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翻译美学研究综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接受美学;家用电器;修辞手法;翻译方法
一、综述
接受美学作为整篇文章的核心理论,本文重点从接受美学理论角度出发,以家用电器广告翻译的一些例子作为考察研究对象。探讨在接受美学的影响下,家用电器广告翻译发展的方向。
家用电器广告翻译这一课题的研究非常有意义,它关系到这一产品是否能被中国消费者所认同,在广告翻译探讨之前必须考虑当地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和文化审美情趣,在翻译中,不能丧失原文的表达情趣或者原文妙不可言之处。所以,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接受美学
1.接受美学提出背景。接受美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出现的美学思潮下出现的。接受美学在两个哲学思想出现危机的形式下形成的,即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美学史研究和形式主义批评方法。
2.接受美学主要定义。接受美学的理论依据是现象学,美学和阐释学。主要注重读者的中心地位来取代作者的中心地方。“以理论所要突出的是以艺术经验为主的历史审美经验,它在读者的接受和解释活动中表达出来”。
3.接受美学解决问题。接受美学给予了读者前所未有的地位,注重读者的心理作用和接受趋向,使读者对之前的阅读有所感悟,形成一种期待,将重点转移到读者身上。构建了一个作者,作品,和读者共同构成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传统以作品为核心的翻译观,为家用电器广告翻译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
三、接受美学概念
1.期待视野。读者在阅读作品之前已经具有的意识思想以及理解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读者的阅读基础,每个人的期待视野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接受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是不一样的,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期待视野,但是每一个人的期待视野也不是固定的,不会变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接受文化的程度不断变化,期待视野也会在一直变化。
2.空白点。不是每个作品都能在人们简单的阅读之下被人们理解的,许多作品都有自己的未知的意义单位,这就需要读者不断重复的阅读才能对这未知之处慢慢理解,读者对作品有多少的不理解就有多少空白点,空白点需要人们的具体化和确定化。
四、接受美学国内外研究
1.国内研究。乔国强(1988)研究了阅读在翻译中的作用,以及翻译对理论的影响。吴持哲(1989)利用美学思想,模糊学来说明了翻译就是重新创作,并指出了美学的重要意义。穆雷(1990)将接受美学理论运用到翻译领域中,注重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运用大量实例加以佐证。
2.国外研究。姚斯提出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作品的价值是在读者的理解阅读中实现的,如果没有读者的阅读理解,作品就没有任何价值。伊瑟尔利用期待视野理论解决了作品理解和作者接受这一个理论思想难题。
五、家用电器广告修辞手法和翻译方法的分析
1.家用电器广告修辞手法
通过对家用电器广告的调查,我将家用电器广告运用的修辞手法分了类,主要有谐音、双关、拟人、押韵、夸张、对比。
1.1双关。双关是利用同音或者同义的特点使得一句话产生两个意思。
例如:(1)The fame of chrysanthemum is blown out.(电风扇)
“blown”一词既指出电风扇的功能,暗指电风扇的名声“吹出来”。一语双关,令人回味无穷。
(2)hemisphere,hemisphere,the pursuit of the ag.(半球电器)
广告中的“hemisphere”使用了谐音双关修辞,强调公司名称,也表达了另一层意思“未来产品要霸占整个地球,占领国际市场”。
1.2 拟人。拟人是英语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把所宣传的事物人格化,赋予商品人类的感情和生命,使顾客觉得既亲切又温暖。
(3)Apple thinks differently.(苹果公司)
广告给予苹果电器人的思维,使广告语言更加生动,使人更加有亲切感。
1.3夸张。夸张具有提高表达效果的作用,由此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4)Take Toshiba,take the world.(东芝电子)
这个广告语利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事物拥有的价值,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2.家用电器广告修翻译方法分析
接受美学对广告翻译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同样对家用电器广告的翻译也起着重要作用。
1.直译。直译是在保留原文思想的前提下,又能保留原文的表达形式。
例:(6)Let’s make things better.(philips)让我们做的更好。
这则广告运用直译法翻译,既不丧失英语原文所传递的信息,有保留了原文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7)challenge to limits.(三星)挑战极限。
三星这则广告意思明确,所以运用直译法即可,但在有些广告中,直译就显得过于简单,缺乏新意使产品失去活力在翻译中必须结合当地的文化。
2. 意译。意译是指保留原文思想内容,改变原文的表达形式的一种翻译方法。翻译时较为灵活。
(8)Minolta ,finest to put you finest(Minolta)
第一流的美表达,第一流的你
这句广告翻译没有拘泥于原文的表达形式,在没有改变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将他翻译的通俗易懂,没有阅读理解上的困难。
3.增译。增译是对原文进行补充发展,使译文更易被读者接受。
(17)what`s a new Panasonic.(松下)松下总有新点子。
此句翻译是根据原文引申发展的。”一个新的松下“不容易让读者理解。通过对原文的增译,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引起读者关注,吸引更多消费者。但是,有时在广告上的增译反而会使广告意图变味或难以理解,这种增译是不可取的,必须掌握原文中心思想,在这基础上加以修饰。
六、结语
本文主要是从接受美学观点出发来研究家用电器广告的修辞手法和翻译方法,通过逐一举例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修辞手法和翻译方法的作用。在家用电器广告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双关、拟人、押韵、重复、夸张、对比等。
家用电器广告翻译手法有直译、意译、创译和增译。直译是翻译过程中保持原句句法和修辞特点的翻译方法,简单明了,但有时无法达到广告效果;意译是在直译无法达到广告问题的目的和效果的情况下产生的,原文信息基本保持,但有时也缺乏想象力,不易被读者接受;增译是在原文基础上引申和发展,使译文更符合汉语表达方式.缺点是容易出错,反而使广告语偏离主题。创译的优点是使广告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原因是在翻译中运用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也不能过度的创造,需要集中广告主题和当地人的期待视野。增译可以使广告内容更易人们看懂,但对于翻译者来说掌握广告核心思想是必要的。(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枫.接受美学译文集.编者前言[C].北京:三联书店,1989.
