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实验室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例1图1所示实验装置应用于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和硫酸铜晶体,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1
A.用图1甲装置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硫
B.用图1乙装置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水稀释
C.用图1丙装置过滤出稀释后混合物中的不溶物
D.用图1丁装置将硫酸铜溶液蒸发浓缩后冷却结晶
解析本题以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和硫酸铜晶体为题材,结合图示,考查了反应制备装置、气体收集原理及反应后物质的分离原理等。二氧化硫比空气重,瓶口向上,又在密闭系统收集,故收集时进气管应伸到瓶底,出口管在瓶口,故选项A错误。反应后的混合物有浓硫酸,浓硫酸密度比水大,稀释放出大量的热,图1乙装置是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水稀释,会导致水沸腾向外飞溅伤人,存在安全隐患,应把反应后的混合物慢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选项B错误。图1丙是考查了过滤操作,未用玻璃棒引流,故选项C错误。选项D是从硫酸铜溶液蒸发浓缩后冷却结晶获得硫酸铜晶体,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实验目的操作
A欲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滴入酸性KMnO4溶液
B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C证明SO2具有漂白性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D确定碳和硅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测同温同浓度Na2CO3和Na2SiO3水溶液的pH
解析本题以表格式呈现,考查了化学实验设计方案正误判断的知识。选项A的实验目的用酸性KMnO4溶液来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而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酸性KMnO4溶液可以把两者氧化而褪色,达不到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故选项A错误。选项B的实验目的是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三溴苯酚不溶于水,但能溶于苯,所以除去了苯酚又引进了新的三溴苯酚杂质,故选项B错误。选项C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SO2的漂白原理是SO2与某些有色物质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色不稳定的物质量具有漂白性,而本题的操作是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是因为SO2的还原性,将酸性KMnO4还原而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选项C错误。选项D是利用了非金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钠盐的水解程度就越弱的原理,因非金属最高价含酸钠盐水解呈碱性,所以可利用测定溶液的pH大小来比较碳和硅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方案可行且好操作,故选项D正确。答案:D
例3图2所列各装置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图2
A.用装置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制取无水MgCl2
D.用装置丁制取乙烯
解析图2甲中NaOH浓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乙酸乙酯在NaOH浓溶液中会发生水解而影响乙酸乙酯的产量,方案设计不严密,故选项A错误。图2乙中的目的是用AgNO3溶液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与AgNO3反应生成AgCl沉淀,促进氯气与水反应, AgNO3溶液也能吸收氯气,所以选项B方案设计错误。MgCl2・2H2O在加热时发生促进Mg2+的水解,生成Mg(OH)2, Mg(OH)2受热分解生成MgO,所以在氯化氢气流保护下抑制装置Mg2+的水解,并以氯化氢气流带走结晶水,故选择项C正确。图2丁是用浓硫酸与乙醇在170℃条件下反应备乙烯,该反应对温度控制要求较高,否则副反应较多,乙烯的产率低,温度控制不好就得不到乙烯,若反应温度在140℃时主要生成乙醚,所以要用温度计来调控反应液的温度,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液面以下,故选项D错误。
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探索“实验设备+工程背景”下的核心技能一体化技术、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与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郑州科技学院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就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基本原则、功能进行以下阐述。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智能化建筑已经走进普通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功能齐全的小区成为人们生活追求的主流。另外一方面随着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建筑和互联网+等行业的兴起,人们对未来建筑的发展,应当是“人性化的设计—智能化的设备—生态化的环境”三者的密切融合和相辅相成。因此应加大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数量及质量的培养。随着科技发展和建筑行业的兴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也越来越受到了家长及学生的认可。特别在民办类高校中,学习该专业学生的数量更是急剧的上升。如何建立一个能够适应该专业学生学习和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的实验室,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建筑类专业相关的知识同时也要掌握电气及电子方面的相关知识。在“工程背景+实验设备”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切实更需要深化和升级校内对该专业的实验室投入建设。与此同时遵循以下原则:
1更新观念,创新理念的基本原则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学科与学科之间出现了大量知识共用、交叉、融合的现象。因此在新建实验室时应该抛弃旧的思维,要有创新的理念以用来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具体有一下做法:
