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神文明建设综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文化下乡;农村群众文化;文化传播
一、送文化下乡的现状综述
“送文化下乡”就是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形式向广大的农民群众传播丰富的文化教育,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陶冶民众情操,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主要内容体现为送图书、报刊下乡;建立农家书屋;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春联下乡等一系列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送文化下乡”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的文化政策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出现是由于农村需要高档次、高质量的文化享受的基础决定的。早在1938年,柯仲平就在其发表的《文化下乡去的一个实际问题》中探讨了“文化如何下乡”这一重要问题。[1]1963年我国就组织了第一批“农村文化工作队”支援农业,为加强城乡文化联系,把社会主义文化艺术输送到农村去。梗风在1964年的《送社会主义新文化下乡,加强与群众的联系——第二批中央农村文化工作队胜利完成工作任务归来》一文中充分肯定了送“文化下乡”不仅能够鼓舞农民的政治和劳动热情,有助于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农业建设工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艺术工作者深入了解农村,为艺术创作提供思想源泉。1995年,等八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文化下乡活动。此后,“送文化下乡”的相关工作逐渐成为每年各级单位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被沿袭下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以来,更是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加以实施。[1]
二、“送文化下乡”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提升乡村生活品位
文化是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这些文学、艺术能够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现阶段物质生活条件相对富裕的农村,迫切需要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乡村生活品位,而“送文化下乡”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这种需求。例如,每年的传统节日,南昌县文化机构在各乡镇举办的“歌舞活动”“送戏下乡”“送春联下乡”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增添了诸多乐趣。在这些“送文化下乡”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调动民众享受文化活动的热情,提升民众对歌舞的喜爱和鉴赏力,也促进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让大中城市的文化魅力在农村群众欣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提高乡村生活的品位。
(二)促进城乡文化融合
目前,虽然我国农村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甚至有些可以和城市媲美。但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明显低于城市,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处境困难,城乡文化差距显著。“送文化下乡”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形式把城市先进的思想文化带入农村,促进城乡文化的融合,如好的戏曲演出给他们带来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高科技含量的图书引导农民科学养殖;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改善农民枯燥的田间生活。“送文化下乡”着重体现为“送下去”,把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文化向精神文化相对薄弱的乡村进行传播,把大中城市的文化以文化公益活动的方式送到百姓的家门口。与此同时,这些艺术表演团体通过演出接触当地本土文化,在节目中吸收这些传统文化来提升表演内涵,迎合群众文化需求。因为“文化的续延必须建构一个顺畅的乡村与城市文化‘互哺’机制,树立农村新型社区共同体的文化自信与独特品格,建立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共融的文化圈。”[2]城乡文化在“送下去”和“吸进来”的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不断碰撞、融合。
(三)提供文化活动平台
虽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对于现在的中国农村描述有点不实,但是大部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落后于城市,迷信思想、不良的赌博嗜好确实比比皆是。他们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提高群众审美情操,同时激活群众情感的活动平台来提高农村群众文化的修养。政府近年来组建的“农家书屋”活动正好迎合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乡村文化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平台。“送戏下乡”活动作为“送文化下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歌舞、戏曲、音乐的表演形式向广大的农民群众传播文化教育,也让人民感受到了政府的关心和用心。这些文化活动给群众文化的导向和激发作用远远大于节目本身,为城乡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活动平台。
三、结语
“送文化下乡”作为政府工程的一项利民政策,以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在农民群众中开展,对推动群众文化建设、促进农村民众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断发展和宣扬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同时,政府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建设者,应该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辅助,为推动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助力。
参考文献:
[1]郑迦文.文化下乡与精神进城——民族地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面向及策略[J].贵州社会科学,2016(05):86.
[2]陈浩天.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悖论与价值赓续[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123-129.
[3]梗风.送社会主义新文化下乡,加强与群众的联系——第二批中央农村文化工作队胜利完成工作任务归来[J].人民音乐,1964(07):27.
