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效课堂的核心

高效课堂的核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课堂的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效课堂的核心

高效课堂的核心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构建分析

1核心素养对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重要作用

1.1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对于学习来说非常重要,不论是学习英语知识还是学习其他学科,学生如果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就可以更快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能相应得到有效提高。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分类以及理解分析,能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提升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如果学生的思维意识以及思维能力较差,不仅其学习会受到影响,甚至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也很容易被淘汰,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构建高效英语课堂,而且还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1.2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那么教师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能帮助其更好、更快地学习英语知识,从而提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能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也得到增强。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获得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提升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效果,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1.3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英语的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这些环节。但在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说”的能力的重视程度严重不够。教师如果想要提升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就不能忽视对小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小学生“说”的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学生形成语感,为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不断“说”英语的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英语意识,使其更易于理解教师教学中的英语思维。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就会变得更易于开展,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提升,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促进小学英语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的英语学科素养有待提高

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规范、教学设计的方案以及教学方法等都可能会对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养成产生影响。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当中,部分教师只注重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忽视了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很多小学英语教师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2.2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

研究表明,很多小学英语教师都是参考网上下载的课件或者资料来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或者通过网上现成的课堂教学设计来构建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还有部分教师是借鉴其他教师的课件;只有极个别的教师是根据自己长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内容设计。

2.3学生学习能力不足

通过平时的随堂测验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限,很多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差。通过分析学生日常测评的结果可以发现,学生在英语词汇和语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多,这导致学生最后写出的作文往往水平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此,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英语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3.1通过课前预习,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一项能保证学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能力。学生通过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不仅可以实现英语素养的提升,同时还能帮助教师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对此,在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从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出发来设置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可以开展预习教学模式,让学生针对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研究,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感情体验。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对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减少课堂上对教师的依赖,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给学生扩充英语知识,以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能够通过课件初步学习本节课的英语知识,引导学生加强对英语知识的了解,这样学生才能实现有效的预习,才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比如在学习三年级APictureofMyFamily一课时,在本节课程开展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制作课件,让学生在课前充分地理解并且接受教学内容。首先,课件应当包括文章的重点词汇、重点短语和固定表达结构等语法知识;其次,课件还应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教师应在预习课件中标示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让学生通过预习实现对本节课内容的初步学习,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节省对一些简单内容进行讲解的时间,用更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Whatisthis?”“Whoisthatboy?”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来寻找答案,并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应用英语知识点进行表达。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积累一定的英语知识,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极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实现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

3.2通过合作探究教学,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转变学生的课堂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模式的设计需要围绕学生进行。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并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学生的英语知识和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后,教师的教学就会变得轻松,学生也能快速理解教师教学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并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例如,在讲解MyFavouriteSeason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内容为学习小组安排任务,让小组成员针对任务进行探讨与交流。教师可对小组的交流结果进行详细且有针对性的讲解,并适当进行补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省略或者简化部分教学内容,节省课堂时间,提升英语课堂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将话题“Myfavoriteseasonandreasons”作为课前小组探究的主题,同时再根据这一主题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展开学习,例如:“Byreadingthetext,whatarethecharacteristicsofthefourseasons?”“Discusstheweatherconditionsofthefourseasonsandtheactivitiesthatcanbedoneinthefourseasonsaccordingtothetextandyourpersonalexperiences.”“Whichseasondoyoulikebestandwhy?”等。学生通过这些问题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并采用英文对话的方式来进行交流与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临时应变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提升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时了解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对学生进行补充和纠正,有效提升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3.3加强课后阅读拓展,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良好的英语基础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英语课堂。英语学习需要积累大量的英语词汇以及英语短语,因此,小学英语教师除了教授基础知识,还应在课后为学生拓展英语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但是,小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与控制能力,对于课后知识拓展往往缺乏方向与目标,以致他们课后学习往往不够专心,有兴趣时就看看自己喜欢的书,没有兴趣的时候就玩玩手机,不能很好地进行系统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学习能更有效率。例如,有的学生英语单词量积累还行,但语法部分较弱,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课后多做一些英语语法练习。总而言之,教师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地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好课后学习的正向作用。

4结语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如果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构建高效课堂,就需要增强对学生的管理与引导。在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在课中,教师要保证学生课堂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和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培养;在课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巩固。最重要的是,不管是在什么阶段,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来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兴莲.紧扣英语三维目标,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浅析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J].学周刊,2019(6):84-85.