[2]杨全红.英汉商业名称翻译原则初探[J].上海科技翻译,1995(2).
[3]乔国强(1988)运用接受美学理论,着重分析了阅读在翻译过程中的地位和翻译对文学进程的影响等问题;
>> 从目的论来对比阿瑟・韦利与许渊冲古诗翻译 从奈达对等理论看阿瑟·韦利和许渊冲英译本《道德经》 许渊冲英译《蜀道难》归化与异化翻译手段研究 研究许渊冲先生在唐诗英译中颜色词的翻译 《论语》英译研究综述 许渊冲的“三美”理论视角下《上邪》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亚瑟?韦利及其中国典籍英译本研究 亚瑟?威利《论语》英译本选段评述 许渊冲译论与宋词英译 许渊冲《离骚》英译本特点刍议 《论语》中“仁”的英译比较研究 理雅各《论语》英译中的文本变异现象 基于目的论语境的《论语》英译本对比解析 接受美学视角下《论语》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浅谈《论语》三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管窥《论语》英译 浅谈文本《论语》 《论语》关键词“仁”的英译研究 从intertextualit谈《论语》英译本的研究 翻译奇人许渊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accessed on March 6, 2010.
[5]Wilss, Wolfram. (1982).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Problems and Methods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王辉.理雅各、庞德<论语>译本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5).
[7]福林.论语详注及英译[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
[8]渊冲.论语(中英对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一、选题依据:(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快,国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动了广告业的腾飞,英语广告翻译日益成为翻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翻译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不言而喻。广告是商战中的有力的武器,广告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他与普通英语有着较大的差别,本文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广告英语的语法特点、句法特点和修辞特点三方面分析了广告英语的特点,并浅析了其翻译策略 。英语广告翻译作为翻译学的一个新的领域,引起了众多的翻译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注意,发展仍然不够成熟和完善,这篇论文正是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英语广告的特点和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等重要意义的课题。从而为英语广告的翻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众多的翻译工作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同时也推动广告业及广告翻译事业的长足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国际商品贸易发达的今天,广告也日益具有国际性。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广告的翻译既要保留原文的精华,又要符合消费者的心理。与其他翻译不同的是,上述目的要在对一个广告语的翻译中实现,这就需要运用语言,营销以及美学方面的综合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应根据广告的特点,选用适当的表达方法,使译文在表达出原文全部信息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原文风格和表现形式,再现原文风貌。
目前,英语广告的翻译比英语文学的翻译起步晚,发展不成熟,随着国际品牌打入国内,英语广告的翻译成为翻译领域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对英语广告的翻译有了广泛的研究,《文学及语言巨献》杂志中多次刊登了中国的诸多学者关于广告英语翻译策略的文章,并且通过大量的鲜活的例子对具体的翻译方法做出了说明,虽然英语广告翻译的研究已经在国内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国内市场上,有的商家谋利心切且翻译人员也只是粗制滥造,使的众多品牌广告的翻译不够准确有的甚至偏离产品原本别具匠心的宣传口号,实际上是不利于商业和广告翻译事业的发展。因此了解英语广告的特点,提出并发展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是迫在眉睫。
二、主要内容:(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思路)
英语广告的翻译是翻译学的重要领域,因此英语广告翻译策略也是翻译领域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本论文从英语广告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不同的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力求寻求最佳的翻译策略,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处理不同类型的广告,使译文收到同原广告词同样好的宣传效果力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的进一步加强,广告在国际市场上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对应于广告翻译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因为英语广告的翻译水平直接影响着商品在消费者心目当中的形象,进而直接遏制了商品的流通和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严复根据自己翻译的实践在《译例言》一书中对翻译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标准,基本要求是忠实、通顺,英语广告的翻译亦然如此,通过准确的翻译达到对产品广告的二次创作,从而达到广告的宣传作用,由于国际交流和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广告事业迅速发展,对英语广告的翻译需求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英语广告的翻译理论的改进和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英语广告的诸多特点,提出了英语广告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直译,意译,音译,增译,缩译,转译……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英语广告的翻译水平和准确程度。
