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场馆管理工作计划

体育场馆管理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场馆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场馆管理工作计划

体育场馆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能源资源基本国策,深入贯彻《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根据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要求,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淘汰低效照明产品、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照明技术、产品,开发应用太阳能光电等自然资源照明技术。把绿色照明工程作为完成“十二五”公共机构节能目标任务的重要抓手,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在海南文明生态省和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切实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

二、工作目标

到年底前,全市各级公共机构实现高效光源使用率100%;

到年底前,全市公共机构中的文化场馆、体育场馆、科技场馆、礼堂及会议场所等大型建筑高效光源使用率100%;

年前,LED等国体光源及太阳能光电等可再生能源使用率10%以上。

三、改造范围及技术、产品

(一)绿色照明改造范围。全市各级公共机构管辖范围内的绿色照明改造包括:室内办公照明、室内公用场所照明(大厅、楼道、卫生间等)、办公区庭院照明(路灯、草坪灯、建筑物泛光照明)、文化场馆、体育场馆、科技场馆、礼堂及会议场所、各级学校、各级医院、机关食堂照明等。

(二)绿色照明技术、产品。

高效光源包括:紧凑型荧光灯、直管荧光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发光二级管(LED)等;

高效设备技术:反射式灯具、智能控制装置等;

可再生能源技术:太阳能光电设备等;

自然光采用技术:主要指部分礼堂、会议场所,通过在房顶安装自然采光设备管理满足室内会议或工作需要。

四、运作模式

(一)单位投资模式。对于数量较少、规模不大的照明改造项目,可由本单位拿出部分资金或财政专项拨款更换节能灯具。以国家和我省每年推广使用节能灯工作为契机,充分利用国家和本省的财政补贴政策,及时进行更换。

(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于数量较多、规模较大的照明改造项目,各级公共机构要积极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按规定程序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充分利用社会节能服务公司资金及技术对公共机构照明设备及灯具进行节能改造,落实绿色照明改造工作任务。

在绿色照明改造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中央财政政策的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对建筑节能改造的财政支持或财政奖励资金。

五、责任分工

(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为全市公共机构绿色照明改造的主管部门,负责此项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指导,并对改造实施的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完成市直办公大楼办公区绿色照明节能改造任务,合署办公单位要积极配合改造工作。

(二)市级及乡镇级机关单位、东方工业园区、住建局(路灯站)、教育(包括中专院校、科研所、中小学校等)、交通运输局(包括车站、码头、公路等)、科技、文体(包括各大广场、图书馆、电视台、体育馆等)、印刷厂、卫生局等系统负责制定本系统绿色照明改造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对本系统的绿色照明改造方案的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市直独立办公单位负责本单位绿色照明改造工作,要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绿色照明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按规定要求和时间,完成绿色照明改造任务。

六、建设进度

年月前,市直公共机构完成办公区室内绿色照明灯具的更换工作;

年月前,市直公共机构完成办公区室外照明设备的改造工作;

年月前,市直各系统完成各类场馆等大型建筑的室内外照明改造工作;

各乡镇和市级教育、科技、文体、卫生等系统及有下属单位的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的实际自行制定绿色照明改造工作计划,但必须在市政府总体建设进度时限内完成。

全市公共机构绿色照明改造工作从现在开始全面展开,改造工作可以边部署、边进行,建设进度在总体时间要求内可根据各级公共机构实际作适当调整。绿色照明改造工作必须按照《建筑绿色照明示范省总体方案》(琼府办128号)的规定,在年底前完成。

七、相关政策及措施

公共机构绿色照明改造工作的相关政策及措施参照《绿色照明示范省总体方案》执行。

(一)绿色照明节能改造形成的节能量将依据《节能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城镇公用事业(照明)附加费收支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标准给予奖励。

(二)“十二五”期间,市政府加大财政资金对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建设绿色照明工程的支持力度,推广30万只财政补贴节能灯(视需要可适当增加推广数量),优先支持各责任单位实施照明节能改造计划。

(三)绿色照明改造工作完成情况将作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专项检查和考核评价的重点内容。

市推进合同能源管理领导小组每半年对绿色照明改造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考核。

八、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要加强对绿色照明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按照责任分工和工作进度安排抓好落实,同时做好宣传培训工作。

