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设计及教案

教学设计及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设计及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设计及教案

教学设计及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案 教学设计单元包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是主体,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特别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单元包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要成果,它有助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教学设计单元包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与评价,标志着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新的发展阶段。

一、教案解读

1.教案的定义

教案是指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制的教学具体方案,上课的重要依据,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可分为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有时仅指课时计划,一般包括班级、学科名称、课时和教学目标、课的类型、课的进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作业题、师生活动设计)、教具等。

2.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格式

(1)教案所包含的内容。课题(本课名称);教学目的(称教学目标,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课型(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课时(属第几课时);教学重点(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教学难点(本课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教学过程(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作业处理(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板书设计(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教具(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2)教案编写的格式(请参照表1)

3.教案的思考

教师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课程计划机械地对上面的表格进行“填写”。教案的编写完全是为了教师的教,也就是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学和学生的发展及学习需要。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个性,更难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还束缚了教师的思想,使其成为一成不变的“播种机”。因此,就要对传统的教案进行“思考”、“反思”,保留精华,剔除不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内容,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呼唤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想,教学设计单元包就是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果的体现。

二、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概念、内涵及基本组成

1.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概念及内涵

余胜泉等认为“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教学设计单元包(Instructional unit design package)是为实现特定学科单元教学目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的一套相互关联的课程单元教学规划和支持材料,包含了借助于以多媒体网络为主的各种媒体实现的以学习活动为核心的多重教学活动支持的资源,主要由教学情境问题定义、教学活动设计规划、教学课件以及可以链接与嵌入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组成”。

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内涵。教学设计单元包是教育信息化推进和信息化教学普及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含义也在逐步丰富和发展。教学设计单元包概念的发展,是以教学课件、学习资源、教学工具、学习工具和评价表等概念的发展为基础,以数字压缩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实条件。其主要内涵有:(1)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基本观念是大教学观、学习化课程观,基本立场是以人的学习为本,全面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的展开;(2)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本质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规划的一种物化形态;3.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基本内容是涵盖教学目标情境化问题和丰富多样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4)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构成包括支持学生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的辅材料,主体部分是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5)教学设计单元包的使用与发展要考虑借助各种媒体的形式予以实现,在信息化浪潮中,教学设计单元包要以多媒体网络为主流媒体;(6)教学设计单元包的主体是学习者,学生是学习者,教师也是学习者,教师的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2.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基本组成

教学设计单元包一般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定义、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分析、具体的教学流程图。

(2)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专门为教学活动开展而设计的各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或应用软件,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和动画等的集合体。目前,人们通常用Powerpoint、Flash、FrontPage等多媒体编辑软件作为基本的技术平台来开发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在为学生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的同时,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和提升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由教师自己制作,也可以是商品化软件,制作的软件不一定很精美,但一定要符合教学的需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具有教育性和科学性及较强的实用性。

(3)学生作品范例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作品(包括作品的格式、评价量规,所使用的软件环境等)。学生作品一定是学习小组制作完成,教师在提供范例的同时要强调只是为学生或学习小组完成学习作品提供一个参考,对学生或学习小组完成作品给一个“模版”,要鼓励学生创新而不是“框”住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逐步达到和体验完成作品的快乐,在做中学。

(4)学习资源是围绕教学开展收集和整理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教师收集到的供老师教学备课用的资源,还包括支持学生在学习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资源、作品等。收集到的资源需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整理,便于资源建设和资源共享,延长资源的生命力,增加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

(5)活动过程模板(如实验报告模板、信息调查模板),根据学生主题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需要填写一些调查表、实验报告、记录单、活动评价表等。教师要事先准备好这些学习记录表单的样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利用表单模板填写,这样有助于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任务本身,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由于任务的多样性以及个性化,有些记录表单教师无法预先设计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

