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模式策划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品牌策划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掌握企业的真实需求,以及时满足企业的需求,二是提高企业服务的满意度。当然,品牌策划工作也还有其他作用,如品牌的培育、引导消费,等等。
在营销策划中,品牌策划是难度较高的一种策划。其原因主要是:品牌作为一种营销资源的培养,具有战略性质,不是朝夕之功就可以达到品牌培育的目的。凡战略问题,均需要长远谋划;而且品牌策划绝不仅仅是考虑一个品牌名称或图案,它需要与企业的整个营销活动所涉及的所有方面综合起来考虑。但无论怎样,在品牌时代,品牌策划都是营销策划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该如何做好品牌策划呢?
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认为,首先企业一定要确定品牌策划的目的。因为品牌营销咨询的两个核心关联点就是资源和智慧。无论出以何咨询目标,先还是要明确。只有明确了目的才能将策划案融入到实战中去,而不单单停留在纸上。许多品牌策划公司没有深刻理解策划过程,认为策划方案确定便大功告成,与企业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策划方案),交割完毕,合作就结束了。实际上策划方案不是品牌策划的最终结果,方案的实施是非常关键,包括实施的指导以及实施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变化而及时调整等活动,它还需要策划公司参与并指导实施,以保证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走样,完成对方案调整和进行事后评估等不可缺少的程序。
品牌策划的真正意义在于将确定的方案落实,从而产生生产力。实践,实践,再实践,惟有如此才能避免策划沦为纸上谈兵。策划公司要在实践过程中,对项目进行动态的把握,要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在此过程中就是对策划公司的执行能力和整体实力的考验,只有真正拥有实战经验才能让品牌策划的工作有条不紊。
事实上,蓝哥智洋机构多年的实践证明,拥有实战才能对品牌策划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有正确方向的挖掘,将品牌策划与热门专业或新兴行业结合起来,通过整合资源,发挥策划公司整体的专业特长和策划智慧。
实战主要表现于:一、能够解决客户实际问题;无论理论再高,方案再漂亮,策划再完美,只要客户派不上用场,就不是实战营销。客观的,可以抱怨客户没有钱,没有资源,那为什么不能够全面了解客户情况后量体裁衣的为客户作出方案呢。如果做出的东西没有操作性能说解决实际问题,能说是实战吗?
二、能够应对不同客户的需求;比如一些大客户,他有的是资本,成本对于他不是他考虑的问题,他最关注的是策略和方案的杀伤力以后影响的结果。他要求的是水准,是高度。为此所做的方案必须要满足其要求。另外有些客户的产品本身的特殊性是不能走常规渠道,这时就必须要进行综合考察调研后为他提供他认同的销售模式。比如一些客户他不想做广告也想把产品推向市场,这也要能帮他解决。
三、能够解决实际营销难题。有的公司资源有限,市场投入资源非常有限,他也想在限定的时间把产品推向目标市场,也要能够为此解决。
四、具备具有实战能力的人才团队。最理想的团队是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更具有举一反三的实际工作的能力的人才。一群背书的呆子是死路一条。
五、实际的作战能力。即是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合格,但是在作战时不能良好的组织,调配,协同,不能为共同的目标努力。这样能有实际的作战能力吗。同心的一群人才是真正的团队,否则就是一盘散沙。
提交人:晏路辉(中国北京)
方案热度:
概述: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中国对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的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这是一个强制性的碳减排指标。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阶段性的减排目标。随后,共计43个省市被纳为第一批和第二批低碳试点,7个省市被纳为碳交易试点。
碳交易的第一步就是对试点企业进行碳排放的核算,继而为其分配每年的碳排放配额,根据企业节能减碳表现,如果企业需要更多的碳减排配额,则需要购买;反之,如果企业节能减碳表现优异,则企业可以将其剩余的碳排放配额进行出售,为企业带来利润。国家发改委的说法是,预计到2015年形成全国碳交易市场,这样就将有更多的企业将被纳入碳管理和披露范畴。
方案点点看:
在这个过程中,碳阻迹公司主要为企业机构提供碳排放计算的培训、咨询、软件等产品和服务,使企业有能力对碳排放信息进行披露,同时也能了解到自身的碳排放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据介绍,计算碳足迹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国际标准ISO-14064,找到合适的方法学和排放因子对碳排放进行计算。在量化的基础之上软件能自动分析出企业减排潜力,促进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同时减少企业成本。还可以生成一份符合ISO-14064的报告。