(二)各单位应于年月日前将公共机构绿色照明改造方案(计划)和工作进度安排表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备案。绿色照明改造进展情况按季度报送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汇总后报市推进合同能源管理领导小组。

(三)要认真做好能耗分类、分户、分项计量,以及相关线路和控制系统的改造工作,为考核评估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奠定基础。

(四)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采取公共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在市级积案或省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承担项目施工任务。对项目改造使用产品的质量、节能效果进行严格评审。

(五)要全面淘汰国家禁止使用的照明产品,淘汰不符合国家照明节能设计标准以及本市节能要求的照明设施和照明系统,采用先进技术及产品对照明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和建设新的照明系统。

体育场馆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九江市 社区体育 管理现况

1.九江市社区体育组织现况

组织作为专用名词解释,是一个实体。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1]城市社区体育组织是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最小载体,包括两大类:行政主导型和自主松散型。行政主导型是以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为依托,组织程度较高的组织形式,如街道各单项体协、社区体育俱乐部等。自主松散型是社区居民自发建立的比较松散的组织形式,如体育活动点、辅导站、社区单项(人群)体协等。目前九江市各社区都建立了体协,各体育活动点、辅导站、单项主要以各类健身舞、腰鼓、木兰系列、气功、太极拳(剑)、健身走、登山、放风筝、篮球、乒乓球等内容为主,除登山、篮球等协会外,其他组织都以自管形式为主。

对体育活动组织的管理方式主要是以挂靠所属单位为主,调查结果统计,截至2006年12月份,257个体育活动组织中,有102个组织无挂靠,约占总数的40.9%,有32个组织挂靠在辖区内单位处,有21个组织挂靠在社区物业管理处,其余100个组织分别挂靠在街道办事处或是社区居委会。其中有经费来源的组织只有53个单位,约占总数的20.52%,经费来源主要以自筹方式为主,其中仅有4个体育活动组织经费来源于赞助形式。

从调查中发现,政府对九江市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行为较少,虽然在晨晚练活动点配备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骨干,并对体育活动组织的健身场地进行协调,但每个组织结构简单,内部无明确的管理,规范性程度低,无规章制度;且存在着外部管理松散现象,体育部门对社区体育活动组织负责进行宏观管理,但一般不主动过问体育活动组织,基本上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2.九江市社区体育工作计划制定情况

社区体育工作计划是社区体育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一个职能,是根据辖区内体育活动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社区体育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社区体育工作计划制定是社区体育管理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的一部分,一般包括指导思想、目的要求、计划任务安排、具体措施、经费和物质保障五个方面。指导思想是根据国家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对社区体育发展的指导精神、方针政策,提出本社区体育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争取达到的总目标。计划目的要求是指根据计划指导思想和总目标,提出具体的目的要求。计划任务安排包括社区体育管理工作中各项事务的安排及筹划。具体措施是为了完成各任务、活动落实计划安排,必须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

3.九江市社区体育资源管理现状

城市社区体育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3个方面。人力资源主要是指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骨干,是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杠杆力量。财力是指体育经费,是开展社区体育的物质保证,社区体育的资金除了政府支持外,还应采取各种形式,拓展资金筹集的途径。物力是指体育场馆、器械设施、场地等,它们是实施和开展社区体育的重要条件。

3.1指导员情况

九江市体育指导员的安排采用就近、就便指导原则,以方便健身的居民和指导员开展工作。我市采用对社区体育指导员进行简单登记的形式对指导员情况进行备案,主要的登记内容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级、指导项目、联系方式等方面。就整体而言,我市对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管理较为松散。九江市从2000年至2006年12月底,10个街道办事处中,社区体育指导员主要分为组织管理型和技术指导型,共有158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其中72.58%的指导员是属于健身技术指导型,有10.69%属于组织管理类,其余的指导员二者兼有。在164名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有32%的指导员属于组织管理型。有54%的指导员属于健身技术指导类,其余的指导员为二者兼有;22名一级指导员中,有13名为健身指导类型,7名为组织管理类,2名为二者兼有;国家级2人均为健身技术指导类。如表:

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社区每个晨晚练习点和体育活动站所承载1-3个体育组织,且不同的活动内容,所涉及到的活动人员多达几百人,活动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活动的人群年龄特征也不一,单靠某一项目的指导员进行健身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多数指导员为兼职,在指导时间上只能以兼顾为主;指导内容主要是各类健身舞(操)、武术、太极拳(剑)、木兰系列、体育舞蹈、腰鼓、秧歌,从图1中可以看出,指导内容集中在各类健身舞(操)、体育舞蹈和太极三项内容上,因社区内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内容单一,必须限制社区体育活动的多样性发展。见图1:

经过调查统计,截至2006年12月,男、女性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比例分别为42.39%和57.61%。街道办事处对于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仅限于前期组织培训和简单登记备案,忽视对指导员进行系统的管理,在对后期缺少指导工作监督和评估管理。在登记管理中,对指导员的基本情况登记不全,指导员的居住地址、专业等信息不全。

3.2资金管理体制

社区体育资金管理的目的是广辟资金渠道,有效筹集和合理分配使用资金,以更好地保障社区体育的顺利开展和发展。据资料显示,九江市社区体育的资金主要来源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街道财政的预算,有关政府部门的补贴,通过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筹措经费,辖区内单位的资助,体育有偿服务获取以及体育彩票基金等。主要用于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体育竞赛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外聘专业人员等方面。对于街道财政预算这一方面的管理上,各街道办事处主要采取统一由财务处管理,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辖区内支持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外聘专业人员,有关部门的补贴一般用于体育竞赛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辖区内单位的资助只要体现在大型综合运动会方面。街道办事处组织的体育有偿服务及各类体育活动组织自行发起的有偿活动服务的收入一般用以支付体育组织活动开支。

3.3场地设施管理现状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主要目的是提高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各街道对于社区体育室内场地和经营性场地设施的使用都制定了管理规定和规章制度,指派专人负责体育场地的保养与维修,明确了开放性质并规定了开放时间;对于刚投入使用的全民健身路径,一般由所在地居委会或物业管理处指定专人管理并进行使用说明的解释。但这些指定的管理人员多以临时性为主,并付有报酬。全民健身路径是一种群众公共体育设施,是以若干体育器械组成的健身乐园,修建在体育馆周围、公园广场绿化带边沿地区以及生活小区,美观实用,趣味性大,老少皆宜[2],能随时吸引居民使用,使用高峰往往是在早晨和晚上,给健身路径的管理带来不少困难。为了给居民进行科学的指导,一个新投入使用的健身路径,在3个月内,根据时间段配备有1-2名管理人员,这就加大了街道办事处的管理任务和财务支出。社区内各单位和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丰富,室内场地是对外收费才能使用的,室外场地和资源一般是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和教学的情况下对居民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也是没有限制的,居民可以随时进行健身和使用。

参考文献:

体育场馆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政府代建;部门自建;利弊

中图分类号:FO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机制一直是“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的模式,在这种政府部门自建模式中,政府部门既是建设单位,又是工程的使用单位,2004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专业的代建制模式开始在政府投资工程中进行试点,本文旨在探讨一种特殊的代建制――政府代建制与部门自建制的利弊。

1―部门自建的利弊分析

1.1 部门自建制的有利方面

1.1.1 部门自建制代表了当时较高的工程管理水平

部门自建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当时国内没有形成公司化和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制度,没有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机构可供选择时,部门自建制能从建设单位系统内抽调最富有基建经验的专业人员组建临时班子,虽然他们的专业不太全面水平也很有限,但是他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较高水平,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政府建设项目的管理问题,是现有项目管理制度的前身,这种以基建办的形式存在的部门自建方式在高校、大型国企被改良后仍然沿袭至今,证明了它的生命力。

1.1.2 部门自建制最大限度落实使用单位的建筑功能要求

基建班子的成员既是项目管理人员又是业主代表,他们能建立从业主至设计单位的最短沟通渠道,这一沟通途径避免了中间环节,能将建设单位对功能的局部变化迅速转变为设计变更,进而快速指导工程施工,这在计划经济时代较好的避免了使用单位难以一次性将功能进行准确细致定位的缺陷,最大程度满足了使用单位对建筑功能的个性化需求。