(1)多功能性。传统本科的实验室基本上是提供学生做一些验证性性的理论实验。教师先指导、演示;同学随后验证。很快上课时间就结束了,这样很多情况下学生随后在想做这样的实验机会比较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应该在建设的时候不仅仅考虑到上课学生用到,还应该考虑到学生在课余时间对实验内容回顾与创新。
(2)实际性。在建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室时,要突出面向实际应用,面向学生实际设计需求。切实把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该专业工作时需要技术、技能在实验室功能中给体现出来。
(3)创新型。创新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我们在设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室时候,应该才用分项目、分模块化的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以往一成不变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
2实验室建设的基本原则
(1)适应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应用技术型为核心,参考电气、建筑、电子等方面实验建设方案。围绕本专业所从事的和在建设课工作岗位及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优秀课程群”要求,加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室基础实践能力建设,为学生提供“教、学、做”一体化的实验平台,从而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2)整体优化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室建设要满足“实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会创新”的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定位。强化工程意识、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坚持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相结合,实现实践教学过程不断线,形成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
(3)实用性。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学生的培养更应该采用更多的实用性。如项目式教学法,以项目驱动方式是学生达到在练中学和学中练的目的,从而紧密的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室建设的功能
(1)该实践基地建好后可以辐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工程造价专业、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及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专业的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和创业就业等功能。
(2)全面展示楼宇控制的各个子系统的功能、构造、和设备,逼真实现各个系统的主要功能。打造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如同在工作中做科研一样。
(3)可以为本科生的教育和教师的科研提供一个平台。
(4)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训基地。
(5)通过与设备提供公司进一步合作,为社会培养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人员。
(6)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通过与企业联手,打造“订单培养班”的培养模式,实现用人单位和人才培养单位的零距离接触。使该专业毕业生高薪就业。
(7)该实践基地立足于学校,服务于地方经济。
4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对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当今社会智能建筑对新技术的需要,实验室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建设和完善,才能建设成一个功能相对完备的建筑智能化实验室。推进“工程背景+实验设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赵明举 彭玉平 单位:郑州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明月.筑巢引凤校企一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99—101.
[2]董春桥.智能楼宇BACnet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邵世凡,徐立平.高校实验教学改革要适应个性化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师教育研究,2010,22(03):107—108.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
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教学也是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探讨对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利用实验室教学培养具有高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就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简要探讨。
一、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对实验室的科学建设与管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很强科研实力和科技含量的实验室,其中一些甚至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逐步提高,目前许多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许多高校的实验室面临着实验仪器落后,实验用房与配套器材滞后的现状。尤其在实验室的科学建设与科学管理上,没能做到与时俱进。这就导致高校实验室教学不能达到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中学以致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严重影响了高校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第二,实验内容缺乏综合性和创新性。综合性、创新性人才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与目标,实验室教学是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在目前许多高校的实验室教学当中,操作性和验证性实验还是占多数,学生被束缚在教师制定的框架中,只能按照设计好的模式步骤去实验,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现在的大多数实验室教学体现了专业性、实践性,但是缺少综合性与创新性。