(6)活动过程评价量表,在教学活动展开中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对参与活动学生的观察评价、问卷调查等)、评价的对象(学习的差异、情感差异、信息处理能力差异等)、评价量表、评价数据、对评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一般在课堂教学展开中,包括对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主要是课堂参与、协作学习过程中对小组的贡献、完成任务的情况、学习过程的态度与兴趣)、学生作品等进行评价的具体项目及标准,这些量表包括课堂观察表、学生互评表、自评表、教师评分表等。

三、教学设计单元包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采用山东淄博实验中学语文组周江老师完成的“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计划”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单元包,在《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上,这篇论文是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完成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具体以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框架问题(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为设计思路展开的。

1.“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单元包的设计及基本组成

“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计划”的教学设计单元包是以可视化的文件夹的形式存放各种资源的,基于计算机辅助的效能工具软件来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以“教师个人数字资源”文件夹(即为教学设计单元包)为核心,并分门别类地将各种文档或资源放入相应的文件夹类别中,其中子文件夹有:(1)版权信息;(2)图片声音(包括图片、声音、视频);(3)学生范例(包括学生演示文稿、学生网站);(4)单元支持(包括评价工具、学生支持、教师支持、单元计划)。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设计单元包文件夹如下图。

2.“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单元包内容的分析

(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成果――教学设计单元包。教学设计单元包需要教师考虑教学当中的方方面面,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理论进行学科领域的设计(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主题、学习目标要求);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具备对文学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深入社会调查问题的能力、利用网络或书籍查找并筛选资料的能力、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能力、制作个人网页的能力、有较强的组织、编辑资料的能力、课程标准的研读、教学反思(差异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本质就是基于问题化的设计,提出有意义和有价值问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深层次建构。按照基于问题的设计思路,框架问题包括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参照表2。

(2)学习资源的设计和使用。教学设计单元包中有教师支持材料、学生支持材料、学生作品资源包括学生演示文稿和学生网站、印刷资料(四本爱情小说)、辅助材料(电脑、影碟机、投影仪等)、网络资源、其他(莎士比亚全集、《霍乱时期的爱情》,光盘《魂断蓝桥》)、帮助学生完成问题或任务的各种评价工具(对演示文稿、对出版物、对网站或网页、其他评价)等。

3.教学过程的设计(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认知工具的使用、学习情境的设计等)

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体现教学单元包的核心思想和具体内容,例如,利用教师演示文稿,提出本单元的基本问题,介绍单元学习计划;师生共同初步讨论所提出的基本问题,明确研究的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影音资源,查找资料,分小组自主研究,通过对所选择的爱情故事的“故事背景、爱的开始、爱的进行式、爱的阻力、爱的结局”这五个方面对爱情故事进行分析);分小组进行研究(分头搜集资料,集体讨论,分析整理资料,资源共享);要求学生制作演示文稿;组织一场辩论等,这些都是教学单元包的内容,要一一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四、在教学设计单元包中看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从教案到教学设计单元包是教师由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教学观念转变的关键。教案侧重教授知识的梳理以及对教材的重新组织;而教学设计单元包侧重教学活动与教育资源的设计(除了教学设计方案,还要包括学习活动、教学活动过程实施方案、学习资源、评价量表、实验报告模板等一切与教学相关的材料。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高级思维的培养和知识深层次建构的发展为核心、促进学生高效率获取知识的能力”是从教案走向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

1.教案与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比较(参照表3)

2.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单元教学设计方案、学生作品规范、范例、教学课件、评价量规、教学支撑材料、参考资源、单元实施方案;(2)学习任务与问题设计;(3)学习资源查找与设计;(4)教学过程设计;(5)学生作品范例设计;(6)评价量规设计;(7)单元实施方案设计;(8)教学设计过程的评价与修改。

