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

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

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17-01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离不开健康教育。为有效地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要求人们懂得实施预防控制措施的必要性和最佳时机及方法,也要求人们了解影响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有一定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主要职能之一。在美国,健康教育与公共卫生监测、疾病调查等一道成为传染病控制的主要措施。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取得的显著的成果 ,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1 传染病健康教育的作用

1.1 提高人们的卫生防病知识,改变人们的不良行为 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掌握基本卫生防病知识,改变不卫生行为和习惯,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1.2 提高全社会的参与意识 我国于2000年实现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在这项工作中,健康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得到了领导层的重视,把消灭脊髓灰质炎作为一项政府的工作目标,在人、财、物和预防措施的实施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其次是协调了各有关部门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再次是提高了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在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中,得到了家长的密切配合。艾滋病在目前还没有特效的预防手段 ,但是通过切断传播途径知识的教育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儿童腹泻病主要是由病毒、细菌等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在我国 5岁以下儿童每年有2亿人次感染急性腹泻。没有疫苗之前 ,主要是通过健康教育 ,提高儿童和家长的卫生知识水平和健康行为来预防。事实证明健康教育 ,在儿童腹泻预防控制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3 降低发病率,提高就诊率和治疗率 有文献表明通过健康教育,5岁以下儿童两周腹泻患病率由12・49%降到3・33%健康教育能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健康教育后实验室直接涂片检查人数增加64%,新发现的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例数增加52%。Angelillo IF等报道,通过对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可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健康教育是控制医院内血源性病毒如艾滋病和乙肝病毒等在患者和医生之间传播的主要措施之一。

1.4 减轻社会经济负担 我国开展的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计划免疫工作,通过对麻疹、脊髓灰质炎和百日咳等6种传染病的预防,在过去的20年里,减少发病2・8亿人,减少死亡324万人,仅直接减少住院治疗费用达364亿元人民币,成功地保护了儿童的生命与健康,提高了我国儿童的生存质量,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5 消除恐慌,维护社会秩序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中,良好的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社会动荡的出现。在事件刚出现时,健康教育能及时地让公众了解相关信息,起到预警作用,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健康教育可以使公众对于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了解正确信息,了解预防和自我保护的知识,有利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建立起群防群治的社会机制;在事件结束或接近尾声时,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受到冲击和影响的人群从疾病、伤害或其他特殊状态下尽快恢复过来,重新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2003年“非典”流行初期,由于人们对该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曾出现了过度的恐慌。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并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空前的健康教育,恐慌现象及时得到了消除,维护了社会稳定。

2 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即各种传染病的一般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点,主要危害,必要的疫情和预测预报情况,使大家对传染病引起警觉且具备必要的预防知识。了解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预防控制知识。要教育公众正确对待传染病患者,防止对常见、多发传染病患者隔离的轻视和麻痹,而对病死率高、少见传染病和感染者的恐惧倾向。如对待痢疾患者,隔离意识差;而对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恐惧害怕,这方面应该加以引导和教育。针对不同类型传染病传播途径,教给大家相应的预防知识。

2.2 公共卫生道德及改变不良风俗习惯教育 很多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与不良的卫生行为及风俗习惯有关。因此,这两方面的教育也十分重要,通过教育逐步使大家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道德,改变不卫生行为和习惯,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2.3 消毒隔离和治疗用药基本知识 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主要区别,一是有病原体;二是有传染性。传染期患者必须采取隔离措施。消毒隔离是管理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之一。

2.4 生活技能教育 传授知识和生活技巧而预防传染病病毒感染,宣扬安全的生活。

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健康的危险因素,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促进和维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叫。在医院传染病防控中,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丰富患者的医疗保健知识,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医院的爆发和流行,维护患者的健康,保障医疗诊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一、医院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住院患者居住和活动比较集中,流动性大,预防疾病知识缺乏,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不稳定,加之患者健康状况差,病情复杂,抵抗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给传染病的流行与播散造成了有利条件,使这部分人群成为传染病爆发和流行的高危人群。2003年非典暴发流行就发生在医院。在传染病流行中,高居首位且最活跃的可控因素是不正确的健康观念、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而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所以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人类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在传染病防控中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实施步骤