对此,碳阻迹团队于2011年底研发成功中国第一款碳排放管理软件——企业碳排放计量管理平台(英文名CAMP:Carbon Accounting and Management Platform),已经取得三项软件著作权,通过软件的模式取代传统手工Excel计算碳排放的方式,实现企业碳排放管理的高效性与标准化。
受阿拉善基金会委托,碳阻迹公司作为碳排放核算以及低碳策划方案提供商,为2012年11月4日举行的阿拉善绿色契约活动提供碳排放的量化以及碳中和方案,到场的嘉宾和企业家包括吴敬琏、冯仑、黄鸣、任志强等。碳阻迹公司根据活动性质,制定了碳排放计算的整体方案,为每位企业家计算了由于参加本次活动个人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并且通过种树的形式抵消其个人碳排放,实现企业家个人和活动的碳中和。
核心竞争力:
碳阻迹公司创始人晏路辉(牛津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联合国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专家组成员,CDP技术组成员,ISO-14064碳核算师、顾问师)拥有IT和环境咨询领域的双重背景。公司其他团队成员包括IT界资深精英以及环境咨询专家。
碳阻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创立时建立的商业模式:软件+咨询。这比起单一的软件或咨询公司有着明显的专业化优势。在碳排放管理领域,传统的软件企业也开始涉足此领域,但由于其缺乏对碳排放管理业务的深刻理解,无法在业务层面和用户体验上与碳阻迹抗衡。而比起碳管理咨询公司通过传统的excel手工计算方式模式,碳阻迹倡导的通过软件来计算和管理碳排放的模式,体现出明显的高效性与规范化。同时,碳阻迹能提供一套以碳排放为核心的解决方案,包括培训、咨询、软件以及碳中和的产品服务。
摘要办公室作为一个企业的中枢机构,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应创新管理思路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办公室在企业中的特殊作用,为企业改革发展贡献力量。本文围绕国有企业办公室工作创新与实践进行探究。
关键词国企办公室工作创新
一、国企办公室工作特点
办公室作为企业核心和中枢机构,有“三大”特性和“两大”职能。
“三大”特性是指全局性、服务性和协调性:(1)全局性。办公室是沟通内外,熟悉情况,掌握全局的关键机构,大到党的方针政策,小到企业规章制度都需督办落实;上到企业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下到一线职工反映的企情民意都应心中有数。(2)服务性。开展一切工作要以服务为中心,不仅要服务于领导,同时要服务于部门,服务于广大职工。(3)协调性。要完成一项工作经常需要沟通协调,办公室作为一个机关的核心和中枢,又作为领导的工作机构,传达领导指示,分解工作任务,协调部门关系是办公室的又一特性。
“两大”职能是办文和办会职能。(1)办文是指办公室通常作为一个单位的文件归口管理部门,既承担着本单位文件的审核、分类、印发、送阅和归档管理工作,也承担着外来文件的签收登记、批转督办等管理,规范的文件管理和高效的文件流转可以提高机关工作效率。(2)办会是办公室又一主要职能,一个单位的重要会议、大型会议通常都需要办公室牵头承办。从会议通知、议程、坐席安排等无不需要办公室作出方案并组织落实。多年来,我在办公室的实践体会是:一个单位安排布置工作的主要方式就是印发文件和召开会议,而“办文”和“办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办公室工作的重要性也由此体现。
二、国企办公室工作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随着国企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办公室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国企办公室工作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有:一是参谋助手作用发挥不够,多数办公室忙于处理机关繁琐的具体事务,对企业改革发展等重大问题的调研不够,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和建议较少;二是“办文”和“办会”的方式落后。仍然习惯于使用传统的纸质文件和集中开会方式,传递效率低,资源消耗大,办公软件、视频会议等的推广力度不够;三是策划和组织大型活动的能力较弱。特别是在一些大型国企中,一项大型活动势必会涉及安保、接待、宣传、食宿等众多专项内容,跨单位、跨部门协调难度大,多数办公室组织类似的活动策划不够,顾此失彼,导致活动不够圆满。
三、国企办公室工作创新与实践
国有企业办公室要做好各项工作,首先要准确掌握企业发展战略,明确办公室在企业发展中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围绕目标和任务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创新工作方式,并付诸于实践,从而提升办公室工作水平和推动工作的能力。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围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产业政策和企业实际,搞好调查研究,重点调研和分析产业政策,产品市场前景、优秀企业商业模式、经营指标等,对企业改革和经营提出工作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二是注重工作策划。对一些大型会议和重要活动要养成事前策划的良好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对办公室组织筹备大型活动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性。一个活动的策划方案一般应包括组织机构、专项小组、经费预算等,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便于改进。