3.教学设计单元包对教师信息化设计能力的提高

教学设计单元包被认为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成果,教师“领会”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内涵”,“吃透”教学设计单元包的“精髓”,在教学实践中设计进而实施教学设计单元包,并在实施前、中、后三阶段对教学设计单元包进行反思和修正,对于教师信息化设计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教学设计单元包中蕴含着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单元包体现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精髓,教学设计单元包的设计过程蕴含着新教育思想,其中主要体现了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思想,余胜泉教授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教师通过设计“教学单元包”来强化自己对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的运用,在于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同时,又可以通过新理论进一步促进教学实践,如此反复信息化设计能力将得到不断的提高。

(2)教学设计单元包的“问题设计”有助于教师信息化设计能力的提高。余胜泉教授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先进教育理念(尤其是建构主义)指导下,根据时代的新特点,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本媒介,以设计“问题”情境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规划与准备的系统化过程。这表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模块是问题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激励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课程问题来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具有“问题意识”,通过从“教案”设计到“教学设计单元包”设计的“训练”,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成果(教学设计单元包)、案例(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和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介绍,相信广大教师对于教学方案的编写一定会有全新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束缚,不再只是把传递系统的知识作为方案设计的惟一目标,不再只是为了方便自己的“教”而设计,而是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把“问题”的设计(任务驱动)提上“日程”,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媒体工具,为学生的学习创造真实的情境,把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是真正的为了学生的“学”而进行设计,既教给了学生基本知识,又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同样,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五、结语

教案越来越不能适应教学的发展,它严重束缚了教师的创造能力,更不利于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出现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带来了“新理念”、“新思维”、“新工具”,教师从传统教案编写上升到教学设计单元包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促进了教师自身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下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严寒冰.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规实用工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周江.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电化教育研究,2003(4).

教学设计及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 ADDIE SMART原则 职业教育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系统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属于宏观设计层次,如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的编制。教学系统设计在德国需要得到州法律认可,不可随意修改。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是发挥教师个人才智,体现教师个人魅力的重要层次。

一、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ID)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ADDIE教学设计模式将该过程分为五个项目: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现(Implementation)、评价(Evaluation)。

1.分析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胜任今后的就业岗位,因此要用工作过程分析的方法确定职业能力目标。职业能力目标是分层次的,在不同的就业阶段和不同的岗位上要求也不同。合理的职业能力目标将引导学生通过职业实践性学习逐步建立职业的概念,向职业纵深发展。

为了更好的确定能力目标,在此不妨引入目标管理领域著名的SMART原则进行参照。SMART原则是指制定的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的(Relevant)、必须具有明确截止期限的(Time-based)。一个可见的、可操作的、明确的能力目标不但可以指导教学材料的编写,还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不恰当的能力目标通常都不能满足SMART原则,因此可以将SMART原则作为优化能力目标甚至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有力工具。

确定好的职业能力目标需要进行解析,分解得到工作过程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是指与工作过程相关的概念和方案,工作过程知识分为3种类型:概念性知识(知道做什么know what)、程序性的知识(知道怎样做know how)用于引导行动的知识(know why),如图1所示。

图1工作过程知识的组成

2.设计

这部分要考虑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主要采用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要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设计学生熟悉的、能够理解的、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设立相应的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从而掌握相应的工作过程、知识和操作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教学情境设计中非常最重要的、却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如果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讲得再好,也无法得到预期效果。

情境设计任务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实际工作问题,需要全面考虑影响工作的各种因素。如果情境设计不够全面,学生即使完成了学习过程,当面对真实工作环境时仍然会无从下手。比如,为一个办公室构建局域网的工作,不能设计成一个简单铺设网线并安装模块的情境。需要考虑用户需求、材料选购、成本控制、工作流程的效率、工艺对质量的影响、环境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完工后的测试和文档交接、工作态度、人身安全等环节。当学生完成这个情境的学习后,应该能独立完成这一类型的实际工作。

3.开发

开发主要考虑如何编制教案、课件、教具等教学材料。要以职业实践为出发点,将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列入教学材料。