三、论文提纲:
1. introduction
2. general knowledge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2.1 definition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2.2 the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2.2.1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
2.2.2 cultural advertisement
2.2.3 conceptual advertisement
3. characteristic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3.1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3.2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3.2.1 characteristic in rhetoric
3.2.1.1 parallelism
3.2.1.2 personalization
3.2.1.3 alliteration
3.2.1.4 repetition
3.2.1.5 simile
3.2.1.6 pun
3.2.2 characteristic in syntactic
3.2.3 characteristic in syntax
4.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4.1 literal translation
4.2 liberal translation
4.3 addition
4.4 omission
4.5 conversion
5. the strategy to avoid the mistake in translation
5.1 from the viewpoint of unequivalence
5.2 from the viewpoint of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
6. conclusion
四、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1. 第七学期 第9周 选定论文题目
2. 第七学期 第10-18周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3. 寒假期间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4. 第8学期 第1--7周 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论文提纲
5. 第8学期 第8--10周 完成论文初稿
6. 第8学期 第11周 完成论文二稿
7. 第8学期 第12周 论文三稿/定稿及答辩
8. 第8学期 第13周 复答辩
五、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作者、书名论文题目、出版社或刊号、出版年月或出版期号)
[1] catford, j. c. a. (1995) .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england oxford press.
[2]冯庆华,XX,《实用翻译教程》,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
[3]金惠康,XX,《跨文化交际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4]柳琼颖,XX,《广告人的目标在英文广告中的体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5]李秀平,XX,“英语广告翻译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中国翻译》第一期。
[6]黄乃圣,XX,《英汉广告的文化语境与翻译》,江西社会科学出版社。
[7]王金,XX,“广告标语口号的套译”,《山东外语教学》第一期。
[8]汪滔,XX,《广告英语》,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9]杨小燕,XX,《广告英语中常用修辞手法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语境层次理论 杨宪益 《孔乙己》
一、引言
《孔乙己》是我国的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孔乙己》自1919年4月发表之后,就引起了国内外翻译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翻译家杨宪益先生的英译本于1956年首次出版,1980年修订后再次出版。本文分析的是杨宪益先生《孔乙己》英译本的修订版。
从手头文献上看,国内对《孔乙己》英译本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的。陈宏薇从小说美学的角度,探讨了杨宪益《孔乙己》英译本的艺术成就;(陈宏薇,2000:62)司显柱以杨译《孔乙己》为例,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对翻译质量的评估模式进行了论述;(司显柱,2005:60)陈晓霞和邵斌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孔乙己》中文化因素的翻译进行了分析;(陈晓霞,邵斌,2005:29)侯松山、王全利比较分析了《孔乙己》杨宪益和朱莉娅・罗威尔两个英译本的得失优劣。(侯松山,王全利,2011:137)
本文试图运用系统功能学的语境层次理论,采用语篇分析的方法从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三个层面对杨宪益《孔乙己》的英译本进行分析,进而查看译文是否在意义和功能上和原文实现了对等。
二、语境层次理论概述
语境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提出。马林诺斯基认为话语的意义应在典型的情景语境中,根据其功能甚至整个语篇来理解。后来他又对语境这一概念进行了补充, 提出了文化语境。之后,英国语言学家弗斯把马林诺斯基的语境概念加以扩展,指出语境既包括语言因素又包括情景因素,并把参加者的特征、关系等都包括在语境的概念中。继弗斯之后,韩礼德把制约语言特征的情景因素归纳为三个变量:语场、语旨、语式。再后来,我国语言学家胡壮麟在他的著作《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一书中,把语境归为上下文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三类。
三、从语境层次论分析杨宪益《孔乙己》英译本
小说《孔乙己》语言简短精练,看似简短的字里行间蕴涵深沉的批判力量。根据语境层次论,下面将从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三个层面分析杨宪益《孔乙己》的英译,进而考察杨宪益先生的译本是否传递了语言在原文语境下的意义和功能。
(一)文化语境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文化”更多的指的是一种语境,一种意义潜势。小说发表于“五四”运动前夕,当时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杨宪益先生在翻译时,运用简练灵活的文字抒发了情感,准确地还原了原文的文化语境。
例1. 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
译文:It seemed that Kong Yiji had studied the classics but never passed the official examinations.
