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废弃物处置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象:建筑垃圾数量惊人
在浙江,随着“三改一拆”深入推进,大量的建筑垃圾随之产生。据“三改一拆”办统计,到2014年3月底,全省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68亿平方米。按照每万平方米产生建筑垃圾7000―12000吨的标准推算,从2013年开始,我省各地拆除违建产生的建筑垃圾超过了1.5亿吨。
这些数量惊人的建筑垃圾该如何处理?
2014年4月1日,浙江省委派驻浦江的第12督查组接到了当地群众举报:浦南街道宋溪村道两边堆满建筑垃圾,已经堆放8个月,无人清理,影响周边环境。
督查组到现场证实,通向宋溪村道两旁,确实堆放着4座小山般的建筑垃圾。路过的村民说,大雨把建筑垃圾冲刷到田里,把灌溉渠道都堵塞了。
据浦南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宗汇介绍,截至今年3月底,浦南街道共拆除违法建筑60万平方米。由于缺资金和堆放场地,80%的拆违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垃圾处理成了“三改一拆”中的新难题。
同样的建筑垃圾处理难题,让台州市路桥区路南街道上马村的村干部也很为难。
上马村是路桥区拆违力度最大的城中村。村里统计的9万平方米违法建筑,在2013年的“三改一拆”行动中,几乎全部拆完。拆后的建筑垃圾堆积成山,总量超过1万吨。
“垃圾堆村里时间久了,天热的时候,苍蝇蚊子嗡嗡飞,影响村里的环境卫生。”村干部杨义辉说,“而且建筑垃圾夹杂着废木料、纸板,长期堆放,存在很大的消防隐患。”
村民迫切想把垃圾运出村,但成堆的垃圾该运往哪里?路南街道干部联系垃圾填埋场,得到的回复是:填埋场已经不堪重负,建议就近堆放。
经过一番论证,垃圾中转堆积点选在远离村民居住的上马村东边和南边角落。但很快这两个临时堆放点也达到最大负荷。
“没办法,我们只好向邻近南岸村借了一处空地,和他们说好堆放时间,这才暂时将上马村的建筑垃圾堆放妥当。”路南街道宣统委员徐桂生说。
建筑垃圾露天堆放终究不是处置办法,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造成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污染。据了解,建筑垃圾中的水泥和混凝土需要经历100―200年才能有效分解,黏土砖甚至要500年以上。另外,建筑垃圾含有约10%废金属和10%可燃废料,无论填埋还是堆放处置,废金属和塑料产生的有毒物质不仅难以降解,还会以渗滤液的形式污染地下水,破坏土壤结构。
办法: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建筑垃圾处置虽然令人头痛,但在一些人眼中,建筑垃圾却被视为最具开发潜力、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位于台州市黄岩区的浙江百全工贸有限公司是家制砖厂,但厂里烧砖从不挖土,更不开山。公司副总经理鲍晓长说:“建筑垃圾浑身都是宝,我们工厂制砖的原料就用建筑垃圾,生产的砖块每块可以节约8分钱成本。”
在生产车间,工人们先将建筑垃圾中的砖块和混凝土碾轧成碎粒,再与建筑渣土掺和,送入砖机压制成型。成型砖露天晾晒两三天后,再送入砖窑内高温烧制成新型墙体材料――渣土砖。
据了解,目前这种渣土砖已经过浙江省发展新兴墙体材料办公室认证,各项指标均达标,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项目。
靠点“渣”成砖的本事,百全公司日均“吃”掉建筑渣土1500吨。
在永康市红卫铸造炉渣处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慧慧眼中,建筑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黄金”。她说,建筑垃圾经过泼水、筛分后,可以形成不同规格的再生骨料:中碎材料可以做路面,小碎材料可以铺地基、做路面,细沙能拌水泥,还可以做粉煤灰添加料。“在欧美国家,建筑垃圾的资源再利用超过90%,这么高的比例,让人眼红。”
“我们公司配有建筑垃圾破碎机,一个月能加工上万吨建筑垃圾,但现实情况是机器经常‘吃不饱’。” 李慧慧说。
建筑垃圾能“变废为宝”,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建筑垃圾该往哪里送。针对这种信息不对称,慈溪市、瓯海区的城管局想出高招,在网站上建立“建筑垃圾供需平台”,实现建筑垃圾网上交易。城管局把每个工地的渣土类别、数量等信息公布在信息平台上,买家通过平台可以迅速找到卖家,实现建筑垃圾再利用。
据悉,平台运行半年来,慈溪市已完成建筑垃圾交易量140万立方米,这些建筑垃圾被用于绿化用土、地面回填和建材原料。
在义乌,专“吃”建筑垃圾的再生资源利用公司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除了资源再利用,义乌人还把“三改一拆”产生的建筑垃圾,巧妙地“塞”入100多座废弃的矿洞、矿坑中,洞坑填满后再覆上表层土即可复绿。
建议: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据工信部统计,2012年我国共产生建筑垃圾15亿吨,其中进行资源化利用的不足5%。据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同志介绍,虽然这些年我省再生资源企业增多,但消纳建筑垃圾的能力有限,利用率不高,资源化利用率不超过10%。
我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并不比国外差,为什么利用率会这么低?