1.1.3 对专业性较强的功能定位比较准确

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建筑如体育场馆,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相关设计规范不够完善,对专业性的场馆设计和功能要求没有统一的规范可供参考,既有体育行政管理又有基建管理工作经验的体育系统的基建办能有效整合其系统资源,形成一套在当时较为全面的技术要求和功能定位,满足了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了专业场馆的设计参数。

1.1.4 通过行政手段强化成本控制

由于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建设项目数量较少,建设单位对工程投资进行详细测算,提前数年筹备工程建设费用,在工程建设过程很少发生工程费用超支的情况,因为工程费用的超支难以得到财政额外支付,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不统筹合理使用资金将会发生工程资金难以为继的局面,难以保证工程项目如期完成,最终影响工程的交付使用。部门自建的方式促成了建设单位强化工程经费控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可能发生的工程变更带来的费用增加问题,建设单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工程筹资,并加大成本控制的力度,这种通过行政手段对工程建设成本进行控制的模式经过实践检验是行之有效的。

1.2 部门自建制的主要弊端

1.2.1 在部门自建的体制下,建设单位将工程项目建设当做是日常重要工作去抓,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建设部门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作为政府行政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得不到有效履行,不利于建设单位日常工作的开展。

1.2.2 基建部门的管理人员既是项目的管理人员又是建设单位的在编职工,他们很难保证独立开展工作,对单位领导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的行为只能听之任之,对工程建设的有效管理很难付诸实施,这种部门自建的方式一直游离于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的视野之外,容易滋生从工程质量进度安全至工程造价的系统性风险,这种部门自建制的管理效果一方面依赖于施工单位的自律,另一方面依赖管理人员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1.2.3 由于工程是边设计边施工边变更,因此工程的工期很难得到保证,施工工期常常被拖延,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已经不能适应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加的现状,在主要材料价格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也极易大幅度增加工程造价。

1.2.4 由于工程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一些涉及复杂施工工艺的管理难以实行监管,更加难以将节能、智能等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不断推广应用。

2 政府代建制的优点和缺点分析

政府代建制由政府成立专门部门来进行辖区内重大建设项目的管理,这一部门中的人员全部隶属于政府职能部门,人员的配备主要借鉴公司代建制的模式,人员的专业比较齐全,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全面,有着较高的学历和职业资格,涵盖了设计、咨询、监理、施工等多个领域,囊括了交通、建筑、市政、园林景观、给排水、强弱电等多个专业,集中了政府所有部门的基建职能,与部门自建制相比它的优势是明显的。

2.1 政府代建制的优势

2.1.1 项目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政府代建机构拥有大批专业人员,具有丰富的项目建设管理理论和经验,熟悉整个建设流程,这样专业的机构代行建设单位职能,对项目进行管理,能够在项目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通过制订项目实施计划,控制项目风险,协调参建单位关系,合理安排工作,极大地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使用单位也可从盲目、烦琐的项目管理业务中抽身出来,将精力更多的放到本职工作上去。

2.1.2 项目控制得到真正落实

在现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下,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前期工作的不够深入,决策的随意变更等因素,容易造成投资一超再超;通过各种关系挤进项目的施工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商,使严格的质量控制成为难以达到的目标;由于跃进式或赶超式发展的历史情结,建设单位偏好于抢工期,以项目提前竣工作为进度控制的目标,而不顾是否科学合理。

政府代建制为政府投资项目引入严格的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建设机制,在满足项目功能的前提下,项目的投资、质量和进度在代建合同中一经确定,便不得随意改动。政府代建部门将全心全意做好项目控制工作,使用单位则侧重于监督合同的执行,对项目的实施一般不能无故干涉。

2.1.3 充分发挥招投标竞争机制的作用

参与工程建设的所有单位全部通过招投标确定,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挑选最优的技术方案、最好的服务质量和最低的工程报价,这不仅有利于降低项目总成本,还能起到优化项目的作用。

2.1.4 有利于遏制腐败

政府代建制的实行将打破现行政府投资体制中“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的模式,使各环节彼此分离、互相制约。使用单位不再介入项目前期服务、建设施工及材料设备采购等环节的招标定标活动,代建单位在透明的环境下进行招标,公开、公平、公正地定标,这将有利于遏制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腐败事件发生。