往往某一实验室只针对单一的课程或专业开放,而各个实验室之间也缺乏联系,这就导致了综合性教学难以实现;实验课程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第三,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随着高校教育教学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进一步深化,高校师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是高校对实验室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却没能受到足够的关注,实验室管理人员学历普遍偏低。这就导致现在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都缺乏专业的或是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管理和设备维护。其最主要的原因高校对实验室管得的重视程度不够所导致的。许多高校实验室的管理都仅仅是靠着普通的安保人员来兼顾的,但是许多仪器的定期维护和检查却是这些人员无法提供的,这就导致了实验室器材与设备的维护效率低下、损耗过快,造成了相当程度的资源浪费。同时,由于管理人员监管意识的缺乏,往往也会使得实验器材(尤其是一些小型仪器或易耗品)的遗失。
第四,管理方法落后,与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机结合。高校实验室设备维护率低下,实验物品保管不到位的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也是实验室管理办法落后的后果之一。首先,《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方法》、《实验室安全制度》、《事故责任与损坏、丢失赔偿制度》等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其次,高校实验室信息(包括仪器设备、教学实验、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等信息)具有数量大、分布广、变化较为频繁、交流需求迫切等特点,传统的实验室管理办法一不能满足现代化实验室的要求。目前许多高校实验室管理未能与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未能实现计算机管理,实验设备也未能进行数字化备案。这就导致实验室管理的总体效率低下,离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第五,实验室管理监督工作开展不到位。实验室的管理监督工作,是确保实验质量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实验室质量满足教学、科研要求的重要手段,也是实验室管理的难点。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面临着缺乏健全的实验室监管制度、监管工作不到位的现状。由于缺乏有效监管,许多实验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实验设备的维护与保管也不到位。
二、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改革的建议 转贴于
第一,提高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视程度。首先,要明确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具体而言,应到做到:一是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首先从硬件设施上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性,为具有综合性与创新性的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二是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室管理的目标;三是建立实验室管理绩效指标体系,明确实验教学任务;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提高实验教学的创新性与综合性。
第二,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高素质实验室管理人才的引进,进一步提高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与学历要求;完善实验师资队伍的人才结构,强调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管理能力与技术化管理能力,提高高学历人才所占的比重。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实验室人员绩效管理制度,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通过考核评估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
第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带来的高校校园网的建成,无疑为复杂化的实验室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机会。网络化与计算机化管理可以大大的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而实现实验室的网络化也同样是现代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目标之一。同时,通过网络化管理手段建立的数字平台可以针对当前高校实验室教学数据交换频繁,信息量大的特点进行实验设计与课程辅导,有利于现代化的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常薇,肖媚燕.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与改革[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
2、蒋爱凤,胡喜.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4).
开放实验室 新课改 科学素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正在各学科教学中深入展开。作为教学实践重要基地和学生素质教学重要课堂的实验室,如何构建适应新课改要求的管理新模式,让学校教育装备资源在新课改背景下充分发挥作用,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开放实验室势在必行
1.传统实验教学严重滞后于新课改要求
传统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验证和延伸,除了安排教材规定的实验项目外,很少扩展实验项目。同时由于实验器材、实验时间或其他条件的限制,往往把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一人动手操作实验,其他同学从旁协助或看着实验,而轮不到动手的机会。更多的是老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内容布置实验,讲解实验内容、原理和步骤,学生按照老师事先安排好的实验步骤和要求按部就班地操作、观察、书写实验报告。此过程存在“三多三少”,即学生听实验多、看实验多、讲实验多,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少,研究、分析的机会少,自主设计实验的机会更少。因而,学生的实验技能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往往只懂得教材规定的实验项目的操作步骤,不会自主确定实验课题,不会自主设计实验步骤,更达不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由此可见,传统的实验教学重视传授知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直接束缚了学生想象力的自由发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能动性,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这与新课改的要求明显不相符合。