政策层面上,《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国家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 然而在市场上,劣币再次驱逐良币。
开发商出于工期和成本考虑,往往将建筑垃圾清理工作交由清运公司,而清运车辆为了节省“进场”费用和运输成本,渣土车司机们往往钻空子,随意在路旁、桥下、郊区等地倾倒垃圾。
专家分析,建筑垃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牵涉拆除、运输、处理再利用等整个链条,涉及住建、发改、环保、经信等多个管理部门,各方权责不明晰,没有形成流畅的管理体制。另外,浙江多数城市没有专业的建筑垃圾回收机构负责分拣回收,建筑垃圾依然混合收集,利用率很低。再次,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产业链不够完整,产业化发展程度低,也是导致利用率低的主因。
中国城市环卫协会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家珑表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难题的根本解决之道,是要实现建筑垃圾处置产业化,国外成功的经验是法律的强制力量与市场相结合。在国内,政府应在垃圾来源、市场出口以及中间环节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如此产业链才能打通、实现真正产业化。
“企业需求主要在3大环节。首先是保证建筑垃圾来源,将建筑垃圾送到企业处,而非随意倾倒。其次是出口问题,建筑垃圾再生制品毕竟是新产品,市场接受起来有困难。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出台政策推广应用。”陈家珑说,比如政府出资的工程先做表率,“新东西总要有被接受的过程,等到真正实现产业化、市场化,政府可以再撤出。”
“最后,中间环节应解决地的问题。建筑垃圾处置用地应有相应规划,建筑垃圾处置是储存、加工的过程,也是垃圾消纳场,垃圾存放需要用地,而且用地面积还不小。政府应帮助解决用地,要给建筑垃圾堆放的场所。”陈家珑说。
有专家建议,浙江要加快开展加强建筑废弃物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立法调研工作,通过立法禁止建筑废弃物直接填埋,明确必须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实施资源化利用。要尽快制定浙江建筑废弃物科学治理和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列入各地政府的实施方案中。
另外,要加强综合监管。建立健全建筑废弃物全过程监管制度,对建筑废弃物种类、数量和去向等情况实行联单管理;实行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标识制度;建立完善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置资质许可制度;严格执法,加大对建筑废弃物乱堆乱放和就近填埋行为的查处力度。
相关链接
一些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也曾出现过严峻的建筑垃圾“围城”问题。这些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逐步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建筑垃圾处置产业链。
日本政府在1977年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1991年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并在2002年开始实施《建筑材料循环法》,将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
美国政府出台的《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倒。其做法有四种:一是综合利用,二是分级处理,三是高级利用,四是法律规范。
【关键词】因素评分法;煤炭物流园区;绿色度;评价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993(2015)11-0055-03
1引言
传统的煤炭物流因为其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而被称为“黑色物流”,如何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加强对煤炭物流系统的管控,实现煤炭黑色物流向绿色物流转变,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对于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煤炭物流园区是煤炭物流的关键节点,是管理煤炭物流的重要载体,其绿色程度如何会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煤炭物流的绿色化。
2我国煤炭物流园区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的非绿色因素分析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的对物流园区的定义是:物流园区(logisticspark)也称物流基地,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特定区域。煤炭物流园区是指具有煤炭集散、加工处理、储备、综合装运等多功能的场所,它可以把不同种类的煤运进来,并对其进行筛分、洗选、储存、混配、装运等加工处理,运出的是标准化或个性化的成品煤,提升了煤炭的品质,提高了煤炭的附加值[2]。我国的煤炭物流园区正在不断建设中,按照其所在位置及其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煤炭产地物流园区、煤炭中转地物流园区、煤炭消费地物流园区三类,理想的煤炭物流网络结构应该如图1所示。通过煤炭物流园区的运作,改变了以前直接由煤炭企业用户的传统运输方式,使煤炭企业将物流业务交给物流园区来承担,将主要精力集中到煤炭生产上来,可以提高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三种物流园区的作用不尽相同,煤炭产地物流园区主要收集附近煤矿的煤炭,进行洗选产生标准煤配送给中转地物流园区,中转地物流园区主要进行煤炭储备,以标准煤为主并生产适量的成品煤,来满足煤炭消费地物流园区的需求,消费地物流园区主要是根据客户的个性化的需求,进行配煤加工,将客户需要类型的成品煤配送给客户。通过三种物流园区的合理分工、协调配合,最终一方面实现了煤炭用户需求的有效响应,提高了煤炭物流的可靠性,避免缺货,同时通过集约化运作,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煤炭物流园区虽然有上述积极作用,但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污染和资源浪费两大问题,具体包括噪音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污染、资源浪费五个方面,如表1所示。[3]
3煤炭物流园区绿色度评价的必要性
物流园区的绿色度是指物流园区的环境友好程度,具体来说包括物流园区对于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对于资源的消耗程度。如果一个物流园区平均到单位工作量上的对资源的消耗越小、对环境的污染越少我们就认为其绿色度越高。煤炭物流园区绿色度具有客观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客观性是指通过评价可以对煤炭物流园区的绿色度进行客观的评估,衡量其在环保方面的客观效果。时效性是指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科技的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煤炭物流园区的绿色度是一个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今天的绿色度高的物流园区如果不持续改进,有可能到将来绿色度会被评价为低[4]。引入煤炭煤炭物流园区绿色度评价对实现煤炭物流的绿色化转变、推进煤炭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给政府管理部门,在考核评价监督管理煤炭物流园区的时候,提供一套客观可行的评价方法,找出标杆企业,树立榜样,进行经验推广,引导煤炭物流的绿色发展方向。二是通过评价给煤炭物流园区的绿色转变起指导作用,通过对自身的评估以及与同行标杆企业的对比,找出差距,作为今后绿色工作的重点。
4构建煤炭物流园区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考核内容
对煤炭物流园区的绿色度的评价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展开,本文借鉴相关文献中对于企业绿色度评价的内容,结合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思路,将煤炭物流园区绿色度评价的指标从制度及文化建设、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硬件投入、过程管理、绿色绩效五个维度展开,共包括23项二级指标,如表2所示。指标的设置充分考虑了重在预防、全员参与、要素管理、过程管理、目标管理、重在实效等原则,具有全面性、客观性、科学性等特点。
4.1制度及文化建设