摘要:坚持公益性和事业性为出发点的文化馆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建设需要的组成部分,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文化馆;现状;发展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在公共事业面临革新压力的今天,文化馆的发展要在确定以群众为服务对象的公共性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群众性,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但由于受制度、建设费用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制约,以及其他文化娱乐形式的冲击,文化馆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本文本着创新和发展的思路,针对文化馆的现状作了阐述,并对文化馆在新形势下如何走出困境,得到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 前文化馆存在的现状
1.文化馆是开展群众精神文化的事业性机构,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正因为其事业性机构的特点,决定了文化馆获取的只是社会效益。但在文艺演出,文化馆的建设等方面,其经费的来源主要是政府提供,容易造成资金的不足。所以在文化馆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在公共事业单位收费的现象,而资金不足也成为制约文化馆建设的因素之一。
2.文化馆的建设应该属于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但部分地区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使文化馆的建设滞后于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没有跟上相应的步骤。另外,文化馆内部娱乐形式相对单一,使群众感到枯燥乏味,对文化娱乐提不上兴趣。文化馆本身是一个施展文艺才能的地方,但目前不少文化馆的文化活动不够丰富,文化市场发展不够完善。同时,某些地方对文化馆的定位不准确,各种带有盈利性质和赌博性质的经营活动泛滥,脏乱差现象突出,影响了文化馆的环境,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3.性质文化观念突出,使得文化馆的管理模式依旧落后。如前面所讲,文化馆的经费来源于政府提供,所以,文化馆的工作多数以行政指导为原则,带有些许行政文化的性质特色。
4.随着人们对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关注,文化馆承担公共服务娱乐的职能也越来越发挥其作用,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扩大了先进文化理念的传播。
从以上可以看出,文化馆在发展之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事业性质的定位不准,管理模式上传统依旧,活动形式单调失去了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作用,在规模上不同程度的萎缩,这些已经成为文化馆发展的阻碍因素。
二、 关于文化馆发展的策略思考
1.明确发展思路,统一对文化馆的思想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形式的负面现象对社会风气的污染,使文化工作面临着重大压力,文化馆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形式下,必须统一思想,认清新形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可行计划。
要毫不动摇地确立文化馆公益性和事业性的地位,发挥文化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在群众对精神文化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形下,文化馆的建设正是他们为实现自我精神文化完善的宣泄窗口。为满足群众日益强烈的文化需求,必须加强文化馆的建设,而如何坚持文化馆公益性和事业性这一性质,成为文化馆发展的关键所在。政府要指导文化馆全面贯彻公益性的性质,树立无偿服务的思想观念,正确区别文化产业和文化馆的不同属性问题,改变过去对文化事业机构用市场经济的观点看待的立场。
2.发挥文化馆的服务功能和作用,奠定文化馆发展的基础。充分发挥文化馆的服务功能,首先要加强文化馆的规范管理。虽然文化馆是一个事业机构,但今天的文化馆却存在无事无业的现象,工作人员散漫,管理松弛,有些人员拿着工资却不工作,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造成文化馆少有群众光顾,成为名存实亡的空洞建筑。为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有必要加强文化馆的规范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定管理方案,赋予文化馆承载群众文化市场的使命。
其次,要做好文化馆文化艺术普及的工作,在扩大场地活动的基础上,宣传先进的文化,陶冶人们的文化情操。在文化活动的内容方面,要形式多样化,听、唱、舞、弹,面面俱到,做到百花齐放,让文化馆真正成为群众享受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的摇篮。另外还可以设立文化站,作为辅导文化馆工作的延伸,在服务功能上支持文化馆。
最后,要强化文化馆的开放性,出于文化馆的特点,要更好地实现文化馆的价值功能,必须提高文化馆的开放程度。通过开放文化平台和运作模式,扩大文化馆的 吸引力和影响力,使文化馆的文化资源得到最大的发挥。
3.要发展群众文化就必须加大对文化馆的经费投入,扩大文化馆场地建设和基础设施的配备,在硬件设施上完善文化馆的建设,从而吸引群众对文化馆的关注程度,并实现文化馆的长久发展。
三、结语
综述所述,文化馆的发展必须正确定位其性质,通过加大对文化馆的投入,搞好文化馆的建设,使其成为无偿服务于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中心和载体。
参考文献:
(一)宣教文体工作与企业工会
在工作内容上看,顾名思义,宣教文体活动主要包括宣传工作、教育工作、理论研究和创新工作、还有组织各类文体活动的工作。看这些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息息相关。尤其宣传工作,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宣教文体工作的关键部分,宣传工作往往是开展其他工作的首要的工作内容。
(二)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与工会履职