(一)组织

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组员包括医政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宣传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由组长统一部署,形成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相互促进的教育局面。

(二)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

每年制定本年度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基本内容、时间、方式、课程安排等。根据季节、流行病学特点并结合当前传染病流行现状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做到每月都有不同的主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健康教育内容。

(三)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在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健康传播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使机体获得良好的免疫功能。健康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而收集、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1)群体健康教育:充分利用讲座、板报、宣传栏、条幅、广播、滚动屏、宣传折页、宣传画、网络等进行健康宣传和教育;召开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防控传染病主题宣传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开展健康知识咨询活动,提高患者的兴趣和传染病防控能力。

(2)个体健康教育:包括就诊时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及电话咨询服务,内容包括讲解传染病发病特点、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用药知识等,提供进一步检查、治疗的建议,及传染病患者追踪随访。

(3)开展健康教育半小时活动:住院患者每日要进行半小时健康宣教活动,将传染病防治知识列入医院宣教计划,并与实时传染病流行与防控情况相结合,及时调整和更新宣教内容,以确保宣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教育效果评价和分析

在开展健康教育前后,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住院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在查阅有关资料后自编调查问卷,主要调查患者对常见传染病(甲流、肺结核、乙肝和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8 份,有效回收率为94.8%。开展健康教育前患者总体回答正确率只有18% 。通过健康教育后患者防控传染病知识知晓率达到89%以上。全面开展健康宣传,尤其是开展健康教育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1)医院健康教育对传染病防控效果显著:所在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习惯明显改善,防控传染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说明以多种形式开展的健康教育有效,且健康教育半小时宣教活动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其不良卫生习惯的最直接有效途径。

(2)注重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综合性:在传染病防控中,健康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健康教育,要根据接受教育群体特点的不同、传染病发病特点不同、和同一疾病不同时期防控重点不同,有针对性的制定教育方案和宣传计划。选择行之有效的健康传播方式,且形式宜多样化,比如以健康宣教为主,结合健康咨询、专题讲座、广播、宣传折页等有效传播方式,综合实行健康教育才能切实取得实效。

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首先应制定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护理学中的教学目标[1],包括让学生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如有病原体、流行性、传染性、季节性等)、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传染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如要让学生掌握夏季是肠道传染病好发的季节,冬春季则易发呼吸系统传染病,以便能针对不同传染病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如让学生掌握心情开朗、情绪乐观、能及时接收到来自家庭的关爱和支持的患者病情恢复的能更好,相反,如果患者情绪悲观、消极抑郁、没有足够的关爱,则容易使传染性疾病转为慢性病而不易治愈。通过这类健康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行为、心理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从而在使学生在将来的护理工作中,进一步帮助患者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促进健康。同时可以让学生掌握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方法,教育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传染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改善预后。此外,还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常见传染病的消毒隔离知识,如各种消毒隔离方法,能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的卫生宣教,并根据病程阶段不同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措施。

2明确健康教育的意义,提高学生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健康教育的意义。所谓健康教育,是指医护人员通过系统的宣传教育活动,促使人们主动去采取有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消除或减少致病因素,从而降低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2]。健康教育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因此不仅需要护理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同时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所谓“教育”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有聆听着,才能真正达到其目的,体现其价值。人的健康状况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人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地位以及文化修养均能影响到病情的预后。在教学中,笔者以慢性乙肝患者为例向学生说明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因素对病情预后的影响,如开朗乐观、家庭关系好、朋友多的患者病情恢复较快;而悲观抑郁、单亲家庭、缺少朋友的患者病情恢复则较慢,尤其是大量酗酒、发怒、熬夜、劳累等不良行为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对促进传染病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另外,要让学生认识到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比起其他非传染性疾病更加重要。因为医学的局限性,目前大多数传染病比如麻疹、水痘等病毒性传染病,多无特殊治疗方法,治疗关键就是通过对症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慢性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的抗病毒治疗。但是多数情况下,这类传染性疾病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几乎无法治愈,因此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健康人群的预防保健知识宣传,使更多的人群了解慢性乙肝、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原理及预防措施,让健康人群对自己的行为生活习惯加以管理,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类疾病的发生。健康教育对促进健康而发挥的作用远大于对于疾病的治疗。同时通过健康教育,使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不仅可减少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可有效地减少全社会卫生资源的浪费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因此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其次,由于免疫预防接种的普及,现代急性传染病明显减少,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仍然会有一些特殊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生,而且易引起爆发性流行;此外,目前对全世界威胁性最大的艾滋病仍没有有效疫苗可以预防,因此对艾滋病的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就是健康宣教。因此,从传染病护理学第一堂课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明确健康教育的意义,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责任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按护理程序的步骤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3模拟护患沟通,加强学生沟通技巧的培养