制度及文化建设包括园区绿色文化、绿色战略规划、环境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绿色的企业文化是园区绿色管理的前提,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园区文化主要考核内容包括:绿色的价值观,绿色制度建设,绿色信息公开,绿色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绿色战略规划主要考核园区在绿色经营观指导下,对园区进行绿色开发、实施绿色生产、开展绿色营销和培育绿色园区文化等是否进行了总体规划。环境管理制度方面主要考核内容包括:环境管理组织机构、环境监测制度、各部门的环境管理办法、宣传教育培训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奖惩制度等等。
4.2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
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包括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员工素质三个方面。组织架构是指一个组织整体的结构,是在企业管理要求、管控定位、管理模式及业务特征等多因素影响下,在企业内部组织资源、搭建流程、开展业务、落实管理的基本要素。主要考核园区环境管理组织架构是否合理,每一个组织部门、每一个员工是否都有合理的环境管理职责分配。绿色物流作为新生事物,对营运筹划人员和各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园区是否拥有足够数量的熟悉绿色理论和实务的物流人才,并将其科学合理的配置到相应的组织机构当中都是考核的重点内容。其中重大环境影响的岗位人员是重点,考核是否经过了相应的教育、培训,是否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经验。
4.3硬件投入
煤炭物流园区的绿色硬件投入是实现绿色化的基础保障,包括污染物监测设备投入、减少污染的设备投入、资源回收与节约的设备投入。污染物监测设备主要包括监测噪声、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的设备。减少污染的设备包括污水处理、废气处理、减少噪声、减少扬尘、减少运输过程中煤炭洒落等工作所投入的设备。资源回收与节约的设备主要包括废弃物、洒落的煤炭的收集加工再利用的设施设备。
4.4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是指对煤炭物流园区的每个节点进行监管控制,对每个过程细节进行控制管理,从而达到最终的绿色物流目标。对园区的过程管理主要考核指标包括作业标准、应急预案、教育培训、监督检查、作业改善五个方面。作业标准主要考核各工作岗位是否有完善的作业标准,有重要环境影响的环节是否有控制程序,例如固体废弃物管理程序、可回收利用废物处置办法、危险废物处置办法、化学品控制程序、能源管理办法、环保信息交流管理程序、污水排放控制程序、零星废水排放管理办法、大气排放控制程序、噪声控制程序等等。应急预案主要考核园区是否制定了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以预防或减少环境影响。教育培训方面主要考核是否定期进行绿色意识、岗位职责、工作标准的培训,以及有可能的情况下是否进行了应急预案定期演习。监督检查主要考核园区的监督检查部门是否定期的开展检查工作,并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作业改善主要考核针对监督检查以及日常发现的问题,能否发动全体人员,集思广益,制定出作业改善措施。
4.5绿色绩效
园区绿色声誉是园区内部员工和外部顾客等对园区绿色管理方面的认可程度,可以通过调查以及新闻报道的次数来确定。物流园区绿化率就是用园区绿化区的面积除以总面积来确定。废液污染、废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污染主要考核其有没有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运输损耗用运输中损耗的煤炭数量除以煤炭运输总量来确定。物料回收再利用主要考核物料回收的数量及其经济效益。资源消耗就是考核单位煤炭吞吐量所对应的资源消耗数量。
5因素评分法在煤炭物流园区绿色度评价中的应用实例
运用因素评分法进行绿色度评价的计算过程如下:首先对需要进行评价的对象(煤炭物流园区)设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这些评价指标按其重要程度分配权重,然后按各指标的考核内容及其评分标准给各指标打分,将各项指标所得分数与权重相乘并汇总,便得出各评价对象的评价总分,获总分越高的评价对象绿色度越高。其中权重的分配可以采用1到9标度法,请专家两两比较各指标,构造出判断矩阵,采用和法或积法计算得出各指标权重。权重的分配也可以采用德尔菲法,请多个专家根据每个指标对物流园区绿色化的影响程度赋权,经多次反复交流信息,最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下面以对A、B、C三个煤炭物流园区的绿色度评价为例来说明该方法的应用。如表2所示,共包括五个方面的23项指标,所有指标权重按百分比来计算,所有权重相加为100%,各指标的得分,按10分制计算,最终根据加权求和法得出各煤炭物流园区的绿色度评价总分。通过表2的总分可以看出,B园区绿色度最优,C园区次之,A园区最差。通过横向比较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比如,A园区的硬件投入是最高的,但因为其其他的方面做的差,最终的评分还是最低,说明仅仅依靠设备是实现不了绿色化的,管理等软实力也很重要。B园区虽然得分最高,但其设备投入等方面还有改进空间。C园区各个方面比较均衡,仍需向B园区学习,提高绿色化程度。
6结束语
本文在绿色物流理念的指导下,融合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思想,构建了煤炭物流园区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各指标的考核内容,采用因素评分法进行了煤炭物流园区的绿色度评价。该方法用于评价煤炭物流园区绿色度水平的高低,具有实用性强、计算简便、评价准确等优点,对煤炭物流园区绿色度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在各指标权重的确定、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的细化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可以作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黄志建,史春芬.我国煤炭物流研究综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12-14.
[2]钱平凡,温琳.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建设及政策建议[N].中国经济时报,2013,37(7).
[3]杨海洪,胡小建.煤炭产业园区绿色物流运营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4,(11):1-4.
1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总结
1.1坚持转型引领,着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始终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两手抓、两手硬”,以环境保护优化产业发展,促进发展转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1.1.2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通过做“绿”农业、创“新”工业、育“优”服务业,加快构建以新兴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另一方面,依靠人才科技,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化改造。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腾龙换凤,狠抓节能减排,加快传统产业生态化、传统产品高端化。
1.1.3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江苏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该市在2003年率先编制了《循环经济建设总体规划》,现建有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1家、省级试点单位9家,初步构建起企业内部“小循环”、园区工业“中循环”和经济社会“大循环”的循环经济空间布局。如张家港保税区作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循环化链条为纽带,初步形成精细化工、棕榈油、有机硅等初具规模的产业链条,园区半数以上企业进入循环经济圈。
1.1.4农业产业特色明显全市围绕“一核三区五园十基地”的现代农业布局规划,新建和扩建一批高效设施农业园区,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市现有耕地保有量54万亩,基本形成优质稻米、高效畜禽、名特水产、苗木花卉、蔬菜瓜果等五类特色优势产业,主要农产品“三品”种植面积比重达90%以上。同时,通过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进一步拓展生态农业功能。