三是创新工作方式。要积极推广高效节能的办公方式,充分应用办公软件、智能手机、视频会议系统等平台,提高OA系统、电子邮件、微信平台的利用率,特别是在微信软件如此普及的时代,要研究并深化微信公众号的应用,力争让企业新闻、数据报表、文件处理、会议通知等都能通过微信实现,为领导和员工提高便捷的办公平台。
四是建立工作台账。大型企业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业务性质不同,任务有缓有急,办公室人员必须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排出顺序,有条不紊的逐项推进和落实。我们办公室人员要学会建立工作台账,对工作任务分门别类,明确承办人,排出时间表,每天对照工作台账,梳理进展情况,防止遗忘漏项,影响整体工作。
四、结语
我国有企业中现代企业制度在不断建立和完善,并逐步完全走向了市场,处于核心中枢地位的办公室,必须在工作中与时俱进,创新管理,支撑企业改革发展,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国有企业办公室工作人员,应该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工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工作,不断探索和实践国有企业办公室工作方法,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会展管理;会展策划;源头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
近年来,会展行业呈现了蓬勃发展之势。会展项目的类型日趋多样化,面向的行业定位越来越精准,会展活动频率越来越高,会展业对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在会展业表面繁荣之下,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问题,即:会展活动同质化倾向日益严重。表现之一,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展会所安排的活动内容具有高度相似性,甚至完全相同;表现之二,会展活动的主要工作流程及工作方法极其相似;表现之三,会展活动的现场效果极其相似,目标客户与无效观众的感受越来越接近。
同质化会展活动的消极影响往往隐蔽在热闹的场面之下,但它对整个行业会造成长期和深层次的伤害。对于主办方和组织者而言,同质化直接削弱了会展品牌及其影响力,经济收益很难有大幅提升;对于参展商而言,参与热情很难得到激发,展会成为营销策略中的“鸡肋”选项;对于目标客户而言,展会已经难以帮助他们获得所需的信息与机会,还不如将时间和精力用在互联网等其他途径。
如何改变会展项目的同质化趋势?这需要组织者和参展商的共同努力。本文仅从组织者这一角度对此课题进行初步探讨。策划是会展项目的孕育阶段,策划的创新能力将在根本上制约整个项目的质量。在会展项目的策划阶段,提高创新水平和创意层次,体现源头创新精神、集成创新策略、协同创新方法,为项目执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奠定基础。
一、会展策划应当体现源头创新精神
相当多的策划人员在构思会展项目时,往往首先搜索、下载、复制其他同行的项目文案资料,然后进行适度修改,策划工作便大功告成。适当借鉴先进经验与作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不能以此作为策划“偷工减料”的借口。其他项目的资料信息必然包含隐性的构思模式与思维理路,难以完全移植到新的项目中,即使进行了部分改造,也仍然无法摆脱照瓢画葫芦的境地。
提高会展策划的水平应当体现源头创新精神。所谓“源头创新”是对构成事物最基础、最底层的各种要素进行挖掘和重组的过程。类比而言,就是对底层代码的重新书写,是对原子的化合反应。源头创新能够生成全新的创意和项目,并赋予其新的精神内涵。
会展策划中的源头创新,应当基于对项目构成要素的准确理解,能够发掘要素重组的各种可能性,能够准确把握项目品类的价值层面。
例如,在婚庆用品博览会的策划中,就有以下要素需要策划人员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婚庆用品消费主体“80中后”人群的价值观诉求、审美趣味、家庭需求、消费习惯、消费实力;婚庆业商家所提供的实体产品和服务产品的类型、特点属性、消费模式、档次差异;消费者与商家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婚庆用品消费与需求的时间性特征;婚庆用品市场的价值链构成与商业模式;项目举办场地的空间格局与时间选择。对这些要素的深入分析,将有效地带动整个项目的创新。拿其中的项目时间来说,春季之初和秋季之初这两个时间选择,会对项目的创意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含义,将其体现在各个方面,必然能够打造个性化的展会。
二、会展策划应当贯彻集成创新策略
集成创新,是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新技术、新工具和新手段,对各种要素和内容进行选择、重组和优化,进而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的动态创新过程。集成创新的目的是有效整合各种要素,主动寻求最佳匹配,通过优化组合要素产生“1+1>2”的成效。