2.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严重不适应新课改要求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一般都是轮到教学计划安排的实验项目时才对学生开放,其余时间对学生处于关闭状态。因而导致实验仪器设备在非开放时间处于闲置状态。这样既不利于仪器设备的养护、维护,不利于实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使得国有资产变相贬值;又导致许多学生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找不到实验场所,抑制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抑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
因此,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室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开放性的实验室管理新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实验室人力、仪器设备等资源发挥更大效益的必然趋势。
3.开放实验室的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实验室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开放实验室”,是指在实验教学中所有实验资源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所有实验资源”,不仅指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的开放和时间概念上的开放,更是指实验项目、实验技术、实验指导等软件的开放。即,学生不拘泥于课堂实验时空限制,在教师的辅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进实验室做自己喜爱的实验、实践活动。这些实验、实践活动可以是各种兴趣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补做实验教学课堂内失败的实验和不巩固的实验;也可以做学生自找资料在任课教师辅导下的自主实验或是结合实际生活而设计的探究实验等;甚至学生可以在征得学校同意将仪器借到家中进行的实验、实践活动。
开放实验室,让实验性质由验证型向设计型、综合型过渡,教师只给出题目和任务要求,学生自拟实验方案、查阅参考资料以及提出设计思路和实验步骤,这就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是学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管理改革的大势所趋。
同时,这些年各级政府和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实验装备的投入,学校实验室建设得到了较大发展,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配备和培训也有长足的进步,已经初步具备了实施开放实验室管理新模式的物质条件。
二、开放实验室的若干问题
1.思想认识的问题。各级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导致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建设水平整体不高,离新课改要求仍然有不少的差距。少数学校却正好相反,在实验室建设上投入不少,但存在盲目攀比、跟风现象。虽添置了不少豪华的仪器和设备,但主要是用来装门面的,利用率极低,浪费现象严重。
2.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实验室的发展水平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农村特别是山区的中学、民办中学的实验室建设相对落后,即使有也是没有按照标准实验室的要求配备,普遍存在着基本实验仪器缺乏、实验开出率低等现象。
3.实验教师的问题。一是由于对实验教学的激励措施相对缺乏,导致目前的理科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热衷于多媒体课件制作而疏于对实验教学的研究;二是对实验员的重视不够,导致实验员的业务素质普遍偏低,结构不甚合理,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实验员更少,甚至不少实验员是由不懂专业知识的人担任,至多只能算仪器保管员,因而相应的仪器维修、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指导等工作就无从谈起;三是实验员的待遇相对较低,培训又不多,导致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实验教学的开展。
4.设备管理的问题。开放实验室,提倡自主性实验,虽然方便了学生,但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实验操作技能也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由于教师直接参与指导的力度减弱,一定程度上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是在所难免的。这就增加了实验教师对设备维护的难度和工作量,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任务变得更加艰巨。
5.实验指导的问题。开放的实验室,实验内容复杂,难度加大,涉及的知识面较宽,实验过程中随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求指导教师的知识面宽,知识更新快。实验教师必须不断地“充电”以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开放实验室后工作要求提高,工作时间加长,工作量增大,而目前的实验指导教师与实验员数量不足,缺乏相应的待遇提高机制,这是制约实验室开放的一个重要因素。
6.经费短缺的问题。开放实验室,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增多,仪器设备和试剂药品的需要量相应增多,实验消耗也随着增加。而学校对实验室低值消耗品的经费预算有限,实验仪器的报损和采购、实验耗材的添加与补充等流程较长、审批困难,这些都直接限制实验室功能的发挥,影响开放实验室的进程。
7.可能的安全隐患。实验室开放,实验人数增加、实验项目增多、各类试剂用量加大、仪器设备使用频率提高,而指导教师又较少,实验室万一发生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难以处理。
三、开放实验室的对策建议
开放实验室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新课题,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
1.提升组织架构。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一般由各教研组负责,层次低,资源分割,自小。应该把管理组织提升到学校层面,变为由校长室、教务处、总务处、学生会、班级共同组成一个管理委员会进行分工协作管理,各学科教研组承担具体的指导。提升实验室管理组织架构后,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步把开放实验室建设成为以热爱科技活动的学生为主体的,具有一定学术性、创新性、导向性和示范性的学生科研组织。