1.2狠抓生态环保,着力优化城乡宜居环境围绕“天蓝、水清、地绿”的目标,该市一手抓源头治污、一手抓生态建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屏障明显加强、人居环境明显提升。
1.2.1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全市天然气主管网实现“镇镇通”,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实现市域全覆盖,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0座,污水处理能力达22.7万t/d,并因地制宜建立有动力、微动力等分散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能力近2万t/d。先后建成总库容25万m3的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处置中心、总库容220万m3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年处理能力6000t的危险废物焚烧处置中心、日处理能力600t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及日处理能力50t的餐厨垃圾处理厂。
1.2.2狠抓落实节能减排重点实施“万企节能低碳行动”,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持续加快环境污染治理和落后产能淘汰。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70亿元实施了两轮环保“333”工程和工业园区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电力行业实现燃煤机组全脱硫,城区建成全国县级市中第一个“清洁能源使用区”。
1.2.3探索推进生态修复成功把废弃窑洼地建成张家港公园,把高速公路集中取土的低洼地建成暨阳湖生态园区,把市区东郊废弃地建成生物多样性的梁丰生态园,把百里沿江湿地建成天然绿色屏障等。
1.3紧扣城乡一体,着力保障资源均等共享牢牢把握“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加快建立有利于农村环境的资源配置激励机制,促进城乡环境资源配置均等化保障。
1.3.1服务网络城乡一体率先全面建成“行政办事和服务、医疗保障、文化活动、商贸服务、警务治安”五大中心,形成一套包括“社会福利、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法律维权、文体娱乐”等8大类72个项目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较好地满足了群众对“健康舒适、便利快捷、文化活动、个性发展”的需求。
1.3.2生态环境城乡一体围绕建设“城乡一体的宜居城市”目标,持续推进以“三清三绿”(清洁村庄、清洁家园、清洁河道,绿色通道、绿色屏障、绿色家园)为重点的村庄环境整治行动,建成江苏省三星级康居乡村23个、二星级21个和一星级93个,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100%,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美丽镇村”建设;加强城乡绿地系统和水循环体系建设,基本建成东、中、西部三大水循环体系,初步形成林地、绿地、湿地融合的生态基础空间。
1.3.4绩效考核城乡一体该市始终坚持环保优先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行政”理念,对各区镇严格实行经济与环境指标“双重考核”,将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双山岛确定为“不开发区”,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绩效部门对区镇、相关部门实施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定期公布“生态成绩单”,真正使“绿色元素”成为行政决策考量的关键因素。
1.4培育绿色人文,着力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将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政府决策、企业行为、学校教育、群众生活各方面,积极引导生态文明的全社会文化自觉和全民化共建共享。
1.4.1普及推广生态教育把生态环保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全市中小学全力打造“生态课堂”,发动骨干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责任关怀”公益活动,培育了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一批有特色的生态教育基地。
1.4.2宣传推介生态文明突出城乡联动的社会化生态文明主题宣传,使绿色人文理念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乡村,让垃圾分类、环保购物、绿色出行、“光盘”行动等成为百姓追求的绿色时尚。利用覆盖镇村的网格化文化服务阵地,在镇村、社区巡回展映“生态小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1.4.3积极倡导绿色生活健全政府绿色采购机制,推进机关无纸化办公、智能化管理,积极开展节水、节电、节材等节约行动;推行公交优先,倡导绿色出行,使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LNG清洁能源公交系统、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等成为“绿色出行”的新亮点。
2对策与建议
2.1加大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力度良好的城镇生态环境支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必须立足于区域整体来统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对政府行为的规范化管理与制衡,减少政府在城镇建设中反复拆建带来的资源消耗;采取阶梯电价、阶梯水价模式,抑制企业和居民对水电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提高私家汽车的运行成本,鼓励发展公共交通、自行车出行与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注重城镇绿地系统建设,增加城市的绿地范围,提高植被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更多采用绿色生态建筑,广泛采用节能环保保温隔热材料,鼓励开发利用太阳能;通过建设循环型产业园区,促使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能量多级利用,促进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通过产业政策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以更严格的环保标准推动企业减少废弃物排放;加强城镇生活垃圾的回收管理,采取国际先进的处置办法消除垃圾围城现象。
2.2完善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探讨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目标和方法。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引入到新型城镇化的顶层设计之中,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差异化协调发展。要坚持与完善现有城乡土地公有制,强化城乡规划调控,为有序城镇化铺设轨道。要规避经济全球化之弊,推进新型工业化,构筑健康城镇化新动力。要多方位推进可再生能源应用,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和低碳城市建设,提升城市以及国家竞争力。要保护和开发利用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要从合理分配城市空间资源入手,强化交通需求管理,促进城镇化和机动化和谐发展。要积极应对日趋严重的水危机。要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有序城镇化。按照党的“十”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要切实做好城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把“五位一体”的基本要求引入规划。在城镇规划中,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规划“三规融合”的基础和抓手,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实现规划“融合”,确定城镇的主体功能区定位,明确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2.3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城镇化具有较大的作用力,从而具有正、负效应。