会展项目的策划与执行本质上是一种管理行为,对于管理手段和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天然需要实施集成创新策略。但是在相当多的项目实践中,集成创新往往被忽略,组织者和参展商还没有形成明确的集成创新意识,所使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也比较初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的实施效益。
会展项目的构成要素极为丰富,既有主体性的要素,也有客体性的要素,既有动态要素,也有静态要素,既有文化要素,也有经济要素。会展项目的实施周期相对较长,各类要素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又呈现了不同的组合方式。此外,会展项目要素群的聚合还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会展策划中迫切需要实施集成创新以应对纷繁复杂的各种要素所带来的管理挑战。
会展策划实施集成创新,首先应当强调灵活性,重视产品多样化。在传统的观念中,会展组织者只是搭建了一个“台”,“戏”还要参展商自己来“唱”。参展商如何表演、效果如何,似乎只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可以说,组织者提供的产品类型单一,难以充分实现“多赢”的结果。策划的集成创新,应当以为参展商和参观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产品为目标。在策划中,充分考虑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寻求其中的结合点,并构建实现这些诉求的途径和机会。在展示之外,还应当提供体验、交流、信息、成交等多种产品卖点,并调动各种要素资源促使其顺利完成。
会展策划实施集成创新,一定要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在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的今天,手机成了接入网络最重要的设备之一,而且以其便携性抢占了台式机与笔记本电脑的市场份额。在策划中,可以考虑开发基于手机平台的展会信息管理应用,将签到、信息、信息反馈、信息匹配、供需对接、观众定位、效果统计等功能集成其中,借助移动互联网将各类要素充分集成。
三、会展策划应当执行协同创新方法
协同创新,是在创新过程中由不同的创新主体来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进而提升创新的水平。会展项目中包含很多主体,除了发挥主导作用的组织者之外,还有众多参展商、观众、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场馆方、行业关联方、民间组织等等。这些主体会在项目开展的不同阶段介入其中。在策划工作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些主体的协同方式,实现多种主体之间的配合协作。
策划者首先应当考虑的是与政府机构的协同。可以说,项目策划方案是取得政府支持的重要基础。在政府主导型的展会中,策划者应当准确理解政府的需求,能够争取到有力的资源、政策支持,并充分将其开发。在市场化的展会中,策划者也应当积极寻求政府部门的支持,对项目的定位应当符合当地政府发展经济、经营城市的总体思路与导向,项目的规模、时机应当满足政府进行扶植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跨界思维;管理学;社会工作
跨界思维,是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产生的,相对于“平面思维”所提出的一个概念,也叫空间思维、互联网思维,是运用于商业领域,改变商业模式、引起产业变革的一种潮流;特指能从多角度、多视野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跨界思维以交叉、共享、跨越为特点,对于课程的跨界嫁接,跨界思维强调通过学科交叉、实现课程融合,最终达到课程的跨越改革目的。在结合社会工作专业所具有的实践性、实务性、操作性等特点的基础上,本文立足于跨界思维,从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评价等四方面研究如何对管理学课程进行应用性跨界改造。
1.教学思路的跨界改造:以教学思路的转变为切入口,注重学生的管理思维训练
传统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正确理解有关管理的基本概念,熟悉相关管理思想,系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内容。注重学生显性知识的灌输,而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和管理思维的训练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往往处于次要位置,甚至被忽略的状态,使得管理学课程不能适应社会工作专业对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的需要。教学思路的跨界改造就是转变教学思路,从注重理论的学习转变为注重实践训练,从注重管理学课程显性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注重其隐性素质的开发,完成从知识到技能、从技能到素质的跨界转变。
2.教W内容的跨界改造:配合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计划,梳理管理学课程的关键知识点,重新设计教学内容