2.健全管理制度。开放实验室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要结合学校和开放实验室的实际,制定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和仪器损坏赔偿办法等管理制度,建立辅导员(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实验项目申报制度、预约登记制度和自选课题可行性论证制度等,明确实验操作规程及安全责任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开放实验教学的运行机制,确保开放实验室建设取得实际的成效。
3.加大资金投入。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在安排经费预算时,不但要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经费,而且要把设备维护、耗材补充经费和实验教师的工作量超时补贴等奖励资金列入预算,给予保障。这样才能确保开放实验室定期维护仪器设备,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并能够及时补充所消耗的试剂药品等材料。当然,为减少不必要的实验损耗,在学生进行实验前,教师要讲解所用设备、尤其是一些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和正确操作的方法。对于明显由于违规和操作不当造成仪器设备损坏者,要按《开放实验室仪器损坏赔偿制度》赔偿。每次实验结束后,学生要与实验教师一起整理仪器,损坏的仪器要作详细记载,作为以后添置和维修的依据。
4.加强师资建设。实验室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实验室职能的发挥。一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实验教师的培训和研讨。二是学校要有计划地增加实验教师的编制,特别是要引进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实验教师,以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同时要制订相应的政策,适当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待遇,鼓励具有奉献精神、责任心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和实验人员积极参与开放实验室建设。三是鼓励和激励实验教师加强在职进修,不断充实和完善知识结构,进一步扎实相关的理论基础,锻炼精良的实验技术,全面提高业务水平。
5.强化科学管理。一是分类指导,分步推进,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开放模式,稳步推进实验室开放工作。一般而言,实验室开放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开放度逐步扩大。刚开始的学校可以开放一些低层次的自主实验,比如,(1)熟悉仪器、了解仪器存放方法、学习一般仪器使用方法;(2)补做课堂上没有做成功的和来不及完成的学生实验;(3)完成教材中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的实习性作业;(4)对现有的一些分组实验换一种思路与方法重新进行方案设计并与原实验相对比,区别优劣和各自的特点。而对于实验室开放时间比较长并有一定经验的学校,可以向学生开展一些较高层次的自主实验,比如:(1)选做一些教师演示实验;(2)对教材中一些难度较大,没有实验要求的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和论证,也可以做些教材内容延伸和拓展的实验;(3)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自行设计(教师提供素材和自己找资料)小发明、小创造和小制作等探索性的实验;(4)还可利用家中一些代用品做一些实验,如易拉罐、青霉素瓶、装豆腐的塑料盒等代替器材做实验等等。
二是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安全教育。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与学生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开放实验室学生负责制,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可以实行开放实验室辅导员顾问制,聘请一定数量的辅导员承担开放实验室的顾问,保证在实验室开放期间内,至少有一名辅导员在实验室现场,负责审查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现场解答学生实验过程的疑难问题,检查实验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确保学生实验的安全。
三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考核聘请一定数量学习好、能奉献、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开放实验室的小助手,并组织他们进行有关实验室安全管理知识的“岗前培训”。小助手的工作包括:在开放实验室开放时间轮流值班,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实验仪器的发放和回收、记录好当天实验的学生名单和实验内容以及学生自主实验申报等工作。这样,既适当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可以保证开放实验室的正常开放,又能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中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对教师的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二是对学生自主实验的成果评价。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评价方法,可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机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每学期、学年度的开放实验指导的工作量、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对于老师要体现在先进评比、职称评定、绩效工资待遇等方面;对于学生而言,优秀的实验成果要积极推荐参加各类竞赛,录入学生成长档案;对于小助手,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给予肯定或奖励。
四、结语
开放实验室是适应新课改要求的实验室管理新模式,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的探索仍然非常初步。如何进一步转变观念,整合资源,形成规范,还需要做更多的探索。这需要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给予更多的关注、支持和指导。同时更需要广大教师和实验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强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促进实验室工作向更深、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实验室规程.2009,11.