2.1.5 能够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形成的管理手段能传承下去

由于建设项目的数量众多,建设的连贯性较强,这将有利于将建设管理经验传承下去,不断完善工程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可以对参建单位进行跟踪考核,对其履行合同的能力进行评级,对工程管理经验丰富的参建单位和工作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全面的工程管理团队在以后工程的工程招标中给予一定的投标评分的倾斜,不断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2.1.6 建立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规范办事流程

由于政府各部门管理的日趋完善,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办理的手续和材料更加细致更为全面,涉及发改、财政、规划、建设、环保、市政、通信、电力等多个部门,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各部门各自为政,手续的办理过程相互杂糅错综复杂,有些手续的办理更是因果倒置,一般代建公司极难办理。政府代建制下相关建设手续的办理由政府代建部门去完成,代建部门是政府职能部门之一,在办理手续时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加快手续办理的进度,节约前期工作时间,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政府代建部门还可以建议政府建立“绿色通道”,为工程的实施提供顺畅的审批渠道。

2.2 政府代建制的主要弊端

2.2.1 政府代建单位的人员虽然专业面广经验丰富,但面对不同的建设项目,代建单位的人才储备不可能完全适应工程建设的要求,尤其是专业性较强、功能比较独特的建设项目,专业人员的储备一般难以满足要求,对专业功能的定位以及使用单位提出的额外要求,难以进行定量和定性描述,在建设过程中不及时全面考虑将影响今后的使用。

2.2.2 拉长了使用单位与设计单位的沟通渠道,在设计工作越来越依靠专业软件完成的情况下,设计存在的非系统性缺陷将会不断增多,代建单位难以站在使用单位的角度去考量设计方面的缺陷,如果在工程施工中不有效避免,将会留下功能缺陷。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时代部门自建制下的工程项目更像是一件手工艺品,它做工细致、功能丰富、考虑全面、耗时较长,每一件都难以复制。政府代建制下的工程项目像是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它生产效率高,有基本全面的功能,做工规范但谈不上精良优美。如何让流水线上的产品更能满足不同的需求,亦即如何让代建制下的工程项目更加能满足使用单位的功能需求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如果能将部门自建制与政府代建制的优劣势进行全盘考虑优势互补,将能不断完善政府代建制管理模式,使政府代建制的优势得到发挥。

3 完善政府代建制的思路

3.1 强化功能研究

项目的前期阶段不仅要进行全面的可行性研究,更要重视项目的功能定位,尤其是专业性很强的建筑更加需要反复确定其功能,并将功能进行细化,这需要调动项目使用单位的积极性,发挥其专业特长,同时要注意借助外脑,聘请行业内的专家来对功能定位进行细化,形成全面细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要求设计单位严格按照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避免边设计、边施工、边变更的问题。

3.2 使用单位派驻人员进驻代建单位

在政府代建单位的工程管理小组中加入一至两名使用单位基建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求他们全程配合代建单位开展工作,见证和监督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第一时间发现有悖于工程设计要求的缺陷,有效加快代建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使用单位的单边和多边沟通速度,提高办事效率。

3.3 建立代建单位与使用单位常态化的沟通机制

政府代建机构用合法的行政手段解除了政府其它部门的基建职能,由于职能权限的减少,使用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只是被动与政府代建机构进行沟通,使用单位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代建单位,阻止政府代建制的推广,期盼重新回归到过去的部门自建制。代建单位可以通过定期主动将项目月报、工作计划、项目进度计划、资金计划等项目管理重大事项以及建设单位特别指定的文件以书面形式报送工程使用单位,所有的招标工作全部在工程使用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之下进行,重大事项全部通过工作联系单报建设单位确认,给予建设单位在重大事项上要求工程代建单位进行答辩与质询以及可以随时对项目管理过程进行抽查的权利。

政府代建部门依靠政府强大有力的领导,发挥其人员和专业齐全的特长,汲取部门自建制的优势,建立公司代建制的管理和控制模式,主动与使用单位的进行全方位沟通,不断加强工程质量、进度、费用管理,政府代建制的优势将会得到更好发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2004年7月16日.