例2.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
译文:How is it you never passed even the lowest official examination?
杨宪益先生把“进学”和“捞半个秀才”都翻译成“passed the official examinations”,不仅使两者语意刚好对等,同时颇具匠心地向译语读者解释了“进学”就是指通过一系列官方考试。杨先生在充分体会了中英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将中国文化中的细枝末节准确地传达了出来。《孔乙己》不仅是一个文学作品,它更是中国的文化代表。因此,杨宪益先生在翻译“秀才”、“进学”等承载着文化涵义的词语时格外谨慎。
(二)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包含三个变量:语场、语旨和语式。翻译过程中三个变量在配置上的变化可能导致原文中所蕴涵的情感意义与译文有所差异。语场是指言语活动的主题。语旨是指言语活动的参与者的特征和关系。小说描绘的是鲁镇上形形的人物。“我”以及短衣帮生活贫困,社会地位较低下。掌柜以及“长衫主顾”则生活富裕,社会地位较高。孔乙己虽经济上和人品上都不及短衣帮,却不屑与其为伍。所以便成了鲁镇上“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语式指的是言语活动的交际渠道和修饰方式,话语或文体的风格。小说主要以白话和口语体为主。因为孔乙己是一名没落文人,所以文章又穿插着一些文言文和书面体。
例3.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译文:Kong Yiji was the only long-gowned customer who used to drink his wine standing.
“长衫”是当时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站着喝酒”和“穿长衫”产生了鲜明对比。孔乙己行为和穿着上的矛盾,一方面体现了他在鲁镇的特殊地位,另一方面体现了他虽穷困潦倒却又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的变态心理。这句话虽短,但定语很多,蕴含的信息量也大。翻译时如果将这个句子拆分成几个小句必定会削弱“站着喝酒”和“穿长衫”的矛盾效果。杨宪益先生在翻译过程中,用复合形容词和定语从句把整个句子塑造得简练而紧凑,独具匠心地将原文的矛盾效果体现了出来,在语旨上与原文对等。
例4.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 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译文:“Why sully a man’s good name for no reason at all?”
“Good name? Why,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you were trussed up and beaten for stealing books from the He family. I saw you!”
此处,杨宪益先生翻译“污人清白”时可谓是独具匠心。“Sully”在柯林斯高阶英语学习词典中的解释为:[FARMAL]Something is sullied by something else, it is damaged so that it is no longer pure or of such high value.(柯林斯出版公司,2006)由此可见,sully是一个正式词汇。译者在此选用sully,而不是ruin等非正式词汇,更加符合孔乙己的人物性格。此外,译者将“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拆分成了两句,更加符合口语体的特征。“I saw you!”简短有力,体现了酒客们幸灾乐祸地取笑孔乙己的心理。在语式和语旨上都与原文相符。
(三)上下文语境
“上下文语境决定着语篇的语篇性,语言系统内部各语言单位的相互关系,包括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也包括段与段或篇章与篇章之间的连贯及呼应关系。(陈贺侠,2009:102)上下文语境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到前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不仅要达到能够传递原文作者的意图,而且要能够使用恰当的译入语进行传递。
例6.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之下,羼水也很为难。
译文:Who insisted on watching for themselves while the yellow wine was ladled from the keg, looked for water at the bottom of the wine-pot, and personally inspected the pot’s immersion into the hot water...