在德国斯图加特IT职业学校的数据库课程中有关“SQL基本语句的应用”部分教案如图2所示。

图2 “SQL基本语句的应用”部分教案

其内容主要包括题目、班级专业、课时、学习基础、先修课程、后续内容、学习目标、教学素材等。在教学素材中涵盖了情境设计、幻灯片等。在课程开发中,情境设计要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这是学生熟悉的、能够理解的、感兴趣的,同时又可以充分说明教学内容的。结合本课内容,情境设置如图3所示:电子商店的商品价目表(一个超过一万条记录的ACCESS数据表文件),表中包含产品名称、型号、价格信息;计划用100欧元购买一台扫描仪;给出的任务是从价目表中找出100欧元以下的扫描仪产品。通过此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据库的用途,SQL语句的强大功能。

图3 情境设计

除此之外,还要准备课堂任务要求、上机操作指导等材料。给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目标,提供清晰的操作界面和操作步骤,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成操作。

4.实现

实现主要考虑教学实施和教学环境安排。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求学校重新配置师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术专长和工作经验,标注自己能够承担的知识模块。教学系领导依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对师资配备做出合理安排。上课时间需要重新安排,教学空间需求和设备需求增加较多。如果学校从老模式转入新模式时硬件条件不能满足,可采用混合教学方法(传统授课+按周进行项目教学)。

教学环境需要为行动导向做好充分准备。比如,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州立教师进修学院在转入新模式时强调透明、灵活、自主负责的办学理念。借助先进的智能钥匙和跟踪系统,学生可以任意出入教室上自习、做实验,学校也可以全面掌握每位学生的自习时间、地点。每个教室都配备了数字投影机、胶片投影仪、媒体板、挂纸板、各种卡片等,为教师利用各种手段开展教学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师生互动交流。教室及实验室设备设置灵活。桌子都为长方形或梯形,可以任意拼接摆放,方便不同教学形式的实施;白板全部挂在导轨上,导轨被安置在教室的每一面墙,以便随意移动白板,随时随处讨论问题,展开教学。电脑桌可以调整高度并在房间内任意移动摆放,不用时可以放入设备柜。每台计算机通过交换机连接到校园网,同时方便学生自带笔记本联网。电源和网络接口统一为地插,另外设置媒体柱,内设置各种电源插座、电话线、网线等信息插座、上下水管等,可以自由摆放,不用时可以拆下整体放入设备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巡视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真正掌握工作过程所需知识的学生,通常能够较好的完成任务。教师可以为无法完成任务的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但不要告诉学生具体操作,更不能帮助学生完成。如果多数学生都有困难,则可采用集中讲解的方式进行辅导。在学习过程中如需要分组,尽量做到强弱搭配,以利于学生互相帮助。教师可以给学习好的学生提供选学的任务,而对学习差的学生只要求其完成基础任务。

5.评价

教学是一个通过反馈信息不断改进的动态过程,而评价正是信息反馈的途径。评价可以考查学习的效果或评价教材的质量。

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首先关心工作过程知识的评价,因为知识与行动是紧密联系的,没有相关知识作为基础就不可能持续的发展职业能力。知识的评价可以采用传统的考试。职业能力评价中最关心的还是职业能力的成长程度。而这种程度无法通过考试获得,通常需要一些指标来衡量。需要注意的是,评价的指标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的技能,又要关注学生在道德和社会能力等其他方面的整体发展,这才是完整的职业教育。

职业行动中的结果往往没有对错之分。在行动中考虑更多因素的学生,其职业能力较高。为了更准确的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职业能力,往往需要考虑较多的评价参数。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知识点都进行评价。

评价参数的选择非常重要,好的参数可以定量分析,得到准确的评价结果。如果选定参数不能定量分析,很可能是选错了维度。比如,为了确定某个班的整体完成情况,直接统计已完成学生的数量所占百分比即可,而不需要分别计算每个同学的分值。有些教师为了了解学生个体的任务完成情况,为其制订了10分的评分标准,看似精确,但在有限的项目时间中不可能为每位学生做出全面公正的评价。如果将10分评分标准改为很好、完成、未完成的简单三级评价,也许将更客观公正。如果认为不够精确,只需要增加更多的技术评分点即可。