[2]袁丁飞.试论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小学),2018(11):162.

高效课堂的核心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障儿童 生活化 语文 教学

智障儿童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对信息的接收、反馈及运用能力都相对较低,缺乏综合应用的能力,对抽象的知识技能难以掌握。对他们实现有效的语文学习,需要在现代化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智障儿童身心特点,让语文教学贴近现实生活,最终使他们生存、立足于社会。

一、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使语文教学贴近智障生的生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不仅要学会认知,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这样才能实现“学会生存”。培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化的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1.依据智障儿童的生活需求来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以及受它影响而产生的有关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已在很多国家的特殊教育领域得到了体现。它主张开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的需要。智障儿童日后要独立生存于社会就必须掌握衣、食、住、行几个方向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自我照顾、自我服务。因此在选择和设计生活语文课程内容时我们就应该以是否符合智障儿童的需要加以取舍,促进智彰儿童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我校中重度儿童适应语文课程的教学主题是从生活自理、个人卫生、饮食卫生、交通工具、交通安全、休息娱乐等方面来加以选择,符合智障儿童的生活需求。

2.在教学中融入动态的、发展的生活知识

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对我们每一个人的适应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智障儿童而言,他们面临适应生活环境改变的挑战更大。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反思的课堂。生活周围每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要及时收集周围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的信息,把它们适时地充实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来。动态的信息:诸如某某公路开通方便了我们、我们社区的变化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吸收新鲜事物,以小主人的身份面对生活,自强不息。反思的信息:诸如电视报纸传来的有关地震、火灾、交通事故等负面消息。这些现象将对我们的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教育引导学生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困难,从而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

由此可以看出,对智障儿童进行语文教学时,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将成为一种干巴巴的说教,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不符合智障儿童的认知特点,使教学成为一种智障儿童难以理解的抽象事物。

二、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丰富智障儿童的生活经验

智障儿童由于其智力的因素,造成他们在实际情况上的迁移困难和适应行为的局限性,因此,对智障儿童来说,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学会怎样进入社会,怎样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处、交往,比让其学会背课文要实用得多。生活化的语文教学通过创设生活场景、生活角色扮演等,帮助智障儿童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

1.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帮助智障儿童学会与人交往

在生活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自然的、非功利性的交往,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交往会成为人们获得交往智慧的直接源泉。当智障儿童在真实的生活场景、模拟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进行实践操作练习,能使智障儿童获得与人交往的最直接的经验,学会待人接物与人相处,从而促使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如教《有礼貌的孩子》这一课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采用半扶半放、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模拟生活场景,让智障儿童向课文中的“小红”学习,上学时向家人告别,利用学校这一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练习到了怎样与老师、学生家长、同学打招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2.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帮助智障儿童学会做人

生活是人的道德的真正发源地。对智障儿童来说,抽象的单纯的说教是枯燥无味、难以接受的。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结合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一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智障儿童在一种生活的氛围中、人与人之间自然、和谐的相处中接受教育,就会促使智障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让智障儿童感悟生活的真谛,学习怎样做人,提高智障儿童的道德素质。

3.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提高智障儿童的自护能力

智障儿童的自护能力普遍低下,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可以让智障儿童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学会一些自护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护能力。课文《公鸡和狼》可以引导智障儿童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坏人时要向课文中的公鸡学习,要镇定、机智,敢于与坏人抗争,课文《红绿灯》让智障儿童知道要注意交通安全,对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的记忆,对打电话的实践操作练习都可以使智障儿童知道在遇到困难时学会向家人和警察求救,提高智障儿童的自护能力。