原文中,作者连用了三个“看”来衔接语篇。杨宪益先生则分别用了“watch”,“look”,“inspect”这三个同义词来传达原义。“watch”是指观察或比较仔细地看;而“look”和“inspect”都有“检查”、“查看”之意;“inspect”较之“look”,强调更加仔细和挑剔地检查。三个词的层层递进,异曲同工地描绘出了短衣帮们买酒时难缠的神态,既避免了词语的重复,又达到了衔接目的。此外,在句与句的衔接上,杨宪益先生用定语从句和伴随状语从句将原文翻译成一个长句,使译文语篇语义顺畅,衔接紧凑。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杨宪益先生运用精湛的翻译技巧,很好地再现了原文的思想和风格,在语境的三个层次上都做到了与原文在意义和功能上的对等。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尽力做到原文和译文功能和意义上的对等,以求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
[1] Yang Xianyi&Gladys Yang.Kong Yiji[A]//Lu Xun’s Selected Works(Volume One)[C].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80.
[2] 陈宏薇.从小说美学的角度看《孔乙己》英译文的艺术成就[J].外国语,2000(2):62-67.
[3] 陈贺侠.语境三层次与英汉语篇翻译综述[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02-105.
[4] 陈晓霞,邵斌.译者的用心――从翻译目的论看《孔乙己》中文化因素的翻译[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4):29-33.
[5] 侯松山,王全利.鲁迅小说《孔乙己》英译本比较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137-139.
[6] 柯林斯出版公司.柯林斯高阶英语学习词典(英语版)[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关键词: 英汉数字习语研究现状研究视角
1.引言
习语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对本族语言进行提炼和升华,并在长期积累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比喻性词组、俚语、俗语和谚语等(李丽等,2005)。数字习语是习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由基数词和序数词构成的习语(殷莉等,2004)。在汉语和英语中,数字习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我们根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的1998年至2007年间英汉数字习语的文章,从研究现状和视角方面综述数字习语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为英汉数字习语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2.英汉数字习语研究现状
任何一门学科的文献量及其增减变化标志着相应学科的兴衰起伏。在单位时间内数量越多,学科发展的速度就越快。下表研究的评价指标就是在统计区间内的载文量,能反映英汉数字习语研究发展的速度。
统计区间内英汉数字习语研究的载文量
从图表的数据可以看出,1998年以来数字习语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除2000年和2003年外,每年都有相关的文章发表。除2000年和2003年外,其余七年发表文章的数量大致呈增长趋势,2007年研究的论文达到最高峰。这说明英汉数字习语的研究蓬勃发展,历经十年经久不衰,而且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3.英汉数字习语研究视角
英汉数字习语的研究涉及语言研究的各个视角,我们以研究视角为标准逐一展示数字习语的研究成果。
3.1语言学视角
近十年来以语言学视角对英汉数字习语研究的文章共7篇,占所有研究的15.55%。徐畅贤(1999)针对英语中的数字习语进行分析,从其结构、句法功能、语义特征和修辞特点进行了较为透彻的分析,并提出:“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常见英语数词习语的构成、句法功能及其语义和修辞等方面的特征,对于丰富我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很有帮助。”戚焱(1999)进一步通过比较汉英数字习语的结构类型,发现其结构类型有同有异,同少异多。语言学视角丰富和推动了国内英汉数字习语的研究,但就语言学层面上看,对语言学的新理论、新领域的研究应用较为欠缺。
3.2文化背景视角
数字习语生动形象地显示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以文化背景作为研究数字习语视角的文章12篇,占总数的26.67%。李丽等(2005)重点研究英语数字习语的文化背景,对其中的“3”和“13”、“6”和“7”、“5”和单数崇拜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宗教文化、古希腊罗马神话和文化思维方式影响了英语数字习语的形成。黄成夫(2006)等学者从民族心理、神话、宗教和语言美学等方面探讨英汉数字习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根源,指出数字习语文化背景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英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特色,而且有利于促进外语学习和对外汉语教学。不足的是学者的研究角度过于集中在民族心理、神话、宗教等方面,忽略了数字习语这个整体,对数字习语的文化背景未做出整体透彻的研究。