【关键词】中学实验室 安全制度 安全教育 应急预案
中学实验室是中学生在学习研究理、化、生理论知识中而进行操作和实验活动,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是素质教育的基地。
实验室的建设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好坏,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把实验室建设成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教学平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在新的条件下,积极探索和实践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的规律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农村实验室的安全现状及问题
1.实验教师安全意识淡薄,防范意识不足,宣传教育不到位,应急处理能力差,部分实验教师业务素质不高,未按规定处理“三废”等方面,给实验室的安全留下了不少安全隐患。
2.实验室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安全设施陈旧落后。消防设备配备不足,且有的过了使用期。因环保设施不完善而给实验室的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
3.化学实验室的未安装通风排气系统,往往整个楼内弥漫着浓重的气味,有毒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必将影响楼内工作和学习的师生的身体健康。
4.实验室用房紧张,有的实验装备室、办公室和仪器室没有分开,需要分开存放的危险物品,也不能完全做到分开存放;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部分实验室还在危险的环境中运行。
二、农村中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讨
1.健全实验室的各项安全制度
实验室的安全制度包括:设备安全用电的要求,实验室防火防盗的要求,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案及急救措施等。要求各类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必须上墙,把实验安全操作规程制作成宣传板悬挂在各实验室。要求进入实验室的每一个学生和实验人员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
2.搞好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实验室最基本的条件,对于保障实验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至关重要。在房屋完好、结构合理、面积与空间满足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需要的情况下,其它方面应达到如下要求:
①配电系统、供水系统、照明系统等符合实验室使用要求;②防盗设施和报警系统安全有效;③消防器材满足要求,放置位置合理,使用方便;④产生有害气体的实验室要安装通风设施。
3.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制度实施。
实验室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的工作,应该建立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考核制度。实验员对所管理的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全面负责,教务处分管实验室的主任检查督促工作。实验员为第一责任人,分管主任为直接领导责任人。在实际工作中强化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分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学校每学期检查两次,每次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纠正;每次安全检查认真做好记录,参加检查人员签字并存档。安全工作的考核是为了促进安全工作的开展,保障各项安全制度的实施,确保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落实。
4.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预防性工作,学校应把安全培训纳入到正常的教学工作之中。实验教师要备好第一课,上好第一课即学生进入实验室的第一课,实验教师就应该对实验室安全教育,对要进入实验室实验的学生进行专业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教育的内容可以是多样化的,上至国家的安全法规,下至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实验室的有关安全制度、了解实验操作规程和实验流程,熟悉灭火器、急救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相关的应急自救知识、药物等均可是安全教育的内容。在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要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能自觉地保护环境。
5.加强实验教师的岗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定期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对实验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建立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安全实验教师队伍。这是创造安全、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应通过安全知识讲座、事故案例分析、安全器材使用、基本技能训练等,尽快提高实验教师业务素质。完善实验师资队伍的管理结构,努力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技术化管理能力,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培训方案,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
6.制定实验室应急预案
为了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实验室应急预案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必不可少。实验室安全管理以预防为主,制定“实验室应急预案”,要把事故的隐患消除在实验进行之前。应急预案需对各实验室可能面临的具体危险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置,比如针对触电事故的急救,针对创伤,烧伤,烫伤,等预防和处理。有毒气体、化学灼伤等一般化学品事故处理等等。
制定出安全急救措施,对相关学科的教师和实验员教学急救训练,以便在学生或教师不小心受伤或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及时进行合理的急救处理。此外,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用以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
总之,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关系到教学能否正常开展、实验课程能否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要常抓不懈、不断完善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真做好实验室安全方面的细节工作,才能为全校师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谢琦. 加强中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我见[J]. 中国科技博览,2011(14):202.
[2] 莫剑云. 中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7):120.
[3] 李景深.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做法[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8(11):48.
[4] 吴建华. 浅谈怎样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6(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