传染病患者常需要隔离住院治疗,由于突然离开家庭进入陌生环境,又担心受到他人的歧视,或者病情反复迁延不愈,还有经济压力的原因,容易产生恐惧、孤单、紧张、焦躁不安甚至悲观失望的心理,影响疾病的转归。在教学中,首先要教育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克服怕传染的思想,对待患者要有同情心,要处处关心患者,使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此外,要将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首先应使学生全面了解传染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预后以及流行病学特征等,引导学生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方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加强学生沟通技巧的培养,可让学生进行传染病患者角色模拟表演,模拟练习与传染病患者进行沟通的方法。比如可以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为目标,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分别扮演护患角色,提出相应的健康教育问题,并现场解答,让学生有身处临床的感觉。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也丰富了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沟通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要通俗易懂,尽量少用医学术语,并且尽量多运用鼓励性的言辞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消除心理障碍。同时培养学生善于用举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讲明观点,从而达到指导目的。此外在进行沟通时,还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以免引起患者和家属的反感,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以利疾病康复。

4让学生掌握不同健康教育对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要让学生掌握健康教育的宗旨,提高健康教育的能力,首先要使他们了解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有哪些,并且需要对不同的人群做哪些有针对性的教育。护理专业学生要从事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有健康人群、住院患者及家属、经过治疗已经出院的患者和无症状病原携带者或慢性传染性疾病患者。对不同的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对健康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让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方式、易感人群、季节分布等流行病学常识,懂得传染病重在预防,预防措施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主。如对传染性患者进行隔离可控制传染源,注意个人卫生、饮 食卫生及环境卫生可切断传播途径,对儿童进行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可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目前对人类生命健康威胁极大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多为注射吸毒及性传播,可在健康人群中大力宣传吸毒及性的不良后果,切断艾滋病的传染途径,达到预防艾滋病的目的。当学生充分掌握预防传染性疾病发生的知识时,才可以将预防保健知识宣传的更加科学、客观和全面。

4.2对住院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对收住院的传染病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接受疾病,认识疾病,保持好的心态,控制情绪波动,并进行相关疾病的隔离知识指导,严防院内交叉感染和病原体的扩散。告知他们患者是传染源,密切接触的家属很有可能成为易感者,因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消毒和隔离是防止传染病扩散的重要手段[3];此外,可对易感人群进行主动或被动免疫,可有效预防传染病。如麻疹、甲型肝炎易感接触者可预防接种丙种球蛋白,以增强免疫力。如可给乙肝患者讲解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多通过血液、性生活传播,其次密切接触也有传播的可能,因此患者的剃须刀、牙刷、毛巾等日常用品不可与他人混用。对家属及接触密切的同事,进行乙肝预防知识的宣传,建议家属及密切接触者进行乙肝五项指标检查,结果全为阴性者可注射乙肝疫苗进行预防。此外,由于当前社会对乙肝患者存在歧视及不良商家夸大宣传的误导,乙肝患者常有自卑及恐惧心理,应向患者及家属正确宣传乙肝的原因、发生、发展及转归,告诉他们仅有少数人转为肝硬化,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消除悲观、恐惧心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传染性疾病;护理