传统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按照管理的职能来编排的,目前大多数教材都是按照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来安排篇章,再进一步细分知识点,大量介绍管理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追求大而全,整本教材知识容量大,基础理论知识点多,不仅在时间上没有教学保障,学生还特别容易感觉枯燥无味,并且体会不到课本内容与管理实践的直接联系。而社会工作专业在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很多专业实训课程,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这些课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个管理项目,学生要成功实施该项目,不仅需要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还应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教学内容的跨界改造就是以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设计为依托,对成功实施这些项目涉及的管理知识和方法等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提炼、转化,以这些关键知识点为主干来重新设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项目实训提供管理学的知识,而且可以借助综合实训平台对相应的管理学知识进行实务模拟,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3.教学方法的跨界改造:以服务项目为驱动,以体验式教学为核心,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将基础平台类管理学课程跨界嫁接到社会工作专业,就应该结合跨界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教学方法的跨界改造。在社会工作专业开设管理学课程,课程的讲授方法可以以社会工作专业安排的实践教学计划为依托进行,以社会工作专业搭建的实践教学为平台,以社会实践项目为驱动,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进行管理学基本知识和原理的传授。通过社会实践项目中所呈现的真实管理情境进行迁移学习、实践实训,从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自身体验机会,达到相应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内化目的。如下图所示。
4.考核方式的跨界改造:以全面衡量为准则,实行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
以往管理学课程的考核主要是以笔试为主,考核内容也以测试学生对教材及讲授的知识的识记为主,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对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要求,也不符合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特点,因此,要充分发挥考核的引导与指挥棒作用,对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跨界改造,树立以应用为导向、以能力和素质考核为中心的考核观念,建立新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和管理素质的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管理学课程的考核可以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全面衡量为准则,实行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由单一的笔试拓展到社会项目计划书的设计、策划方案的撰写;实训、服务项目的策划、执行等过程性环节的监控考核。实行“理论考核+方案考核+行为考核”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体现了既考核结果又考核过程,既考核知识又考核技能,既考核认知又考核行为的全方位考核理念。
总之,管理学课程在社会工作专业的跨界嫁接,需要在充分考虑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性、实务性、操作性等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从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评价等方面对其进行应用性改造。秉持跨界思维的理念,配合社会工作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重新梳理和编排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应用型教学内容,再借助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以社会实践项目为抓手,进行管理学基础知识和原理的实务训练,达到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的目的,也达到提高教师管理素质,形成管理思维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