体育场馆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工作为宗旨,坚持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方针,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慈善活动。

二、主要目标

经过3-5年的努力,在全市形成比较健全的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慈善组织网络,慈善救助网点在城乡社区普遍设置,初步建立起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的慈善救助与服务体系;各慈善组织机构健全,规范运行,依法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公信力普遍提高;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在全市努力形成慈善理念深入人心,公民的慈善意识、社会责任感普遍增强,慈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慈善资金较为充裕、救助能力明显增强的慈善事业发展新局面。

三、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

(一)实行慈善募捐行政许可制度。各县区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慈善事业的发展和监督管理工作,除具有募捐主体资格的组织外,其他组织开展面向公众的募捐活动必须取得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慈善募捐行政许可。自然人不得开展面向公众的募捐活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需在本市范围内进行慈善募捐活动的,由市民政部门组织实施,市政府捐赠接收站、市慈善总会、市红十字会或由市政府指定的慈善机构进行承担。在本市范围内需跨行政区域进行慈善募捐活动的需经市民政部门批准。

(二)积极募集慈善资金。慈善资金的募集是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坚持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募集慈善资金,要充分挖掘慈善资源潜力,可以开展社会募捐、协议募捐、定向募捐、网络募捐、公益信托、冠名基金等慈善募捐形式,形成长效捐赠机制。各级慈善组织要积极与境内外慈善机构开展合作,引进境内外慈善资金,不断开拓更加有效的募捐形式和途径,形成相对稳定的慈善基金来源,做大做强慈善资金规模。

(三)扎实做好慈善救助。慈善救助是发展慈善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慈善组织要统筹规划,根据慈善资金总量,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要科学安排救助领域、范围、对象和项目,要突出重点,形成特色,把慈善资金用在最需要资助的项目和困难对象身上。开展慈善救助活动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规范救助程序,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及时发放救助款物。慈善组织要建立救助“项目”库和管理制度,对境内外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的人士定向捐赠认助项目,要做好跟踪服务、督促检查工作,促进救助项目的落实。

(四)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慈善组织要加强内部的制度建设,强化内部运作制度化、规范化,要建立规范、公开的财务会计管理和信息披露制度,自觉接受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努力实现捐赠款物保值、增值,严密防范风险。要加强慈善工作队伍、义工队伍建设,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慈善事业,不断提高慈善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水平。要推荐和吸收支持慈善事业的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与慈善工作,担任相应的实际或荣誉职务,以增加社会影响力,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五)建立表彰激励和扶持制度。各县区要建立完善表彰激励制度,对慈善事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社会影响较大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予以表彰。市人民政府设立“慈善公益奖”,每两年表彰一次,由市民政局会同市慈善总会进行组织实施。对贡献特别突出的推荐参评“慈善奖”、“中华慈善人物大奖”,并建立“慈善捐赠芳名录”。各县区政府对于慈善组织及其他实施的捐赠和慈善救助项目,要给予适当财政补贴或其他扶持。税务部门要积极落实慈善事业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用于公益性、救的捐款,在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比例以内部分,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对于个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款,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体育场馆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问:什么是义务教育学区制?实行义务教育学区制的意义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学^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实践模式之一,是中小学实行分片划区管理的制度。其主要做法是在学区内通过一定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及考核评估措施,搭建交互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实施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上的指导与帮扶,以及教育设施设备、师资和生源的均衡分配,从而缩小区域内学校间的差距。这是一种中心拉动、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整体推进的均衡发展策略。

《通知》指出,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是通过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区在部分县(市、区)开展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在体制机制创新、教育资源配置、教师调配与交流、教育教学管理、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内外广泛实践经验证明,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是促进县域内学校间互相帮扶、优势互补、融合共生、内涵提升、促进均衡的重要手段,是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破解“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有力抓手,是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问:如何科学设置学区?学区组建的形式有哪些?