传染病是临床殊的病种,传染病患者护理对于传染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传染病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1]。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它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取得的显著效果,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与认可[2]。为了对采用健康教育方式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宣教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使临床今后能够对该类患者进行更加系统的健康教育,使传染性疾病的临床防治工作效果再上一个新台阶,使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12月确诊的98例传染病患者临床护理资料,以探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临床确诊患者98例,其中男54例,女44例,平均年龄(31.34±3.56)岁。所有患者的体征和症状符合传染病常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自我护理能力、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

1.3数据处理。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重视。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后使患者了解更多的与健康相关的知识,并且使其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传染病患者的特殊性决定了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整体护理中的重要角色,因此在面对传染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不能只局限在护理工作中,而应在整个传染病的预防以及控制过程之中坚持。健康教育实施的好坏不仅是影响治疗预后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整体护理及评价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文字教育、集体讲解、随机教育这三种形式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进行健康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指导(护理人员应将患者视为自己的亲人,护理服务要热情周到,关怀备至,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以礼貌得体的语言和举止,有目的地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饮食指导(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有效控制,对出现的代谢紊乱现象进行及时纠正,消除临床症状,饮食宜低糖、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用药指导(嘱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观察病人血糖、尿糖、尿量、体重等变化,观察药物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等)[3]、皮肤护理方法、功能锻炼。其作用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4]。

第一,有利于传染病的管理。健康教育在开展中,突出传染病的特点,教育人群以预防为主,做好消毒隔离。鼓励相关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增强病人的法纪观念、道德意识及社会责任感。使患者既要学会保护自己,也学会对他人负责。

第二,有利于病人预防保健意识的增强。相关研究表明,98.21%的患者关心自己的病是否传染,96.80%的患者不了解传播途径,而且大多数病人及亲属不知道消毒隔离方法及隔离时间,又恐惧患了传染病。医院已经转向了医疗、预防、保健相结合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患者及亲属进行预防疾病知识的教育,可以增强病人自我预防和保健的意识,消除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三,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健康教育的传播手段和技巧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后护理质量。整体护理中,主管护士应该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总之,健康教育作为护理中的“一个干预过程”,有助于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及预防等相关内容,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晓燕 探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26)

[2] 何秀萍 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吉林医学 2011,(15)

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传染病;知识;健康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1-0080-02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细菌性痢疾(菌痢)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我国法定传染病。此3种传染病居天津市传染病报告发病位次的前列,严重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1]。同时从社会经济发展看,乙肝、菌痢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情况是反映当地经济条件、居民精神文明的敏感指标。 目前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相对比较薄弱,学校相关制度缺乏或未认真落实,学生对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常导致传染病暴发和蔓延[2]。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在天津市防病中心指导下,红桥区开展“2006年中小学学生常见多发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项目”,通过在部分中小学校开展以预防乙肝、菌痢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主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相关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3],加强学校的传染病管理,减少中小学生中相关传染病的发生。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红桥区中、小学校抽取生源、师资水平接近的10所项目学校和4所对照学校。对项目学校和对照学校各4所四~九年级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基线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知识和行为。随后对10所项目学校进行干预,另外4所学校作为对照,并于1个月后采用同一试卷评估。第1次调查发放问卷2 113份,收回有效问卷2 087份,有效回收率为98.77%;第2次发放问卷2 090份,收回有效问卷2 062份,有效回收率为98.66%。经检验,干预组与对照组学生的性别和文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1.2 方法 由天津市防病中心设计编印统一的问卷,并经过预实验和专家论证。分别于2006年11月和12月对学校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调查时进行二级督导质控。调查学生近1个月腹泻病发病情况、对乙肝、肠道传染病的认知情况、生活习惯。掌握开展健康教育前、后学生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1.3 教育内容 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队会、讲座、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开家长会,发放宣传材料,让家长也参加此项活动,在家庭中督促孩子饭前便后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项目学校举办1~2次传染病知识的专题讲座,举办传染病知识竞赛。利用大众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编印多种图文宣传材料发放到学生手中,通过板报、广播、电视普及健康知识。