必须对城镇化的负面效应加以限制,其中关键举措之一是基于生态文明推进城镇化;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城镇化的速度、规模、强度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演替进程相适应,保证城镇化的发展始终在生态环境的阈值范围内。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键是整体规划人口、资源与环境,促进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两个系统达到各自功能和整体功能最优,使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在时间、功能、发展速度上交互促进和协同完善。要积极研究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加强相关模式的探讨、路径的研究、经验的推广,走绿色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镇化建设道路,形成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活新模式、生产新模式、发展新模式和管理新模式。要从城市的优先发展转向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城市要从高耗能的模式转向低耗能低碳的发展模式;要从传统的大城市扩张转向生态卫星城的建设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从盲目克隆国外建筑和美国式城镇模式转向文脉的传承和城市特色的创造上来;要从高环境冲击的发展模式、也就是先污染后治理转向低环境冲击,善待生态环境的本质;要从放任式的机动化转向集约式的机动化,发挥集约型的机动化的空间引导功能,实现集约型的城镇化;要从偏好大型、集中式基础设施转向小型、分散、循环式基础设施,要善于将大型的基础设施与小型、循环式和分散式的基础设施互补共生;要从少数人先富的城镇化转向谋求社会公平的城镇化。
关键词:污泥;园林树木;园林绿地;应用
污水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是改善城市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污泥的土地利用,被认为是最普遍、最经济的解决及处置难题的方法之一[1,2]。园林绿地利用作为土地利用的一个方面,所用污泥不进入食物链,对人类健康不构成威胁。并且,它还能改善土壤条件,促进园林植物生长,提高绿化质量;通过植物的吸收利用,降解成无害产物,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是,污泥中含有各种各样污染物质,施用不当会给园林绿地和城市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开展污泥园林绿化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对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的城市来说意义重大,也十分必要。
1 污泥堆肥及其园林绿地应用中的正负效应
1.1 污泥堆肥
城市污泥是一种肥效优于普通农家肥,并可替代腐叶土的微生物菌肥。但污水处理厂出厂的城市污泥含水率达85%~95% ,粘稠、恶臭,长途运输费用高而且污染城市空气,而就近通过腐熟或干化处理后施于园林绿地,是一种节省能源、方便经济、具有城市化特点的污泥处置办法。污泥可经辐射处理杀灭病源物后施用[3]。
污泥堆肥化是将污泥与锯末、秸秆、树叶、粪便、垃圾及膨胀剂如木屑、秸秆玉米芯等,在一定条件下(如pH、C\N、通气、水分、温度)进行好氧堆沤。污泥经堆肥化处理后,病原菌、寄生虫卵、杂草种子几乎全部被杀死,没有臭味。同时,可降低重金属有效态的含量,增加速效养分含量,成为一种比较干净且性质比较稳定的肥料。污泥堆肥除可施用于农田、园林绿化、草坪、废弃地等外,还可用作林木、花卉育苗基质,降低了育苗成本[4]。
1.2 污泥在园林中应用的正效应
1.2.1 供给园林植物养分。污泥中含有相当于厩肥的氮和磷,也含有钾、钙、铁、硫、镁及锌、铜、锰、硼、钼等微量元素。其中氮、磷均为有机态,可以缓慢释放而具有长效性[5,6]。
1.2.2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林下土壤化学性质。污泥中含20%~40%的有机物质,而且是经过了生物降解的有机腐殖质。可提高土壤的阳离子代换量,改善土壤对酸碱的缓冲能力,提供养分交换和吸附的活性点,从而提高对肥料的利用率[7]。
1.2.3 改善林下土壤的物理性质。污泥堆肥因本身密度小及能增加土壤的孔隙度而显著减少土壤的容重。可增加土壤总的孔隙容积,并改善孔隙大小的分布。减少土壤地面冲刷,减少因径流引起的植物养分损失。可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从而提高土壤水分含量,还可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及防止土壤表面板结。可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给土壤水分和空气以快速进出的通道。粘重的土壤施入污泥堆肥后,可有利于团粒的形成及提高团粒的水稳性。
1.2.4 改善林下土壤的生物学性质。污泥可增加土壤根际微生物的群落,从而增加其生物活性,有利于养分的释放。有不少研究认为,施用污泥堆肥可控制根的腐烂及抑制一些病原菌。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污泥的农田绿地利用是最佳的最终处置办法,对于农林业、草坪业的发展必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3 污泥在园林中应用的负效应
1.3.1 大量施用影响林木植株生长。试验发现,一次性大量施用污泥,尤其是干化污泥,往往会因污泥短期内迅速分解,使土壤产生极端的厌气条件,严重影响幼苗的生长;同时在气温较高时,又会因污泥的腐败而产生恶臭[2]。因此,污泥在使用前应作堆肥处理。
1.3.2 病原物较多,不能完全灭活。污泥中常浓缩有各种病原物。污泥经稳定化高温处理后,虽然能使病原物数量大大降低,但仍不能使其完全灭活。试验表明,污泥施用3~6个月后,仍能从土壤中检出较多的大肠杆菌 [2,8]。
1.3.3 重金属污染。城市污泥中含有Cd、Hg、Pb、Cr、As、Ni、Zn、Cu等重金属元素[9,10,12-17]。陈同斌等对中国1994~2001年一些城市污泥重金属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污泥重金属含量变化范围和平均含量为Cd 0.05~16.80mg/kg,平均2.97mg/kg;Hg 0~9.3 mg/kg,平均2.84mg/kg;Pb 0.6~669.0mg/kg,平均131mg/kg;Cr 0.4~728.0mg/kg,平均185mg/kg;As 0.29~47.00 mg/kg,平均16.1mg/kg;Ni 14.4~374.0 mg/kg,平均77.5 mg/kg;Zn l6.8~7384.0 mg/kg,平均1450 mg/kg;Cu 28.4~3068.0mg/kg,平均486mg/kg[11]。中国城市污泥重金属的含量除有些城市铜、锌超标外,基本在中国1984年颁布的《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的限值之内,大部分城市的污泥重金属含量没有超标。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中国城市污泥的重金属含量呈下降的趋势。城市污泥合理农用不会造成土壤和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14],但长期施用会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18],重则会使林木中毒死亡。因此,长期使用城市污泥肥料需进行必要的定位监测。
1.3.4 氮、磷过剩。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氮、磷,若大量施入土壤,氮、磷就会随着降水以淋洗与冲刷、渗透、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造成水体污染。
盆栽试验表明,污泥施用量越大,硝态氮产生越多,若地施用污泥,则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显著高于栽植灌木的土壤[2]。但是薛澄泽等在高速公路绿地的施肥试验表明,污泥堆肥应用到高速公路绿化带后,硝态氮淋溶较浅,未对地下水造成污染[19]。
2 污泥堆肥在园林树木中的应用
Bledsoe和Zasoski(1981)的研究表明,Lombardy杨与Black杨树经过一个生长季节,地径、地上部分生物量施用污泥堆肥的比对照明显地增大;黄杉、云杉、铁杉、红杉及松树除红杉不明显外,其余都有明显的生长响应。对这五种针叶树第1年和第2年的累计生物量(茎秆与叶子)统计结果表明,除了红杉第1年的生物量比对照低外,其余树种2年的生物量都比对照的高。对这7个树种叶子养分分析表明,对于Lombardy杨与Black杨树,除了Lombardy杨树叶子中的Ca、Mg及Black杨树叶子中的Mg含量比对照略低外,N、P、K的含量污泥堆肥处理比对照的高。上述5种针叶树叶子养分中除Mg外,其余N、P、K和Ca的含量施用污泥堆肥的树木普遍比对照处理的高。