首先,宣传功能是一个企业的喉舌力量,在企业开展各项工作前,能够起到一个“广而告之”的作用。其次,在与各项工作活动的配合中,一个好的宣传工作能够使该工作和活动的影响力推向最大化,为这项工作的成果起到增幅的作用。
在企业工会履职阶段,宣传工作的开展是其他工作的“开路先?h”,也是其他工作能够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对于宣传工作的开展,既要使宣传工作的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比如说采访报道工作,内容编写工作,播发工作等,也要对宣传内容进行把关,圈定重点,比如先进人物事迹的宣发,党的思想理论的宣发等。
(三)宣传工作与教育工作
教育工作作为宣传工作的关键内容,也是企业工会履职的主要方向之一。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让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责任感,让广大员工做到思想道德建设和工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宣传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从新闻内容的选定、编写、报道、播发,不仅能够使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与广大员工在思想观念方面起到一个积极的互动作用。为理论研究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助力。
二、文体活动的开展与员工生活
(一)当今宣教文体活动的现状与对策
与过去相比,文体活动应该在开展形式、开展特性、互动范围、活动方向这四个方面进行改变。第一,增强文体活动的灵活性,收缩文体活动的种类规模,将文体活动的重点放在单一类目,活动范围大的文体活动,这样既能保持活动影响、也能节约开支。第二,改变开展特性,由原有的集中范围活动变成自由的分散活动。第三,活动方向上,开展源头由工会变成相应的文体协会,术业有专攻,从而提升活动效果。第四,互动范围的转变,降低文体门槛,是文体活动变成人人都可参加的全民性活动,最大程度地提高影响力。
(二)新时代下开展宣教活动的对策
企业工会在提高工作信息化程度的过程中,保持活动灵活性和开放性的同时,也要与传统的宣教工作重点相结合,确保职能性和原则性不变。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得到几个对策。
第一,对于重点节日的规划。劳动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是每年宣教文体工作的重点所在,对于这些重要节日的规划,不仅需要相关类型的活动,也要推陈出新,保证活动的效果。
第二,做好深度工作。这不仅体现在宣教文体工作在员工日常生活之中,也要使它对广大企业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在员工日常工作中,为人做事中,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加强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内涵,从而使企业的人文内涵和企业形象都能得到提升。
第三,提升宣教文体活动时效性和多样性。通过多样化和高时效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有利于提升员工的员工归属感和认同感,潜移默化地培养起爱岗敬业的品德,也为企业工会的地位提升提供了帮助。
三、工会宣教文体活动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
2016年度本人紧密围绕集团中心开展工作,本着“大众参与、广泛适宜、全民健身、兼顾特色”的原则,精准对接集团中心工作、对接职工需要。将加强企业形势任务教育与宣教文体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有效的文体活动载体,全面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扎实推进全员健身活动,着力增强职工的自觉参与意识和团队凝聚意识,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提高企业凝聚力、向心力,为集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一)深入一线重实效,着力提高职工素质
为加强集团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大力弘扬三友企业精神,从队伍建设、各类会议、文化活动、走访调研、宣传橱窗等方面入手,及时宣传企业发展形势和任务,让职工及时了解企业动态,鼓舞士气。
(二)创新载体激活力,提升职工文化水平
为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发基层活力,年初制定并下发了全年文化活动时间安排表,结合绩效考核,并对各项活动综合评分,督导基层各项工作创新开展。例如,由职工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晚会,以及以专场演出形式举办的“幸福三友”广场文化活动,既成为职工展示才艺的舞台,又推出一批文化精品,让职工在享受文化大餐中受教育、强素质、增能力。
(三)全方位做好服务,扎实推进职工健康管理
深入贯彻落实“全员健康,全面幸福”指示精神,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以职工需求为导向,突出群众性、竞技性、趣味性活动。例如,组织三友集团2017年元旦职工健身成果展示,广播体操展示等三项活动,1000余名干部职工参与其中。分层次、分年龄组织比赛,体现了全员参与,展现了集团职工拼搏向上、不畏艰辛的优良品质。
近期,重点对所属基层22个单位进行了油料管理办法效能监察。监察的内容是物资供应站油料监督岗位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前线基层队的油料配送和交接情况基层车队单车(车组)加油手续控制情况、油料消耗公开情况、油料消耗奖惩情况、油料管理中的违规违纪情况。监察的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到加油站现场跟踪监察加油情况,到前线基层队施工现场查看油料配送交接手续,到基层车队查看油料管理、控制的有关资料。
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询问、跟踪记录等形式,了解到基层单位都能根据根据《关于印发油料管理监督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在油料配送台账上(《油料配送现场交接记录表》)填写油料种类、数量并签字;当班班长、小班柴油司机、现场一名职工代表核对加油单据和实际配送数量无误后,分别在油料配送台账上签字认可。
去年以来,通过开展职工生活费发放、油材料消耗、物资采购方面的基层效能监察,为企业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146万元,并从中发现了一些违纪问题线索,及时查处了一些违纪行为,有效地堵塞了管理工作中的漏洞,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二、基层效能监察的思考