三、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能力

学生的成长需要学生自身的体验,只有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是其真正意义上的获得。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学生亲自去体验,要体验就要实践。

1.让弱智儿童的学习由“接受式”变为“体验式”

在语文课堂上,创设实践机会,“先体验后学习”,先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充分实践与体验中,找出问题,再在同学、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老师要有意识地把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教学语言训练《打电话》一课后,可以带学生到办公室,试着给爸爸妈妈打电话,通过实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意识和实际生活能力,让生活成为学生的练兵之地。

2.利用多媒体,完善生活化语文课堂

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活性等特点,老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情境。如教学《秋天到了》一课,可以运用电脑课件,制作“秋天到了,树叶黄了,叶子从树上落下”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秋天落叶的情境,这样使学生很形象地感受到落叶表明秋天已经来临这一季节特点,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所教的知识也更形象、更生动,更让学生记住秋天落叶这点生活经验。

3.关心爱护智障学生,富有人文精神

在生活化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富于情感关怀,重视对智障儿童自尊的保护、自信心的培养。例如,联系语文课堂学习的超市购物一课,带学生去超市购物,首先学存包。我想到孩子都已懂事,且和正常孩子不一样,如果十几个一起进去,肯定会因笨拙的言语和动作而引来异样的眼光,便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轮流进超市学存包,让他们心情愉快,孩子的自尊得到了保护。在自信心的培养上,教师应基于中重度智障儿童差异的特点,做到个别化教学实践。需要指出的是:中重度智障儿童普遍缺乏独立活动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以及特殊性,有机实施教学实践,例如:结合《打扫卫生》一课的教学进行实践,把轻度智障儿童分为A组,中重度分为B、C组,实践的重点放在B、C组上,让A组学生完成扫地,B组学生擦桌子,C组学生捡地上的纸屑放进垃圾筒,教室打扫干净以后,教师进行总结表扬,让同学们体会到自己能行,并不是什么都不会做的孩子,鼓励他们多参与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自信心。

生活是教育的发源地,语文教学是离不开生活的。实践证明,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活动更有利于智障儿童的成长。当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在浓郁的生活氛围中、在人与人的自然相处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钱林英.浅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6)

[2]吴建琛.培智学校实施个别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02):40~42

[3]董加琼.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究.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9)

高效课堂的核心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 高效课堂

中国高效课堂,简单地说就是教师高效地教,学生高效地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为理论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课前精心备课

1.认真钻研教材,全方位、多角度理解和把握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新的教材观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要对教材科学地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化难为易,以简驭繁,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用活,体现在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用实,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从而真正达到课堂的高效性。

2.按照新课程理念,备好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中。

二、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高效

1.独特的讲授。

教师讲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可能使学生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单调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但是并不完全排斥教师的“讲授”,而是对教师的讲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直以来,好教师总是那些善于“讲授”的教师,好的“讲授”也总是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

2.有效的提问。

高效教学的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能否有效地提问。

只有那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只有那些学生通过思考和研究能够解决的问题,才能使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只有那些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才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发展和提高。只有当教师的设问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又略高于他们发展的现有水平,需要他们跳一跳摘果子时,学生关于怎样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才有可能真正被诱发,思维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被调动起来,学生也才能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积极探究、多方思索,摘下思维的甜果。

三、及时进行课后反思

当完成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及时和不断地反思: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又如何发展?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反思的策略就是写本课课后反思,就一节课的内容安排、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活动设置、方法运用和即兴调控等方面记下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或理性思考。通过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促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同时加强教学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写总体的成绩与收获,力求新颖有意义;写局部的做法与经验,力求独到而实用;写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力求解决而提高;写过程设计的缺陷与教训,力求深刻而警醒;写学生的创造智慧与评价,力求激励而发扬。

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实现高效课堂,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因此,必然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对于教师来说,理念是灵魂。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

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所以,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高效课堂的核心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构建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战场,要提高教学效益关键就是要扩大课堂教学效益,要扩大课堂教学效益就要构建有效课堂,使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最优化。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发展。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把有效教学的理念切实贯穿在平时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打造高效的思想品德课课堂呢?