Korcak等(1979)研究了红橡树与黑胡桃树在粗壤土上对污泥堆肥的生长响应,其生长高度及茂盛程度均比对照处理的好。生长于污泥堆肥土壤上的阔叶树种,它们的叶子在11月上旬还保留着,而对照区及施化肥的小区,则在第一次霜冻后就全部凋落了。通过对这两种树木叶子中的养分含量分析可知,红橡树叶子中的K、Ca在所有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叶子中的P、Mg含量随堆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小。黑胡桃树叶子中的P、K及Mg含量不受堆肥施用量的影响,而Ca含量在大量的污泥堆肥施用量下显著增加。Meintosh等(1984)对白松和杂交杨树在Chester粉壤土上施用污泥堆肥后的生长响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白松对污泥堆肥无明显生长响应,这可能是由于施用污泥堆肥后土壤pH升高不利于白松生长所致。杂交杨树则有明显的生长响应,从第一年到实验结束,其高度比对照每年增大2~3倍。施用污泥堆肥的白松叶子养分含量除1980年的P比对照低,其余养分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而杂交杨树叶子中的养分在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Cole等(1986)的研究发现,施用污泥后华旗松的胸径(1.37m处)由原米每年平均增长1.15cm增加到10.63cm[20]。
张天红1990~1991年用西安市污泥在长安县南五台林场对树木生长所作的研究认为:(1)施用不同量污泥1年后,供试树木在树高和胸径的生长上均随用量而增加;(2)3年生油松和杨树施污泥1年后,土壤中N、P、有机质、CEC均随污泥用量而增加;土壤的容重下降,土壤的持水量、孔隙度100 mL土的膨胀体积均增大;(3)施污泥后,土层中硝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而且100~120cm土层中硝态氮
李艳霞1994年报道在污泥堆肥化及将其用作容器育苗基质的研究中认为:(1)明显促进苗木生长。生长4个月后,刺槐、国槐、侧柏的苗高、地上径、干重、以及形态质量指数——苗木总干重/(苗高与地径之比+茎根鲜重之比)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国槐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全氮、全磷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2)容器育苗同根外追肥与否差异显著。说明在管理上喷施氮、磷,可促进苗木生长。(3)刺槐苗木对基质中重金属的吸收率为7.2 %~22.9% ,地下部分Cu、Cd、Ni的吸收大于地上部分,Zn、Pb则相反[22]。
李贵宝于2000年在城市污泥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的人工熟化研究中报道:(1)林地施用污泥能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增加树高和地径;并对林地灌、草层植被也有促进作用。(2)林地施用污泥后可提高土壤肥力,主要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养分N、P,对有效P的增加最为显著。这也是促进树木生长发育的根本原因。(3)土壤重金属残留主要是Pb含量有所提高,其他重金属含量影响不显著。土壤中Pb含量随污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应以污泥Pb含量的多少作为污泥最大施用量的依据[23]。
薛澄泽的研究指出,灰化土等土壤上生长的云杉和松树施用城市污泥后,能加速树木的生长和发育。增加树高和地径。在松树、橡树和黄杨树等林地上,每hm2施用4~6t污泥堆肥,与施用化肥相比,树高度增加46%~48.9% ,直径增加50%~45.3% ,生物量增加42%~661%[24]。
3 问题与展望
尽管污泥园林绿地利用比农田土壤优越得多,但同样存在着寄生虫卵传染、重金属残留富集和硝酸盐淋失等问题。污泥堆肥化后施用,寄生虫卵的问题基本消除,但堆肥化后并未减少重金属,仅使其生物有效性有了某些改变,施入土壤后仍会留在土壤中。因此,应严格按污泥农用的国家标准,并结合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背景值,在施用量与施用方法上加以注意。一般情况下,pH愈小,重金属活动愈强,所以改变土壤条件,可控制重金属的危害。石灰性土壤为微碱性,重金属的活动性和移动性就很小。
目前,主要通过化学和生物学两种方法来降低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生物学法是利用细菌循环还原一氧化硫,使重金属的难溶硫化物转变成可溶性硫酸盐而滤出污泥系统。相对于化学提取法,生物学法具有较为乐观的应用前景。此外,植物修复技术在去除施用污泥土壤中的重金属方面,大有潜力可挖,因为不同植物对不同的重金属、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吸收各不相同,如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适合Cu、Zn、Pb中毒污泥污染的土壤[25]。
总之,污泥森林与园林绿地利用价值和环境风险受到气候条件、土壤性质、植物种类、污泥性状和用量以及研究对象等多因子的影响,是一个多元系统中的复杂问题。因此,污泥施用时应考虑污泥的数量和质量、土地条件、法律法规以及环境监测等。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当有限,缺乏一套较为完善的污泥土地利用技术规范。尤其对污泥及施污泥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则更少。这种现状不利于污泥土地利用的规范化管理和土壤生态环境的保护。此外,城市污泥堆肥商品化应用值得探讨[26,27]。欧美等国家早已对污泥堆肥商品化生产,并在市场上出售。在目前,我国应采取一些措施:① 把污泥制成有机-无机复合肥料,适当添加钾肥补充污泥肥料中钾的不足,这样可以提高肥效、降低运输成本、减少有害物的含量;② 在经济政策上给予使用污泥复合肥料的单位或个人优惠,如免费提供试用肥料样品,免费为施用污泥复合肥料的区域或地块作土壤营养状况分析等。
污泥是有用的潜在资源,不应该把其作为“废弃物”,应本着“珍惜资源,有用勿弃”的原则,使之回归于自然环境之中。政府应具有远见,有计划地组织环境保护部门同农业、林业等部门开展污泥土地利用方面的科学研究,以经济、安全、合理、有效、有益的原则利用污泥,以发挥其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薛澄泽,张增强.我国污泥土地利用展望[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7(4)
2 周立祥,胡蔼堂.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研究[J].生态学报,1999(2)
3 丁文,卢敏州,林芗华,等.漳州市城市污泥的农用价值及农业利用途径[J].福建农业科技,2005(1)
4 JIN Y,LI Y X,CHEN T B,et a1.Strategy of soi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new century(in Chinese)[J].Chinese Agriculture Technology,2001(1)
5 马娜,陈玲,我国城市污泥的处置与利用[J].生态环境,2003(1)
6 乔显亮,骆永明.我国部分城市污泥化学组成及其农用标准初探[J].土壤,2001(4)
7 张学洪,陈志强.污泥农用的重金属安全性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0(12)
8 方海兰.城市污泥在上海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前景[J].上海建设科技,2000(6)
9 周立祥,胡霭堂 胡忠明.厌氧消化污泥化学组成及其环境化学性质[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7(2)
10 谭启玲,胡承孝,赵斌,等.城市污泥的特性及其农业利用现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6)
11 莫测辉,周友平,蔡全英,等.城市污泥中甾类在堆肥、消化过程中的稳定性[J].环境卫生工程,2001(3)
12 周立祥,胡霭堂,戈乃玢.苏州市生活污泥成分性质及对蔬菜和菜地土壤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4(2)
13 孟昭福,张增强,张一平,等.几种污泥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1)
14 刘善江,徐建铭,李国学.高碑店污泥农用肥效及重金属污染防治[J].华北农学报,1999(14)
15 王新,陈涛,粱仁禄,等.污泥土地利用对农作物及土壤的影响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2(2)
16 安丽,陈祖奇,潘智生,等.污泥处置方法的研究[J].环境工程,200O(1)
17 Hall JE.Sewage sludge production,treatment and disposal in the European Union[J].J Chartered Institution of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5(8)
18 王新,周启星,陈涛等.污泥土地利用对草坪草及土壤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3(11)
19 曹仁林,贾晓葵.园林绿地施用污泥堆肥中的重金属污染与控制[M]/土壤学会.迈向2l世纪的土壤科学:天津卷.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9
20 张增强 污泥堆肥在园林绿地的应用[J].农业环境保护,1996(1)
21 张天红,薛澄泽.西安市污水污泥林地利用效果的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2)
22 李艳霞.污泥与垃圾堆肥用作容器育苗基质的研究[C].西北农业大学,l995