德国泰特朗电子职业学校的网络管理课程给出了如下的评分方法。

技术验收表:给出各项必须的技术要点(网络配置、局域网、服务器配置),给出三列――很好、完成、没有完成,教师需要打钩并签字。验收表将加入到书面报告中。

书面报告(Document):书面报告要按照结业考试的要求格式。每部分的内容和占有的比重都有明确的规定,包括引言、字体等。

展示汇报(Presentation):属于口头报告,但也要按照结业考试的要求实施。如语言表达、PPT质量、技术架构是否清晰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评分办法:技术方面的评价40%;口头报告的评价20%,按评价点给出小分,合计出口头报告分;书面报告的评价40%,内涵符合国家IHK结业考试的要求。权重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变动。

二、结束语

本文对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的分析还不够详尽。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教学设计工作。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将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基本的职业教育技术更多的应用到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中。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教学设计及教案范文第3篇

一、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对于地理教学而言,高中地理教学新方案的设计是基础,是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观念的关键渠道。在高中地理教学新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能否吸引学生的兴趣和落实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已经成为地理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新的教学方案是否有效,地理知识是否掌握落实,学生的地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都是值得教师和学生重视的。所以,在新方案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唯有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含义。通俗来讲,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在理论知识上,由不懂到渐懂,由不知到多知;在精神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毫无兴趣到感兴趣。通过新的教学方案设计,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分析地理理论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高中地理新方案教学有效性的发展意义。实施新的课程教学方案以来,为了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付出了很大的热情和努力。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地理教学的兴趣,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方法;其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地理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所以,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对高中地理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是当务之急。这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铺平道路,使新的地理教学设计方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1)以学生为主体。高中地理课程制定的方案是针对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而设计的。在有效的课程教案上,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置,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观念。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学生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发展。因此,要正确理解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优秀的教师都比较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善于学习,善于研究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找准问题的关键,从而采取有效的设计方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变更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案。新的教学课程理念是灵活多样的,教学的方式也是活学活用。旧的教学设计是一味地老师灌输,学生被动接纳,使得学生无法消化课程知识,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就很困难。长此以往,难点和疑点积少成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影响,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压力。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才能达到地理教学方案设计的效果。

(3)完善自我,树立合格的教师形象。一个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教师要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自我学习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反省自己,完善自我形象。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地理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4)及时加强地理教学设计的反思工作。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方案设计中,必须特别强调教学的反思工作,因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进步和自我提高的有力因素。对于地理课堂教学来说,反思型教师会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不合理教案设计及出现的纰漏,进行客观上的研讨和探索。这样一来,就促使地理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进而提升教学水平。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反思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不断研究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不断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及个性特征,才会不断进步,才会逐渐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经验,并运用于地理教学。

教学设计及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幂函数;案例设计;创新

一、中职幂函数教学单元的定位

1.课程定位

2.教案设计理念

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执教教师发现,若没有数学认知和自我总结的实践过程,而是仅仅以结论提供方式的记忆式学习,往往容易造成学生解题时的困惑,这与其尚未真正掌握幂函数规律密切相关,故而本教案设计的核心原则在于避免以往的“告诉”式,而是以建构的理念,还学生以知识认知与理解掌握的主动权,鼓励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幂函数基本规律及其性质、属性,并同时结合教师的引导对知识进行确认与巩固,通过反复的、源自于幂函数性质规律各角度的练习,进行幂函数深入学习。“授人以渔”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学会知识摸索与探求的基本学习规律和技巧。