1.4 统计方法 回收有效问卷经审核后,统一编号进行录入,使用SSP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肠道传染病知识及行为干预前后比较 干预组干预前、后腹泻伴发热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道传染病知识方面,学生痢疾临床表现知晓率由40.8%上升到68.9%(χ2=161.897,P<0.01),霍乱知识知晓率由29.3%上升到77.2%(χ2=469.331,P<0.01)。学生不喝生水的比例由88.8%上升到96.8% (χ2=49.354,P<0.01),特别是吃不干净食物引起肠道传染病知晓率从80.6%上升到93.8%(χ2=79.645,P<0.01);饭前、外出后洗手形成率从73. 4%上升至91.7%(χ2=118.652,P<0.01)。但干预前、后学生对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主要措施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及行为干预前后比较

健康教育后学生乙肝防治知识有了明显提高,“乙肝是由病毒引起”知晓率由37.8%提高到70.2%(P<0.01),对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接触血液感染”由41.3%提高到78.0%(P<0.01),“和其他人共用牙刷能感染乙肝”知晓率由47.6%提高到86.1%。对乙肝的危害性认识更加提高:“感染乙肝不易治疗且易慢性化”由67.0%提高到86.9%(P<0.01);“不与别人共用生活用品预防乙肝”由52.9%提高到85.7%(P<0.01)。48.1%的学生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上学”而干预前只有15.7%。见表2。

2.3 卫生信息来源与需求 学生传染病知识获得途径依次为电视、报纸、学校、广播。通过电视获得卫生知识由干预前的79.1%上升到干预后的89.3%;特别是通过学校获得卫生知识由干预前的53.2%提高到干预后的92.4%,通过亲友获得卫生知识由干预前的44.3%提高到干预后的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89,P<0.01);认为“卫生知识非常需要”由干预前的41.7%提高到干预后的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772,P<0.01)。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在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后,学生腹泻及腹泻伴发热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充分说明学校健康教育收到良好的成效。知识的提高促进了良好行为的形成[4],干预后学生各项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均明显提高,说明学校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学校健康教育课不仅提高学生传染病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转变为自觉的行为。其次学生对卫生保健知识需求不断增加,多种形式的立体宣传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欢迎,学校健康促进是降低学生传染病发病重要手段[5],是一项利民工程,必须长期坚持。

学生健康知识获取途径依次为电视、报纸、学校、广播。这与电视普及、电视有专题节目直接相关[6],但也充分说明学校教育是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最佳途径[7]。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黑板报、标语口号式的社区宣传形式不能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8],要积极与电视台合作制作通俗、科学、生动的专题节目或制作专题课件通过学生健康教育课播出,保证健康教育课时数[9]。学习是基础,行为的发展是健康标志[10]。健康宣传材料由学生交到家长手中,把健康知识带回家,由家长督促学生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品,饭前、外出后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11]。在学校要保证健康教育课时,特别是配备专门卫生教材是今后学校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共同的责任。

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不断提高,有97.0%的学生表示需要健康知识。健康促进是项社会系统工程[12],家庭和学校密切合作,通过家长会、宣传单把健康知识送到家长手中,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共同督促是干预不良行为、降低学生传染病发病及控制学校传染病暴发的关键。

4 参考文献

[1] 郑高,叶立萍,林馨,等.构建学校传染病防治体系的探讨.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4,10(6):62-63.

[2] WEINBER G.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of infection diseases at local,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05,11(1):12-14.

[3] 余小鸣,张芯,朱广荣,等.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研究:学生健康知信行相关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11-123.

[4] JUDITH RW. Challenge and context in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J School Health, 2003,73(7):251.

[5] 杨晓剑,陈友兰.厦门农村居民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健康教育,2007,23(1):22-24.

[6] 汤捷,庄道荣.广东省“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中期效果评价.中国健康教育,2004,20(6):535-536.

[7] 廖文科.我国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面临的形势及其政策和任务.中国学校卫生,2005,26(2):172-176.

[8] 余小鸣.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及挑战.中国健康教育,2005,21(5):368-380.

[9] GRIFFTTH T. Public health 1: Controlling infectious diseases role of the law. Br J Community Nur, 2005,36(6):729-730.

[10]黄敬亨.健康教育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72-73.

[11]胡俊锋,侯培森.当代健康教育与促进.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8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