23 李贵宝,尹澄清,林永标等.城市污泥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的人工熟化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2(2)
24 薛澄泽.我国污泥土地翻用的展望[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7(4)
25 李贵宝,尹澄清,单保庆.我国森林与园林绿地污泥的利用及其展望[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4)
武警学院拥有多个高危险性实验室,如火灾机理实验室、防火功能材料实验室、灭火技术实验室、核生化实验室等,实验室开放力度的加大,更增加了消防安全工作的难度。为推动消防安全管理与实验室建设的同步发展,分析实验室火灾隐患,我们实行了“二三制”的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即:一级是学院统筹实验室消防安全顶层设计,构建一套适用、有效的管理制度;二级是实验室管理部门以消防安全评估和检查二个为抓手,加强实验室消防安全监督管理;三级是实验室落实消防安全管理的三项措施,消防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标准和消防信息化平台建设。
1.高校实验室火灾隐患因素分析
通过实验室火灾隐患因素分析,可以让人们更加客观、准确地认识火灾的危险性。分析火灾事故的原因,总结事故发生规律,是控制事故发生的第一步,并为人们控制和扑救火灾提供依据和支持。根据火灾统计与发生的直接原因分析,火灾的成因可分为:人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的因素。
1.1 人的不安全行为直接引发火灾
根据火灾统计数据,80%以上的火灾都是由于人们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消防常识缺乏、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人为因素引发的。
(1)实验操作者却少自我约束。①“无知无畏”型。当前,人们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消防知识和消防安全技能不够,是消防安全工作的一个“短板”;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将会引发什么后果,造成多大程度的危害。②“侥幸心里”型。火灾事故是低概率事件,许多人往往没有亲身感受过火灾,认识浅显,以为一次违章不会巧合就能发生火灾;③“麻痹心理”型。偶尔一次未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没有发生事故,就习以为常,视而不见;④“捷径心里”型。往往为赶任务,缩短实验时间,违返规定操作,忽视安全而酿成大祸;⑤“厌倦心理”型。因实验周而复始,枯燥乏味,就不遵守规定,实验随意性大,增加了火灾隐患。
(2)实验室管理人员监管不严。①实验过程中缺少控制,增大实验操作者的随意性;②出现口头上重视,实际上轻视,忙起来无视的现象;还更有可能,为追求短期利益,忽视安全而违章办事,埋下火灾隐患,使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1.2 实验室环境不安全条件
实验设备的多样性对实验环境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有些是高压、高温或大电流等设备,有些实验是高危险性实验,如化工实验、高温、高压实验等。实验室设备大量的引进与场地紧张、配套资金缺乏的矛盾曰益突出,带来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多。①用电环境。实验设备增加,电力负荷加大,电路未相应扩容,存在线路过热或引发火灾。据统计,电气火灾占到火灾总数的37.1%,而且有增长的趋势;②消防设施环境。消防安全配套设施的设计、建设及维护相对滞后,致使实验室消防安全环境复杂,隐患众多;老建筑消防设施缺失,新建筑消防设施缺乏有效维护现象严重;实验室消防器材配置种类错误、数量不足或过期,楼内消防报警为防止误报而关闭,消防车通道被占用、安全出口锁闭、常闭式防火门打开、消火栓损坏、疏散通道堵塞等。③配套设施环境。因项目急需而临时搭建实验室、改造实验室,往往存在不能满足设备或实验技术要求;实验室功能增加或改变,存在非专业人员施工,不熟悉情况,乱拆乱建;火灾高危实验室内装修或实验台柜等未采用阻燃装饰材料,容易引起火灾。
1.3 实验室内物品的不安全放置和使用
(1)设备安装、使用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实验室面积、配套实施建设滞后于教学和科研活动需要,造成引进设备安装临时调整,教学和科研运行不能达到良好的状态,存在使用安全隐患;特别是实验室一些化工、高温、高压、大功率的仪器设备,本身就是火灾预防的重点。
(2)危险物品的存放和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如甲烷、氢气、氧气等高危气瓶,是否按要求放置与使用;金属钠、乙醚、白磷等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是否按要求存储与使用。
(3)实验室内物品使用混乱,耗材随意摆放,乱丢废弃物等现象易引起火灾;实验室内易燃装饰物过多,易燃性的堆积物过多,使火灾载荷增大68。
1.4 消防安全制度的不完善
(1)消防安全制度建设不完善。实验室管理部门安全职责交叉、重叠,人员职责不清,消防安全技术标准缺失,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消防安全资金投入不足,运行机制落后等是消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
(2)消防安全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物与环境的危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消除,那么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事故,甚至是重复发生。
(3)消防安全管理运行低效。新形势下实验室数量巨大,教学和科研项目众多,大多数开放运行,管理难度加大。特别是科研实验室人员流动大、实验危险性高,如果管理不到位,将导致火灾。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的发展,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适应开放的需要,职能避免交叉与缺失,手段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2.学校顶层设计,部门监管,全员参与
2013年2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消防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强调了各级政府机关消防工作责任,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高校实验室作为防火重点单位《消防法》、《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是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
武警学院从三个维度统筹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宏观制度建设上,从职责分工、安全教育、运行机制、管理系统和资金保障等方面做出比较全面的规定,形成《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汇编》,保证制度体系的系统化;根据实验室根据仪器设备和具体情况,制定各自实验室安全技术标准与设备操作规范等,汇编成《实验室安全实施细则与操作规程汇编》,保证制度的可操作化。中观上,明确实验室所属部门与监管部门职责,赋予其评估和检查的职能,使管理部门推动工作有抓手。微观上,明确学校各级人员消防安全责任,校领导是领导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拥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学院领导与监管部门负责人、实验中心(室)负责人和使用人逐级签订责任书,使每个人都有消防安全职责在身。在消防安全上,只有人人关心、人人尽心,才能达到处处放心。
3.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部门两个抓手
3.1 消防安全评估,形成激励机制
依据《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学校应建立实验室消防安全评估体系,定期评估,对在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违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或者擅自挪用、损坏、破坏消防器材、设施等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学校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并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等相应的处分。实验室消防安全评估制度的建立,利于科学管理,职责落实、自我约束、不断完善,创建长效、稳定的消防安全形势,逐步实现“安全第零事故”的目标。武警学院逐步完善实验室消防安全年报和评估制度,以此作为评选先进实验室和优秀实验教师的重要条件之一。