分析现状,看到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经济效益状况不佳,一条重要原因就是管理工作薄弱,执行规章制度不力,个别领导干部不能履职尽责。而管理中的不少漏洞又给腐败分子空隙可钻。作为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有责任围绕生产经营工作中心,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效能监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在近几年来的效能监察工作中,笔者认为效能监察要与以下几方面相结合。
(一)效能监察要与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
生产经营管理上要开展成本效能监察,突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树立“时时、处处、事事都是成本管理点”的观念,把效能监察介入成本管理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和控制生产成本、业务成本等显性成本,而且要重视和控制因效率不高、信息失真、资产闲置等形成的隐性成本。对于基层生产成本中的一项重要因素,油料消耗,是一项长期的效能监察项目,不求做到全方位监察,选择有代表性地的队伍,在不同的时机进行监察即可,及时发现、反馈、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堵塞成本管理中的漏洞,切实做好降本减费工作。通过效能监察发现执行管理办法好经验、好典型,但是也存在问题有待于整改和加强。比如:监察中发现个别基层队把油料配送到施工现场后,没有及时填写交接记录;出现个别人、卡不符加油现象等等。
(二)效能监察要与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相结合
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既是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全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人员职务廉洁性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有效手段。工作中应把廉政监督与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相结合,通过基层队(站)务公开,将职工关心的重大决策、生产经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通过参与和对程序的监督,促进最大限度的公开,避免暗箱操作,从而达到密切干群关系、凝聚人心的作用。
去年,通过对基层生活费的发放进行了效能监察。基层单位在执行生活费管理过程中都能够遵守制度、帐目清楚、公开透明,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拥护和赞成。但是,还存在一些管理上的问题,比如:购买物品不入帐,白条子多,没有证明人签字,有的干部还用生活费购买生产物资,有的公开的资料和实际不相符。这些都是制度操作不严肃、不认真、不落实造成的。通过监察和通报,限期整改问题,完善管理制度,执行操作程序,使职工生活费管理使用得到了加强,走上了正规管理的路子,保证了职工群众的基本利益。理顺了干群关系,凝聚了职工的心,为搞好生产经营奠定了基础。
(三)效能监察要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开展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使个人、团队业务和企业的目标密切结合,增强管理人员、团队和个人在实现企业持续进步方面的共同责任感,其实质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而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可有效堵塞经营管理中的一些漏洞,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在实践中可建立分层分类的绩效评价体系,如述职报告制,中层季效考评,普通员工月度测评制等等。绩效考核注重个人与团队,效能监察注重团队与企业管理,二者只有互动,效能监察才能找到其落脚点。同时,坚持干部考核制度,对于干部每年都经过考核业绩警告和淘汰不合格的干部,把干部考核、季度测评、员工考核与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结合起来,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几年来通过考核和测评先后解聘了4名基层干部,调整了三名科级干部。
(四)效能监察要与党风廉政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现状及对策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报告提出的“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要求,广东各级公共图书馆率先而为,倡导新理念,开创新方式大力推广全民阅读活动,让市民通过对书籍的阅读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求得精神的上进,开阔眼界和思想。同时,各级图书馆也看到了书籍的阅读更重要的是要从我国青少年儿童抓起,“娃娃”的阅读才是中国书籍阅读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好少年儿童的阅读宣传和普及工作,才能真正做好中国的阅读工作。
1 我国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的重要意义
书籍是知识的海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就像朋友一般陪伴着每个人的成长。“少年强则中国强”,可见少年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脊梁,因此,做好少年儿童的阅读工作不仅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更关系到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关系到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成果。党的十报告提出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要求,正是对中国阅读现状的要求,正是提高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当前阶段,互联网的普及使少年儿童的纸面书籍阅读量大幅度下降,阅读成为“快餐”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一部分群众陷入“读书无用论”的极端论调中,为纠正社会不良风气,坚持的“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的阅读指导方针,开展少年儿童阅读推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我国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现状