3.3模糊学与翻译视角
1965年,美国教授查德(L.A.Zadch)提出的模糊语言理论在语言学界引起广泛的关注,为数字习语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十年来以模糊学理论与数字习语翻译作为研究视角的文章共5篇,占总数的11.11%。王永忠等(2002)就汉语成语中数字的模糊性及翻译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提出汉语数字习语中数字本身具有模糊性,并提出三种翻译方法即“形意兼顾”、“得意而忘形”和“对等移植”。孟祥春(2007)等对数字习语中的语义模糊性及其翻译进行了论述,提出“保留数字直译”、“变动数字改译”、“舍弃数字意译”等翻译方法。就模糊学与翻译研究的视角来看,不难发现研究局限于数字语义的模糊概念,模糊学与数字习语研究的结合点并不深入,亟待学者们的深层发掘与探究。
3.4文化翻译视角
英汉文化的差异使数字习语的理解翻译并非易事,通过文化差异的对比进行翻译的研究共有9篇文章,占总数的20.0%。刘晓雪(2005)就汉语中数字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提出其文化翻译策略应“以适度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刘忠等(2005)从英汉思维差异入手,对比数字习语的语言结构、具体与抽象、顺向和逆向的差异,并提出翻译的原则和方法。该部分与文化背景视角存在部分内容重叠,后期研究可将两类研究视角加以结合,找出恰当的翻译策略。
3.5语义翻译视角
数字习语中相应的数词具有不同的语用含义,这种差异源于英汉语言间的差别,以及民族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的不同。以语义切入进行数字习语翻译的文章共8篇,占总数的17.78%。芦文辉(2006)针对汉语数字习语的语义进行研究,指出数词的意义包括实指、虚指和兼指,并提出不同语义可采用不同翻译方法。刘洪泉(2004)指出数字习语中相同数词的语用含义在不同语言中往往是不对应或不完全对应的,并提出无论采取“归化法”或“异化法”,只有全面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才能译出形神兼备的作品。该研究视角重点突出了数字的虚指和实指意义在翻译中的重要性,但存在研究表面化的问题。
4.对英汉数字习语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根据以上对国内英汉数字习语研究的简要综述,可看出在过去的十年中,英汉数字习语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依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第一,从研究内容和数量上来看,以文化背景及其文化翻译视角所占比重最大,两者占总体研究的46.67%。这说明学者们的焦点大部分集中于数字习语的文化对比与翻译研究,其语料对比、应遵循的原则与翻译策略等方面均存在重复研究的现象,今后的研究应注意丰富用恰当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视角支撑深入地研究,同时发掘新语料进行分析研究,填补英汉数字习语研究领域的空白。
第二,从研究方法和质量上来看,数字习语的研究以实证研究较多,语料较为陈旧且存在重复研究的现象,而以英汉语料库及数据统计分析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研究几乎为零。发表的相关文章大部分为国内二类期刊,在外语核心期刊上的文章篇数仅有2篇,从侧面反映了今后对数字习语的研究应提高深度和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英汉数字习语的研究正逐步兴起并越来越多地引起学者们关注,十年来发表文章由少增多,研究的视角越加广泛,在这一领域有了一定的研究积累,推动了数字习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由于数字习语的民族、文化及语言特征,数字习语的研究仍存在宽广的提升和拓展空间。随着对英汉数字习语的深入研究,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研究者提出新的看法和分析,进一步加深英汉数字习语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成夫.英汉数词习语的文化习俗及其修辞特点[J].湖北社会科学,2006:138-140.
[2]李丽,王诚.英语数字习语的文化探源[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5,3,(4):55-57.
[3]刘洪泉.英汉数词对比翻译[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6):83-85.
[4]刘晓雪.汉语数字的文化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25,(4):85-88.
[5]刘忠,罗道茂.思维差异和英汉数字习语翻译[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3):54-58.
[6]芦文辉.汉语成语中数词的英译[J].晋中学院学报,2006,23,(6):60-62.
[7]孟祥春.从修辞和翻译视角审视数字的语义模糊性[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40-42.
[8]戚焱.数词习语的汉英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7,(4):12-16.
[9]王永忠,潘安.汉语成语中数字模糊性的理解及其行文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2,19,(1):106-107.
[10]徐畅贤.英语数词习语的特点[J].益阳师专学报,1999,(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