一、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诱发学生的理想行为

情因境而生,无境怎能生情。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失去了理论联系实际,思想品德课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无法找到根基,无法让人信服,更无法发挥作用。课堂上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理想行为。比如,导入新课、重难点的突破、学生得到锻炼、思想教育的落脚点等。在学习法律的意义时,我就让学生分成好几个小组,深入到村寨收集有关用到法律,需要用法律解决的问题,还有一些还没解决好的问题。我也深入到这些寨子去了解,调查一些个案。然后采用录音、讲述、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处以社会生活中来感悟学法的意义。从而激起学法热情,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来。

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案例,也可以是非案例;既可以是教师事先收集的,也可以是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即兴创作的。其目的就是在于诱发学生的理想行为,让学生关注课堂,参与课堂,从而达成有效互动,促成有效教学。情境创设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合理性原则――情境的设置必须能引发学生理想行为;二是适度性原则――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要做到瓜熟蒂落,自然生成。不可贪多、贪全,避免滥用。

二、加强课改理论学习,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这一主要工具,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性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过程。对《课程标准》中的具体目标要求部分,应深入地进行研究和把握,在此基础上,把握新教材的特点,真正实现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特别是在实施“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不仅要研究课标、用好教材,挖掘教材的整合点,增加备课的深广度,找到教学资源的闪光点;而且要恰当处理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关系,延长预习过程,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尤其是重点知识的思维过程,布置适度的开放式作业。以此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和教学形式之间的有机统一。

思想品德课需要更多地关注育德而不是知识的传授。倡导“以学定教”,就是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研究学生的生活阅历、思想状态、心理特点以及已有的道德认知水平等,依据学生的这些学情来决定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手段的采用等,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共同成长。新课标规定: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初中思想品德课强调以人为本,以学为本,努力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让学生自己揭示,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效果让学生自己评价,从而形成了“以学定教、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编好用好导学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导学案被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导航仪,一份好的导学案可以同时实现导、学、练、测、评、思、纠等功能。正是有了导学案,才使得教师的指导前置,学生的学习前置,学习的问题前置,问题的解决方案前置。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才有可能是有效的。导学案在整个高效课堂的教学中变成了学生借以形成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变成了教师落实以学定教的有力抓手。无论是确定以学定教的内容,还是教学进程、教学方式方法,乃至具体的教学对象,都可以通过导学案来确定。包括上面谈到的学情调查,导学案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只不过,导学案的设计切忌变成习题集、问题集、教辅资料等。那样便丧失了导学案的真正功能,也失去了导学案存在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导学案的编制应注意控制课时学习的知识量、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应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德育点引入创设的具体的材料情境、生活场景或课堂活动中,强化与生活的联系,问题的设置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

四、注重学法指导,抓实评价反馈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必须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来,作为思品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进程和学习需要,利用个别指导和小组学习形式,引领学生自悟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示范给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点燃思维灵感的火花,把凝结在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及思维发展过程展现出来,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见缝插针,随时渗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学习放任自流,教师应积极参与其中,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形成师生间双向的、能动的交流,从而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增添或删减合作探究环节中的活动内容,主动帮助学生分析和解答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理解和认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交流各环节的活动情况需及时反馈评价,通过反馈信息,进行自我判断、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的质量。只要教师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地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就会显著提高。

总之,以上就是我对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些认识、体会和做法。当然,要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标并不能一蹴而就,他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加学习,多加思考,多加探索,多加研究,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可以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董志龙.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政治教学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

高效课堂的核心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堂管理,教学策略,课堂评价

目前,我们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是一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副课,随意应付一下就可以了,只不过就是在计算机上玩游戏的课,这种思想就会导致学生上课不能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代之以消极应对课堂学习,学习质量不高,掌握的效果也不理想。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应该积极地应对这种挑战,潜心研究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我认为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有效的课堂管理手段