随着我省少年儿童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少年儿童阅读的推广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推广工作中依然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推广的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阶段的现状并非让人十分满意。
1.少儿读物人均拥有量较低且分布不均匀
据调查,当前阶段我国每年发行的少儿图书为将近五亿册,3.6亿未成年人每个人平均拥有图书1.4册,我国少年儿童读物拥有量在全世界排名为58位,与世界先进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我国当前少年儿童读物拥有量为以色列的1/50,日本的1/40,美国的1/30。而我国农村少儿的阅读环境则相比较城市少儿的阅读环境则更差一些。目前城市少儿占全国30%左右,而这30%的少年儿童则拥有全国80%的儿童读物,其余70%的农村少年儿童仅仅拥有20%的儿童读物。
2.少儿阅读普及率较高,小学中高年级至高中少儿读书最多
根据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十八周岁以下少年儿童图书阅读率相比较成人来说较高,达到82.3%,其中9至13岁人群阅读率更高一些,能够达到94.1%;14至18岁人群阅读率次之,能够达到平均每人阅读图书8.66 本;0至8岁儿童每人阅读图书4.11本。通过调查还显示,很多家长在孩子1岁之前就开始对孩子的阅读进行引导,挂图、识字卡片、绘本等成为较小幼儿的阅读方式,25%和23.6%的家长分别在孩子两岁前和 3 岁前开始引导孩子早期阅读。
3.功利性阅读和应试阅读占据主要地位,电子阅读、网络阅读等新型阅读方式同样波及少儿阅读
通过对少儿阅读量的调查,发现少儿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功利性阅读较多,情趣性阅读较少,阅读大多流于表面,没有对读物进行深层次的内涵的挖掘。还有一部分学生更多的是阅读带有图片或者图画性质的图书,对于带有文字性的图书阅读量较少。同时,家庭教育往往关注年级较小的孩子的阅读引导,待孩子长大之后对于课外图书的阅读率则直线下降,家庭藏书和家庭阅读的氛围建设尚未全面普及。少儿更多的采用电子阅读、网络阅读等新型阅读方式,传统的阅读方式越来越被人们弃之。
3 当前我国少年儿童阅读推广对策
针对我国当前少年儿童的阅读现状,加大对少年儿童阅读的推广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少年儿童的阅读推广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加大推广资金投入
针对当前我国少年儿童阅读的现状,政府应当加大对阅读推广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对农村、城镇少儿的阅读要求,增加农村、城镇少年儿童的阅读图书量,提高农村、城镇少年儿童的阅读意识。在农村、城镇等地大力建设图书馆,真正让少年儿童走入图书馆,让图书馆成为少儿阅读的重要场所,并让少儿深刻感受到阅读给其带来的生活的改变和人生的重要影响。对于城市少年儿童则应当加大对阅读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大力宣传阅读的好处与优势,让家长与社会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改变“功利读书”的想法,让读书成为孩子的良好习惯。
2.丰富推广形式
针对我国少年儿童的阅读推广应当采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推广形式,让少儿通过推广宣传的影响,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和有益性。比如,通过网络等形式进行宣传则可以采用视频动画的形式,贴合少儿的性格特点,又可以增加阅读宣传的趣味。社会各阶层还可以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让少儿加入到宣传队伍中,自己成为阅读宣传的小使者,通过实践活动理解阅读的意义,培养阅读的习惯。各级图书馆还可以开展免费赠阅的活动,对于部分图书可以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赠与对其有需要或者有感触的少儿,用丰富活动的形式鼓励其读书,让其走入到图书馆进行阅读。
3.针对不同主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推广
针对少年儿童的阅读推广跨越的年龄段较大,其从0岁开始,到18岁止,其中包括幼儿的阅读需求,也包括青少年的阅读需要。因此,进行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则应当针对不同的年龄层进行不同形式的开展。比如,对于幼儿阶段的阅读开展,则应当从其家长入手,对家长进行阅读教育,让家长自身首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言传身教对孩子进行教育;针对儿童的阅读宣传则可以通过讲故事、说童谣、唱儿歌的亲子阅读方式开展,让儿童感受到知识如同海洋般广阔,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对于青少年则可以通过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方式开展,让青少年从书籍中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寻找问题的答案,寻找生活难题的解决办法,从而让青少年感受到书籍的“大用处”,爱上读书,养成阅读习惯。
4 结语
阅读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其更应当成为少年儿童的终身习惯,成为伴其一生的良师益友。让少儿从书籍中找到对自己有益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积淀自己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少年儿童的阅读推广提高我国社会的整体素质,推动我国文明建设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冯睿. 近20年我国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研究综述[J]. 图书馆学刊,2015,01: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