答:《通知》指出,学区设置应按照城乡统筹、强弱搭配的原则,根据县域内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学校分布等实际情况,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划分为若干个学区。

学区组建可采取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城乡帮扶等多种形式。一般以1所优质学校为龙头学校,与若干所同学段相对薄弱的学校组成教育融合发展共同体。一般按小学、初中学段分别设置学区,也可探索“初中+小学”模式设置学区。每个学区学校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0所。

一是城乡帮扶形式。①城区学校+乡镇学校(村小学):由1所优质城区学校+若干所同学段乡镇薄弱学校(若干村小学),通过帮扶来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②乡镇学校+村小学+教学点:乡镇中心小学在与县城优质学校组成学区的同时,自身作为牵头学校又与村小学、教学点组成学区,以辐射村校、教学点,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集团化办学形式。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由1所优质学校+若干所同学段薄弱学校组成学区,实行集团化办学模式统一管理。

三是学校联盟形式。①初中+初中+小学:由1所优质初中学校+若干所薄弱初中学校+若干所小学组成学校联盟,共同促进内涵发展。②优质学校+优质学校:由若干所同学段优质学校结成联盟,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内涵发展。

《通知》指出,全区各地可根据有关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对学区设置形式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

问:学区组建起来后,应该如何进行科学管理?

答:《通知》指出,要按照统筹协调、统中有分、分中有合、统分有序的原则,建立学区运行良好机制,统筹推进学区教育资源调配、教育教学管理一体化改革,制定学区工作计划和学区议事、决策制度,建立教育教学、财务后勤、学校安全管理等协作机制。

在行政事务方面,各地党政领导部门要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学区长学校、学区其他学校的管理层级和关系,赋予教育行政部门、学区长学校办学资源配置、师资调配、教育教学管理等职责和权限。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区办学资源的配置、校长教师的调配、学区整体绩效考核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要将学区长和学区管理人员从事的学区管理工作计入工作量,建立基于学区管理成效的激励机制。学区长要负责对学区内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示范引领和帮扶,学区长可由龙头学校校长兼任。学区内各学校校内行政、财务、后勤、安全等常规管理体制机制可维持不变。

在资源管理方面,各地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构建学区办学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和仪器设备在学区内学校开放共享;二是促进学区教师资源、教学成果、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的共建共享;三是促进学区内学校校外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家长资源及其他社会资源的共享。

问:如何加强学区内教师队伍建设?

答:《通知》对加强学区内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5点要求。

一是打造学区管理团队。加强学区管理人员配备,每个学区设学区长1名、副学区长及管理人员若干名,均由各学校工作人员兼任。定期组织学区长和学区管理人员学习和交流。加强学区管理后备人才储备,从学校管理人员、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中重点培养一批优秀学区管理人才。

二是配齐配足学科教师。根据编制标准、学生规模和教育教学需要,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实行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盘活编制存量,提高使用效益。配齐配足各学科合格教师,重点向农村小学、教学点倾斜。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统筹调配教师资源,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等问题,实现学区师资配备基本均衡。

三是促进校长、教师交流。建立健全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通过跨校兼课、支教、走教、轮岗等方式促进教师交流。支持学区统一调配教师,使教师从“学校人”转化为“学区人”“系统人”。

四是加强学区教师培训。支持学区开展以学区为单位的教师培训、校本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及教研能力和水平。学区要统筹培养薄弱学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共建教学团队和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坊等方式,整体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五是努力提高教师待遇。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岗位结构比例和职称评聘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提高乡村教师补助标准,并按距离远近、艰苦程度等因素进行差异化补助。

问:如何提升学区的教育质量?

答:《通知》建议通过五个方面提升学区的教育质量。

一是统一学区课程实施。学区要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协作机制,加强课程教学实施的统筹,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扎实推进教学常规管理,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提升课程实施效果。要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必修、选修与社团活动相统一的学科课程体系,共建特色课程教学资源,确保开齐开足开好课程。

二是统一学区教学研究。学区要实行学区联合教研制度,统筹开展学科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观摩、课题研究等活动。加强学区内学生差异化研究,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科教学与德育、美育相融合,发挥学科教学综合育人功能。学区要协同高校、教学科研机构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教学研究新格局。

三是共育学生核心素养。学区要统筹组建德育工作团队,共同研究和推进学区德育工作,共享德育资源。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整合体育艺术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艺术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协作,组织协调开展学区内学校学生共同参加科技、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是共创学区文化。学区要大力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着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和学区文化。在传承、提升学校原有文化底蕴的同时,从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拓展延伸,加快融合,构建互励共进的学区文化,形成一校一特色、一学区一品牌、一县一风采的良好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