3.教学基本情况分析

本节课程的授课对象为中职学生,基于其对函数一定量的基本概念与性质认知,函数研究思路与方法也有所熟悉,幂函数课程是结合并运用已知指数和对数函数概念、性质和图象及结题运用,开展教学的知识模块。但由于刚步入中职,对初中学习阶段的各种学习特点及习惯仍有所保留,而且能力和思维模式的发展仍属于转折成型期,所以教师须把握幂函数教学创新的体验、契机,对中职学生进行数学理性思维和类比等思维的培育,并获得幂函数教学的良好效果。

4.教材要求与目标设定

幂函数作为改革教材的重点内容,在现行中职类专业教学的数学教材中处于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之后,主要目的在于比对上述函数的复杂性之后,鼓励学生结合指数函数、对数函数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本教案所涉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幂函数,主要以结合实例引用概括幂函数概念,在学生了解识记幂函数结构特征的基础上,了解其与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区别,并通过特殊简单函数的图象比对进行观察、分析与总结。教学目标为结合一次、二次和指对函数的特性对比,培养学生数学的对比结合和相应的分析归纳能力,并提升其数形结合、特殊上升到一般、归纳类比的逻辑思维。

二、教学案例实施过程

1.以学生业已熟悉的各类简单函数的引出,进行学生函数思维的重新建立,如运用(1)p=k,(2)S=x2;(3)V=ax3;(4)r=■;(5)v=s・t-1提问学生上述函数在其“形状”变化上的一些共同特点,进而引出y=x,y=x2,y=x3,y=■,y=■,y=■,再结合一定时间的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幂函数的变化特征为以x为自变量,a为特定常数作为其指数所构成的y=xa,这一函数称为幂函数。经过上述幂函数的引入教学,学生被自然地带入对于类似函数的思考研究中,从而获得一定程度的概念性认知。而且该方法突出了本教案设计的“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教学创新原则,尊重教材的同时适当创新教材展示与教学设计。

2.基于幂函数引入的课堂导入,使学生获得幂函数理解认知,并提示指出幂函数结构中的x自变量位置,并以其与指数函数的位置进行直观对比,从而将复杂的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结构易混淆问题变为简单且不易遗忘的形状识记。同时,可以配合一定量的各种幂函数举例辨别,分辨并总结各类幂函数,在此基础上又对幂函数的形式进一步探析。接着,对幂函数的一般形式进行进一步探析。当然基于课程的教案创新改革必须秉持一贯的教学目标及其实施,也不能一味地进行脱离教学规律的教法创新。

总之,作为逐步发展的教学教法创新过程中的教学革新,都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充分结合学生现实、教材现实、教学现实、教育发展现实,中职数学中的幂函数不能以简单的给定义、告性质、做练习的模式进行,更应充分结合学生特点及其自有知识结构体系与认知能力特性,进行综合性创新。

参考文献:

[1]黄邦杰.例谈幂函数的教学设计与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0.

教学设计及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连接词尾;“■”;教育方案设计

“■”一般都是在初级阶段开始学习,对于韩语还不太熟练的初学者来说,掌握其形态特征和意义具有较大难度,出现错误的频率也比较高。本文以语法教育理论为基础,运用更系统有效、更合理的教学方法,设计出“■”的课堂教育方案,希望能够给韩语学习者和教学者一些启发。

一、韩国语语法教育方法

1.语法教育的重要性及韩语教学模式

外语的教学与习得过程离不开语法这一概念。所谓语法,简单来说就是语言本身所具备的结构、功能、语用等方面的规律。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沟通交流,而语法的应用能力对于运用语言沟通交流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一部分。

为了更有效地达到语法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各样的教材、教具及教学方法,包括图片、表格、地图、词汇卡片以及一些物品的准备,还有情景对话、作文、游戏、讨论等练习方式。