3.2 消防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消防安全检查是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消防安全检查,能及时了解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动态,发现并解决有碍于实验室消防安全的各种隐患和因素,有效防止或减少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常见的实验室消防安全检查可分日常、定期、不定期、专项等四种形式,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结合进行。
武警学院探索管理者与学生相结合的检查模式。实验教学管理中心组织学生成立实验室消防安去检查组,按检查项目分为五个方向:制度建设、消防设施、电气安全,设备管理和耗材管理;每个小组由五个方向的人员组成,由1名管理者带领对实验室进行检查;分别由3名管理者带领3个组成员检查不同的实验室,下一次则轮换检查对象;检查完毕,汇总研讨,整改通知,定期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建立管理者主导、学生参与的检查制度:一方面,避免人情化检查,使检查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增强学生消防安全知识,是一次很好地社会实践;同时,也可以减轻管理者的工作压力,提高检查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给予奖励学分和相应的表彰。
4.实验室落实消防安全管理的三项措施
实验室是消防安全“三级”管理的基层,是安全管理落实的最小单位,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开展师生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增强师生消防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的根本;建立实验室消防安全标准,使实验人员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是安全管理的保证;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效能,是安全管理的有力手段。
4.1 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
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最终取决于全体人员消防安全素质的全面提升。《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学校“应当将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学校消防安全年度工作计划”。
(1)做好宣传。为使“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开展多种方式的消防安全宣传,逐渐使消防安全成为全体人员的自觉行动。武警学院以“学生自己宣传才是最好的安全教育”,建立学生消防科普社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消防安全宣传的主角,学院给以适当的活动经费。特别是消防系的学生更能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119消防日和416防灾日等。这些活动不仅在学院,而且配合地方消防队的工作走上街头,不仅普及了消防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促进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知识与能力提高。
(2)开设课程。2011年7月教育部、公安部颁布施行的《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试行)》明确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学大纲。对每届新生进行不低于4学时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技能和操作规程培训,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消防安全专题讲座。武警学院开设有《消防公共安全公开课》,根据各系教学实际,开展课堂、网上、实验等灵活的教学方式。
(3)实践演练。从重特大火灾人员伤亡情况看,多数是因为公众缺乏消防安全常识和逃生自救技能,没有及时有效从火场逃生,被浓烟熏呛窒息死亡。无数起血的事故教训反复说明,消防安全关键在“防”;能不能防得住,关键在人;能不能逃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会不会逃生自救。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在武警学院消防系统训练中心演练,学生熟悉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通过油盘灭火演练,使学生现场感受火灾事故现场,使学生了解火灾现场的人员心理,掌握火灾初期灭火和逃生技能。结合军训和综合演练,开展灭火器的使用、初期火灾扑救、逃生自救演练等实践活动,提高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4.2 实验室加强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
(1)实验室消防安全设施配置标准。依据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消防设施标准规范,制定不同性质实验室的消防安全设施配置标准,如:精密仪器设备室、化学实验室、核实验室、计算机室、档案室、爆炸试验室、燃烧实验室等消防设施配置标准。制定实验室消防安全疏散标准,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禁止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楼梯间。明确不同性质实验室消防器材配置种类和数量,不同火灾初期灭火处置办法等。细化危险化学品等存放与使用规范,悬挂高温、高压等设备的警示标识。
(2)实验室运行规范。随着实验室在空间、时间、内容上的开放力度加大,实验室安全的科学管理尤为重要。武警学院实行实验室准入与学生信誉制度,学生预约进入实验室前,需要网上安全考试,考核合格方可进入实验室。对于危险性实验,需要进入实验室现场操作,通过老师考核合格,方可进入实验室。在实验室,指导老师给学生实验期间表现信誉评价,成为再次预约申请进入实验室的考核指标。
(3)实验及设备操作规范。针对不同性质的实验或设备,按照标准与规范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实验项目操作规范,为操作人员提供准确、完整、清晰和量化的设备操作活动指南,提示主要风险、操作的风险,应急处理程序等。如:核生化实验操作规范、粉尘爆炸实验设备操作规范等。
4.3 构建消防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
高校实验室点多、面广、情况各异;专职管理人员少、任务多、监管难度大。学院借鉴消防部队“网格化”管理模式,以实验室房间等为基本单元,覆盖全院实验室;依据消防安全评估和检查结果,把实验室房间划分为五个消防安全等级,分属五个管理级别,以不同颜色区分,每年根据评估和检查结果做相应调整。
为减轻实验教师上报实验室消防安全自评报告的负担,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管效率,利用武警学院校园网络,借助信息化建设项目,建立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并逐步完善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具有的功能:一是实现实验室消防安全自评报告的自动生成及上报,完成消防安全信息收集和更新;二是数据分析功能,提醒实验室消防安全的注意事项。三是实现实验室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四是实现实验室火灾信息收集功能,可以给消防员救援提供“快速、准确”的火场信息;五是实现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功能,通过网络媒介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及时消防安全信息,演示消防安全技能,如消防法律法规介绍、灭火器使用、报警及逃生技能、火灾案例演示等。
5.结语
高校领导对实验室消防安全工作具有统领的作用,他们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管理体系建设和工作效果,怎样强调领导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在管理中要“以人为本”充满关爱,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长期不懈的努力,感染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从内心接受各项制度,并主动遵守和执行,就能最大限度地杜绝安全事故和减少伤害;实验室消防安全需要所有实验室、全员、全程的参与,做到人人知安全,懂安全,做到消防安全“三懂三会”;消防安全管理的改进和深化,必须从细节着手,“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