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教学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它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课堂管理策略,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方法。

1.你说话的声音、积极的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都是非常重要的课堂管理手段。教师应避免对学生大喊大叫,因为这意味着教师已经无法控制课堂局面了。然而,另一方面,过于平淡的语调将被视为不够自信,并意味着没有学生会把你当回事。在与学生进行交谈时,你应尽量使自己的语调抑扬顿挫、充满自信。并且千万不要低估微笑的重要性,如果你面带微笑,与学生进行积极的眼神交流,并配以合适的手势,所有这些动作均可以向学生传达出你对他们坦诚相待的讯息,反之,如果你表情僵硬,不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也没有肢体语言,那么你留给学生的印象将是很不友善的。这对你以后的教学会产生非常坏的影响。

2.对于有效的课堂管理而言,能够记住并叫出学生的名字绝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课程特殊性决定了我们一个人要带很多班,每周每个班仅上一两节课,所以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很困难,但要尽可能地多记一些。当学生被叫到名字时,他们会感到自己在老师的心目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从而有助于师生之间更加和谐地进行交流。抓住各种机会了解学生,如休息时间、在走廊上、野外考察、活动日等,借机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这对于课堂管理将大有裨益。

3.明确的上课行为规则为有效的课堂提供保障。你在自己的课堂上对学生提出明确的纪律要求,大部分学生还是会下意识地去遵守规定,并能知道自己行为的底线是什么。坚持贯彻实施规定,肯定会有助于防止那些令人恼怒的、低水平的违纪行为的发生。由于这些行为会妨碍有效的教与学,因此,花费较多的时间思考和实施应该在课堂上建立哪些规则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当学生进入或离开教室时,当你在讲台上给全班上课时,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当学生进行独立操作时等,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应该在这些教学情境中遵循哪些规则。而且,你要不断地检查学生对规定的理解执行情况,并对违规者进行相应的惩罚。只要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你的课堂管理越来越轻松有效。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实施各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目的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并尽力使学生学得好,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

1.创设融洽的学习氛围,保持良好学习情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学习情趣的最佳手段。

做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种融洽的学习氛围,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空间。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学习进取心。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应给予激励机制,在学习活动中给他们有意识设置一定难度,从而使出现掌握较好和基础较弱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在一节课中都能产生成就感。例如八年级flash教学第二单元《遮置动画》教学中对掌握较好的学生我让他们制作较复杂的遮置动画,而对于掌握程度弱一点的学生采取制作简单的遮置动画,这样有70%的学生都完成了动画制作,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2.任务分解驱动法。

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性的操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的。

在具体教学中根据拟定的教学环节,给学生若干个小任务,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践、合作最后达到问题的解决。例如:在八年级利用photoshop制作海报的教学中,我将海报制作分解成几部分,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而后邻桌为小组进行合作、实践,期间再穿插教师的引导和做的较快学生的相互间协作,一节课下来完成率达到了80%左右,效果非常好。

3.充分运用网络探究的方式学习

网络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思想是教师提供一些有趣的、可行的任务,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信息,分析、综合处理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把学习中所需要的资料预先装入教室的服务器上,或者教师提供相应的学习网站,可以是教师自建的,也可以是互联网上现有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内部网络相互讨论,取长补短,也可以向老师询问以解决学习的难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反复学习,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进行深层次的练习。让因特网和内网上大量的资源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堂,开阔学生的视野。

4.灵活采用小组互助式学习

对于综合实践内容或者需要多人一起完成的作品(如电子板报、班级网站和Flas等),教师可以把全体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按学习能力兼有好、中等、一般的成员,让各个小组之间相互竞争,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往往需要获得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他们会分头查找资料获取知识,然后相互交流所获得的知识,并讨论如何用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的解决;问题解决后,学生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小组互助式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这与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三、有效的课堂评价方式

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激励性评价很好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