2.语法教学构成方案

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教学内容的构成以及教学顺序也有很多种,一般来说主要有如下五个阶段:一是导入阶段,本阶段通过比较自然的方式有意识地诱导学生了解学习目标,预测学习内容;第二阶段是认知阶段,对语法的规则进行详细的讲解;第三阶段是语法原理的学习阶段,利用教材及教具,通过替换、应答、连接,完成句子等多种多样的练习方式,掌握语法使用规则;第四阶段是活用阶段,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正确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第五阶段是整理阶段,确认是否达成学习目的,整理所学内容,本阶段可以合并到活用阶段。

二、“■”的教学方案设计

1.“■”的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制订教案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语法的教学设计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既定的教学内容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下去。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因此在制订语言教学教案时不仅要考虑到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及语言知识的习得,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法的训练提升语言的运用能力。

本文“■”教案的设计以语法教学法理论为基础,充分考虑到教学目的以及学习者已学到的知识,力求以最有效的方法达到教育及学习的目的。

【“■”的教案】

教学目标:掌握连接词尾“■”语法特征及意义并能够根据情况正确的运用。

教学内容:连接词尾“■”的背景说明,对比对照。

教学对象:初级韩国语学习者。

教学资料:单词卡片(包含动词形容词名词,每种词性的单词都要包含开音节单词和闭音节单词)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1)通过简单的对话形式提出要学习的语法。(2)讲解语法意义及用法。运用板书的形式根据词性讲解连接词尾“■”的形态变化规则。板书:

通过例句加深对语法的认识(包括各种形态变化以及不同意义的例句);形态变化练习。(3)通过练习加深对语法的理解。练习1:运用连接词尾“■”连接两个句子。练习2:给出前半句或者后半句让学生造句。练习3:展示相同的前半句分别用“■”和“■”完成句子。(4)通过活用练习加强语法的实际运用能力。

2.“■”的课堂教学实例

教师根据教案并结合初级学习者所掌握的词汇语法难易度,对于连接词尾“■”的课堂教学可以按照以下的方式进行。

(1)形态变化规则的讲解。通过两段比较自然的对话方式提出本课所要学习的语法。

重复一遍刚刚对话的内容并在黑板上写出对话中用“■”连接起来的两个句子:

重点划出“■”部分,提出本课所要学习的语法“■”,并详细讲解语法意义及变化规则。

讲解形态变化的规则并按照词性通过板书举例说明,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单词展示给学生,做“■”形态变化的练习。单词要包括各种词性的开闭音节单词以及“■”不规则动词,“■”不规则动词,还有名词等。练习时时制词尾的变化也要一起做。例如:■,掌握好形态变化规则之后再结合例句进行意义的讲解。

(2)对“■”意义特征的讲解。“■”意义特征的讲解不尽相同,本文以各类语法教材以及高校教材为基础将“■”分为状况说明与对比对照两个方面进行讲解。

①前后文是对比对照的关系,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前后文是单纯的对立关系,位置可以互换,意义上没有任何变化。例句:

第二,后文出现与先行文期待相反的结果,前后文位置不可互换。例句:

②提出状况背景的说明关系,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为了提议、命令提问而使先行文成为前提背景或者为了后文具体内容的展开而说明状况。例句:

第二,使先行文成为后文的理由根据。例句:

(3)进行阶段性的练习。通过以上的讲解及例句展示学习者对“■”的一些语法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阶段性的多样化练习使学习者对“■”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其内在的特征,以便在会话中能够灵活正确地运用。

练习1:用“■”把两句话连成一句。通过这个练习使学习者达到灵活掌握”■”形态变化规则的目的。例如:

练习2:给出句子的前半部分或者后半部分完成句子。通过这个练习可以加深对“■”意义特征的理解。

练习3:“■”在意义上有时与连接词尾“■”,“■”难以区分容易发生错误,因此可以针对这一点进行练习。

通过以上的说明讲解以及练习,学习者基本能够掌握连接词尾■”的语法规则。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还要通过一些活用练习使学习者能够灵活地运用,活用练习可以通过看图造句编对话等方式进行。

以上是“■”的教案设计及课堂教学实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可以根据教材以及学习者的水平进行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