种融合是持续、有效的,同时具备较大潜力。

相比国企,民企虽然在近些年积累下了一定的体量,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我国民企整体年龄较轻,其公司治理经验有待积累,水平有待提高,民企与企业家之间的关系还需明晰。之所以这些年我们鼓励民企上市、走向公众化,就是想通过这一方式促进其公司治理的透明度。现在有些民企老板都不拿工资,他们认为整个企业都是他的,没必要领工资,但作为公众公司,连董事长也是拿薪水的。另外,民企在创新方面也存在问题,或者动力不足,或者能力不强。一度大家都想做大,但事实的情况是,需要有一批中小企业甘于做中做小,做精做专,做成百年老店。

五、小结

本文首先对二者相互渗透的作用机制和绩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内驱动力形成模式的解构。最后得出应从:深化对内驱动力形成机制的认识、厘清国企与私企之间的股权结构、实现国企与私企之间的制度融合,以及提升第三方对二者渗透的监管度等四个方面来进行措施构建。

具体而言,管理层应重视私企在内部治理中的经验,并能在混合所有制结构下通过行为自律来达成制衡机制;应在董事会成员构成、总经理人选上,充分考虑私企的意见;在非正式制度的融合上应采取存量不变、增量调整的方法;应提升第三方机构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监管绩效。

参考文献:

[1] 赵奕凌物流工程项目管理中“激励机制”设计的几点思考[J]武汉: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5)

[2] 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2月第3版

企业经营思想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经营管理;结合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管理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职工的思想问题(活动)不可能凭空产生,它是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推进而产生的。当职工的思想与企业的要求达到统一时,就会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反之,则会形成企业的离散力。可见,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决定着职工的思想意识,而职工的思想意识又反作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这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只有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和处理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取得实效。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就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有力作用,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

一、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工作的难点、热点相结合

坚持把企业行政工作的难点、热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能够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的经营中心,适应基层,使提出的工作目标能紧贴企业实际,布置的任务明确,提出的要求具体,采取的措施有力。确保所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讲求实效,切合实际。围绕企业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通过与谈心、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和途径,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以及形成思想波动的原因,召开经验交流座谈会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同时,为了切实解决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为职工解难事、办实事。另外,还把职业道德建设与企业品牌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让职工对企业有进一步的认同和归属,不断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二、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抓住结合点,找准切入点,从职工关心的事情入手,将教育内容渗透到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之中,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寓教育于各项主题活动之中。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抽象的书本知识、无形的思想教育与具体的思想政治活动有机地结合进来,从而构建多渠道、多途径、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要注重培育职工核心价值观,引导、凝聚全体干部职工,努力完成门店的各项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具体化,把无形的思想、道德、观念融入到有形的活动载体中,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一是要让主旋律在职工思想中占主导地位。在引导方式上要努力将大道理由“深”变“浅”,由“远”变“近”,由“复杂”变“简单”,由“书面语言”变“口头语言”。二是要探索互动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提倡相互渗透,相互教育式的双向沟通,使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平等的良性互动。三是要了解把握职工的心理变化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从心理学的层面上,了解把握职工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焕发职工对生活的激情和创造力。

三、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

企业管理的过程,是一个群体互动行为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双文明建设的联结点,贯穿于双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是一切管理有效发挥的基础。那种过去仅仅通过行政指令,管理规范、标准等来限定和制约职工的行为;通过奖励、惩罚和控制的受控式管理的手段,达到提高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的目的,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一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协调人际关系。群体与群体、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解决矛盾,协调关系是不能用行政命令、强制压服的方法代替的。这就要通过形式任务政策教育,澄清人们的认识,解除疑虑,激发参与改革的热情,是职工把个人追求化为工作实际。通过人际关系协调,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增进团结。二是通过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日常管理相结合,把每个职工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动力,增强职工自豪感,使职工为之共同的目标奋斗。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尽快提升工综合素质,变被动为主动,把规章变为职工自觉行动,逐步转向自控式管理。三是加强诱导式管理。这种对职工的管理方式,不只局限于奖励和惩罚,更注重对职工提供发挥聪明才能的条件和机会,以诱导职工努力工作,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突出主动性,为企业健康和谐发展提供动力。

四、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安全管理结合起来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强有力的武器,是提高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安全素质及防范各种灾害侵袭的自我保护能力,防止各类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一是要组织职工开展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将全员安全思想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教育活动,确保广大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二是抓好新职工培训再教育工作,要深入了解新职工的特点。加强对新职工生产现场操作步骤的培训,强化安全意识的自我培养、自我保护和安全技术知识的学习,对新岗位的工作目的、工作岗位规范、工作流程细节、事故危险点等要刻苦钻研,用心领会。三是做好安全技术知识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技术的技能。组织学习和了解各种生产流程和生产检修工艺技术、安全卫生知识,了解生产现场事故多发危险点与部位、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使用与防护、安全工器具的具体使用与操作等,使新职工和转岗职工受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专业安全技术培训,使他们做到我会安全、我懂安全。

总而言之,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勇于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离不开同心同德、昂扬向上的团队,而思想政治工作所起到的正是凝聚队伍、树立精神、“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它就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相互结合后,解决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管理之间的矛盾,破解了政工干部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